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水浒传》读书笔记

2024-04-23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读书笔记(通用11篇)

篇1:四大名著之《水浒传》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中华文学的瑰宝。

从文学上说,施耐庵用词恰当,想象丰富,如对好汉的着装描写,对风景名胜的描写,对打斗场景的描写,着实让人佩服。从人物上说,一百单八位好汉各个侠肝义胆、替天行道,武将武艺高强,军师有勇有谋,好汉的忠义令人学习。从历史角度,抨击了北宋末年,皇帝无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引发各种农民起义的现象。所以说,《水浒传》是一本很好的书。

因为北宋末年朝廷的腐-败,也就有了宋江这伙的起义,这也就为全书作了铺垫。整个书从好汉入伙到石碣聚义再到受招安平四乱,最终两败俱伤,而奸臣们则渔翁得利。

好汉们绝大多都是受政治压迫而被-逼上了梁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林冲了,林冲误入白虎堂,发配到沧州后,烧了草料场,杀了陆虞侯、富安等三人。这时的他走投无路,只好上了梁山。有的好汉是主动投靠,如孙新、顾大嫂;还有朝廷降将,如:关胜、呼延灼。还有的是被好汉们用计引到梁山,如:卢俊义。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他们团结起来。他们梦寐以求的,是尽忠报国,建功立业,惩罚那些贪官,让人们都过上好日子,也让国家太平,不再发生贪官迫-害人民群众的事件。

整篇水浒传,以义贯穿全文。义包括什么?有为朋友赴汤蹈火的义,如宋江私放晁盖,好汉大闹江州;也有为百姓打抱不平的义,如拳打镇关西,李逵骂宋江。但不管是什么义,这些义是建立在替天行道上的。

义就是正义,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就论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有三种做法,一.上报官府,这样宋江就能封官行赏;二.不管这件事,这样自保;三.就是通风报信,这样晁盖也许保了命,但宋江就要受刑。宋江选择了第三种,这就是义。一个人,在面对法(生)与义时,必然要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但如果选义,选忠义、义气,那就是一个大英雄。古人舍生取义的人很多,如:文天祥、岳飞。他们不怕死么?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第九十五回,李逵、武松、鲁智深被俘,李逵叫道:若是黑爷爷皱眉,就不算好汉。鲁智深、武松、刘唐骂:我这几个兄弟头可断,这几条铁腿屈不转的。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 义。日本侵华,抗美援朝,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刘胡兰的义举,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

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

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

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回响水浒传最吸引我的是人物性格鲜明:足智多谋的吴用,胆大如虎的武松,天真率直的李逵,嫉恶如仇的鲁智深

篇2:四大名著之《水浒传》读书笔记

书中刻画了一百零八名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有孝顺仗义的及时雨宋江、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吴用、性格刚烈的黑旋风李逵、法入神的豹子头林冲、为人豪爽的花和尚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者武松……

梁山好汉中,我最喜欢的是小李广花荣。他不仅有潘安之貌,更兼有李广之才作文Www.ZuoWenWang.Net/。在一次次的神射中能将他的性格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祝家庄和清风寨的那两章节。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九。

在《水浒传》中,除了小李广花荣,我还喜欢母夜叉孙二娘。她是菜园子张青的老婆,梁山泊上仅有的三女将之一,担任梁山驻西山酒店迎宾使兼消息头领,迎来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条好汉,不过跟随宋江征讨方腊时,被杜微的飞刀打中阵亡。她胆子大,武艺强,行动野蛮,有智慧且精明豪放,我都想拜她为师呢!

篇3:以读书笔记深化名著阅读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阅读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阅读或者只是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阅读收获的缺失,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呈现对内容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指导的缺失,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看,却没有过程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寻找对策 ,改变目前语文名著“假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捧起经典阅读,沐浴名著芬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良知和职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让学生对名著进行“真阅读”?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读书笔记案例,认为可以尝试用“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来解决。

一、以概述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示例】《骆驼祥子》概述式读书笔记

祥子的生活经历: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开始做苦工,进而转做拉人力车。祥子辛苦节用三年买了新车。由于战乱,他连人带车被拉走,逃出来时捡到三只骆驼。他卧病在床,却不停地叫骆驼,就得了“骆驼祥子”这个绰号。他到“人和厂”刘四爷处租车拉,非常想有自己的一辆车,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他,并引诱了他。他不情愿与虎妞好,到曹先生家替他拉包月的人力车,此时虎妞找来,骗他说她已经怀孕了,并把寄存在她父亲那里原三十多块钱还给他,还设计要让祥子娶她。由于曹先生被疑是社会主义者,受到监察,全家出走,祥子也受到他曾经救过的孙侦探的敲诈,三十多块钱没有了。刘四爷办寿,刘父女闹矛盾,虎妞说她已经怀有祥子的孩子,但刘四爷不承认,更不想让祥子得到他的财产。虎妞诱逼祥子结婚后,搬到贫民小院,但虎妞不愿意下苦力,想占有其父亲的财产,但刘四爷却处理了他的产业离开了,她的计划落空了。祥子坚持拉车,自食其力,虎妞替他买了车,其间小院来了小福子 (小福子被其父卖给军官,军官走后回娘家,照顾其父与两个小弟,祥子觉得她强过虎妞),在拉车时,祥子也病倒过,他开始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重要。虎妞难产,母婴双亡,祥子卖掉了车给虎妞安葬,钱财最终花得没有多少了。小福子欲与祥子亲近。他又继续租车拉,后来替夏先生拉包月,遇到与夏姨太的绯闻。再找到曹先生,谈起小福子。回到其原住处,小福子不见了,又到处打听小福子的消息。最后得知小福子被迫入妓院,不堪受辱上吊身亡。祥子自虎妞死后的恶习更浓了,渐渐堕落了,后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成了社会的一个蛀虫。

这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阅读基础上所要求完成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概述式读书笔记。当然,这也是笔者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的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读书笔记围绕祥子这一中心人物,将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加以完整的概述。

学生如果要完成这样一篇概述式读书笔记,前提必定是先认真阅读作品,了解与祥子相关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提炼,最后才能下笔成文。

笔者认为:完成概述式读书笔记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首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又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情节内容有了思考、梳理、概述的过程,真正走进文本内容。

二、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示例】《骆驼祥子》感悟式读书笔记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黑暗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名著第一遍阅读、写好概述式读书笔记基础上,着手写作的一篇感悟式读书笔记。同样,笔者对学生的原始作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对作品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完成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思考。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对作品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真阅读的具体物化。这应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的核心方式。

