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2024-04-14

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通用11篇)

篇1: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关于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有关情况的说明

根据目前我院部分同学对于毕业证与学位证取得资格有关情况与离校不是很了解,现将有关问题予以说明:

1、毕业与学位授予须知: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内容(含各类教学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武汉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2、结业与延长学制须知:学生在基本学制内,修读了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的,本人应以书面材料说明情况,并留下有效联系方式,选择结业或延长学制。未办理延长学制申请的一律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通知单。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达到毕业要求的,一律作结业处理。

3、延长学制的办理程序:学生在基本学制内,未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按规定应先到银行缴清在校期间及下学年所有学费后,学院收到经银行盖章的缴费凭证,并核对学生在校不欠费后,再签字并按照规定时间将申请表、汇总表交教务处.教务处批准后方可办理延长学习年限手续。学校印发文件后方视作有效。截止时间为2011年6月16日,延长学习年限学生向学院教务办公室登记学生及家长的有效联系方式和住址,每学期必须到学院注册,并按规定办理课程修读手续。

4、学位破格授予须知:毕业生破格授予学位条件按照《武汉科技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及2011年学校学位委员会的决议执行。学生申请破格授予学位,必须提交相关材料的原件,经所在学院初审,教务处复审后报校学位委员会主席审批。申请破格授予学位截止时间为2011年9月28日,逾期不再办理。按照国务院学位办有关要求,2011年6月30日后提交破格材料合格的,学位证书发证日期以实际时间为准。

5、结业学生须知:结业的学生在离校后一年内,经学校决定毕业返校补考时间定在2010年9月15-16日和明年5月的清考一起进行。两次时间中考生只能选一次。可向学校申请重修或者补做毕业设计(论文),达到毕业要求的,可凭结业证通知单换发毕业证书(无学位证),毕业时间按换证日期填写。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在每年七月初办理。为达到毕业要求的凭结业通知单领取结业证。

6、双学位授予须知:对完成本专业学业同时辅修其它专业,取得双学位证书的。如双学位证书移交到学院,学院将如期发放。

7、有关证件遗失处理须知: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学位证书无法补办。

8、欠费学生须知:在校期间拖欠学校费用,或未归还学校公用物品的将暂扣毕业证与学位证。专科6月12日、本科6月20日后缴费的学生凭缴费收据到学院证书发放登记表上签字,由学院出具已签字证明,学生凭缴费收据及签字证明方可到所在校区教务办(青山校区到教务处学籍管理办公室、黄家湖校区到黄家湖校区教务处)领取证书。暑假开始后交费的学生凭缴费收据到教务处学籍办公室领取。

9、学分是否修满提示:凡公选与选修学分、必修、限选课程是否通过有疑问的同学根据学校安排时间到学院办公室核对有关情况并进行更正。鉴于目前有部分同学在下发的课程成绩与公选任选学分核对不执行的情况作核对认可属实情况处理。由此引起学位与毕业证不能发放由学生本人负责。

10、晚于6月16日出成绩的学生注意:由于个别学生的重修课程在6月16日以后才能出成绩,在学院集中发放证书之后获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应填写《毕业申请表》,获得学位资格的学生应填写《学位申请表》,由学院教务办公室盖章后,于次周周一到学籍管理办公室办理领证手续。

11、毕业证和学位证发放时间:毕业证与学位证发放时间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学院拟定,具体日期将提前向学生公布,根据学院初步意向将分时间段分专业进行发放,请同学们予以配合。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九日

篇2: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时光匆匆,岁月悠悠。夏日的电工系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欢送季节。充满青春活力、结满累累硕果的你们,将要告别美丽的油专,走出校园,奔赴全国各地,踏上人生新程。此时此刻万语千言化作一句话:电工系是你们人生航程的起点,也是你们强健身心的基地,更是你们规避风浪的港湾。昨天毕竟短暂,明天才是永远,也许前方的道路依然会有很多荆棘,未来的日子未必就是风合日丽,但我坚信,“海阔必能凭鱼跃,天高必将任鸟飞”,未来一定是属于你们的。踏莎行歌,青春浩荡。回首过去,你们专心致志,勤奋学习;你们团结互爱,奋进拼搏。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着你们充满青春活力的风采;各式林林总总的奖状奖杯,镌刻着你们才华出众的优胜;晨曦夕晖映照的林荫大道,铺满着你们思索探求的足印„„你们在电系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又增添了可歌可赞的崭新一页。三年的大学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你们一步步的走来,一定是充满欢乐,也有过失意和难过吧?但那点点滴滴的回忆,或许像跳动于五线谱上的音符,有高有低、有起有落;那点点滴滴的回忆,是数不完的欢乐,道不尽的悲伤,永远印在心里。三年前的轻浮急躁,三年后的成熟稳重,是用岁月和每位老师的心所编织而成的,或许,这就是大学老师送给你们最好的礼物。

登高伤远别,鸿雁几行飞。话别今天,执手已凝语,冰心在玉壶。告别电系,希望你们鼓起昂扬斗志,更加自信自立,更加勇敢坚强,积极面对到来的困难;告别电系,希望你们领悟珍惜和感激,珍惜师生情、朋友情、同学情,感激父母以及所有对你有帮助的人,做传播爱与文明的使者;告别电系,希望你们正确处理好就业、择业和创业的关系,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通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俯下身去,凝视脚下的大地,你们会感到今天的世界布满多少关爱!昂起首来,仰望头上的星空,你会发现明天的人生充满何等希望!相信吧,你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别浦盈盈永又波,凭栏渺渺思如何?展望未来,我们深情伫望,伫望你们张开隐形的翅膀,翱翔蓝天,放飞梦想;我们热切期待,期待你们面带成功的欣喜,荣归电系,畅叙情怀。

篇3: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1 就业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1.1 对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面临毕业,而且两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作为该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表现出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一是因为本身专业不扎实,以往重理论、轻技能,作为设计类专业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作支撑,仅靠专业课学习不加强课外练习,绘画水平很难有所提高。二是作为第一届该专业毕业生,没有往届毕业生的相关就业信息可以参考,不知道该从何处落脚。三是母体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可参考性不大,母体学院工业设计以机械类为主,我院工业设计偏向艺术类,母体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为艺术类专业统招,我院为普通文理生。四是系部该专业教师多为艺术类专业研究生毕业,属于从一所高校的大门迈出,马上就迈入另一所高校的大门,由学生直接转变为老师,没有经过企业或社会的历练,针对非艺术类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不明确,不能给予正面的指导,客观上给学生就业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综合以上四种原因不难看出,他们对就业工作感到迷茫大多是出于对专业就业前景甚至是对专业的不了解,在大学期间没有合理的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缺少就业指导。

1.2 学生负担重,就业压力大

独立学院相对普通的本科院校“门槛低,学费高”,独立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学费一般在10000元/学年~18000元/学年不等,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费为11000元/学年,据调查了解两个专业学生读完大学四年大概的投入为6万元到10万元不等,是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2-5倍,然而这部分毕业生并非全部都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艰苦,高额的教育投入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高额投入的背后,是希望能得到高的回报,而面对招聘单位开出底薪800元/月~1500元/月的薪资待遇,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在毕业生的意识里,微薄的薪资待遇与高额教育投入不成正比,使得他们面试一家拒绝一家,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有压力,而是因为找不到薪资待遇满意的工作而感到压力。因此,过重的教育投入给他们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微薄的薪资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1.3 自身定位不准确,高不成低不就

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部分毕业生,不能进行合理的自我剖析,不能够很好的认识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存在的缺点,不能给自己以合理自身定位。岗位工作目标一味的追求大型设计类公司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对于小型设计公司和其他非专业对口岗位不屑一顾;但是不考虑自身情况,作为非艺术专业的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差,特别是手绘能力不够扎实,往往把精力投入到设计类软件的学习中,而大型的设计公司面试注重的是手绘能力与临场表现力,对设计软件的要求放在次要位置;而作为小型设计类公司招聘注重设计软件的操作水平,对手绘没有硬性要求,许多中小企业提供的行政文员或者储备干部的工作岗位,对专业要求不高,有相应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和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等就可以应聘。但是两个专业的部分毕业生面试大公司受限,而对于适合的中小企业岗位视而不见,导致大公司进不去,小公司不想去,产生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更有部分毕业生因就业现状与就业理想差距大而引起较强的心理冲突。

1.4 就业工作中的“趋-避冲突”

