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娟德育故事

2024-04-19

徐秀娟德育故事(精选12篇)

篇1:徐秀娟德育故事

德育故事

我是徐秀娟,是今年刚刚到北校区教八年级历史。七八年级学生对我来说很陌生但又很新鲜,我对于学生来说很是很新鲜的,我们之间的故事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我与我的学生之间的故事。

我所带的班是八年级六个班级,我是四班的副班主任,所以我进班的次数就会比较多,我和学生之间也慢慢的熟悉起来,在于学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一种很强烈的天真感。学生的心里如一片无关污垢的净土,他们天真,善良,可爱。我也渐渐的爱上了这群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很特殊的孩子,这个孩子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经常请假,所以她拉下的课程很多。渐渐地对上学也失去的兴趣。

对于这个孩子,我们其他老师也很担忧,孩子本来基础来可以,就是身体拖拉的,如果他的课程能够不起的话,一定会把成绩提上去的。

根据这次好孩子的情况,我也找这个同学谈过话,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来他其实是很想好好上学的,只是现在他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对于谈话的内容我做了认真的分析,我发现要想让这个学生好好学习,必须要重新树立他的自信心,让他相信它是可以好好学习的,并且是可以学好的。我于是就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他进行辅导,刚开始学生觉得还不是很适应,还是觉得很不自然,但是后来随着他掌握的知识量的增多,他的信心也在慢慢增强。

一个月过去了,孩子的变化真的很大,她再也不是那个胆小,怕人。没自信心的学生了。他认识到他其实也很好,他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一片,就是看我们有没有发现的眼睛,而这个眼睛就是靠他是否爱你的学生。

徐秀娟

篇2:徐秀娟德育故事

3月18日上午观摩了路媛媛老师的展示课《插秧》。儿歌《插秧》结构简单,节奏明快,短小而有意境,富有情趣。以下是我的听课感受:

亮点之一:课堂教学丰满而又立体。

我们知道,“教材仅仅是个例子”“不能就教材而教教材”,纵观《插秧》一课的教学,教者立足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的理念有了一定的呈现。《插秧》不仅仅是插秧,不仅仅是一次劳动,它所体现的该是这样的主旨:春天是美的,春天的人是美的,春天里的劳动更是美的。

所以,教者在上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是有用意的,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为课堂学习铺垫了情感;课中,教者抓住“水田怎么是镜子?”“农民插秧怎么会说插在蓝天上、白云上、青山上、绿树上?”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劳动是美丽的,充满情趣的;课后,再次出示水田图片,抛出问题:“水田还像什么?”要求孩子们带着思考出课堂,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交流,去感知„„所以这些,无不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大语文观。

亮点之二:课堂教学充满诗情与画意。

文字是有温度、有画面的,尤其是诗词歌赋。因此,教学儿歌,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儿歌的情感,更要引导学生想象儿歌的画面。《插秧》一课的教学就是力求达到这样的目标,且完成较好,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开课伊始,师生吟诵古诗《锄禾》,让课堂氤氲着诗情氛围,以诗中“粒粒皆辛苦”(劳动的艰苦),引入本课的教学(劳动是快乐的),从而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的兴趣。课中,以“水田还映照着什么?”一问启发学生吟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水田映照着小鸟。

在师生齐声吟诵中,教师随即简笔画板书:小鸟、花朵、彩虹等,让儿歌的诗情与画意得到完美结合,这该是本堂课中最大的亮点。亮点之三:课堂教学彰显语文“语”味儿。

语文姓“语”,它不是音乐课,也不是绘画课、思品课。“唱一首春天的赞歌”,该是通过孩子们的听、说、读、议,较好地完成这样的教学主题。由此,教学中设计的两次的仿说训练非常巧妙,引导学生在读文想象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有机结合。

师:因为水田是镜子,所以,水田映照着——、——、——、——。(完善简笔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多么的景象,齐声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

