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2024-04-10

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共15篇)

篇1: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一、学校教师、代管家长每周至少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与他们进行零距离交心。

二、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二、要先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确定谈心主题,并做好谈心记录。

陈李小学

篇2: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第05期)

猴场中心校

饶科洪

2012年5月31日

猴场中心学校全面开展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活动

猴场乡中心学校为了解除留守儿童心理压抑、疏通留守儿童心中的困惑、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于2012年5月30日——31日,学校全面开展并起动“猴场中心学校全面开展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活动”。

活动中,陈杰校长积极配合各班主任及教师,分班分点认真针对猴场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关心的、压抑在心理的话题进行交谈。认真听取留守儿童们最关心的、最需要的和最害怕的事,并一一帮助解决。陈校长还特别抓住了“儿行千里母担心”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引导,让这些孩子真正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为了生活而无奈离开自己的不同现状。以及为了建设美好的家乡,为了让父母为自己少操一份心而发奋读书,争做一个好孩子,争做一名好学生的强烈愿望的信心和雄心。

篇3: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 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 或者与上辈亲人, 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由于农村的人地矛盾尖锐, 在政治、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 在城乡二元化和现有户籍制度下, 进城务工人员无法真正融入和扎根到城市中, 加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使他们被迫与自己的子女分开, 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留守儿童”。根根据权威调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 万人。57. 2%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 42. 8%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 7% 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13%的留守儿童被托付给亲戚、朋友, 7. 3% 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

( 一) 生活方面。留守儿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的家庭, 一般都是因为家庭贫困务农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生活,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才选择到城市里打工赚钱维持家庭生活。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没有什么技能在城市里付出了大量的劳力还是只换来了微薄的收入, 留守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时候, 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很重要, 但是很多留守儿童只能勉强达到吃饱的状态。

( 二)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亲情处于饥渴状态, 遇到困难的时候, 无法及时向父母倾诉, 父母也无法帮其加以解决, 时间一长, 留守儿童就变得自闭, 不愿说话; 有些留守儿童在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面前产生了自卑心理, 有的孩子不理解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而自己却不能, 在这种心理障碍下会缺乏自信心, 自暴自弃; 还有些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出门打工是因为家里穷, 父母没有能耐, 由此产生了怨恨心理, 在这种心理下慢慢和父母疏远, 产生叛逆和逆反心理。

( 三) 学习方面。很多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 祖父母、外祖父母大多年老体弱, 思想观念落后, 他们最多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 至于学习方面就无能为力了。而留守儿童因为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 成绩好与不好也没人关心, 逐渐就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当孩子厌学、逃学的时候, 他们就会把精力放在上网、娱乐等一些和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事情上面, 慢慢地有些留守儿童就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留守儿童的权利现状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应该享有的包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受保护权等在内的数十种权利, 同时确立了无歧视、儿童利益最大化等4 项保障儿童权利的基本原则。权利第一类基本人权, 生存权、发展权、人格权、平等权、隐私权、受教育权, 二是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权利, 受保护权、优先受助权、减免刑事责任。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教育权,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 理所当然是为《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保护并享有以上所列举的权利, 但是现实是留守儿童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有些权利比起普通儿童来说更容易受侵犯。如教育权, 很多留守儿童在无父母监管和委托监管人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 在义务教育阶段就逃学甚至是辍学; 再如受保护权, 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对突发时间也缺乏应变和自救的能力, 甚至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好坏缺乏辨识能力, 因此容易受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四、《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方向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法, 这部法律虽然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作了全面的保护性规定, 但是和《妇女权益保护法》、《老年人保护法》一样因其较多的原则性规定和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没有详细明确的界定, 不是完整的实体法和程序法, 因泛而宽和缺乏操作性而被广为诟病, 在保护留守儿童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做如下修订:

( 一) 设立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儿童权利公约》的四大原则之一就是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笼统地规定了家庭、社会、学校、司法保护, 但是对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却没有做细化的规定。只有确立了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在制定地方实施条例的时候才能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结合各省情况制定出适宜的措施来保护其权利。

