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滋味七年级优秀作文

2024-04-27

的滋味七年级优秀作文(共14篇)

篇1:的滋味七年级优秀作文

以前,见到周围的某些同学戴着眼镜,总羡慕得很。好像戴上眼镜是有风度和有学问的标志;男同学回答问题时,推推眼镜,潇洒;女同学闲暇时,用镜布擦镜片,文雅。当那眼镜如愿地架在自己的鼻梁时,才知道这滋味一点也不好受。

记得有一次,我摘下眼镜到街上闲逛的时候,表妹见了我,就远远地向我挥手打招呼,我哪看得清她的样子,见我没反应,就跑过来气鼓囔囔的骂我什么“六亲不认”,“冷血啊”之类的话,弄得我哭笑不得。这也使我开始苦恼于自己的两只眼睛来,便下定决心恢复视力。

为了能够正常地恢复好视力,什么“东方神镜”,“明目镜”我都试过。而“真视明滴眼液”简直可以当饮料喝了。可是所起的功效甚微。

唉!近视眼可真把我害惨了,更糟糕的还有那么一次。一天正在上语文课,老师正耐心授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而我没有带上眼镜,无法做笔记,更惨的是老师竟要我把黑板上写的内容串连起来复述一遍。那时,我可真犯愁了,战战兢兢地站着,眼睛眯成一条线,看到黑板那里,就像一只只蚂蚁密密麻麻的堆着,怎么看也看不清一个字。平时对答如流的我就这样站着,满脸通红,同学们也在窃窃私语了,当时真希望有个地缝能钻进去,再也不要出来面对了。

视力度数不断地增加着,眼镜也一时一刻都不能摘下来。这时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近视的滋味,那可谓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还我明亮的眼睛”已是我们近视人士的共同心声了,希望医学能更进一步研制出攻克近视的良药,让我们近视青少年重回明亮的世界中。

篇2:的滋味七年级优秀作文

水本是无味,或是在流淌,或是在无聊的反着光。但是若有一位远方的旅客,袒着双臂,满身汗臭而趿着鞋走来,他会颤抖着,虔诚的将它们一饮而尽,对于喉结翻滚的他,一滴却是甘甜。空气本是无味。时而阴冷,时而燥热,但一场倾盆之雨伸出无数手指敲打着你的门板与窗棂,当这位烦躁的追债者走后,推开满是泪痕的窗子,争着涌入房间的,争着涌入你的口、鼻、肺叶、心脏的,是那丝丝清新。种子其貌不扬,青涩、干瘪、倒是像个小痞子。当他们不情愿的嵌入土中,嘴里还咕哝着什么,湿润的土壤会笑着用肘顶他,怂恿他,他终于情愿顶起厚厚的土皮,伸出几片娇嫩而肥厚的芽儿,抖动出了缕缕芳香。稻谷很无聊,天天看着牛羊重复着咀嚼,难免会心生一丝苦闷与酸涩。当他们坐在谷场的角落发呆时,不要嘲笑,也不要打扰,阳光会来择选,一捆捆,一根根,他们均匀的呼吸中,透有一丝香甜。山葡萄无人问津,随意疯长,但仍是酸涩。还是会有人会去掐断它们的茎,塞到一个大的容器中去承接阳光,去温暖的发酵,当它们从宽大而圆厚的橡木桶中流淌出来时,透过晶莹的杯挂,嗅到的是阵阵醇香。紫砂本是无味的,他的出身可能是河底,可能是深山,也可能是车轮下。但他在火的煅炼后,在蒲扇和摇椅的陪伴下,在清茗的浸泡中,已过百年,紫砂的每一块手茧印中都透出神秘的清香。龙涎本是一种罪恶,是鲸的病态的产物。但将这恶臭的东西摊在地上,接受阳光牧师般的洗礼、普照、风干,再被我们将它投入火中,注视着它慢慢焚烧……小憩之后,发现屋中已满是幽香。人生本是无味,等你注入理想,无限美味。

篇3:七年级作文教学六法

如何打破学生写作的僵化、题材的老化、语言的套话、素材的俗化的局面, 指引他们结合初中的生活, 投入到新鲜而富有活力的中学时代中来, 对他们进行写作兴趣的引导、作文素材的积累、语言运用的娴熟、真话作文的重塑与训练, 将是一件富有挑战性与建设性的工作,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借助教材, 突出课堂作文训练的针对性。

起始年级应重视基础, 从课本出发, 充分发挥教材作用, 结合教师课堂的传授与同主题文章的阅读开展系列主题写作教学, 关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训练的针对性。

教材以主题为单元, 打破了旧教材按体裁组织内容的僵化格局, 从追寻生命意义、坚定理想信念、感受自然风光、探索科学奥秘、领悟温馨亲情、激发想象思维六个单元模块入手, 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天地。在这里, 语文的含义丰富了, 语文的外延扩大了,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虽然“她”依然没有提供写作的系统指导与评价的统一标准, 只是从一个单元教学主题出发, 进行主题式写作, 只有六篇作文训练的量, 远远达不到对学生读写文字训练的量化标准, 但是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文本的摘选密切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 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让学生从敢说、能说开始入门。

说是写的基础, 学生只有敢于说话、说得流利、准确、有条理, 才有可能比较好地写作, 因为说口随心走, 笔随口走, 因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作文训练的基础功课之一。如课堂上的口头小作文、课文朗读、班级及学习小组间的辩论会等, 教师要及给学生以善意的提醒, 告诉他们注意把每一次发言都当成一次语言表达的训练, 尤其是在发言前先理清思路, 删繁就简, 比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描述出自己想说的事物或情景。