师:春天的景色可不止这些,想想,水田还映照着什么?(仿说第一小节,师:这么美的春景,我也想去插秧,该在哪儿插秧呢?(师继续简笔画)可儿歌里却这样说——【课件出示,生齐读】

师:为什么说插在绿树上、青山上、白云上、蓝天上?【课件出示,抽生回答:因为水田是镜子,映照着——,所以农民插秧,插在——】

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言语思维的训练达到一个顶峰,充满了情趣,整个课堂在预设中生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浓浓的语文味彰显其中。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的教学都有不足。本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不足之一:“以学定教”,教学预设不够充分。

孩子们在理解“水田为什么是镜子?”这个环节处理有些粗糙。相信,课后部分孩子还不能准确理解,难以清楚表述。其原因就在于孩子们对水田不熟悉,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而这点,是教者在设计教学是没有想到的。当孩子理解较模糊时,教师也没有及时详细讲解,缺乏应有的课堂机智。

不足之二:“双读语文”,教学朗读不够到位。

语文学习,以读为主,“读”占鳌头,这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插秧》一课中,学生朗读效果不好,教师缺乏卓有成效的引领和示范,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没有达到最佳境界,值得我深思和改进。

篇3:爱心奉献大使 吴秀娟

吴秀娟:“快乐在于奉献”

本报记者 王洋洋

吴秀娟不仅是安次区永华道街道办事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她还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是40多个受助贫困学生的廊坊妈妈。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存有爱心,只是缺少一个奉献的机缘,我所做的就是架起了这座爱的桥梁。”吴秀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六年前,她加入了“爱家园公益促进会”这个公益组织,开始了她的助学之路。

2007年初,策划了并全程参与了“让梦想插上金色的翅膀”为主题的“北京圆梦行动”,带领河北贫困山区76名受资助的中小学生登上了天安门、游览了故宫、自然博物馆。2007年12月份,吴秀娟购买了120套帽子、手套、围脖和120个笔记本,冒着零下24度的严寒,到张家口沽源县九连城看望她和她的朋友们以及“爱家园”资助的孩子们。

2011年暑假,吴秀娟带领九中2010届三班的师生到张家口康保县的贫困小学做手拉手活动,捐赠了价值6000多元的图书为贫困学校成立图书室,还为学校捐赠了价值500多元的体育用品,为贫困学生捐赠了近1000元的学习用品。9月份组织为贫困地区捐冬衣活动,募集了300余件越冬衣物发往张家口。

六年来,她多次策划并全程参与各种助学活动,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她的儿子从8岁开始,用自己的压岁钱一直资助一个和他同龄的贫困学生。不仅如此,在我市中心血站成分血的固定义务捐献者中,吴秀娟的累计献血量已经超过15000毫升,她还在红十字会办理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手续,血样标本进入了中华骨髓库。

篇4:《礼物》教学设计[戴秀娟]

1、知识与技能:

①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父亲疼爱女儿,女儿敬爱、体贴父亲的真挚感情;

②初步了解倒叙及记叙顺序;

③边读边想,体会人物内容;④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疼爱女儿,女儿体贴父亲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亲送礼物及女儿接受礼物的心情。

课前准备:

1、搜集父母疼爱子女,子女敬爱、关心父母的故事读一读。

2、回忆父亲关心自己成长的一些生活细节,记录下来。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倒叙及记叙顺序。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同学们,课前大家搜集了父母疼爱子女,子女敬爱关心父母的故事,愿意说出来与同学分享吗?

2、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感情真挚的记叙文――《礼物》(板书课题,齐读)。这份礼物蕴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我们一起去文中找一找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在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互读,互评互议,直至读得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1、这篇课文以“礼物”-自行车为线索,讲述了父女间真挚感人的故事,在叙述顺序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快速浏览课文,请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学习伙伴,然后与你的伙伴交流本文的叙述顺序。

2、具体说说全文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师板书。

买自行车忆往事送车原因送车

四、默读课文,体验情感。

文中有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写上批注。

五、小结。

六、作业:读课文,力争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细读课文,深入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礼物》这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礼物主要指什么?谁送谁一辆自行车?(贴图片)

二、读中悟。

一)悟女儿接受自行车的心情。

1、同学们,你们接受过父母或亲人的礼物吗?当时心情怎样?可是文中的“女儿”接收礼物却哭了,为什么?请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汇报交流。

3、引导体会(出示课件)

二)悟爸爸为女儿送礼物的心情。

过渡:这样的孩子谁不疼,谁不爱?爸爸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

1、女儿快十五岁了,他对女儿说了什么?

