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优秀读后感

2024-04-29

七年级优秀读后感(通用9篇)

篇1:七年级优秀读后感

7.6 王淼倩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以奇特和大胆的想象,将唐三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写得有声有色。令我意犹未尽的师兄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以外,还有隐藏的很好骗局。第一个骗局是:孙悟空变成一直小虫子飞到铁扇公主的茶水里,在铁山公主喝下去以后,孙悟空在它的肚子里拳打脚踢铁扇公主实在是受不了他的行为,最终把扇子借给了孙悟空,可是铁扇公主很狡猾,把假扇子给了孙悟空。

第二个骗局是:孙悟空利用铁扇公主想念牛魔王的弱点,把自己幻化成了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就不辨真假的,将真正的芭蕉扇给了“牛魔王”。

第三个骗局是:牛魔王知道了孙悟空把扇子骗走的事情,然后牛魔王摇身一变,变成了孙悟空的师弟猪八戒,又把真扇子骗了回去。最终众神一起帮助孙悟空拿到扇子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

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在骗到扇子后太得意忘形,没识破牛魔王假扮的猪八戒,导致――到嘴的鸭子,飞走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上当受骗,这是因为在他们遇到事情以后没有好好思考,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导致轻易的相信对方,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时要多留个心眼,留意周围,尤其是在洋洋得意,骄傲自大和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不要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因为骗子的脸上没有写上骗子两个字,而且骗子总在我们没有防范的时候骗我们。

篇2:七年级优秀读后感

到这现在的年纪,我真正的疑惑了,我这相信先生写这些文章的时候,并非是刻意带着批判社会的目的了,我更愿意相信,先生是真正的想念那些日子,眷念那一份无邪、纯真。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看清了生活的世界,感受到生存的压力,见识了人性的丑陋,厌倦了忙碌的追求,这时候,突然间,似乎从一场恶梦中清醒过来,一切都黯淡无光、索然无味了,于是,开始想念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开始思念那些傻傻纯纯的年代,。这大概是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的“人穷则反本”吧,只是,我们无法再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我们无法真正的与世无争,于是,便只能躲回到无争的童年了。

老之将至,心倦身累,沉入童年的回忆里,希望借助那些永不凋谢的花朵,减轻身心的疲惫。

童年的花是美的,童年破旧的小屋是温馨的,童年的玩伴是可爱的,童年的糗事也是有趣的,没有一点尘埃,不玷半点污秽。

记忆中的槐树总是开满清香的花朵,它一直陪着自己,葱茏了半生的光阴;一棵挂着零星青枣的枣树,不见了青涩,变得红润香甜;瓦缝中的紫罗兰,院壁上的虎耳草,小池中的睡莲,满墙的牵牛,在记忆的深处,全都笑脸灿然,生机勃勃,连那一株从野地里挖回来,用薄薄的土种在一个破烂小瓷盅里,放在案头的细弱单薄含羞草,竟也翠绿起来,光阴的流转,并没有褪去它们的颜色,反倒是让它们更加青翠,一叶叶,一朵朵,开满了时间的角落,铺满生命的来路,它是年少飞扬的心境啊,是一段快意的生命,是一个童话,永远的美丽童话。

多年以后,当我们俯身拾取童年的花朵,心里没有别的,只有感激,感激上苍给予人类最初的纯真,感谢在那一段日子里陪伴自己的朋友亲人,心中涌起的是深深的眷念,眷念那雏菊般朴素洁白的日子,眷念那段日子中的一草一木。想念纯真,想念快乐。

篇3:七年级优秀读后感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对民族文化复兴、个体文化素养提升的巨大意义,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被引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当中。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不止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明确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具体到初中阶段《,纲要》则指出,应“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这样具体的要求则进一步明确了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与方向。

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在中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一些公立学校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踊跃做出尝试,积极开发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山东荆聪聪老师进行了以《论语》《、道德经》、唐诗宋词选读作为学习内容的初中语文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 ;吉林姜微微老师以学校为基地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辽宁鞍山铁东区东长甸小学采取分科课程和学科渗透相结合组织了本校的国学课程 :重庆市江北区采取区域推进小学国学课程的策略,在课程定位、教材编写、师资与课时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笔者发现 :目前已有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内容直接采用或节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直接作为一个新的内容模块放入学校教育当中,二者貌合神离、不能有机融合 ;教学方法重诵读、轻讲解,以培养语感为名,要求学生努力成诵即可、对内涵不求甚解,学生对经典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微型课程,也被称为短期课程,指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形式组织,形成相对独立、完整可行的小规模课程。本研究结合笔者课内课外的教学实践,旨在总结和反思开发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过程,在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方面做出努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开发

(一)课程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围绕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加强文言文、古诗词的积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增强阅读兴趣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通过对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总结等,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复习、个性化作业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课堂讨论促成学生探究学习 ;通过分段朗诵、随堂表演,促成学生的合作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理解和尊重,形成认同感,以理解、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

(二)课程设计成果

1. 课程内容安排。整个课程以“孝”“、悌”等内容为脉络,围绕相对独立的主题,如交友、学习、对联、谜语等,依主题不同分为十二个模块,各模块具体名称为国学激趣,孝亲当执,欲觅知音,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对联会友,言而有信,仁者无敌,义之与比,各言尔志,化典入文,分曹射覆。

