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说课

2024-04-28

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说课(精选8篇)

篇1: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____号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__》。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以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认识。

《_______》是苏教版普通高中数学必修-----第-----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同学们学过______,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还会学习______。所以学好本节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成功的教学必须以认识学生为基础,因为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不一样,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教师只有充分的了解他们,才能使我们的教学顺利进行,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观察、分析问题能力,抽象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针对本节课《_____》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启发引导。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根据以上对本节课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初步掌握---------------,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时候,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数学情操,体会数学美。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确定难点有两个原因:一是本节课内容有一定难度,二是学生的思维有一定局性,理解起来会有困难,突破这个难点,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

为了能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好三维目标。关于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在教法上我注重启发引导,在学法上重点让学生探索发 现创造,避免以教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另外,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无论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还是教法学法的制定,最终都要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下面我具体来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各项活动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一个教学环节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改变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式,充分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这种强烈的学习动机迅速 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新课标认为: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环节我主 要运用师生互动,来理清----------。通过这一环节,同学们已经能够掌握这节课 的主要内容。此时同学们急需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才能,体会成功。于是进入 第三个教学环节。

(3)自我尝试,初步应用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想的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此了。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完成课本第--------页--------题。通过做题能够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知识,也使人人学到必须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内化知识,反馈教学,迅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波利亚老先生指出:一个重大的发现可以解决一道重大的题目,但是在解答任何一道题目的过程中都会有点滴的发现。可见习题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加以总结,就会遗忘或混淆,并且必须通过解题训练加以巩固。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完成课本第--------页-------题--------题,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5)第五个环节是进行归纳小结和布置作业

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概括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我依次从知识、方法、经验三个方面分别设计了三个问题: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布置作业,使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接着以饱满的学习兴趣进入以后数学学习。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同时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能够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

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教师的启带动学生的发。

最后教学评价: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给出的条 件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否能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给出结论。为此我采用教师 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并充分运用多元化评价。让评价始终伴随教学全过 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2: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说课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认为要真正的教好一节课,首先就是要对教材熟悉,那么我就先来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基本不等式》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和证明过程。本章一直在研究不等式的相关问题,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之后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必要基础。

二、说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并且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而作为高中内容,命题的严谨性是必要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以及证明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想要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讲授法,练习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而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试图通过我的教学过程,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一)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新课导入环节。

我先PPT出示的是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

提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到不等关系么? 引出课题。

通过展示会标并提问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直入课题,可以很好的过渡到今天的主题内容:推导基本不等式。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1.通过导入的问题,学生思考:通过赵爽弦图推可以发现哪些不等关系呢? 学生小组探究:利用赵爽弦图推导出基本不等式。之后请学生把证明过程进行板书:

(2)“探究”,几何证明。

分析法是从结果入手,由果索因;几何法是由几何中的不等关系,进行证明。此类不等式的证明分析法理解简单,几何法稍难。学生通过两种证明过程,加深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还练习了证明方法。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学生在我层次性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发现基本不等式,通过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基本不等式。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三)课堂练习

当然一节课只得出结论还是不够的,作为一节数学课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应用。所以我设计了如下两道课堂练习:

(2)一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这样的问题能够兼顾到本节课的所有主要内容,并且问题具有层次性,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基本不等式应用中“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的规律,为后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导证明过程。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开放性问题: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书本资料,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这样的作业设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七、说板书设计

篇3:高中数学“虚拟教师”的编写原则

一、目标鲜明原则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不仅对学习过程具有引导功能,而且是学生评价自己学习结果的依据。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每一章节的前面都要安排准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学法指导原则

根据每节的具体内容明确学习方法,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并解决问题。

三、分块处理原则

高中数学每节内容一般都是线性的,逻辑非常鲜明,层次清晰、环环紧扣,如果前面的内容不掌握,后继的学习就不能进行,需要对学习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老师及时点拨。为此“虚拟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实际内容把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分块,各个“自主学习块”之间的时间要供真实教师进行精讲,为下一个“自主学习块”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问题引导原则

