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2024-05-10

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篇1: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用心做教育——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对于社会进步而言,教育当然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对教师和学生这一个个生命体而言,教育就是浪漫,就是温馨,就是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童话的创作者。——李镇西

李镇西老师的名字早有耳闻,今日有幸当面聆听,感触颇多。感动于他永保一颗童心,对教育充满热情与激情;感动于他爱生如子,和孩子们之间彼此的依恋之情;感动于他“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朴素的教育情怀;感动于他“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的教育理念„„ 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禁感慨万千:原来我们可以成为这样的教师!让职业充满诗意,把教育编织成童话。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陪伴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一个有故事的教师就是幸福的教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1.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在李老师那里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行动。他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平等地对话,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学校校门门头题字不请领导,不请名家,而是请本校的学生题字——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艺术节不惜“牺牲”两天教学时间为的是让所有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校的陶行知雕塑和苏霍姆林斯基雕塑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现——教育应该是平等的。给优秀的孩子展示的机会,给每一个孩子参与的机会,给犯错误的孩子改正成长的机会„„所以我认识到,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学生都要成为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勤劳的社会主义公民是教育的真生目标。2.通过研究享受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民主的爱,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是弯下腰来跟学生平等对话。“每个特殊儿童都是研究对象,每个突发事件都是教育资源,每个教育难题都是研究课题,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把每一个后进生都当成研究对象。和他们真诚地沟通、交流,做朋友,以真诚赢得真诚,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教育的真谛,学生需要的就是这样真诚的没有居高临下的真教育。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让老师享受“春风化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3.用心做真教育

教育首先是教会人如何做人,它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内在的唤醒,唤醒他本身就拥有的善良因子,教会学生保持原有的善良、童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李老师的教育教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上课,带学生亲近大自然,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他的教育资源,所以李老师的教育绝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用真心来做教育,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心,才使他和孩子们的心灵彼此吸引。然而我们缺的就是这种用心做教育的精神和耐心,这点应该向李老师学习。

4.自己培养自己

李老师的成长与成功的故事也值得我们思考。“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爱教育,爱孩子。从中可以看出李老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与情怀。

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爱教育,爱学校,爱班级,爱孩子,爱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思考。有了这份深入心灵的爱,我们就能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份源自“教育本身的乐趣”,这也许是做一个纯粹的教师的最高境界。

篇2: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五郭店中心小学丛树坤

2016年3月12日,我有幸在邢台追光中学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专题讲座——《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自感如沐春风,收获颇多:

一、只有真心实意的爱学生,才能永葆一颗童心,才能真正消除职业倦怠感。

李镇西老师通过一幅幅照片,展示了他与学生共嬉戏、同成长的历程。我似乎看到了他那一颗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学生的爱和依恋,而这岂不是教育的真谛吗?试想,设若没有爱,即使教学设计再精致,文本解读再到位,教学设施再先进,学生也不会爱上这门学科的。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小学生往往是先喜欢任课老师,然后才喜欢上这门学科的。这不能不使我——一位有教育职业倦怠感的老师深刻反思、反省的地方。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如果你把学生当做天使,那么你将生活在天堂;你把学生当做讨厌的魔鬼,你将永远生活在地狱之中。只有端正心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才能享受到职业幸福。

二、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关注学生承认,促使学生成才。

李镇西老师作为高中的班主任,他深谙教育心理学,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先成人,然后成才。他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作为校训,从人格上引领学生向善。这也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不也是引导学生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获得幸福吗?再往小处说,我班的班训“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也是注重学生在做人,学习上超越自己,进而把班级建设好。

三、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李镇西老师在讲座中,反复强调老师的自我学学习、自我提升,还向与会的老师推荐了许多好的书目,比如朱永新的、日本佐藤学的书籍。一位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及时地复习,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变成“活水”,自由的驾驭课堂。由此,我想到我校新建的教师书吧,里面的好书很多,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一读,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加油”。

篇3: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对李老师的敬仰与崇拜绝非因为他取得了如何如何的成就, 仰慕李老师是发自内心的感情, 是对他人格的崇拜, 是对他人性的一种品读, 以至于以能够与之同样被称为“李老师”而感到自豪。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 在我看来不是简单的情感上的爱, 那是一种能力, 一种爱的能力。

作为老师, 说句良心话, 谁都有怨恨和心生不平的时候, 同样也都会有因为学生的一个小小举动而感动和欣慰的时候。我们是教育工作者,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 是心灵和思想都还比较纯洁和幼稚的孩子, 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我们经常被他们感动, 我们多数时候愿意付出多一些, 换孩子们一次次成长和懂事的举动, 我们是爱他们的。

