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2024-05-03

人文社科类的书籍(通用12篇)

篇1: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人文社科的必读书籍

1.《欢乐的经济学》,戴维·亨德森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十分专业的经济学专家,他对这本书提出的使命是积极的传播自由经济的理念和思想,这本书的最大特色是许多内容都是作者自己经历过的,而且进行了十分生动形象的分析,对于普及经济学中的基本思想,十分有用。

2.《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一家是经历过纳粹迫害的犹太家庭,那时,他全家都被关在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几乎所有的亲人都在那时候死去了(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了下来)。弗兰克尔本身就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所以从炼狱般的集中营出来之后,便将其自身的经历谱写了出来,并开辟了“意义疗法”,这本书适合那些希望寻找生活意义的人们。

3.《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

阅读真的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吗?阅读究竟有无捷径可言?为什么阅读同样一本书,有些人能够获得许许多多的感悟和知识,而你却只能记得大致的内容和情节?这本书将会告诉我们,其实,阅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对于喜欢阅读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本经典的阅读指南和实用手册。这本书将通过阅读的三个层次,让你阅读的更好。

4.《拖延心理学》,简·博克/莱诺拉·袁

拖延,是最可怕的恶习之一,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拖延事件,那么你对拖延这一心理过程究竟了解多少?你敢于向拖延这一恶习开战吗?本书,将会在两位著名的心理学者的带领下,精准定位,找到拖延恶习的根源,帮助你更好的减轻拖延习惯,享受成功生活。

5.《宽容》,房龙

历史,是一个十分奇妙的东西,它可以席卷一切,也可以记忆一切。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宗教,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西方社会中,宗教的仁慈和血腥,统治着西方世界长达几千年,究竟是宽容还是不宽容?这是一部关于宗教的历史著作,这是一部关于人类血腥与进步的著作。

6.《影响力》,罗伯特·B·西奥迪尼

影响力永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习惯,影响着别人的思维和行动。为什么有些领导人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影响力?为什么商人能够通过影响力来快速出售货物?为什么推销员能够让你购买一些你本就不需要的东西?这一切,其实都是影响力在作怪。这本书,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籍,它将告诉你影响力的来源以及如何才能具有影响力或者不受影响力的影响。

四种快速高效的阅读技巧

方法一:快速泛读(fastextensivereading)

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文章,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文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阅读定额,定额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可多可少,例如每天读20页。

方法二:计时阅读(timedreading)

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

方法三:寻读(Scanning)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

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

方法四:略读(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andskipping) 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

略读有下列几个特点:

A.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B.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C.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阅读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1、浏览(Surveying)

读者在正式对书籍进行阅读之前,可通过快速浏览,初步了解书的主要内容。浏览将使你了解阅读材料的组织形式,确定需用的最佳阅读方式,快速高效地组织思考过程,完成阅读目标。

2、略读(Skimming)

读者在没有充足时间、足够兴趣,或根本没有必要仔细地阅读某些材料的时候,以很快的速度阅读,并略去部分内容,来获取文章要旨和自己需要的内容。通常关于某个课题的大量略读,比细读一、两本书要好得多,能帮你在短时间内获得比较多的知识。

如果是四、五千字的文章,读者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读第一段或前两段的全部,以便弄清文章的整体背景。然后快速扫视每段的首尾句或前几行,因为主题句通常位于段落的首尾。后面的几段可以略去许多句子,最后一段通常包含全文的总结,一定要全面阅读。略读大致为普通速度的两倍以上,但理解率较低,因为略读的目的是以最快速度获取文章的主题。

3、寻读(Scanning)

主要用于从材料中找出某些信息,而不需要阅读全部。如报上寻找电视节目、查找电话号码簿、翻词典查生词。寻读的目的是快速准确找出资料和信息,应心中默记提示词,避免无关的词汇、思想的干扰。找到后,就应仔细阅读了。

读者为了节省时间,必须熟知材料的排列顺序。有些按字母排序,象词典、索引之类;有的以逻辑排列,如节目表、史料以时间为序。

4、研读(Studying)

