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

2024-04-15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精选12篇)

篇1: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

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

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

篇2: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

2、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关羽借吕蒙口骂孙权

3、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为报当日之恩情,关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评价

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6、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流传新野民众的歌谣

7、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诸葛亮语

8、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华佗交给吴押狱的`《青囊书》,被其妻所烧毁一事,后世的评价

9、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被袁军围困,曹操语

10、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关于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后世的评价经典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1、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12、我有头否?——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名言

1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身处危难,不抛弃百姓,后世对刘备的评价

15、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后世对刘禅的评价

16、明日两军阵前,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王朗自夸

17、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18、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

19、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对诸葛亮语

20、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诸葛均语

21、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2、此间皆是尊神地方。在生之日,家家侍奉,何况今日为神乎?老夫只望蜀兵早早报仇。今将军到此,百姓有福矣——某老人对关兴语

23、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静对孙策语

24、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吕布对允语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6、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7、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8、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对众将语

29、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30、竖子不足与谋!——关于杀董卓一事,曹操语

31、曲有误,周郎顾——江东民谣

32、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刘备三顾茅庐谓孔明语

33、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途经卧龙冈,某人唱

34、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35、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36、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后世对关于的评价

37、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诸葛亮语

38、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诸葛亮对鲁肃语

39、是儿(指刘备)最无信也!!——吕布骂刘备

40、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关于挥泪斩马谡一事,诸葛亮语

41、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乃国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陛下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陛下不取——诸葛瑾对刘备语

42、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43、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语

44、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后世对华佗的评价

45、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诸葛亮对刘备语

46、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刘备对表语

篇3: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

本学期, 因为教学研究的需要, 我们对本年级84位参加文学社团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关于好词好句”的问卷调查,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 使我们对常见的“摘抄好词好句”这一学习方式有了更多更真实的认识, 这些信息牵引着我们进一步向老师、学生求感受、问想法.现将三次调查及交流的信息汇总如下, 以期引发同行们的关注与思考.

问卷调查问题一你喜欢摘抄好词好句吗?为什么?

信息整理表一

思考一:

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 导向是很明确的.一直以来, 摘抄是广大语文教师认可的一种积累方式.不仅仅是因为其方式简单、效果易见, 更因其具有便于检测的特性.

从以上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摘抄好词好句”也已成为大多数学生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入交流与剖析我们得知, 学生对“摘抄好词好句”的认可原因与教师的认可原因是基本一致的,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对“摘抄”的认同来自于教师对"摘抄"的认同.

但是, 当我们细究学生喜欢的原因时, 不禁为其中的功利化趋势感到担忧.“摘抄好词好句是为了写好作文”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共识, 也使得"好词好句很美"这样发自内心的赞美犹如沧海一粟般显得尤其珍贵.在呼唤“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今天, 在众多“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中, 哪些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获得的感受?哪些是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体验?哪些理由是符合语言发展的科学规律的?回到“摘抄好词好句”这一方式,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才是摘抄的真正目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们觉得有必要从语文老师的角度了解他们对“摘抄好词好句”的原始思考.于是, 我们对26位语文老师进行了一项简单明晰的“摘抄价值”问询.

问卷调查问题二为什么要布置学生摘抄好词好句?

信息整理表二

思考二:

比较“信息整理表1、2”, 我们发现师生双方在“摘抄”对习作的作用认识上是基本一致的:学生认同度高达80%, 教师为69%.在“表2”中, 我们还发现有19%的教师关注到了“摘抄”与“阅读”的关系, 有11%的教师甚至关注到了“阅读──摘抄──习作”三者之间的关系, 而这样的认识在表一中却很难找到.这种差异引起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1.学生对“摘抄”价值的认识有多少来源于教师的影响?为什么学生、教师的认识会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怎么造成的?这些问题的解惑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

2.怎样的“摘抄好词好句”引导, 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踏上“摘抄”、“阅读”、“习作”三者有机结合之路?而现在老师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教师们的理解是否到位, 指导学生摘抄是否科学有效?我们对教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问题三平时你是要求学生怎样完成摘抄好词好句作业的?

A.从《好词好句》作文书上摘抄;

B.阅读一些好文章, 通过阅读去发现好词好句, 再摘抄下来;

C.由老师或同学向大家推荐;

D.其他, 请写在横线上

信息整理表三

思考三:

1.在阅读中摘抄

“在阅读中摘抄”是老师们普遍认同的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出于对某些词句的喜爱, 将它们记录下来, 以便以后查阅.可见, 摘抄好词好句是以阅读为基础的.离开阅读, 摘抄的好词好句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 就像离开水的鱼儿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样的摘抄不能促使学生感受语言材料的鲜活、生动.