2、当时爸爸会怎么想?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机学习“插叙”手法。

3、多媒体出示:他隐隐猜出几分。他猜出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4、汇报交流。

三、重温细节。

多媒体出示文中的重要语言。

四、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一定被这个父亲的伟大感动着,也被这个女儿的懂事所折服。请把自己的行为与文中的女儿对照一下,想想自己今后该怎么做?

五、作业。

1、结合课文,理解带点的词。

①他只是一家小工厂的小工人,每月那点可怜的收入,除去父女俩的生活费后所剩无几。()

②没妈的孩子真是可怜。()

2、把自己印象深的词句抄写或默写在摘录本上。

六、拓展作业。

篇5:个人工作总结 艾秀娟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学生有了问的权利:课始,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课尾,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

2.学生有了读的时间:学生多读,读好书,学生可以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读,学生自读自悟才能学到知识。

3.学生有了讲的时间:教师精讲后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想,还可以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

4.学生有了写的时间:在课中学生可以把课外训练或作业搬到课内,实践证明把写的训练落实在课堂,学生课内写,教师指导端正写的态度,提高写的训练能力。这种方法通过实践较好。

5.转化后进生,加强优、差生的辅导,在教学中,教师用爱心和行动积极转化后进生,对待他们和优等生一样一视同仁,不偏不爱,积极家访与家长一起配合教育好差等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他们补课。使后进生觉得自己真正是班中的一员。

二、班级管理方面

(一)常规工作方面 1.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2.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我在培养班干部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二)活动参与方面

1.本学期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运动会,并获得了校道德风尚奖,这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的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积极投身于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篇6:秀娟寒假读书心得体会《一》

秀娟寒假读书心得体会《一》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 终于放假了,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书了。因为才一岁多,所以我选择了《三字经》。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虽然她还不理解这些,但是随着逐渐长大我相信她会明白的。当然,在读的过程中我也受益匪浅。 作为教师,熟读经典名著,大有裨益。《三字经》的内容博大精深,《三字经》含有大量历史知识,概括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迭、帝王兴废,尤其劝学、勤学部分使用著名的典故,便于儿 童学习理解。 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知识的人民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素养,研读经典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学习,可以潜而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篇7:徐秀娟德育故事

作者:申秀娟

一、我们的集体

当我们工作状态最好的时候,我们年级就像绵绵的细雨。用自己满满的正能量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使每个人都如雨后春笋,蓬勃向上的成长。

我们的优势是:(1)目标统一,众人一心;(2)听从领导安排,不计个人得失;

(3)各有所长。我们的不足是:

创造性工作能力不突出。

二、我们的工作

1、本学期我们年级成功的做法是:

(1)对于学校要求的申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原因:当大家的目标一致时,容易行动一致,平时互相督促提醒,促使孩子习惯养成,我们的亮点好过关。如在申报稳步轻声靠右行时,我们段内商议,每班都派出小督查员站在楼梯口检查,遇到不合格的及时提醒,在这种大力度的检查监督下,我们段的孩子很快养成了稳步轻声靠右行的习惯。

(2)相互提醒,不存私心。在平时的工作中,会有一些突发的任务,我们会互相提醒;每天的练字只要一个人动笔,就开始提醒同伴,同时谁没写,大家也会及时提醒;对于工作时不合学校规定的行为,也会受到同伴的提醒,如我们没说普通话时等。

(3)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我们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相互配合。

