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的方法范文

2024-05-01

论创新的方法范文(通用8篇)

篇1:论创新的方法范文

论高校德育的创新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必须结合大纲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大众化教育相一致的创新型人才,以全面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德育;创新;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4-0114-03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德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和成果;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不断改革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经验。”大纲为高校进行德育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德育内容的创新

高校德育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道德需要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体道德的发展水平,高校应本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原则创新高校德育内容。

(一)德育内容要具有渗透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道德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高校德育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把德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内容创新要从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远离生活的道德内容缺乏说服力,与学生难以产生共鸣,那些与学生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要及时补充到课堂中。特别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弘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形成的革命传统道德,把贴近时代、具有亲和力的德育内容融入教学中。如抓住社会的热点,像神舟飞船发射成功、申奥成功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把党的好干部,如以焦裕禄、孔繁森为代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牛玉儒、任长霞为代表的为民精神,融入教学内容。高校德育内容创新就是要将这些精神财富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二)要转变学生重智育轻德育倾向

江泽民同志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江泽民的讲话指明了高校学生既要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又要学会如何做人立身社会。德育不同于智育,它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导之以行。因此,高校要把道德教育贯彻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注重学生为人处事和言行举止教育,从理论高度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加以科学引导,使学生获得道德熏陶,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能力,在实践中锻炼成为政治坚定、思想端正、学习勤奋、法纪严明、身心健康和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德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高校的德育任务决定了德育创新必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爱国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学风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内容充实到德育内容中,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德育内容要与时俱进,要把道德教育同正确的道德评价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同对学生启迪诱导融为一体,发挥道德的劝导力和说服力的功能。树立德育致用观,不断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德育方法的创新

德育方法的创新是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条件。高校德育方法的创新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科学方法,努力实现德育方法的多样化。高校德育应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方法引导人,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人,用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人,用高素质的队伍带动人,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建立高素质德育工作队伍

高校德育工作要围绕和谐校园建设,科学地建立一支以行政干部、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员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等组织在德育中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首先,要选聘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具有奉献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强、社会阅历丰富、关心学生的人员充实到德育队伍中,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德育工作队伍。其次,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德育工作队伍。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充实在德育工作中的辅导员多数是出生于80年代与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这支德育队伍并不稳定。因此,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要从“抓稳定、重选拔、严管理、高待遇”上下功夫,造就一批稳定的高素质的辅导员工作队伍,使他们成为学生管理专家、学习解惑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和生活解答专家,切实提高管理育人水平。再次,要重视德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用以指导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人际关系、情感等各种困惑,做出合理的解答。

(二)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校在和谐校园构建中创新德育模式,一是要从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模式向主体性德育模式转变。现代高校德育的出发点要以人为本,满足大学生强烈的内在道德发展要求和道德期望,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灌输式德育教育模式。传统的灌输式德育缺乏对学生个性人格修养的尊重。而主体性德育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和主体性道德人格为追求目标,以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为目标基础,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最高价值目标,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性实践将内隐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外显的道德行为。二是要探索实施情感型的德育模式。情感教育就是通过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交流,增强相互了解和信任,创造一种人格平等、关系融洽、情理交融、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重视情感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感染作用。情感教育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德育工作者要走进教室、深入寝室,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和心理辅导,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把自己富有感染力的人格力量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做学生思想上的学者、行

为上的模范。

(三)优化德育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高校要大力营造一种健康、文明、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使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德育环境既包括有形的自然景观、浓厚的人文景观,也包括无形的校风、学风、班风等校园文化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等。良好的校风是高校德育创新的重要环境资源,它具有强大的内聚力、约束力和感染力。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这种经过长期培育和积淀形成的教育资源能最大限度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借助于校园文化所特有的功能,将德育融会于文体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

(四)优化网络德育

《意见》指出:“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全面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高校要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道德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领网络阵地。一是专人负责制作内容丰富的德育校园网站,图文并茂地传播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这能使德育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通过网络,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时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学生留言版及时为学生解答实际困惑问题,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二是“两课”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自我约束、自我防范和自我鉴别处理信息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中的糟粕。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法制宣传教育、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在德育中的优势。三是改变观念,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拓展高校德育课堂空间。高校德育网站应注重弘扬民族传统精神,科学地对待外来文化,使学生将多种知识、信息相互碰撞,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校园网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平台和新渠道,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识别能力和网络伦理意识。

