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毕业生信息指南

2024-05-12

2011届毕业生信息指南(精选7篇)

篇1:2011届毕业生信息指南

机械工程系2011届毕业生离校指南

一、离校时间表

6月15-16日

毕业补考(只补考最后一学年所学科目)

6月17-18日

毕业答辩(具体请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联系)

6月20-24日

办理离校手续并领取毕业证书

6月20日晚

毕业聚餐(暂定)

6月21日下午

毕业生座谈会(暂定)

6月21日晚

机械工程系2011届毕业典礼暨送毕业生晚会(暂定)

6月25日

离校(宿管科开始封闭宿舍)

二、毕业生的六种情况,你属于哪一种

业:凭单位的录用证明或接收函或就业协议书复印件或者劳动合同复印件,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

业:凭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创业经历材料,领取离校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专升本:凭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或专升本考试准考证复印件,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

伍:由直系亲属或者被委托人,持本人签字的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部队证明,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

未就业: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开始办理离校手续。

成教生:已通过2009年成教考试的学生,请与成教处(南院2号办公楼二楼)联系领取毕业证;未通过的学生,待明年通过考试后,再领取毕业证,具体请咨询成教处(赵老师0731-22784149)。(备注:所有成教生,必须办理离校、退宿手续,将手续单交与辅导员,否则无法在成教处领取毕业证。)

三、有科目不及格怎么办

所有毕业生,必须所有科目全部及格后,方能领取到毕业证。如果已入伍,等本人日后返校或者复员后返校,补考及格后,才能领取毕业证;如果入伍前是非毕业生,需到教务处(南院1号办公楼二楼)办理复学手续,随新班级学完所有必修课程并考试及格后,方能领证。

理论课不及格:参加6月15-16号补考(补考安排张贴在东院教学楼下)实训不及格:需提交加盖顶岗实习单位公章的实训成绩替代表,6月15日下午17:00前交辅导员。

如果参加了毕业补考(年前和本次补考)仍有不及格的,先办理各项手续,保留好所有手续单,6月25号后到南院教务处(0731-22777042)办理“毕业后补考”手续,参加补考,及格后方可领取毕业证,时间初定为7月2-3日(暂定)。

注意:理论、实训补考均需缴纳补考费,20元/科,16号下午4点之前交与辅导员袁铮老师,否则补考成绩无效。

四、返校办理离校手续需带哪些资料

1、学生证、床卡、胸卡、英语过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五年制不需要)、计算机过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五年制不需要)。如果英语、计算机证书丢失,需到辅导员处核实并证明。

2、如果已就业,需提交工作单位的录用证明或接收函,上面应包含单位的全称、联系人、电话、公章,或者劳动合同,或者就业协议书。

3、顶岗实习鉴定表。加盖单位公章,返校后将此表交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4、实习日记。返校后交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如果丢失,到教务处(南院1号办公楼二楼)找张老师购买。

5、毕业设计。按照要求上交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已入伍学生不需提交毕业设计,需出具部队证明。

五、还有技能证未领取怎么办

请到东院办公楼二楼数控教研室找王小军老师领取,需出示本人身份证。

六、如果本人不能及时返校怎么办

由本人书写委托书,承诺“一切后果自负”,本人签字后,将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同交给被委托人,由被委托人代办离校一切手续,并代领毕业证。

七、户口、档案、报到证的办理

说明:《报到证》是办理档案投递和户口迁移的凭证,是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故《报到证》的重要性非同小可。

办理《报到证》的时间安排:

集中办理时间:2011年6月17日。就业办(南院2号办公楼三楼)将为已上交《就业协议书》和外省申请回原籍的毕业生办理《报到证》,请在离校前到就业办领取。

在2011年6月17日至7月14日间需要办理《报到证》的毕业生,就业办将第二次集中办理,请有需要的毕业生上交《就业协议书》,2011年7月15日来就业办领取。

个人办理时间:2011年7月15日至2013年7月15日(毕业后两年择业期内)需要办理《报到证》的毕业生,请带好相关材料来学校就业办开具介绍信,然后自行去湖南省就业指导中心领取《报到证》。

《报到证》的有效期是两个月,请毕业生在有效期内办理好档案投递和户口迁移。

档案转递说明和建议:

说明:学籍档案是学习期间的一个完整记录,都是原始材料,不可复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档案。是预备党员和党员的党员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也因将党员档案转迁,千万不要成为“弃档族”。

在学校存放期间,仅仅只存放档案,不能办理转正定级、连续计算工龄等相关人事服务事项;故已落实好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应尽快落实好档案的转递机构,否则会影响今后的福利待遇等,后悔莫及。

毕业生应自主上网查询关于人事档案的作用和重要性。建议如下: 1)已落实较稳定的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单位能接管档案的情况下将档案转递到单位人力资源部管理;单位不能接管档案的情况下可将档案转递到单位所在市人才市场托管。

2)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即在毕业后的两年择业期内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可将档案托管在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或者湖 3

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

3)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将档案转回生源地。

4)专升本的毕业生凭录取通知书将档案转递到本科学校。

5)缓就业和待就业的毕业生可将档案放学校免费保管两年或转回生源地,两年内能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按上述前三种情况办理,满两年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学校将为其办理回原籍的《报到证》,并将档案寄回生源地。6)上述五种情况之外的特殊情况的毕业生另行咨询就业办刘老师。

八、党、团组织关系的转迁工作

所有毕业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的组织关系必须在7月25号前全部转走,学校不再保留其组织关系,延期未转走者视同自愿放弃组织关系。请到学工办领取组织关系转移申请表,注明接收方详细名称和地址,如单位无党组织,可以转回老家村支部,或者本人自带,经系学生支部书记程伟超老师同意盖章后,到党委工作部(南院1号办公楼四楼)找周琳老师办理。

团组织关系跟档案一起走,无需办理手续。

九、流程

第一步:到辅导员处领取离校手续单、退宿单、毕业证发放单

领取单子时,需出示英语、计算机过级证书原件(五年制不需要),将复印件交与辅导员,如果证书丢失,需要辅导员核实以往成绩记录。如果英语、计算机未通过,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计算机考试,及格即可。考试时间暂定于6月25-30日,以教务处公布为准。

已就业的,需将录用证明或者劳动合同(复印件)或者就业协议书(复印件)交辅导员。

自主创业,需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创业经历材料上交辅导员。专升本的,需将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交辅导员。入伍的,需将部队证明交辅导员。

未就业学生在辅导员处需填写“未就业毕业生信息登记表”,一式两份。已就业、自主创业、专升本、入伍毕业生在辅导员处需填写“已就业毕业生信息登记表”,一份。

丽:***

铮:***

漆艳华:*** 地点:教学楼辅导员办公室 第二步:本人持三张单子开始办理手续

1、离校手续单:

1)学生本人需要在离校单上填写自己的信息。

2)到各个部门签字或盖章。就业办(南院2号办公楼三楼)、财务处(南院2号办公楼一楼)、教务处(南院1号办公楼二楼)、体育教学部(南院体育馆)、图书馆(凭借书证,未欠图书者到东院图书馆办理,丢失图书者到南院图书馆办理)。

3)宿管科签字。此栏与退宿单一并到宿管科(东院图书馆二楼)办理。4)后勤公司。此栏与退宿单一起办理。

5)学工办。此栏与退宿单、毕业证发放单一起到学工办办理。

2、退宿单:

1)辅导员需要在退宿单上填好学生信息并签字。如果该生为走读或者去年已办理退宿,请在单子上注明。

2)学工办签章。

3)宿管员处签字。宿管员经核实,宿舍物品无损坏,即可签字,到后勤公司办理手续;如果有损坏,需到后勤公司(东院办公楼一楼楼梯旁边)进行赔偿,持赔偿手续再到宿管员处签字。

4)后勤公司(东院办公楼一楼)签字。

5)宿管科(东院图书馆二楼)。将退宿单交宿管科,宿管科在离校手续单上签字。

3、毕业证书发放单:

1)本人需将自己的信息填写完整,家长姓名及电话、工作单位名称、联系人及电话、家庭详细住址等信息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的户口、档案、党团关系调动等事宜,务必填写完整。

2)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需按照指导老师要求,上交开题报告、论文、顶岗实习鉴定表(需加盖单位公章)、实习日记。资料上交完整后指导老师签字。

3)专业负责人(东院办公楼二楼)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签字后,专业负责人方可签字。

数控专业:王小军***

模具专业:肖

力*** 机修专业:冯晓锋***

机制专业:程友斌*** 一体化专业:张谦*** 4)学工办主任

将学生证、床卡、胸卡上交学工办后,学工办主任签字。(东院图书馆二楼机械工程系学工办 程伟超 ***)5)系部领导(东院办公楼二楼)

党总支书记唐建峰***,或者找系副主任廖友军***。

第三步:领取毕业证书

三张单子全部签完字,持离校单和毕业证发放单,到学工办领取毕业证。

备注:毕业证、2010-2011学年春季国家助学金(仅限毕业生)、去年未领取的奖助学金、书籍退费、国家励志奖学金证书、学院奖学金及先进个人证书均在学工办领取,领取时请出示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

机械工程系 学工办

2011年6月13日

篇2:2011届毕业生信息指南

报到证,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印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单独签发。列入国家就业计划的毕业生才能持有的有效报到证件。用人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收安排毕业生的工作。报到证为一式两联(正本和副本),正本为蓝色由毕业生持有,到单位报到时交给单位;副本为白色一般由学校负责放进毕业生的档案。

2.报到证有什么作用?

报到证是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它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毕业生凭报到证及其它有关材料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等手续,也是人才服务机构存档的证明。

3.遗失报到证怎么办?

毕业生毕业当年报到证遗失的,经由毕业生本人书面说明原因,毕业生所在院系出具意见后,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可为其向省就业指导中心申请补办报到证,须在报到证备注栏内注明“原报到证丢失,补办”字样。毕业生在毕业后一年后遗失或发现档案中无报到证的,不予补办,但学生可以提出开具证明的申请,由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向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申请办理《遗失报到证的证明》。

4.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需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学位证、户口迁移证、党(团)关系介绍信、毕业生个人档案(由校学生处学生档案室通过机要局邮寄)。

毕业生持以上证件到单位报到后,还要及时办理落户手续(由个人或用人单位办理);关心查询个人档案并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5.什么是毕业生的档案?档案有什么作用?

毕业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前家庭情况、学习成绩、政治思想表现、身体状况等情况的文字记载材料,是用人单位选拔、聘用毕业生的重要依据。用人单位往往根据毕业生人事档案中反映的德、能、才以及专业特长,将其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因此,学生毕业后,其档案能否准确、及时、安全地到达用人单位手中是非常重要的。

6.毕业生档案内一般包括哪些材料?

毕业生档案内一般包括:《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记录在校期间所学全部课程及实验、实习、设计、劳动等成绩的《学习成绩表》;在校期间的一切奖惩材料;入团、入党志愿书;毕业离校前的体检表;毕业生报到通知书(白色报到证副本)。

毕业生落实档案去向的同时应向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负责档案的同志确认档案袋内材料是否齐全,如有错漏及时与学校学生处学生档案室联系。

7.毕业后档案去向哪里?如何转寄?

毕业生毕业后的档案去向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档案由学校移交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集中保管,期限两年。

②在国企、事业、公务员单位落实就业的,档案直接寄送到单位的人事部门;在其他性质单位就业并在人才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了挂靠的,档案寄到相关的人才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

③申请出国毕业生档案寄送到生源地人事局。

④考研、专升本的毕业生档案寄送到录取学校。

⑤《报到证》回生源地人事局报到的,毕业生档案寄送到当地人事局。

⑤延长学年的毕业生档案保留在学校学生档案室,于学生完成学业时根据具体情况寄出。

8.户口有什么作用?

办理“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结婚、身份证遗失、计划生育证明、未婚证明、失业证明等。

9.如何办理户口迁移证?

入学时户口迁入到学校的毕业生需要迁移户口的到学校保卫处(行政楼1楼)登记户口迁出地址,由保卫处办理《户口迁移证》。入学时户口未迁入到学校的毕业生需要迁移户口的,毕业后凭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发的《就业报到证》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便可将户口由原籍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

10.毕业生的档案和户口是否可以分开?

一般情况下毕业生的档案及户口不能分开。但以下特殊情况可以分开:到非生源地工作的毕业生,由于个人原因,需要把户口迁回生源地的毕业生,经用人单位和生源地户口管理部门同意,其户口可以迁回生源地;在同一个城市户口挂靠到亲戚朋友家中的,必须到接收单位(或人才市场)和挂靠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两者同意后,方可迁到亲戚朋友家。

11.党团组织关系如何办理转出?

凡毕业生党员必须到学校党委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手续。离校毕业生党员必须在离校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所在学院登记组织关系转出单位,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开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党员在离校前要填写相关联系资料,报所在院系和学校组织部备案。

12.毕业生离校前应办理哪些离校手续?