可见, 教师在布置“摘抄好词好句”的作业时应强化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意识, 不要因摘抄淡化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我们建议在布置摘抄作业时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 阶段性:遵循由易到难, 从少到多的原则.第一学段不布置这项作业, 从第二学段开始适当布置.最初阶段可进行课堂上统一材料的阅读后进行摘抄, 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方法. (2) 语境性:多布置不脱离语境的摘抄, 要求摘抄整节整段, 在上面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字、词、句. (3) 丰富性:除了自由摘抄外, 可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主题摘抄, 展开评比;还可改变作业形式, 如加入“概括内容、写写感想、配上插图、办摘抄报”等内容, 以提高学生兴趣.

2.阅读重于摘抄

其一: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像教师那样感受到“摘抄在阅读中进行”?通过与学生的谈话, 我们发现这主要是教师引导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反映教师经常只检查他们抄的好词好句, 很少关注阅读情况.当然, 这与阅读的难检测性不无关系.但是, 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有这样的偏差, 所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偏差.

当学生带着“摘抄好词好句”的任务进行阅读时, 会是一种怎样的阅读心理呢?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其中包含许多分过程和分技巧, 如识别字词、分析句法、进行语义分析、提取有关知识、做必要的推理等, 这些分过程是在人脑中同时进行的.仅一两种分过程的单独工作不能构成阅读, 只有多种分过程或分技巧相互协调, 阅读才能顺利进行.当学生的阅读带上“摘抄好词好句”的任务时, 大脑接受了这样强烈的指令, 势必会对这一分技巧倾斜, 淡化其他分过程和分技巧的工作, 破坏了阅读系统的协调性, 影响了阅读质量.难怪学生会说“摘抄是一种压力”、“书很好看, 我会忘记摘抄”, 而这样的孩子往往是一些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标准》建议首先从阅读数量入手, 大量阅读, 宽泛阅读, 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必须多给孩子轻松阅读的时间, 使得孩子能从阅读中获得愉悦感, 从而更加热爱阅读.所以我们建议:教师要多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 清醒地认识到摘抄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阅读情况, 不能用“摘抄”作为评价学生阅读的主要依据.

其二:教师和学生都如此强调“摘抄好词好句”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 那么学生习作中有多少好词好句是从摘抄中得来的?这恐怕很难考证.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写得好不好, 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 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 还有许多功夫, 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 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写作是“水到渠成”的事,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先生指的"功夫"不仅仅指阅读.但是, 我们也相信先生指的“极为重要的基础”也不仅仅指词句, 还包括经验、形象、思维、情感……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提出:“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的精神”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可见, 语言并不是作文的全部, 词句也不是作文的全部.摘抄好词好句能促进积累, 但并不代表就能提高写作能力.

而阅读就不一样了, 萨拉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 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 甚至创造意义.阅读能使学生收获很多, 而且这些正是作文所需要的.所以我们建议:在对写作的作用上, 强调摘抄不如强调阅读.

那是不是摘抄在现阶段已经没有必要了呢?那也不尽然, 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话》中曾云:若问读书方法, 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 极笨极麻烦的, 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他在此书中还专门用一整段来阐述“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 还提到摘抄的方法“遇有想抄录的, 也俟读完再抄, 当时勿窒其机”.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摘抄”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 对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消除“摘抄”的功利化倾向, 使学生爱上摘抄, 通过摘抄能让孩子们徜徉在神奇的汉语言的王国中.

本次调查, 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问卷与交流, 只能呈现给大家一些关于“摘抄好词好句”的方法与思考.对“摘抄好词好句”价值与有效方法的进一步认识, 需要更科学的理论支撑, 需要更深入的问题调查, 需要更全面的数据佐证, 也需要更多更真实的老师、学生的声音.

篇4:“摘抄好词好句”未必好

然而,用心良苦未必有用。在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之后,我鼓励他们尽量用到写作中去,这就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只有用上许多优美词语或句子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于是便拼命地在作文中抄袭、套用照抄来的优美词语或句子,遇到写人便是“苹果似的圆脸”,“两只大眼炯炯有神”,“一笑两个酒窝”,遇到写天就是“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形成一种堆砌辞藻、套话连篇的虚假空洞作文。甚至于有的词语自己还没有弄清意思,便连猜带蒙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结果造成用词不当。

