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水利水电论文

2022-04-25

摘要:本文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污染气象进行了研究,报告了污染气象的研究现状,针对地面常规气象资料进行了调查,提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气象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水利水电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影响评价水利水电论文 篇1:

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探讨了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需水量的确定、水质评价标准的选择、单个项目与流域规划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完善与充实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需水量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大幅度提高,水电建设项目几乎遍及全国的所有河流,与此同时,对河流单项水电开发和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增多[1~3]。国家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规范与导则。这些规范性文件比较详细、具体地确定了评价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对于此类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但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具有普遍性,有的与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现状有关,比如脱水、减水段与生态需水量的确定,水库水质评价标准的选择,单个项目与流域规划的关系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2脱水段与生态需水量的确定

水电站建设建成运行后,或确切地讲,从拦水坝建成、水库开始蓄水时,坝下的河流往往就形成断流或脱水段。断流有永久性断流和间断性断流之分,这取决于水电站的形式,对水能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但无论怎样,形成水库并使坝下河流造成断流,使自然的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了改变,必然对脱水段区域生态环境,尤其是对水生生物和周围的陆生生物产生影响,这是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有关专家和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通过生态需水量(或称最小生态用水量)来解决脱水对断流河段生态环境的影响。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确定生态需水量的时间,二是确定生态需水量的具体数量。

生态需水量估算的过小,可能起不到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但如果生态需水量过大,则直接导致水能资源利用率的下降,从而影响电站的经济效益。为协调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应对生态需水量作出相关的规定。在项目建设的初期,或确切地说在水资源开发方案的论证阶段就应把生态需水量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或技术指标给予确定,以便对开发的经济效益作出科学评价,这样符合“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政策精神,同时,也能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资料。有了初步的生态需水量后,还应在环境影响评价时作进一步的论证,以便确定电站的最小下泄流量。

生态需水量是最小下泄流量确定的主要内容与基础,最小下泄流量取值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主要的因素至少包括断流河段所处的生态环境现状,水生陆生生物的种类、数量,断流的长度,断流区间的污染物种类与排放量,河流的天然流量等。有的国家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法国[2],按河流的平均流量分为两档,河流的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取其值的5%作为最小生态需水量,河流流量小于80m3/s,取其值的10%作为最小生态需水量。

生态需水量的确定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尤其应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而对于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目前,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已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生生态与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该“指南”将河道最小下泄流量分为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量、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和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等方面,而每方面的需水量都有两种以上的计算方法。然而要用这些计算方法计算生态需水量时,就会发现一些适用条件限制了方法的应用,此外,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往往难以获取,有些甚至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是不可能获取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再有,对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量、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和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三方面水量是否存在重叠,或是需要相加,或是还要扣除河道蒸发需水量等等,“指南”中都未作必要且详尽的说明,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

因此,经验的方法似乎更具操作性,对于中小河流,其生态需水量的取值可考虑在99%~95%保证率的流量范围内,并兼顾上述各种因素。上述的取值范围是生态需水量的最低限。生态需水量确定后还要考虑确定最小下泄流量。一般的情况[2]是河流的生态用水与水污染防治用水具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对于未污染或污染程度很轻的河流,前者一般比后者对水量的要求更大,前者能满足的,后者也能满足。但目前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提高迅速,水电站的建设已从以往的远离人群之地而变为越来越靠近人群,因此,出现水污染防治用水大于生态用水的现象也是可能的。这样,确定生态需水量就要以污染防治用水为主。

对于生态需水量和最小下泄流量的确定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过于依赖用计算公式来计算,因所选参数数值确定上的问题可能导致计算结果的偏离,另外,更为主要的是这样精确计算出来的结果并不一定就能代表项目所处河流的生态实际需水量。

3水库水质评价标准的选择

水电工程建成后,原有的河流部分河段将变为水库,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而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对水库形成后的水质进行预测评价,要评价就先确定标准,现在的问题是个别水质指标,甚至是主要的指标,如总磷,因水体不同,其数值相差较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确定的河流与湖、库的总磷标准值见表1。

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总磷标准值

大多数地表水执行的标准都在Ⅱ类至Ⅳ类之间,而这几类标准的河流与湖、库的标准值又相差较大,为3倍、4倍。即便是Ⅰ类和Ⅴ类水,河流与湖库的标准值也相差2倍。从表1中就能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地表水总磷标准值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进行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之水质现状评价中,因项目建设前水体是河流,采用的评价标准自然也是河流标准,但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考虑到水坝建成后原有的河流将变为水库,因此评价的对象则由项目建成前的河流变为项目建成后的水库,这样采用的标准也就相应地改为湖库标准。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在水环境现状评价中水质可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水质良好,然而在预测时,尽管忽略了可能造成总磷浓度升高的种种影响因素,水中的总磷浓度依然如故,但水环境已达不到功能区划的要求。如果再按常规程序提出减小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则可能与客观实际不符,同时也难以操作。因为不是水质发生了变化,而是在评价标准的选择上前后不一致了。