三、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外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示例】《骆驼祥子》鉴赏式读书笔记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集中表现在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来表现他对于车的感情: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态写心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而有时又通过作者直接的评价,指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而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又写道:“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切入口,结合原著内容对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做出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寻找到恰当的鉴赏角度,然后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最终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鉴赏式读书笔记是对名著写作特点的一次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名著内容又一次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写作技巧,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服务。

我们经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模板。那么,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又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不可否认,鉴赏式读书笔记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似乎显得要求较高。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与初中写作要求相符合的角度尝试撰写,笔者相信,这不但能实现学生多角度名著阅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篇4:以读书笔记深化名著阅读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阅读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阅读或者只是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阅读收获的缺失,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呈现对内容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指导的缺失,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看,却没有过程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寻找对策,改变目前语文名著“假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捧起经典阅读,沐浴名著芬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良知和职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让学生对名著进行“真阅读”?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读书笔记案例,认为可以尝试用“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来解决。

一、以概述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示例】《骆驼祥子》概述式读书笔记

祥子的生活经历: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开始做苦工,进而转做拉人力车。祥子辛苦节用三年买了新车。由于战乱,他连人带车被拉走,逃出来时捡到三只骆驼。他卧病在床,却不停地叫骆驼,就得了“骆驼祥子”这个绰号。他到“人和厂”刘四爷处租车拉,非常想有自己的一辆车,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他,并引诱了他。他不情愿与虎妞好,到曹先生家替他拉包月的人力车,此时虎妞找来,骗他说她已经怀孕了,并把寄存在她父亲那里原三十多块钱还给他,还设计要让祥子娶她。由于曹先生被疑是社会主义者,受到监察,全家出走,祥子也受到他曾经救过的孙侦探的敲诈,三十多块钱没有了。刘四爷办寿,刘父女闹矛盾,虎妞说她已经怀有祥子的孩子,但刘四爷不承认,更不想让祥子得到他的财产。虎妞诱逼祥子结婚后,搬到贫民小院,但虎妞不愿意下苦力,想占有其父亲的财产,但刘四爷却处理了他的产业离开了,她的计划落空了。祥子坚持拉车,自食其力,虎妞替他买了车,其间小院来了小福子(小福子被其父卖给军官,军官走后回娘家,照顾其父与两个小弟,祥子觉得她强过虎妞),在拉车时,祥子也病倒过,他开始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重要。虎妞难产,母婴双亡,祥子卖掉了车给虎妞安葬,钱财最终花得没有多少了。小福子欲与祥子亲近。他又继续租车拉,后来替夏先生拉包月,遇到与夏姨太的绯闻。再找到曹先生,谈起小福子。回到其原住处,小福子不见了,又到处打听小福子的消息。最后得知小福子被迫入妓院,不堪受辱上吊身亡。祥子自虎妞死后的恶习更浓了,渐渐堕落了,后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成了社会的一个蛀虫。

这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阅读基础上所要求完成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概述式读书笔记。当然,这也是笔者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的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读书笔记围绕祥子这一中心人物,将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加以完整的概述。

学生如果要完成这样一篇概述式读书笔记,前提必定是先认真阅读作品,了解与祥子相关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提炼,最后才能下笔成文。

笔者认为:完成概述式读书笔记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首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又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情节内容有了思考、梳理、概述的过程,真正走进文本内容。

二、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示例】《骆驼祥子》感悟式读书笔记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黑暗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名著第一遍阅读、写好概述式读书笔记基础上,着手写作的一篇感悟式读书笔记。同样,笔者对学生的原始作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对作品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完成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思考。endprint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对作品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真阅读的具体物化。这应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的核心方式。

三、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外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示例】《骆驼祥子》鉴赏式读书笔记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集中表现在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来表现他对于车的感情: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态写心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而有时又通过作者直接的评价,指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而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又写道:“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切入口,结合原著内容对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做出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寻找到恰当的鉴赏角度,然后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最终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鉴赏式读书笔记是对名著写作特点的一次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名著内容又一次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写作技巧,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服务。

我们经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模板。那么,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又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不可否认,鉴赏式读书笔记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似乎显得要求较高。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与初中写作要求相符合的角度尝试撰写,笔者相信,这不但能实现学生多角度名著阅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读书笔记能够促使学生真正走进名著阅读,而名著阅读同样可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方式,以期实现学生对名著的真阅读。

篇5: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

《水浒传》,明代施耐庵原著,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有许多种版本,今天,我读了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这个版本,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猜有些小朋友已经想到水浒传里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最出名的几位:性格暴燥但为人忠心耿耿的“黑旋风”李逵和箭术百发百中、武艺高强的“小李广”花荣。读到这里,大家应该还会想水浒传里几乎人人皆知的:“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小旋风”柴进,“智多星”吴用,“祝家三杰”,“曾家五虎”和“一丈青”扈三娘等。不过,这次我们介绍的主要还是“黑旋风”李逵。听到李逵,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李逵江州劫法场的故事?江州劫法场的主要描述的是:宋江因误写反诗被抓,“神行太保”戴宗前来相救,但也被抓住,要和宋江一同斩首。幸好梁山泊人马前来相救,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孙立、解珍、解宝带领,与士兵激战;一路由李逵、黄信、秦明带领,前去救人。李逵一刀砍翻刽子手,这才救出宋江和戴宗的性命。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有一天,我和高子墨带着野猫条纹去过独木桥,我和高子墨顺利通过,但条纹却掉了下来,被水管里冲出来的水带走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还是高子墨听见了猫叫和我看到的血迹在片石头上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条纹,幸好他命大,只是腿断了。但再仔细一看,发现他的腿被卡住了,我便立马借来了一个凿子,可是我凿了半天也没凿开,高子墨见了便过来帮我。我们紧凿慢凿,终于凿碎了石头,救出了条纹。

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朋友之间应该同甘共苦,当好朋友遇到困难时,应该竭尽全力去帮助他,帮他摆脱困境。

篇6: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

小说《水浒传》一书讲述了宋代波澜起伏的农民起义,描绘了人们反抗斗争的情形。因此出现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

同时我也在想:这些梁山好汉杀的人,全都是奸臣。杀了他们,明明是替天行道的行为,为什么官府会把他们压入死牢呢?