大文豪高尔基也犯过同样的错。高尔基初学写作的时候,曾用别人现成的诗句拼凑了一首题为《老橡树之歌》的长诗。当时,高尔基很得意,就把这首诗送给著名作家柯罗连科看。柯罗连科看后,语重心长地对高尔基说:“请您用自己的话,来写自己看到的东西吧!”这使高尔基大为震动,就把那首长诗烧了。这个故事说明,写文章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别人的语言再“优美”,那也只是别人思想感情的反映,硬要把它嵌进自己的文章里,只能使人感到虚假做作,滑稽可笑。

记得大作家叶圣陶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章中,这样评论肖复兴的作文“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所以作文是一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心智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自己的“词汇仓库”中检索出适用的词语,并用一定的语法规则编织,组合成前后连贯的句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为文章。由此看来,写作乃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即便是描写同一事物,抒发同一种感情,也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情感不同而千差万别,怎么可以一味地照搬照套别人的优美词句呢?

篇5: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

一、好词好句欣赏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格式化了。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高兴得找不着北,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又一次翻开《三国演义》,里面栩栩如生的各个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却又有勇有谋,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区别。其中就有我最敬佩的——诸葛亮。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我最敬佩的——诸葛亮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篇6: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

2、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3、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4、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5、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6、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7、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8、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9、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10、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1、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一身是胆(赵云):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14、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5、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6、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17、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8、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篇7: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好词好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好词好句的积累对于写作文时可以用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好词好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1

一、好词好句欣赏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格式化了。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高兴得找不着北,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又一次翻开《三国演义》,里面栩栩如生的各个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却又有勇有谋,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区别。其中就有我最敬佩的——诸葛亮。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我最敬佩的——诸葛亮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最让我钦佩的是他的“忠”和他的“智”。我总想着,刘备若没有了诸葛亮,如何识破吴、魏之奸计?又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妙计令敌军身陷重围?呕心沥血的荩臣不如足智多谋的荩臣,而足智多谋的荩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荩臣。诸葛亮,这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铁齿钢牙,舌战群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功盖千秋!敢问谁不喜欢这个祭东风,气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华容道,识破魏延反骨的诸葛亮呢?诸葛亮的才能深不成测。他考虑周到,并且不讲私情。最重要的是他从不会背信弃义,更不会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2

好词:

江东鼠辈 不敢出动 小命不长 刀下之鬼 还不退下

汝命亡矣 用人之道 门第亲族 以才纳贤 周公不及

问鼎天下 争夺江山 何许人也 岂敢相比

好句:

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

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对刘备)

5)吾手中宝刀却不老!(黄忠)

6)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7)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9)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10)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13)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4)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严颜)

1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16)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1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1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9)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20)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21)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2)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

23)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评张飞)

24)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

25)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26)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27)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孙策)

28)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9)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0)马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31)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

32)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评赵云)

33)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对刘禅)

3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36)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37)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

3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水镜曰刘备(语出《论语》尽管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讲忠信的人)

3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3

好词:

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乐不思蜀、火烧连营

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

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大器晚成、才占八斗、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后患无穷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虎踞龙盘、集思广益、鞠躬尽瘁、望梅止渴、一臂之力、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下笔成章、不出所料、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刮目相待、名不虚传、手不释卷、旦夕之危、恣意妄为

好句:

1、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2、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6、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7、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10、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1、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12、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3、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14、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5、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16、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7、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0、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21、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22、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2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24、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25、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6、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27、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2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9、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0、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31、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32、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

33、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4、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3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36、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37、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

38、曹操于黄昏时分,引军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曹操夺了寨。

39、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

40、曹操兵近濮阳,下住寨脚。次日,引众将出,陈兵于野。操立马于门旗下,遥望吕布兵到。

41、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42、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43、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44、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45、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46、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张超自刎,张邈投袁术去了。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话下。

47、张飞见了,更不打话,直取于禁。两马相交,战到数合,玄德掣双股剑麾兵大进,于禁败走。张飞当前追杀,直到徐州城下。

48、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

49、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而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

50、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孔融田楷亦各相别,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军来至小沛,修葺城垣,抚谕居民。

51、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52、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53、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54、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

55、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

56、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57、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58、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合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合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

59、时约初更,月光未上。只听得西门上吹赢壳声,喊声忽起,门上火把燎乱,城门大开,吊桥放落。曹操争先拍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兵!”

60、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4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24、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25、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26、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27、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30、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31、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3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33、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3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7、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3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篇8:孩子的“好词好句”

跌宕起伏的分数发布会

1.考试!考试!同学们在奔向考场的路上,就好像烈士们奔向刑场,一个个看起来是那么悲壮!