精解教材内容,以问题为线索,把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编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从而水到渠成地去建构新的知识。

1. 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

2. 本着小步子,难度渐次增加的原则进行编排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要编排引导性的学习材料。学习复杂内容前,要安排好所需要的所有先行知识和技能,把每个学习内容都分解成若干难度递增的小步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渐增强成功体验,认识到只有循序渐进,才可以克服看起来无法解决的学习困难。

3. 要有探究提示与知识回溯

学生探究遇到的困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当需要某知识作铺垫时联想出现空白导致思维受阻,这时我们可利用对话框或注解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知识回溯;另一种困难是探究方向不正确,这时就要在思路上提供探究提示,在思考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及时帮助。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个“虚拟教师”在时刻陪伴着自己,一旦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时能够在“虚拟教师”的帮助下加以解决。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真实教师无法对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难题。

五、变式练习原则

变式就是对题目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化,使其面目不一,而本质特征不变,它只改变问题的形式,不改变问题的实质,从而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把问题的本质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本质特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教材示范原则

我们编写自主学习辅导教材并不是抛弃教材,而是依据教材并且与教材同步,教材语言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定理、定义等说理清晰透彻,例题讲解示范性强,易于效仿,因此在利用“虚拟教师”自主学习结束后,一定要提醒学生阅读教科书。

七、反馈评价原则

1. 探究与练习一定要提供答案

在自主学习中,对于自己学得如何,学生往往需要外部提供一些反馈,因此一定要为探究与练习提供详细的答案,以方便学生对照答案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2. 探究答案与问题的距离一定要远

一定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准确的反馈,但我们在利用教科书学习时几乎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遇到困难时总是不自觉地想看教材中对该问题的解释,这样探究就失去了意义,时间一长还容易养成懒惰的不良习惯。因此探究问题的答案与原问题的距离设计一定要远。

3. 通过测验进行及时评价

为了对自学的成果及时地加以强化,在“虚拟教师”中需对每个自学的环节都进行测验与评价,测试评价的主内容是重点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给学生不断安排这种自我测验和评价的机会,以此让学生自己来检验是否真正理解了教材中的内容,并借助于反馈进行诊断,发现学习的困难之处,同时也为真实教师的有效指导提供了第一手依据。

篇4: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说课

关键词: 说课 中职院校 教学手段 教学能力

1.对“说课”的介绍

教育,一直是整个社会讨论的重点,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当然不能一成不变。为了培养大量适应国家发展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针对办学性质,提出了“说课”理念。所谓“说课”,是在基于备课的基础上,在教师之间或者面对领导,主要通过讲述的方式,对书本上的知识和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况阐述自己的教学“预算”和理论规划;同时,针对说课人的讲述,同事或领导对其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等等。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种“同行互斥”的方法,在经验共享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共同进步。正因为“说课”这种方式是在同行之间进行的,方法开明,可取性大,教师会在“说课”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激烈的讨论中会深刻反省,以求进步。

2.“说课”的具体作用

说课是以备课为基础的,在诸多教师面前展开的一种公开授课的方式。由于汇聚了教育界的诸多精英数学教师,将众多不同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交集在一起,课堂必然会是一场智慧的较量、知识的碰撞。正因为有了“说课”这种方式,数学教师能够深入了解的教学重难点,提高对教材的熟悉度,同时教师之间也能分享自己遇到的教学障碍,共同解决;并且一起反省自己教学的不足,共同讨论出更好更合适的教学办法。

2.1深入了解教材

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说课”时,必然会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复习和理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课”,教师会将课本内容烂熟于心,熟知任何一个章节的重难点,当然,我想任何一个资深的教师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说课”的重大作用就是因其具有汇聚性和开明性,使得数学教师能够通过“说课”掌握更加快捷易记的解题方式,能够深入浅出,将教材越讲越简单。