三、德育理念的创新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高校德育的基础和落脚点,也是高校德育创新的理论依据。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一是要确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素质德育观。高校德育理念创新是对德育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等进行的创新,传统高校德育理念缺乏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侧重讲理论,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这种观念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德育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创新和践行德育理念,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贯穿到学校工作中。二是树立全员德育观。高校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德育既要在学校内实施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的育人模式,还要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系统,共筑良好的社会育人机制,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服务。

责任编辑:金华宝

篇2:论创新的方法范文

摘要: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既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保障。在当前的家庭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如何推动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不断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组织化程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关键字: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两个转变;现代农业

一、基本思路

要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应着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不断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组织化程度。

这是我们党在农村改革30年后,根据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目标、新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个转变”赋予了家庭经营和统一经营以新的内涵,为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我们要保持“长久不变”,促进“两个转变”,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前提

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重要前提和基础。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不仅是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久不变,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更加充分、更有保障,使土地承包所形成的全部权利义务关系保持稳定,并由债权保护向物权保护转变。根据上海郊区实际情况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要坚持稳定二轮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承包合同,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农户;要通过确权确地或确权确利的方式,切实解决“暂缓延包、二轮延包时不要少要土地、超面积承包土地以及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要严格区分土地流转收益和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对象,确保承包农户的土地收益。通过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为长久不变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的创新意义

实行家庭经营向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转变,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实践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实践证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正进入一个历史拐点,即由农户小块土地经营向大块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这也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租赁、入股、转让等方式,进入市场流转,从传统的农业资源性经营向资本性经营转变,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土地向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中,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上海郊区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50多万亩,占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60%左右,其中规模经营面积达80%以上。当前,搞好土地流转,关键是一要梳理、落实土地承包关系,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农户,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以乡镇为中心,形成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平台,实现土地流转的市场对接。同时,要切实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鼓励土地入市流转政策,建立土地承包流转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更充分地发挥土地流转市场对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的作用。三是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流转纠纷的调解仲裁机制,做到“民间协商、镇村调解、区县仲裁、司法保障”相结合,为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四、统一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的意义

篇3:试论路桥施工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路桥施工,创新,方法

0 引言

研究桥梁的具体施工过程, 将是未来我国桥梁事业发展的主体方向。为了增强对路桥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 我们主要采取一些科学化的办法来逐步完善路桥施工所需要的技术难题。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深入, 桥梁工程施工创新的快速发展, 已经影响到我国桥梁建设发展, 我们必须加大规模建设的投入力度。

1 路桥施工技术检测分析

技术检测在整个路桥施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都会认真的进行科学化的检测, 以便于路桥安全系数提高。最主要是在于考虑到桥体在承受各种不同压力时, 所产生的效果如何。具体我们要做到以下:

1.1 桥梁安全系数检测

具体的做法在于掌控桥梁实际的承受能力, 科学化的设计桥梁, 从而为推动桥梁的稳固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1)

1.2 加固桥梁的稳定, 注重桥梁的结构设计

稳定性的检测是桥梁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要结合实际的稳定性来进行科学化的设计, 从而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图2)

1.3 钢筋与施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检测

使用探测仪对钢筋的质量进行检测, 并且对其与混凝土的保护层进行检测, 达到符合施工的标准。 (图3)

2 路桥施工创新管理方法

2.1 做好创新重在制度管理

为了进行有效的研究路桥工程, 我们要结合施工的进度, 逐步增加对路桥工程管理制度的研究力度, 从而解决好施工技术人员学习技能提高。为了将实际路桥施工做好, 就得必须做好各方面的管理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协调工作, 为了增进整个路桥工程施工的顺利完工, 我们必须提高路桥施工人员素质, 严格遵从一定的管理制度进行施工, 因此, 其管理制度的创新很重要, 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实际, 做到既起到约束, 又起到激发工人的工作激情。