德国普朗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当需要对作品做出评价,或者吸收全文的观点、理论时,应进行细致、思辨的研读。

读者在研读时,必须细心,有时需要停下来重读或思考、记忆,体会字里、言外之意,以便能完全地理解材料。重读应以速读的速度进行。

篇2: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惠山泥人的原材料与技艺的革新

制约惠山泥人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其材质难以长久保存,这也导致了惠山泥人在艺术金融产业中无法如法炮制宜兴紫砂壶的模式,而艺术品的存放年限直接决定了艺术品的升值空间,人们购买艺术品第一是为了把玩,第二是为了流传子孙,增强升值空间。

即使艺术价值再高,如果不能长期存放势必是昙花一现。

篇3: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1 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1 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大批既有高精尖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深厚人文精神的新型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1]。然而,过去在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专业教育占据了教育的核心地位,这一弊端,严重影响了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国大部分医务人员包括很多高层次的医学专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人文积淀底蕴薄弱,在思想意识上难以形成系统的人文理念[2]。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专业限制,积极促进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高等医学院校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就是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再次,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是增强人文社科类课程实效性的现实需要。通过对我院学生的实际调查,我们了解到,在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自身听课状态的客观评价并不理想,有近67.3%的学生对自身听课状态的评价是“边听课边学英语、复习其他课程”或“有意思的就听,没意思的就不听”,选择在听课过程中“自始至终紧跟教师思路”的仅占19%。由此可见,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际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分析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的授课没有找准切入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专注于课程本身,忽视了与学生个体的结合,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受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由此导致学生“不爱听”、“听不懂”,对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习普遍忽视。因此,必须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际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整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共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能力,增强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效性。

1.2 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首先,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是人文社科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客观基础。人文社科类课程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它与学生所受专业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的出发点相同,都源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两者又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对医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确立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解决现实问题,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侧重解决思想认识、伦理问题,两者的渗透与融合不可逆转。两相结合的结果是能够把学生培养为“既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有宽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3]”

其次,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融入“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4]。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人文社科类课程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这一命题的提出为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良好的发展契机。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融入“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与学生所受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依此才能“帮助我们身边的医学生‘精神成人’,以保证他们在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始终具有正确的最大精神动力”[5]。

2 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2.1 把课堂教学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点

高等医学院校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课堂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把课堂教学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点,就是要求人文社科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把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融为一体,选准授课的切入点,适当结合学生所学医学专业,拓展课程的内涵,借此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实践中,结合我院医学生的学科专业性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突出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宗旨,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医学生的医疗实践相结合,突出一个“仁”字,着重在“内化”上下功夫,重在把“仁爱”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针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特点,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人文选修课的教学中,结合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如在“中国文化概论”选修课的授课实践中,以儒家的“仁爱”思想引导医学生树立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以“义以为上”的义利观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佛教的“慈悲”精神引导医学生正视病人的痛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中,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说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以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培养医学生树立舍己为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同时播放电教短片《毛泽东与白求恩》,使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医德。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把人文社科类课程与医学生所受专业教育相结合,我们架起了一座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循序渐进地将人文精神、人文思维、人文知识渗透其中。依此,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抬头率”,增强了授课效果,又加强了医德教育,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2.2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做为结合的基础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与医学专业教育的结合,教师是关键。只有全体教师都能够“既专且通”,才能使人文社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广泛,才能真正实现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与医学专业教育的结合。

高等医科院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起医学人文教育的责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人文社科类课程的任课教师提供学习、了解医学基础知识的机会,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只有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使教师首先成为“通才”,才能实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切实提高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效性,推动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我们坚信,深入研究、探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专业教育提高人文社科类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既可以帮助人文社科类课程的任课教师找准授课的切入点,为更好地实施人文教育提供参考,又能使人文社科类课程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借此增强授课效果,提高人文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和促进对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塑造,为高等医学教育打开新的局面。

摘要: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勇敢尝试。本文从提高人文社科类课程实效性的角度,分析了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人文社科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方根.促进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0(244):698.

[2]郑木明.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2):26.