每一模块均依据学生特点,选择简单易懂的文言文篇目、古诗词名篇编排课程内容。本课程教授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采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目前采用的语文课本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因此在选择篇目时或避开已学过的语文课本所选篇目,或借助学生已有印象的篇目加深对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介绍 ;尽可能精要、简单,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古文阅读基础,强调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诗词名篇和重点诗人的代表作品优先 ;兼顾不同题材、形式 ;同一题材诗歌和古文的拓展,同一诗人不同作品的对比阅读 ;兼顾不同诗词流派,让学生有初步的“流派”概念。如“孝亲当执”模块,选择篇目有皋鱼三泣、唐代孟郊《游子吟》、当代季羡林《人间第一爱》、选自《论语·里仁第四》论语两则 ;又如“欲觅知音”模块,选择篇目有管鲍之交、伯牙绝弦、管宁割席、论语两则、李白诗两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孟浩然》;再如“分曹射覆”模块,选择篇目有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自编灯谜史话与谜语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以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为主,还融入了同主题的现代文阅读、写作的讲练,紧密联系语文教学,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

2. 作业组织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生活、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与优秀传统文化一生一世相伴,有优秀传统文化一生一世受益。每个模块都根据课授内容提出1314的要求 :1即读懂一篇古文 ;3即能讲述三个国学典故,且要求务必与人分享 ;1即写一则与国学相关的文字,可仿写可用典,但要求务必与自身联系 ;4即背诵四则古文,可长可短,但要求务必学而时习之。比如“欲觅知音”一课的1314,分别是 :读懂一篇古文“管鲍之交”;能讲述三个国学典故“管鲍之交”“伯牙绝弦”“管宁割席”;写一篇关于“朋友”的文字 ;背诵四则古文,即论语两则“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李白诗两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孟浩然》。

三、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原则

1. 紧密联系语文学科教学。注重讲授内容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联系,如字词音、形、义的讲练 ;文言文阅读知识的总结,包括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文言翻译等 ;作文方法的训练与精讲等等。另外,对学生的学习资料做了改进 :重点难点篇目增添注释、译文,增添师生的集体鉴赏、场景联想 ;设置文言文知识积累表。

2.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执教对象虽为七年级学生,但已有一定国学基础,在小学阶段即参加过国学训练营等,基础比一般学生更好。但即使如此,学生们仍不能坚持阅读字数超过200字的文言文、用典多或生僻字较多的古诗词,有时虽然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较简单,学生也会放弃作答。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开始采用讲历史故事、介绍背景知识的方法。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巧用故事,让学生眼中枯燥的文言文学习趣味化,也使学生积累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进一步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类作品奠定基础。如“,仁者无敌”一文,先给学生介绍了赵魏韩三家分晋、梁惠王迁都大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历史知识,再让学生来完成文言文阅读的习题,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能集中精力阅读,理解文言文词句更顺利。又如,《赠孟浩然》一诗的讲解,详述三国曹魏时徐邈“中圣人”的故事,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整首诗理解和记忆。再如,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一诗,典故颇多,演示和再现分曹、藏钩、射覆等古代游戏的玩法,让学生能想象游戏场景,趣味横生。

3.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由于此前接受的国学教育“重诵读、轻讲解”,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处于“大量诵读”的水平,能流利背诵,却对其含义不求甚解,对古代文学、历史知识常一知半解、张冠李戴。如,提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出现面面相觑、顿时失语的状态。比如,讲解后蜀后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时,学生会突然发问“这个是三国的蜀吗”,倾听二者的区别之后,学生当时会表现出“知道了”神情,但并不会特别注意相似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因而常在遇到同类易混淆知识的时候出现朝代错置、人物混淆。

针对这种情况“,师生互动,讨论质疑”的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思维习惯。如,对“落红”的讲解,不直接告诉学生“落红即指落花”,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下句“化作春泥更护花”去发现“落红”的意思,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古人会用‘落红’去指代‘落花’”,引出其他借代的用法,让学生理解可以用事物的特征指代具体的事物。又如,针对学生混淆汉末三国之“蜀”与唐宋之间五代十国之“蜀”,通过《三字经》中相关词句“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对三国、五代十国两个历史时期进行了简要讲解,学生因此学会区分相似知识点。再如,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后人对此句至少有两种解释,诗词阐释、解读的不确定性无法回避,笔者以此为契机提倡开放、民主、自由的互动学习方式,在讲解时把两种解释都完整告诉学生们,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质疑,对经典做个性化的解读。

4.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果学生不能通过使用、练习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或不能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结合起来,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将难以持续。因此,课程实施特别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使用,并以此为媒介加强写作、朗读、复述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训练。如,在学习柳永的《蝶恋花》之后,在课堂讲述中引用“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人辛勤工作、忘我奋斗、坚持努力、执着追求。又如,对《游子吟》的全诗进行深入剖析之后,学生们进行了不同主题的仿写,收获颇丰 ;一个学生初稿写了下面的诗“君王手中剑,匠师十年功。出鞘滴滴血,对锋刀刀斩。除非烈火烧,方可断此剑。”课堂讨论之后,该生进一步修改了此诗,新诗定稿为“君王手中剑,匠师十年功。出鞘黯黯寒,入匣频频观。若问平生愿,但求永雪藏。”诗的境界、对剑的特点的把握都更进了一步 ;另一学生以“风筝”为题,最终成诗如下“稚子手中线,碧空飞纸鸢。仰面定定看,但恐踉跄落。试问凌空法,只凭风力健。”通过这种颇有新意的作业方式,学生不止对原文语义加深理解,还深入把握了诗的结构特点,更在尝试自主创作、描摹对象的过程中收获了学习的信心与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等。