2.总算考完了,我多希望发布成绩的日子来得晚一点,再晚一点呀。可是时间像疯狗,飞快地追着我跑。

3.终于,就在今天,我们的老师来公布成绩了。他沉着比木鱼石还沉重的脸,平时挺亲切的,今天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4.老师拧着眉头,好像要把眉头里的细菌都挤死。沉重的脚步,似乎要把地面跺出大裂缝。

5.看到他这样,我的心像少了零件的飞机一样坠落下来。心跳原本像小鹿,后来都像发威的犀牛在拼命地撞。我头上冷汗直流,像夏天的冰激凌一样。完了,肯定完了。

6.在令人呼吸不畅的沉默之后,老师终于开口了:“看看你们的成绩!讲了一遍又一遍,不往心里去……”

7.教室里鸦雀无声,连想小便的人都不敢去了,窗外却传来一阵阵鸟叫,好像是对我们的嘲笑声。

8.“阿乙!”阿乙浑身一震,像从过山车上掉下来一样。“你,好好看看你的试卷!”阿乙拿着试卷,好像成了“眼泪太平洋”的贵宾会员,鼻涕眼泪一个劲地往下飞,一把一把甩下来,弄得我满脸都是。

9.“张甲学!” 听见我的名字,我的心脏差点吐出来,又被我使劲咽回去了。“你真行,全年级第一,给我的脸贴了金。”

10.一听我考了全年级第一,我先是变成了木头人,然后,硬挺挺地昏了过去。

11.醒来之后,我如同一束兴奋的小火苗,在桌子上跳来跳去,阿乙的“眼泪太平洋”也不能将我熄灭。

12.第一节课我脸带微笑,第二节课偷笑,第三节课傻笑。我想不笑都不行,好像一千年没有笑过,好像肚子里有个笑虫在指挥我不停地笑。直到放学,我把肚子里的“笑气”都释放出来了,才舒服了些。

13.回家的路上我比骏马还骏马。

14.到了家,我忙给妈妈打电话通知她这个好消息。因为太大声,直到今天,妈妈耳朵里还嗡嗡响着。

大家看,孩子们的语言是不是很有趣?丝毫不比大作家的差!如果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新鲜奇特的语言记下来,你的“好词好句本”会比摘抄本更棒!如果能把灵光一现的语言都用在作文中,你还愁作文写不好吗?

篇9:三国演义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52.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静对孙策语

53.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马超骂张飞

54.谁敢杀我?――魏延最后一句

55.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徐庶对曹操语

56.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对陈宫的赞颂

57.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曹操语

58.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事,后世的评价

59.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曹操误入麦田,割发代罚,以示惩戒一事

60.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后世对太史慈的评价

61.是儿(指刘备)最无信也!!――吕布骂刘备

62.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芝对孙权语

63.三姓家奴!――张飞骂吕布

64.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沮授对袁绍的失望之情

65.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关于释放严颜一事,后世对张飞的评价

66.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关兴病亡,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后世的评价

67.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奠同――后世杜甫对刘备的评价

68.竖子不足与谋!――关于杀董卓一事,曹操语

69.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老将黄忠对张A语

70.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赵子龙语

71.汝比那颜良文丑如何?――关羽过五关时

72.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对吕布的夸奖

73.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线。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后世对关羽的评价

74.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龙争――关于刘岱.王忠策反刘备失利一事

75.曲有误,周郎顾――江东民谣

76.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被袁军围困,曹操语

77.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78.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司马懿语一百一十

79.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后世对孔融的评价

80.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身处危难,不抛弃百姓,后世对刘备的评价

81.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曹操语

82.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关羽被孙权围困,后世的评价

83.明日两军阵前,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王朗自夸

8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司马懿父子逃走,诸葛亮语

85.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对孙权的遗言

86.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87.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关于杀伯奢一事,曹操对陈宫语

88.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 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孔明骂死王朗语

89.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篇10:名著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偏僻、感慨、百读不厌、蔷薇、茯苓花、慰藉、百鸟啁啾、

蒙昧、蜷伏、清晰、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

顽强不屈、不屈不挠

篇11:名著西游记摘抄好词好句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好词摘抄:

抖擞神威 磨砖作镜 积雪为粮

芥纳须弥 曹溪路险 鹫岭云深

天龙围绕 花雨缤纷 理圆四德

指解源流 三乘妙典 五蕴楞严

千丈冰崖 五叶莲开 帘垂香袅

西游记中的好句子摘抄:

1: 笔峰挺立,曲涧深沉。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两崖花争奇,几处松篁斗翠。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

2: 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

3: 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繁还众。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不动。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

4: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5: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每观龙出入。

6: 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

7: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8: 千峰开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

9: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10: 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

11: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12: 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

13: 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14: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15: 千秋宝座都吹,五凤高楼幌动根。