2.2 做好创新重在理念的更新

当遇到一些在实际进行路桥施工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新问题时, 我们一定要改变原来的传统思想, 科学化的设计是关键, 找准施工理念的不足之处同样很重要, 这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点问题。当出现了一些关于理念问题时, 我们要科学化的应对, 因为理念在实际过程中是指导我们进行具体工作的导向标, 我们首先要抓住理念问题的常态化, 将管理模式给予革新, 也就是改变一下原来的操作程序, 将一些有利于实际操作的方法赋予科学化理念的管理创新, 从而可以逐步转变一些陈旧的操作, 这主要靠更新施工理念为主, 将一些不能够适应当前桥梁管理的措施给予改变, 从而可以加快我国路桥工程设备管理的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这是我们追求路桥工程施工理念方面进行创新管理的重要做法。

2.3 做好创新重在施工工人管理

鉴于路桥施工工人的问题突出, 我们可以将一些有利于路桥建设的技术质量和施工质量给予科学化的创新。这里面就包括具体的施工人员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对这些都应该进行强有力的管理, 因为只有将这些方面的工人管理给予创新, 才能够使得路桥工程逐步脱离现实当中的一些错误导向。这主要在于完成一定的施工当中, 我们随意进行抽查, 进行实际的检测, 看看具体施工是否符合预期的效果, 这样一来可以起到督促工人施工的作用, 同时也将为路桥施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路桥施工工人的重要作用时, 创新就成为一纸空文, 根本没办法进行实际的操作, 这就得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工人管理方法, 将一些不能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的错误导向给予剔除, 从而形成无形的工人管理机制, 此时以无形胜有形的方法可以提高其工人的工作效率。

2.4 做好创新重在施工质量

在具体的施工进度中, 我们不能加快速度而忘了质量, 同时更不能依靠当前的一些陈旧管理方法来进行质量管理, 这样会形成一种依赖思想, 就是质量的好与坏不在于影响施工的进度。可是我们没有认真的进行反思, 一些质量得不到重视, 将会影响到整个具体的施工进度, 因为陈旧的管理质量方法已经不能够迎合现在施工的要求, 只有改变其管理模式, 才能够适应路桥工程施工的需求。针对这样的形态管理, 我们一定要做好全方位的考虑, 将一些正确的做法引进来, 逐步推进对施工的质量管理。通常情况下, 可以按照计划渐次抽查的办法来管理质量的运进情况, 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能够顺利进行。这种创新的管理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也有积极作用。

2.5 做好创新重在施工检测技术

路桥施工检测技术很重要, 没有一定的检测技术设备, 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来讲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加大对施工检测技术的管理力度是目前路桥工程的重要问题, 也是需要创新的问题。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技术保障是关键, 我们可以用制度来管理, 也可以加强检测技术知识教育学习, 可是对于具体的施工来讲, 这些都是不可取也不现实的方法, 所以创新要突出一个自律性, 要形成一种自律意识, 也就是要从加强自我防范, 加强自身检测技术保护是最重要的。因为做到这些才能够使得路桥工程检测技术得到保障, 一些防范措施虽然可以降低发生不检测技术事故率, 但是这种方法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施工建设的内在发展需要, 所以自律也就形成一种长效的管理办法。

3 结束语

这篇文章结合当前路桥施工的现状进行了科学化的分析, 通过对桥梁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后, 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路桥施工的创新管理方法, 才能够推动桥梁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斌.浅议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J].价值工程, 2010, 29 (30) :27.

篇4:试论路桥施工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路桥施工;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72-2

0 引言

研究桥梁的具体施工过程,将是未来我国桥梁事业发展的主体方向。为了增强对路桥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我们主要采取一些科学化的办法来逐步完善路桥施工所需要的技术难题。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桥梁工程施工创新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我国桥梁建设发展,我们必须加大规模建设的投入力度。

1 路桥施工技术检测分析

技术检测在整个路桥施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都会认真的进行科学化的检测,以便于路桥安全系数提高。最主要是在于考虑到桥体在承受各种不同压力时,所产生的效果如何。具体我们要做到以下:

1.1 桥梁安全系数检测

具体的做法在于掌控桥梁实际的承受能力,科学化的设计桥梁,从而为推动桥梁的稳固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图1)

1.2 加固桥梁的稳定,注重桥梁的结构设计

稳定性的检测是桥梁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结合实际的稳定性来进行科学化的设计,从而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图2)