每个模块的各篇目分重点讲解、故事大略两种。前者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学生先完成一些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联系的习题,然后教师讲授,让学生理解文言知识点,并形成相关历史故事的清晰表象和概念。后者按照讨论法进行,学生借助注释自主阅读之后,轮流讲解、集体讨论,解决篇目中的疑难问题。

同时,采用演示法,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如,讲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时,结合学生喜读漫画的特点,呈现一幅以此为内容的漫画,学生迅速且印象深刻地理解了輗、軏部件的特点,阐述这则古文大意时也变得信手拈来。

四、反思与小结

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和需求,并兼顾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现状,在课程内容编排上相对于其他同类课程有较大创新,作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但课程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课程实施前,没有科学测评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已有水平,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略高,单位课时安排的学习任务较重,在课堂上不能组织有效的复习,学生初期学习热情很高,学习任务积累增多之后,总体学习效果欠佳。

其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没有足够的水平和时间去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开发和语文教学不是剥离或者完全独立的,教师应巧妙融合语文教学的元素,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学过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学以致用,唯有如此课程开发才更有实践意义。

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表面火热、实则缺乏实施条件和动力。本微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融合之路做出了积极可贵的尝试。但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合理性、课程实施有效性等多个方面仍有不足。教师仍需不断学习,力求指导与合作,进一步开发、调整和再实验。

摘要:七年级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紧密联系语文学科教学,教学内容以“孝亲当执”、“欲觅知音”等十二个独立主题为模块编排,每一模块对学生提出了“读懂一篇古文,讲述三个国学典故,写一则与国学相关的文字,背诵四则古文”的要求,通过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讨论质疑”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思维习惯,其颇具新意的作业方式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谓一次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融合之路的积极尝试。课程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略高、难度相对较大;对教师授课能力要求较高、较短时间内难以充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篇4:七年级数学优秀生培养初探

对于从小学升入七年级的学生,老师的很多精力都投入到了问题学生身上,如上课捣乱、不配合老师、作业不认真做或不交的学生等,而对于优秀生,除了表扬,把他们树立为榜样外,对他们的培养、关注都少了些,更不用说有什么计划或措施了。很多时候,绞尽脑汁去改正学生的缺点、不如用心去发现并张扬他们的优势,然后循序渐进地去培养。为此,在学生升入七年级这一学年,我探索并研究了七年级数学优秀生的培养问题,点滴收获,丝丝甘甜,总结如下:

一、培养好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一位教育专家写过一本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还有学校也经常举行一些如中学生行为习惯规范的培养等。可以说,哪位教师抓好了习惯的培养,他就抓住了教育的成功。似乎只与班主任有关的习惯培养,也必须纳入我们数学教师培养优秀生的计划之中。虽然好习惯的培养很艰难,但只要耐心、讲方法、有监督,远程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七年级,我主要有计划地培养了学生下面的习惯。

1、写预习留言、总结感言的习惯

从初中学生认识规律看,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但教学中我发现,听课和作业有老师的“监控”,绝大部分学生做得较好,但预习和复习二环节,却是极少学生做的好,为了发挥预习和复习的功效,我决定指导学生写预习留言和复习感言,主要抓住要点、重点和疑难点写,言简意赅,占时5分钟左右,如一个学生这样写预习留言:“今天我预习了绝对值,认识了什么是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求具体数值如5的绝对值,但对于含有字母的数的绝对值,还极其迷惑,希望绝对值能成为我的朋友。”总结感言为:“哈,原来绝对值并不难,只要掌握它的几何意义(几何意义内容)和代数意义(代数意义内容),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绝对值快成为我的朋友了。”尽管占时不多,起初学生也不乐意写,但经过课堂提问、读优秀总结,再加上每天检查批阅,坚持了21天,又让学生写这样做的好处,他们已经品尝到了甜头,也认识到了基础核心知识的重要性。后来几天不检查,学生也照写不误了。

2、听课的习惯

别看学生已有六年甚至更多的听课经历,但还真不能说他们会听课。华罗庚说过:“跟老师学习就有这样一个好处,老师可以指导我们减少失败的机会,更快吸收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又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严济慈说:“听课,这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课。”会听课,也是有方法技巧,需要培养的。首先要培养学生眼睛要跟着老师转,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通过学生听课时的眼睛,是熠熠发光、还是迷惑不解、是心不在焉还是专心致志,会适时调整授课方式,另外,学生只要眼睛和老师交流,就会有心灵的沟通,就会有相互的鼓励和关心,因此会听课眼要首到;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刚开始发言时可以积累量化分,可以兑换奖品等,督促学生被动动脑,当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带来的乐趣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发言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动手练习的习惯,听会讲会不一定写对,数学课堂练习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乐于练习,需要老师设计一些环节,如比赛、演板、加分等,当学习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时,他们便会乐此不疲,所以,我们老师只需要用心设计、用心点燃学生进取的火焰,学生的精力便会被纳入正当的轨道。

3、作业的习惯

学生升入初中,科目增多,作业量加大,再加上小学没养成好习惯,学生一时会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又效果不佳的。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华罗庚说过:“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績来。”因此必须反复督促学生不拖拉、立即行动,课间、课前、中午等零碎时间都鼓励学生用上写作业或预习复习,做到“课堂时间不放松、自习时间不放纵、零碎时间不放弃。”

4、订正错题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积累错题、做错题会使学生进步快,但学生对待错题的态度不如写作业那么积极,让他们积累错题,难度更大些,我仍从培养习惯和脑力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入手,为纠错行为开辟道路,首先每个学习小组选一名数学尖子生检查其他同学的纠错并会讲解,其次让学生一日积累一道错题,老师要检查并评价,最后,每周有一个错题小测验,这件事既然做了,就要让学生体会到收获和快乐。当然,任何习惯的培养,都要至少坚持21天的督促、检查和评价,老师都要有计划、有措施的进行,习惯的培养,功在前21天,利在终身。