篇7: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作者施耐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北宋农民大起义而写成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小说倾向鲜明的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行动,概括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

不仅如此,《水浒传》中还塑造了许多人物,像:李逵、武松、林冲、宋江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篇8:四大名著之《水浒传》读书笔记

“人之初, 性本善……”三字经流传久远, 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只不过随所处环境、教育等不同, 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水浒传》中林冲的本性也是一个善良的汉子。《水浒传》第九回中对林冲的善良作了深刻的剖析。野猪林中鲁智深提起禅杖, 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时, 林冲连忙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非干他两个事, 尽是高太尉使陆虞侯分付他两个公人, 要害我性命, 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 也是冤屈。”“你五更里出门时, 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 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 你休害他两个性命。”林冲两次替对他一路折磨、开水烫脚、甚至害其性命的公人求情, 确实体现了他的善良, 不乱害无辜 (虽然没认清本质, 公人也是得了好处要害他, 不是无辜) 。一句“既然师兄救了我, 你休害他两个性命”就此揭过, 饶了二人。

二、情义汉子

1.浓浓的夫妻情

《水浒传》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 多数是勇猛、多智等性格, 兄弟情义居重。在《水浒传》的众英雄中, 涉及夫妻情的也不多, 如宋江与阎婆惜, 武大郎与潘金莲, 杨雄与巧云等, 都因夫妻情疏远后, 反目成仇, 甚至舍家杀妻。林冲对妻子的情在文中处处体现。“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 林冲听得使棒, 看得入眼, 着女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 林冲就此间相等, 不想得遇师兄。” (第七回) 妻子逛庙, 丈夫陪同, 真是好一对恩爱夫妻!在封建社会, 妇女一般是没有地位的, 连姓氏也随夫家, 可见林冲对妻子的钟宠。这种在妇权受压制的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

2.深深的兄弟情

“大河向东流哇, ……你有我有全都有,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一首风靡中国的好汉歌, 唱出了水浒英雄的狭义精神和兄弟情义。《水浒传》, 多数人读出的几乎都是兄弟歃血为盟、同生共死。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 打抱不平, 快意恩仇, 酣畅淋漓。水浒中的兄弟情义有很多种, 宋江与李逵的兄弟情义属于主仆之情, 宋江说什么李逵就干什么;“智取生辰纲”的几人兄弟情义属于利益兄弟, 各自分了中饱私囊;宋江与晁盖的兄弟情义, 属于“伪”兄弟情义, 各自攻击, 阴谋算计, 狠挖墙角……

而林冲与鲁智深的兄弟情义可谓同富贵、共患难, 是肝胆相照的真情兄弟。且看第九回中, 鲁智深救下林冲后的一段对话:鲁智深扯出戒刀, 把索子都割断了, 便扶起林冲叫:“兄弟, 俺自从和你买那相别之后, 洒家忧得你苦。……以此, 洒家疑心, 放你不下。……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 越放你不下。……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 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 直送兄弟到沧州。” (第九回)

三、隐忍汉子

林冲有一个突出特点:能忍。忍辱负重, 忍气吞声, 懦弱, 安于现状, 不敢反抗, 能忍人之所不能忍, 可谓水浒人物中第一忍者。一般的小说塑造正面、英雄人物, 一般出场都写他的优点, 而水浒传在塑造林冲时, 则是先写他作为普通人的生活柔情, 写出了他性格的缺点, 安于现状、懦弱, 最后, 随着环境以及生活的发展, 性格逐渐变化, 才写出他作为英雄人物的勇猛、凶狠、果断。可谓在塑造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方面, 他是一个性格完整的人, 这也是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亮点。

《水浒传》第七回:“林冲赶到跟前, 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 喝道:‘调戏良人妻子, 当得何罪?’”“当时林冲扳将过来, 扳着他的肩胛, 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 先自手软了”。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 妻子被调戏, 乃为平生奇耻大辱, 不能忍受, 所以匆匆而去, 气愤地大喝, 真要作点什么。当看到是自己顶头上司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时, “先手自软了”再也不敢做点什么, 只能“怒气未消, 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敢怒不敢言。“自古道:‘不怕官, 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 权且让他一次。”可见, 林冲追求安分守己的生活, 循规蹈矩, 逆来顺受, 他是一个普通人, 有家庭, 有事业, 有保护生活不被破坏的执着。与林冲的懦弱与窝囊相比, 他的兄弟鲁智深的性格就截然相反, 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 疾恶如仇。“你却怕他本官太尉, 洒家怕他甚”, “俺若撞见那撮鸟时, 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 (第七回) 两兄弟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摘要:研读古典文学名著, 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 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水浒传》是明清著名小说家施耐庵写的章回小说, 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 其中, 林冲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有情意, 隐忍坚强, 逆来顺受, 疾恶如仇。

关键词:林冲,善良,情义,隐忍,狠毒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

篇9:走进名著馆之《水浒传》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怒杀阎婆惜……这些水浒故事,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这些水浒人物,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主要描写农民革命战争。因为作品中大力宣扬“忠”“义”思想,所以又名《忠义水浒传》。《水浒传》出现于元末明初。在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的水浒故事的基础上,由作家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

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梁山水泊的起义是《水浒传》创作的历史根据。全书以北宋末年宋江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描写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各自经过种种曲折聚义梁山泊。“替天行道”,反抗官府,最终接受朝廷招安并奉旨征剿田虎、王庆、方腊等农民起义军。终致全军瓦解的故事。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客观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极端腐朽,揭示了民众揭竿而起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艺术地再现了农民起义由零星复仇到集体反抗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梁山好汉“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苍穹再补完”的英雄气概,并真实描述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革命必然遭致失败的历史悲剧。

1,鲁智深

原名鲁达,本是渭州经略府的一个提辖官,社会身份是下级军官,实际上却一无所有——无家无业,无牵无挂。鲁智深豪爽刚直、嫉恶如仇的性格让他一步步走上反抗道路。“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正是他性格特征的鲜明写照。他拳打镇关西、搭救金氏父女、仗义救林冲、大闹野猪林和桃花村,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为援救被欺凌者,他不惜与统治者反抗到底,从不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行动的信条。鲁智深性格单纯、朴实,有时甚至有些鲁莽。但下级军官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具有一定的斗争经验。

2,李逵

绰号“黑旋风”,贫苦农民出身,上山前曾是一名小牢子。他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和彻底、坚定的革命精神。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腐朽和黑暗势力的旋风。宋江提出上梁山时,他第一个热烈响应。刚上梁山时,他就提出“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要求;上了梁山,他又说“便造反,怕怎地”;后来朝廷派陈太尉来招安,他便把“圣旨”扯得粉碎。他目无法度,无私无畏——拒招安、撕诏书、打钦差、骂皇帝,对统治者不抱任何幻想。