然而爱, 不是你付出就可以的。我一直觉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爱的感情, 是可以和成年人的恋爱相类比的。谈过恋爱的或者暗恋过别人的人都能体会, 不是单方面一个人想爱、想付出就能够成就一段恋爱关系的, 只有对方接受你的爱, 接受你的付出甚至愿意为你付出, 才能够算得上恋爱。老师和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你想付出, 你爱学生, 学生不接受, 甚至感到厌倦、排斥, 那就是失败的。

所以我说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 更是一种能力。

再读李老师的书是产假快结束的时候去参加全体大会, 学校德育高主任匆匆忙忙给了我两本书, 其中一本就是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一直觉得, 要想讲道理, 用讲故事的方式往往比理论更吸引人, 所以这本书我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 闭上眼睛, 我的脑海里忽然涌现出在我简短的教学经历中的许多个案例, 学生的脸庞一个个浮现在我眼前。

因为休产假, 我带的学生到了初二就由别的老师带了。起初每次进教室都想发脾气的我, 现在想起曾经的他们, 竟然总会哽咽, 我想我是想念他们的。其中有两个学生便是我“爱的能力”的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

一个学生是我的班级里成绩最差的。我对他可以说在内心里从来没有厌弃过, 无论他怎么不完成作业, 怎么不好好听课, 因为我一直觉得我能帮助他, 能够感化他。当然每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 我也不免会抱怨两句。就这样, 我用自己的耐心和他安然相处, 我以为我为他付出了, 我是爱这个学生的。然而, 最终他也没能有所提高, 而是以转学告终了。现在想来, 这或许就是我爱的方式还不对, 我爱的能力还不够吧。

另外一个学生也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他却让我感受到了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他平日里就不爱学习, 对英语学科更是厌倦。我抱着尝试的态度和他沟通了一次并且我俩达成了一个协议:每天回家他自己背会一个单元的单词, 第二天中午我帮他默写。就这样坚持了将近一个学期, 我把自己休息的时间让了出来, 耐心的帮他一个个背, 一个个改。这里边的辛苦是肯定有的, 但令我欣慰的是, 这个学生不但英语有了进步, 给我更大的收获是他非常热爱我教的科目——语文, 每次语文听写他都能达到很高的正确率。我想, 这就是我在用正确的爱的方式教育他吧, 这种正确的爱的教育方式或许就可以称之为爱的能力吧。

教书育人是个良心活儿, 用心就会有用心的收获, 敷衍就会有敷衍的结果。我们热爱教育, 热爱学生, 学生就会让我们拥有惊喜。这是爱的能力。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方法, 也用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和身体的成长, 这是一项人与人交往的工作, 是一项人类灵魂的教育事业。当我们用心去与学生建立情感时, 当我们不由自主地爱上自己的“孩子们”时, 我们却失望地发现——爱, 需要能力。再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感触颇深, 聊以此文表述内心。

篇4:李镇西老师人文情怀讲座

情感与理想。情感,这里当然指对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情感。我亲耳听有老师在我面前抱怨:“我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 教书,又不是叫数理化,那多好呀,可以当家教赚钱,语文家教谁请你呀!教书,又不是叫数理化,那多好呀,可以当家教赚钱,语文家教谁请你呀!2000年,我写过一段话: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份情感,就是最基本的人文素养!

有了情感,自然会有追求,就是我刚才说的理想。现在谈理想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我这里的所谓理想,就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卓越的“我”!因此,“情感与理想”,是我说的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第一点。情感与理想,是做老师,包括做语文教师最最基本的人文素养,是第一前提!没有情感与理想,就别谈其他什么素养。