二、典型母题日日练、反复练

数学中有些典型的“母题”,只要把这些题练好,掌握住,学生便可以达到举一反三、游刃有余的地步,我和备课组老师就把七年级这些典型题收集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循环练习,每天一、二道,先练再考,有时候考练结合,有时让学生设计题目,小组间交换考试或练习,夯实了基础,也突破了疑难点,为优秀生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优秀生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问题孩子大多是由问题家庭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有些孩子的不优秀,并不是他没有优秀的潜质,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将无济于事,因此,培训家长,也是我的工作职责之一,每次的家长会,我都会精心准备,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分享到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我们要学习,也要督促家长学习。

四、禁止电子游戏和网络小说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电子游戏和网络小说这些让学生痴迷的娱乐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百害无一益,对数学优秀生的培养更是有很大的阻碍性。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有用的事情上,如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会时常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名著、人物传记、历史、百科全书、励志文学等,这看似与数学学习无直接关系,实则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爱读书的孩子后劲足呀。

篇5: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1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它以篇章的形式分为四节课,分别为“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多有度诠释了对创造的理解,我观看后有一种上进感,想去奋斗、努力。

节目邀请了几位嘉宾,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做了几个有趣好玩的游戏和试验。它以歌为开头,也以歌为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梦想”篇的第二位人物解海龙。他是一位纪实摄影家。一张张偏远地区孩子们上学的照片在现场大屏幕上出现,“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他们那渴望知识的眼神,如此令人难忘。主持人撒贝宁说,梦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人生就是确立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在国家和社会的努力下,许多农村学生都实现了上学的梦想,他们的读书条件如今也有了极大改善。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对我们十分重要,现在我们条件好了,可我们却不像上一辈那样渴望学习,反倒不珍惜,想想他们,我们真是愧对这个社会,愧对父母给我们争取学习的机会!

作为中国的青少年,我们要当海阔天空的追梦者,也要当脚踏实地的圆梦人,我们要追求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以梦为马,以新为剑。少年远行,不畏将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2

从小学开始,《开学第一课》这项观后感作业就成了必然的了,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先开始是解海龙老先生的一段介绍,对他,我们最熟悉的即是他的经典作品《大眼睛的希望》。就是这张出现在我们政治书上的照片,缩影了多少山村孩子对读书的渴望。正是因为解海龙老先生的坚持不懈,正是因为他跨越二十二个省,两千多个县的壮举才使我们了解到了在那个我们父辈,祖辈的年代,读书有多么的奢侈。而当下的我们,在此番条件下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认真读书呢?

而后又出现了中国第一辆大飞机的试飞员们,看到他们,就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曹先建。他在飞机出事故后冒着生命危险安全着落了我国的战斗机,而自己受了重伤,如此拼命保护国家财产,令人钦佩不以。

令我映象最深的是俞敏洪老师。出生农村,三次高考,第一次英语35分,第二次55分,第三次竟然奇迹般95分,而两个小时的英语考试他四十分钟就交卷了。他从来没想过他那么厉害,填志愿他不敢填北大,那还是他老师帮他填的。可事实是他成功考进了北大。毕业后又在北大任职教师。当他的事业稳定时,却选择辞职创办新东方教育集团。当他在北大门口贴广告时,他的学生看到他帮他一起贴广告。经过一段辛苦的创业后,他成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后来凭借口才成了一位演说家。而我们熟悉的马云不就是这样吗?谁又曾想那个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年轻人,二十年过后竟成了中国首富。专科毕业的他凭借自己优秀的英语成绩来到了美国,回国后创办了第一个中国黄页,数年吃泡面,住地下室的生活,辛勤的劳动最终成就了他。这也正迎合了他说的那句话:不吃苦,你拿青春干什么?

国家的兴盛正靠的是我们这一群群少年们,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面的那样,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3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因为创造,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因为创造,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因为创造,我们拥有美好未来。

“京剧小达人”王泓翔和虚拟歌手“犀”共同演唱的《墨梅》,体现了中国的文化。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大飞机C919,是我们国家第一架自己的飞机,它是多少人的梦想,它是中国的象征。

神秘“嘉宾”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它是新科技的证明,是科技进一步的体现,是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的开始。

所有的东西,都是向我们展示创造的魅力。

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我们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坚持奋斗,不断实现个人的目标和国家的进步。

节目中成龙大哥给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让我们知道,我们看到一些人的光辉背后,他们所经历的艰辛。成龙大哥所受的伤,可以说是数不清了,从头发到脚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伤过的。最后成龙大哥寄语我们:未来需要梦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都发生奇迹的时代,创造精神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梦想,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我们要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为祖国的梦想成真而坚持不懈!《少年中国说》里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有些人他们是放弃面对现实以至忽略未来,而有的人确是探清事实。例如:伽利略。如果是别人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有些理论错误,可能只是说说;而伽利略却是面对大家的嘲笑,坚持自己正确的理论,而且用实验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从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探清事实,探索未来,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造,才能实现梦想,才能实现“创造向未来”这个主题。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4

今天是9月1日,是第一天上课的日子,晚上回到家,开始观看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开始了,首先吴磊哥哥演唱《开学第一课》这首歌曲,然后撒老师给出一个甲骨文,让同学们猜,之后王老师讲解文字,然后还有特别多节目,有跳舞、武术、唱歌、钢琴、围棋等等。

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人机弹钢琴,一个儿童,一个机器人,机器人名字叫做特奥,有53根手指,是从意大利来的,主持人问大家哪个是机器弹的,哪个是人弹的,朗朗老师因为一个错音,发现了哪个是人弹的,哪个是机器弹的,然后朗朗老师的学生徐子航和机器人比野蜂飞舞的速度,徐子航以54秒的速度输给52秒的特奥,但是特奥弹琴的时候漫不经心,偶尔转头一下看大家,则子航是目不转睛,很专心。然后人机表演彩云追月。这里有一个很可贵的事实,因为特奥脑袋只能往一边转,所以朗朗把主琴给了特奥,自己使用副琴,朗朗作为一个世界级的钢琴家,居然把主琴让给特奥,自己使用副琴。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呀!