现在不少水电工程为河床式,库容小、水深浅、库水交换频繁,而且不具备径流调节功能。这类水库的执行标准采用河流标准更为合适。水库的交换频率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α=(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总库容)

当α≤10时,水库为稳定分层型;

当α≥20时,水库为混合型;

当10<α< 20时,水库为过渡型。

从上式可知,α越大,表示库水交换越频繁,水库的特征越不明显;反之,α越小,表示水库的特征越明显。即便河流的年径流量会有波动,但变化幅度一般不会超过2.5倍,因此,对于年交换次数大于50,且不具备径流调节功能的水库,选择河流标准评价水质更符合实际情况。

4单个建设项目与流域开发的关系

进行单个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受评价经费、评价时间、流域自然、社会环境和开发规划资料等的限制,其着眼点自然只放在建设项目的影响上。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明确规定,在水电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阐述开发项目所在流域或河段的规划,说明开发项目在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位置。在水环境的影响预测与评价中,应预测对下一级工程水质的影响。这说明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已不限于建设项目本身,同时,还应着眼于上、下级的工程,甚至是全流域的开发情况,这无疑可更全面、更科学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河流是流水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并由此而构筑了相对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尽管相关的技术规范对流域(河段)的内容有一定的要求,但要对整个河流生物多样性和水文状况等进行影响评价,仍然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必须加强、注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时间上能更早地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以供审批部门决策参考。

河流流域水资源开发都已进行了规划,有的项目已经投入运行,有的正在实施,在这一情况下,不仅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无法反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况,即便是河流流域水资源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其评价内容与重点也将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水利行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完全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内容要求进行,而应着眼于现状的破坏与影响情况,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减轻、控制和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而实际

情况是在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河流已经建有水电站或建有多个水电站或已按规划建满了水电站。有些环境影响已显露出来,有些将要显露出来,因此,调查现状以及现有的环境问题就是规划影响评价的重点。原本按导则要求进行预测分析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表现出来,预测的内容自然减少了,而现状调查的内容随之增加。其次,原来预测的情况与实际表现出来的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对于现存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可能会受到已建设施的制约,如鱼类洄游通道的设置、生态需水量的下放等可能因工程方面的原因无法实施,对策措施的提出只能依据现有的情况而定,不能脱离实际。

正常的情况应是先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符合规划影响评价的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现在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先导作用无法发挥。那么是不是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不需要了,或者是没有意义了?其实并非如此。只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着眼点应放在流域的水电项目建设情况上,放在已经产生的生态问题上,在新的现状上对规划的实施做阶段性的回顾分析与评价,也在这新的现状上对将来可能进一步产生的环境问题作了预测评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虽然滞后,但其作用和意义却仍然存在。

5结语

虽然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已有专门的技术导则,但并不意味着只要参照导则的内容要求开展评价,就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因各项目所处的生态系统不同,环境状况不同,还需注重对工程特性和区域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注重评价时建设项目以及规划实施的具体情况。

对于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在没有恰当的参数值选取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中推荐的计算公式,因为那样计算出来的结果并不一定就能准确地体现实际的生态需水量,在这种情况下,经验的估算更为便捷,尽管它也不一定能准确地体现实际的生态需水量。而对于水电项目的水质现状评价,应从水库的调节作用来确定是采用河流或者湖库的水质标准。

对于单个水电建设项目与规划的关系,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滞后时,应着重分析单个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适用性,针对流域已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出减轻、控制和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兰芬.河流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及主要环境问题研究[EB/OL].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 http://www.shp.com.cn, 2002.12-03.

[2] 倪晋仁, 崔树彬, 李天宏, 金玲.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J].水利学报, 2002, (9): 7-9.

[3] 崔宗培.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2卷)[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0.

作者:张全东

环境影响评价水利水电论文 篇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污染气象探讨

摘要: 本文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污染气象进行了研究,报告了污染气象的研究现状,针对地面常规气象资料进行了调查,提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气象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污染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003

Analysis of pollution meteorology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 Yang

(Shanxi State 0wned Huanqiu Engineering Co. Ltd.,Taiyuan Shanxi 030024,China)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当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所涵盖的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监测并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第二部分为分析污染气象;第三部分为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存在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即分析污染气象的过程中,没有与污染状况以及对浓度的预测建立密切关联性,由此使得两者之间成为各自独立的内容,这就让很多的人认为分析污染气象并不重要。本论文研究中,提出分析污染气象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为环境评价质量的提高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污染气象分析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

分析污染气象工作中,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大气中的污染物出现浓度变化以及产生扩散稀释现象的气象因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造成这些现象的条件。