( 二) 监护履行监护义务瑕疵责任[1]。《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2 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本条对监护人在监护未成年人时行为存在瑕疵时规定了一定的责任, 但这种责任方式较为和缓, 同时因为责任方式的笼统性致使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而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因为经常不能和自己生活在一起, 更经常出现履行监护义务的瑕疵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在法律责任部分进行详细周密的规定, 当监护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对留守儿童的义务时, 首先由村委会或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其进行警告、训诫; 如监护人继续不适当地履行其义务, 可由公安机关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严重损害留守儿童利益的, 可通过司法机关撤销其监护权, 签发禁止令, 禁止法定代理人一定时期内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

五、设立委托监护制度

( 一) 委托监护的概念

委托监护是由合同设立的监护人, 委托监护属意定监护。委托监护可以是全权委任, 也可以是限权委任。前者是指将子女委托祖父母照料或配偶将精神病人委托精神病院照料, 后者如将子女委托给寄宿制学校, 幼儿园等。

( 二) 委托监护的性质

传统上的监护都具有排他性的, 委托监护产生后与原有监护权的衔接与协调便成为设计这种监护制度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当然, 这种监护权的主体是限定的, 并且在留守儿童回复到法定监护人控制之下时, 这种监护权将不再存在。从这方面来说, 这种监护具有临时性。在法定监护中, 只有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 才能在 ( l) 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 2) 未成年人的兄、姐; ( 3)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中选任, 而且选任具有次序性; 指定监护中, 也是由法院指定都有监护能力、监护资格的人中一个担任, 而根据《未保法》十六条的规定, 委托监护一般是法定监护人将留守儿童委托给其他人进行监护, 尽管在这种模式下, 委托人可以将监护职责全部委托给受托人, 受托人此时也并不是监护人。也就是说, 监护人不能依照委托监护的协议将监护人的资格转让给他人, 他人也不能通过协议取得监护资格。此时的监护相当为一种“临时监护”[2], 而且这种监护是和法定监护并存的, 并不具有排他性。

( 三) 委托监护中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权利、义务

委托监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权利, 遵循着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权利义务模式应作如下的细化: 首先, 委托监护可以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来进行, 受托人可以是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父母, 也可以是其亲戚、朋友或者学校等。委托人作为委托方应尽到合理选任受托人的义务。为了能使留守儿童权利得到保障, 受托人必须具备履行监护职责的能力或资格, 具有如下情形的不得担任受托人: 1、年老体弱, 无力监管留守儿童的; 2、一人同时监管2 名以上的留守儿童的; 3、有吸烟、酗酒、赌博、家庭暴力倾向等恶习的, 有可能损害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 4、学校软、硬件设施达不到监管留守儿童条件的; 5、有其他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情形。如果委托人尽不到合理选任受托人的义务, 使留守儿童疏于照顾、身心受损的, 委托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可以是警告、训诫, 也可以是现金罚, 还可以效仿国外设定一定时间禁止其和留守儿童的接触, 由社会福利机构对留守儿童代管。受托人对留守儿童负有如下义务: 保护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 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 管理和保护留守儿童的财产, 代理留守儿童进行民事活动, 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和教育, 在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 代理其进行诉讼。当然委托人也可以和受托人约定受托人的职责范围。

( 四) 如何监督受委托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留守儿童父母通常是不和留守儿童生活在一起的, 因此在监督受托监护人是否合理履行监护职责确有困难。此时留守儿童的其他亲戚、朋友、学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负有监督委托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义务, 当发现委托监护人怠于或疏于履行监护义务时, 可以将该情况反映给留守儿童监护的委托人即其父母, 其父母可以根据之前口头或书面的约定来处理该情况。如果怠于或疏于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比较偶发和后果较为轻微, 委托人可以口头提出并让受托人予以改正, 或者通过减少报酬等的方式来解决; 如果这种怠于、疏于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是经常性的和后果较为严重, 则委托人可以追究受托人的违约责任, 选择更换更适合的人作为留守儿童的受托监护人。

( 五) 委托人对受托人的报酬问题

在委托监护中, 受托人承担了教育、照管、保护留守儿童的义务, 而其权利却较少, 这种关系中被人称为片面义务, 这种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状况可以通过委托人对受托人支付合理的报酬来实现。委托人可以根据受托人承担责任的范围、时间、难易程度等因素来合理确定委托费用, 因此当受托人不按照事先的约定或者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报酬, 受托人享有向委托人要求支付报酬的权利。

摘要:我国向来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通过与实施, 使我国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工作法律化、系统化。本文研究的是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权利保护问题, 建立委托监护制度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委托监护

参考文献

[1]林维, 牛凯, 吴用, 苗鸣宇, 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配套法规完善研究[J].调查与研究, 2012.7.