1.3 钢筋与施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检测

使用探测仪对钢筋的质量进行检测,并且对其与混凝土的保护层进行检测,达到符合施工的标准。(图3)

2 路桥施工创新管理方法

2.1 做好创新重在制度管理

為了进行有效的研究路桥工程,我们要结合施工的进度,逐步增加对路桥工程管理制度的研究力度,从而解决好施工技术人员学习技能提高。为了将实际路桥施工做好,就得必须做好各方面的管理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协调工作,为了增进整个路桥工程施工的顺利完工,我们必须提高路桥施工人员素质,严格遵从一定的管理制度进行施工,因此,其管理制度的创新很重要,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实际,做到既起到约束,又起到激发工人的工作激情。

2.2 做好创新重在理念的更新

当遇到一些在实际进行路桥施工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新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改变原来的传统思想,科学化的设计是关键,找准施工理念的不足之处同样很重要,这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点问题。当出现了一些关于理念问题时,我们要科学化的应对,因为理念在实际过程中是指导我们进行具体工作的导向标,我们首先要抓住理念问题的常态化,将管理模式给予革新,也就是改变一下原来的操作程序,将一些有利于实际操作的方法赋予科学化理念的管理创新,从而可以逐步转变一些陈旧的操作,这主要靠更新施工理念为主,将一些不能够适应当前桥梁管理的措施给予改变,从而可以加快我国路桥工程设备管理的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这是我们追求路桥工程施工理念方面进行创新管理的重要做法。

2.3 做好创新重在施工工人管理

鉴于路桥施工工人的问题突出,我们可以将一些有利于路桥建设的技术质量和施工质量给予科学化的创新。这里面就包括具体的施工人员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这些都应该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因为只有将这些方面的工人管理给予创新,才能够使得路桥工程逐步脱离现实当中的一些错误导向。这主要在于完成一定的施工当中,我们随意进行抽查,进行实际的检测,看看具体施工是否符合预期的效果,这样一来可以起到督促工人施工的作用,同时也将为路桥施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路桥施工工人的重要作用时,创新就成为一纸空文,根本没办法进行实际的操作,这就得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工人管理方法,将一些不能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的错误导向给予剔除,从而形成无形的工人管理机制,此时以无形胜有形的方法可以提高其工人的工作效率。

2.4 做好创新重在施工质量

在具体的施工进度中,我们不能加快速度而忘了质量,同时更不能依靠当前的一些陈旧管理方法来进行质量管理,这样会形成一种依赖思想,就是质量的好与坏不在于影响施工的进度。可是我们没有认真的进行反思,一些质量得不到重视,将会影响到整个具体的施工进度,因为陈旧的管理质量方法已经不能够迎合现在施工的要求,只有改变其管理模式,才能够适应路桥工程施工的需求。针对这样的形态管理,我们一定要做好全方位的考虑,将一些正确的做法引进来,逐步推进对施工的质量管理。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计划渐次抽查的办法来管理质量的运进情况,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能够顺利进行。这种创新的管理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也有积极作用。

2.5 做好创新重在施工检测技术

路桥施工检测技术很重要,没有一定的检测技术设备,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来讲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加大对施工检测技术的管理力度是目前路桥工程的重要问题,也是需要创新的问题。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技术保障是关键,我们可以用制度来管理,也可以加强检测技术知识教育学习,可是对于具体的施工来讲,这些都是不可取也不现实的方法,所以创新要突出一个自律性,要形成一种自律意识,也就是要从加强自我防范,加强自身检测技术保护是最重要的。因为做到这些才能够使得路桥工程检测技术得到保障,一些防范措施虽然可以降低发生不检测技术事故率,但是这种方法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施工建设的内在发展需要,所以自律也就形成一种长效的管理办法。

3 结束语

这篇文章结合当前路桥施工的现状进行了科学化的分析,通过对桥梁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后,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路桥施工的创新管理方法,才能够推动桥梁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卫斌.浅议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30):27.