既想回生源地工作,又似乎觉得在外面发展空间大,于是在心理上就造成了一种冲突,这种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又具有“趋近”力,又具有“躲避”力,我们称之为“趋—避”冲突。工业设计跟服装设计与工程这两个专业毕业生80%是外省的生源,面临毕业择业之际,很多毕业生产生了“趋—避”冲突:大学四年,饱受奔波之苦,终于熬到毕业,想回生源地就业,与家人团聚,但是对于所学专业回生源地发展空间不大;北京、上海以及珠三角等地对于所学专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但是离家太远,又心有不甘,导致就业意向在两地之间徘徊不定,有些同学甚至错过最佳就业时机。

2 针对就业工作过程中的以上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交流沟通,明确毕业生现状

了解到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对专业就业前景迷茫的现状后,毕业班辅导员采取深入到课堂、宿舍进行一对一的与毕业班学生谈心谈话,针对迷茫产生的原因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做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对所了解到的情况做好详实记录和分析,同时对毕业班学生的详细个人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做了收集、统计和整理,以便于适时向招聘企业推荐毕业生。在摸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后,加强与招生就业部、母体学院相关系部以及区内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就业工作的联系,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最新的就业政策以及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途径以及就业形式等,结合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以及应对方式后,对毕业生勾画专业就业前景蓝图,增强其就业信心。

2.2 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为了加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摆脱就业困惑,系部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一方面邀请企业领导、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学院招生就业部教师、母体学院往届优秀毕业生等,来校开展就业指导相关讲座和报告会,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企业用人原则和标准、简历制作、应聘礼仪和技巧、求职心态、求职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等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另一方面,通过系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毕业生从专业就业前景、人生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心态等方面开展就业指导。通过两个方面的就业指导形式,切实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指明方向。

2.3 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

目前,全球经济市场的不景气,无疑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加了外在的压力,特别是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岗位屈指可数,但是随着前几年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扩招,使得2011年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大幅增加,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急剧下降构成就业市场明显的供过于求,而作为非艺术专业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是一岗难求。在此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组实施了“走出去,迎进来”的措施,将毕业生带到企业,由毕业实习开始向就业渗透,使企业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将企业引进学校,开展企业宣讲会与现场招聘,推荐优秀毕业生参加企业招聘面试;定期对有毕业生实习的企业进行走访或电话回访,了解毕业生就业实习情况以及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度,以及时加强毕业生的指导等工作,通过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加强毕业生实习就业监控,使就业由被动变主动。

2.4 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干预,排除不良就业情绪

毕业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的碰壁是难免的,如果不能正确看待求职碰壁,不能合理化解不良情绪,会对后面的求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毕业生参加求职面试后应第一时间与其取得联系,了解求职面试的情况,很多企业在第一轮面试之后相应的会有第二轮甚至第三轮面试,在这期间应该加强关注毕业生的动向和情绪,对毕业生等待结果的这段时间做好合理的心理疏导,使毕业生要做到“有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等待结果的同时要做好下一轮面试的充分准备工作,更要找寻新的求职目标。对于求职失败的同学要及时加强心理干预,帮其分析失败原因,总结失败经验,鼓励其勇于面对;而对于多次求职失败的毕业生应尽量避免让其在“自身缺陷”上寻找原因,从而引起不良就业情绪,甚至产生求职恐惧症。另外,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的差距,难免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使毕业生对就业乃至对生活失去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加强与学院心理咨询中的联系,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鼓励其勇敢面对现实,通过努力去实现就业理想,从而解除心理困惑。

篇4:2011届毕业生离校20问

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顺利办理离校手续,学生处协同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现将各项措施浓缩为20问,请广大毕业生认真学习。

一、问:毕业生什么时候返校?离校前,我们应该办理哪些手续?几号离校? 答:

1、7月1日,毕业生返校。

2、7月2日—3日,毕业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办理《离校手续清单》,同时进行毕业班积欠考考试、办理违纪学生解除处分。

3、7月6日,各系发放2011届毕业生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毕业生离校。

二、问:离校手续可以个人去办理么?

答:原则上离校手续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办理。因特殊原因不能办理离校手续的,可以由个人到相关部门申请办理。

三、问:哪些情况缓发毕业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

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缓发毕业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

1、违纪处分未解除的;

2、有欠费的;

3、实习实训成绩不合格的;

4、学校课程补考后仍有不合格的;

5、离校手续未办清的。

四、问:我因种种原因缓发了毕业证书,怎样才能最快领到毕业证书? 答:

1、属于违纪处分的,待学生本人申请解除处分后,方可领取;

2、属于欠费的(包括因学习发生的费用、学校代办的个人小灵通、手机通讯费等),待费用结清后,方可领取;

3、属于实习实训成绩不合格的,需要向系提交继续实习申请(半年时间),待实习实训鉴定合格后,方可领取;

4、属于学校课程补考后仍有不合格的,学校在2011年12月下旬,再次提供一次补考机会,补考合格后,方可领取,若仍不合格,做结业处理;

5、属于离校手续未办清的,必须办清手续后,即可领取。上述几种情况证书均在所在系领取。

五、问:我是师范类毕业生,因种种原因不能领取毕业证,是否可以领取教师资格证?

答:不可以。按省教育厅规定,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前提之一是取得毕业证。

六、问:什么是报到证?有什么作用?

答:

1、“报到证”,又称“派遣证”,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是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时,须持《报到证》。

2、报到证上写明了毕业生要去报到的单位名称(此单位也就是毕业生被派遣的去向),毕业生按照单位名称去报到后,接收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转毕业生的人事关系,档案,户口迁移手续等。

七、问:报到证上毕业生派遣依据的依据是什么?

答:

1、没有签订有派遣效力的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的派遣依据是生源地。此类毕业生被派遣的去向为生源地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局。师范生被派遣的去向通常是生源地的教育局,非师范生被派遣的去向通常是生源地的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省外、省内个别地方例外)。

2、签订有派遣效力的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按就业协议书派遣。

八、问:拿到报到证后,要改变派遣去向怎么办?改派的时间期限是多长?

答:

1、当毕业生领取报到证后,但又需修改派遣去向(简称“改派”)。办理手续为:按户口所在地派遣,请提供户口原件和复印件;按就业所在地派遣的,请提供“有派遣效力”的就业协议书。同时带上毕业证、身份证、原始《报到证》(蓝色),到合肥市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合肥市马鞍山路509号省政务大厦C区一楼)办理。可提前电话咨询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

2、按规定,改派期限为毕业生自派遣离校之日起的两年内。

九、问:报到证丢失怎么办?

答:带上毕业证、身份证,到合肥市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合肥市马鞍山路509号省政务大厦C区一楼)办理。可提前电话咨询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

十、问:领取报到证、户籍迁移证后如何办理?不及时报到、办理落户手续,会有什么后果?

答:

1、毕业生领取报到证后,持报到证在30日内到报到证上指定单位报到;领取户籍迁移证后30日内到迁移证上指定的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

2、不及时报到、办理落户手续,人事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将失去监管,造成事实上的“黑户”,对今后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十一、问:户口迁移证过期怎么办?

答:毕业生持户口迁移证未及时到迁移地落户,迁移证时效已过期,持身份证或毕业证和原户口迁移证前往安民派出所出所改签日期。

十二、问:毕业生户口迁移证丢失如何补办?

答:

1、毕业生在迁移途中将户口迁移证若不慎丢失,须补办户口迁移证者。首先到迁往地派出所开户口未落户证明,证明何年何月何因将户口迁往学校,至今未在当地落户的证明,持落户派出所开具的未落户证明、身份证和毕业证,到学生处申请重新办理户口迁移证,学生处核实后开具证明,学生带此证明自行前往安民派出所办理。

2、户口迁移证丢失时间过长派出所将可以不予办理。

十三、问:毕业后,我的户口迁往哪里?

答:提供有派遣效力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根据毕业生的选择,户口可迁往单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也可迁往生源地;其他情况户口一律迁回生源地。

十四、问:毕业后,我的个人档案由学校寄到哪了,什么时候寄出的?

答:

1、学校将在7月20日前将毕业生的个人档案统一寄送到报到证上指定的单位。

2、毕业生必须在8月中旬日后到报到证上指定单位的人事科查询,以免在寄送过程中丢失。时间过长,难以查询。

十五、问:我考取了专升本,我是否有报到证?档案在哪里?户口迁移到什么地方?

答:

1、考取专升本的学生,没有报到证;如需报到证,须放弃学籍。

2、考取专升本的同学,档案由就业中心统一寄送到录取院校,请咨询录取院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

3、根据毕业生要求,今年专升本毕业生户口统一迁移至生源地。

十六、问:劳动合同与毕业生就业协议有什么不同?我已和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是否还要签定劳动合同?