(4)一人有难,众人帮忙。本学期,慧萍、丽霞结婚,需要请假,她们请假后,我们段的人主动代课,帮助同伴。

2、本学期学生给我们的最深、最美的感受是:亮点过关那一刻的成就感。

原因:每月都有亮点考核,重心比较明确,老师强调较多,监管力度较大,学生之间互相提醒;学习上师徒结对,同队实力相当学生竞争,让学生的目标感很强,对自身要求提高。

3、本学期学生让我们最纠结、最痛苦的地方是:男生回寝室后太活跃。

原因:我们班的男生多,个个都是活跃分子,在教室由于学习任务紧张,老师监管比较严,他们比较遵守纪律,但一会到寝室,仿佛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国度,非要吵闹一会再去洗刷。

4、如果本学期重来,我们会:

(1)制定几条铁的班级纪律,规范学生学习习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2)在每周布置孝心作业,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3)把每月要过的亮点牢记于心,努力提升自己。

三、我们的计划

学校本学年的工作主题是自主管理,在我们年级的体现应该是(1)充分借用班干部的力量,加强班级管理;

(2)学生在班级事务上学会自我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3)教师也加强了自我管理。下学期,我们年级应该做的事情是:

(1)阅读教育教育专著,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向名人、向同伴学习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能力。(3)继续培养班干部,提高班干部管理能力。(4)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篇8: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王秀娟

各位班主任老师,大家好:

我叫王秀娟,是来自善应镇一中的一名普通教师。承蒙领导的厚爱,今天非常荣幸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说实在的,说到谈班主任的经验,我真的是不够多,和在坐资深的班主任相比,我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做为一名青年班主任,我和其他班主任一样,只是努力地做好该做的事,尽班主任应尽的本分。

班级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的工作。尤其是我们这种寄宿制的学校。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除了关心孩子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初中阶段,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但班主任付出的却要多得多,大到道德品质,小到生活琐事,班主任都要管,可谓身兼“教师”、“医生”、“警卫”、“保姆”等,今天,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点。

一、当“学生的爱心使者”——实施爱心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

国家总理温家宝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要相信孩子》一书中也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与爱护”。是呀,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寄宿班级的班主任,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必须学会实施爱心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也许我们的学生有许多让人无法容忍的毛病,但我相信,他们的身上也一定有可以挖掘的闪光点,哪

怕只有一星半点,就足以用来影响并改变他所有的不良习惯,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我常常和学生坐在一起交流交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学生的心灵送去家的温暖。我在担任七(3)班的班主任期间,就发现,由于我们班的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山区,他们不但学习成绩相对后进,而且身上还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于是,除了每天走进课堂教学之外,我又时时处处非常细心的观察学生,经常到学生寝室、食堂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哪个学生感冒了,哪个学生想家了,学生们吃得怎样,睡得怎样等。我把自己定位在亲人乃至大姐姐的角度及时送上关怀,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学校就像在家里一样,拥有关爱;课余时间,我还经常和学生在一起,陪他们做游戏、唱歌、聊天,给他们讲故事,消除孩子们与我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在班上,我还充分利用“心灵信箱”、“心灵交流本”等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用爱容忍学生因无知所犯下的错误和缺点,并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辛勤的汗水洒过之后,我欣慰地收获了孩子们会心的微笑——他们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告诉学校所有的人:他们在改变!是的,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一百个理由相信,只要做好了“爱心使者”这一角色,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诚地帮助每一名遇到困难的学生,就会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一名学生的心田,自然地拉近了师生距离,达到了心与心的通融,那么,这爱便会如春天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激起他们对我们班主任的尊敬、爱戴。在这种互爱的环境之下,学生也就增强了信心,鼓起了勇气,努力去面对寄宿生活的一切。