篇5:论创新的方法范文

中共马甸镇委员会王长健

近年来,我多次随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考察组到苏南及周边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之快、思想观念之新、工作作风之实、协调服务之优,令人震撼。通过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真经,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就围绕“工业立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全力破除七大发展难题。

一、“强化意识”,破解思想难题。

一是强化开放竞争意识,确立超前理念,以世界眼光、开放思维、竞争态势谋划大发展、大招商,在马甸发展中再创新优势,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强化抢抓机遇意识,紧紧抓住沿江大开发和苏南产业转移机遇,构建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集聚区和现代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三是强化求进求快意识,确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把竞争压力化作工作动力,增强攻坚克难能力,以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和勇气,争取更大作为。四是强化生态环保意识,牢固树立“生态兴

1则事业兴、环境好则后劲足”的思想,始终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二、“加压增责”,破解环境难题。

我镇确立了“全镇抓经济、核心抓工业、重点上项目、全力创环境”的工作重点和“抓大、育强、促小、解困”的工作思路,并建立健全了领导联系项目服务制、干部问责制、定期督查制、协调例会制等重点项目建设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同时,由我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任组长,下设“三组一办”,即项目推进服务组、招商引资组、规划建设组及办公室,确保项目建设“零阻力”推进;扎实开展“进企业门、办百件事”活动,选择20家骨干企业作为党政负责人重点服务对象。到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两证遗留、资产盘活等实际问题40多个。

三、“借水行船”,破解资金难题。

我们采取资本运作、银企合作、企业互保、启动民间资金等方式,拓展国资、外资、内资、民资,全力解决融资难题。近期,我们将举办金融部门与企业联谊洽谈会,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引进外资方面,成功引进福建客商投资钢材市场,进场客商130多户,注册资本5亿多元,并于10月18日成功开业对外交易,年交易量将达80万吨,年营业额近30亿元。常州客商投入3000万元的化工项目已办理

所有手续,近期即将开工建设,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同时,我镇年内已引进和新办物流企业3家,全镇物流企业总数已达7家。在引进民资方面,本地能人投资开发的花卉苗木、葡萄园、万头猪场等一批高效农业项目均已投入运营。引进注册资本为9998万元的华江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短期资金短缺难题。

四、“量体裁衣”,破解土地难题。

近年来,随着沿江大开发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引进的新项目对集中使用土地产生了新的需求。为保证引进的新企业、新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确保农民获得足够利益,我们将结合镇情,进一步突出规范用地、有效供地、节约用地,抓好内涵挖潜,采取项目整合、土地流转等措施,建立土地与资金、土地与项目良性循环机制,优先保障重点支撑项目和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集中集约利用土地。并参考发达地区先进经验,计划试点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让“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以此破解用地难题。

五、“未雨绸缪”,破解市场难题。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加上多数企业经济总量不大,我镇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小而散”、“小而同”、“小

而弱”的现象比较普遍,产品销量等主要经济指标量呈下滑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帮助企业联合抱团闯市场的策略,通过资产互用、信息共享、资金互通、订单共做、人员互助等方式,整合企业资源,实行优势互补,促进松散型联合;并鼓励企业参与展会促销、推动外贸促销、扶持专业市场促销等形式,帮助企业找市场、找销路,提高企业在困境中健康发展的能力。目前,我镇工业经济已逐步走出低谷,多数企业已呈现产销两旺势头。

六、“统筹兼顾”,破解结构难题。

我镇将围绕化工、生物制品、环保设备、工业炉、钢材市场、高效农业六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布局,做到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全镇总体发展工作的谋划,其他每个党政负责人配备一套班子负责一大产业,围绕产业搞帮扶,围绕产业做项目,围绕产业搞招商,围绕产业搞集聚,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夯实扩张总量基础,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七、“借鸡生蛋”,破解技术难题。

我们将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自主培养与引进开发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发新项目,发展高新产业,培养企业后备人才。目前,上

海交通大学、上海农业大学已与我镇金兴纺织有限公司联姻,成功开发了150亩苗木花卉高效农业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化工、生物制品、环保设备、工业炉等支柱企业与国内研究水平高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围绕产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术,开展产学研活动,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走集约型的高效产业发展之路。

篇6:论创新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实践

摘要: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作者根据创新教育的新要求,积极探寻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新途径和新思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逐步向前发展。历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是时代赋予教育事业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在这一使命中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应该对创新教育大形势进行深刻认识,更新教育理念,从创新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实践。