篇4: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的留守儿童达到6102.55万,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对此,李克强总理指出,“这种现象短时期内恐怕难以消除”,那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就成为直面现实的重大课题。对此,有专家呼吁,在建立强制报告制度的同时,应建立留守儿童委托监护制度。建立强制报告制度,便于政府掌握当地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跟踪,但如果只报告,而没有委托监护人的要求,对于政府来说,只掌握了留守儿童的状况而难以从制度上完善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对于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不能模糊,更不能出现真空,在父母进城务工之后,必须明确留在乡村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谁。不明确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就很难建立。

近年来,留守儿童失学、冻死、溺亡、自杀、被侵犯等问题,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已成社会之痛。尤其是贵州毕节地区此类事件频发,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分析所有留守儿童事件,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留守儿童缺乏监护,像去年发生的贵州毕节留守儿童集体自杀事件,家里就没有一个成年人,只有4个未成年孩子。在乡村,父母进城打工,对于未成年的孩子,通常的做法是,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或者委托给乡里的亲朋好友,这貌似给孩子找到了新的监护人,但其实,监护关系并不明确,被委托的人,基本上只管孩子的基本生活,对于孩子的安全、身心健康却关注不够,更有甚者,有的只是被请求平时去看看孩子的生活情况,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关爱、教育引导则完全缺失。

外出的父母怎样履行监护主体责任?如果监护的主要责任还是落在外出的父母身上,当地政府和学校、村委会,只是负责配合工作(干预或者帮扶),那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还是苍白无力。对于留守儿童,应该以国家监护为新的思路,建立新的监护体系。国家监护的基本思路是,由国家承担儿童出生之后的基本生活费、教育和医疗费用,父母作为孩子的自然监护人,代国家履行日常监护责任,如果父母無法履行监护责任或失去监护资格,则由国家(委托社会福利机构或其他人)进行监护。

按照国家监护的思路,乡村成年公民进城务工,要把未成年子女留在乡下,首先必须向政府报告,不能不报告就把未成年子女单独留在乡村,把未成年子女留在乡村而不报告,就是监护人失职;其次,政府应该要求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之前,办好委托监护手续,与被委托的监护人签好委托监护协议,明确委托与被委托人的责任、权利;再次,如果外出务工人员找不到委托监护人,而本人不得不外出,则由政府指定人员进行监护,且签订委托监护协议。建立这样的监护体系,也就使留守儿童的监护无缝衔接,而不是父母不履行监护责任,社会只出于“爱心”去偶尔关心—下孩子。

篇5:党员交心谈心制度

1、每个党员要主动找其他党员进行个别谈心,虚心听取党员意见。

2、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开展谈心,营造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

3、党员之间、新党员与老党员之间、党员与干部之间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谈心活动,相互剖析思想根源,沟通思想。

4、每个党员谈心面一般不少于支部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并听取周围群众的意见。

5、交心谈心要开诚布公,虚心征求意见,深刻挖掘存在问题,保证谈心效果。

6、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主动找离退休党员谈心,帮助解决他们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要与被评议为不合格等次的党员谈心,帮其制定整改措施,促其尽快转化。

篇6:班子成员交心谈心制度

为进一步关心爱护员工,了解员工的思想情绪,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促进党支委和员工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制定员工干部谈心制度如下:

一、谈心的范围

1、党支部成员之间;

2、党支部成员与员工之间;

3、站长、副站长、见习站长之间;

4、站长、副站长、见习站长与员工之间。

二、谈心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1、开展谈心活动要突出“四风”问题,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通过相互交心,坚定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展谈心活动要紧密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党的建设、综治工作等多方面的主题。通过谈心,统一认识,协调工作,明确任务,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3、开展谈心活动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襟怀坦白,坦诚相待,既肯定成绩又不回避矛盾,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4、开展谈心活动要注意把执行上级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和措施的情况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谈心,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有效地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谈心的具体分工

