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实心球运动员的加油稿

2024-04-17

给实心球运动员的加油稿(精选8篇)

篇1:给实心球运动员的加油稿

手里拿着沉重的铅球,

你的希望凝聚在铅球上,

你的理想,

汇集全身力量,推出理想,

推出希望,

铅球在空中闪闪发光,

理想在空中发光。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

我不禁想连篇,

这精彩的弧线啊。

凝结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伦的弧线,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待。

它是如此自然和完美,

没有遗憾,只会留下美好的体验。

我想永远留下你,

让我的心印上弧线。

篇2:给实心球运动员的加油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到加油稿的地方越来越多,借助加油稿可以给对方传达鼓励。那么你有了解过加油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心球运动员加油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心球运动员加油稿 篇1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手里紧握那沉重的实心球,那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致实心运动员

沉甸甸的实心球,寄托着你的希望

奋力一抛的瞬间,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美丽的长空,你抛出的不仅仅是力量和距离,还有梦想和激情,希望向前,再向前!

实心球运动员加油稿 篇2

(一)沉甸甸的实心球,寄托着你的希望,实心球,重重的,应为它装载的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的主人,想把它抛得远远的,然自己的梦想随着实心球一起高飞!运动会加油稿致实心球

(二)致实心球运动员手握铅球,心有成竹虽有几分沉重,几分辛苦正现人之本色,豪情万丈一声嚎去,只见铅球已飞出呀,太棒了,我为你欢呼我为你骄傲运动会加油稿致实心球

(三)致实心球运动员实心球从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

实心球从空中划过,落在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每一次的落地,都是努力的结果。运动会加油稿致实心球

(四)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实心球运动员加油稿 篇3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篇3:给实心球运动员的加油稿

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在原地双手原地掷实心球 (以下简称实心球) 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 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是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的积极并带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是推动学生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巨大动力。为此, 在教学中应利用实心球多开展或开发游戏活动和竞赛活动, 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而有创新性, 从而满足学生的各种情感需求。第二, 目标定向。充分发挥实心球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如在体育中考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地位;明确实心球在提高身体力量、协调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三, 情感内化。在教学中把实心球中的高度和远度转化为学生的前进的动力、向上的精神。第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实心球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和比赛, 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和竞争意识。此外, 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以优美的技术动作折服学生, 不断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使课堂教学有序、严密开展。

二、分析技术原理

若在教学中学生能简单了解实心球的技术原理, 练习将会更具有目的性。那么实心球教学的原理有哪些呢?一是决定实心球成绩的主要因素。即出手的角度 (33°~37°) 和速度;二是相关概念的认识。如, 状态反射、器械超越和肌肉退让;三是一些主要技术动作的释解, 满弓、鞭打、送髋、收腹、前引球、后引球、缓冲等;这些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解释, 虽然很多技术原理学生一时间难以理解和体会, 但是这可以使学生带着思考去练习,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熟记技术流程

流程是程序观的思维。从技术的角度看, 流程就技术链, 各个部分的技术关键点构成了技术流程, 即是运动技术的重点构成。从学习主体的角度看, 技术流程是练习的主要动作过程, 所以说, 清晰的技术流程有利于学生熟练技术动作。在实心球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分析技术结构, 给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众多学者认为实心球技术由预备姿势、形成满弓、最后用力及缓冲四个阶段构成;其次, 确定技术流程, 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练习思路。如:“站位-持球-预摆-抬头-挺胸-送髋-后引球-蹬地-收腹-前引球-鞭打-拨球-屈膝-收腹”。再次, 在实践中根据个人情况, 以实心球技术四个阶段特点为依据, 进行简化或修复技术流程, 目的就是易记技术要领。

四、研究组织与教法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运动技能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 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因此, 运动技能的形成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时间练习就能达成的, 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反复练习获取, 特别是技术性较强的项目更应多练。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依据,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安排教学任务, 并优先相应的教法与组织。见下表, 实心球教学中教法与组织的设计。