3,武松

他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起义英雄中一个极富特色的人物。他性格刚烈、武艺高强。与社会上的恶势力和不义行为进行坚决斗争。杀嫂和“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故事,表现出武松机智、勇敢、精细的性格特征。作者用十回的篇幅描写武松的英雄行为。从景阳冈打虎到夜走蜈蚣岭,一连串故事刻画出他坚强刚烈的硬汉形象。武松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如他不像鲁智深那样淳厚无私,杀嫂是为兄长报仇,醉打蒋门神主要也是为报答知遇之恩。但在日后的长期斗争中,武松的革命意志逐渐坚定,成为坚决反对招安的英雄之一。

4,宋江

他在小说中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概和卓越领导才能的义军领袖。同时他又始终被封建忠孝观念主宰。他反对强暴、反对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好“济人贫苦,购入之急,扶人之困”,因而被称为“及时雨”。他为人精明练达,懂得斗争策略,并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关系,上至官僚地主、下至江湖好汉,多和他有深厚情谊。宋江出身地主家庭,上山前曾是“刀笔小吏”,他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一开始加入革命队伍就表现出动摇和妥协。“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思想使他将梁山作为了暂时的栖身地和向朝廷谈判的重要筹码,向往着日后“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他的这些思想最终葬送了梁山义军,自己也被御赐毒酒所害。

1,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刻画其性格

林冲、鲁达、杨志虽同为武艺高强的军官,但身份、经历和遭遇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不一样,作者由此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2,将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活动交融在一起。深刻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林冲抓住高衙内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时的微妙心理,宋江吟反诗时流露出的壮志未酬、满腔郁闷的心情,都是通过行动、语言来表现出入物的内心世界,由此也进一步表现了人物性格。

3,善于运用烘托对比,夸张渲染等艺术手法描写人物

以李逵为例,小说中就设置了他与其他英雄人物的多重对比。李逵与宋江,是天真与有城府的对比;李逵与鲁达,是盲目与机警的对比;李逵与燕青,是冲撞与谨慎的对比;李逵与武松,是莽撞与精细的对比,等等。小说对人物英雄气概和英雄行为的渲染夸张更是随处可见:武松的豪饮、鲁达的“拳击”、花荣的神箭、戴宗的神行等等。这些描写使水浒英雄的传奇色彩更加浓厚。

4,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书中很多人物语言极具个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如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就非常精彩。此外,阎婆惜的刁钻泼辣、王婆的老练圆滑等都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5,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塑造人物

如描写武松打虎时的惊险场面;老虎的一按、—扑、一掀、一吼、一剪、一兜,武松的一惊、一闪、一躲、一棒、一跳、一按,具体生动,渲染了恶斗的紧张气氛,表现出人物的神力和勇武。

6,用绰号为人物点睛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各有其诨名、绰号。他们的英雄事迹早已和绰号融为一体:及时雨、智多星、豹子头、小李广、花和尚、青面兽、黑旋风、九纹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1,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各有其诨名、绰号。请在下面水浒人物的绰号后填上其本名。

及时雨

智多星

花和尚

豹子头

黑旋风

拼命三郎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水浒人物的名字。

(1)当宋江提出上梁山时,是(

)第一个热烈响应。

(2)“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

)行动的信条。

(3)(

)醉打蒋门神,主要是报答施恩的知遇之恩。

(4)(

)是一个始终被封建忠孝观念主宰的人物。

3,《水浒传》中很多情节脍炙人口,请为下面的情节配上主人公。

(1)劫法场救宋江(

)

(2)火并王伦(

)

(3)衣锦还乡(

)

(4)智取生辰纲(

)

4,《水浒传》中的两个打虎英雄是______和______,三大奸臣是______、______和

5,《水浒传》不仅善于写出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物,更为可贵的是能够写出身份、经历、性格相近的人物的细微差别,做到“同中有异”。如鲁达粗鲁是性急,(

)粗鲁是少年任性,(

)粗鲁是蛮,(

)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

6,《水浒传》善于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请写出下面语言的主人公。

(1)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罢!(

)

(2)“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

7,请写出与鲁智深有关的三个故事。

8,请简要概括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

1宋江吴用鲁智深林冲李逵石秀

2(1)李逵(2)鲁智深(3)武松(4)宋江

3(1)李逵(2)林冲(3)宋江(4)吴用

4武松李逵蔡京童贯高俅

5皮进李逵武松

6李逵鲁智深

7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篇10:名著阅读《水浒传》读书笔记

武松非常喜欢酗酒,酗酒之后,上了景阳山的时候,尽然空手把猛虎给杀死了,为了大家除了一个隐患,因为这条猛虎,许多人都归了天,所以人们都很害怕它,现在人们都很感激武松。

当武松得知是西门庆和潘金莲害死自己哥哥的时候,又得知是王婆在中间撮合,就把三人的首级都贡在了哥哥的墓前。武松杀了人之后,就去县衙自首。知县勘问了众人,的确有此事,年武松是条汉子,有心开脱他,便叫文更将判词改的轻了,府尹也怜惜武松是条汉子,于是上下通告,就判武松背账四十。

当越过了山岭之后,看到一个酒店窗前坐着一个妇人,问她要了分菜,不一会儿,上了一笼馒头,武松问,妇人里面是什么肉,妇人说是牛肉,武松早已得知是人肉,就把孙二娘剐了。

通过读完水浒传,我才知道武松是一个做事冲突,聪明,能遇事解决的汉子,这让我非常的敬佩他。

篇11:四大名著之《水浒传》读书笔记

以全景式的宏阔场面艺术地再现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写出了这场起义如何以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继而衰败的过程 鲁迅——时代精神之大宫阙——红楼 评价负面:

封建士大夫(田汝成)站在维护皇权的立场上说这是晦盗之书,“奸盗脱骗,机械甚详”,“变诈百端,坏人心术”。

当代孙述宇认为:水浒是强人说给强人的故事,造反的目的是图一时快活,劫富而不济贫,好汉的心态是相当典型的法外强徒的心态,嗜杀成性,对妇女疑虑重重,只讲小圈子的道德,不值得歌颂

对于小说主题,侯会老师认为:

一、从小说命名看小说作者的立场 罗贯中抱肯定态度

小说以水浒命名背后有儒家文化的深刻内涵

二、开明文人对水浒的解读

李贽为水浒作序高度赞扬梁山好汉,说忠义之士当中宋江是顶尖人物。“小贤役大贤,小德役大德”——李贽

金圣叹提出小说的主题是“官逼民反,乱自上作”,并提出第一回写反面人物高俅的原因是“乱自上作”,错在统治阶级;若先写一百零八人则是“乱自下生”,错在老百姓。

三、水浒是农民起义的史诗还是“为市井细民写心”?