好,我谈第二点,风骨与良知。教师是知识分子,语文教师,我刚才说了一定要有文人气质

而知识分子的气质,就包含了风骨。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是别人的应声虫,而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当年毛泽东有一句话,他告诫所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切不可书生气十足。”这话大错特错。因为“书生气”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人文素养,不迷信,不盲从,坚持独立人格,不玩权术,正直不阿„„他一生要做的就是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结果是造成一代知识分子风骨的丧失。当年写《是看今日之蒋介石》的郭沫若沦为了宫廷诗人。而少数知识分子,如果顾准等人还保留着风骨。回到语文教师,所谓风骨,就是独立思考,就是不被世俗的风气所左右。在具体些,不迷信权威,包括不迷信李镇西,虽然我并不是权威,不迷信教参……风骨不只是愤世嫉俗,他首先是一种积极的建设。还有,在当今这个物质化金钱化的时代,不苟且!我建议大家去买他的书来读。当然,也许大家都读过不少他的文字。王老师的书,通篇都写着两个字:“风骨”!再说良知。所谓“良知”,通俗地说(我不做概念解释),就是随时都想着孩子的今天和明天。孩子就是一切,就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当学生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当然要维护学生的利益!我经常都这样做的。为了学生,我曾经(当然是很多年前,年轻时)得罪了领导,得罪了同事。但我觉得这是良知使然。虽然我失去了一些“利益”,但我觉得值得。良知,还体现在,不要把孩子当做牟利的工具。现在一些教师上课,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所谓精彩,却忘了为什么上课。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批某些名师的课的原因之一。有一年我去山西某地讲学时,应某中学要求上一堂语文公开课。上课前走进教室我发现只有40名学生,我开始还以为他们当地的教学班就这么多学生。后来经了解才得知,因为怕“效果不好”,便把20 来个成绩不好的学生“淘汰”了。我当即表示,把另外的学生全部叫齐,“一个都不能少”!否则我罢教。后来所有学生都坐在教室里了,我才开始上课。下来后,许多人都说我“很正直”,即使上公开课也不弄虚作假。我说:“不,这首先不是我是否弄虚作假的问题,而是我是否尊重这个班的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这样的公开课,哪怕缺一个学生,对这个学生来说,他的权利都受到了侵犯,他的尊严都受到了伤害!” 在这里,如果我为了自己“上课效果更好”,我当然觉得校方的安排很好。但我就把学生当成我表演的工具了。就是没良知。这是在山西的一次公开课。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因为“良知”并不一定是看起来的“恶”,而有时候是不知不觉的微小的“恶”。有时候我们是不知不觉的违背了良知。其实那种体罚学生的事,毕竟是少数。但更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也在侵犯着学生。包括最近给成都十二中的学生讲《理想》。如果我不顾学生,而炫耀自己的学生,在我看来,就是违背良知。而处处想着学生,而不必顾忌听课老师怎么样,这就是良知。同样,一味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炫耀自己的博学,自己的深刻,而博得满堂喝彩,却完全不顾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明白„„这也是违背“良知”!但是,我还要澄清一个误解,处处想着学生,绝不是迁就学生。毕竟我们是教育者,还有一个引领的责任。所以,我经常说,语文教学,最考水平的就是处理好“尊重与引领”的关系,和分寸感。是的。一方面我们说不能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另一方面我们又说,不能只讲学生明白的东西——学生懂了还有必要讲吗?这就是“尊重与引领”的艺术。学生懂也好不懂也好,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总之,我说这些,重点是强调尊重学生(不是简单地迁就学生),这就是良知。我们再谈“视野与思考”。首先是专业视野。我们读不读教育学著作?读不读语文教育专业著作?读不读语文教学专业杂志?当然,对本群的老师,这都不是问题。大家正是因为有共同的事业和视野,才聚到一起的。我相信,大家非常关注语文教育的专业杂志和著作。大家一定要关注语文教育研究的最新最前沿的成果,这就是专业视野。对此我不多说了。比专业视野更重要的是人文视野,当然从逻辑上说,人文视野自然包括语文专业视野,但我这里想单独说说,以示强调。

§ 对于国际国内富有影响的思想家的著述,包括人文知识分子的著作,你阅读了多少? § 对于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你凝望了多少?

§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你思考了多少?

§ 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和民众的生活,以及各种暗流汹涌的思潮,你关注了多少? 对于天下风云变幻是否关注? 这都是语文教师胸中应该装着的。

我有个不太严谨但绝对可以仅供参考的比例,就是一个语文教师,对本专业的书,只占他阅读面的百分之二十。教育学心理学著作的阅读,占阅读量的百分之三十。而人文阅读: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经济的,包括人物传记……应该占百分之五十。书读的越多,你就越不会被蒙。只看新闻联播,就很容易被忽悠。王栋生先生说:语文老师要做杂家。随便举个例子,最近刚刚去世的曾彦修,不知有多少语文教师关注他的文字。只是读,当然是两脚书橱。但我这里指的阅读,当然是只有思考的阅读,这是默认前提。不必我强调。曾彦修,著名杂文家,笔名严秀。为什么现在网上那么多的年轻人狂热歌颂文革,呼唤毛泽东时代?很难说他们有什么“邪恶”,相反,他们其实很善良,很单纯,但他们书读少了,我说的是文史书,所以不了解过去的历史。

不断阅读思考与积淀,从荒漠到沃野,给自己一个丰厚的世界,给学生一个明媚的范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因为遇见我而感觉幸运,并拥有温暖而幸福的记忆。语文人,在思考中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学生,从用心生活开始。读书是一种最美的生活方式。拓宽视野,走向美好。

哈维尔,龙应台,李慎之,顾准,李辉,邵燕祥,谢泳…… 都应该在我们阅读的视野之内。还有刘瑜的书非常值得向大家推荐。还有我最近几年反复推荐的《南渡北归》,我觉得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读。