1、主要负责人要做到全年与场站其他领导干部谈心至少1次;

2、班子成员之间开展谈心,每年不少于1次,结合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进行。

3、班子成员和每个员工每年谈心不少于1次;

4、主要负责人与每个员工每年谈心至少1次。

四、谈心的要求和基本方式

1、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谈心和谈话:干部工作变迁、职务升降、退休时;干部受到表彰、奖励或批评、处分时;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干部家庭发生特殊情况时;干部在遵纪守法、廉政建设、思想作风方面出现问题或群众对干部在这些方面有反映时;对领导干部考核、考察或民主评议后,需向干部通报情况、反馈意见时;干部主动要求谈心时。

2、谈心是领导干部之间的平等交流,重点应在相互征求意见、沟通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上下功夫。

3、领导干部在谈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掌握的情况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要力求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4、要讲究谈话的艺术,和风细雨,注重效果,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谈话对象应端正态度,主动、真实地反映自身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虚心接受谈话中提出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下一步打算和改进措施。

5、谈心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使问题积累、矛盾扩大。对被谈话人提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要积极予以采纳,在谈话中要求作出书面回复的事项应尽快回复。

6、一般情况下,谈心采取个别谈的方式,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集体谈的方式进行。

7、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带头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干部职工也可主动向有关领导提出谈话要求,努力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五、谈心制度的落实

篇7:市委统战部交心谈心制度

一、交心谈心的主要内容

对xx市改革、发展、稳定中重大决策的意见建议;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建议;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想法和要求;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遵守党纪政纪和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或群众反映的,需要严肃指正、诚恳帮助、及时指导、早打招呼、防微杜渐的问题,以及其它需要交心谈心的内容。

二、交心谈心的范围与职责分工

(一)主要领导与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和统战系统主要负责人交心谈心,由xxx同志负责;

(二)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交心谈心,由蔡起亮同志负责;

(三)党员之间交心谈心,由陈迪艮同志负责;

三、交心谈心应把握的原则

1、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

4、从大局出发、从事业出发的原则。

5、坦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

四、交心谈心的基本要求

1、要按照职责分工按时完成谈心交心任务。与每位干部的交心谈心每年不少于两次。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进行。

2、对交心谈心中涉及关于统战工作的意见建议,领导班子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

3、在交心谈心过程中对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既要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又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行耐心的说明和解释,有些问题一次不行谈两次,甚至多次,力求谈深、谈透,真正解决问题。

4、领导班子成员要正确对待干部的意见建议,保证交心谈心的实际效果,增强相互信任感。特别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一定要本着“闻过则喜,兼听则明”的态度;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事业发展出发,打消思想顾虑,积极主动找领导反映真实思想,提出符合实际的意见建议,并正确对待自己反映的意见建议和困难。

篇8: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建立途径探析

一、以村为单位,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档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 不只是中国农民的家事, 它更是国家的国事、社会的大事。近年来, 国家对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做了很多工作, 已解决了农村适学儿童读书难的问题, 但对入学统计、升学率、受教育程度、教学质量等具体情况却没有相关统计。所以,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档案有利于填补此方面的空白。为此, 一要摸清情况。通过填写家庭人员信息表、家庭收入状况表、家庭基本情况说明、特困家庭情况登记表等详细掌握农村留守适学儿童的基本情况;二要加强保管。由村委会设专人负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档案的收集保管, 并且每学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一次整理。三要丰富内容。将留守儿童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获奖情况、学习习惯、思想品德、担任班干部情况、政治表现材料纳入教育档案范畴。

二、以就读学校为单位,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1. 加强谈话材料收集。

教师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 离不开课堂教学以外的措施, 以此对学生进行影响, 确保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这些措施的实施, 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 要加强谈话材料的收集、归档, 并通过它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予以解决。

2. 注重同辈群体影响。

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不可缺少的参照, 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模式或榜样。学校要加强同辈群体行为和观念的引导和教育, 多采取班队活动、少先队员帮带活动, 以月为周期进行“以孩子影响孩子”的活动。以半年为周期进行自我肯定评价统计, 将其纳入心理健康档案。