五、分层教学促全面发展

本文认为, 在实心球教学中, 学生全面发展就是所有的人通过学习后都在发展, 都在进步。但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是无法避免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有效分层。第一, 技术分层。首先要归类实心球几个难点技术 (满弓、鞭打、出手角度等) , 把这些技术环节做得不好的学生组合成小组, 如出手角度太低的小组可以在空中拉一绳子, 让学生想方设法把实心球从绳子上方掷过去;第二, 体质分层。把不同体质的学生进行归类分组, 并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如体质较差的小组的目标要求要降低, 通过一些游戏或是简单的比赛来促进他们的技术要领和提高学习兴趣;第三, 把学习不积极的学生集中起来, 通过一些奖惩措施去促进学习, 另外, 教师要加大学习监督力度, 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六、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

由于实心球技术较为复杂, 技术环节又比较多, 所以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考察、激励等功能, 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术的不断完善, 不断修复, 不断提升。首先, 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在学习中所有的人都要成为评价的主体, 即自评、互评、师评。

篇4:给孩子的注意力加加油

我的小祖宗,你在干嘛

2岁的淘淘好淘气哦!可不,他正撕开装有花生米的包装袋,把里面的花生米倒了一地,又一粒粒捡到自己的小鞋子里,又把鞋子往卫生间有水的脸盆里放……妈妈进来了,大呼:“哇啦啦,我的小祖宗,你在干嘛?”淘淘头也不抬,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我的‘小船’,这是花生米‘小朋友’,看,在‘大海’里开起来喽!”妈妈没好气地说:“也不能这样玩呀!”啪啪啪,小屁股挨打!

比物品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孩子在探索玩耍中,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当作什么也没看见,让孩子继续玩吧!实在忍不住,那就参与进来,慢慢把游戏导向更安全的方向吧。

快别瞎说了,吃饭了

晓晓在虹虹家玩。两人在沙发上你一言我一语,在比赛“吹牛”:“我爸爸明天要给我买电飞车。”“哼,我爸爸会给我一架飞机呢!”“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伯伯是空军,他会给我买一架宇宙飞船……”“我……”

这时妈妈进来,叫他俩:“你们俩可真有意思,快别瞎说了,两个小家伙吃饭了。”孩子们的“想象时间”就这样被打断了。

耐心等孩子们把对话游戏做完吧,至少打断得别这么粗暴。这样说会不会好些:你俩的想象力好丰富啊,我都听得入迷了,吃点饭加点能量后继续吧!

走了,没什么好看的

傍晚,妈妈领着小明散步,走在林荫小道上。妈妈走了好远,突然发现小明怎么没跟上来。回头一看,小明正蹲在一米远的地上看什么。走回去才知道,他在观察地上一只正在爬的小虫子。妈妈拉起小明,说:“没什么好看的,快走呀!”

散步就是散步嘛,那么着急干嘛?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观察和感受吧!就算被路人当成异类,心里也可以很淡定:俺这是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干扰正在画画的孩子

6岁的小毛在房间里专心地画画,妈妈一会儿开门进来拿样东西,一会儿又嘱咐小毛说:“你爸今天又喝酒了,睡下了。记住,你今晚不要去他房间打扰他了。”一会儿帮小毛把新买的画笔递过去:“这是我今天去超市买的,跑了好几家才买到你要的这种呢!”

咱们大人做事的时候也不愿意老被打扰吧?孩子也是一样的哦!有事跟孩子说,等孩子心空下来吧!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小贴士:

少看电视,即使看,也别老换频道;

听孩子把话说完;

给孩子独处的时间、空间,允许孩子自言自语、发呆;

家里的房间摆设整齐,给孩子一个整齐有序的感觉;

一次只给一种玩具;

多给孩子放录音故事磁带,少放VCD、DVD,只听不看,孩子更专心;

陪孩子玩专注力游戏:藏起一样东西,看什么东西少了;不断变换手中的扑克牌,盯住某一张;从罐子里倒出一大堆黄豆,找出混在其中的豌豆等。也可以做些注意力训练的题,如找不同、比大小、拼图、记数字、比对图形等。

篇5: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

你站在草坪上,挥舞着双臂,所有的力量顿时间都凝聚在了手上.你那有力的手上,抓着一个沉甸甸的实心球,你尽自己最打的`力气投了出去.投近投远,都没关系,只要你努力就行!重在参与,输了明年再来比!