我从这里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可以成功。因为野蜂飞舞这首歌曲由很多音节组成,要把每个音符都背下来,很不容易,而且要弹的那么熟练,这是练了多少天的结果呀!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5

每个新学期开始之前,央视频道播放的开学第一课总能让我们学生受益匪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梦想,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简洁明了地告诉我们,有梦就有动力,有梦就要坚持,有梦就能出彩!乘着梦想的翅膀,让我们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吧!

在开学第一课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二节课——有梦就要坚持中的梦想老师——在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双腿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小时候我有过很多梦想,医生、老师、女警、歌手甚至是侦探,可那真的都只是说说而已,当现在我的妈妈说起我小时候的梦想,我都不屑一顾,在我眼里那些都是天真并且虚幻的一切,因为我没有为此努力过。而现在听到廖智老师的故事,我感觉到了羞愧。她在这么大的打击中还能够坚持下去,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她的精神让人敬佩,让我油然起敬,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她曾一度陷入绝望,陷入人生的最低谷不愿站起来,活在巨大的失望和打击之中。可是,她却忘不了跳舞的快乐,她的生命中缺少不了跳舞,舞蹈是她毕生的梦想,是她的梦,她没有放弃这个梦。廖智老师她重新站了起来,她开始练习跳舞,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失败,不断的站起来。而老天给予这个最美舞者成功,她成功了,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是的,人活着都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廖智老师自己所诉说的,在家里没有人的情况下她艰难地爬到卫生间,看着自己浮肿的脸心里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而斥责自己,我活下来是为了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已经实现梦想的人们了,而那些人却依旧在不断地努力,他们能够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够做到。梦是神圣的,而如果你放弃你的梦想就好比玷污了你的梦想,不要放弃,再苦、再累都是为了一个人而坚持下去——那就是自己。

有梦想的人们,都站起来吧!为了自己的梦想,不要退缩,努力前进,我们的梦想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而实现的!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6

《开学第一课》已经给我们上了11节课,每节课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让我们受益匪浅。新学期,新气象,一定要更加努力!

“开学第一课,用心起跑......”伴随着欢快的歌声,主持人上场。这次节目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第一位登场的重磅嘉宾是大名鼎鼎的成龙。他是功夫明星,是中国名片。练好功夫,有本事,才能上舞台,是他最初的梦想。而他第一次被认可演的却是死尸,一个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没有的角色,却得到了导演的认可——“死”得好。慢慢的他开始向梦想大步前进,最后被全世界认可。所以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肯努力,肯拼搏,只要对得起国家,家人,就是有用的人。主持人拿上来一个人形立牌,上面贴满了勋章。这勋章贴上的地方都是因为工作而受过的伤,从四肢到胸口,几乎没有哪个地方没受过伤。成龙如今已经64岁了,他每一次演戏,都从不用替身。记得在拍摄电影《龙兄虎弟》中,因树枝折断,他从15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休克了几秒,送往医院诊断为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他一次次打拼,一次次受伤,就是为了向梦想靠近。正是因为他的精神。在2000年,他成为了申奥形象大使,在台上打了一分钟的太极。现在的人们手指扎破了就会大声尖叫,引起几个人的围观,他们太较弱了,一点儿也没有中国人的勇敢精神。我们要像成龙那样敬业刚强。

小茶缸是一只无壳孵化的小鸡,它凝结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才换来了那难得的成功。王源也在现场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将鸡蛋打入模具的过程比较困难,稍不留神蛋黄就破了,他不停的尝试摸索,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终于成功了。看完了这个实验,我才明白了科学工作者的艰辛伟大,他们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篇6:开学第一课七年级观后感优秀

在开学第一课中,第一个篇章就讲到了“担当”这个词汇,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做好自己的每件事情,带好每个孩子,扎实好自身基本功,就是对自己职业的担当,在讲堂里,终南山老师讲到了自己职业选择的初衷,正是为了对得起自己心中那份初衷,他不畏惧病毒,不害怕危险,高龄却仍旧冲锋在前线。正是这种担当精神驱使着数以百万计的人在疫情爆发之际,伸出援助之手;正是这种担当精神,武汉这样一座英雄的城市,用封城阻挡了疫情的扩散。身为青年有理想的人,我们不是更应该具备担当的精神吗?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的担当。

在第二篇的讲述中,我听到了“团结”这个词汇,我想这个词汇可能会在很多地方听到,比赛时、危难来临时…正如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疫情发生第一时间,武汉便做出了封城的决定、数以百万的志愿者便整装待发、无数的医生护士坚守于岗位、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进行研究、还有社区里服务的工作人员,这么多的人,这么庞大的群体,正是奔着同一个目标,民族间的团结,中国人民用团结的力量为疫情的遏制争取了时间,为疫情的遏制努力奋斗。

篇7:优秀七年级周记

小白兔活泼可爱,它在笼子里活蹦乱跳,它的眼睛红红的,像一颗红色的大玛瑙,而红色玛瑙里还有一小点黑色的“小蝌蚪”。

当我用叶子轻轻地拍它一下,它的眼睛一下就张大了,而它的身子就一瞬间收缩了起来;它的耳朵又粗又长,耳背是白色的,耳扩是粉红的;兔子没事时,就把身子缩成一团,让人看不到它的腿;我给它喂食时,它们抢着我手上的菜叶,它们吃东西非常快;您别看它很温柔,一位小妹妹去喂它时被咬了一口。

你说它可不可爱?