毕业生在毕业离校之前,必须完成下列与就业工作有关的事项:

(1)接受毕业教育;

(2)进行身体检查;

(3)填写《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4)归还所借图书资料和所借公物;

(5)归还在学期间贷款或办理缓还手续;

(6)交纳超标用电费;

(7)上缴借书证和医疗证(应撕下个人相片);

(8)办理党团组织关系转移证明;

(9)领取户口转移证明、报到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13.劳动合同和协议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件,两者紧密相联,分别签订于毕业生就业过程的不同阶段。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都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

(1)法律依据不同:就业协议的依据是1983年3月2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和1997年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而劳动合同则依据于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前者属于部颁规章,后者属于国家基本法律,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国家劳动基本法律。

(2)签订内容不同:就业协议书主要是毕业生和单位的工作约定。劳动合同是学生和单位的从事具体工作和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的约定,内容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3)签订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就业协议书签订在先,劳动合同签订在后(一般是学生到单位报到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就业协议书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4)签订目的不同:就业协议书是对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的认定,是确定学生工作意向、用人单位愿意接收、学校编制就业计划和负责毕业生派遣的依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5)签订主体不同:就业协议书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即具有法律效力,学校签证后列入就业方案;劳动合同时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是劳动合同的鉴证方。

(6)时效性不同:就业协议的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于学生到工作岗位报到之时。就业协议的作用仅限于对学生就业过程的约定,一旦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就业协议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就业协议不能替代劳动合同,不是确定劳动关系的凭证。

毕业生就业时必须签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就业协议书同时失效。

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联系在于:就业协议书主要是毕业生和单位的工作约定。但可以在备注中就服务期、试用期、基本收入、福利、违约金等涉及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就业协议书有关服务期、试用期、基本收入、福利、违约金等,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后,可以作为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据,但这些条款必须有列入劳动合同,在双方都认可后,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才可以继续生效。

14.劳动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篇3:2011届毕业生信息指南

“自己美不是'最美', 让身边的人同样美起来, 才是社会的和谐之美”。面对镜头, 郑枭枭坚定地告诉我们。

2011年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毕业的郑枭枭毅然放弃了城里高薪的工作, 选择来到房山区良乡渔儿沟村当一名小小的村官。面对同学们的质疑, 郑枭枭坦然地说:“说实话, 我也曾经羡慕过那些进入到大企业工作的朋友, 毕竟村子里的条件没有城里的好。但是看开了也觉得无所谓, 在离家里不远的地方工作, 和身边的工作伙伴相处得也非常融洽, 所以也不会再羡慕他们, 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嘛。”这份工作带给郑枭枭的, 并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收获, 而是让他在自己所学的专业外, 又学会了很多其他专业的技能, 有了深层次的人生领悟。

由学习法律到从事社会工作这样一个转型, 刚开始的郑枭枭并没有感到不适应, 而是积极地面对各种考验, 并且在今年的“7·21”暴雨中勇敢地投身到房山区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获得了2012年“首都最美社工奖”。

2012年7月21日, 北京市遭遇了61年罕见的暴雨侵袭, 房山区受灾最为严重。虽然渔儿沟村党支部村委会事先有着精细的安排部署, 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并第一时间到现场指挥防汛泄洪。但由于暴雨雨量过大且渔儿沟村身处地理环境特殊等原因, 还是给村子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失。在此次抢险救灾过程中, 有一个身影特别引人注目, 他就是大学生社工——郑枭枭, 他的表现尤为突出。

21日, 是周六。本应按照防汛值班规定晚上八点才是他值班。可到了下午, 他看到雨越下越大, 路面囤积的雨水也越来越多, 他已经意识到防汛形势的严峻, 冒着大雨直奔工作岗位。在前去的路上, 积水最深出已经到了胸口处, 他没惧怕, 没有退缩, 亦然勇往直前, 及时的赶到了村委会与班子领导会合。

晚上九点多, 暴雨越下越大, 由于高速路贯穿全村, 地势高出民居一层, 青龙湖湖水溢出, 西北各村排入防洪沟溢出来的雨水全部流经我村, 水位迅速攀升。致使政通西里小区、别墅区、村委会和部分路段受灾严重。党支部梁书记决定带领防汛人员前去危险处排查险情。郑枭枭主动请缨, 虽然自己的年龄小, 没有一点的抢险救灾经验。但是他知道, 在这危险而又紧张的时刻, 必须得有人把第一线的资料予以记录, 记下这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瞬间。当抢险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 手拉手淌着漫过胸口的激流时, 梁书记考虑到他年龄太小, 前面的积水已经接近两米, 而且他手里还一直拿着相机。为了他的安全梁书记还是决定让他回去。他再三坚持要和队员们坚守在第一线, 要记录抢险感人的每一刻。可是雨越下越大, 为了保护仪器不受损坏,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去。回到了另一个岗位上, 他时刻也没有停歇, 及时整理出了材料并交到了办事处。让上级领导第一时间了解到了渔儿沟村的灾情。

22日凌晨, 雨逐渐变小, 他又跟随着领导, 来到了受灾一线, 记录着洪水无情人有情的每一个场面。这一干就是半宿。后来才发现, 自己的小腿被积水里的杂物刮伤了一个一寸长的口子, 被雨水浸泡后开始溃脓的伤口, 时时作痛, 但他依然坚持着。

23日清晨, 雨水已经慢慢退去。没怎么休息的他又拿起了相机, 跟着领导在全村范围内检查受灾情况, 细致地拍摄村民家中出现的问题, 耐心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 并认真地做好记录工作。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 他要么手握铁锹, 在街道上清理淤泥和垃圾, 要么拿起相机, 深入各各重建工作一线拍下一张张感人肺腑的场面。大雨无情, 人有情。在村里积极组织为重灾区捐款时, 作为社工的郑枭枭虽然工资不高, 但是他还是拿出了200元钱捐给了重灾区, 为更严重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微薄力量。可以说哪里有灾情, 哪里有感人事迹, 哪里有需求, 哪里就有郑枭枭的身影。

从21日下午到27日, 郑枭枭主动连续值班加班, 一周都没有回过家, 只拿方便面等食物充饥。与其他抢险队伍不同的是, 他不仅仅要同抢险队伍一起参加一线的抗洪抢险, 还要及时报道现场抢险、感人事迹以及受灾情况, 并及时将信息以及文字图片形式进行整理上报, 以便上级时时掌握一线情况。

郑枭枭, 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仅一年的年轻人, 在抗洪抢险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 连续作战、任劳任怨, 在灾难面前无所畏惧、勇于担当的豪情, 诠释着青春无穷魅力, 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社工”的精神风貌。

回忆起今年“7.21”暴雨时的场景, 郑枭枭说:“作为房山区最年轻的男性村官, 在面对暴雨灾害时, 我不能将自己置身事外。”坚定的表情、朴实的话语让人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位刚刚走出校园一年的大学生。暴雨灾难中, 郑枭枭拿起照相机趟在洪水里记录下每一张画面, 及时上传至上级有关部门, 让上级领导迅速而准确地了解到渔儿沟村的受灾情况。