运动会实心球加油稿二:

实心球,重重的,因为它装载的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的主人,想把它抛得远远的,让自己的梦想随着实心球一起高飞!

运动会实心球加油稿三:

你们手握实心球有几分沉重,但胸有成竹。我相信,你们都能将实心球投掷到很远,赢得第一;都能够投掷出一个完美的抛物线,落在竞赛场的“尽头”;都能留下一个精彩的轨迹,此生永不留遗憾。

运动会实心球加油稿四:

你们每一次的投掷都包含着努力的结果,每一次落地都是激情的汗水。只要奋力拼搏,就能赢得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运动会实心球加油稿五:

篇6:运动会实心球加油稿

你是田径领域的焦点,你是球场上的国王。实心球是一个完美的句点,手臂结合了成千上万的技能和力量,把它挥向远方。它的重量被你变成了速度,在空中画出了一个美丽的弧线。

此时此刻,它不仅仅是一个真正的球——它凝聚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绽放,闪耀!不要害怕,不要紧张,秋风,到处都是金色的梦想。骄傲,是你日夜练习的热情和希望;后退一步,是你积累的前进的力量。在你的世界里,在我们眼中,推出一个真正的球是如此。

那是你日夜训练积累的最美的时刻,那是我们在赛前期待的最美的时刻,那是你在赛场上踏上巅峰,超越自己的时刻!实心球的重量承载着你的汗水和期待,我们的期待和祝福,你的眼睛,我们的呼喊。在实心球抛出的那一刻,你就是赢家!

篇7: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

没有800米运动员们的耐力,

你们是整个比赛场上最无私奉献的人们,

你们被跑步的运动员们抢尽了风头,

但你们依然沉默,你们努力着,右腿半蹲,

把重重的.实心球压在锁骨上,蹬地,扔,

只见那平日笨重的实心球在你们手里出发,

在空中划出可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然后又完美的着地。

篇8:给实心球运动员的加油稿

研究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 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弊病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所运动的时空体系与初学者学习时的运动时空体系的差异性, 往往认为学习者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就能体会到示范伴随着的运动感受性体验。其实, 两者是一体, 同步的。但是属于内部的运动感受体验是无法视听的, 也就是说, 初学者不能立即获得该动作的内部信息而无法正确熟练地完成该动作。因此在技术课教学时数少、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 要让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而享受运动的乐趣, 采用一些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泛阅读大量有关资料展开研究,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的贾齐老师的《运动学》讲义为本文提供了主要思想来源。同时采用观察和调查法, 通过对自己及所任教的班级和本校学生的上课情况来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阐述运动学中的传递性与不可传递性

在进行运动指导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会注意到这样的两种似乎矛盾的事实:运动指导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讲解或示范。但是, 尽管指导者将学习者还不能够掌握的某一动作通过讲解动作要领或动作原理, 使得他们“知道”该动作的要领或原理后, 学习者仍然不能按照他们所“知道”的那些要领或原理表现该动作。同样, 指导者在反复示范动作以后, 尽管学习者已明白该动作的表现形式, 仍然不能通过身体按照他们记忆中已经“知道”的动作过程来完成动作, 也就是说学习者记忆上的“知道”与能否以自己的身体表现它们并不是同步的。另外, 当我们已经很熟练地掌握某一运动动作时 (比如骑自行车或使用筷子) , 该动作的要领怎样、原理怎样并不一定能够说出来。这似乎说明我们有时尽管已经掌握了某些动作技能, 但并不一定“知道”该动作技能的知识。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个动作, 在采用的各种方法中, 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然而, 当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观察示范动作和听取讲解后进行联系时, 我们会注意到, 学习者自己的身体并不能立刻按照记忆中残留的视觉影像那样表现出来。他们自己的身体在与自己的身体发生对抗。在排除学习者身体发展方面的不足及教师方面的失误等条件下, 怎样解释学生为什么不能立刻用身体表现出该动作的原因呢?是不是可以设想还有一些必要的信息没有被教师传递出来, 或者说还有一些信息没有被学生接受呢?确实还有一些信息没有被教师传递出来或者说还没有被学生接受。