好了,说了视野再说思考。其实,刚才说了,对于一个会读书的人来说,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思考。但我这里还是想单独说说。我想强调,对常识的思考。刚才有老师谈到读自由主义的书,不要中毒。(大意)其实,我想说,即使我们一本自由主义的书都没读过,也可以凭常识知道,民主是个好东西,自由是个好东西!这就是常识!因为民主自由符合人的本性和本能,就这么简单。我不需要别人来侵犯我的权力,我希望我自己做主,这难道还需要读什么自由主义的的书才知道吗?难道这里中毒吗?不是,这是常识。

说回语文教师的教学。常识,就是自己是怎么学语文的,就把这个经验体验告诉学生。

天下没有绝对的自由,这话本身就是问题的。因为“自由”的概念本身就排除了所谓“绝对”二字。马克思说,自由就是做法律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我们经常给学生讲这个方法那个方法,但我们自己从不用这些方法来读来写,这就违背了常识。比如,我自己的体验,学好语文,就三点:多读,多背,多写!这就么简单!当然,有老师会说,还有“多思”呢?我说,所谓“思”都包含在前面三点中了。当然,思考显然不只是思考常识,但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就强调一点,尊重常识。让语文回归常识!

最后一点说简单些。学识与胸襟。应该承认,我们这一代人是半文盲。我说“半文盲”一点都不夸张,包括我,尽管我是所谓的“博士”,但我的求学时代是文革,哪有什么文化积淀呢?我经常说,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我不是虚心,是心虚!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我的参照是小时候的生活和现在的人生。生活阅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师的感悟能力。所以,社会阅历也是应该多积累的。不能每天都在办公室,腿要走出去。语文教师应该是杂家。先杂家,再专家。

篇5: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我校集中收看了“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通过这四次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学习的总体印象——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在这次讲座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学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这些话是李镇西老师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爱你了。他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二、班主任的幸福-——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

李镇西老师说 “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同时,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他专业技能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以积极的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想点缀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

(一)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童心决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二)爱心。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他讲了一个案例:在八五班有个学生叫王宁,他自从一进校开始就一直稳居我班的最后一名,无论怎么说服教育都不起任何作用。面对这样的学生,有时真的令人头痛,但我不能放弃,因为我给我们班的学生说过55歌人永远是一家,绝对不能让其中的一个掉队。于是我投入满腔的热情,关怀他的生活,又从周围的同学身上做文章,然给大家诚心诚意的帮助他,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他终于有所好转,虽然他现在的学习任然在后一百名,但相对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责任心。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作学生怎样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人才。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四)宽容心。李镇西老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在对待着自己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能以一颗理解的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批评也不是说教而是让他当众表演节目,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讲故事、朗诵文章,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自己的错误。他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认为有用的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去做的。所以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面对学生。而我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流于简单化,不是讲道理就是讲道理,有时还以请家长来吓唬学生。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明白,这样的教育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有时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五)耐心。李镇西老师给我的深刻启示还有一点就是:他对学生是少有的耐心,尤其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为了找到一个与学生谈心的好机会他可以等待一个学期,在无数次的等待之后他觉得时机成熟时候才去找这个学生谈话,这种难得的耐心正是抓住了学生易于反弹的心里而采取的措施。李老师的耐心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写信上,无论是开学初的第一封信还是平时与学生交流的书信,都可以看出他在对待学生时少有的耐心。正是因为这种耐心,李老师才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他的班主任才当的得心应手。

三、班主任的责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一)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

培养学生干部,班主任首先应具备崭新而科学的“学生干部观”。优秀的学生干部无疑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但又不仅仅是助手。他们既在工作上给班主任以有力的配合,又作为代表全体学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我们培养学生干部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使自己图个轻松,而是为未来培养组织者、管理者的幼苗。

1、轮流班干部制度的实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信任,渴望自己的长处得到展示,这种正常心理,理应被教师尊重。鼓励每个同学树立起自信,尤其注意那些内向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还以“假如我是班干部”为题,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以后的“班干部轮流制”奠定了基础。确定选拔班干部的标准即一要有责任心,二要学习上不拖后腿三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这样的要求下经过全班民主选举选出了班长,并由班长组阁,形成班干部队伍。周期为一月。并且按照学号有一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负责班级大小事务,值日班干部每天要完成“值班日记”的填写:上课哪个同学没有认真听讲;哪个同学上自习说话;哪些同学做了好事等。李老师每天要检查“值班日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现今他们班已经完成班级日记三大本。三是积极扶持 增强自律。为了调动每位同学当好班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华在自主中得到充分发挥与施展,在每位班干部上任前,李老师都单独找他谈话,交代注意事项,教给工作方法。在他的指导下,每个同学在值周的这几天,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安排好班级的大小事务,管理好班级同学的行为规范,如要求同学上课遵守纪律,下课不追逐打闹,不说粗话、脏话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律和律他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加强信念理想教育。班级建设的每一步,最终都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有意识、有计划、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努力的结果。班级建设目标规定了班级建设的任务,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依据,是班级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鼓舞学生建设班集体的力量源泉。李镇西老师的班级教育不仅目标明确,而且突出人格引导,在“学做人”上下功夫。在这一点上我也有些尝试,无论是在班会课还是在平时我都注重对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我经常以“学习做人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来要求我们班的学生,我从细节入手,从言谈举止,从待人接物,从与老师同学的相处等方面教会了学生做人。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李镇西老师十分重视班级教育中各种力量的利用和协调,依靠学生、科任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各种力量,尤其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他在班级工作中,紧紧依靠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班级教育的主人。李镇西老师相信学生,把班级里的事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做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权威。这是一条班级教育的根本原则。李镇西老师讲究用法治代替人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也就是所谓的民主治班。并以鲜活的实例告诉我们如何治理班级。