单纯的农民只有陶宗旺,一场农民运动由市井豪侠来领导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水浒故事产生于市井说话。小说主题仍然反映农民造反。

四、如何看待忠义问题

早期版本题目一律是《忠义水浒传》,始终以忠义为号召。

1、小说高举忠义旗帜是时代主导思想使然,忠是把国家和君主置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义就是义气,忠义仍然是主流思想。

2、民族斗争的背景内涵。吴读本水浒传(失传),吴从先在《小窗自纪》中有《读水浒传》,吴读本与今版本差别:

(1)、吴读本中宋江起义推迟到了南宋初年,起义性质由反抗官府变为以抗金为主旨的民族斗争。

(2)、梁山泊(山东)转移到了淮河流域

(3)、吴读本中好汉已经发展到了108个,早期只有36个。

吴读本的启示:早期水浒故事中民族斗争的主题是非常鲜明的甚至压倒了阶级斗争的主题。强人最早是民兵的称呼。在那个特殊时期,“忠义”成为听从朝廷号令、抗击金人的民间武装的专门称号。

3、应对主流社会的舆论。儒家强调秩序,而水浒以反抗为主题,竟然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出来,是文学史思想史的奇迹。能被当时的社会主流所接受主要是因为忠义的旗帜。

五、水浒是一部愤书乃至于快书

1.“愤书”由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提出“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杭州),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发泄愤怒之书,有民族之愤,对南宋苟安杭州之愤。

林冲的愤恨:受高俅父子迫害,目的竟然是抢夺自己的妻子,杨志的愤恨:空有本领,报国无门,反被奸臣迫害,泼皮欺凌;武松的愤恨:市井恶霸霸占嫂子害死哥哥,官府不肯为他伸冤做主。。。小说中出现大量报仇雪恨的情节,水浒因此变成一部喋血复仇的快意之书。

2.“快书”:个人报仇雪恨之快——林冲、武松

行侠仗义勇于助人之快——鲁智深

打破一切束缚、开创一篇新天地之快——鲁智深,阮小五“论称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

六.百姓乱世求活的悲剧内蕴

梁山好汉与祝家庄有本质区别吗?组成人员、政治诉求并无区别,梁山与官府较紧密。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

水浒素材来源于洞庭湖农民大起义(钟相,杨幺),梁山与祝家庄征战的原因根本上是经济、粮食

七、水浒的思想局限

鲁迅先生所说的“三国气” “水浒气”是不良的习气:无是无非、党同伐异、麻木不仁、漠视公权、蔑视生命、男尊女卑、不讲秩序

1.小说作者是以欣赏的态度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用三个巧妙的比喻掩饰对生命的漠视,青少年读者容易接受不良暗示。古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杀戮场面过多是水浒与现代理念的最大隔阂。

2.另一思想局限:对妇女的蔑视。正面女性或粗鲁无女人气,或形象苍白单薄,反面女性水性杨花道德败坏,成为英雄的刀下之鬼。宋江杀阎婆惜,武松杀潘金莲,杨雄石秀合伙杀潘巧云

3.拔高义的道德地位,无视秩序和法度

八、国外如何看待水浒的主题

日本十八世纪摹仿水浒的小说:《本朝水浒传》,说明日本人对水浒的认同与仰慕。

鸦片战争之后法国最先有了水浒的节译本——《中国的勇士们民俗传奇小说》——仅限于鲁智深、林冲。上世纪法国出版了全译本(最高规格),被推选为1987之书。

被翻译成德文节译《中国巨人历险记》《强盗与士兵》,全译《梁山泊的强盗》,德国汉学家卫礼贤——道德反叛的古典作品。

七十回本全译本:美国赛珍珠(传教士之女,出生江苏,《大地》 诺贝尔文学奖)翻译《四海之内皆兄弟》。杰克逊认为“人类灵魂不可屈服的向上的精神”。

水浒传的作者

关于水浒作者的四种表述:施耐庵、罗贯中合著,罗著,施著,无名氏著

1.古人对白话小说的著作权不关注,因为,古代小说家的地位十分可怜,无法和诗人、散文家甚至戏剧家相提并论——小说使用下里巴人的语言,出身低微,作者地位不高。西游最早版本的署名:华阳洞天主人,醒世姻缘传作者署名西周生,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都是笔名。水浒最早最可靠的百回版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没有署名,且评语为姓叶的落魄文人(叶昼)。郎瑛,田汝成:罗贯中 胡应麟,金圣叹:施耐庵

最早的,明·高儒的《百川书志》:“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作者是两个人。

2.施:浙江钱塘,罗:山西太原

施耐庵 有可能是施惠,著有《幽闺记》

罗贯中 钟情于历史题材,传其作了十七史演义,保留三部:三国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此外还有《三遂平妖传》 胡应麟:施是罗的老师

3.水浒在嘉靖朝声名鹊起。李开先, 崔后渠(崔铣)、熊南沙(熊过)、唐荆川(唐顺之)、王遵岩(王慎中)、陈后岗(陈束):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之下,便是此书。

4.百回水浒在嘉靖之前一百多年为何一直没人提及?元末明初的兵荒马乱又如何给施罗二人提供一个写巨著的安定环境?