答:

1、(1)主体不同:前者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这些劳动者既可是高校毕业生也可是其他人;而后者专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协议。(2)内容不同:前者是在明确工作关系后签订的关于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后者是双方相互选择的关系的确定。(3)处理纠纷的部门不同:前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处理,也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劳动仲裁机构报送;后者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取得一致的基础上订立,报学校毕业生主管部门审查认可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为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般来说,毕业生到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单位)报到后应及时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十七、问:如何去公寓管理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答:须带本人宿舍钥匙,接受家具验收;凭家具押金收据办理退还押金,如收据遗失,由公寓管理中心统一查询,查到底根,方可退还。

十八、问:学生党员的入党材料在哪?组织关系接转怎么办理?

答: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入党材料在学生个人档案袋中,组织关系转接手续由校组织人事处办理;预备党员可凭组织关系做在单位的介绍信,去报到证指定单位提取党员档案,送交组织关系所在单位,继续完成转正工作;入党积极分子在报到后,可凭介绍信,到报到证指定单位提取入党材料,继续完成党员发展程序。

十九、问:我应征入伍了,据说有学费代偿,请问是如何发放的?

答:按规定,今年的应征入伍的毕业生学费代偿申请资料将在2011年底报送省教育厅,费用将在2012年由省财政划拨到我校,我校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做好转账或邮寄工作。

二十、问:接收单位要我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等相关材料,怎么办?答:先由所在系辅导员开出证明,再持证明到学校保卫处签章办理。

注:如有还有疑问,请于7月15日前向辅导员咨询

人文系:82***72605于老师

理工系:82***96030曾老师

外语系:82***90588欧阳老师*** 张老师

艺术系:82***31161马老师

特殊疑难问题,请咨询相关部门:

档案咨询(学生处):82***31996晋老师

户籍咨询(学生处):82***32122杨老师

派遣咨询(学生处):82***32316毕老师

宿管咨询(学生处):***董老师

助学贷款、学费代偿咨询(学生处):82***32212张老师 处分解除咨询(学生处):82***16001井老师

补缴学费(总务财务处):82***51077张老师

党组织关系咨询(组织人事处):82***32105 王老师

学籍档案咨询(教务处):82***32772刘老师

无犯罪记录证明办理(保卫处):82***32209郭老师

篇5: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2011届毕业生(法政学院2008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离校工作安排

(2011.6)

(1)6月6—8日,病历本收缴工作,学生于6月8日晚上将病历本交给班委负责同学。找不到病历本的同学,也要将本人姓名报给负责此事的班委,班委统计找不到病历本的同学,统一开证明。

(2)6月7日下午或8日,填表,《毕业生思想鉴定表》等表格,相关人员与人才市场签约。

(3)6月17日前,集中办理毕业生党、团组织关系的转接。并由各班党支书统一收取毕业生党、团费,统一收缴至2011年6月。

(4)6月17日前,因上级管理部门原因,教师资格证书要在学生离校后邮寄发放。学生上报详细、准确的通信地址、邮编(邮寄资费另议)。由政教班班委做好邮编、地址、邮资费的汇总工作。

(5)6月17日前,学生上报个人的准确QQ号、Eiml、电话号码给各班班委,班委汇总报招生就业处。特别注意,未就业毕业生学院安排指定联系教师名单。

(6)6月18日前,校医院负责于完成毕业生医药费的报销及医疗证的收缴工作。

(7)6月20日前,毕业生务必将所借图书全部归还至图书馆。

(8)6月22日前,保卫处负责毕业生离校期间校内治安,并完成列入就业方案毕业生户口迁移证发放工作,户口回生源地的同学拿毕业证复印件到12号楼户籍科换取户口迁移证(注意:统一办理)。

(9)6月7日前,财务处负责完成毕业生派遣相关工作,并随时(节假日除外)负责欠缴学费毕业生学费的收缴工作。

(10)6月24日下午1:30开始,在B109召开法政学院毕业生典礼。

(11)后勤服务集团负责于6月20日前与车站联系确定行李托运事宜。6月25日,办理行李托运。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6月25日用学校联系的托运部门进行托运,也可自己联系解决个人托运事宜。注意,个人搬运行李出校门时,须有辅导员开据的证明,个人贵重物品需在证明信中特殊说明。

(12)6月26日,毕业生原则上要全部离校。对于欠缴学费、教材费、未办理贷款还款手续的毕业生,各有关部门要及时通知相关学院,各学院认真登记,暂不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

(13)校园卡管理中心负责毕业生离校前校园卡现金退还及相关手续办理。

(14)暑假期间(7月9日至8月27日),每周二、周四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研究生教育学院、保卫处四部门安排人员全天值班。7月15日、7月29日、8月15日招生就业处全天为毕业生办理领发报到证手续。8月10日各学院上报新增一次就业相关材料。各学院要将上述值班安排告知毕业生。

注意事项:

1、请班委分工负责:专人负责各具体事务,按时间和要求集中统一做好各项安排;

2、党团关系、详细准确同学录、户口办理、毕业典礼等事项一定要集中做好安排;

篇6: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一、离校时间表

6月15-16日

毕业补考(只补考最后一学年所学科目)

6月17-18日

毕业答辩(具体请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联系)

6月20-24日

办理离校手续并领取毕业证书

6月20日晚

毕业聚餐(暂定)

6月21日下午

毕业生座谈会(暂定)

6月21日晚

机械工程系2011届毕业典礼暨送毕业生晚会(暂定)

6月25日

离校(宿管科开始封闭宿舍)

二、毕业生的六种情况,你属于哪一种

业:凭单位的录用证明或接收函或就业协议书复印件或者劳动合同复印件,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

业:凭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创业经历材料,领取离校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专升本:凭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或专升本考试准考证复印件,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

伍:由直系亲属或者被委托人,持本人签字的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部队证明,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

未就业: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

成教生:已通过2009年成教考试的学生,请与成教处(南院2号办公楼二楼)联系领取毕业证;未通过的学生,待明年通过考试后,再领取毕业证,具体请咨询成教处(赵老师0731-22784149)。(备注:所有成教生,必须办理离校、退宿手续,将手续单交与辅导员,否则无法在成教处领取毕业证。)

三、有科目不及格怎么办

所有毕业生,必须所有科目全部及格后,方能领取到毕业证。如果已入伍,等本人日后返校或者复员后返校,补考及格后,才能领取毕业证;如果入伍前是非毕业生,需到教务处(南院1号办公楼二楼)办理复学手续,随新班级学完所有必修课程并考试及格后,方能领证。

理论课不及格:参加6月15-16号补考(补考安排张贴在东院教学楼下)实训不及格:需提交加盖顶岗实习单位公章的实训成绩替代表,6月15日下午17:00前交辅导员。

如果参加了毕业补考(年前和本次补考)仍有不及格的,先办理各项手续,保留好所有手续单,6月25号后到南院教务处(0731-22777042)办理“毕业后补考”手续,参加补考,及格后方可领取毕业证,时间初定为7月2-3日(暂定)。

注意:理论、实训补考均需缴纳补考费,20元/科,16号下午4点之前交与辅导员袁铮老师,否则补考成绩无效。

四、返校办理离校手续需带哪些资料

1、学生证、床卡、胸卡、英语过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五年制不需要)、计算机过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五年制不需要)。如果英语、计算机证书丢失,需到辅导员处核实并证明。

2、如果已就业,需提交工作单位的录用证明或接收函,上面应包含单位的全称、联系人、电话、公章,或者劳动合同,或者就业协议书。

3、顶岗实习鉴定表。加盖单位公章,返校后将此表交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4、实习日记。返校后交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如果丢失,到教务处(南院1号办公楼二楼)找张老师购买。

5、毕业设计。按照要求上交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已入伍学生不需提交毕业设计,需出具部队证明。

五、还有技能证未领取怎么办

请到东院办公楼二楼数控教研室找王小军老师领取,需出示本人身份证。

六、如果本人不能及时返校怎么办

由本人书写委托书,承诺“一切后果自负”,本人签字后,将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同交给被委托人,由被委托人代办离校一切手续,并代领毕业证。

七、户口、档案、报到证的办理

说明:《报到证》是办理档案投递和户口迁移的凭证,是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故《报到证》的重要性非同小可。

办理《报到证》的时间安排:

集中办理时间:2011年6月17日。就业办(南院2号办公楼三楼)将为已上交《就业协议书》和外省申请回原籍的毕业生办理《报到证》,请在离校前到就业办领取。

在2011年6月17日至7月14日间需要办理《报到证》的毕业生,就业办将第二次集中办理,请有需要的毕业生上交《就业协议书》,2011年7月15日来就业办领取。

个人办理时间:2011年7月15日至2013年7月15日(毕业后两年择业期内)需要办理《报到证》的毕业生,请带好相关材料来学校就业办开具介绍信,然后自行去湖南省就业指导中心领取《报到证》。

《报到证》的有效期是两个月,请毕业生在有效期内办理好档案投递和户口迁移。

档案转递说明和建议:

说明:学籍档案是学习期间的一个完整记录,都是原始材料,不可复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档案。是预备党员和党员的党员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也因将党员档案转迁,千万不要成为“弃档族”。

在学校存放期间,仅仅只存放档案,不能办理转正定级、连续计算工龄等相关人事服务事项;故已落实好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应尽快落实好档案的转递机构,否则会影响今后的福利待遇等,后悔莫及。

毕业生应自主上网查询关于人事档案的作用和重要性。建议如下: 1)已落实较稳定的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单位能接管档案的情况下将档案转递到单位人力资源部管理;单位不能接管档案的情况下可将档案转递到单位所在市人才市场托管。

2)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即在毕业后的两年择业期内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可将档案托管在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或者湖 3

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

3)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将档案转回生源地。

4)专升本的毕业生凭录取通知书将档案转递到本科学校。

5)缓就业和待就业的毕业生可将档案放学校免费保管两年或转回生源地,两年内能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按上述前三种情况办理,满两年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学校将为其办理回原籍的《报到证》,并将档案寄回生源地。6)上述五种情况之外的特殊情况的毕业生另行咨询就业办刘老师。

八、党、团组织关系的转迁工作

所有毕业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的组织关系必须在7月25号前全部转走,学校不再保留其组织关系,延期未转走者视同自愿放弃组织关系。请到学工办领取组织关系转移申请表,注明接收方详细名称和地址,如单位无党组织,可以转回老家村支部,或者本人自带,经系学生支部书记程伟超老师同意盖章后,到党委工作部(南院1号办公楼四楼)找周琳老师办理。

团组织关系跟档案一起走,无需办理手续。

九、流程

第一步: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退宿单、毕业证发放单

领取单子时,需出示英语、计算机过级证书原件(五年制不需要),将复印件交与辅导员,如果证书丢失,需要辅导员核实以往成绩记录。如果英语、计算机未通过,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计算机考试,及格即可。考试时间暂定于6月25-30日,以教务处公布为准。

已就业的,需将录用证明或者劳动合同(复印件)或者就业协议书(复印件)交辅导员。

自主创业,需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创业经历材料上交辅导员。专升本的,需将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交辅导员。入伍的,需将部队证明交辅导员。

未就业学生在辅导员处需填写“未就业毕业生信息登记表”,一式两份。已就业、自主创业、专升本、入伍毕业生在辅导员处需填写“已就业毕业生信息登记表”,一份。

丽:***

铮:***

漆艳华:*** 地点:教学楼辅导员办公室 第二步:本人持三张单子开始办理手续

1、离校手续单:

1)学生本人需要在离校单上填写自己的信息。

2)到各个部门签字或盖章。就业办(南院2号办公楼三楼)、财务处(南院2号办公楼一楼)、教务处(南院1号办公楼二楼)、体育教学部(南院体育馆)、图书馆(凭借书证,未欠图书者到东院图书馆办理,丢失图书者到南院图书馆办理)。

3)宿管科签字。此栏与退宿单一并到宿管科(东院图书馆二楼)办理。4)后勤公司。此栏与退宿单一起办理。

5)学工办。此栏与退宿单、毕业证发放单一起到学工办办理。

2、退宿单:

1)辅导员需要在退宿单上填好学生信息并签字。如果该生为走读或者去年已办理退宿,请在单子上注明。

2)学工办签章。

3)宿管员处签字。宿管员经核实,宿舍物品无损坏,即可签字,到后勤公司办理手续;如果有损坏,需到后勤公司(东院办公楼一楼楼梯旁边)进行赔偿,持赔偿手续再到宿管员处签字。

4)后勤公司(东院办公楼一楼)签字。

5)宿管科(东院图书馆二楼)。将退宿单交宿管科,宿管科在离校手续单上签字。

3、毕业证书发放单:

1)本人需将自己的信息填写完整,家长姓名及电话、工作单位名称、联系人及电话、家庭详细住址等信息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的户口、档案、党团关系调动等事宜,务必填写完整。

2)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需按照指导老师要求,上交开题报告、论文、顶岗实习鉴定表(需加盖单位公章)、实习日记。资料上交完整后指导老师签字。

3)专业负责人(东院办公楼二楼)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签字后,专业负责人方可签字。

数控专业:王小军***

模具专业:肖

力*** 机修专业:冯晓锋***

机制专业:程友斌*** 一体化专业:张谦*** 4)学工办主任

将学生证、床卡、胸卡上交学工办后,学工办主任签字。(东院图书馆二楼机械工程系学工办 程伟超 ***)5)系部领导(东院办公楼二楼)

党总支书记唐建峰***,或者找系副主任廖友军***。

第三步:领取毕业证书

三张单子全部签完字,持离校单和毕业证发放单,到学工办领取毕业证。

备注:毕业证、2010-2011学年春季国家助学金(仅限毕业生)、去年未领取的奖助学金、书籍退费、国家励志奖学金证书、学院奖学金及先进个人证书均在学工办领取,领取时请出示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

机械工程系 学工办

篇7: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一是大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动员各方力量,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专业的网上和网下招聘活动。要及时通知未就业毕业生积极参加教育部、各地教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 努力帮助他们尽快落实就业岗位。

二是积极推进未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 进一步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财政、金融、工商、基地等政策措施, 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 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力度, 扩大优秀创业毕业生事迹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营造“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切实做好教育部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宣传与组织工作。

三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征兵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强组织领导, 设立大学生征兵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牵头职能部门, 保障大学生征兵工作人员、经费、场地投入, 形成武装、就业、学生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各高校要与兵役机关密切配合抓紧落实各项工作, 努力提高大学生应征入伍人数和质量。

四是持续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各高校要把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下一阶段工作重要内容, 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方式持续向毕业生推送用人信息和相关政策。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重点帮扶工作, 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

篇8: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20411届毕业生即将离开母校,踏上新的人生征程。为了加强我院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各项工作,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特制定公共卫生学院2011届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方案,通过毕业教育,引领广大毕业生继承和发扬我院学子的德高医精的院训,不断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充分展示本届毕业生文明、守纪、诚信、爱校的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走上社会做好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

一、公共卫生学院2011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邓益平1389112928

副组长:黄谦***、胡蓉 ***

成员:各班班干部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内容

(一)法制与安全教育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保证大学生的就业安全必将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为了做好我院2011毕业生安全就业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安全教育,杜绝毕业生就业过程的安全隐患,保证我院毕业生能够顺利、安全地实现就业,要求毕业班班主任深入寝室,了解毕业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尤其要关注特殊毕业生群体,加强干预措施,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教育,坚决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真假信息的辨认、网上慎重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外出求职途中的人身安全;警惕非法传销组织的诱骗;加强对法律知识、劳动法的学习;校规校纪的遵守如外出要履行请销假手续;日常生活安全知识的教育等等,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毕业纪念活动,反对大吃大喝,杜绝酗酒、起哄、赌博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在离校前若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必须及时上报,严禁误报、漏报或隐匿不报,责任到人,否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要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广大毕业生同学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国情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教育毕业生党员要牢固巩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我校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各项工作中起到先进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结合毕业生实际,广泛深入的开展谈心活动,做好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的帮助毕业生处理好求职择业、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情绪调整的具体问题。缓解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毕业生在离校前夕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四)感恩教育

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善待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要饮水思源,体会学校与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心怀感激之情,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创先争优”等活动相结合,在广大毕业生中大力倡导文明离校之风,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聚众狂欢;提倡毕业生个人、宿舍、班级为母校做一件好事,反对损坏公物与扰乱校园秩序的行为;提倡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处理和面对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着眼发展、着眼未来,反对发泄怨气、私愤、偏激和消沉的情绪。引导毕业生珍惜发展机遇,维护安定团结的校园秩序,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和良好形象,为自己的师弟、师妹们树立榜样,给母校留下美好的印象,怀着感恩的心情走向社会。