3. 指导学生多读优秀作品, 从仿写逐步过渡到独立创作。

作文如习字,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练习过程中, 如果我们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高水平的“范文”, 学生是很难体会到优秀作文的优点和魅力的。在农村中学中, 这些“范文”来自于语文教材、同学的优秀作品和教师的“下水文”等。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做读书笔记, 找出有特色的词、句, 领会涵义, 并摘录下来, 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到写作当中, 学生在研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

4. 划出作文中有关描写、议论、抒情的语句。

在引导学生掌握记叙表达方式的基础上, 让七年级学生掌握并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是提高七年级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往往在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做得不够好。为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分辨课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其次在写作文时要渐渐学会运用它们, 并在作文中把这些表达方式各自标示出来, 这样可使七年级学生从不会运用多种综合表达方式到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他们明白了写作文如果只用记叙文这种单一的表达方式, 作文就会像寒风中光秃秃的大树, 缺少生命力和美感;有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作文才能像夏日的大树, 枝繁叶茂, 生机勃勃。

5.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体验生活, 用心思考, 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中学生的作文, 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而这种感受和体验都来源于生活, 而观察是学生体验、了解生活的重要方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来说, 材料是木之本、水之源。为了获取材料, 必须学会观察, 无论是写景还是写物, 都离不开观察, 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 才能写出景物的个性来。伟大的革命先驱者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 “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 方好下笔。”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他的学生莫泊桑写作时强调指出:“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 要长时间注意去观察它, 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见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 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 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 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所以说, 观察是写作前的必要准备, 是摄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写作来说非常重要。学生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 对需要了解的事物或对象从各种角度、各个侧面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积累, 捕捉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形成有关事物的感性认识, 把生活中的美妙感受细细地写下来, 这就为进一步的语言表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从这点来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生理情况, 结合本校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 体验自身经历的事情, 并及时地记录下来, 占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使得学生在写作中有“米”下锅,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 作文形式要多样, 以写读书笔记为主。

篇4:浅谈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序列化研究

关键词:心理疏导;七年级作文;序列化研究

刚刚步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由于科目增多,教学方法不同,尤其是在作文的变化上,内容在小学的基础上要求稍有深度,字数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动,致使学生无头绪、盲目,心理负担过重。针对这些,我分析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安排了有序的作文训练,希望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疏导的同时,作文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跨入初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科,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使他们产生了緊张感,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这些变化导致他们在作文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从学生写作的态度、目的,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大多数学生感觉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不会开头、结尾,感到头痛难写,普遍存在以下特征:

(一)惧怕心理

不愿上作文课,不愿写作文,获得低下的作文成绩后,教师批评,家长斥责,使内心异常紧张,写作成了心理负担。

(二)对抗心理

不能忍受教师、家长在帮助中显露出来的不满态度,一些个性倔强的学生对此会产生逆反心理,常用乱写、抄袭或不写以示抗议。

(三)应付心理

教师对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文时间一到,一齐收卷。这样,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写作信心,就逐渐丧失,走上了应付之路。

(四)依赖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生活、学习依赖性大,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常求助于家长的帮助或抄袭别人的作文,常此以往,学生只要提起作文,连起码的积极性也没有,更不要说内容的创新性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作文课快乐起来,让学生也轻松起来。

三、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安排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对七年级作文题目作了如下安排,借此希望学生的心理得到更好的疏导。

(一)主题:自我介绍

要求:在全面、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向新同学介绍自己。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主要外貌特征,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将自己的自画像描绘出来。

参考题目:《猜猜我是谁》《有这样一个他/她》《有个性的我》《一个阳光活泼的人——me》。

(二)主题:战胜困难

要求: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走的路不可能总是平坦的,每个人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写一写你所经历的困难和战胜困难的经历,要将战胜困难的经历记叙完整,重在战胜过程,也要写出战胜困难后的感受。

参考题目:《我是这样战胜困难的》《那一次,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与困难同行》《面对困难,我选择克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三)主题:对名言的感悟

要求:什么时间,“我”在什么情况下,喜欢上了那一句名言。那句名言的内容,我当时是怎样理解它的,它给了我怎样的精神启迪或鼓舞力量,怎样激励我树立信心或战胜困难。要把自己喜欢这句名言的原因写详细。

参考题目:《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我的座右铭》《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四)主题:成长的烦恼

要求: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一主题,敞开心扉,大胆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写出烦恼是什么,因什么而烦恼,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例反映自己的烦恼,要求有丰富的心理描写。

参考题目:《我是一只笼中的小鸟》《烦恼如水》《烦恼,我该如何抛弃你》《烦恼伴我》。

(五)主题:确立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

要求:选择文学、艺术、科学、军事等领域内给大家震动最大、影响最深刻的一位杰出人物,清楚的介绍其杰出影响后,着重写出这位名人让你感触最深,对你影响最大的一点或几点。要求重点突出,合理安排详略。

(六)主题:感受爱的氛围

要求:介绍家的构成,家庭成员的简单情况、个性特点。然后将家的可爱之处写出来,重点要突出一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亲情氛围。学会写家里的日常生活,表现家庭中有意思或有意义的内容,叙事具体,能用上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在此基础上运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参考题目:《老照片的故事》《我爱我家》《心中的港湾》

(七)主题:感恩回报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请你以“感恩”为话题,把你的感恩说给你所要感恩的对方听。

参考题目:《爱在左,感恩在右》《让感恩走进心灵》《妈妈,我想对你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围绕感恩才能幸福,才能使缤纷的世界春暖花开)》。

(八)主题:感知理想

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有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就像是目的地,等待着你前往;这理想,就像是一座高峰,等待着你去攀登。想再过一些年,理想实现了!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参考题目:《我的梦想》《二十年后的我》《向往那片蓝天》

总之,作文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学生心理的真实反应,只要学生能用心体验生活,自然能写出真实的感受,这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真缔。当然更需要我们积极地转变观念,探索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的“活水”,相信作文就一定会自然而然的从学生的心底流淌出来。