16: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板生花。乳窟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17: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明。当时过波难进,今日来回甚易行。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

18: 髽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物外长年客,山中永寿童。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19: 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深树幽禽宿源头水溜汾。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

20: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21: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22: 洞天福地,饮乐无比

23: 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24: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

25: 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

26: 神兵怒气云惨惨,金箍铁棒响飕飕。

27: 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

28: 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

29: 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

30: 相逢处非仙即道,坐讲黄庭。

31: 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32: 玄猿白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

33: 仙名永注长生录,不堕轮回万古传。

34: 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35: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36: 贯一姓身归本,只待荣迁仙录箓名。

37: 此山乃十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38: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39: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0: 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

41: 高迁上品天仙位,名列云班宝录中。

42: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43: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44: 幽禽□睆声,丹凤朝阳立。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

45: 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

46: 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47: 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48: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49: 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

50: 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

51: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52: 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之十二支也。

53: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54: 三阳交泰产群生,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55: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精气神,谨固牢藏休。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56: 古,老也;月者,阴也。

57: 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

58: 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馀程。

59: 烟霞散彩,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

篇12: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

1. 好词好句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里,最富中国大陆特色的莫过于摘抄和记诵“好词好句”。

前晚,我女儿在做一本《语文拓展与训练》作业。里面有一道题目:写出和“翻来覆去”相似的三个词语。

女儿说:“爸爸,请帮我想三个跟翻来覆去相同的成语!”

我随口就答:“游来游去!”

女儿妈妈说:“不对……两个游字相同……”

我苦思冥想了半天,总算说了一个:“眉来眼去。”

女儿妈妈勉强同意,但“翻”“覆”是动词,“眉”“眼”是名词,总不配。

我很努力才想出这个词,实在辱没自己研读文学二十年的薄名。

汉字和词语,作为造句单位,大多数并无特别的褒贬倾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这些词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显示出了词语与词语相互平等的观念。每个词语在形态和表达意义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一个词不比另一个词更好,词与词之间也没有特殊的等级差。一些常用的成语,也不比其它普通的词语更有价值。有独特文学追求的优秀作家,都回避俗语,研求新句。被选入中学课文里现代文学名家作品,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荷塘月色》,开头就极“平淡”,无奇特的词语。

我仔细地排查了整篇文章,成语寥寥,“好词好句”无踪,换成中小学生的作文要求,大概只能勉强合格。

文章里那几段著名的“好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句子拆开成单词单独来看,并无特殊之处。其中的“微风、渺茫、和谐”等词,实在算不上特别的“好词好句”。它们只是被作家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准确传神地表达出那一刻的细微感受,才形成了整段的“好句”。这“好句”,也必须融合到整篇文章营造出来的特殊气息里,才有价值。

朱自清是一名有追求的散文大家,他在行文中,精心择取情感色彩很淡,语气相对平和的中性词语,尽量排除华丽、高亢的词语,营造一种内敛的气氛:不偏倚,不渲染,不煽情,不造作,不激进,不颓丧。这是一位审美个性卓绝的文学家,他因为不随流俗,不入媚语,不喊口号,他的作品才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工具性”思维,让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死词死句,并且规定这些脱离了“文学”肥沃的土壤,被折断下来的、枯干了的词句才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他们或许以为,用这些“好词好句”堆砌到一起,就会变成为他们所认同的好文章。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都是教材编写员自己想当然地用“好词好句”堆砌起来的“黑板报”,既无真情实感,又充满了空洞的道德教化。

中小学生在这种死板的语文教育逻辑下,变成了可怜的词语垃圾收集者。他们每天忙于寻找散落在地上的词语碎片,把枯枝败叶扫到作业本这个垃圾筐里,为变成词语的垃圾大王而白费功夫,而不去好好阅读前人的杰作,体味其中的独特文学魅力,也不去学习观察、欣赏、体味生机盎然的树木,去感受这些自然万物婆娑、高洁、挺拔之美。一个孩子的健康心灵,需要从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培养。只有丰沛的精神和敏锐的趣味,才能激活那些平淡词语身上的光彩。

如果一名学生不懂得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尊重自然生命的个性价值,他们就不会懂得:无论多少堆落叶,都代表不了一棵树。无论收集多少“好词好句”,也难以写出一篇好作品。

这种机械、僵化的思维模式,让小学教材编写员自信心爆棚,他们自己杜撰出几十篇拥塞着“好词好句”的课文让小学生学习,有些甚至要求背诵。他们同样不知道,百货商场橱窗里的木头模特,身上披上再多再华丽的衣衫,也只是一段没有生命的木头。它们没有面孔,缺少五官,肢体僵硬,永远只会摆出一种僵硬的姿势。小学语文的编者自撰课文,就是这种没有面孔的木头人。