[3]刘素卿,对发展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认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4):611.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篇4:人文社科类:授权繁体

作者:缪钺

页数:458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定价:人民币62.00元

缪钺先生讨论中国古典文学的特质,文思精湛,识解卓越莹彻,笔墨精洁馨逸,处处启人性灵神智,处处令人陶醉留连。缪钺先生本身就是现代的优秀古典诗人,故对于古典文学研究具有当行本色。每一篇论文篇首先生均以一首古诗概括论述所论之文学家,足见先生的文学素养和学术功底。

水经注论丛

作者:陈桥驿

页数:499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定价:人民币58.00元

作者在四本郦学论文集中进行选择,初衷是为了让一些对郦学有兴趣的后辈,对这门学问能略获要领。所以选择过程中侧重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版本知识,因为《水经注》或许称得上是作者国版本(或抄本)最多的古籍。所以作者在这个集子中,各文涉及的版本(抄本)约有三十余种。

左读右读冯友兰

作者:张克兰、王晓清

页数:276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定价:人民币32.00元

本书以散点透视的方法,对冯友兰的学术、人生、思想的真实存在进行勾联,对冯友兰的学术师承,20世纪的学术背景亦进行了论述,使读者能从一些十分有趣的角度去了解冯友兰。

古代天文历法释证

作者:刘操南

页数:604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定价:人民币78.00元

此书就《历算求索》增补而成。《历算求索》是作者对二十四史中有关天文、历法文献资料的解说。其中包括翻译、算释和考辨。此书出版于2000年,是作者辞世前写定的一部专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吴晗的后二十年

作者:宋连生

页数:256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定价:人民币28.00元

本书描写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9年文革期间去世的后二十年曲折的人生历程。

风雨中的野百合

作者:文学武

页数:278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定价:人民币30.00元

篇5: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人文社科管理类

序号 刊物名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 中共党史研究 3 管理世界 4 审计研究 5 财政研究 6 会计研究 7 体育科学 8 运筹学报 9 中国法学 研究与发展管理 11 科研管理 农业经济问题 13 中国软科学 14 中国高教研究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 16 思想教育研究 17 中国农业会计 18 高等农业教育 19 统计研究 20 中国房地产 21 比较教育研究 22 高等教育研究 23 心理学报 农业科技管理 25 林业经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7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8 城市规划 29 世界经济 30 金融研究 31 企业管理 32 中国管理科学 33 中国行政管理 34 统计研究 35 文艺理论研究 36 中国农村经济 37 社会学研究 38 当代语言学 39 中国农村观察 40 经济研究 41 经济学动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43 中国工业经济 45 哲学研究 46 中国语文 47 文学评论 48 中国史研究 49 政治学研究 50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主办单位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中央党史研究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审计学会 中国财政学会 中国会计学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运筹学会 中国法学会

全国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全国高校思想教育研究会 中国农业会计学会

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 中国统计学会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中国比较教育学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中国金融学会

中国企业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国统计学会

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研究所

经济法制

高校理论战线 53 管理科学学报 54 教育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56 外国语

日语学习与研究 58 外语界 59 现代外语 60 中国翻译 61 中国科技翻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63 文艺理论研究 64 中国体育科技 65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66 教育与经济 67 中国图书馆学报 68 情报学报 69 编辑学报 70 新美术 71 美术

美术研究 73 美术观察 74 中国油画 75 中国版画 76 国画家 77 音乐创作 78 人民音乐 79 中国音乐学 80 现代传播

新闻与传播研究

国际新闻界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84 中国记者 85 新闻战线 86 档案学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

知识产权

中国土地科学

国际贸易

艺术与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国家教育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 中央教育教学研究所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新华社 人民日报