篇5:欣赏的滋味七年级优秀作文

那是一个停电的晚上,爸爸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一小截未用完的蜡烛头,并把它点燃,放在柜头上,我们全家静静地注视着唯一的光源,消磨时间。

这是一截只剩大约6厘米的蜡烛头,看它的烛光摇摇摆摆的样子,我不禁有些担心起来:它撑得住吗?突然,一阵风吹过,火苗忽的窜动了一下,像被惊扰了一样,继而左右扭动跳起了摇摆舞,火光像要熄灭了似的,可那小小的火苗坚强地挺住了,它依旧燃烧着,散发着光芒,生命力如此强大!我在心底暗暗为它叫好。

又过了一会儿,烛只剩下不到3厘米了,一滴滴蜡沿着身体淌下来,像一滴滴血红又妖娆的泪,是它哭了吗?不是,我感觉烛是快乐的,究竟是为什么呢?我静静地思考着。

看着它平静的面容,我恍然大悟:它之所以快乐,是因为奉献过、给予过。烛照亮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这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真正含义的体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烛的人,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默默奉献着,却不求回报……同时,烛又是那么顽强,风吹过,它不灭,只是承受着。经历过磨难后,它还是一如既往,散发出明亮的光芒,为人们驱走黑暗。即便人们在停电时才会想起它。啊!烛,我欣赏你,你是平凡而伟大的!

篇6:七年级暑假作文:幸福的滋味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窗外凛冽的寒风如咆哮的狮子般,呼呼地怒号着,大树在狂风中摇晃,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突然,我肚子里的馋虫不知闹哪般,引得我特别想吃糖藕,妈妈却说:“这么冷的天,而且又是晚上,到哪儿去买啊?明天再吃吧。”我想想也是,这样的鬼天气,路上的行人都已经绝迹了,哪儿还会有糖藕呢?便有点失落地回房了。

就在这时,爷爷慢慢起身,悄悄走出了门外,而我却浑然不知。过了许久,爷爷回来了,手里拎着个红袋子。只见他脸冻得通红,略微泛白的双眉拧成疙瘩,嘴唇微微颤抖地往手里呵了几口热气。我赶忙跑向爷爷:“爷爷,您去哪啦?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往外跑呀?”爷爷擤了擤冻僵的鼻子,乐呵呵地打开袋子:“你看!这是什么?”“哇!哇!是我最爱吃的糖藕!爷爷你在哪里买的?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糖藕,还是热乎乎的。“快吃吧,我记得桥东那边还有卖的,去的时候果然还没收摊。”我摸着手中温热的糖藕,再看着爷爷那双几乎冻僵的双手,不禁心疼起来。

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就像那份糖藕一样,得是一个多么爱你的人才会不顾寒冷,才会跑大老远的地方只为买到你想吃的东西呢?我想,只有爱我的家人,而爷爷便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篇7:成功的滋味七年级主题作文

一千米赛前,我很是紧张。万一跑不好,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这时,陈子瑞过来对我说:“不要怕,跑不好我们也不会怪你的。”陈子瑞的这句话,让我增加了很多信心,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砰!”随着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我和其他七名运动员像箭一样射了出去。我跑到我们班的位置的时候,听见喊“加油”的口号,这使我信心大增,速度也快了起来。

到了关键的第四圈,由于我前面速度很快,后面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可是我想:全班人都为我加油,陈子瑞还特意鼓励我,我可不能就这样放弃了比赛。想起同学们为我加油鼓劲的声音,想起陈子瑞鼓励我的话语,我又坚持跑下去。暂列第五。

比赛进入最后一圈了!“加油,加油。”男生粗粗的嗓音和几个未参战的女同学的嗓门混成了和谐的冲锋战曲,为我加油。这极富力量的战曲,唤起了我的斗志,我抖擞起精神,加快了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超越了第三位的选手,刚被超了的选手想往前追。

可是我像脱开缰绳的骏马一样,使劲往前冲。我感觉好像没有什么能阻拦我了,再加上同学们的热情也像我的速度一样急剧增长,拼命地为我加油。我很快又超了一位选手,和第二位的选手只有五、六米的差距,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我强忍着巨痛,速度变得更快了!

奇迹终究没有发生,我最终获得了小组第三,年级第六的成绩!许多人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篇8:浅谈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序列化研究

关键词:心理疏导,七年级作文,序列化研究

刚刚步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 由于科目增多, 教学方法不同, 尤其是在作文的变化上, 内容在小学的基础上要求稍有深度, 字数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动, 致使学生无头绪、盲目, 心理负担过重。针对这些, 我分析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并安排了有序的作文训练, 希望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疏导的同时, 作文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跨入初中, 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科, 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 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 新的生活又使他们产生了紧张感, 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 课时延长、考试增多, 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 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 这些变化导致他们在作文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从学生写作的态度、目的, 两方面进行了调查, 大多数学生感觉没有东西可写, 词汇贫乏, 不会开头、结尾, 感到头痛难写, 普遍存在以下特征:

(一) 惧怕心理

不愿上作文课, 不愿写作文, 获得低下的作文成绩后, 教师批评, 家长斥责, 使内心异常紧张, 写作成了心理负担。

(二) 对抗心理

不能忍受教师、家长在帮助中显露出来的不满态度, 一些个性倔强的学生对此会产生逆反心理, 常用乱写、抄袭或不写以示抗议。

(三) 应付心理

教师对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 作文时间一到, 一齐收卷。这样, 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写作信心, 就逐渐丧失, 走上了应付之路。

(四) 依赖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 生活、学习依赖性大, 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 常求助于家长的帮助或抄袭别人的作文, 常此以往, 学生只要提起作文, 连起码的积极性也没有, 更不要说内容的创新性了。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让作文课快乐起来, 让学生也轻松起来。