2.2增强职业技能

“说课”不是闭门论道,是要当着诸多同行的面授课,阐述自己的经验,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则所说的内容必然会遭到同行的否定。所以,为了能够使自己的“说课”内容更有吸引力,进行说课的数学教师必然会做好充分准备,在课余时间也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有更强的能力驾驭课堂。正因为“说课”给诸多教师提供了良性竞争的环境,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教师就有了不断提高的动力,职业技能和教学手段也会不断改善。

2.3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说课”带来了教学手段的改进,对学生而言,提高了他们上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果老师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会提高很多,教学效果也会大大优化。

3.“说课”说什么

3.1说学生

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老师所采取的所有手段都是用于学生的。所以,“说课”的内容当然少不了说学生了。“说课”要有针对性。先就单个学生而言,老师的“说课”要因材而说,针对成绩好的、理解能力强的,学习态度又较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归位一类来说,将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提出来详细地说。对学生整体而言,要说他们的学习特点,说明对他们的应对措施。

3.2说教学手段和方法

人各有不同,形式做人皆不同,教学自然也会有不同。所以数学老师在“说课”时,必然要说一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所谓的教学手段,比如板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诸如互动式、练习式等。“说课”老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将自己的方法手段与其他老师分享。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他教师一定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说课”老师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这样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3说教学程序

在“说课”时,教师一定要说明自己的教学程序,这也是说课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自己教学程序的阐明,他人能发现说课人整体的课堂安排,了解整个课堂的流程和讲课特点,便于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只有在了解到教学程序后,其他教师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才能够提出有利于说课教师改进的意见。

4.对“说课”的建议

对于促进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说课”确实是一个极佳的方法。所以,我认为这样好的方法应该大面积普及。教师在“说课”时,应该表现得更有特点,不能局限于前人的模式,要大胆彰显自己特点,敢于创新,敢大胆提出新的有意义的见解。同时,一定不能吝啬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要大方地和别人分享。

5.结语

21世纪是个人才需求量巨大的社会,需要国家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我们的国家也正在为之努力改进中。所以,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如此。本文阐述了“说课”对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从“说课”的诸多方面谈起,切实证明了“说课”具有优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在此,希望所有的办学单位都能够大力推广这样好的教育方案,同时提出更多更好的教学办法。

参考文献:

[1]王丹丹.中职数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运用现状的反思与对策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2(12).

[2]汪俊.关于中职学校数学教的幾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宋丽娟.有效课堂,从“新”开始:浅谈打造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方法[J].学周刊,2012(10).

篇5: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中的第一篇,本单元选编的是四首中国现当代诗歌,要求学生能在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说重点难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创设情境,并通过诵读分析诗歌的意象,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象的品读是学习诗歌的关键,所以我把品读诗歌的意象作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多篇现当代诗歌,对诗歌的诵读技巧并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吃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才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会正确分析鉴赏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雨巷》是现代派大师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本单元以《雨巷》为例子给学生展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品读诗之韵律,品味诗之意象,领悟诗之意境,体悟诗之真情。(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人论事,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

高中语文新课改明确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雨巷》是一首新诗。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教法: 1.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的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尤其是诗歌的教学,做了感情上的铺垫。

2.导读与诵读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既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分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必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学生在对诗歌的理解上教师要多加点拨和引导。