古今中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都适合编进教材里,尤其是小学教材里。中小学生如果要真正获得知性的认识,情感的培育,他们就应该在整体性的名作阅读中,浸润心灵,培育德艺。

真正的好作品,会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独特的、超然的世界里。人们读完这样的作品之后,不会仅仅记住其中的若干“好词好句”,而是会沉浸在这部作品整体营造出来的深挚情感天地里。词与句,只有被格调高妙的作家准确细腻地运用到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展开想象的行文中,才具有独特的意义。

单独存在的词语,仅是一个中性的字符,它的字(能指)和意(所指),在长时期的约定俗成中,大致固定。只有社会变动急剧的社会,尤其是像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的巨大变化时期,才会把各种词语的表意符号和它的特定表现内容加以割裂,重新组合,蜕变或者剥落,变成复杂的新含义。比如“地主”这个词,在其先前的本意上,并无特别的贬义,而是对土地权拥有者的命名:占有大量农田的“士绅”是“地主”,拥有耕地的“农民”也是“地主”。凡是拥有土地的士绅官宦或者黎民百姓,都是土地的主人。这个普通的名词,经过上个世纪中期的暴力改造之后,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恶咒。“地主”自己不仅会被打倒,会被消灭,会永世不得翻身,他的后代子孙也会被剥夺基本的教育权利,成为真正的社会弃儿。那个时代,任何人对“地主”这个词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沾边惹祸。

词语的“阶级性”,是暴力赋予的,不是天生的。这种“阶级性”的暴力判断方法,在语文教育中改头换面,变成了“好词好句”的优劣评级选择。难道,“好词好句”需要记诵,“坏词差句”就要全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一把火烧个精光幺?这种词句好坏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幺?按照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逻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只能挑选十分之一不到的词语来膜拜、学习和记诵。剩余的大部分词语遭到了贬抑,受到了鄙视。这些词语,是不是该全都挑出来扔掉呢?根据过去的贫下中农识字逻辑,确实不需要这么多词语,只需要出一本薄薄的,只有二三十页的识字本,足矣。

一篇好作品的最基本要素,不是“好词好句”,而是作家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好作家,能运用貌似普通的词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趣味表达出来,使这些词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新的语文教育,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推行叶圣陶主编的简体版中小学语文教材起,为了迎合各种政治形势的需要,不断地修改,最后简化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字报集中营。

近三十年来,虽然在选择篇目上、在教材编选和图文形态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核心的教育思想,没有明显的改进。

“语文”侧重于“语”,而无关乎“文”,其“机械论”“工具论”的思维,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对于经典作品的解释,也用寻找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大意的方式,来屠宰肢解那些无辜的作品。

这种教育进行了五十年,我们可怜的中小学生,经过多年的机械训练,脑袋里塞满了成千的“好词好句”,却写不出一篇稍微有点真情实感的文章。一九七八年以后,大陆文学界里有点成就的作家,很多都是语文学习的差等生——他们的文学感受和阅读训练,是从阅读跟课文毫无关系的“闲书”开始的,他们的写作学习模式,大多数是自学成才。而那些中小学语文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被连续灌肠般洗脑,长大成人之后,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文学作品的基本欣赏能力,脑袋里装满了词语的垃圾,内心里凝结着几小块麻木的情感。他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过着浑浑噩噩的熏肠人生。对自己、对情感、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他们都几乎一无所知,而患上了失语症。只有当今网络疯狂流行的缩略符号,聊天工具上的各种怪词串词,人与人之间的陌生“雷”词,才是对他们封闭已久的蒙尘心灵的最大解放。

一只垃圾桶装得再满,发酵出来的也是臭气,而不会酿造出飘香的美酒。

只有好的文学作品,才使得最普通的词语具有鲜活持久的生命力。

不去阅读经典名作,不去感受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的高尚情感,而专注于搜集“好词好句”,是典型的杀鸡取卵。就像是把一头美丽的驯鹿杀死,剁成碎片,然后让学生们来围观鉴赏这些肉块。好的作品,不会堆砌“好词好句”。欣赏一篇作品,就要用心地去感受其整体的品格,凌迟肢解,只能得到片鳞只爪。

2.陈词滥调

与“好词好句”相对应的是“陈词滥调”。

从浅层意义上看,这两者本来应该有着本质的相反意义。“好词好句”就其表面的词意而言,应该指那些感受独特的、个性化的词语,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里的僵化模式,却把这种个性化的词语摈弃,而选择共性化的、无差别的词语来代替。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受重视的成语的学习和记诵,就是这种共性化词语的明显例子。