篇8:七年级优秀读后感

以往, 我在教学本单元时大多停留在感受民风、民俗的层面上, 总感觉意犹未尽, 也为此听过其他老师的课, 并请教了更多的同行, 但都没能获得什么新突破。而今, 再次教学这一单元, 我多方面收集资料, 深入钻研文本, 突然顿悟: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只是表象, 斑斓多彩的节日文化才是我们民族的根, 这才真正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精髓!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传统节日蕴涵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 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信仰、理想、价值观, 是我们民族之根。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 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例如, 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忧国爱民等优良品德。然而, 长期以来, 传统节日文化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却常常被忽视或忽略了。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从现代意义上讲, “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 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 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成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人文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当前,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曾看过一则报道:一名韩国留学生曾经到上海, 想看看传统的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样子, 结果却大失所望, 他发觉中国的端午节气氛甚至比不上韩国国内。有人说韩国“端午祭”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端午节没有申报太遗憾了, 这不也能说明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吗?上海某中学对1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 问题是“你能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以答对三题为及格的话, 几乎80%的学生都处在及格线以下。去年, 在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县”的活动中, 在我展示的一节省级优质课《端午日》上, 当我引导学生说说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多数学生表示过洋节是时髦, 传统节日没气氛。不可否认, 在90后的新生代意识里, 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的转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的输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大众传媒的兴起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挤压等。但是, 学校教育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冷落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说, 在“韩流”“日流”“欧美流”正严重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况下, 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青少年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肩负起将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呢?

一、思想上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认识

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主要是它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绝大部分节日中, 都留有大量神话故事、文人作品、民间谚语, 如人祖传说、屈原故事、节日诗词等。节日文化还包含着绘画艺术, 民间在过春节、立春、清明、冬至时, 留下许多鞭春牛、游春、九九寒消图画等。在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节中, 祭祖时多绘有祖先神像, 这都是民间绘画的形式之一。节日文化中饮食文化也很丰富, 如春节的饺子、年糕, 元宵节的汤圆, 端午节的粽子, 中秋节的月饼, 重阳节的菊花酒, 腊八节的腊八粥等等, 都是中国最著名的饮食, 至今仍是广大城乡居民的饮食佳品。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诸如踩高跷、扭秧歌、划龙舟等, 这对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许多文艺形式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新文艺的土壤。

二、课堂上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语文课本涉及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作品还有很多, 上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穿插进行相关的节日文化和民风民俗教育。由于它的知识性、趣味性,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更能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节日文化, 交流各自不同的认识, 辩论中西文化的冲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相关的节日文化汇编成讲义, 课后分发给学生阅读, 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感性认识。我教学本单元时, 就汇编了“端午节文化”“春节文化”“中秋节文化”等讲义。如“端午节文化”, 包括端午节的来历、传说、习俗、歌谣、诗词、图画、少数民族过端午、海外华人过端午等多项内容。我还穿插播放了2006年春节期间央视十套播放的系列节目《我们的节日》的视频。学生读后、观后反应相当强烈, 拓展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真正实现了用教材而不是仅仅教教材。

三、组织“节日文化”系列活动

在校园内, 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演讲、报告、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手抄报等形式, 把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给学生, 用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燃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内在情感。例如, 我们在学习本单元时, 就利用课外时间分两次对全年级的学生做了“节日诗词”的专题讲座。学完本单元后, 就要求学生办一期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各显其能, 涌现了一批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色彩缤纷的好作品。我们从中挑选了部分优秀作品在学校画廊中展出, 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此外, 由于传统节日文化本身产于民间生活, 因此对孩子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培养更要延伸到课外去。因为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比课本的讲授更有生命力和趣味性。教师可利用每个传统节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 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如清明节扫墓等一系列活动, 表达了对祖先或逝者的怀念, 回顾和重温了家庭之源、民族之根。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是我们的根。我们在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 必须重视传承节日文化, 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开阔历史与文化的视野, 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 生成情感道德的需求, 获得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 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让我们留住我们的根!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初中专项课题《初中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 (编号:E-c/2009/052) 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 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篇9: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七)

(上海卷高考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

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

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

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创意导引

唐仕伦——应该说这个题目是比较开放,比较宽泛,比较好写的。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由于当今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实文化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这也并非坏事。有位名人就曾经说过,只固守本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对于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任何一个聪明的人,只能是理性地去对待,去思考,认真地去审视和辨析;只有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己形成健康人格补血补钙。

要写好这个题目,获取高分,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去审题、立意、分析问题。我们可以从正面去阐释,也可以从反面去分析,甚至可以正反结合,分析流行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关系。如果选用议论文体,这样更容易扣题。

由于题目给出了3个镜头,范围又十分宽泛,这对那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不强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写作时开口要小,切忌面面俱到。对于镜头一、二,考生可以从如何看待流行文化,分析流行文化流行的原因方面去写;而对镜头三,因为说的是广告对经典文化的冲击,与镜头一、二所谈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一定要拿起“审视和辨析”的解剖刀,认真解剖,理性思辨,才能深入骨髓,高人一筹。