3.拓展与迁移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说学法

新诗的学习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学会用以下的方法来学习诗歌。

1.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我想,诵读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3.合作与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他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人知识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总之,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新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所以我决定用一课时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针对本课重点我采用诵读法来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针对学习的难点我用联想与想象,讨论与交流的方法来突破课文的难点引导学生把握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诗歌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鉴赏。鉴赏的主体是学生,鉴赏的方法是诵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促赏,以赏促读”的原则,实施三个教学环节:初读,赏读,美读。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导入法,以一段故事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导入语设计如下:1928年,一个闷热的夏天。当时任《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了一位诗人的诗,诗名叫《雨巷》。叶圣陶一看,这首诗写得那么温婉哀愁,新诗里带着古典美,就非常喜欢,当即发表了这首诗,还称该诗的作者为“雨巷诗人”。这首新诗的作者,当年才22岁,他的名字叫戴望舒。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这首成名作《雨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是诗歌阅读的第一步,也是整个鉴赏过程的基础。一般来讲,这一环节要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借助阅读资料了解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时能初步传情达意,总体感知诗歌意境,等等,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自己去独立地“发现、摘取”。让学生自告奋勇地读出自己内心的“雨巷”。

学生读完后,我的点评显得尤为重要,需句句切中学生的优缺点,在读的实践中使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感悟。我的示范朗读环节不仅仅是我在读,我认为更深刻的含义是挑战自我,因为教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读对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激励。整体感知环节就是要把握学生初读诗歌的“原始感受”,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和自己生活当中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人、事联系起来,深刻体悟。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初读环节分为两个部分:

1、学生读:

我提出三点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能初步地传情达意。师生共同点评学生朗诵情况,订正读音。

2、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谈谈初读这首诗的感受,并举出自己生活当中曾经有过的这种感受。(三)细品赏读,研讨鉴赏

诗歌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表达了作者的审美理想。我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挖掘文本中的审美情感,使学生从作者再现的秀丽的自然美和蕴涵的精神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

这一环节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从意象、手法、思想内涵、诗歌的语言几个方面分小组充分展开交流讨论,先小组后全班。学情不同,对同一首诗歌的感受也有很大不同,学生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的过程。在交流讨论中,我会适时点拨和板书,比方说我设计了“你认为哪一节写得最精彩”这一问题,就是历求突破传统课堂按部就班的教学流程,尊重学生发现的权利,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紧紧抓住语言这一核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陶醉于诗歌的意境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意象。

1、学生默读,布置思考问题:结合自己读诗的感受,任意选择一个角度鉴赏本诗。

2、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内交换见解。

3、各小组派一代表发言。

此环节我会特别注重对重点的点拨,赏析任何一点,都要突出“读”。点拨:(1)意象的选择。

a.油纸伞。(课件:用油纸伞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感受)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暮春时节,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诗人塑造了一个“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b.雨巷。(图片展示来激发感受)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c.丁香。(用古诗展示来激发感受)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的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称。《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南唐李璟词《摊破浣溪沙·丁香空结雨中愁》:“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2)象征的手法

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讨论象征手法。

a.雨巷:黑暗压抑的现实;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人生际遇上的低谷。b.我: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苦闷的、人生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本诗可理解为爱情诗,“我”是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表现失恋后仍苦苦追求的执著情感。

c.丁香般的姑娘: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

(3)诗歌的主题。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还可理解为诗人追寻生活中美好理想的心路历程

(4)诗歌的音乐美。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

a.复沓的妙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这些句式的运用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情感递进的效果。首尾两节运用复沓,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b.叠词的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往彷徨”;有进在诗节的他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c.押韵。全诗一共七节,每一节都是六行,每一节押韵两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诗行里又重复一次韵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四)美读回顾,外化拓展

这是在初读、赏读的内化基础上的外化。学生能否在朗读诗歌时传情达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诗歌的理解程度。理解深透,内化率高,学生读得就好;反之,就不能充分传情达意。外化的形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写。所以,在这个环节当中,我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散文。“诗能养人”,我很欣赏这句话,它时时让我感动。怎样通过课堂让学生汲取诗歌营养,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1、学生再次自读课文,领悟诗中蕴含的情感。