三、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安排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我对七年级作文题目作了如下安排, 借此希望学生的心理得到更好的疏导。

(一) 主题:自我介绍

要求:在全面、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 向新同学介绍自己。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主要外貌特征, 性格特征, 兴趣爱好等用第一人称的形式, 将自己的自画像描绘出来。

参考题目:《猜猜我是谁》《有这样一个他/她》《有个性的我》《一个阳光活泼的人———me》。

(二) 主题:战胜困难

要求:在每个人的一生中, 走的路不可能总是平坦的, 每个人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写一写你所经历的困难和战胜困难的经历, 要将战胜困难的经历记叙完整, 重在战胜过程, 也要写出战胜困难后的感受。

参考题目:《我是这样战胜困难的》《那一次,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与困难同行》《面对困难, 我选择克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三) 主题:对名言的感悟

要求:什么时间, “我”在什么情况下, 喜欢上了那一句名言。那句名言的内容, 我当时是怎样理解它的, 它给了我怎样的精神启迪或鼓舞力量, 怎样激励我树立信心或战胜困难。要把自己喜欢这句名言的原因写详细。

参考题目:《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我的座右铭》《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四) 主题:成长的烦恼

要求: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一主题, 敞开心扉, 大胆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写出烦恼是什么, 因什么而烦恼, 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例反映自己的烦恼, 要求有丰富的心理描写。

参考题目:《我是一只笼中的小鸟》《烦恼如水》《烦恼, 我该如何抛弃你》《烦恼伴我》。

(五) 主题:确立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

要求:选择文学、艺术、科学、军事等领域内给大家震动最大、影响最深刻的一位杰出人物, 清楚的介绍其杰出影响后, 着重写出这位名人让你感触最深,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点或几点。要求重点突出, 合理安排详略。

(六) 主题:感受爱的氛围

要求:介绍家的构成, 家庭成员的简单情况、个性特点。然后将家的可爱之处写出来, 重点要突出一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亲情氛围。学会写家里的日常生活, 表现家庭中有意思或有意义的内容, 叙事具体, 能用上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在此基础上运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参考题目:《老照片的故事》《我爱我家》《心中的港湾》

(七) 主题:感恩回报

山感恩地, 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 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 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 但感恩, 并不止于此。请你以“感恩”为话题, 把你的感恩说给你所要感恩的对方听。

参考题目:《爱在左, 感恩在右》《让感恩走进心灵》《妈妈, 我想对你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围绕感恩才能幸福, 才能使缤纷的世界春暖花开) 》。

(八) 主题:感知理想

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我也有自己的理想。这理想, 就像是目的地, 等待着你前往;这理想, 就像是一座高峰, 等待着你去攀登。想再过一些年, 理想实现了!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参考题目:《我的梦想》《二十年后的我》《向往那片蓝天》

篇9:的滋味七年级优秀作文

关键词:七年级;作文教学;问题;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学生注重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进行作文创作,在写作时,能够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发挥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写作环境,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当前七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轻视作文教学

当前七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即许多教师过度重视课文教学,忽视了作文教学。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教学大纲备写教学计划时,能够严格地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但是对作文教学的教案却不会备写得很详细,缺乏系统性。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是将主动权全部放给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草草了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太看重考试分数,因为只要课文教学中提到的知识,学生就容易掌握,也容易在考试中得分,这样就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成绩,而且无论学生写得如何,都会得分,作文的判分随意性较大,同等水平的作文在得分上可能差距较大,这就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削弱了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2.忽视学生写作实践

许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审题、立意、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和手法运用,着重训练学生应试作文的写作能力。教师的这种快速、走捷径的方法只会欲速则不达,根本没有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写作,没有调动学生进行写作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然就不会达到理想的作文教学效果。

3.忽视写作质量

长时间以来,各科教学都有搞题海战术的倾向,作文训练亦如此。许多语文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写作的数量跟上去,学生的作文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因此,教师不断地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作文写作训练,一周交一次大作文,每天写日记、读书札记等,学生为了应付作业,拼命地写,甚至抄,为了凑字数一句话能重复好几遍,这就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不能很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造成教师和学生都“受伤”的局面。“多读多写”的确有利于学生的作文写作,但是超过了一定的度,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进行作文的训练和写作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写作数量与质量的巧妙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七年级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策略

1.引导学生进行篇章结构设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的作文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较低,简单地记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人就行,字数一般在800左右。但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就提高了,首先字数要求多了,其次如果是记事作文,还应夹杂着描写和议论等手法;如果是写人作文,还应有几件具体相关的事情加以说明。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在提笔之前,应先有一个大体的结构框架,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要求学生注意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和健康性,要求学生不得抄袭,强调学生自己的创作,在作文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熟悉的事物。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七年级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坚持灵活多样的写作,提倡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的方式。在自由式作文中,学生可以任意地书写自己所了解的、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和现象;在专题作文中,学生要围绕教师给定的作文题目,进行联想和创作,从审题、立意和构思等方面抒发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作文素材

教师在引导七年级学生进行写作时,要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一定的范文进行讲解。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平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多摘抄好的文章段落。在阅读课上,可以开展专题讨论,展示平时积累工作做得好的同学的成果,激励大家进行素材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改的大趋势要求教师改变傳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在写作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种或某几种,从多个方面和角度逐渐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写作。

参考文献:

[1]陈月华.利用教材 打开写作之门:谈如何提高七年级作文教学的效果[J].语文天地,2012.

[2]陆谦.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2.

[3]孙宏.七年级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阅读,2011.