一、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经斟酌、论证提出的新名词。创新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之“创新”,有别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以及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创新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方法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删,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创新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概括地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创新教育强调的重点是: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应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大力推进和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遵循层次性、基础性、师范性、开放性、民主性、启发性等实践原则。

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突出问题

1.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

素质教育的实施正不断向纵深层次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人们更新观念决不是朝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参加几次业务学习,听几个讲座,能说出几句新理论,就表明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思想观念上更新不到位,常常会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比如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套上了认知、能力和情意领域的新要求,但在实施教育教学中却得不到落实;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仍是传统守旧,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不敢放手,而只在方法、手段上作一些革新式的小打小敲;教学中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占用很短时间,明显具有象征性,致使讨论流于形式;一些教师自恃自己的专业特长,看待学生的角度不是平视而是俯视。所以,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更须自觉深入地加强学习,克服自身综合素质的“短板”和不足,真正实现由“承转型”、“标准件”型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升学谋职”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实现“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

变;实现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观的转变;实现封闭办教育到开放办教育的转变,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2.应试教育的影响痕迹颇深。

音乐虽不是升学的科目,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目标、模式、方法、手段、评价方式等都对音乐教育产生了较深的影响。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如主学科有保证,音乐教师严重缺失交流研讨机会,他们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不自觉的深受其影响。如应试教育唯智育为上,为数不少的学校音乐学科尚是虚设;乐理、识谱教学方法守旧,枯燥单一,学生机械识记,索然无味;器乐教学偏重技能训练,过多追求专业考级,轻视乐感培养;音乐欣赏教学中简单灌输作品主题、结构,忽视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对美妙的音乐作品听而生畏,不知如何入门、通过什么途径欣赏;课堂提问拘泥于标准答案,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注重个性发展;音乐活动丢弃了自身的优势,缺乏应有的乐趣,学生从中体验不到快乐,渐渐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

1.营造良好环境是保障。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潜能,但要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和氛围。创新教育强调对教育的全方位的改革,而重点即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更应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学生心理安全与自由的保障等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尤为关键,应注重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都需要依据创新教育的要求积极予以改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都要重新审视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音乐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加快修订现行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材,弥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缺失。学校要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育的目标,根据音乐的弥漫性、熏陶性及感染性特点,从师资队伍到场地、设备、器材,可以采用“急需先购,逐步增添”的策略,“以欣赏为先导,以活动为中心”的形式来组织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教学评价体系要重现构建,注重衡量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各学科教学相辅相成地共同达成培养目标,音乐学科充分发挥审美愉悦特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其它学科则为音乐教育奠定知识和修养基础。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应有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全面落实,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条件建设相当薄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积极营造、创设能激发创新潜能的音乐教育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协同合作。

2.培养创新意识是基础。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音乐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音乐教育中蕴涵着丰厚的创新资源,教师要善于勘探和开发。音乐教育要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讲,用批判的眼光来学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动机,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例如在音乐欣赏中,学生听后必然会产生不同感受,内心体验因个体的生活环境而异,根据音乐的演绎性和不确定性,教学中应留给学

生较多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采取主动的批判态度,突破线性思维模式,来进行三度创作。器乐教学中更有不少让学生创新的机会,如演奏中快慢、强弱的处理,打击乐伴奏型的创编选择,乐器的选配等等,这些创新活动较易获得成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乐理、唱歌、律动和歌舞表演等内容的教学中都可创设丰富多变的创新活动,这要求教师本身牢固树立较强的创新意识。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培养下,积极引导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

3.培养创新思维是核心。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独创性、变通性、灵活性等品质。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并将知识进行广泛迁移,它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爱因斯坦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外。”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多解性、演绎性、不确定性给人们提供了展开想象的巨大空间,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独到的优势。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右脑开发,这直接有利于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这正是创新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很多发明创造都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有很大关系。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脑平衡开发,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例如在节奏教学中启发学生自由想象,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音乐的多种节奏型,再进行节奏概念的归纳,并让学生积极动脑,根据联想,进行组合创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音乐创作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即兴创作要求临场发挥,灵活多变,利用已有的信息、技能,形成自己独创的见解,能有效拓展思维的多向性,提高思维敏捷反应的品质。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音乐活动来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