3. 建立典型个案档案。

学校可设置心理咨询室, 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医生, 全面了解在校就读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 将对农村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儿童列为关注和建档的重点对象, 及时记录此类学生的学习状态、偏常的行为反应以及心理辅导情况记录, 并分类设立专卷进行管理。通过建立典型个案档案, 帮助教师更敏锐地发现、关注、重视学生的特殊需要, 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三、以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为单位,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档案

1. 为0~7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身体健康档案。

为掌握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 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应以建立预防接种卡片为切入点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预防接种卡片一式两份, 一份作为通知单, 由监护人持有;一份作为备存, 由合作医疗机构保存。

2. 为7~14岁的学龄期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身体健康档案。

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要按预防接种卡片上的疫苗接种计划预先通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做好接种准备, 确保疫苗接种的按时进行。一是要每学期为留守儿童进行身体检查, 发放预防疾病药品。二要在疾病多发季节多走访留守儿童就读的学校、班级, 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三要做好留守儿童身高、体重、视力的测量, 传染疾病的防疫登记, 常规检查体检等材料的收集工作。

四、以村委会为单位,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档案

人身安全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人身安全保护常识教育文件材料;家庭住所、监护人员的基本信息表;安全保护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及其落实情况;印发的《应急自救小常识》等宣传手册。

五、以学校的代管中心为单位,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督管理档案

要做到五个清: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清,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二是监护人和临时监护人情况清, 包括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三是外出务工家长情况清, 包括务工家长的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等;四是教育管理对策清, 包括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行为的成因, 教育帮助的对策和办法;五是学校、代管中心和班主任、代理家长目标清, 努力做到农村留守儿童不辍学、学习不掉队、不出现严重违法违纪问题。

篇9: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这个群体是一个社会到学校都广泛关注的群体,面对这一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作为心理问题的疏导方式,也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会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缓解儿童的孤独感

事实上,在留守儿童中,大量的孩子都有孤独感,这种孤独感造成了孩子性格的孤僻、不合群。表现在外在形式上就是不说话,不愿意和人交流,较少有情感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将会造成人格的萎缩,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而心理咨询就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给留守儿童提供一双能够聆听的耳朵,让他们说出内心的痛苦,不管是什么,在咨询师那里都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人会批评。只要耐心说出来,都会得到非常平静的倾听并予以安慰。这种安慰不是基于同情,而是基于尊重和理解,更是建立在同感基础上的慰藉。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那些自卑闭锁的孩子,大多都有自暴自弃的倾向,容易在做事和学习中丧失信心,不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总是轻言放弃。在朋友交际中往往也具有破坏力。与此同时,在面对期盼已久的父母时,又往往表现出冷漠和拒绝,甚至在内心中产生怨恨,亲子关系日益恶化。针对这样的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建立来访者关系之后,孩子会逐渐接受咨询师的耐心、友善的态度,并在这种心理尊重的状态下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咨询师的交流和沟通并逐步说出自己内心的疑虑和忧愁,借此使得心中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缓解心灵深处的寂寞和无助的情绪,并由此感受到学校教育所给予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并愿意接受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的善意。

二、有助于明确儿童的真实处境

教育者要让儿童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但事实上,在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的自我认知还处在较为模糊的层面。每一个教育者都有责任让儿童运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包括灾难和危机,接受自己生命中的痛苦。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带领儿童激发内在的意识,勇敢地面对挑战。这也是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所在。很多留守儿童都较为封闭,重要原因在于对自己缺乏认知,也对自己缺乏信任感。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就可以采用旁观者的咨询立场,帮助儿童分析和澄清自己,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是个值得尊重的个体,而这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目标所在。