篇10:陪伴的滋味七年级主题作文

那冷风如同恶狼一般凶残贪婪的一涌而上,强劲的可以把脸刺疼;月色倒是有些温婉但又带些清冷,那潺潺月光如流水般映在马路上又忽而消散;路人分外稀少,一幢幢高耸的大厦纷纷散发着孤独的炫光,灯火通明,和这寒风冷月不大相称。

这便是冬日再寻常不过的晚景,一缕笛声缭绕增添了些许异彩。

我细细聆听起这笛声,却发现笛声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宛如流珠,翠若星云,笛声吹得并不连贯,每吹出几个音符就会停顿几秒钟,让人有些心急,总觉得笛声不会再响起了;正当我为吹笛人着急时,笛声又如钟摆一样有些生硬的摆起来。一定是个初学笛子的小孩子吧!我想象他手忙脚乱对着乐谱按竖笛的情景,不禁哑然失笑。

这是一曲简简单单的《小白船》,笛声忽断忽续,令我有些怅然,令我陷入了记忆的最深处,嘴角弥漫起一丝淡淡的苦笑,突然觉得月色似乎柔婉得不太真切了。

曾经的我也对音乐有着一颗炽热的心,可却也随着时间而渐渐磨平,面对晦涩难懂的乐理知识,我毅然的远离了竖笛,如今听起这寒冬深夜里的笛声,才后悔起当初愚稚的决定。从箱子里轻轻取出那久违的竖笛,熟悉却又陌生的气息充斥着鼻腔,猛然想起那句歌词“你是如此的难以忘记,浮浮沉沉的在我心里”,一刹那的一阵风竟吹痛了心。立在窗前,伴着窗外可爱的笛声我吹响了曾被自己放弃的梦。眼前仿佛真的就有了一只小小的白船儿,流淌在宁静的月色里。

篇11:陪伴的滋味七年级主题作文

最简单的陪伴

三年前,妈妈给我带回来一个惊喜的礼物——土豆。土豆是一只很可爱很可爱的小狗。它的品种是比熊,它有着球一样的头,似有似无的耳朵,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像能滴出水来,它的鼻子和嘴巴显得小巧玲珑,很是可爱。土豆刚刚到我家时很陌生,总是呆在它的小房间里不肯出来,后来跟我们熟了,就完全变了个样子,成天上蹿下跳一点儿也不消停。土豆的小房间在我的卧室,所以在我心烦的时候,我总是把悄悄话讲给它听。土豆好像能听懂我说话一样仔细地听着,就像朋友一样守在我的身旁。这也许就是最简单的陪伴吧。

最有爱的陪伴

动画片里多啦A梦陪伴在大雄身边,无论大雄做错什么,多啦A梦总会原谅他;史迪仔陪伴在莉罗身边,当莉罗被别的女孩欺负时,第一个帮助莉罗的就是史迪仔;派大星陪伴在海绵宝宝身边,他们两个逗趣的“生物”喜欢一起去抓水母,即使他们吵架也会很快复合;双面龟陪伴在小美美身边,在小美美遇到危险时,不顾自己安危去救小美美的是双面龟,即使双面龟很胆小。虽然这些都是动画片里的人物,但让我感受到陪伴的力量。这也许就是最有爱的陪伴吧。

最美丽的陪伴

当你高兴时,朋友陪伴在你的身旁和你一起分享快乐;当你忧虑时,朋友陪伴在你的左右帮你解除忧愁;当你伤心时,朋友陪伴在你的肩旁和你一起化解哀伤。有人说,朋友像一个路标,指引你人生的方向;有人说,朋友像一座灯塔,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也有人说朋友像一颗心,永远陪伴在你的心房。朋友的陪伴,也许是最美丽的陪伴吧。

篇12:七年级暑假作文:幸福的滋味

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家一直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感情深厚,也许是因为我是他们惟一的女儿,我一直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但是,我们在这块地上也有过争吵。以对家的热爱开篇,“但是”一词转折,但下文并未体现出“争吵”我从小就有一个也不算缺点也不算个性的习惯--不喜欢给父母捶背,尽管我会,而且技术相当好。有时爸爸妈妈开心,会随口而出一句:“来,帮我捶捶背!”可我总是给他们充满希望的“请求”泼一盆冷水。交待事情的缘由时间随着车轮地滚动向前推移,我已经长成一个青少年了。儿时的许多喜好也都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是一串串记忆串成的珍珠链。写时间的消逝,用比喻比较形象一天,晚饭过后,我兴高采烈地告诉爸爸妈妈学校发生的事。我一起身,一不小心撞着妈妈了。妈妈没说什么,我却“嗷”的叫了一声。

我连忙拍打拍打她的肩膀,满含歉意的口气说:“对不起,妈。嗯,我来给你捶背吧!”说完,我自己都感到惊讶。我肯定没经过大脑思考,我的心里这样想。此时,我看到妈妈惊愕的神情,知道她也被我的话“惊”着了。“从我出生到现在,从未给他们捶过背。今天,怎么心血来潮,要捶背啦?”为了缓解这种气氛,我说:“怎么?不让捶吗?”“让,让!”妈妈刚缓过神儿来。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详细叙述事情经过我有节奏的轻轻地拍打着母亲的肩,我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喜悦。捶着捶着,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脑海里浮现出我在母亲地看护下蹒跚学步的情景。我鼻子一酸,泪水溢满了眼眶。此刻,母亲依旧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不想打扰她,这是我现在惟一能做的。猛然间,一股蓦然的幸福感萦绕在我左右。我好幸福。那一次,为妈妈捶背。我付出了劳动,收获了幸福。我真真切切地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篇13:的滋味七年级优秀作文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对民族文化复兴、个体文化素养提升的巨大意义,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被引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当中。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不止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明确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具体到初中阶段《,纲要》则指出,应“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这样具体的要求则进一步明确了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与方向。