一种可能性:百回本水浒是嘉靖朝最后完成的(鲁迅,胡适,郑振铎,等如此认为),施罗写的水浒只是幼稚粗糙的短篇小说。

侯老师赞同这种说法,他认为水浒的最后成书于郭勋(明朝开国元勋郭瑛之后)有关,但百回本水浒的主要创作者不是郭勋的门客。胡适认为水浒的作者是才气纵横的下层文人。

水浒的版本

1.繁本系统:所谓繁本,描写细腻,文字繁复,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文本

百回——水浒的早期面貌,最可靠。杭州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前七十回上梁山,后被招安。有疏漏,一.宋江把通贼的证据保留而不销毁有违常理;二.柴进潜入宫中见皇帝在御屏风上书写“四大寇”: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王庆与田虎的结局却没有交代。

百二十回水浒全传——内容最全。袁无涯(苏州)百二十回本《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传》,比容与堂本晚四年,弥补漏洞,侯老师赞同是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增补了征王庆田虎的二十回。

七十回金圣叹删削——简练精彩。被金圣叹腰斩的七十回《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金认为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金活在明末,作为封建文人不愿为强盗唱赞歌,不愿让好汉有被招安的结局,故删削之。

2.简本系统

简本:情节丰富描写简陋的本子,文简而事繁 二十五卷《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比容与堂本早十六年,建阳余氏双峰堂,104回

三十卷本《文杏堂批评忠义水浒传全传》

二十卷110回《英雄谱》三国水浒合刻本,广东雄飞馆

3.繁简关系

百回本——文繁事简本,百二十回——繁简综合本,七十回——腰斩断刻本 鲁迅,柳存仁等认为简先繁后,胡应麟等认为繁先简后,周亮工从经济原因出发认为简本应当取代繁本,胡适赞同

宋江

一、其貌不扬,才疏学浅的(山东郓城)押司小吏。面黑身矮,黑宋江、黑三郎,地位低微,以德服人是其成为领袖的条件,“虚伪”成为读者对其的印象。

二、金圣叹眼中丑陋的宋江形象。宋江在好友花荣面前发志不除行枷,之后又接连九次提到行枷,口是心非为人虚伪,连在好朋友面前都不披露真心。说宋江权诈不定,只会用银子笼络人心。

三、宋江的价值所在:把握忠义的舵轮。侯老师表示怀疑金圣叹“作者有意丑化宋江”这一看法。李贽赞宋江忠义之烈。

四、金圣叹为什么贬低宋江? 称赞武松“天神”,鲁智深“上上人物,人中绝顶”,李逵“天真烂漫到底” 有前人影响的因素:容与堂本序言有类似的评论 有不得已之处:认为水浒不应冠以忠义之名,身处明末风雨飘摇时期不能做歌颂强盗之事。(李自成,张献忠)掩人耳目,独恶宋江

五、从小说成书角度看宋江矛盾性格的成因。

《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有强梁气概、不注重操守,杀阎婆惜因为争风吃醋。吴读本中宋江行为谨慎、性情忠厚、正人君子。今本在两套版本的基础上捏合而成,思想性格上接受吴读本水浒中的宋江形象,故事情节上吸收《大宋宣和遗事》的内容。

六、戴宗传假信:来自域外的故事情节

最早印度,康僧会《六度集经》中《四姓害子》 随后南宋,洪迈《夷坚志》

后影响水浒,最后传入德国《格林童话》中《三根金头发》

七、弃子范型与江流儿模式:另一个来自域外的情节类型。最早 公元前2000年,两河流域,萨尔贡国王 此外有:巴比伦 吉尔伽美什;希伯来 摩西;《诗经 生民》周族 后稷

林冲

中下级军官(不是高级)

五次逼迫:岳庙调戏林娘子,陆家欲玷污林娘子,白虎节堂施毒计加罪林冲,野猪林欲杀害林冲,草料场想烧死林冲

初次岳庙调戏不打高衙内的理由:不知者不怪,给上司留面子,经济命脉掌握在人家手里

陆家调戏:愤怒

白虎堂:欲报仇无能为力,发配前写下休书不愿连累妻子(善良)野猪林:心存幻想不欲与社会主流决裂(不让鲁智深杀公差)草料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满腔愤恨 一忍再忍,性格怯懦,心地善良

“豹子头”应当是对张飞肖像描写的借鉴,“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丈八蛇矛,48回出场诗“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五虎将:关胜(大刀),林冲,秦明(霹雳火),呼延灼(双鞭),董平(双枪将)

杨志(天暗星)五侯杨令公之后

官衔是“指使”而不是“制使”(高级)

纲:成批运输货物的一种组织,也代指货物。花石纲:成批的花木奇石。生辰纲:大批的生日寿礼。《大宋宣和遗事》押解生成纲的是马安国

智取生辰纲:杨志替梁中书押解生辰纲给其岳父蔡京,被晁盖,吴用,阮氏所劫 被官府奸佞小人、市井泼皮(牛二)、民间豪杰逼上山。

读者对林冲充满同情,而对杨志评价不高,以阶级意识分析人物立身行行事。侯老师不同意“杨志做官心重”这种说法。“了解之同情”——陈寅恪。作者让杨志押解生辰纲:一方面,难以摆脱“感恩遇,酬知己”的报恩方式;一方面,衬托吴用等人的智慧;另有深意,指斥统治者有眼无珠、作践人才,抒发心中的悲叹。“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作者下笔时感慨悲愤,眼含同情之泪。

梁中书派老督管监视杨志,可见并不信任他

杨志故事的核心主题——为怀才不遇者鸣不平,替报国无门的英雄感慨悲叹——水浒的主题之一。杨志比林冲更具理想

造成杨志悲剧的原因:一.不能审时度势,看不透官场的腐败,社会的堕落

二.过分自信,恃才傲物,难以跟周围人相处。

鲁智深

金圣叹称鲁智深是“阔人”,即性格豁达大度,思想广阔辽远。

“无私”,”无畏” :喜欢揽事上身,一副热心肠

“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侠义精神的阐释

写作过程中鲁智深与林冲对比,“岳庙调戏”

“杀人须见血,救人需救彻”——杀人为救人 救金翠莲,怒打镇关西——挑战市井规矩 救刘太公之女,惩罚周通——挑战山大王规矩 救助林冲——挑战权势规矩

水浒对鲁智深亵渎佛门的描绘正是对鲁智深深通佛理的赞扬,智真长老

“不理梁皇忏,不念法华经” 莽和尚来源:最早 杨家将杨五郎

董解元西厢记,普救寺,法聪

王实甫西厢记,惠明 之后再无正面“莽和尚”,很难超越

结局:杭州六和塔钱塘江边听潮而寂

红楼梦22回薛宝钗引用清代邱元《虎囊弹·山门》的曲子《寄生草》(讲述鲁智深打抱不平,被迫出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武松

行者:佛门中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叫头陀。在张青夫妇帮助下打扮成行者。

金圣叹对武松称颂备至,说鲁达“上上人物”;武松是天神,“第一人” 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等19人)、夜走蜈蚣岭、单臂擒方腊——多达十回

耿直刚强,天不怕、地不怕,鲁莽中又有机警和精细 替兄报仇的过程——有理有力有节 事先准备:笔墨纸砚,酒肉菜蔬; 以做断七为名,留住潘金莲; 请来王婆和邻居;