因而,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心理咨询能够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让儿童看清自己的当前处境,正确认识父母的离开和亲人的暂别,并鼓励他们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三、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内心,都有着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也有对成功和爱的希冀。这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采用的方式是积极向上的,每一个咨询师都会坚信每一个留守儿童具有无尽的潜力,并且能够在某天发挥潜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咨询的前提和底线。在来访中,咨询师会从留守儿童身上的一点一滴中发现儿童的闪光点,并从中看到这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让儿童也学会观察自己。在生活中,有不少的留守儿童承担了独自生活的重任,这些都是他们能够战胜困难的勇气的来源,咨询师的挖掘和鼓励,将给每一个留守儿童正面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的人格逐步迈向健康之列,学会客观看待自己,也客观看待自己身处的环境;同时也能够让留守儿童的内心强大起来,并成长为一个经历磨难但不被击垮的人。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心理咨询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师资方面较为缺乏,一些咨询师都是教师兼职的,对心理学科缺乏钻研精神,大多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另外,有些学校不太重视心理咨询的作用,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让留守儿童健康地发展,这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篇10:留守儿童谈心记录

乙:大家都说我很聪明啊,我的数学经常考满分呢!可我英语异常差劲,我一张口说英语我就觉得别扭,单词就是记不住。越学越提不起兴趣。爸爸妈妈还有教师都很着急,之后教师上课用多媒体的次数越来越多,让我们跟着软件学发音,可我总是不敢开口,怕同学们笑话我发音不准。教师鼓励我说要相信自我,多读几遍就好了,教师将我的发音录下来,前后作比较,很明显多读几遍我的发音就标准多了。能够说是让我信心大增。慢慢地我每一天都跟着软件认真练习,英语成绩提高很快,我的学习兴趣又回来了!

师:那么教师的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对你的其他课程有帮忙吗?

篇11:留守儿童谈心记录

时 间:9.17 地 点: 教 师 受访学生姓名: 卢雪龙

教 师:张利敏 谈 话 内 容

1、询问孩子家庭状况 :在家里谁照顾你?你身边的亲友对你是否关心?村里的村干部有没有对你这样的学生有关心和帮助?

2、询问孩子与父母联系情况:父母与你分别了多少时间?他们在哪儿打工?父母经常寄钱回家吗?一般寄多少?你平时和父母联系吗?放假有没有去父母打工的地方?或者父母多久回来一次?

3、询问孩子在家学习生活情况 :有谁辅导看作业,遇到困难怎么办。有没有课外书,业余时间怎么打发。

4、询问近期有什么愿望,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什么要求等。

篇12: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一、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中的几种典型

1. 固执、对抗型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 与周围的人有一点固执和对抗, 留守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强烈。就拿我班的段尧同学来说, 父母长期在外, 他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刚升入七年级时他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学生。但是到了八年级, 他却变成了一个“小顽石”, 开始和自己的教师、家长对抗了起来。

2. 自私、内向型

这个典型人物就是我们班的李耀。他的情况有点特殊, 他不但是一个留守儿童, 而且是单亲家庭。他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七八岁时, 父亲外出打工, 他由隔壁的爷爷照顾。长此以往, 他因缺乏家庭的温暖形成了内向自私的性格。

3. 积极、表现型

张禹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他寄宿爷爷奶奶家。他把老师当作父母一样, 急于在老师面前表现, 但他的行为过于偏激。因为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他都急于表现, 且得到表扬后会心满意足, 得不到表扬就会垂头丧气。

4. 软弱、自卑型

李琴父母长期在外。有同学欺负她时, 她也不敢告诉老师。每当孩子在外受到伤害时, 总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 从而使孩子感到在别人面前低人一头, 形成了软弱自卑的性格。

二、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我从教的这个偏僻山村人多地少, 因此, 出外打工成了本地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方式。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时, 将他们寄养于爷爷奶奶家。这样, 他们对孩子的监管就少了很多。因为这些孩子的年龄小, 得不到父母的帮助, 以致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偏差。

三、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措施

1. 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造成这些问题儿童的首要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家长。由于他们文化水平较低, 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 让孩子背上书包上学就可以了。因此, 我们教师应承担起这份责任, 通过家长培训班、家长座谈会等多种方式, 指导家长们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2. 教师要用诚心与留守儿童沟通

在我们对留守儿童所做的一项调查中, 问孩子们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孩子们不假思索地说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所以,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应走进他们的生活, 真诚地与他们交流, 打开他们的心扉, 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 教师和家长要互动

作为班主任, 应该做好与每一位孩子家长的沟通, 特别是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做好互动工作, 从而在做这些孩子的工作时, 才能做到恰当到位, 获得更大的收获。