唐惠忠——上海今年的试题,以当今文化生活对考生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审视和辨析”文化现象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具有典型的海派风格,是所有试题中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唱流行歌曲,钟爱卡通音像制品、韩剧和休闲报刊……相信每一位走过中学时代的考生,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每种文化的流行,都和受众的成长有很大关系,命题者没有限定是说“利”还是言“弊”,身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中学生心有感触,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容易倾吐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可以向纵深处挖掘。

写本题,可先对材料中的一组“社会广角镜”作重点分析。三个镜头中,前两个解说了流行文化为何会流行;而镜头三说的是广告对经典文化的消解、误导,它与镜头一、二有区别。三个镜头的组合,营造了一种情境,暗示着流行文化带来的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提醒考生对铺天盖地的时尚、新潮作出冷静的思考。作文时应注意两点:一、“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规定了考生必须联系自身实际。二、一般应选取某类文化现象或抓住一类文化现象中的某个点加以阐述。比如,你可以谈谈金庸、梁羽生、古龙等的小说给你的人生启发,可以谈谈琼瑶、三毛作品对你成长的影响;可以写写高晓松、老狼的校园民谣在你成长道路上对你心灵的撞击,可以写写变形金刚、奥特曼动画片等给你童年带来的愉悦以及心情上的变迁;可以分析“韩剧”带来“韩流”冲击波的原因,可以分析休闲报刊大量涌现与读者生活压力加大的关联,还可以结合自己观看时装秀的感受,分析流行文化盛行和青少年素养提高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可以写材料中没有提到的其他文化现象,只要能联系自己的成长,都可以。

佳作展示台

魂兮归来

上海考生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

康德有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当下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健康地成长。

当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明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之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呢?

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失时,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们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

点 评

这是一篇善于独立思考,有着独特见解的满分文。作者从对自然界的果实和稻穗的思考入笔,联想到人,发出一声声诘问。在令人震惊中,紧扣话题,直奔主题。警示人们: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不能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

(荐评教师唐仕伦)

何处散发弄扁舟

上海考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卷,一舟,一壶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蒙眬中,诗仙李白吟着诗,在历史深处向我回眸浅笑。一叶扁舟,悠悠地驶向历史深处文学的长河……

我心灵上厚重的积灰仿佛一扫而空,心中有了单纯与明朗的诗意。我抬头高吟“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然而,巨幅广告牌上闪烁的霓虹灯刺痛了我的双眼;当我期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动时,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敲碎了我的思绪。我环顾四周,同学某甲,沉浸在mp3重金属摇滚中,某乙陶醉于《一帘幽梦》,某丙……

我突然感到一种失落,好像心灵深处被人掏空了一块。于漪老师曾说:“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缺失。”在我的成长岁月中,我的心灵似乎总是跟着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起焦灼躁动,无法宁静。我害怕,我心中的那份诗意的美好会成为火柴微火,一阵令人炫目的世风袭来,就将它熄灭得连灰烬都不剩下。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可是,今天迅猛发达的信息时代,文学天空中的明月却并不皎洁。审视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我们心中的宁静便注定要被打破。有多少人知道茨威格,有多少人能够体味到赵万里“静水流深”的意境?不敢说,我真的不敢说。毋庸置疑,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今天我们的生活充斥了快餐文化,更有所谓“哈韩哈日”之风侵袭。快餐文化、商品化文化符合了当前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符合了争分夺秒一族的审美需求,也契合了青少年充满好奇与梦幻、极易为新鲜事物所动的心理特征,这才得以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样的文化生活充满刺激、激情与快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汉语真正质朴感人的诗意之美与人文关怀,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也愈走愈远。它所造成的绝非仅是几句诗的遗忘,更是心灵诗意与真正深刻隽永人文天堂的破灭,是更多单纯美好情感的流离失所。与之对立的,是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观点的滋生和所谓大众文化的蔓延,实则是缺少文学涵养的低俗和对通俗文化的无端膜拜。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自然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种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于诗意的山水之中。今天的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许多,在新兴文化中游历,而文学真正的精神家园日渐狭窄。

当我浅吟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我的残缺的诗意天堂中,何处有我悠然散发的扁舟?

“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想起余光中的诗,但愿我们的文化生活少一份狂热的躁动,多一份诗意的静气。

点 评

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和反思,以辩证的观点辨析和评论,用浓郁的书卷气美丽思想,以诗意的语言靓丽表达,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对这篇考场佳作报以热烈的掌声。

作者用睿智的目光对当今的流行文化进行剖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在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叩问和质疑中,对当今社会物质的日益丰富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反而缺失诗意的文化荒漠现象,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古典精神和高雅的传统文化的回归,表达了深情的呼唤。

文章结构颇具匠心。开篇以李白的诗领起,结尾用余光中的诗收束,加之诗文、典故的恰当引用,使文章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底蕴,充满了诗意的芬芳。

(荐评教师唐仕伦)