(三)、走进学生心灵。能否走进学生的心灵,是班级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李镇西老师强调说,不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不是真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就要走进学生生活,尽可能多地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发展的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温暖他们的心。李镇西善待学生的求助,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李镇西老师善于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经常和学生进行“非功利谈心”,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以真诚赢得学生的心,从而走进学生心灵。李镇西老师与学生心心相印、心心相通,为了解学生打开了通道,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我始终走不进学生的心灵,这可能是由于我对学生的了解太少,我与学生除了学习上的事情之外从不探讨其他的事情,从李镇西老师的《做一个最好的教师》讲座中,我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加以改正。

篇6: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他从不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学生,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

他与学生的对话,不仅仅是谈话,而是通过谈心、通信、家访等形式,与学生沟通。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李老师说,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通过这次学习,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李老师为榜样,不断地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三)

李镇西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很熟悉,我翻看到他的一本书《爱心与教育》,一个永葆童心的教师与一群孩子爱的故事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 5月13日上午,有幸与李镇西老师近距离接触,聆听他激情澎湃的讲座,我非常激动,将近三个小时的讲座,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他的睿智、幽默,儿童视角的教育理念,都让我深深感动。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和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原始森林的探险,竹林深处的嬉戏,山坡田埂的欢乐,大渡河畔的笑声,冬季雪景的留恋……在这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中,我看到了李老师和学生们灿烂的笑容,也看到了他身上那颗永远年轻的心。

看着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份深情厚谊,我好羡慕。“一封真诚情书”“一本班级史册”“一张陈年照片”“一封感人信件”都可以证明和孩子们共处的美好时光,或感动、或悲伤、或快乐、或遗憾……如果有,当我多年以后翻阅起来,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如果有,孩子们长大后再次翻阅起来,该是一种多美妙的感受;如果有,那回忆起彼此之间依恋,应该就像初恋那般美好吧……

从没有体验过一场教育培训讲座,会让人热泪盈眶,比起枯燥无味的理论依据,李镇西老师真实生动的教育故事更加感人,也让我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我的教育是否有儿童视角?是否呵护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本性?或许三年的幼儿园时光,不能规划终生,却能奠定基础。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我一直问自己“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有怎样的环境?他遇到怎样的老师?他获得怎样的教育?”或许这样的答案,让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付出不平凡的努力!

篇7: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一、为新教师发展提供指南针

读李镇西班主任工作案例, 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在手把手地教导你。他的教育案例, 涵盖了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 在每个领域, 他都有独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 李老师对每一个案例的反思, 都有理论支撑, 都有行动描述, 整套书构成了一幅有目标、有方法、有纵深的经典案例库。在语文教学上, 李镇西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通过创造生活化的交往情境, 把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间的真实交往。李老师的“三读”:“读出问题, 读出感悟, 读出自己”, 实质上是引导学生灵魂在场, 师生一起, 真诚分享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样的教学实践, 能够给新教师提供最切实的帮助。

二、助老教师战胜职业倦怠

在我看来, 战胜职业倦怠, 李镇西至少有“三味药”。第一, 永葆童心。李镇西认为, 童心比爱心更重要, 童心意味着理想、纯正、热情、好奇、良知, 爱心更多地来自童心。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 就是因为他永葆纯真, 拒绝“成熟”, 有一颗永不更改的童心, 能与孩子心灵相通, 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慰藉。

第二, 和孩子互相编织。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书写的故事, 每个人都是自己叙事的书写者。对老师而言, 学生构成了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对学生而言, 老师也构成了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李镇西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生活中, 构筑了相同的精神底色, 拥有了相同的心灵密码, 彼此编织, 互相书写。师生的生活和精神生命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彼此生命的一部分。