(五)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教育,培养毕业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自觉钻研、精益求精、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精神,强化同学文明修身、饮水思源的意识,坚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着眼未来、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六)诚信教育。“人而无信,不知其所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诚实守信已经成为无数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当今社会,诚信立人不仅是社会生活对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通过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和形成自身的诚信,同时成为诚信最有力的宣传者。塑造自我,争做表率,弘扬母校的优良传统,给师弟师妹留下良好的形象,给老师留下欣慰,给同学留下温暖,并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赢得社会认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公共卫生学院2011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安排

1、在学院毕业生文明离校小组的领导下,成立若干党员服务队、学生干部服务队等小组,具体负责毕业生离校的各项具体工作。2、5月30日前发起“倡文明离校、寄母校情怀”毕业生文明离校倡议。(王燿、陈陵、代美媛、屈慧及各班宣传委员负责)

3、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法制与安全教育宣传咨询活动。在此期间。班主任每天值班,确保安全教育咨询活动,为2011届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打好基础。(各班组织委员具体负责)

4、离校心语征集。告别学生时代,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愁肠百结,用自己的五年感悟,给即将走进大学的学弟学妹门留下自己真挚的心声,对己或对他人也是不同的鞭策和启迪。个别或小组谈话并记录。(各班生活委员具体负责)

5、召开毕业班党员民主生活会,成立毕业班党员服务队,承包班级学院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坚持到最后一个同学离校,协助学院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安全、稳定、有序。

6、举行毕业生聚会。在我系领导老师的指导下、2011届毕业生顺利完成五年学业,即将奔赴祖国各地。大学五年,经历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临行前师生共聚一堂,聆听离别的教诲。

四、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要求

毕业生教育工作是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班级班长、团支书、党员等人,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根据学院的具体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共同营造我院文明健康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氛围。

1、加强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各班班长为本班第一责任人,要深入班级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动态,化解学生矛盾,杜绝任何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发生事故的要追究各小组组长责任。

2、班级学生干部党员要深入同学中,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并采取措施,预防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3、所有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要认真负责,积极工作,及时反映学生中的矛盾并采取措施。

篇9: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2011届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方案

自动化工程系2011届毕业学生即将离校。学生平安文明离校工作是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因此,我系各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要从各自工作特点出发,增强服务意识,制定相应措施,共同加强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发生突发事件,保持校园的文明和谐与安全稳定。为了做好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自动化工程系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小组 组 长:宋 黎

副组长:张 进、杨 斌

组 员:朱 侠、田 冀、夏俊萍、徐 辉、李 娜、刘凌娟、各毕业班班主任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公约

(一)爱护公共财物,严禁损坏公共设施和拖欠所借公物;

(二)讲究环境清洁,严禁乱涂乱画、乱扔垃圾、乱烧杂物;

(三)维护公共秩序,不得起哄吵闹、大吃大喝、乱摔东西;

(四)遵守校纪校规,严禁迟归、夜不归宿、酗酒、赌博、打架斗殴、下江河湖泊游泳;

(五)文明有序离校,必须依时办理手续、按时离校。

三、工作目标

实现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努力提高初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四、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认真梳理就业情况,加强服务及个性化指导;进行就业情况排查,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定并上报就业计划。

(二)进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

1、毕业生文明离校期间,毕业班班主任要带领毕业生党员、学生干部深入毕业生公寓,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要及时上报我系学生工作办公室。

2、由自动化工程系党支部张进书记牵头在我系党支部中开展毕业生党员教育;由毕业班班主任对我系毕业班中开展毕业生文明、安全离校教育。

3、我系将组织召开一次毕业生党员大会和毕业生学生干部大会,教育毕业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做文明离校的倡导者和示范者。

4、毕业班班主任要做好毕业生欠费清理及催缴欠费工作、组织毕业生填好《毕业生登记表》等相关毕业表格及做好贷款毕业生诚信教育及还贷相关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工作。

五、有关要求

(一)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安全和稳定,关系到全体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我系全体师生要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良好氛围,扎实有效地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二)毕业班班主任要将毕业生文明离校安排及时告知毕业生,使毕业生在离校最后的时间能够有计划、有意义地度过。

(三)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在毕业生离校前(6月5日前),我系要组织一次集中教育,通过召开全体毕业生大会,把毕业生离校期间学院的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个同学,同时提倡按毕业班为单位,为母校做一件好事,多奉献、多出力;提倡勤俭节约,讲美德,讲品格;提倡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处理和面对学习、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着眼未来,着眼发展;提倡以健康文明的方式告别母校,讲文明,讲团结。禁止损坏公物、酗酒闹事及其它扰乱校园秩序的行为。

2.我系党总党支部、团总支学生分会及毕业班,要加强毕业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力量在文明离校中的积极作用,教育他们既要当好表率,又要努力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

(四)大力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主题教育及纪念活动

1.由我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宣传部、各年级各班宣传委员组成小组。要通过宣传橱窗、海报、通知下发等宣传方式,宣传学院有关文明离校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宣传部向全系毕业生发出文明离校倡议书,号召广大毕业生严格遵守学院毕业生管理的相关规定,倡导文明离校、关爱母校、惜别离校的良好风尚。

2.毕业生主题教育和纪念活动是做好毕业生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

毕业生的相关活动,我系将围绕在毕业生中开展 “三个一”(即为母校做一件好事,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做一名文明毕业生)活动为主线。

我系要在毕业生中大力开展 “母校培养我成才,我为母校添光彩”主题团组织活动、毕业生向母校献礼、毕业生座谈会、毕业留言等毕业生纪念活动;根据本系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毕业主题教育及纪念活动,如举行师生联谊会、毕业生座谈会等,引导广大毕业生在大学的最后时光给母校留下好形象、给老师留下好印象、给学弟学妹留下好榜样、给自己留下好回忆。

3.我系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积极宣传毕业生中的先进典型。从毕业生中选拔出一批品学兼优且能在广大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毕业生组成“优秀毕业生报告团”,结合个人大学期间的奋斗历程和成长成才经历,为低年级同学做先进事迹报告,积极引导低年级同学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立志成才。

5.学院毕业典礼是大学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系要精心组织毕业班班主任积极的带领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

(五)切实加强毕业生文明离校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 1.加强值班督察工作和检查力度。毕业生文明离校期间,毕业班班主任、毕业班学生党员、各班团支书和班长组成自检督察小组,要按照平时检查和集中督察相结合,系班两级督察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公寓楼进行检查。我系各年级班主任老师及在校所有学生干部形成合力;根据我系的统一部署,组织本系毕业班及各年级班主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加强本系毕业生公寓的值班和检查力度,共同做好自动化工程系2011届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2.我系要积极倡导毕业生文明离校公约,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各种不文明行为和违纪行为的发生,维护学生的总体稳定。对毕业离校期间出现违纪行为的毕业生,要依据校纪校规及时做出严肃处理,不得拖延和包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期间违纪受处分的材料存入其本人档案。

3.我系毕业班班主任要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发现重大情况要及时汇报。要做好毕业生思想动态情况汇报工作,在5月20日-6月30日期间,毕业班班主任于每周一上午将本周毕业生思想动态情况上报我系学生工作办公室。

4.我系毕业班班主任及辅导员,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

(六)加强人文关怀,努力做好毕业生的服务工作 1.自动化工程系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努力为毕业生顺利离校创造良好的条件。

2.我系辅导员老师、毕业班班主任要深入到毕业生公寓,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所需,对有关毕业生的学习、就业派遣及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及问题,要及时做出说明、解释和协调解决,要耐心引导,热情服务,加强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

3.我系毕业班班主任要重点关注特殊学生(估计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找不到工作、心理障碍的毕业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谈心、沟通和引导工作。

4.毕业生领取《毕业证》后三天内要求全部离校;确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离校的毕业生,可按相关规定办理留校申请。

自动化工程系

篇10: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既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总结与评价,也是增进师生感情、培育毕业生母校情结、树立学校良好办学口碑的关键。特此,我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以服务为理念,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感情到位,把工作消化在本岗位,使工作无界化,对毕业生的咨询与合理要求,积极予以配合,从不推脱。终于,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11届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各项工作都已圆满完成,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五情四留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对毕业生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倡导“给母校留下好形象,给老师留下好印象,给低年级同学留下好榜样,给自己留下信心”的四留下宣传活动。此次的教育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举办毕业生联谊活动

我院通过毕业生座谈会、毕业生酒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意见,听取毕业生对学院的建设、发展、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性意见。同时编制毕业生联系表,完善院友录资料和相关信息,为今后加强学院与毕业生的联系创造条件。

三、成立毕业生服务站

为了让毕业生简单轻松的离校,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毕业生服务站,专门为有需要的毕业生提行李,为家长带路等。举动虽小,但也正是这一小小的举措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离校的效率,得到了广大家长及学生的好评。

四、召开2011届毕业生离校工作总结会议

6月25日下午,毕业生离校工作总结会在计算机系办公室召开,回顾总结今年毕业生离校工作。副院长白国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孙老师主持,团支部支部书记李瑞广与会作了总结。

会上,李书记认为,今年的毕业生离校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与往年相比令人非常兴奋,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院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安排周密、及早部署、准备充分、操作有序,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整个校园充溢着毕业生对母校依依惜别的眷恋之情,这种良好局面为下一步的学生工作开了一个好头,营造了一种好氛围,形成了一种好的导向。

他指出,从上学期以来,我院的学生工作一直在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也一直在提高,这次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与各位老师本着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的原则,为毕业生提供最好的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分不开的,对此,他对同志们所投入的热情、付出了辛劳,大加肯定。

此次会议圆满结束!