经过相对漫长历史时期的整合以及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变成了一种高度浓缩和概括性的描述符号。而正是这种概括性和浓缩性,使得该词语的特定描写对象普遍化,庸俗化,进而变成了人们不经过大脑思索就脱口而出的“陈词滥调”——一到春天,就姹紫嫣红;一到夏天就骄阳似火;一到秋天,就果实累累;一到冬天,就冰天雪地。一高兴就欢呼雀跃,一难过就伤心欲绝。

这些都是典型的“好词好句”,它们因为被长时期地、无意识地滥用,而变成了“陈词滥调”。通过对这种“陈词滥调”的僵化传承和记诵学习,人们的个人感受,就被抹煞了——巨大的南北距离,广袤的东西差异,全都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概括性词语里,被彻底填平。无差别的认同,是整体社会的意识形态诉求,也是文化趋向。人们通过这种“陈词滥调”的学习和表述,获取了彼此的身份认同感。

“身份认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政治、文化圈里诸种人群的习惯性焦虑。人们通过传诵“陈词滥调”的方式,不断地寻找彼此的共性,在这个基础上,种群内所有成员都获得了继承种群文化暗语的权利,排他性地、并且自由畅通地通过这种“陈词滥调”进行信息交换。

巴尔扎克笔下的法国巴黎小市民,用“外省人”一词来确立这座城市的中心地位,以及作为这座城市市民的潜在荣誉感。张爱玲和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小市民,则用“外地人”一词来区分他者的身份,寻求内在的认同,并且通过排斥性、贬抑性的命名方式,潜意识地凸现了一种相对狭隘的排他心理。香港人,则站在长期的外在政治文化经济的角度,把整个中国大陆称为“内地”,大陆人则被命名为“内地人”。这种跟上海的“外地人”的排斥性命名方式,相映成趣,都同样地隐含着这两座城市与其它地方不同的特殊性诉求。

“樱花”是日本国民性的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描述,“郁金香”是对荷兰的另一种指代,而“紫荆花”是香港人的自况。每一种具体的象征,都暗示着这个群体——国家、地区、民族、部落、城市、乡村——的强烈自我认同心理。身份认同,是对个体所无法承受的孤独的恐惧和逃遁,而“陈词滥调”,则是最好的抗生素。

从中小学生开始学习的“好词好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强烈自我价值认同的方式之一。通过这种学习,各具自我个性特症的学生,被集体化、类型化、抽象化、从而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隐喻指称:鲜花。“鲜花”所具有的特殊的脆弱象征,我已经在第一篇文章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这种对学生个性的有意识打压,是把他们训练成合格“螺丝钉”的必由之路——脆弱的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有价值。单独的螺丝钉没有价值,只有千千万万颗螺丝钉拧在一起,才组成一具有价值的机器。所有的比喻,都指向了“非人性”的“物性”。

在这个弯曲而漫长的路途中,“好词好句”腐烂、变质,成了“陈词滥调”。

在我们当下社会,“陈词滥调”的泛滥,表明了整个社会的自我缺失的焦虑正在弥漫,犹如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在《暗店街》里描述的那样,自我被自己遗忘,因此自我变成了他者。叙述者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彻底失踪,被漫天飞舞的“陈词滥调所淹没”,成为一个阿Q在最后画押时努力描摹的“0”号符码。

跟法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我解放运动的激烈探索不同,在中国大陆这样一个“自我”成为沉重心理负担的社会里,“陈词滥调”反而变成了便于隐伏的草丛。所有人都面目模糊,头戴丝袜,腰缠布带,手擎利斧,打着“山寨”的旗号,在想象中宽阔的原野里,烧杀抢夺,坏事做尽。个性价值的消失,让这种无罪感轻松地超越了“原罪感”——集体有罪,而个体无辜。

在一个特定的范围里,群体性事件往往隐伏着巨大的破坏力,而在“正义”、“复仇”、“血债要用血来还”等陈词滥调的鼓舞下,群体中的个体,往往会情绪失控,而以暴力的方式来倾泻仇恨与不满。个体隐伏在群体中,却往往能得到赦免。在中国传统的习语里,这句话叫做“法不责众”,在西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这叫做“多数人的暴政”。暴力和暴政的背后,通常隐伏着这些没有五官特征,只有握着石头的手高高地举着的群体中的个体。