中国档案学会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中国土地学会

篇6: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中文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国外杂志进入中国广阔的杂志市场,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国内的人文社科类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一方面在不断学习外来先进经验,建立自已的品牌体系;另一方面在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努力打造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品牌形象。而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该杂志更应该正视未来市场的趋势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拿出应对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变革策划方向和设计思路,更以突出品牌形象为重点,将杂志真正打造成能代表中国本土的人文社科类地理杂志。本文试从分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当前在策划与设计中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其发展历程中设计形态的诸多演变,探讨其发展策略下的运行方向及实际效果。并以策划与设计前景为重点对重塑杂志的品牌形象展开思考、形成自已的观点、提出合理性建议。本论文通过以社会文化企业的实例为选题范围,对其策划与设计方面做重点的选题研究及思考,以期能站在较高的高度,提高自已的理论水平,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文摘要】Since China joined to the WTO, A large number of influential foreign magazines poured into China’s vast market。In this context,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omestic Geographic magazine

names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On the one hand to lear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establish their own brand image。On the other hand are also Constantly strive to build and improve a brand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The face of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development ne...【关键词】人文社科地理 策划与设计 品牌形象

【英文关键词】Humanities and Social Geography Planning and Design Brand Image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对近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策划与设计的思考中文摘要3-

4Abstract4

引言6-7

第一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发展现状7-10杂志诞生和历史沿革与特点7-88-1010-1610-1

27第一节、《中国国家地理》

第二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属性

第三节、《中国国家地理》与国外同类杂志的比较第二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当前面临的问题第一节、长期的模仿思路制约了杂志发展的空间

一、过度模仿使之缺乏独立的品牌形象10-1

1三、现有的策第二节、艺术设

二、模仿对方运行模式会造成自身资源浪费11划思路限制了杂志专题的可持续性发展计形式未能体现自身特点12-14整体感12-1

311-1

2一、品牌标识不突出设计缺乏

二、过多的广告导致版面编排设计不尽合理

13-14第三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变革的理由14-16

二、品牌特色创新的需求14-1

5第三章、对《中国国家地理》第一节、策划需反映市场需求与二、一、市场转型的需求1

4三、读者群多元化的需求15-16发展策略与设计的思考16-22时代性16-18

一、杂志的策划应以“人”为本16

16-17纪实性和新闻性决定了杂志内容的定位目应走多元化发展之路17-18心18-19

三、杂志专题栏

第二节、设计应以策划目标为核二、一、标识形象设计需突出品牌特点18-19杂志封面应该突出品牌形象19统的整体结构1919-2

2三、标识形象应贯穿于品牌系

第三节、杂志整体设计应充分体现策划思想

二、图像应

一、文字形式与策划思想相统一20用须遵循杂志的策划定位20-21划理念21-2224

结语22-2

3三、版式形式要反映杂志的策致谢23-24

篇7: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各相关二级院:

根据省2013科技/社科统计年报工作布置会议的有关精神和省教育厅的要求,为全面了解社科研究工作现状,特进行2013年社科统计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1.统计范围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科研成果。

2.本次统计的具体程序为:全校所有从事社科活动的教师、管理人员等向所属学院、部门(单位)、研究机构提交个人统计材料——各学院、部门(单位)、研究机构审核——提交科研处统一进行统计。

填表之前需认真阅读填表说明。

3.统内容包括:

(1)表一: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统计。由各研究机构填写,各所属单位负责审核和汇总。

(2)表二: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专著等)统计。由教师个人填写向所在单位提交,各所属单位负责审核和汇总。

(3)表三: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论文等)统计。由教师个人填写向所在单位提交,各所属单位负责审核和汇总。

4.截止时间为2014年1月9日,各学院、部门于截止日期前将电子文档发至邮箱: kyc01@126.com。

东北石油大学科研处

篇8:人文社科术语翻译的时代语境

关键词:人文社科术语,翻译,时代语境

一、人文社科术语的语境

术语作为一个客体,必须从属于某个学科领域,一旦离开用专门语言描述的特定活动领域,就不可谓术语。因此,所属领域的语境对于术语的翻译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书面语来说,语境包含术语在内的上下文论述,能够说明术语的所在领域,并将术语的概念具象化,更容易理解。

人文社科类术语贯穿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类术语的翻译影响着社会各界对中国现状的理解,同时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英汉双语互译本来就很难找到对等词,寻找人文社科术语的对等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该客体存在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来源于丰富的历史政治文化环境,有着比其他词汇更强的稳定性,因此,此类术语所处的语境即大时代背景,要透过时代背景找到最合适的翻译法。