教师在示范时必然伴随一定的运动感受性体验。运动感受性体验的产生又是与所完成的动作形成表里关系。即二者是一体的、同步的。尽管学习者可以接受示范、讲解这些偏于外部的、可视的、可听的信息, 但是, 运动感受性体验则是属于内部的无法视听的信息。也就是说学习者之所以不能立刻表现出该动作缺乏内部信息所致。换句话说, 学习者还未能够获得这种体验性的内部信息才是导致不能顺利完成的根本原因。根据这一逻辑也许人们会认为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将那种体验性的内部信息传递给学习者, 那么学习者不是能够很快地掌握动作吗?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运动者 (比如体育教师本人) 根本不可能将那种体验性的内部信息完整地、全面地、充分地表达出来。因为在自己的时空系中体验的那种内部信息只能为本人所感受, 运动者本人借助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只是对体验性内部信息的描述, 而非内部信息自身。那种体验性的内部就是它自身, 任何对它的描述或表征都已经是改造、变形、加工后的结果。更直截了当地说, 那种体验性的内部信息宿命地被“绝缘”于运动者内部, 它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

比如教练员为了使学习者掌握乒乓球运动中的某个动作, 有时会采用手把手的方式使学习者在被动运动的同时, 感受到仅仅通过示范动作和讲解无法观测的那种体验性信息。尽管在运动学习过程中, 有很多动作并不能手把手地教, 但是其中的道理有其相似之处。当学习者学习某个动作时, 他们所观看的示范者动作或录像的形式会以视觉影像的形式保存在记忆之中。如果学习者在观看示范动作之后所进行的练习是有积极效果的, 则运动学认为, 无论学习者是否在主观上意识到, 实际上都存在以下过程:学习者将残留的视觉影像定为自己, 或者说是练习者把自己虚拟地投入该影像中与其化为一体, 从而对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轨迹、方向、力量、节奏及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揣摩、体验和感受。在这种虚拟地将主体 (学习者本人) 移入客体 (示范者) 的过程中, 学习者或多或少地形成或者说“悟”出示范者完成该动作时那种内在的体验性信息。并且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 以再现那种“悟”出的感觉为目标来表现自己的身体。换句话说, 学习者实际上是以减少练习过程中真实获得感觉与“悟”出来的那种感觉之间的差异为目标展开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并不是仅仅从示范动作的外部“客观”地观察, 学习者的练习也不仅仅是对示范动作机械地模仿和复制。

学习者之所以能够掌握作为内部信息的那种感觉, 是因为学习者将自己 (主体) “移入”示范动作中, 并随着客体 (示范动作) 的运动使主体自己的虚拟运动得以成立而产生运动共感 (即本来由指导者自己才感受的内部信息) 。尽管此时学习者还不能流畅地完成动作, 但是或多或少地具备了那种虽然还模糊的体验。而这种以运动共感为基础而达成运动体验才正是指导者在指导运动学习时所要传达的最基本信息。

三、教学手段对掌握实心球技术的促进作用

1. 从运动学角度探讨实心球技术动作教学

传统的技术学习也被称为感觉—运动技能的学习, 这种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概念和原理, 而且通过身体练习的方式来不断改进与控制动作, 通过操作的方式来达到熟练掌握技术。从一般的教学过程来看, 这种教学首先是由教师通过视听手段如讲解、图示、示范等使学生对某个技术有基本的认识, 然后通过学生的练习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反馈、评价等逐步达到掌握技术的目的。实心球教学中, 当教师向学生讲解决定实心球投掷的远度的因素, 即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概念时。正如上面所阐述的, 低年级学生知识面和理解力的缺陷无法完全领悟, 技术学习信息未能被学生理解。技术学习的特点决定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的信息不完整且有很大一部分不被学生吸收, 阻碍了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决定了技术教学与其他理论学习的区别。在理论学科的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由概念、定理或定律构成的知识体系, 掌握知识的途径是通过有关分析、推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来进行的。而技术教学则要求学生将某个技术认知的形象、节奏、运动与空间关系等通过动作控制表现出来。除了非常简单的技术外, 对于任何稍微复杂的技术, 学习者即使掌握了正确的概念和原理, 也几乎很难立刻完成技术动作。因此, 技术教学最关键之处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促进学生由技术动作学习即本体的认知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传统的实心球教学, 注重边示范边讲解, 讲解投掷实心球的技术, 从握球的方法着手: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 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 (男生两食指接触, 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 , 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 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 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 这样可以节省力量, 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 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 (1) 球应握稳, 两臂肌肉放松; (2) 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预备姿势两脚前后开立, 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 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 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 后脚脚跟稍微离地, 两手持球自然, 身体肌肉放松, 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 眼睛看前下方。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的条件, 预摆次数因人而定, 一般是一至二次, 当最后一次预摆时, 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 加速球的摆速, 此速上体后仰, 身体形成反弓形, 同时吸气。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 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 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 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 旨在加快手臂的鞭打速度。几节课下来后发现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并不理想, 问及学生动作要领也能复述一些动作片段, 当要求学生做个示范动作, 让他按自己理解的动作去完成就无法做到了。