命令手下把手门户,不准出入; 威逼王婆、潘金莲当场招供; 有旁人作证,录写供词; 杀死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到县衙自首

酒:贯穿行侠仗义过程,却不因此误事(大树十字坡 孙二娘)

思想有缺点:形象最初来自说话艺人的演说,受市井文化影响 血溅鸳鸯楼,嗜杀成性。

施恩(金眼彪)是借官营私,收取保护费,干的是相当于黑社会的勾当,武松却施以援手,自降身份为打手。

然而瑕不掩瑜,其反抗精神无人能比

水浒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塑造

西方小说:个人形象突出 水浒:群体,“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辩”容与堂本评论,共性中存个性

水浒刻画人物特点:开始注意到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多重性,及性格的发展变化 三国:脸谱单色化 夸张化手法

对比手法(林冲与鲁智深,宋江与李逵)

西方:连篇累牍的心理描写

水浒:通过行为语言等细节描写间接写心理性格(武松举石墩)

(二)叙事艺术及小说结构

第三人称,客观叙述,限知视角(有第一人称,主观叙述,全知视角——说书人)典型第一人称:唐代,张文成《游仙窟》

清代,沈三白《浮生六记》

板块式结构

原因:说书人经济利益

(三)语言艺术

第一部以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近代汉语“古白话”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融入江浙西北方言词汇

常用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不卖弄”——鲁迅 武松打虎,虎“一扑”“一掀”“一剪”

对话反映人物性格

(四)写作技巧和手法

金圣叹:1.极不省法——怒杀阎婆惜(前有极多铺垫)

2.极省法——武大诉说经历,作为打虎与杀潘金莲的衔接(极短)

3.横云断山法——三打祝家庄,在两打后写谢珍谢宝与毛太公争虎(防止故事单调;孙立,孙青,顾大嫂加入,推动情节发展)

4.夹叙法(自改自赞,瓦官寺崔道成与鲁智深的对话)

5.正犯法(同一类型题材写出不同情节)——武松打虎,李逵沂岭杀四虎,谢珍谢宝争虎;潘金莲,潘巧云偷汉;江州,大名府劫法场;何涛,黄安捕盗;董超、薛霸押解林冲(在后),卢俊义(在前);朱仝雷横放卢俊义后放宋江 6.略犯法:(情节略有相似)“特犯不犯”——林冲买刀与杨志卖刀;唐牛儿(宋江杀阎婆惜,郓城,在前),郓哥(武松杀潘金莲,在后);郑屠肉铺与蒋门神快活林;瓦官寺释禅杖,蜈蚣释岭戒刀

正犯法,略犯法并不一定表示作者的写作水品,金圣叹的评价过于牵强,这些相似的情节恰好反映了小说的成书特点——说书人间相互借鉴

水浒与小说群书的关系

口头文学,市人小说:古代城市中的一种说书艺术,又称说话。繁华的闹市——瓦舍,瓦舍中都有勾栏——剧院。

白行简根据《一枝花话》(“一枝花”为妓女)著《李娃传》

说话分为:讲史,讲经,小说。

小说篇幅短,讲史为后面的章回小说打下基础。

三国故事——说三分,五代故事——五代史,岳飞故事——中兴传,杨家将的故事——北宋志传

水浒还受到文人的史传笔记的影响。

(一)水浒和三国故事 霍四纠专门讲三国故事

小说作者对关羽的景仰之情:“大刀”关胜(义勇武安王关羽之后)上梁山后并无建功却得排位第五;朱仝——美髯公,讲义气,重然诺;杨雄——病关索((花)关索,民间“柴堆三国”中关羽的儿子)

林冲形象的设计从张飞得到了灵感;李逵,鲁智深,雷横等张飞式人物;朱仝雷横的搭配类似于关羽张飞。

刘备的影响:宋江,谦逊爱才,一副儒家做派

(二)水浒与五代故事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朱李石刘郭)宋元话本《五代史平话》,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开篇引用宋代邵雍“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打虎英雄:子路、卞庄(春秋)、李广、李存孝(后唐,最有名最相似,原名安敬思,后唐开国国主李克用义子,后因人陷害而死,元杂剧《哭存孝》——关汉卿)《雁门关存孝打虎》——陈以仁(放羊时打虎)《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罗贯中 《折担儿武松打虎》(失传)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年轻时借买肉找茬,“割不从法”杀过一个恶霸屠夫

杨志卖刀:《五代史平话》刘文政买刀,不同的是买刀人杀了卖刀人

单廷圭名字是借用五代人物的

关胜打败单廷圭——五代中单廷圭(幽州太守刘守光部下)被后晋周德威所擒

柴进:后周柴荣后代,誓(丹)书铁券——封建帝王赐给功臣的凭证

殷天锡欲霸占柴家花园,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自以为誓书铁卷可以护身

(三)水浒与说岳故事

水浒到南宋末年基本定型(文学创作的滞后性),南宋初年“中兴时期”

历史上南宋末年抗击蒙古的民族英雄张顺,身中四枪六箭,浮尸水中。张贵(与张顺一同抗战的)曾招募两名水性很好的部下 水浒中张顺“浪里白条”,征方腊,涌金门中枪而死于西湖水中,被龙王封为“金华太保”,宋江在涌金门外建庙 《中兴名将传》王六大夫(说书人),主要人物“中兴四名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

(后来岳飞功绩逐渐被人们认可,而张俊与秦桧勾结害死岳飞,遭人唾弃,所以中兴故事逐渐变为岳飞故事)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熊大木,主人公已经变成岳飞,较枯燥 《说岳前传》清代

水浒与说岳相关的例子:

1.三打祝家庄,本想投降的扈成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李逵误杀——扈成是中兴时候人物,官军内讧被杀

2.《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史上关胜因阻刘豫降金被杀

刘豫投降后建立伪政权“大齐”都城在河北大名府——蔡京女婿梁中书 3.征方腊,朝廷派遣张招讨与刘光世,点宋江为先锋(不直接用张俊,因为名声节节下降)

4.岳飞的投影:宋江

心怀忠义、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爱惜名节

岳飞有贴身侍卫马前张保、马后王横,岳飞阻王横动手导致其被乱刀砍死——宋江因爱惜名节骗李逵喝下毒酒

5.水浒忠义堂“常怀贞烈常忠义,不爱钱财不扰民”——效仿岳飞主张“文臣不爱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6.钟相杨幺洞庭湖起义被岳飞镇压,宋江故事吸收洞庭起义素材的契机就在于中兴故事的盛行,宋江由山贼变为水寇