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在中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一些公立学校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踊跃做出尝试,积极开发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山东荆聪聪老师进行了以《论语》《、道德经》、唐诗宋词选读作为学习内容的初中语文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 ;吉林姜微微老师以学校为基地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辽宁鞍山铁东区东长甸小学采取分科课程和学科渗透相结合组织了本校的国学课程 :重庆市江北区采取区域推进小学国学课程的策略,在课程定位、教材编写、师资与课时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笔者发现 :目前已有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内容直接采用或节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直接作为一个新的内容模块放入学校教育当中,二者貌合神离、不能有机融合 ;教学方法重诵读、轻讲解,以培养语感为名,要求学生努力成诵即可、对内涵不求甚解,学生对经典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微型课程,也被称为短期课程,指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形式组织,形成相对独立、完整可行的小规模课程。本研究结合笔者课内课外的教学实践,旨在总结和反思开发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过程,在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方面做出努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开发

(一)课程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围绕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加强文言文、古诗词的积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增强阅读兴趣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通过对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总结等,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复习、个性化作业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课堂讨论促成学生探究学习 ;通过分段朗诵、随堂表演,促成学生的合作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理解和尊重,形成认同感,以理解、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

(二)课程设计成果

1. 课程内容安排。整个课程以“孝”“、悌”等内容为脉络,围绕相对独立的主题,如交友、学习、对联、谜语等,依主题不同分为十二个模块,各模块具体名称为国学激趣,孝亲当执,欲觅知音,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对联会友,言而有信,仁者无敌,义之与比,各言尔志,化典入文,分曹射覆。

每一模块均依据学生特点,选择简单易懂的文言文篇目、古诗词名篇编排课程内容。本课程教授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采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目前采用的语文课本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因此在选择篇目时或避开已学过的语文课本所选篇目,或借助学生已有印象的篇目加深对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介绍 ;尽可能精要、简单,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古文阅读基础,强调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诗词名篇和重点诗人的代表作品优先 ;兼顾不同题材、形式 ;同一题材诗歌和古文的拓展,同一诗人不同作品的对比阅读 ;兼顾不同诗词流派,让学生有初步的“流派”概念。如“孝亲当执”模块,选择篇目有皋鱼三泣、唐代孟郊《游子吟》、当代季羡林《人间第一爱》、选自《论语·里仁第四》论语两则 ;又如“欲觅知音”模块,选择篇目有管鲍之交、伯牙绝弦、管宁割席、论语两则、李白诗两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孟浩然》;再如“分曹射覆”模块,选择篇目有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自编灯谜史话与谜语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以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为主,还融入了同主题的现代文阅读、写作的讲练,紧密联系语文教学,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

2. 作业组织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生活、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与优秀传统文化一生一世相伴,有优秀传统文化一生一世受益。每个模块都根据课授内容提出1314的要求 :1即读懂一篇古文 ;3即能讲述三个国学典故,且要求务必与人分享 ;1即写一则与国学相关的文字,可仿写可用典,但要求务必与自身联系 ;4即背诵四则古文,可长可短,但要求务必学而时习之。比如“欲觅知音”一课的1314,分别是 :读懂一篇古文“管鲍之交”;能讲述三个国学典故“管鲍之交”“伯牙绝弦”“管宁割席”;写一篇关于“朋友”的文字 ;背诵四则古文,即论语两则“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李白诗两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孟浩然》。

三、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原则

1. 紧密联系语文学科教学。注重讲授内容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联系,如字词音、形、义的讲练 ;文言文阅读知识的总结,包括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文言翻译等 ;作文方法的训练与精讲等等。另外,对学生的学习资料做了改进 :重点难点篇目增添注释、译文,增添师生的集体鉴赏、场景联想 ;设置文言文知识积累表。

2.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执教对象虽为七年级学生,但已有一定国学基础,在小学阶段即参加过国学训练营等,基础比一般学生更好。但即使如此,学生们仍不能坚持阅读字数超过200字的文言文、用典多或生僻字较多的古诗词,有时虽然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较简单,学生也会放弃作答。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开始采用讲历史故事、介绍背景知识的方法。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巧用故事,让学生眼中枯燥的文言文学习趣味化,也使学生积累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进一步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类作品奠定基础。如“,仁者无敌”一文,先给学生介绍了赵魏韩三家分晋、梁惠王迁都大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历史知识,再让学生来完成文言文阅读的习题,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能集中精力阅读,理解文言文词句更顺利。又如,《赠孟浩然》一诗的讲解,详述三国曹魏时徐邈“中圣人”的故事,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整首诗理解和记忆。再如,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一诗,典故颇多,演示和再现分曹、藏钩、射覆等古代游戏的玩法,让学生能想象游戏场景,趣味横生。

3.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由于此前接受的国学教育“重诵读、轻讲解”,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处于“大量诵读”的水平,能流利背诵,却对其含义不求甚解,对古代文学、历史知识常一知半解、张冠李戴。如,提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出现面面相觑、顿时失语的状态。比如,讲解后蜀后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时,学生会突然发问“这个是三国的蜀吗”,倾听二者的区别之后,学生当时会表现出“知道了”神情,但并不会特别注意相似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因而常在遇到同类易混淆知识的时候出现朝代错置、人物混淆。

针对这种情况“,师生互动,讨论质疑”的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思维习惯。如,对“落红”的讲解,不直接告诉学生“落红即指落花”,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下句“化作春泥更护花”去发现“落红”的意思,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古人会用‘落红’去指代‘落花’”,引出其他借代的用法,让学生理解可以用事物的特征指代具体的事物。又如,针对学生混淆汉末三国之“蜀”与唐宋之间五代十国之“蜀”,通过《三字经》中相关词句“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对三国、五代十国两个历史时期进行了简要讲解,学生因此学会区分相似知识点。再如,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后人对此句至少有两种解释,诗词阐释、解读的不确定性无法回避,笔者以此为契机提倡开放、民主、自由的互动学习方式,在讲解时把两种解释都完整告诉学生们,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质疑,对经典做个性化的解读。