2、让学生归纳鉴赏本诗的收获。

3、布置作业,以“邂逅雨巷”为题,把这首诗改写成300字左右的散文或记叙文。

六、说板书设计

雨巷

篇6: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说课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开展我的说课,首先,我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函数作为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知识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函数的起始 篇章,为后期进一步学习更为复杂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情的合理把握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总结概括能力在迅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也要多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对所学知识见解。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一次函数,能根据解析式判断是不是一次函数。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对函数解析式的观察,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我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

难点:一次函数定义的产生过程。

五、教学方法

篇7: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说课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生物说课稿:减数分裂

---易公教育资料平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 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二、教法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预习:导读

导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读、思、问”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认知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为上课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精心设计导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鲜明创意能扣人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高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易公教育 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昂的热情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心理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恰到好处的运用导法和导议。导法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各组推荐学生代表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踊跃进行修改、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议论,使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形成性测试:导练

通过“导练”,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环节。教师精心拟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采用抢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动笔练习,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应用的目的,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根据检测,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偿,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为了不使教师的指导活动落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首先创设情境,引发新问题,(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细胞有丝分裂吗?“以人为例,人的染色体若会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这样推算,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就会有46×230条染色体,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的染色体仍是46条,为什么?”通过这一矛盾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此情况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既然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易公教育 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了“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板书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2n2nn n n

篇8: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发挥指导作用

一、造成学生学不得法的原因分析。

1. 学生方面的原因有:

上课不专心听讲.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没听到或没听全, 或者不会记笔记;当堂要学的知识没有领会, 理不出知识的头绪, 问题一大堆;课后没有及时巩固复习, 对概念、公式、定理都只是一知半解, 作业也只是模仿例题, 不能自主完成;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认为一看就懂, 不去深入理解, 等到做题的时候就不知怎么办了。

2. 教材方面的原因:

数学教材的语言比较抽象, 而中学生的认知以感性为主, 很难理解。如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 以及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这就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实现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过渡。另外, 高中教材内容的量增加, 学生相应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却相应地减少了。

二、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提高学习质量?

1.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进入高中之后, 学生在学习数学上, 面临的第一个不适应之处, 就是高中的数学题往往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一题多解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十分不适应的。因为在他们过往的数学学习经验中, 数学题往往只有唯一确定的解。这种一题多解的题目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说, 是一种转变, 也是一个锻炼, 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且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 在考虑问题时能变得逐渐周全。在高中数学学习中, 学生还有一个明显感受, 那就是有很多题目需要从问题出发, 来推导出答案, 很多证明题都是这样的。这就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更加完善。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了达到一个目的, 不再是只有一种方法, 而换个角度思考, 会发现同样也能解决问题。在数学的学习中, 很多的数学习题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解法去完成。比如, 求空间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 可以有多种解法, 学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法去解题。向量学得好的同学可选择用向量法解题, 而坐标用得熟练的同学可用坐标法解题, 这些解法都可行, 但是思维的方向却是不一样的。当然, 有些题目即使解法很多, 但是不同的解法之间往往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此作出归纳和总结, 使学生能更为透彻地理解题目, 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 对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监控能力的指导

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一种自主学习意识, 即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 自我调整。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样, 要通过行为规则的训练来完成。

(1) 引导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开始之前, 分析学习情境, 结合自身特点和经验, 根据面临的学习任务提出个人的学习目标或需解决的问题, 选择适当的方法策略, 构想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在预习某一新知识后, 学生可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以前见过类似的研究方法吗?能找到一个自己知道的用得上的思想吗?在以前的研究中应掌握和注意的是什么?等等。

(2)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不断检查和评价。自觉分析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如果意识到学习过程中所用策略无效或效果不佳, 则需调节和变换学习策略。对高中学生而言, 在学习新课时, 主要引导他们对重点、难点、概念理解和易错点进行调节。在解题中, 主要引导他们对思维起点, 解题策略的选择方法, 解题运算结果合理性等进行调控。比如, 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 记牢大量的知识;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 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 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形成板块结构, 要多做总结、归类, 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上一篇:机电运输风险分析报告下一篇: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