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上海考生

时代的车轮伴着巨响轰隆而行,身边的风景有如飘去的野姜花,旧的离开,新的绽放。如今的文化生活,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过去的高山流水空灵轻音已经消散,过去悠扬婉转起伏激荡的笛声,也被披上了商业化的大衣。现代的文化生活,正向所谓的“多元化”发展,街头巷尾书店多如牛毛,那么地想添加文化气息呀,却显得苍白乏力。真正的文化,那沉淀了千年的文化,被太多的纷繁所取代。当今的文化生活,多乎?杂矣!这些杂而不精,多而不良的文化,成了正在成长的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武侠言情如今大行其道。古老的线装名著在书架中黯然无光,武侠言情等通俗文学却披着闪亮的精装外衣高高在上。不可否认,现在的学子们可看的书是十分广泛的,那个在昏黄油灯下抄书,苦苦向人借书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太远太远了。随便走到喧闹的马路上,各种书籍便“历历在目”。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却是“闲书”,只适合简简单单的娱乐,不适合学习些什么。难道你想从武侠中学会武功,来称霸武林?难道你想以言情中的模式,编写自己的爱情?更有不少少男少女们,模仿现如今所谓“80后”作家作品中的人物甚至作者本人,像安妮宝贝的文字一样晦涩,像韩寒一样偏科。这些影响,造成了一大批没什么能力却独断专横的叛逆的孩子,不禁令人叹息。

除去书文化,音乐文化也正受到侵蚀。流行音乐歌词的“你侬我侬”暂且不谈,竟连古典音乐也遭受灾难,有的竟成了广告的背景,有的成了商业的手段。曾见到一个镜头:一位身着燕尾服的大音乐家正在唱美声,突然却停住了,拿出“××”喉宝做起了广告,艺术的魅力顿时在我心中消散,徒留下深深的无奈。古老教堂里回响的圣乐,却也被改成了许多流行歌手的歌曲,美其名曰“多元”,甚至用此来宣传。在如今古典与现代的“三八线”逐渐消失的时候,纯正的古典音乐又将何去何从?当然,也有一些节目中加入古典音乐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如气象预报的背景音乐,采用了世界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提高了节目的文化气息。

除此之外,当今的文化生活还有其他弊病。比如电视剧拍得粗制滥造,韩剧日剧却令青年学生为之疯狂,吸引了大批FANS。本该在校园净土中单纯生活着的我们,却被过多的文化生活围截得窒息。

忽然发现青春有白发,米兰·昆德拉曾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看当今的文化生活吧,它太乱,太多,不精细而过于粗鄙,它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请正视这个问题,我相信,净土终将到来,文化终会恢复纯净的本色!

点 评

这是一篇佳作。作者以具有洞察力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批判了“杂而不精,多而不良的文化”对人们的冲击和侵蚀,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和危害。文章层次分明,很有逻辑性。开篇提出观点:“当今的文化生活,多乎?杂矣”,“成了正在成长的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接着,从书文化、音乐文化和“当今的文化生活还有其他弊病”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流行文化”泛滥的表现与后果;最后化用米兰·昆德拉的名言点题收篇,并强调“净土终将到来,文化终会恢复纯净的本色”。

主体部分多处运用对比,有效地强化了说理的力度和思辨性。

(荐评教师唐惠忠)

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上海考生

某日,兴之所致,闲翻诗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姿态万千。欣欣然不可自胜。邻室却突然飘来动感的音乐。分辨之下,竟是邻室幼童学唱热辣的情歌。惘然,怅然!不禁感慨: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

细观时下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剧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淫秽暴力之魇,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

时下,一些名曲、名句出于商业目的被大肆窜改,而不同艺术类别的鉴赏、引用、结合,必须服从于一个崇高的主旨——美。席勒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以音乐,广为传唱;世界名曲被用做广告歌曲,二者同样是艺术的再创造,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审美的升华,后者却是审美的毁灭。而只有如前者之类的事物,才能让我们在成长中获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才能培养性情。

我们的成长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用传统文化来滋养。有句话叫“柔日读史,刚日读经”。是说意志懈怠时读史以明志:谋臣策士,家国三寸簧舌里;金戈铁马,江山万里血泪中。读史书,能养浩然正气。又是指骄躁狂暴时读经以养性:老庄之道,清净无为是非空;菩提之心,灵台空明尘埃无。读经书,能塑静俭德性。我国浩瀚的书海之中,蕴含着无尽的宝藏,它们是我们成长真正的养分。

我们的成长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古之圣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塑造自身的品性,正是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中,多少也包含着胸怀宇内的人文关怀。而如今,在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种种最为质朴的,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人文品格都被忽略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哲学的被冷落。自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哲学盛世早已“一日难再晨”。古典主义哲学的高潮在黑格尔之后也戛然而止。哲学家成了世上最孤独的人,而哲学成了被忽略的财富。“未经省察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倘若我们的生命旅途,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存价值、人类理想的思索,我们必将被淹没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浪潮中,成为某些哲学家所担忧的一个符号。

我们生活在当下一个信息量大,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时代,更可能陷入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漂泊,只有用美来陶冶情趣,用传统文化来铸造性情,用人文品格来指导人生,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呵护成长的旅程,规范发展的轨迹。

点 评

文章紧扣命题要求,从成长中的“影响”入手,开宗明义:“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面对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下文化的被侵蚀、被扭曲,作者感到痛心和不安。正统文化如何被侵蚀、被扭曲?作者从两方面加以阐述:一是传统文化让位于市场上的“大众文化”,二是传统文化被披上商业化的外衣。更为可贵的是,作者的文笔再挖掘一层:正统文化被侵蚀、被扭曲的危害所在,一是“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二是“审美的毁灭”。那么我们的成长与这些“大众文化”和披上商业外衣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又分两个方面解说:一是“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用传统文化来滋养”,二是“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从而照应了开头部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两个方面。

综观全文,视野开阔,构思缜密,纵横捭阖,信手拈来,很有“大家”气度。

上一篇:出库复核培训试题下一篇:面试行政文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