4.培养创新技能是阶梯。

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创新的基本方法有加减法、重组法、模仿法、迁移法等。创新技能的培养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加强科学训练,使学生在储备丰富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教育学生真正“学会创新”。

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广泛,能够培养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创新技巧,通过训练形成创新技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构建体系和序列。音乐节奏的重新排列组合就是一种创新技法的训练。旋律的创作可从填空开始练习,再逐步进行旋律的改编,然后再让学生充分发挥创作灵感,试着写出新旋律,由老师弹奏出来相互欣赏,以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知旋律创作不再神秘、高不可攀了,学生消除了对创作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的创新技能训练扶持学生在创新的历程上渐渐迈开步伐。

5.培养创新个性是底蕴。

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新成就的大小。创新个性一般说来主要包括勇敢、敢于冒险尝试、富于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意志品质好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和优越的创新情感,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立足于注重培养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教学,音高、节奏都要求正确掌握,音乐情感的表达要细致入微,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合唱、合奏训练能极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器乐演奏要求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战胜生理上的疲乏和心理上的烦躁,所谓“千日二胡百日箫”,器乐教学训练与演奏,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所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篇7:论创新的方法范文

生本性

教师只有具备有效利用与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才会主动接近课程资源,主动思考其价值,进而加以合理利用和适时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地域特点、学校特色、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和学生现状 ”〔 3 〕,主动适切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打造学校特色” 或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不是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校本课程建设的 “体系性”缺失

从课程要素来讲,课程建设需要关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在设计课程时进行系统考虑、整体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在开发之初就整体思考如何制订一个科学而又自成体系的课程规划,并在规划的引领下形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质量课程体系。然而,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有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主动谋求发展的理性思考,往往过多地关注校本课程开发数量的多与少,开发类型的丰与简,忽视了从结构的高度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规划统整。具体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虽然开发了较多的校本课程, 但这些课程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呈现碎片状态;二是开发的课程之间有表面的关联,但缺乏内在的实质性关联。校本课程建设的 “监控性”缺失 提升校本课程品质的对策

篇8:论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的学习中相当重要。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所以语文的学习应该引起重视。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开动脑筋想办法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据此, 我总结教学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教师要打破常规, 授课要具备创新精神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 有些语文教师教学照本宣科, 课堂基本是“一言堂”, 不能接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此我们作为他们的导师, 应该首先要求自己在授课时打破常规, 多听去同学们的意见, 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不能拘泥于正确答案, 允许同学们在适当的情况下自由发挥。

另外, 授课时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 尤其是对于学习吃力的同学, 应该看到他们点滴的进步, 给予他们学习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我们每天应该用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来面对每一位学生, 信任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积极的情感和乐观的态度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 师生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授课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人, 让他们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理解, 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帮助他们学习的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的。对于学生提出的见解和看法, 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 以免影响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和引导, 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 让他们体验会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写作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一个大难题, 好多同学都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 所以写出的作文要么空洞无味, 要么虚情假意、无病呻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就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 就会形成很好的作文。所以在作文课上, 首先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是想法, 然后在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用笔写出来。对于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 可以让他和同学们分享经验。还可以定期的组织读书报告交流会, 让同学们相互推荐好书。

三、寓教于乐, 打破课堂教学空间, 创造语文实践乐园

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有很多的形式, 不仅仅拘泥于课堂这个小小的场地。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机会去野外、去社区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 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找春天, 给他们时间让他们亲自去野外寻找春天的足迹, 然后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悟, 这样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打破了课堂教学空间, 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乐园。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手抄报, 然后给他们时间把自己做的报纸推销出去, 让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写成作文。这样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样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素质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题, 而创新则是其精髓所在。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初中语文教学还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提高学生能力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容宾.新课本新问题需要新思维新方法—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之我见[J].

[2]岳小林浅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

[3]陈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 9:3-4.

[4]张本根.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6:14.

[5]孔令文, 吴恺, 耿骞.精细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J].中国教育网络, 2009, 4:62-63.

[6]张桂霞.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7]李小燕.我看语文审美教育:借助初中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J].

上一篇:7员工岗位职责下一篇:党建目标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