法国学者阿莫西和皮埃罗所著的《俗套与套语》①里说:“群体,某个少数民族,或者某个较大的民族,某个国家,当然还有某个性别。这些不同类别的集体意象在身份确立和相关的行为和互相作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在长期的相互指认中,形成很多概括性很高的描述——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德国人→认真,等等。这些词语,如“法国人浪漫”,是典型的“陈词滥调”。它通过一种无差别的描述,把整体法国人囊括进去。即使这个国家里有很多认真的法国人,也无法逃脱这个“陈词滥调”的枷锁,他必须“浪漫”起来,才能融入“法国”这个身份认同里,或者,他拒绝认同而被排斥到另外一个国家,不得不身份移民或者精神移民。也有一些伪法国人,为了给别人造成一种“浪漫”的假象,他们的交谈中,时不时地掺杂着一两个法国词。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上流社会,如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妮娜等人的嘴巴里,总是不断地迸出一句法语来。在谈话中加入法国词汇,这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社交圈的时髦。在中国大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里常常会加进几个英文词,而增加了时髦、洋派的气氛。这种“时髦”的话语,这种“陈词滥调”,就像是在身上喷洒花露水来冒充法国夏耐尔香水一样,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和他者的混同,通过不同意义的偷换,而占有了对方的一部份价值。又或者,一个高级女人,因为喷洒了兰蔻花露水,而让自己沾染了“法国”色彩,从而把自己和身边的俗人区分开来,并顺利进入了另外一个价值圈里。

在中国大陆文化圈里,南北差异也很大。

北京人喜欢嘲笑上海小男人,上海喜欢抨击北京人的夸夸其谈。

这种城市身份的标签,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同的省市,例如武汉和长沙,浙江和江苏。不同地区的人自我互相混同,而跟其它的地区彼此排斥。这种认同的方式,是典型的庸众生存,大众化生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上海的一部分文化人开始言必称“三十年代”,张爱玲笔下描述过的“旗袍”,成了穿越时光隧道的云霄飞车。一旦这个词汇和风尚迅速风靡,它就变成了“陈词滥调”。“陈词滥调”的最明显特征,是“从众”——在那个时期开始风靡大陆文学界的原捷克作家昆德拉把这描述为“媚俗”。

一个好的艺术家,一个个性独特、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必须跟“陈词滥调”,跟“媚俗”作抗争。正如昆德拉在他的名作、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写到的医生托马斯和女画家萨宾娜一样。为了把自己跟“布拉格之春”事件里的庸众、政客和御用文人区分开来,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模式。托马斯变成了建筑工人,萨宾娜远走他乡。只有“生活在别处”,昆德拉笔下的独立知识分子,才能保持自己的敏锐洞察力,而不被“陈词滥调”淹没。

《俗套与套语》这样为“陈词滥调”作了描述:

俗套(Stereotype,即“陈词滥调”)加强了个人对自我的承认,而自我承认被定义为主体对于自我进行的评价。事实上,俗套(stereotype)首先是把“我们”和“他们”区别开来的归类工具。在此过程中,一个群体获得了一种面貌特征,一种同一性,这种面貌特征使之与其它群体区别开来。……个人的多样性被缩减到最低程度,人们拒绝看见这种多样性,或者说,他们缺乏发现这种多样性的能力。②

“人们拒绝看见这种多样性”,正是对中国大陆中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最精确描述。

语文教师奉命行事,他们通过每天强迫小学生进行无意义的“好词好句”的训练,从而把他们全都混同为一个整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三好学生”。这种学习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强烈的暗示:“好词好句”是“我们”“三好学生”的,“坏词差句”是“他们”“差等生”的。通过这种简单的垃圾分拣程序,把“我们”和“他们”分开,用一种粗暴而简单的“二元对立”观念,“一分为二”地把整个世界破开,分成两半,一半是好的,一半是坏的;一半是善的,一半是恶的。这种可怕的分裂无处不在,不仅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分裂,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分裂,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分裂,而且造成了词语的分裂,从而把“爱与恨”的观念,强烈灌输给这些学习者。

在这种学习不断地得到强化之后,这些学习者的智力开始退化,只会用“接受”和“抵制”的方式来看待“他者”。凡是赞同和表扬我们的,就“接受”;凡是对我们进行批评的,做出不符合我们观念的事情的,就“抵制”。

一整篇文章,例如上文引用的《荷塘月色》,假设精心地把“好词好句”挑选出来之后,把其它的内容扔掉,那么,这就像是吃鱼时,挑出了几根鱼刺塞进嘴巴里,然后把整条鱼扔掉一样。

这不可笑,也不荒诞。

这是正在进行中的现实。

①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丁小会翻译。书名“俗套”,是“Stereotype”的规矩中译,也可译成“陈词滥调”。

②同上。

上一篇:新年美食会作文下一篇:《蔚蓝的王国》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