二、人文社科术语的语境变化

汉语汇量随着中外交流增多而急剧增加,这种变化与中国清末民初时期的西方舶来品不同。很多词汇混合了英、韩、日等外语,网络俗语,甚至古汉语等,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人文社科术语处于多元文化环境中,具有诸多文化负载,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的跨文化因素也很多,既要将其作为特定语境中的术语做出准确、规范、简洁的译文,又要考虑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尽量不失去源语言的文化特性。

由于人文社科术语的这种承载性和多元性,官方译文的必要性才更加凸显。翻译是多文化交流的桥梁,译者是翻译的主体,译者所处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翻译过程,因此对语境进行选择、解读和适应,对翻译结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人文社科术语官方译文分析

下文分析2015年“中央文献重要术语译文发布”中的术语翻译,透视中央文献对于人文社科术语翻译过程中的语境考究。

1.历史性社科术语。基于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现状,逐渐形成并沿用至今的社科术语的翻译早已约定俗成,如:

扶贫脱贫——alleviate and eliminate poverty

持久战——protracted war

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

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s

小康社会——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此类社科术语自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用于各等级学校的政治哲学教材以及国家政经类文献,其翻译也是经过数代翻译员斟词酌句而成,我们需要做的是准确使用。

2.比喻义社科术语。对于具有比喻意义的社科术语来说,合理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才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如选择使用直译的“拦路虎(tigers in the road)”和“纸老虎(PaperTiger)”。

“拦路虎”比喻阻碍前进的事物,意译成“obstacle”或“stumbling block”足译出其喻意,而官方译文明确译出了“虎”和“路”,给予读者很强的画面感,也易于理解其中包含的汉语元素。“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最初也是毛泽东主席多次的使用才让这个词成为社科术语。这个词的翻译在维基百科中可以找到相应解释“Paper tiger is a literal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phrase zhilaohu(紙老虎).The term refers to something that seems threatening but is ineffectual and unable to withstand challenge.”,可见该词早已广泛应用于世界政治领域,而且译法也是让中外读者一目了然,易于理解。

而“硬骨头(tough issue)”却采用意译法,如果跟以上两词一样注重该词的语境化要求,译成“hard bone”即可,而且从多个电子词典的搜索结果来看,这种翻译的使用率也更高,但可以理解“hard bone”更突出其本意“坚强不屈,毫不让步的人”,但是官方译文却用其表达“困难、难题”的喻意,如“啃硬骨头”,所以“tough issue”更符合人文社科领域的需要。

3.时代性社科术语。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和时代发展衍生出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社科术语,翻译原则也变得开始符合人们对于时代的理解和憧憬,如:

有权不任性——Power is not to be used arbitrarily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

绿色出行——green drive

短板——the weakest link

雾霾——smog

以上例子中,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绿色出行”、“雾霾”,与经济相关的“中国制造”、“短板”,以及混合了俗语的“有权不任性”,它们应时代要求出现在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翻译的时代取向也清晰可见:官方译文用的多是简洁易懂的常用词汇,而避免了复杂拗口的搭配,这对于更崇尚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四、总结

人文社科术语的更新一直追随时代进展,翻译更应该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译者在翻译和使用此类术语时,除了要充分了解术语的类别属性和翻译要素,有较强的术语意识外,不断总结前辈的翻译成果,同时掌握人文社科领域的语境和时代取向,以及目的语读者所能理解的文化范畴,才能保障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质量和传播效力。

参考文献

[1]Robert Dubuc,Andy Lauriston,Terms and Contexts,Handbook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M].

[2]骆海辉,肖平.从纽马克翻译理论谈人文社科论文摘要的英译原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2:48-51.

[3]魏向清.国际化与民族化:人文社科术语建设中的翻译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10,05:116-121.