第三, 不断创新。单调就会乏味, 重复就会厌烦。单调、重复, 是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原因。李镇西老师说:“我所有的教案都没有重复过, 哪怕同一篇课文, 我也不会参照以前的教案, 我把教授我的每一篇课文都当做我的‘第一次’。我总以为, 教育是创造出来的, 绝不能拿着一张旧船票, 重复昨天的故事……”

教育永远是在不满现实、改造现实和创造现实中前进的。李镇西说得好:如果你能够骄傲地说, 我的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你就能战胜职业倦怠感。

三、为优秀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地图

对于有志在教育上闯出一些名堂的老师而言, 学习李镇西就更为重要。李镇西30年的教育实践, 犹如一张清晰的专业发展地图, 能给教师发展最实用的指引。比如:李镇西的阅读史, 他读了哪些书, 这些书对他的思想发育有什么影响;李镇西如何从浪漫阅读转向精确阅读, 进而走向综合性阅读;李镇西如何从一个“文青”转化为一个思想者。再如: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发展史, 李镇西如何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 如何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李镇西如何学习杜威, 如何从杜威身上汲取营养, 拉开中国“民主与爱心”教育的序幕。再如:李镇西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研究意识, 对象研究意识, 类型研究意义……都值得教师们细细研读。

应该说, 这是另一个层面的教学相长。有心的教师会在李镇西的全息地图中, 找到解决自己教育困惑的灵验的“妙方”, 它未必能包治百病, 但一定能强身健体。钱梦龙老师说得好, “人人都可以学李镇西, 但人人都成不了李镇西。”李镇西的成功在于日积月累, 水滴石穿。他做了20多年班主任, 记下了班级数不清的有意义的事情, 保存了绝大多数和学生及家长的谈话, 记载下女儿成长的每一段经历。李镇西也许称不上中国教师第一人, 但在积累材料方面, 李老师绝对是中国教师的典范。如果, 你能做到这些的话, 我敢说, 你就能做李镇西, 最起码能做“最好的自己”。

篇8:听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李老师说“教师应该有童心、爱心、责任心。”

是啊!没有童心的老师怎能理解孩子的初衷,没有爱心的老师如何懂得保护幼稚的心灵,没有责任心的老师如何既教书又育人?当然,要拥有如此三心情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李老师还告诉我们,要说“走进孩子的心灵”有什么捷径,那就是: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我们教师要有一双欣赏孩子的眼睛;要永远保持最初的童真。

只要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爬摸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大孩子”和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有时甚至只需我们以平等的心态,静心聆听他们的诉说就足够了。李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你很难想象,作为一名老师,李老师曾与学生趴在地上比学狗叫;在操场上与孩子们一起摔跤,在雪地里与学生打雪仗、滚雪球……

李老师说:“我有一颗童心,所以我快乐、开心、浪漫。”李老师那颗童心时时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在平凡的日子里他爱学生,也让学生学会懂得爱,并传递爱。从他的报告中我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与欢乐。李老师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命在教育这片沃土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今年我担任一所农村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平时课程多,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免有些怨气,有时自觉不自觉的迁怒到学生头上。说实话,我也不想这样,可现在的孩子也着实不让人省心。因此学生们都觉得我太严肃,不苟言笑,让学生敬而远之,慢慢的,我觉得我离我的学生越来越远了……

听了李老师的课,我不由自主的反省了我自己:是的,我或许是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但我决不是让学生打心里喜欢的老师,因为他们都怕我,学生在我面前不敢“乱动、乱跳”。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他那种真正关爱学生的做法深深的打动了我: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依恋、是理解、是尊重、是浪漫、是责任、是智慧,是让孩子每天有收获,很快乐,这就是教育。

李老师现在是校长,作为一名校长,要管理一个学校,还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么多的工作任务,可他却还能去关爱学生,每天还找学生谈心,聊天,和孩子交朋友,直接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觉得这才是自己的“正事”。为什么他能做到?答案只有一个:他爱学生,他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他觉得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

篇9: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望家小学杨兴山

7月20号,我有幸在宜昌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从李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他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深入思考。

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

2.做到三心、三家。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专家:课上的棒,专业上也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3.做反思型的教师。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4.教师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要挑战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李老师对学生的确具有一颗真正的爱心。他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从不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学生,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他与学生的对话,不仅仅是谈话,而是通过谈心、通信、家访等形式,与学生沟通。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篇10: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心得体会

紫云县大营乡希望小学 杨延顺

2015年1月24-25日,紫云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主任及中层干部计421人到紫云民族中学,聆听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友善,教师教育学生学习要勤奋。

时间回到2014年9月,开学初,因原先的五年级有133人,加上本学期转学进来的,共有144人,要分成三个班,根据学校领导的意图,原先的五(1)班是快班,把该班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出来,和原先的五(2)班学生汇合,然后分成六(2)班和六(3)班,后来几经周折,还是打散分成了三个班,我所教的六(3)班也分到了几个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但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大多集中在六(3)班,于是,六(3)班便成了差班的代名词。