4.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果学生不能通过使用、练习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或不能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结合起来,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将难以持续。因此,课程实施特别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使用,并以此为媒介加强写作、朗读、复述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训练。如,在学习柳永的《蝶恋花》之后,在课堂讲述中引用“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人辛勤工作、忘我奋斗、坚持努力、执着追求。又如,对《游子吟》的全诗进行深入剖析之后,学生们进行了不同主题的仿写,收获颇丰 ;一个学生初稿写了下面的诗“君王手中剑,匠师十年功。出鞘滴滴血,对锋刀刀斩。除非烈火烧,方可断此剑。”课堂讨论之后,该生进一步修改了此诗,新诗定稿为“君王手中剑,匠师十年功。出鞘黯黯寒,入匣频频观。若问平生愿,但求永雪藏。”诗的境界、对剑的特点的把握都更进了一步 ;另一学生以“风筝”为题,最终成诗如下“稚子手中线,碧空飞纸鸢。仰面定定看,但恐踉跄落。试问凌空法,只凭风力健。”通过这种颇有新意的作业方式,学生不止对原文语义加深理解,还深入把握了诗的结构特点,更在尝试自主创作、描摹对象的过程中收获了学习的信心与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等。

每个模块的各篇目分重点讲解、故事大略两种。前者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学生先完成一些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联系的习题,然后教师讲授,让学生理解文言知识点,并形成相关历史故事的清晰表象和概念。后者按照讨论法进行,学生借助注释自主阅读之后,轮流讲解、集体讨论,解决篇目中的疑难问题。

同时,采用演示法,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如,讲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时,结合学生喜读漫画的特点,呈现一幅以此为内容的漫画,学生迅速且印象深刻地理解了輗、軏部件的特点,阐述这则古文大意时也变得信手拈来。

四、反思与小结

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和需求,并兼顾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现状,在课程内容编排上相对于其他同类课程有较大创新,作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但课程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课程实施前,没有科学测评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已有水平,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略高,单位课时安排的学习任务较重,在课堂上不能组织有效的复习,学生初期学习热情很高,学习任务积累增多之后,总体学习效果欠佳。

其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没有足够的水平和时间去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开发和语文教学不是剥离或者完全独立的,教师应巧妙融合语文教学的元素,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学过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学以致用,唯有如此课程开发才更有实践意义。

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表面火热、实则缺乏实施条件和动力。本微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融合之路做出了积极可贵的尝试。但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合理性、课程实施有效性等多个方面仍有不足。教师仍需不断学习,力求指导与合作,进一步开发、调整和再实验。

摘要:七年级优秀传统文化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紧密联系语文学科教学,教学内容以“孝亲当执”、“欲觅知音”等十二个独立主题为模块编排,每一模块对学生提出了“读懂一篇古文,讲述三个国学典故,写一则与国学相关的文字,背诵四则古文”的要求,通过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讨论质疑”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思维习惯,其颇具新意的作业方式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谓一次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融合之路的积极尝试。课程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略高、难度相对较大;对教师授课能力要求较高、较短时间内难以充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篇14:的滋味七年级优秀作文

关键词:七年级写作教学素材选择导向

【中图分类号】G633.34

七年级的作文教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地位举足轻重。七年级的学生,写作方面已有小学六年的学习累积,七年级的写作教学要面对学生的写作现状来开展,在解决学生作文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为一个七年级语文老师,我深感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开展难度很大,面临的挑战很多。尤其是学生作文里面的素材选择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通常你都会碰到学生的作文出现如下的问题:1.素材陈旧雷同,缺乏新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套作伪作比较常见。2.素材不美,俗气横流,美感欠缺。3.素材没有典型性,代表性不足,不足于表达文章主旨或表现人物。我想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在学生作文的起步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训练有点过度,背范文背通用素材的的导向并不鲜见,上述问题的产生和长期存在离不开这种训练模式的烙印。

面对现实,埋怨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新课程改革对写作教学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七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实在太强,引导得法,一切皆有可能,学生完全可以走在一条正确写作的道路上。经过摸底归纳,笔者思考:如果从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来作为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就能捕捉到七年级作文教学的主线,只要捏住这条主线七年级的写作教学就能盘活,帮助学生在六年小学写作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历经一年的探索,笔者觉得七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在学生作文素材的选择上把握好基本导来训练学生,那么学生的作文状况会有较大幅度的改观。把握素材选择的基本导向是:选真实的素材、选典型的素材、选美的素材、选独特的素材。接下来,笔者将逐一展现、诠释四个基本的素材选择导向。

选择真实的素材

笔者在对学生素材选择的摸底归类中,常常发现他们笔下的素材有这些特点。喜欢选择时空遥远的素材来写,最远的素材可到幼儿园。新近发生的人和事是很少入文的。内容上“雨天送伞、深夜发烧被背到医院、公交车上让座、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妈妈给我端牛奶、老师同学帮我补习功课、拾金不昧”等素材居多。由于这些题材在以往的作文训练中根深蒂固,所以他们基本上能做到“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在作文中能时隐时现,让你防不胜防。

其实学生作文素材陈旧雷同、假大空也不是今天才发现,况且多年来早已为大家诟病。但为何一个七年级的语文老师要经常去面对这样的问题呢?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出现而得不到解决,可能是我们的写作导向出了问题,又或者说想了办法但是方法不对路。要解决素材陈旧、雷同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他们写新近发生的事、最近认识的人,写真实的人和事。“作文训练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的内容,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1]。