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极其辛苦的,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村子又住校,他们的吃喝拉撒全要班主任操心。在学校里,有事第一个想到的是班主任。我深知一个没有爱心的班主任,就不会有充满爱的集体。一个没有爱的集体就是一潭死水。所以,在生活中,我经常对学生嘘寒问暖,深夜我去检查学生就寝情况,我会一一替他们掖好被角,叮嘱他们别着凉,还会一次次的把他们入睡前露在外面的手脚轻轻放回被窝;初次离开家长呵护的孩子自理生活能力较差,我就手把手的教他叠被子,铺床单。有一次学生朱紫薇突发高烧,而他家长又不能及时赶到,我几次去寝室看望她,给他送水送药,知道她下午没吃饭,晚上食堂也没有饭,我就赶紧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送给她,学生感动的说不出一句话,只是泪水扑簌簌往下掉。学生头疼脑热,需要治疗,我就骑着电动车,带着学生到附近村子里的卫生所治疗。孩子们也把我当作最好的朋友。这样的教育生涯让我感到了真爱无价,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升华了自己。我不觉得“爱学生”是口号,是肉麻,是虚伪,是矫情,我深深体会到爱学生那是一种超越了爱亲人的人间大爱!

二、做“学生的大朋友”——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指导者

新生入学后,七年级的学生往往十分想家,思念父母,这使他们十分需要与同学及教师(特别是我们班主任)之间平等交往、平等对话;在交往中交流思想,建立友谊。此时,与别人交往有困难的学生会感到孤独,甚至产生不良心理。作为班主任,我主动关心学生之间的交往,尤其注意对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进行适当帮助,使每位同学都能

融入班集体中;对已经步入青春发育期、心理成熟较早的学生,我常常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打心里明白早恋的危害,杜绝早恋的不良现象。我曾教过一位七年级的女生史某,其性格内向,然而在某天的课间,她却忽然意外的收到一封所谓的“情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更当着我这个班主任的面,该生惊慌失措、惶恐不安地把“情书”交给了我。为此,我将计就计,表扬史某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并且顺藤摸瓜,根据“情书”找到另一班级写“情书”的王某,并邀请他到本班参加了《友谊与爱》的主题班会。最终,通过主题班会,我班的学生以及王某,都能根据这一现象透析,明白了真正的友谊与爱的本质区别,他们正朝着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向而迈步前进。没错,我们理应让学生,在我们的恰当的辅导之下,在友善的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并且形成独立人格,弥补学生离开家庭而出现的情感空虚。

三、做“学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

学习,是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作为寄宿制学生——这个来自边远山村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往往比较差,并且在学习上的兴趣不大,没有成功感,这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以,作为班主任,我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努力担当好“学科学习的组织者”这一重要角色。

从边远的山村小学来到相对集中的寄宿制学校学习,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认识到这种转变的难度,努力帮助他们完成过渡。我常常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或课余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预习与复习等基本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苦读书到会学习的转变,提高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寄宿制学校,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水平低、基础较差、“脸皮较薄”,或因以往所形成的习惯使然,部分学生还是不好意思或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此时,我从他们的发展水平出发,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不懂就问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创设条件,对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无论他提出的问题有多大的价值,都应予以积极的肯定,渐渐的在全班形成一种乐学好问的良好学风。

另外,我充分发挥学生和科任教师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大胆进行组织学习、交流、讨论等,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尝试“成功”的感觉;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各学科学习状况,这些,都对学生学科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在工作中更要细心、耐心,更要有恒心。对待学生的生活,需要有赤诚的情和爱,像对自己的家庭一样精心料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摸索,班主任工作既有规律可循,但又没有固定的模式。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我愿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有不足之处请指正!谢谢!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9: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徐秀清

一. 内容及内容解析

1.内容

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模型.2.内容解析

方程是初等代数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

种重要的数学模型,方程的出现是从算式方法发展到代数方法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解任何一个代数方程最终都要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具备了,‘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两个特征的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元”指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学习目标】

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知)

通过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式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应会)

【重难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模型。从算式到方程的思维习惯的转变。

二、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2分钟)1.什么叫等式: 2.什么叫方程:

3.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正确打“√”,错误打“x ”.