(四)其他话本故事对水浒的影响 1.杨家将

杨家将的悲剧底蕴传达给杨家后裔杨志

莽和尚形象:五郎杨延德,是一切莽和尚的源头,是最先闯入文学画廊的英雄僧侣的形象。

水浒的坏女人大多姓潘——杨家的死对头潘仁美(国丈)

2.《平妖传》

二十回《三遂平妖传》——罗贯中,四十回《新平妖传》,演说北宋庆历年间王则起义

郑州知州派董超、薛霸把卜吉发送并害死——林冲、卢俊义

王庆的形象与平妖传中的王则有相似之处:军卒出生;都受到上司盘剥欺凌;王则身边有胡永儿,王庆身边有段三娘 “农夫背上添心号,渔夫舟中插认旗”

3.绰号联系

“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清(李广射虎,中石没羽),“打虎将”李忠(“李忠祖是霸陵生”,李广被霸陵尉刁难),“小霸王”周通(项羽),孙立“病尉迟”孙新“小尉迟”(尉迟恭),“赛仁贵”郭胜(薛仁贵)

水浒中的晚起情节

水浒传是世代累积、大家写定的作品,写作时间长,作者众多,但不是无休止的累积。插增——插在中间(容与堂本中有插在开头,第一回)

聂绀弩认为林冲故事就是晚起故事,和其他故事有许多雷同之处(董超薛霸押解卢俊义,王庆落草,杨志卖刀),但林冲故事又更加合理,前十三回后起 胡适说王进故事是照搬王庆故事

侯老师认为前十三回晚起

1.只有好汉才能享受出场诗的待遇,后起作者不知道出场诗的规律,18位没有出场诗:写漏了或者把出场诗删掉(天罡星只有公孙胜和刘唐没有)(1)一.些好汉的出场诗误删或不得不删,如刘唐,早期水浒里绰号是“尺八腿”,出场诗也该围绕绰号,而后来绰号改为赤发鬼,出场诗不得不删。

(2)因为百回本中林冲先于晁盖上山,但小说不可能写林冲自己占山为王、招兵买马,所以设计王伦,杜迁,宋万这些人物,但漏写杜、宋出场诗

2.22位好汉出场诗不在第一次出场(林冲,鲁智深,柴进),侯老师认为早期成书中这些人物首次露面(也就是在实际有出场诗的章回)晚于后期成书中首次露面,这也证明前十三回晚起。

3.为什么没有公孙胜的出场诗?

原本身份更可能是军官,而不是道士,身份改变

首次亮相于智取生辰纲,八位好汉行动,题目却是“七星聚义”,作者为什么要把白胜排除在七星之外?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故事中需要增加一人故而把白胜舍去。白胜被捕后,宋江报信,六七不定。公孙胜在这次行动中可有可无,后来居上的梁山首领。

晚起证据:没有出场诗的天罡级人物;很难与原有故事水乳交融;在结构方面起一定作用(凡是起结构作用的往往是晚起人物)。

小说家出于什么目的将公孙胜的身份由军官变为道士?又为何把他提拔到排行第四的好汉这一高度?

(1)要塑造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吴用不能呼风唤雨无法完全充当诸葛亮这一人物,公孙胜与吴用优势互补,共同充当诸葛亮。

(2)公孙胜的变身和提拔可能跟小说创作过程当中道教地位的攀升有关。智取生辰纲是第一场战斗,参加这场战斗必成元老级人物,有助于拔高道教地位。

水浒传和宗教

外国学者认为水浒宗教倾向:袒道仇僧——公孙胜、戴宗、樊瑞是道家代表人物;鲁、武是假和尚,真和尚往往是反面人物(崔道成,裴如海)但实际上,佛道两教作用并不凸显 中国的农民起义几乎带有宗教色彩,宗教成为和皇权思想相抗衡的精神武器,为起义领袖所利用。

方腊借助“左道”摩尼教造反,钟相造反可能也利用摩尼教。

摩尼教起源波斯,吸收拜火教、基督教、佛教思想,又称为“明教”、“明尊教”,最早唐代传入中国。晚唐衰退,宋元盛行。

摩尼教从时间,空间,精神实质上对水浒都有影响 1.水浒屡屡称宋江等人为魔王、魔君、魔头、魔心未断(宋史里才开始出现了“魔”字,此前更多用“妖”字,吃菜事魔、魔贼、魔王等都是专指摩尼教)暗示着宋江等人有摩尼教的背景

2.晁盖宋江如果真的是以摩尼教教主为原型,那么他们正应该有大量的教产,能够做到小说里写的仗义疏财、视金似土(南宋 庄季裕《鸡肋篇》“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也”)

3.水浒好汉焚香宣誓的做法与摩尼教一模一样

4.水浒好汉抱着一种憎女倾向。宋元民间对女性并没有这样的憎恨,排斥家庭、拒绝婚姻正是摩尼教的教义——“二宗三际论”:二宗指光明、黑暗两个阵营,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水浒中的好汉大多不近女色,抱着宗教式的偏执态度,可能是受摩尼教反对婚姻痛恨繁衍的教义的影响。

5.当农民被逼上山时往往抛弃摩尼教逆来顺受的训示,利用其憎恶现实世界的说教来鼓动群众,利用其光明必胜的信念来激励战斗。摩尼教教义在某种情况下发生畸变。

6.宋江的表字“公明”、绰号“呼”与摩尼教教义有关——“明教”,“呼神”

水浒的文体类型定位

“四大奇书”(明 李渔提出):王世贞认为是史记,庄子,水浒,西厢记

冯梦龙认为是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 美国 浦安迪提出“奇书体”

最早把水浒定位为“英雄传奇”的是郑振铎:水浒,说唐传,平妖传(并不严密,应是神魔小说),粉妆楼…..郑振铎认为凡是讲英雄故事,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品都是英雄传奇

鲁迅把水浒与三国归入“讲史” 孙楷第把水浒归为“公案侠义”

水浒在小说文体演变史中的重要意义

马铃薯式的文学繁殖方式:《大宋宣和遗事》“讲史演义”—《水浒传》“第一英雄传奇”—《金瓶梅》“第一世情小说”(另外在容与堂本前序中提到《清风寨》、《寿张县令黑旋风集》)

上一篇:喝彩与人生的中学作文下一篇:照样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