面对如此糟糕的班级,我开始也是变得素手无策,我于是找出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分数进行分析,全班44人,平均分36.97分,及格7人,及格率15.9%,最高分81.4分,最低分5分;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之后,我上课做到有的方矢,因材施教;上完第一单元,我进行了两次测验,我把两次都及格的11名学生定为数学学习互助小组组长,将该班44名学生分成11个组,每组4人,由“差生”选组长,自由组合,然后进行组内互助学习;针对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制定达标计划---平均分每人比上期上升10分,11个小组组长期末考 试必须及格,每个小组长在学期内至少再帮助一位同学期末考试及格。实现如此目标,谈何容易啊,只不过是在给学生鼓鼓气而已。

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老师都会帮你,不悲不喜;你进步还是退步,老师都会关注你,不离不弃。我一方面对学生很友善,从不打骂、讽刺后进生,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还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的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在2014秋期末考试中,六(3)班有44人参加考试,王佳桀数学考了99分(我校六年级数学最高分),平均分45.4分,低于六(2)班1.3分,高于六(1)班0.3分;及格13人,及格率29.5%,低于另外两个班;红分率22.7%,低于六(1)班0.4个百分点,高于六(2)班3.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在六年级三个班中,我们班成绩不是很好。

这次聆听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教育思想,再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我深深的感到教书育人不是简简单单的爱,而且充满了艺术,充满了智慧。想把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种教育思想与方法融进自己的头脑里,指导自己的今后的教育工作。

篇11:学习李镇西老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黄泥塘镇第二小学

郑忠银

参加工作以来,我基本上担任着班主任的职务,到如今已经七年了,这七年的时间,不管是班上的纪律,还是差生的辅导,学生平时的养成教育等方面,我个人感觉我是最失败的。我经常拿本班和其他班级相比较,发现我个人存在了很多的问题。是我平时的观察力度不够,没注意到许多学生个人的优缺点,所以我无法对症下药。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大方县教育局牵头承办的班主任培训会,很幸运的听到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和张景浩专家的教育教学思想报告会,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个人存在的很多问题,深感惭愧。这几年来,我有点误人子弟的感觉,突然间我有点难过了。李镇西老师在学生育人上非常的认真,他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当成了自己幸福的事情,也让学生因为李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老师所教出来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在他的指引下和教育下,许许多多的学生已经走向许多岗位上工作,而且他们都很淳朴、善良、正直,这正是李镇西老师想看到的,也是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的老师想看到的。

我很佩服李老师,他培养出了这么多的优秀学生;我很羡慕他,因为他现在真的是一个很幸福的人。通过这次培训之后,我深深的下决心,一定要把我现在的这个在我看来很烂的班级带起来,我有信心,我相信,用过我的努力,这个班一定会改变的,在新学期到来的时候,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一、好好的备好每一堂课,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差生的辅导。在一个班级中,要把学生成绩提高上来,差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当然,要做好差生的工作是一个很漫长的事情,必须要有耐心,有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差生,让他们知道,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其实,每一个差生他都很想把学习搞好的,他们和成绩好的同学一样都有自己思想、有自己的理想,只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环境不一样导致了他们的成绩存在差异,因此,对差生的关注特别重要,差生进步了,班级的成绩也就跟随进步了。

二、用爱心感化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和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相互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三、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把每一个孩子的优点都编成故事。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优秀的学生,也很希望自己成为有出息的人。但是在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老师,有时不太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出发点,因此往往把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作为班主任老师最失败的地方。班主任老师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学生,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抓住机会把学生的每一个优点进行总结,在班上多鼓励、表扬,使得其他的学生也跟着学习和进步。

篇12: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在《让语文课充满火力与灵气》一文里,我看到一个不迷信书本和传统模式的李镇西,他的话很有意思:“对于《回延安》这篇课文其实相当多的老师学生都是不喜欢的”,但因为他是教材啊,所以“许多教师还得装出很有感情的样子给学生分析来分析去的”,简而言之,正是这种对名家的迷信、对教材的迷信,对程式化教学模式的迷信,才造成我们的课堂很容易死气沉沉!而在《公开课,请别再演戏了》一文中,我几乎是看到了另一位“清风明月”,为了达到预期的这个“完美”,我们在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同时”,也在等于是“公开地给学生进行作假示范!”,公开课,公开假,究其原因,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对教学个性的排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剥夺了教师自己的个性。在一堂让“自己比较满意”的语文课上,李镇西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他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哪怕并不合预定的教学程序,结果如何呢?——“整个教室里却弥散着浓浓的学术氛围,大家都感到了一种交流的快乐!”可是,李镇西接下来却说到:“如果是公开课,我敢这样上吗?”庆幸的是,最后他这样说:“以前我不敢,现在我倒很想试试——以这样质朴、真实、自然的公开课,呼唤语文教学的个性。”以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为师,与朱永新、魏书生、姚思俊等为友。虔诚地学习,激烈地争辩,理性地批驳,实践中反思,李镇西最终成为李镇西,而不是苏霍姆林斯基或者魏书生。从书中,我读懂了一个教育家对生命的热爱,对使命的尊重,对事业的热忱,对社会的热心。