(1)1+2=3

()

(4)

x+2≥1

()(2)1+2x=4

()

(5)

x+y=2

()

(3)

x+1-3

()

(6)

x2-1=0

()【学习目标】(1分钟)

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知)

通过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式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应会)

【重难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模型。从算式到方程的思维习惯的转变。

【自主学习】(8分钟)

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一方法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 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审题之后教师提问;(1)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如果设A,B两地相距xkm,那么客车从A 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货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

(3).客车与货车行驶时间的关系是_____?

(4)根据上述相等关系,可列方程为

____。

【合作交流:】 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教师与同学一起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问题1用算术解法不容易解决,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

问题2对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它方程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行程问题,用未知量表示路程、时间、速度,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也可以表示数量,找出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通过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分析问题。体会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咧方程的角度不是唯一的。

问题3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你能归纳列方程的步骤吗?

设计意图 :(1)让学生知道用算术方法解体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用方程解问题时,方程中及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也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和也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2)让学生初步了解列方程的步骤。问题4 你能归纳列方程的定义吗 ?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特征,给出方程的定义。

学生归纳定义之后,提问;你能举出方程的一个列子吗 【归纳】

教师: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新知探究:】(10分钟)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 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 450小时?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分析并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再次熟悉列方程时的设未知数、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过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奠定基础。

问题5观察上面的问题,列出的三个方程有什么特征?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列出的方程进行特征分析,教师可以提示:方程的特征可以从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来观察。教师: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 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强调:这里“元”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运用着三个问题巩固咧方程的一般步骤,强调咧方程是依据量的相等关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相等关系是咧方程的关键,在归纳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课堂练习】(6分钟)

下列式子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要说明理由.(1)9x=2

(2)x+2y=0

(3)x2-1=0(4)x=0

(5)ax=b(a、b是常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对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认识。

【课堂小结】(2分钟)

1.本节的知识是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2.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中的数2、3、作业布置:教科书习题3.1第1、5题

能力拓展:

隔墙听得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七两分之多四两,九两分之少半斤.找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 设未知数

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问题(注:在古代1斤是16两,半斤就是8两)

古诗文意思:

篇10:徐秀娟德育故事

——第九次教学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12年10月9日下午,我校第九次教学工作会议在影剧院举行。在教学工作会议上,刘晓校长做了题为《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回顾和总结了我校过去一年教师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我校教师队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12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聆听了刘晓校长的主题报告,使我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目标,确定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与重点。

第一:以ISAS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ISAS教学是我校大力推广的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独特的教学方法,ISAS教学采取具体的任务驱动来进行,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包括信息检索、查找资料、分析总结、组织材料、制作课件、演讲答辩等环节。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交流沟通和演讲能力等。通过ISAS课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在思政概论课程中,我分别以“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分配制度改革”等为主题,采取了ISAS教学。在这学期的基础课程中,我计划以“校园文明”、“大学生诚信”、“大学生恋爱观”等为主题,继续推进ISAS教学,同时以ISAS教学为突破口,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PK教学”,力争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思政课程中受益。

第二:以“90后”大学生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 现在,“90后”已经占据了各高校大学生的主流,“90后”大学生更加崇尚一种自由、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他们更愿意接受一种发散式的教育模式,而对各种 形式与口号不屑一顾。而传统的思政教学,注重理论层面的灌输,体现为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受到重视,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调动和发挥。同时,“90后”也是网络的一代,读图的一代。通过网络,他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但同时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面前,“90 后”大学生很容易丧失自己的分辨能力。另外,“90 后”大学生在利用网络方面学习的少,打游戏的多;看新闻的少,娱乐的多。他们通常对网上长篇的文字不感兴趣,更喜欢选择看视频、图片、flash动漫等形式来了解新闻。如何把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 后”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师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针对“90 后”大学生的特点,思政课程必须不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我校基础课和概论课都在空间教学的基础上,采取模块式教学。打破了教材的章节顺序,结合90后民政学院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点进行授课。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尽量摒弃只讲理论不讲案例,或者不结合现实社会来讲理论的做法,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再次上课时要有热情饱满的情绪,要充满激情的上课,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魅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此次教学工作会议使我更加清晰地认清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明确了教学改革的重点,今后要把不断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职业本分和事业追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授课方式,搞好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思政部:李秀娟