我相信, 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问题是建立一个优秀班级的重要突破口。也可以为我们农村基础教育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 既有利于教育的和谐发展, 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 就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了分析。

篇13: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刍议

一、漯河市留守儿童现状

2008年4~7月,漯河市关工委组织市、县(区)、乡(镇)关工委分别对32个乡(镇)和168个行政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调研。据调查,截至2008年7月,漯河市农村14周岁以下的儿童总数共316308人,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87409人,占农村14周岁以下儿童总数的28%;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亲或单亲长期外出务工,对他们的监护发生了变化:留守儿童跟随母亲生活者30034人;留守儿童跟随父亲生活者23661人;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生活者24056人;留守儿童跟随姑妈或姨妈等其他亲属生活者8560人;留守儿童独自生活者1098人。两年过去了,这些数据越来越大,留守儿童问题已刻不容缓地需要得到解决。漯河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已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正在着手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漯河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把留守儿童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全市累计投入资金7000万元。漯河市各级各部门都积极地行動起来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服务。一是各级妇联、关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共同举办“四老”家长学校,以村文化大院和学校为依托,依靠“五老(老模范、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办“四老(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长学校。二是教育部门采取在各级学校对留守儿童建立联系制度。三是率先出台的户籍制度改革,在义务教育、卫生保健服务和社会救助等相关政策方面,为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四是各级关工委都把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实施农村创“三无”(无辍学、无不孝子女、青少年无刑事犯罪)、社区评“三好”(好家长、好少年、好邻里)、学校关爱“三生”(贫困生、潜能生、单亲生)的“三三”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五是利用互联网络,开通“亲情视频”、“亲情热线”。目前,全市已救助贫困留守儿童6671人、10535人次,发放救助金200多万元,设立287个留守儿童维权岗,开通了21条维权热线,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关爱留守儿童

(一)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障真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二是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三是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变化情况。四是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的情况。

(二)留守儿童档案的内容

主要包括:一是户籍所在地、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外出父母的务工地址、联系方式和收入状况;留守儿童在家的主要托管人;留守儿童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所在班级及班主任姓名。二是已获资助情况记录。留守儿童获资助的情况必须载入档案,这既有利于追踪爱心款的去向,也有利于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三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不同,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在档案中写下孩子最迫切需要的帮助,有利于及时地疏导孩子,教育孩子。

(三)留守儿童档案的管理

留守儿童档案建立之后,档案部门要及时跟踪问效,督促管理好留守儿童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要建立网站,实行网络化,及时更新,随时增添内容,以便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调整有关规划和政策。

档案部门应该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一是和教育部门联系,指导各个教育机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是和组织部门联系,利用大学生村干部这条渠道和各个村建立联系,在村级这个最基层的单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篇14: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完善

一、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的含义

农村留守儿童有三个层次的法律概念:“农村”是指户籍所在地, “留守”是指现居住地, “儿童”是指以一定年龄以下的任何人, 我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但儿童在我国确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 可以推迟到七岁”。[1]因此本文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是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的因父母外出务工而被留置农村的未成年人。

监护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 是指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监督和保护, 以保障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2]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主要由宪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中央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遵守的国际公约或条约等组成。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和多种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各种规定, 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无论是制度, 还是监护理念, 都滞后于当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要求和发展。尤其涉及到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 更是漏洞百出, 远远不符监护制度设计时的应用效益。因此, 严重阻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事业的发展, 以及严重损害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 监护制度滞后

首先,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问题体现在关于父母监护的相关规定过于粗略, 不易具体落实。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 应当依法承当责任”。[3]“不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承担责任”, 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承担多大的责任?怎样来承担责任?这里表述的过于含糊。《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 或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承担监护职责。”[4]因为在中国现代的经济社会中父母单位多以雇佣关系为主, 所以不存在由父母的单位监管, 而且村委会和居委会既无专项资金又无专业人员, 所以这样的条款在现代的经济社会导致了组织监护人不适格问题, 同时条款也明显不符合现实实施条件。