篇9: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说明:以下立项范围,仅供参考,并非具体项目选题或项目申报名称。申请者可参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细化出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自选课题研究。

(一)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3.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实践探索

4.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研究

5.校企合作制度化的研究

6.校企融合发展新模式的研究

7.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

(二)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1.结合国家和省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的研究

2.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3.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

4.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体系和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研究

5.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6.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型教材开发研究

7.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三)德技并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2.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关系的研究

3.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关系的研究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研究

5.完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

6.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

7.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研究与实践

8.高职学生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的研究

(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研究

2.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3.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4.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研究

6.综合实践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改革与创新

7.健全职业技能大赛制度的研究

8.基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五)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1.“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研究

2.基于教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3.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

4.完善高校内部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5.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6.建立高校内外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制度研究

7.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8.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公共艺术教育工作。

1.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

2.高职院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3.高职院校学生行为规律、群体特征与维护稳定工作研究

4.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研究

5.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研究

6.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研究

7.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研究

篇10:人文社科-哲学历史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的人类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绵延不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自黄帝时代算起,至今已有五千年。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主要是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从产生文字之后算起,之前的时期称为“史前时代”。中国历史中有传说“伏羲创造八卦”,黄帝时代的“仓颉发明文字”等等,但都无证可考。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若从政治和社会形态来区分中国历史,据考古资料显示,约在早于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时代,中原地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平等被打破。据史书记载,夏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完备的封建制度至东周逐渐解构,秦朝统一各国政治和许多民间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并建立中央集权政治。自汉朝起以文官主治国家直至清朝完结。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首都定于北京,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振兴中华的道路。

篇11: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系(部):

为做好2009年度院级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课题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2009年5月15日前,过期不予受理(课题申请书见附件,也可在质量管理办公室网页-质量记录表式中下载,报送材料时需同时递交纸质文稿一式三份和电子文稿)。

二、选题要求:

1.课题申报项目须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可行。

2.课题选题范围:

(1)人文社科类:应侧重于学院、社会发展热点研究;

(2)自然科学类:应侧重于符合市场需求、结合专业建设、有望获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研究项目或技术开发项目;

(3)有望获得省、部、市、厅级科技项目资助的预研项目;

(4)同我院项目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实训项目建设紧密结合的开发类项目。

3.学院重点支持下列选题:

(1)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选题。

(2)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研究方向的选题。

(3)围绕学院教学工作,在管理系统开发以及教学实训仪器产品开发、改造、技术升级等方面的选题。

(4)能为申报市厅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实施预研的选题。

4、选题要小而精,要求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研究工作。

三、项目类别

2009年度院级科技类项目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个类别,各项目一般由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拨付研究经费。项目负责人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应注明类别。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人为该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申报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否则须经2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推荐。

2.已有在研项目且于2009年6月底之前不能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得参加本年度项目申报。申报人只能同时申请一个课题。

3.拟申报项目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项目论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计划切实可行,研究经费预算合理。

4.项目完成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半,重点资助项目可放宽至两年。

5.项目组人员一般不超过4人(含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研究无关的人员不得在项目组挂名。

6.鼓励学科交叉,提倡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申报,发挥群体优势,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五、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人选定研究方向,确定项目名称,明确参研人员后,填写《项目申请书》(可从科技处网页或“质量管理”网页“质量记录表式”中下载)一式三份。

2.项目申报人填写《项目申请书》后交所在部门审核。申报人所在部门必须对《项目申请书》中所填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并就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及申报人的资格等签署具体意见。

3.经部门审核通过的《项目申请书》由项目申报人送交科技处,科技处汇总各部门申报项目并进行形式审查后,移交院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对批准立项项目明确项目类别,并参照《南通航院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确定资助额度,公布评审结果。

请各部门根据本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本部门院级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项目的申报工作。

联系电话:85965515E-mail:keyan@ntsc.edu.cn

特此通知

附件: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项目申报书

科技处

篇12: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在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方面, 其主要存在着科研评价主体错位、评价方法过于简单、评价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的影响到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发展。下面针对于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