我就从思想意识形态上认识素材陈旧雷同、假大空是可恶可鄙,当我不点名的朗读他们素材陈旧雷同的作文时,班上学生是哄堂大笑的,然后陷入思考,其实学生内心里都不太想写这些已经写了很滥的素材,但一到写作中却情不自禁依赖。所以,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规定素材的选择上多写初中以来发生的事,多写上中学以来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生活的面立足于初中生活,要求学生去写真人真事,不能胡编乱造。这规定多少有点硬性,或者不太符合写作自由的原则,但是正如“矫枉难免过正”,当他们把视觉关注到初中生活,把笔触转向去写身边的人和事,学生作文素材就不再陈旧雷同、假大空了。尤其是作文的评价上,对那些写新近的人和事的文章评价更高,学生自然会放弃那些老掉牙的素材,去写新的东西,去写真实的东西。引导学生去写新近发生的真人实事,目的是引导他们告别过往对新的生活新的朋友作更多的观照,尤其是对自身的成长给予更多觉醒认识。

选择美的素材

七年级的学生,素材的选择上往往要面对素材“美不美”的问题。当然,美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痛苦也是一种美,不必拘泥于学生笔下一定是好人好事。但当学生笔下出现许多的家庭暴力素材、宿舍里的恶作剧、同学之间的谩骂、师生间的矛盾等素材时,我们教师就要给予给学生这样一个导向:多写美丽的人和事。

这里的讲的是导向,不是硬性压制学生不准去反映现实的庸俗丑恶,而是要告诉七年级的学生,当我们对很多沉重的事情还无法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断时,我们可以选择去叙写现实中那些美丽的人和事。事实上当学生去写俗恶的素材时,容易牢骚满腹,试想那个读者愿意看这样的文章呢?又比如,家庭题材的作文,常出现的家暴细节:父亲“啪”一个巴掌打过来……我很后悔考试没考好。这样的素材符合一些学生的现实经历,本意是为了表现父亲的严爱,但父亲的形象在这样的素材文中并没有得到提高,而对父亲为自己默默付出的许多事情却没有去挖掘,行文就显得“不雅”。=又比如,七年级学生住宿后,有关宿舍生活的素材成了他们作文素材的一个来源。记得一次宿舍文化节,学校搞了一个宿舍题材的征文比赛,学生笔下的宿舍生活呈现了相当多恶作剧庸俗化的素材,比如深夜不睡胡吹胡闹的、打水仗的、与宿管老师捉迷藏的、打蟑螂、捉弄同学的等等。这些宿舍素材当然是真实生活的一个反映,但是如果把这类素材大量入文换取搞笑娱乐的效果,显然是对生活的肤浅认识。其实宿舍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美的素材,同学之间的互助、温馨、快乐时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感知去发现去挖掘。教师带领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联系生活、回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由于文化层次、生活阅历及生理和心理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身边发生的许多感悟不够深刻,亦或无法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类似的生活情境,连通师生情感,产生情感的和谐共鸣。”[2]

选择美的素材选择导向,其实也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熏陶,精神的一种升华。笔者作了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重新去写这次宿舍征文,结果他们笔下的宿舍生活换了一番场景,许多学生回忆了宿舍生活的溫馨画面,团结互助关爱成了主旋律,亲切真实。选择美的素材,这个导向其实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发现美的眼睛,只是需要唤醒。虽然有人说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生活体验,所以难以发现生活的美。其实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他们的生活尤其实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调动学生发现美的热情和视觉。在作选择美的素材时,教师不要作理论上的说教,要设身处地的带领学生去感知和挖掘生活的美,鼓励学生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自觉地表达美。

选择典型的素材

当我们引导学生不要去写那些陈旧雷同的素材时,学生一下失去了依赖多年的素材,心里空空如也,多年的思维定势要打破了,准备好的素材不能用了,要靠自己去审题立意,去筛选最合适的素材来表达,这个过程的转变是很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学生的写作思维陷入一种变革的前夜。“在选择典型材料的过程中,也是对美的事物的提取,可以加强学生对美的辨别能力,鉴赏能力,产生独特的感受” [3]。我们给学生在选材上做出这些导向正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选择意味着揣摩,意味着判断,意味着取舍,意味着提炼,这个过程是难能可贵的。七年级学生的文章往往会出现素材不典型的现象,因为陈旧雷同的素材放弃了,不美的素材也不能入文了,那么只要能入眼的就凑合着上,至于能否切题,是否具有表现力,能否表现人物的特点,是否能突出中心这些素材应有的典型性质似乎无暇顾及了。因此七年级的写作教学就会贯穿这样一个导向:引导学生选择典型的素材。在面对学生作文里呈现的越来越丰富的素材时,你会一边欣喜一边叹息:就是素材不够典型!

所以,这个过程教师也是要特别留意的。在批阅学生作文是要仔细品读学生所选择的素材,看看是否典型,如果不够典型要标记出来,写出素材不典型的原因,建议学生换更典型更有代表性的素材,如果学生选择的素材足够典型就要加以肯定,表扬学生用心选材。

作文训练过程聚焦素材选择的典型是素材选择导向的核心,是其它几个素材选择导向到位的集中呈现。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聚焦典型素材的选择导向,还要持续强化、深化这一导向,最终使得学生在写作中选材讲究,杜绝随意的思维习惯。

以上是笔者在七年级写作教学实践中着力去引导学生把握的素材选择的四个基本导向,这四个基本导向贯穿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始终,它们相辅相成,实质是是素材选择上的思维导向。一年的实践下来,在这几个导向的影响下,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觉变了,表现生活的素材变了,摸底时呈现的素材雷同陈旧假大空的现象不见了,套作伪作会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真善美情怀的典型素材。素材选择的四个导向激发了学生原创的写作热情,他们在素材的选择上历练了思维,开启了心智,收获了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特著《审美课堂与诗意人生》。蓝天出版社,2013年6月。

[2].李见芳《初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情感的培养》,2013年7月。

[3].张莉:《试论中学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2007年6月。

上一篇:退休返聘合同下一篇:生活中的见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