而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没有夸夸其谈的理想抱负,只把这一切融入了日常的教学生涯中,凭借一支笔,一种思绪,倾注于纸上,把自己的教育情怀、人生体味用随意的“随笔”表现出来,李校长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追随教育大家,并不是做简单的复制,他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有个性的教育家。“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当作一门职业,那将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动——为学生累,为家长累,为社会累……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我们老师如果不把教育当职业,而当成事业,换个角度来看待一些教育现象,你会发现教育生活原来不那么苦涩,换个角度来看待后进生的行为和表现,你会发现他们除了学习成绩差一些以外,其实他们也有许多可贵之处,也许你的心情就愉快得多。

篇13: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闲暇之余,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宽容中有严谨,严谨中有幽默,幽默中有沉稳,沉稳中有激情。激情是火,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情是露,可以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田;激情如风,可以吹皱学生平静的心湖;激情如雷,可以振醒学生懵懂的迷梦。

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个绿叶,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我工作已经五年了,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学生,我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而看完这本书,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工作中爱的重要性。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朴实的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书看完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耳边时有这样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教育名言,与大家共勉。李镇西提出了“四心”:

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篇14: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灵武市第一小学

杨瑞娟

在假期中,我抽出时间学习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书籍《做最好的老师》,这其中记载了他30年的教育教学精华。书中说到“做最好的自己”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对于已经工作12年的我来说,好的教育教学著作会成为我事业路上的路灯、航标,迈着他们成长的步伐,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未来路。

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阅,细细地品味,总是收获颇多。简单的字眼,诉说着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凝聚着师生之间那纯洁真挚的师生爱,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爱”,那是心灵的净土,是人生的享受。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书中说到“大凡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都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自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而干劲冲天,却很少想过其他将遇到的挫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前人经验等等”这些说的很符合现在的我,有工作热情、干劲十足,却不曾想过那些未知的事。通过阅读,我明确了自己不应该自以为是,该虚心面对任何一件事,不要总以为自己怎么怎么样,应从实际出发;对于教学规律,应在自己摸索的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发现已有的现成规律,学习怎么驾驭课堂,怎么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教学理论,我只是简单了解一些关于新课改的理论,具体到实际中还不能灵活应用,因此应多读书,大胆尝试到教学中,虚心请教“前人经验”,多听、多看、多读、多学。

“培养学生高素质的前提,是教育者的高素质”,“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培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志向、才干,首先教师应该有能力、志向、才干,这样才能去教育培养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呢?书中说到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而言,阅读量实在有限,另外由于刚毕业,对所教知识体系完整性掌握的不够,专研分析教材能力有限,因此更多的时间用在备课上,而没有时间去看其他书籍。据我了解“老教师”均有看书的好习惯,跟他们聊天时,无论是言语还是话题内容都让人感受到他们知识的渊博,我想这就是

多读书的好处,了解国家实事、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更多的是关于的地理的书 籍中涉及到的美妙言辞,充满意境的图片,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对于写作,我更感羞愧,如今科技的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想要找到什么都能搜集到,所以就很少写过属于自己的作品。

李老师对于写作提出四方面的体会,也是对我们的建议:要日积月累,不要急功近利;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要读写结合,不能读写分离。对于以上四点是提高我们素质的一方面,作为语文老师,我想我们教学基本功是亟需提高的。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我们的努力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采用更为合适、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收获更多、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李老师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通过读书我们已经能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怎样做到素质教育,避开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我们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优良的师德去感化学生,我们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平等的心去对待学生,当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时,学生就会除去心中老师“高高在上”的想法,与老师成为朋友。人们常说,当学生讨厌一个老师时,他便不愿意学习这科。那么反过来,当我们与学生成为朋友时,学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在课堂上会认真学习,达到较好的结果。其次,我们应该起到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到,另外还要一视同仁。最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会茁壮成长,另外我也积极听其他老师的课,努力来填补自己的不足,这是多听。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第一,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

第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师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老师们不仅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敬业奉献,作出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在危急时刻也同样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作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没有广大教师的艰苦奋斗和献身精神,就没有教育事业的今天,就没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第三,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上一篇:水泥厂述职报告下一篇:党校开学典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