1. 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中存在着的问题

1.1 科研评价主体错位

在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过程中, 存在着科研评价主体错位的问题, 其具体的表现在, 在科研成果评价的过程中, 存在着大量的非学术同行, 而主体错位直接导致科研评价的不科学, 影响到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质量。实际上, 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而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的特殊性势必决定着评价主体的特殊性[1]。人文社科科研属于一种学术科研, 而对评价主体的专业性、发展性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需要专业的学术人士担当评价的主体, 一旦评价主体中存在着非学术的同行, 对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效果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长此以往也会严重的影响到高校的长远发展, 不利于高校科研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1.2 评价方法过于简单

在针对于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方法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很多评价方法过于的简单, 进而导致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 其主要的评价方法主要根据出版物的数量、出版物的质量以及学术文章的字数等进行评价[2]。而这种评价方法过于的单一, 无法充分对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解, 进而导致科研成果质量较低, 对高校也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其次, 对人文社科科研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打分的方式进行, 分数越高, 说明科研成果质量越高。但是, 由于分数评价设置的非常不科学, 进而导致以打分方式评价出来的科研成果也非常的不科学。

1.3 评价制度不完善

在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方面, 还存在着评价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其主要是由于高校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 导致科研评价工作无章可循, 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以评价主体的个人习惯以及其他学校的评价机制进行, 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本校的科研评价特色, 也影响到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影响到高校学术水平的发展[3]。

2. 导致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不良思想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的冲击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 一些不良思想也充斥于高校中, 在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中, 也受到很多不良思想的冲击, 严重的影响到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水平的提高。由于科研成果与高校教师的职称、工资、奖金直接相联系, 进而导致一些教师出现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 急功近利、贪图物质等, 导致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也受到较大的影响。

2.2 中国的“人情文化”导致科研评价存在着信任危机

中国的“人情文化”由来深远, 并且在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广泛的传播着, 在高校也不例外。高校社科成果评价也受到中国“人情文化”的影响[4]。在进行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过程中, 评价主体在裁决自身利益和人情关系的时候, 很难以超越的情怀和心态坚守正常的评价秩序, 进而影响到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公正性, 导致科研评价出现信任危机。

3. 解决对策分析

3.1 明确科研评价主体

明确科研评价主体非常重要, 这也是提高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的关键所在。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的主体不明确, 并且存在着很多非学术同行, 而非学术同行由于对相关的科研及学术了解甚少, 缺乏专业性, 进而影响到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的质量, 不利于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5]。因此, 在日后的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中, 应该进一步明确科研评价的主体, 并且对评价主体的学术性及专业性进行严格的要求, 这样才能够确保评价主体的质量, 进而确保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的质量, 实现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良好完成。

3.2 创新评价方法

在创新评价方法方面, 由于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方法过于的简单, 主要的依据在于出版物的数量、出版物的质量以及学术文章的字数等, 这种评价方式单一片面, 无法对高校学术研究者的的科研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6]。因此, 需要对评价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可以利用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进行分类评价等等, 这样能够全面的了解高校学术研究者的科研情况, 并且对其科研成果能够进行科学的评价, 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 建立高校良好的科研环境, 有助于整个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水平的提高, 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

3.3 建立完善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制度

高校在进行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过程中, 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确保科研评价工作有章可循。首先, 高校应该对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进而根据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评价制度。在评价制度中, 应该明确科研评价的目的、专业的评价机构、严格的评价程序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等等。进而确保高校在进行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过程中, 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度进行, 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的水平, 进而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促进高校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本文的探讨, 我们了解到, 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较多, 其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的分析问题的原因, 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这样才能够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质量, 促进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灵芝, 丁晖, 杨云方, 徐海根, 方炎明, 陈晓, 杨青, 伊贤贵, 徐辉, 温小荣, 徐鲜均.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绩效评价[J].软科学, 2012, 15 (04) :190-191.

[2]王晓丽.浅议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有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02 (06) :320-321.

[3]林安安, 邵宏翊, 杨德金, 周一新, 徐辉.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J].学术动态, 2013, 01 (03) :234-234.

[4]李芳.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对策——以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转化为视角[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0, 02 (03) :113-114.

[5]王瑜.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价新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 11 (04) :165-166.

上一篇: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000字左右下一篇:梗概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