不顾村支书的劝说, 再三坚持留下来和一线队员们在一起, 连自己的小腿被刮伤一寸长的口子都未曾察觉。事后, 他表示也心有余悸, “当时也没感觉疼, 因为那时除了冷, 其他的什么也感觉不到了。”对于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 郑枭枭显示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在采访期间, 郑枭枭重温了校园时光, 站在操场上望着校园中的一草一木, 流露出了怀念, 和同届学生偶遇, 那深情地一拥更是让他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他说过“去渔儿沟村当村官改变的是身边的环境和熟悉的面孔, 没有变的是依旧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地学习和对各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篇4:2011届毕业生信息指南

适用专业:法律事务 制订人:张庆侠 审批人:李金海

修订日期:2012-11-16

选题说明:

1.鼓励学生自拟课题。自拟课题应由学生向专业教研室提出,经教研室集体讨论通过后由系主任组织有关专家审核,以确保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2.本指南一般为方向性选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将题目细化后分解选题。

3.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不得重复。如确需两人同题,应由指导老师提出,经系部研究同意,且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工作,独立撰写各自的毕业论文,独自答辩。

4.选题和指导教师一经审核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换,若需更换,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5.同一指导教师每年指导的课题研究内容不得雷同。选题范围:

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案例研究。

论文参考题目

一、法理学

1、法的效益与平等

2、法制的现代化标准

3、法律的权威

4、论法律对人权的保护

5、论“一国两制”对我国法制的影响

6、论腐败行为的法律控制

7、论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就条件

8、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平等

9、论法治的基础

10、论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障碍因素

11、法律行为

12、论法律移植的条件和模式

13、论法律关系中的若干问题

14、论法制现代化的途径

15、论法治的模式

16、论法治国家的特征

17、我国法律监督中的若干问题

18、我国各领域司法体制比较研究

19、论我国司法改革 20、法的本质新探

21、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22、法治与宪政的关系

23、当代权利理论研究

24、论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25、论权利冲突

26、和谐社会的法律建构

27、论法律的公平价值

28、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

29、社会转型与法律制度创新

30、论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

31、论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势

32、论对罪犯的心理矫治

33、论财产犯罪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

二、宪法学

1、论宪法的特征

2、论宪法基本的原则

3、论宪法惯例

4、论宪法解释与修改

5、论制宪权

6、论宪法关系

7、论宪法规范

8、论宪法的基本价值

9、论宪法的功能

10、论宪政

11、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论我国的自治制度

13、试论我国选举制度

14、论政党制度与宪政关系

15、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16、试论公民的平等权

17、论我国宪法与公民选举权

18、论言论自由权

19、论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20、论我国公民的监督权

21、论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

22、论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

23、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24、论公民财产权

25、论宪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26、论公民的受教育权

27、论我国立法机关的权限

28、论我国人大代表

29、完善我国司法制度的思考 30、论宪法的实施

31、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构建

32、论政治文明与民主宪政

33、论主权与人权

34、论宪法的司法化

35、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36、论宪法的审查模式

37、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

38、试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9、试论我国的地方制度 40、论我国的独立审判原则

三、民法学

1.论民法基本原则的价值

2、论诚实信用原则

3、论公序良俗原则

4、论民法的渊源

5、论私法自治原则及其限制

6、论民事主体

7、论其他组织

8、论监护制度

9、论未成年人的民法保护

10、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11、论法人的成立条件

12、法人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13、论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

14、准法律行为初探

15、论无权处分

16、论无效民事行为

17、论民事法律行为

18、论可撤消民事行为

19、论意思表示

20、论意思表示的错误

21、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22、论形成权

23、论抗辩权

24、论社员权

25、论请求权

26、论民事权利的保护

27、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28、民事主体本质属性初探

29、论合伙债务 30、论连带责任

31、论诉讼时效的客体

32、论取得时效

33、论不可抗力

34、论除斥期间

35、论无权代理

36、论表见代理

37、论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整合

38、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39、论物权公示公信制度

40、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

41、论观念交付

42、物权效力

43、物权法定原则

44、物上请求权

45、物权变动制度研究

46、论不动产物权登记

47、论担保物权

48、论用益物权

49、论水权

50、论善意取得制度

51、论物权行为

52、论占有制度

53、论共有

54、论居住权、55、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56、论典权

57、遗失物制度研究

58、论让与担保

59、论抵押

60、论最高额抵押 61、论保证期限 62、论权利质押 63、论违约责任 64、论保证责任 65、论留置权 66、论债的履行原则 67、论债的保全制度 68、论债的移转 69、论加害给付 70、论债的履行 71、论格式合同

72、论缔约过失责任及其现实意义 73、论合同的保全 74、论情势变更 75、论风险的转移 76、论效力待定合同 77、论悬赏广告

78、论合同的相对性 79、论违约金

80、论定金

81、论合同的解释

82、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 83、隐私权及公众知情权 84、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85、论人身权的民法保护

86、论侵权行为法的现代发展趋势 87、论共同危险行为 88、论不真正连带责任 89、论特殊侵权行为 90、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91、论过错责任原则 92、论无因管理 93、论不当得利

94、特留份制度研究

95、论遗嘱自由的法律限制 96、论精神损害赔偿

四、刑法学

(一)刑法总则

1.2.3.4.刑法的法律性质:刑法的谦抑性和保障性 试论刑法的调整对象 论罪刑法定原则

论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5.论罪行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 6.犯罪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7.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8.情境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9.犯罪心理弱化干预机制研究

10.试论刑法空间效力的几个问题

11.试论我国大陆与港澳台刑事管辖权的冲突与其解决 12.试论不作为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13.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14.关于犯罪对象的若干问题研究 15.刑事责任基本问题研究 16.试论刑事责任能力 17.论单位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18.论故意犯罪

19.论过失犯罪

20.论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 21.试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22.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23.论正当防卫中的几个问题

24.试论防卫过当的界限及其罪过形式 25.特殊防卫权的立法宗旨及适用 26.论紧急避险中的若干问题 27.论犯罪未遂中的几个问题 28.论犯罪的着手

29.试论犯罪中止

30.论共同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31.共同过失犯罪研究

32.试论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33.论数罪并罚

34.犯罪行为连续状态研究 35.犯罪行为继续状态研究

36.结果犯与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探讨 37.牵连犯剖析

38.论缓刑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39.对我国缓刑制度的思考 40.对我国刑法中立功制度的思考 41.论我国刑罚体系的修改和完善 42.无被害人犯罪问题研究 43.持有型犯罪行为性质研究 44.论死刑存废的基本立场 45.论我国对死刑的限制 46.论死刑废止的条件

47.论资格刑的修改与完善 48.罚金刑的理论探讨 49.关于管制刑存废之我见 50.量刑情节研究

51.论自首中的几个问题 52.论累犯制度

53.论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

(二)刑法分论

论危害国家安全罪

论投放危险物质罪

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论交通肇事罪

论重大责任事故罪

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论走私罪

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网络犯罪研究

证券、期货犯罪初探

论金融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论金融诈骗罪 论集资诈骗罪 论贷款诈骗罪 论信用卡诈骗罪 论保险诈骗罪 论偷税罪 论抗税罪