时间虽易逝,但带不走的是科大学子深深的恋校情结。2011届毕业生顺利毕业,文明离校,“带着美好愿望来、留下深厚感情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你们谨记河南科技大学“名德博学 日新笃行”的校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以

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用优异的成绩来为母校增光。最后,我们衷心祝愿2011届全体毕业生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曾丽桦

篇11:2011届学生毕业证与学位证与离校

在此前后, 中国传媒大学2011、2012年度音乐学专业13位博士研究生的申请学位论文, 先后经过匿名评审和答辩环节的严格考核, 全部顺利通过, 这13位博士生也均被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纵览这13篇共计近二百万言的博士学位论文, 从选题和研究内容两个层面归纳, 可将其概括地划分为五个视角:音乐传播媒介研究;网络音乐传播与网络音乐产业研究;流行音乐文化研究;电影音乐与音乐动画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及其他研究。

一、音乐传播媒介研究

对音乐传播媒介历史发展中的音乐版权的研究, 是2012届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亮点之一, 该论文研究体现出鲜明的跨学科色彩。从历史角度而言, 每一次音乐传播技术的变革, 都会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动, 此时就需要对原有的音乐传播规则进行新的调整和扩展, 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 达到新的利益平衡。因此在音乐传播技术和音乐版权相辅相成的互动发展中, 如何客观、全面地看待音乐传播媒介与音乐版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是在当今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和理清的学术问题。

张鹏飞的《音乐传播媒介历史变迁与音乐版权发展》一文, 围绕音乐传播媒介的历史变迁与音乐版权发展之间的互动过程展开, 从音乐产业的角度来探讨音乐版权发展的资本逻辑、技术逻辑和利益博弈, 并试图以此为参照, 确定我国目前音乐版权体制和音乐产业发展的坐标系, 发现历史的潜流中所蕴含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首先缜密地回顾和评价了从音乐版权观念萌芽到近代音乐版权体制建立, 再到音乐版权体制帮助音乐家摆脱赞助体系, 实现经济和艺术上的独立, 再到录音技术、无线电技术兴起乃至唱片工业繁荣, 导致音乐版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展, 直到网络时代音乐版权体制面临巨大挑战的历史。接着, 文章谈到, 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当代的音乐版权体制一方面积极与国际接轨, 另一方面也同样受到网络媒介的剧烈冲击。我国的著作权法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不够完善”, 数字音乐产业要想获得发展, 一方面从业者要转变观念, 从提供“产品”转为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多方合作, 共同建造一个健康、完善的产业环境和版权环境。

最后, 文章在宏大的历史梳理和阐释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 技术发展必然带来版权的调整, 当前数字技术与音乐版权体制所产生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第二, 音乐版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随技术变革而保护范围日益扩大的历史, 如今, 单独依靠扩大版权保护范围来维持版权体制有效性的做法已然失效了。第三, 消费者早就“过河”了, 唱片业还在“摸石头”。第四, 数字技术实现了音乐的“雾化”, 音乐的流通已经溢出了传统的“管道”, 唱片公司试图将音乐资源控制在“管道”里而获得付费的做法不再有效。第五, 数字音乐产业提供的应该是“服务”, 而非“商品”。第六, 数字音乐产业的繁荣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其中, 技术是依托, 版权是保障, 音乐创新是灵魂。

从音乐传播学意义上讲, 在音乐传播的历史中, 中国音乐期刊的音乐传播推动了社会音乐生产、传播与消费, 在历史上的音乐文化建设和群众音乐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于音乐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从学理层面就显得尤为重要。韦杰的《中国音乐期刊传播研究——历史梳理、乐谱传播观察与音乐评论分析》一文, 以中国 (主要是大陆地区) 音乐期刊作为考察对象, 运用了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研究的视角, 对其传播活动进行了历史的、整体的、宏观的梳理, 并在历史观察的基础上, 从音乐期刊作为“狭义上的音乐传播媒介”的意义入手, 着重从其对乐谱的传播及其对音乐评论的呈现两个方面, 对中国音乐期刊音乐传播的特点及其内在运行机制进行考察, 试图阐释其对社会音乐生产的意义及作用模式, 重点揭示音乐期刊作为一个平面类音乐传播媒介, 在音乐传播史上, 以及在与其他类型的媒介共同构成的音乐传播媒介系统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该研究的主体部分由第二至第四章构成:第二章首先对我国音乐期刊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整体上的把握和梳理, 将其分成四个历史发展阶段进行观察, 探究了每一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音乐文化主潮及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的总体特点, 音乐期刊办刊人的社会身份、办刊宗旨及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 音乐期刊的总体传播特点——包括刊物的地理分布、影响的地域和人群范围、刊物的发行与经营状况、音乐期刊类型的生成和传播对象的分化等等。音乐期刊有着音乐传播“介质”与音乐传播“机构”双重身份, 前者是后者运作、策划的结果, 后者才是前者传播背后的动力所在。第三章从乐谱传播在我国音乐期刊发展史上的形态和地位变迁等方面的情况总体考察了这一特征。第四章主要对音乐传播研究视野中的音乐评论的基本功能意义进行了解释, 随后提出音乐期刊中的音乐评论的意义首先在于对刊物宗旨的体现, 因而将重点放在探讨音乐期刊如何进行音乐评论的组织和呈现方面。随后分别对当代中国大陆的三本在音乐评论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人民音乐》、《音乐爱好者》、《音像世界》中的音乐评论进行了个案研究, 通过考察评论的对象、评论的动机、评论者的身份、评论的语言等几个方面, 来观察它们体现音乐期刊的宗旨并“构建”起音乐评论的说服力与权威性的方式, 以及回归音乐评论在音乐传播中的基本功能意义。最后, 文章认为:在新媒体时代, 音乐期刊仍有着其不可被取代的功能和存在价值;但是, 音乐期刊也将重新思考自身与新技术的协作关系。音乐期刊与当代音乐传播媒介系统中的其他媒介, 将长期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与优势, 并彼此之间相互促进, 合作发展, 共同建设人类的音乐文化。

二、网络音乐传播与网络音乐产业研究

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中, 以及持续的网络化进程之中, 音乐文化和音乐传播态势都在产生相应的变化。魏晓凡的《网络化进程中的音乐传播:特征与趋势》从理论上对这个话题做出了初步的观察和思考, 体现出了作者较强的学术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

该文的前两章结合已有学术成果和社会实际事例, 对音乐的基本性质、音乐与其他类型信息的复合传播现象、互联网作为传播工具体系所展现的重要特性等, 都做了反思和观念提纯, 以助于文章探讨的深入进行。关于音乐, 该文提出了其听觉性、弱语词性、情感性与合文化性四个主要视点以及音乐的“联构信息”概念及其类型划分;关于互联网, 提出了通信性、虚拟性、海量性等视点, 阐述了关于网络自由性的博弈关系的存在。此后, 论文通过对以上诸项要素的理论整合和归纳, 以网络时代的技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为参考轴, 对音乐与网络的交融和碰撞状况做了思辨和展开, 确定了音乐的听觉性、情感性在网络语境中彰显的特别突出的作用, 提出“不在场的存在”和“多元需求中的简单情感满足”是音乐传播生态被网络交流环境影响后的两种主要表现。文章还分析了“联构信息”在音乐与网络的交融互动中不可缺少的作用。接着, 文章以信息规模的增长作为把握网络化进程的重要线索, 区分出这一进程中三个不同层次的信息规模, 并由此对音乐的网络传播中一些最有代表性的或富有争议性的问题给出了一种逻辑上的背景顺序, 然后结合前三章中的各个主要观点, 对其逐一进行学术解读, 以期在理论体系构建和现实问题策略研究方面有所贡献。具体地, 本文论述了网络音乐盗版现象的成因、当前与版权相关的观念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兴盛起来的启发性思路、网上音乐资源的品种失衡现象的解决契机和建设趋势、网络化对音乐作品作为封闭概念的地位的不断冲击和调整、优秀音乐成果出产率在网络泛在化潮流中可能发生的变化等内容。最后, 通过整理上述话题的经济背景和文化意义中呈现出的历史脉络, 尝试推测了网络化进程对人类音乐文明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积淀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指出网络化的信息生态正是音乐艺术体系的社会功能实现螺旋式上升的技术保障。