2. 实心球教学手段运用使技术动作化繁为简

从教学的实践来看, 许多学生在最初进行这种转换时, 所做出的动作千奇百怪、花样繁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个体认知的差异和肌肉系统模仿运动表象不一致造成的。关于认知信息的个体差异与技能的关系, 练习者首先获得技能认知的成分, 知道动作是怎样的, 应怎样做等, 然后才进行练习, 问题是初学者通过教师先前所进行的讲解和示范等获得的对技术的认知, 通常是不够完整的或缺失部分线索的;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运动环境将导致许多错误的产生。关于肌肉系统模仿运动表象不一致方面, 练习者根据运动表象所进行的练习, 当他们感觉正在做的动作已与大脑中的真实的动作一致时, 其实这种动作与大脑中的表象并不完全吻合, 这就是动作技术教学通常需要外部指导与纠正的原因之一。对于认知缺失或肌肉系统模仿运动表象不一致所导致的动作错误或学习困难, 尝试错误的练习、教师的语言指导、重复示范、分析对比等方法均是最常用的手段, 也是必要的。但是通过练习手段对于个体信息缺失或肌肉系统模仿运动表象不一致所产生的练习错误的纠正, 通常是更直接和更简洁的。教学手段在实心教学中运用, 在教学中要求男女分开算出班级男女的平均身高, 根据身高结合抛物线运动原理和出球角度设定一条目标线, 让学生用实心球去掷这一条线, 以掷准为练习目标, 这比抽象的“出球角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且不会老是问老师你看我这个出球角度是对少度?够不够?练到一定程度, 再设定新的目标, 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狠狠”地掷那条目标线, 把实心球的两个要素都体现出来, 比理解复杂出球角度和出球速度的概念要强很多。

四、结语

通过对运动学中的可传递性和不可传递性的特征阐述, 以及从运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在技术教学中仅仅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图示等教学手段是不够的, 但是对具体的操作应用方法并没有足够的研究。因此, 在今后的技术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促进学生通过本体感觉转换加深对动作理论的理解。最后值得重视的是, 我们在今后的技术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 才能化繁为简, 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必要的技术, 从而使学生在技术的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摘要:文章通过对运动学研究特征中的可传递性与不可传递性的阐述, 对实心球技术教学中应用辅助手段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辅助手段对促进实心球技术掌握的原理, 提出了几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并进行了应用分类。

关键词:运动学,可传递性,不可传递性,实心球技术,动作教学

参考文献

[1]贾齐.运动学讲义.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168-169.

[3]赵家琪.实用运动生理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31-39.

[4]杨烨.动作学习中示范模型的国外研究现状[J].上海体育学院院报, 1999.

[5]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14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给实心球运动员的加油稿】相关文章:

致实心球运动员加油稿04-20

实心球加油稿05-08

抛实心球加油稿100字04-12

初中实心球范文05-19

实心球分解教学09-11

实心球考试作文04-20

实心球比赛作文05-10

什么是实心球范文05-31

实心球公开课范文06-01

双手投掷实心球教案04-17

上一篇:12室内设计团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繁峙县职称论文发表-幼儿园管理管理者关心需要成长欣赏论文选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