论侵犯著作权罪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 论合同诈骗罪 论非法经营罪 论故意杀人罪

论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罪界限研究 论强奸罪

论非法拘禁罪 论绑架罪

论诬告陷害罪 论刑讯逼供罪

盗窃罪与侵占罪的比较研究 论抢劫罪 论盗窃罪 论诈骗罪 论抢夺罪 论侵占罪 论职务侵占罪 论敲诈勒索罪 论妨害公务罪 论聚众斗殴罪 论寻衅滋事罪 论传授犯罪方法罪 论伪证罪

《刑法》第306条存废之我见 论窝藏、包庇罪 论医疗事故罪

环境犯罪的立法及完善 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毒品犯罪问题研究 论贪污罪 论挪用公款罪 论受贿罪

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经济犯罪中“非法占有”犯罪目的研究论行贿罪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论滥用职权罪 论玩忽职守罪

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论徇私枉法罪

五、行政法学

1、论行政法的合理性原则

2、论行政应急性原则

3、论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4、劳动教养与法律保留原则

5、论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论“法无授权皆禁止”与“法无禁止皆自由”)

6、行政主体资格研究

7、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9、行政委托研究

10、论行政相对人

11、行政诉讼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之比较

12、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研究

13、论引咎辞职

14、一事不再罚规则研究

15、论行政不作为

16、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效力研究

17、论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撤回

18、行政强制执行法律问题研究

19、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辨析 20、行政执法责任研究

2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研究

22、行政许可范围和设定权研究

23、行政程序的立法问题研究

24、论正当法律程序与听证制度

25、行政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26、行业协会自律行为行政法律问题研究

27、非政府公共组织法律问题研究

28、公共设施损害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29、公安侦察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30、交通事故鉴定行为的可诉性问题研究

31、学校法人地位的法律分析

32、学校处分行为的法律救济问题研究

33、行政处罚程序研究

34、行政诉权及其保障问题研究

35、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问题研究

36、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可行性研究

37、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问题研究

38、公务员行政惩戒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39、论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40、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41、论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42、行政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初探

43、行政侵权精神损害问题研究

44、论行政赔偿范围的扩大

45、论国家赔偿法的不足和完善

46、行政补偿制度研究

47、国家赔偿义务机关制度研究

48、论环境损害的行政补偿

49、行政救济制度研究 50、论网络行政行为

51、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研究

52、论行政权的属性

53、论行政行为的效力

54、可诉行政行为研究

54、论行政公开制度

55、行政立法研究

56、我国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制度研究

57、行诉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

58、行政许可的撤销与撤回

59、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 60、行政诉讼执行制度研究 61、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研究

62、比较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62、论行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63、论行政诉讼停止执行的判断标准 64、论公务员职务行为的界定标准 65、法律、法规授权组织问题研究 66、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

67、从国家行政到公共行政问题研究 68、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69、论行政诉讼被告的确认 70、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六、商法学

(一)商法总论

1、民法商法关系论

2、论民商立法模式

3、论商法的强制性

4、论商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

5、企业维持原则:内涵、价值与制度展开

6、商法的效率价值:内涵与制度展开

7、法人的经济结构与制度设计

8、法人人格否认基本理论

9、论有限合伙

10、论特许经营

11、合伙企业法的实施现状调查

12、商业登记制度的完善

13、论企业营业执照制度

14、论商业登记的效力

15、论商业名称权

(二)公司法

16、公司转投资研究

17、论公司设立的法律管制

18、公司设立瑕疵论

19、论公司章程

20、论公司的解散

21、法定资本制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22、论公司的经济结构

23、论公司出资

24、公司设立验资制度探究

25、《公司法》中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

26、论股权取得

27、论股权转让:以《公司法》修改为中心

29、公司治理基本模式 30、论股东表决权

31、论股东知情权

32、股东会会议决议瑕疵制度探析

33、论股东代表诉讼

34、论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

35、法定代表人制度研究

36、公司发起人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37、论独立董事制度

38、诚信义务论

39、论利益冲突交易 40、论竞业禁止

41、累积投票制度研究

42、经营判断规则研究

43、论资本维持原则

44、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45、公司社会责任论

46、论公司治理的职工参与

47、论一人公司

48、公司担保制度研究

49、论有限责任

50、集团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51、可转换公司债研究

52、公司公积金制度研究

(三)保险法

1、损失补偿原则研究

2、第三者责任险制度研究

3、保险人责任免除研究

4、保险利益原则研究

5、诚实信用原则研究

6、投保人告知义务制度研究

7、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研究

8、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控制制度研究

9、保险合同的不利解释原则研究

10、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规则研究

11、保险代位权制度研究

12、公众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13、保险合同复效研究

14、保险合同解除权研究

15、保险抗辩制度研究

16、保险代理人制度研究

17、人身保险合同研究

18、保险受益人研究

七、经济法学

1. 论经济法的经济安全价值 2. 论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 3.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观

4. 论经济法的适度干预观原则

5. 改革成果公平分享的法律机制研究 6. 论经济法的时空性

7. 论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

8. 论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9. 论经济公平原则及其在经济立法中的体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论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论经济法在西部开发建设中的作用

论民法和经济法的地位和功能——基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理论的研究 论民商法和经济法在确立与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不同功能 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 论国家干预的基本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 论国家干预立法权限的配置

论我国经济法对政府宏观行为的规制 论资源优化配置及其保障法律机制 论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论经济法责任

论城乡协调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论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保障机制 论经济法主体

论社会中间层主体的法律地位 经济法实施研究

论国家干预立法及其完善 论经济法的可诉性 经济公益诉讼研究

评我国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评我国的许可证制度研究 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关联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论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 论公司董事的注意义务 经营判断原则研究 论独立董事制度

论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

公司职工持股法律问题研究

论公司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法律保护机制 论现代公司的权限结构 公司章程研究

论公司自治权及其限度

论公司法上的越权原则及其改革 论股权及其法律保护 债转股的法律问题研究 公司相互持股法律问题研究 公司转投资法律问题研究 公司捐赠法律问题研究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及其救济制度研究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 论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机制 论公司法上的“深石原则” 公司设立瑕疵法律问题研究

国有资本运营、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母子公司法律关系论 职工参与法律问题研究 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研究

论MBO(管理层收购)中的法律问题 股份回购法律问题研究 公司资本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论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论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论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制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卡特尔法律规制论

论企业合并的反垄断法规制

公用企业引入竞争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试述反垄断与发展规模经济的冲突和衡平法律机制 论公用企业的反垄断法规制 论国家垄断及其法律规范 论行政垄断及其法律规制 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论自然垄断行业的法律规制 我国竞争立法的完善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论消费者知情权与经营者商业秘密权的冲突与协调 论企业形象的竞争法保护 论商誉的法律保护