(二) 监护理念落后

其次, 中国自古实行家长制, 在家庭中家长就是权威甚至胜过法律, 虽然法律废除了家长制, 但这种理念还是对我国的监护制度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我国的监护制度主要采取了亲属监护制度为主, 组织监护为辅的监护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 亲属监护不能全面实现监护, 组织监护又出现组织监护人不适格等等问题导致组织监护不能及时补位。

三、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完善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做了详尽的规定, 从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其国家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完善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法律方面的完善

完善监护制度的衔接。针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较为模糊的立法问题, 国家应该予以更加明确清晰的规定, 涉及到未成年人切身权益问题, 立法方面应该更加严谨、全面、可行。同时, 国家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例如, 香港是一个对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较为完善的地方, 其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主要由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 特别行政区成文法和判例法组成, 这些成文法和判例法主要体现在《少年犯条例》《保护儿童及少年条例》《家庭及同居关系暴力条例》等成文法例当中。而真正承担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 并为其提供服务职责的是香港福利局下属的社会福利署。[2]同时为了应对在保护未成年人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多样的问题, 香港社会福利署还牵头成立一些跨部门、跨领域的机构来共同完成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这些部门包括社会福利署, 卫生署, 教育局, 警务处等。在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居住地的村委会或者居委会或者其父母所在的工作单位可以作为监护人, 但是这个规定在当代经济体制转型的中国不具可操作性。如农村留守儿童没有亲属监护, 而转由当地村委会监护的这种情况是行不通的, 因为村委会既没有专门经费又没有专门监护人员, 而民政局既有专项经费又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此外, 它也承担着社会保障的职责。因此应取消单位、村委会、居委会的监护, 由民政局作为国家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统一的监护, 在民政局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 拨划专项资金, 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具体履行这一监护职责。同时, 也可以学习香港, 由民政局牵头联合公安机关、医院、学校等部门组建一些跨部门、跨专业、跨界别的机构, 形成一张巨大的保护网, 来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二)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制度方面的完善

设置监护监督、惩戒制度。国家应该对亲权人和监护人, 教育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设置较为完善的监督和惩戒制度。我们可以学习西方的监护制度再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较为完善的监督和惩戒机制, 例如, 我国农村每个村的每个村民聚居地 (村民小组) 都有组长管理日常事务, 政府可以增加组长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督职责, 同时在民政局内部设立农村留守儿童事务局并赋予其对监督人和被监督人进行监督检查的权利。对于监督不到位的监督人, 可以免去监督人的职务并进行相应罚款或其他可行的惩罚措施;对于监护不力的监护人可以统一予以惩罚, 惩罚的方式可以是办学习班或者其他可以接受的方式, 由政府统一派遣或由志愿组织提供专业人员辅导监护人学习、理解监护职责, 使其认识到监管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对于监护严重失职, 或者监护人严重损害被监护人利益的, 监督人根据监督纪录上报有关部门, 由有关部门向人民法院建议剥夺监护人的监护权利改由国家代为监护, 人民法院必须受理。

设置监护关系撤销、变更制度。我国应该对监护关系的撤销、变更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能够使监护关系转化时有及时的关系补位机制, 实现监护关系全阶段的衔接。监护人对被监护人不适当履行职责或者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监护人死亡或者丧失监护能力等不宜再继续当任监护人的, 应该及时撤销监护关系, 由有关组织及时进行监护关系补位。在撤销、变更监护关系的过程中, 监护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承担民事责任的, 应当要求监护人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予以罚款等民事责任;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 承担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 承担罚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罚。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委托制度, 及时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不足。委托监护是一种临时性监护措施也是一种意定监护, 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符合监护条件的人代为履行的行为。委托监护双方必须订立正式的委托合同;受托人必须具有相关资质, 符合相应条件;必须明确委托监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明确委托监护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2]孙萍.论未成年人监护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09.

[3]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3.

篇15:俞敏洪呼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很多留守儿童长期处在亲情缺失的状态中,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易出现心理异常。

针对这些问题,俞敏洪建议,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普通公立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学校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

在生活监护方面,俞敏洪建议,由政府筹集资金建成一批“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服务机构,探索托管式、代理式、陪读式关爱模式。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服务工作。

上一篇:为个人全面提升目标和措施下一篇:微笑是最美的人生态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