邵萱的《中国网络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一文, 从音乐传播学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出发, 探讨了网络音乐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状况, 通过对网络技术发展、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源等问题的研究, 勾画出了网络音乐产业发展的完整逻辑框架, 拓宽了音乐传播研究的视角。

文章梳理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本推动网络音乐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并对未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股市融资等筹资模式展开探讨, 这不仅为今后拓宽网络音乐产业的融资模式做了理论的铺垫, 对于相关部门今后制定与网络音乐产业相关的政策, 或许也将有一些启发。文章在论述我国政府制订的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的前提下, 结合媒介发展、消费增长及音乐社会化的时代背景, 重点阐述了数字时代我国网络音乐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并就未来我国网络音乐产业走向进行了展望。

该文对网络音乐产业发展的研究始终贯穿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把音乐人才的培养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两部分。专业人才的培养把音乐创作人与网络音乐产业联系起来, 使人成为整个产业链条的核心;社会音乐教育不仅提高了社会整体的人文素养, 而且为网络音乐产业提供了不竭的消费源泉。文章还提出音乐教育的分层培养模式, 争取对今后我国音乐教育的建设事业有所帮助。文章指出的院校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企业培养模式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对我国培养适应新时期音乐社会生活的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论文在最后得出如下结论:第一, 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是音乐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必然。第二, 网络音乐人才为网络音乐产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第三, 政府的积极引导为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政府是除企业外的创新资源的主要投入者, 为网络音乐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 通过立法保障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 通过社会音乐教育扩大网络音乐的受众群体。

三、流行音乐文化研究

流行音乐文化的研究一直是音乐传播研究的热点话题。张谦的《非主流的沉浮:中国流行音乐批评的话语实践与场域变迁 (1927—1976) 》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对其间中国流行音乐批评进行了历史的观照, 选题富有个性, 体现出了较强的学术开拓性和历史、现实意义。

论文将1927年至1976年这段历史的流行音乐批评划分为“场域争夺”、“场域统合”、“场域肃杀”和“场域坍塌”四个时期, 使我们不仅了解到我国流行音乐批评历史的流变, 也认识到中国音乐发展的曲折历程, 对于启迪人们反思既往, 开拓未来均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该文认为, 流行音乐批评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说音乐批评者自身携带着浓厚精英文化印记, 具有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 从而抢占了话语空间中的优势位置的话, 中国流行音乐和相关群体作为一种弱势文化, 却无法抉择自身命运和文化归属, 因而时常在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之间飘移不定、沉浮起落。当音乐批评者以流行音乐为批评对象的时候, 本身就饱含了主流对非主流、官方对民间、精英对大众、专业对业余的一种文化融合或冲突。对中国流行音乐批评的研究, 本质上就是考察中国主流与非主流音乐观念的纷争、冲突与合流, 以及这种批评话语变迁对非主流音乐实践的产生影响。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进而成为作者剖解中国流行音乐批评的两把利刃, 透过音乐批评的话语实践和场域变迁, 文章力图在探究特定历史时空中“非主流”的历史成因, 考察和揭示其边缘化的历史过程, 进一步加深对主流文化中心化过程的理解, 从而揭示中国主流文化在那一时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话语施暴”和“价值偏见”。这些思想观念赋予作者以强烈社会批判精神, 使论文研究最终蒙上了浓厚的社会史学色彩, 成为一种“流行音乐批评之批评”。

文章中也体现出作者对音乐批评等概念的理性认知, 文中这样论述:第一, 从音乐批评的场域属性来看, 音乐批评作为一种话语空间, 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种场域存在着某种互动关系, 而音乐批评场域的理想状态是实现场域的自主。第二, 从音乐批评者的角度来看, 在相关话语空间内拥有话语权威的人士, 往往占据话语空间的优势地位, 构成批评的主体或主导。第三, 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来看, 传播媒介是搭建话语空间的物质基础, 音乐批评必须是大众传播媒介流通的文本类型, 媒介自身的属性建构了音乐批评的属性。第四, 从阅读群体的角度来看, 音乐批评的本质在于建构和引导“接受者”的音乐“品味”, 但面对不同的接受者会形成文本内容的差异。第五, 从音乐批评的文本特征来看, 音乐批评更多呈现出批评者个人价值观念的输出和渗透, 以及对当下音乐实践的影响和导向。

董珍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受众研究》一文, 也是关注流行音乐的、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意义的学术论文。作者首先将全文论述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流行音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受众”、“大众”、“音乐受众”、“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受众”等进行了简要梳理。接着, 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分三个层次进行了呈现:一是回顾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 二是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受众的研究状况进行说明, 三是对本文的理论思想来源——受众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第一层次梳理在回顾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中指出,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从历史资料、音乐理论研究、大众文化研究、大众传播研究等角度都对流行音乐的受众有所涉及, 但对流行音乐受众还未有系统的理论梳理。

第二层次梳理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受众的研究状况进行乐观的分析。虽然在音乐学领域, 关于国内音乐受众的系统性研究目前还未看到相关著作, 但在音乐史、音乐社会学、音乐传播、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都广泛分布着各种针对音乐听众、音乐受众进行探讨的理论文章, 其中相对重视且集中探讨音乐听众和音乐受众问题的研究, 主要存在于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研究当中。中外音乐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很多学者都曾提出关于音乐受众研究的独到见解, 如国内学者曾遂今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中国音乐听众分类法、中国当代音乐听众的宏观观察;国外学者阿多诺、贝塞勒、R.弗兰德、H.劳厄、克奈夫、卡尔布西茨基、伊沃·苏皮契奇等, 他们均对音乐听众问题有持续关注, 并对前人的音乐听众研究进行了总结。这些研究的综合, 体现了20世纪以来不同时空背景下, 学界对音乐听众研究的不同关注点, 如音乐听众分类问题、音乐的听赏问题、青年们对电子乐的态度问题、音乐家与听众之间的关系问题、业余音乐家问题等等。

第三层次的梳理针对受众理论的发展脉络, 并指出文中所凭借的受众理论依靠的是丹尼斯·麦奎尔的“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麦奎尔的“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内容广泛, 广义上包含了批判研究、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接受分析在内。具体而言由以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学者及其研究成果构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还有文化研究中的霍尔、莫利、赫布迪齐 (青年亚文化研究) 、费斯克 (“主动的观众”理论) 、艾伯克瑞比和朗赫斯特 (展示和表演模式) 等等。

四、电影音乐与音乐动画研究

1979年至2011年是当代中国电影发生巨变的时期。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电影音乐伴随着电影发展的脚步走进风云变幻的多元化发展轨道, 同时在电影全球化的时代中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一系列转变与跨越。这使得中国电影音乐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现状体现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苏海鸣的《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现状研究 (1979—2011) 》一文, 分为“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发展概述”、“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群体研究”、“港台电影音乐发展概述”、“当代电影音乐制作流程”以及“对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思考”等五个章节展开研究, 对当代中国三十余年来电影音乐的“发展现状”做了一次较为细致的全景式梳理。在“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发展概述”一章中, 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划分为“复兴阶段”、“多元探索阶段”与“全球化阶段”三个时期, 分析研究了每个历史阶段的主要发展特色。在“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群体研究”一章中, 探讨了电影音乐创作者的必备素质与创作过程等问题, 特别是首次将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群体划分为三个代系, 并对每一代音乐创作者的电影音乐代表作品进行了个案分析, 概括出每个创作者的个人创作风格以及在不同时代背景中每一代创作群体的群代特征。此外, 还探讨了近年来国外电影音乐创作者抢滩中国市场现象的内外成因。在“港台电影音乐发展概述”一章中, 对处在与内地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 但同时亦是中国电影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员的香港与台湾地区的电影音乐特色以及音乐创作者风格做了概貌性分析与梳理。在“当代电影音乐制作流程”一章中, 研究了中国电影音乐制作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同时也与美国成熟的电影音乐制作工业化流程进行比较, 总结差异与不足, 从而为我国电影音乐制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最后一章对近年来在全球化进程中新兴的中国电影音乐专业教育进行介绍, 并与美国发达成熟的电影音乐教育进行比较, 同时从理论体系建构、人才培养机制、电影音乐衍生品开发等六个方面提出对中国电影音乐发展趋势的思考。