论商业秘密权

论产品责任与品质瑕疵担保责任的竞合及其处理 论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 论产品缺陷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 论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完善 服务质量法律制度研究

论制止虚假广告的法律对策 悬赏广告法律问题研究

论医患关系的法律调整

论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投资法的完善 价格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研究 论价格听政制度

生育保险法律问题研究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研究

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完善

论税赋公平原则及其在我国现行税收立法中的体现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论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创业投资法律问题研究 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论税收优先权

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论金融监管法与金融调控法的关系 论宏观调控的法律体系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论财政政策实施的法律保障 论货币政策实施的法律保障 产业调节法律制度研究

论农业基础地位的法律保障 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研究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律保障和促进机制 论减轻农民负担的法律对策 论失地农民的法律保护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保障和促进机制研究 论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 论股份合作企业及其法律调整 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 公共投资法律问题研究 论我国社会保障的完善

论保险利益 论保险欺诈

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129. 论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 130.论信用法律制度

八、知识产权法

1. TRIPS协议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分别选择专利、商标或著作权详细论述)2. 论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3. 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4. 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5. 论网络域名与商标的法律冲突及对策 6. 论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7. 论科技发展对专利制度的挑战

8. 侵害知识产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研究 9.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10、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与侵权认定问题研究

11、侵害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额计算方法研究

12、论网络环境下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13、论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

14、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商标法中的体现

15、侵害知识产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探析

16、论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

17、论网络时代的精神权利保护

18、MP3法律保护若干问题研究

19、论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20、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处理原则(著作权与所有权或者物权;著作权之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商标权与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权利)

21、论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22、论作品的独创性

23、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

24、商标的反向假冒问题研究

25、论计算机网络域名的法律保护

26、著作权保护对象研究(思想、构思、材料抑或表达)

27、评多余指定原则

28、论商业秘密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29、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30、论职务发明创造

31、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与专利制度

32、论形象权

33、论复制权

34、论知识产权保护的哲学基础

35、论商业秘密的认定与保护

36、论商标的显著性

37、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可分解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内容)

38、论商业方法专利

39、论娱乐业中的著作权保护 40、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41、论署名权

42、论表演者权

43、专利权强制许可制度研究

44、论商标权人的权利

45、在先权利的保护与权利失效(驰名商标专用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著作权等)

46、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诉讼时效研究

47、知识产权在广告产业中的应用

48、专利制度与公共健康

49、国家知识产权管理

50、论科技发展对版权法的影响

5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52、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53、论民法制度对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

54、论知识产权的合理性

55、知识产权发展的法哲学基础

56、论商业秘密的界定

57、论进口权

58、作品构成要件探析

59、论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60、论知识产权与物权

九、国际贸易法

1、国际买卖合同的违约救济制度

2、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解除权/不安抗辩权/预期违约

3、国际贸易中的商业风险及其法律防范

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制度

5、论原产地制度

6、论WTO体制下的关税制度

7、论非关税贸易壁垒

8、论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9、论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问题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论道德贸易壁垒及其法律应对

国际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及其立法制衡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探析 中外产品责任制度比较 国际贸易法的统一化趋势研究

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货物贸易法律问题研究 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 论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

外贸欺诈法律问题与对策研究 美国301条款对策研究

美国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研究 信用证软条款法律问题探讨

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完善研究

十、婚姻家庭继承法

1.论婚姻自由原则 2.论男女平等原则 3.妇女权益保障研究 4.性骚扰问题研究 5.儿童权益保障研究 6.论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7.老人权益保障研究 8.论生育权

9.婚约研究

10.论一夫一妻制原则 11.同性恋问题研究 12.无效婚姻制度研究 13.可撤销婚姻制度研究 14.论非婚同居关系 15.论事实婚姻

16.论继父母子女关系

17.论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 18.论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 19.夫妻人身关系研究 20.夫妻忠实义务研究 21.夫妻同居义务研究 22.日常家事代理权研究

23.夫妻约定财产制研究 24.夫妻财产制研究

25.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研究 26.论诉讼离婚的法律原则 27.论协议离婚制度 28.判决离婚制度研究 29.离婚救济制度研究 30.论离婚时夫妻财产的分割 31.论离婚损害赔偿 32.论离婚扶养制度 33.论离婚的法律后果 34.探视权制度研究 35.论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权 36.收养制度研究 37.扶养制度研究 38.监护制度研究 39.继承法基本原则研究 40.法定继承制度研究 41.遗产归扣制度研究 42.继承权研究

43.遗嘱继承制度研究 44.代位继承制度研究 45.特留份制度研究

46.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研究 47.遗赠扶养协议研究

十一、房地产法

1、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研究

2、土地使用权出让法律制度研究

3、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

4、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5、论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主体资格

6、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的法律问题

7、论房屋买卖合同

8、论商品买卖合同

9、我国商品房的基本概念

10、我国商品房买卖合同研究

11、论商品房预售合同问题

12、论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登记

13、论预售商品房的转让

14、论商品房按揭

15、房屋租赁法律问题

16、房地产抵押中的法律问题

17、房屋抵押法律问题

18、商品房贷款抵押法律问题

19、论房地产登记

20、论我国房屋租赁的登记

21、论我国商品房抵押登记

22、论我国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制度

23、论物业管理合同

24、论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25、论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26、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27、论我国违章建筑物的处理

28、论房屋拆迁的法律问题

十二、劳动法、社会保障法

1、劳动法法理基础探析

2、劳动法律关系之构建

3、论集体合同

4、劳动合同研究

5、论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6、论劳动者的劳动权与竞业禁止义务的冲突与平衡

7、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

8、基因歧视与劳动者个人资讯的保护

9、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对策

10、论我国的劳动工资制度

11、WTO的“社会条款”之争与我国的劳动标准

12、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

13、我国劳动者权利保护现状与法律对策

14、论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

15、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的探讨

16、中国社会保障法法理基础探析

17、论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或:工伤、医疗、失业、养老、生育保险)

18、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19、论我国的社会救济制度

20、论我国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1、论我国社会优抚制度

22、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模式

23、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4、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25、农村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险制度探析

26、农村人口流动中的人权保障问题探析

27、企业兼并、变更中的劳动者权利维护

28、我国劳工派遣中的法律问题

29、论我国农民工的法律保护 30、论工伤的认定标准

31、工伤赔付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之关系

32、劳动者辞职权探析

35、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法制建构

36、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的比较研究

37、事实劳动关系研究

38、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9、论劳动合同的终止 40、工会法律制度研究

41、劳动法基本原则研究

42、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制保障

43、劳动法中的意思自治与法律干预

44、欠薪保障机制探讨

45、女职工特殊保护法制的完善

46、劳动安全卫生法制的困境及出路

42、劳动监察机制的完善

43、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44、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的构建