篇11:徐秀娟德育故事

郭秀娟

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学习中我主要有以下一些认识。

一、认识新修订课标的突出变化:

(一)、注重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改,给语文课程定位了新的含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课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着重体现语文文字的运用与实践。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

(二)、加强了识字写字教学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做了如下修改,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少了200个);第二学段1600个左右会写(少了400个)。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这样的修订非常及时、必要。

我所教的班级是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是人生第一次正规学写字的时期,我觉得这一时期对学生的书写最关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培养如:写字时,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寸,胸离桌边一拳。我每天课中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先是照字帖描、仿、临。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书写初见成效,第二学期在班上我提出:提笔即是练字。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再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练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事实也证明了,那些书写快的同学他的作业是又快又好,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活动,因为我们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学生在作业中的错别字也大大会减少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

一手好字就像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工工整整写字。这才是中国人的本色。

(三)、阅读量的增加。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课程标准的这一调整并非增加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我校极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给学生,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经常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从而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四)、习作教学的创新。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写作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注意引导鼓励学

篇12:徐秀娟德育故事

后来,在一所县直小学的某一年级班听课时,我遇到了这样一件小事:上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讲的是一节语文课。教师教态大方,和蔼可亲,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其中有一个学生在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本来插到凳子下面的两条小腿把登子带歪了。这位女教师刚好站在他身边,发现后请轻轻地把凳子往后挪了挪,凳子因此没有歪倒。我暗自夸奖这位教师真有心。当这个学生又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凳子又被他的小腿带歪了,而且老师也没有再注意到。就在我刚刚想帮他把凳子往后挪一挪的一刹那,坐在这个学生右侧一个小男孩“抢”在我前头,悄悄地而又迅速地把即将歪倒的凳子扶正,又悄悄地坐了回去,继续认真听课,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这个小男孩的举动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在这节课上,这个小男孩不但学到了一些知识,而且接受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德育教育。虽说一个学生、一件小事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至少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对课改中的德育教育做出一些反思。

一、德育教育实实处处都在。

上面的这件小事并不发生在思课上,也不发生在教师对学生专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它发生在一个谁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之下,如果不是它确实让我感到意外,可能不会有人再知道这件事。但是即使没有人知道,这个小男孩在这节课上所受到的德育教育仍然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说,德育教育并不一定在专门的思品课上,在教师专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它存在于学生的课堂上、学习中、生活中、存在于学生所活动的每一个角落。本次课改,把《思想品德》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应该说也是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紧密相连的理念的体现。

二、德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以往,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似乎总是喊得那么高、那么远,而实际并未在学生身上产生十分理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小学里接受的是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到大学里却要再学习如何讲究卫生、礼貌待人。这种德育教育内容上的颠倒使得我们的`德育效果打了明显的折扣。文中的这个小男孩并没有做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事情,他只是帮同学扶了一下凳子,事情似乎太小了。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德育效果却是真实可见的。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这个小男孩对于“乐于助人”这一德育要求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付诸于行动。

三、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本堂课上,这位女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德育教育的楷模形象。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起到了比不厌其烦的、枯燥的说教更加有效的教育作用。也许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所缺的,并不是什么方法、耐心、观念等,而是教师的榜样。想想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的那些诸如诚实守信、尊敬他人、拾金不昧等要求,再想想我们在学生面前所表现出的一些如体罚学生、爱慕虚荣、追名诼利、弄虚作假等行为,就能理解我们为什么开展了那么多的德育活动,进行了那么多的德育教育,而结果却收效甚微;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六七岁的小学生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如此积极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一如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上一篇:篮球队员汇报材料下一篇:学校推普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