随着电影、电视及计算机多媒体手段的发展, 交叉性、融合性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音乐与绘画、音乐与影像、音乐与交互媒体等各方面都呈现出诸多融合领域。付龙的《音乐动画的表现空间》一文, 从音乐与动画的结合来研究这种形式所体现的新特征。文章从研究音乐进入电影视听体系时的特点着手, 分别对无声电影时期的现场音乐与电影的音乐进行了探讨;然后, 在探究音乐动画创作这一领域方面, 从“米老鼠式”配乐、获奥斯卡奖的动画音乐的发展等视点切入, 进而深入地阐释了对音乐动画的读解。在第四章对音乐动画表现性的分析中, 作者从音乐要素的视觉联觉入手, 分析了音乐动画的视觉联想中的思维问题, 以及标题指向、对舞蹈音乐的继承等问题, 还谈到了对动画与音乐的“交响”方面的理解。文章最后从音乐动画的实际问题角度出发, 深入探讨了音乐动画的相关问题, 并明确指出了音乐动画对科技推动下的音乐化影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传统音乐文化及其他研究

吉莉的论文《河南曲剧唱腔研究》, 以河南曲剧唱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河南曲剧不同时期唱腔特点以及发展变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从纵横两个方向入手, 利用历史学的断代方法, 进行横向的剖析, 并通过此剧种的唱腔个案, 探索地方剧种的发展规律, 讨论地方民间戏曲的生存和发展。

全文由“绪论”、“河南曲剧音乐构成”、“河南曲剧主腔”、“次主腔”、“杂调类唱腔”、“板腔体大剧种对河南曲剧的影响”、“河南曲剧的结构和体制探讨”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部分阐明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并对三种已有的河南曲剧唱腔结构单位进行分析, 最终确定“调门”作为本文对河南曲剧唱腔结构的使用单位。

全文除绪论共有六章。第一章研究曲剧唱腔构成, 分别从“帮腔”、“伴奏”、“唱腔分类”三方面进行阐述, 以河南曲剧唱腔的音乐形态、来源和具体使用比例三方面为主要依据, 把河南曲剧分为主腔、次主腔、杂调类唱腔三类。紧接下来的三章分别对河南曲剧主腔【阳调】与次主腔以及杂调类唱腔进行了研究。作者在第五章对板腔体大剧种对河南曲剧的影响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指出向板腔体剧种借鉴剧本和唱腔是引起河南曲剧唱腔变革的重要原因, 并针对河南曲剧行当唱腔所存在的问题、影响唱腔发展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第六章是在前五章的基础上, 对河南曲剧唱腔的衍变规律进行了总结, 最后基于当今学界几种通用的声腔体制界定标准, 对河南曲剧唱腔音乐体制做出了概括, 在研究地方性民间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借鉴价值。

众所周知, 中华琴文化源远流长, 其内涵博大精深。然而, 随着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态势, 使得“琴”艺术精髓的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 从而使众多研究者关注古琴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出路。马毓的学位论文《中国古琴艺术的文化传播研究》, 以音乐学、生态学、历史学、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学、结构分析学等多种学科的结合为支撑, 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入手, 以“古琴艺术的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 探讨古琴艺术的文化传承, 为古琴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健康传播与发展做有效的探讨。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通过五个方面简要叙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学术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及选题的学术意义。第二章关注古琴艺术的文化传播精神, 通过“古琴艺术传播中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古琴艺术传播的当代境况”两方面研究, 总结了古琴艺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人文思想, 探讨了历史上古琴艺术传播中的优秀思想及当代失范、失衡的古琴传播生态现状。第三章针对古琴艺术文化传播进行概念界定, 论者主要从“古琴艺术文化传播界定的理论基础”、“古琴艺术文化传播活动的历史分期”、“当今古琴艺术文化传播的新特点”三方面来探讨对古琴艺术传播的基本认识。第四章研究古琴艺术传播的类型, 作者将古琴艺术中的文化传承部分纳入当代的传播学模式概念之中, 详细论述古琴传播类型的运行情况, 通过对各类古琴文化传播的运行情况的梳理, 呈现出不同类型下古琴艺术的文化传播情况。第五章主要论述了作者对于当代古琴艺术文化传播的思考, 以期探索一种合适、合理的文明传播秩序来延续传承与保护古琴音乐文化。最后, 论文的结论部分对前面章节进行了简要概括, 从而得出论文的核心观点, 通过论文的梳理与总结, 联系理论与实际, 阐述了论者的研究发现及其带来的启示。

颜胤盛的《四部“新潮”音乐作品的“多重结构”解读》一文, 基于一种新兴“音乐分析学”学科中的“结构分析学”理论, 运用“多重结构”、“结构元素”、“结构对位”等思维, 对四部“新潮”音乐作品 (叶小纲的《大地之歌》、陈怡的《中国神话大合唱》、陈其钢的《蝶恋花》、郭文景的《蜀道难》) , 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传统音乐在这些作品创作中的运用, 西方与中国传统音乐因素融合手段, 创作的音乐文化基础、来源、作曲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微观与宏观的分析;并对其创作的美学思想, 以及对中国专业作曲的历史意义与对今后音乐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解析了蕴藏于其中的“多重结构”、“多重属性”、“多元化”的概念, 探寻其独特的创作思维与美学观点, 从而揭示其寻找自己的音乐语言的目的, 并总结出“第五代”专业作曲家音乐作品的语言特点, 以期获得音乐创作上的启示和思考:如何才能创作出在音乐语言上既富有中国特点和个性, 又具有世界通用性的作品, 使其呈现在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让中国专业音乐创作找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涌现出更多的可与西方音乐作品媲美并平等对话的现代中国音乐作品。

任志宏的《文化认同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以内地西藏学生为例》一文, 基于具体文化情境中的人——内地环境中西藏班校的学生, 通过观察藏族学生在内地的音乐学习情况, 分析藏族学生音乐文化认同状况、影响藏汉音乐文化认同的原因, 比较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音乐学习的差异, 来探究少数民族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同的现状, 为宏观层面上的“民族—教育”、“民族—国家”、“个人—民族”的认同研究提供具体的研究佐证与素材。该研究结合社会学中的文化认同理论和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以及跨文化教育领域中的民族教育理论, 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内地环境中藏族学生音乐文化认同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文章通过对内地藏族学生音乐学习的课堂观察, 以及关于藏族学生对本民族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的调查, 详细分析了藏族学生的音乐文化认同的结构与状况。描述了藏族学生在内地接受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 在藏、汉音乐文化认同中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表现层面, 分析影响藏族大学生对藏、汉音乐文化认同的因素。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角对藏汉大学生音乐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进行比较, 探讨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章最后对该方面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呼吁, 认为需要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 并尝试推进当下学术界有关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现代化转型的理论研究, 提出有利于顺利实现“民汉兼通”和“多元一体”的教育观念, 为改善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教学提出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

朱星辰的《中西方音乐乐谱研究》一文, 从不同角度、不同着眼点对中西方乐谱进行了细致的线性梳理与不同方式的种类划分。运用比较分析法和举例、引证以及阐释法来进行论述。文章不仅仅将乐谱的种类局限于五线谱和文字谱, 也不仅仅从文化的层面进行意义上的空泛比较, 而是从器物、律制、谱式文本入手对乐谱内部元素做了剖析, 并对中西方音乐中不同的乐谱属种间进行横向比较。

文章首先从人类艺术的大范围空间着手, 寻找人类音乐乐谱诞生背景的共通点, 进而再对中西方音乐乐谱分别作历史性脉络的梳理, 将乐谱中用以表现音乐的种种元素进行横向对比, 找出形成两者差异的不同规律, 最后上升至文化层面, 得出两者之所以呈现出不同面貌的历史、地理、社会、哲学以及美学依据。

上一篇:“汉语课程与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下一篇:永平县国土资源局2009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