45、职业培训法制缺陷及其完善

46、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47、劳动标准研究

48、论劳动合同的期限

49、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探讨

十三、资源环境法

论农村土地使用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探讨 论我国环境法的完善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法律问题研究土地储备及其法律问题研究 论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关系 论环境税

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 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论“三同时”制度 论限期治理制度 论排污收费制度 论环境权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论环境权

论排污权交易制度

论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论湿地的法律保护

转基因生物法律问题研究 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电子垃圾污染环境的法律对策探讨 论生态难民的法律保护

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激励机制 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完善 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环境公益诉讼

市场经济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

农业环境资源的法律保护研究 中国环境税立法问题的思考 论生态法的理论基础

论环境资源法的经济激励机制 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论环境行政补偿制度

十四、民事诉讼法学

1.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2.论民事案件的主管 3.论协议管辖 4.论民事诉讼第三人 5.论共同诉讼

6.论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 7.论法院的诉讼指挥权 8.论民事诉讼代理

9.论民事诉讼中的诉、10.论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11.论民事诉讼中的撤诉 12.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3.论法院调解

14.论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 15.论举证时效制度 16.论当事人申请再审 17.论民事案件的抗诉 18.论督促程序 19.论公示催告程序 20.论执行竞合 21.论执行和解

22.论执行异议

23.论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 24.论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25.论处分原则

26.论证明标准

27.论民事诉讼中的质证 28.论公开审判制度

29.论陪审制度

30.论诉讼中的和解

31.论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 32.论民事诉讼法中的自认 33.论执行救济制度 34.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35.论代位执行制度

36.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 37.论人民法院对仲裁的监督 38.论仲裁中的第三人 39.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40.论民事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41.论民事诉讼中的合议制 42.论法官阐明制度

43.论自由心证制度

44.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 45.论我国民事审前制度的完善 46.论民事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制度 47.论民事两审终审制 48.论我国律师管理体制 49.论中国律师的地位

50.论民事诉讼的功能 51.论民事诉讼模式

52.新型民事诉讼与当事人诉权 53.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 54.论民事诉讼中的鉴定结论 55.论电子证据

56.论民事诉讼中的视听资料 57.论民事诉讼中的直接原则 58.论民事诉讼中的言词原则 59.民事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制度 60.论执行权的性质 61.论执行难的解决思路 62.论执行异议之诉

63.论强制执行与法院教育原则 64.论民事执行的标的 65.论法院独立审判

66.论司法公正

67.论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完善 68.论错案追究制度

69.论民事诉讼中的审判委员会 70.论民事诉讼中的推定 71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 72.论司法认知

73.论破产程序的完善

74.论民事中的当事人适格

75.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抗辩 76.论民事诉讼中的抵消

十五、刑事诉讼法学

1、论自由心证

2、论疑案的处理

3、论刑事证明的特点及对策

4、论刑事诉权

5、论起诉权与审判权之关系

6、论预审审判在中国刑诉中的意义

7、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

8、论司法独立

9、再审程序有关问题研究、10、论被告人有权沉默

1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关问题的研究

12、关于证据立法的构想

13、论上诉不加刑

14、论二审全面审理原则

15、论审判公开

16、论两审终审制

17、论一事不再理原则

18、论不起诉

19、论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20、论取保候审的完善

21、论刑事证明责任

22、论直接言辞原则

23、论证人证言

24、论证据的相关性

25、论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

26、简易程序研究

27、论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28、论无罪推定原则

29、论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监督原则30、论公正审判的实现

31、论诉审关系

32、论律师在刑诉法下的地位和作用

33、论刑事程序法定原则

34、审前羁押研究

35、普通程序简化审研究

36、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37、检警关系研究

38、律师在场权研究

39、律师会见权研究 40、刑事答辩程序研究

41、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研究

42、刑事审判效率研究

43、论补充侦查

44、论侦查终结

45、论逮捕

46、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47、证据开示制度研究

48、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研究

49、论法官独立的保障 50、起诉制度研究

篇5:2011届毕业生信息指南

册的通知

我院“毕业生就业网”注册功能现已开通,现就2011届毕业生就业网电子信息注册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11届毕业生电子注册方法:、2011届毕业生直接登陆我院就业网站主页(网址http://218.195.80.9/),也可登陆学院网站链接(路径:咸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就业网)。

进入就业网站,在主页左边可看见“学生登录”栏,点击注册可进入注册窗口,按顺序准确填写身份证号、学号等项目(注册身份证号和学号必须和本人真实信息符合;毕业生生源地代码可通过就业网中的“查询方式”获得)。仔细检查所注册项目是否准确,确定无误后请点击“填写好了,进行下一步”按钮,此时如果毕业生注册成功,页面将显示“恭喜,您已经成功维护了您的个人信息!”字样,如果注册失败,系统将提示你注册错误的原因,应仔细核对注册信息,重新注册。

通过注册的毕业生,可选择“继续注册”完成个人基本信息填写或“退出注册”,下一次登陆完成个人基本信息填写。

2、已经通过注册的毕业生,可在就业网站主页“学生登陆”栏中填写自己的学号和设置的密码登陆,对个人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和提交。

登陆成功后,可进入学生登陆控制面板,点击“修改个人信息”。仔细准确地填写个人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完成提交”按钮,然后等待各系部和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审核。如果毕业生填写个人基本信息真实无误,通过了审核,此时毕业生信息就已经存储到学院就业服务器数据库中,毕业生电子注册工作就基本完成,就可以通过网络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了。

二、注意事项

1、毕业生在电子注册时,所用的学号必须是本人的,而且每个学号只能注册一次。

2、如果在注册失败时,系统提示是该学号已经注册过,请毕业生带上自己的学生证或身份证到就业指导办公室(艺术楼120办公室)找管理员处理。同时,毕业生应使用自己的学号和身份证,以免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毕业生务必记牢自己的登陆密码,一旦忘记,就业指导办公室只能将该毕业生所有注册信息删除,再重新注册。

4、毕业生在进行个人基本信息填写时,最好先把所有的信息写入文档保存,再将所有信息全部拷贝到个人基本信息填写表中,一次性将信息表填写完整,确信信息正确无误后,点击“完成提交”,等待各系部和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审核。

如果该信息通过了审核,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性,毕业生信息表中的所有信息都不能再做更改,如确有必要,只能到就业指导办公室找管理员将所有注册信息删除,重新注册。所以,毕业生在填写信息表时,务必先在文本中书写,再三思考后,将其拷贝到信息表中,完成提交。

5、毕业生照片上传具体方法是:在已经注册完成后,登陆到“学生登陆控制面板”,点击“更换二寸照片”,注意该照片不能超过100k,格式为JPG,可在Windows自带软件中通过调整照片大小改变其容量大小(小于100k即可)。

6、毕业生填写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否则将不能通过系部的审核,如果毕业生已经完成个人基本信息提交,3天后仍没有通过审核,请到各系部咨询负责老师。

7、毕业生在电子注册时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就业网站的“就业咨询栏”中咨询,或直接到学院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艺术楼120办

公室)找管理员咨询和处理,就业指导办公室老师会尽可能快地为毕业生提供帮助。

就业指导办公室

篇6:2011届毕业生信息指南

问题的函

各县(市)教育局、地直各高中学校:

根据自治区《关于2011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信息审核与毕业证发放有关问题的函》(新教基函【2011】7号)精神,现将我地区2011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信息进行审核,具体审核信息包括:学籍号、身份证号、学生姓名、性别、族别等基本信息;规定学分是否修满、综合素质评价是否合格、地方与学校考试(考查)成绩是否达标、电子照片是否合格。具体要求如下:

1、各县(市)教育局、地直各高中学校接到通知后,立刻安排本县(市)所属高中对2011届毕业生的信息再次逐一核对,并与所属高中学校签订信息核对确认书(附件1),确保毕业生的信息准确无误后再与地区教育局签订2011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信息审核确认书(附件2)并按规定时间将附件2上报地区教育局基教科。地直各高中学校按规定时间将附件2上报地区教育局基教科。

2、2011届普通高中毕业证发放工作将在信息审核工作完成后启动。自治区收取高中毕业证成本费每本2元,所需经费由各高中学校从学费中支付,严禁向学生收取。如有发生向学生收取毕业生成本费现象将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

3、核对并审核上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5月14日下午北京时间6点整,逾期不报后果自负。

联系人:艾尼瓦尔·依布拉音

联系电话(传真):2126804***

附件1:XXX学校2011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信息确认书

附件2:XXX县(市)2011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信息确认书

阿克苏地区地区教育局

篇7:2011届毕业生信息指南

截至2012年10月,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已经离校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 同学们的就业状况如何, 有哪些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 有哪些同学放弃了原先的就业岗位找寻到新的工作,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如何, 同学们对我校教学和管理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带着这些疑问, 笔者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结合日常收集的情况和数据, 完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资料来源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经济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生

(二) 调查内容:

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 (毕业生本人填写) (毕业生所在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填写) 为基础, 结合日常了解到的学生情况, 调查毕业生目前的工作状况、工作现状、单位的评价等。

(三) 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4份;访谈主要是面谈或电话访谈在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的同学, 以及部分用人单位人事主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考研、出国录取人数持续增加, 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凸显

毕业一年间, 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共新增国内读研人数8人, 出国4人。其中经济学专业分别录取国内研究生4人;经济学出国3人, 统计学出国1人。由此可见,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们影响很大, 并在同学中继续发挥效果。

(二) 学生多就业于国有大型银行和国有企业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 除部分学生考研、出国以外, 大多数学生就职于各类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其中在银行工作的共有96名学生, 占总人数的42.48%, 而供职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的占大多数, 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供职的比重也较大。共有12名同学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占总人数的5.31%。由此可见,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大家就业的首选, 究其原因主要有:作为知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 进入银行等金融行业工作是必然选择;其次, 我校在校学生中女生居多, 女同学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收入稳定的工作, 因而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是首选。

从表1中可以看到, 在被抽样调查的同学中, 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20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82%, 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规模大、实力强, 同时工作环境较好且稳定,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会更钟情于国有企业。根据表中所示, 国家机关, 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公司均有所分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就业大环境下择业的多元化、双向化。在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 (含村官) 就业的同学人数相对较少, 可能的原因是事业单位的竞争相对激烈, 这类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就专业而言与我校开设的课程也并不是十分对口;而民营企业因为大多规模较小、知名度较低、缺乏竞争力, 工作环境相对不稳定, 此外工作强度大而工薪待遇有限等, 都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其作为初次就业单位的客观因素。

(三) 收入与就业行业的相关性较高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在5-10万元的人数最多, 占据总体样本的52.94%, 这里就与上表1.1相对应, 即超过2/3的毕业生在国家机关或者大型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工作, 相对应的就是有相对较为客观的收入以及生活质量, 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此类行业的热门程度。而收入少于2万或者高于10万的毕业生分别只占5.88%, 这也让我们看到收入之间的差异, 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现实。

(四) 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更重要

表3以及表4分别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角度出发, 反映出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对工作的影响。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团队合作能力 (70.59%) 、敬业乐业精神 (64.71%) 、沟通协调能力 (70.59%) 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58.82%) ;而毕业生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 觉得以下几点较为重要, 分别是:社会实践能力 (70.59%) 、本专业课程 (52.94%) 、相关应用性技术技能 (52.94%) 以及社会调查及文体写作能力 (52.94%) 。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和素质指明了方向, 也为鼓励在校学生才、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加了说服力。

(五) 重视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

由表5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用人单位更加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 表中显示专业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7.62%, 其他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2.86%, 而且两者比例相近且超过总体的40%, 事实证明, 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在现代职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专业素养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应力强, 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 并能够迅速运用于工作中, 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好的效益。此外沟通交往能力所占比例为57.14%, 有效的沟通和恰当的人际交往能力几乎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 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另外职业道德培养、文体训练这类素质培养同样不可小觑, 这些同样都影响着一个人的综合实力。

三、建议和对策

(一)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 在日常工作中向学生灌输考研、出国的思想,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 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就业层次, 考研录取率和出国升学率持续提升。因此,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从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从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 就使学生们了解“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在课程设置、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鼓励学生考研、出国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学院专业形象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二) 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就业方向, 以学生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观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是制约和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否能以学生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关系到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兴衰成败, 是各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我院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建设需明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分析市场对经济类本科毕业生的实际需求, 因材施教, 培养适应金融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例如, 开设关于金融行业的实务性操作课程,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一个金融行业从业证书等, 并适当增加实验课程, 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验操作, 进而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三) 教育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 毕业生们都在强调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一方面要教育在校学生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要有较宽的知识面, 如要学好经济学专业知识、管理学基础理论、会计学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要具备一定的技能, 如营销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公关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力。另外还有一些专项能力,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及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 如金融市场开拓、划分、调查、分析、管理、预测能力, 金融产品设计,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营销决策能力。此外还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心态。银行柜面工作强度大, 要求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 金融产品营销工作需要和很多单位、个人打交道, 工作之余还要应付各种考试, 这就要求身体素质好, 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将实验课程加入课程设计、实习环节,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92页) 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尤其是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学科学术性活动等, 以提升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素质与实践能力, 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还要大力开放学院的各类实验室和软科学实验基地,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基础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 而现今,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高等学校无法回避的现实。了解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有利于我们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反馈调查将持续进行。

摘要: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就业状况, 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分析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程度等与实际工作表现、收入之间的关系等, 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等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8-60.

[2]胡瑞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36-38.

[3]秦永.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南京市某高校调查问卷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0) :76-79.

上一篇:语文二年级练习题下一篇:高中政治答题技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