白广彬在发表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中提出了自己研究观点,即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重在分析污染气象,其作用在于,通过对大气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对区域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特点予以明确,对大气中的潜在污染态势进行分析。为了保证大气污染预测获得精确的结果,可以使用大气扩散模式,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参数输入其中,使得所预测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能够在具体的应用中切实地发挥作用。

2 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预防作用,坚持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1)依法评价:按照中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

由总纲、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构成。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和其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遵循总纲确定的原则和相关要求。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包括污染源源强核算准则和火电、造纸、水泥、钢铁等行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土壤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环境风险评价、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固体废物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水利水電、采掘、交通、海洋工程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绘制包含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按照生产、装卸、储存、运输等环节分析包括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在内的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包括正常工况和开停工及维修等非正常工况),对于存在致癌、畸、突变的污染物质,明确其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确定其污染特性及强度,并详细说明防控及减缓措施;明确消耗的原料、辅料、燃料、水资源等种类、构成和数量,给出主要原辅材料及其他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特征,产品及中间体的性质、数量等。

4.2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包括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调度调节方式等)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因素与影响源、影响方式、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4.3 污染源源强核算

根据污染物产生环节(包括生产、装卸、储存、运输)、产生方式和治理措施,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给出污染因子及其产生和排放的方式、浓度、数量等。对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的统计,汇总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核算最终的污染物排放量。

5 分析污染气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分析污染气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需要将各种影响因素系统化,使分析污染气象工作稳定有序地展开。

5.1 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工作

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在《大气环境影响技术导则》中有明确规定,一些污染物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质量衡量标准,毒性要相对大一些,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因子作为代表,制定参考标准值。对于评价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一级评价用于夏季的项目和冬季的项目监测,二级评价用于1 期不利季节的项目进行监测,三级评价项目用于1 期项目的监测。监测中对于时间的选择要更多地从季节考虑,可以选择7 天的有效数据,时间的选择上要符合监测数据统计要求。对于评价范围的界定,要求不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对于同种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监测天数可以减少一些。监测时间的安排上和所使用的监测方法上,要能够满足调查环境空气质量的需要。监测的过程中,要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 1h质量浓度的监测值要符合如下的原则: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共 8 个小时浓度值,即2h,5h,8h,11h,14h,17h,20h,23h;二级评价项目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的时段共4 个小时浓度值,即 2h,08h,14h,20 h。在对一级评价项目的监测点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范围要具有代表性,可以达到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大于等于10 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要大于等于6 个。

5.2 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方法

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方法是以污染源为中心点,计算出控制距离,确定污染源的控制范围。超出厂界的范围就是需要保护的区域,需做好大气环境防护工作。如发现无组织源排放,需根据计算确定最大值,据此将防护距离确定下来。如果根据计算结果所做出的预测出现超标的问题,就必须强削减排放源。之后计算污染物排放源强。居民不得长期居住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对于项目选址以及总图的布置,要根据大气环境影响做好预测结果工作,对于各项方案都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根据预测结果对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以及排放方式都要进行准确低预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污染源的排放控制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以使得指标与环境管理要求相符合,对于总量控制指标的来源予以明确。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观测污染气象以及对观测结果分析的工作逐渐被忽视,这与大气环境的评价存在着密切相关性。本文从经验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的科学理论对污染气象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污染气象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指标,需要高度重视,以保证环境评价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慧,陈結,王繁强等.基于修正A值法的西安市大气环境容量与剩余容量估算[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7):71-75.

[2]王占山,李晓倩,王宗爽等.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6):386-389.

[3]薛文博,王金南,杨金田等.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14-20.

[4]李明高,李松炳,周超平.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气象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02):186-188.

作者简介:2018-05-05

作者简介:安杨(1989-),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

作者:安杨

环境影响评价水利水电论文 篇3: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要点分析

摘要:通过对输变电项目环境保护文件的解读及竣工环保验收案例的实践,从输变电项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出发,分析输变电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的技术要点,包括验收准备阶段技术要点和验收调查阶段工作要点,以期提高输变电项目验收调查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输变电;竣工环保验收;验收调查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2.009

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每年建成投运的输变电项目急剧增长。本文通过对输变电项目环境保护文件的解读及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实践,从输变电项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出发,分析输变电项目验收调查技术要点,以期对输变电项目验收调查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1 输变电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输变电工程是指将电能的特性(主要指电压、交流或直流)进行变换并从电能供应地输送至电能需求地的工程项目[1]。同其他项目相比,输变电项目具有点线结合、距离较长、交通不便、数量众多等特点[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均对输变电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做出了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3],送(输)变电工程500千伏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330千伏及以上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其余电压等级只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不含100千伏以下),例如220千伏、110千伏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输变电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输变电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4]。

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验收调查准备阶段、验收调查阶段。

2 验收调查准备阶段工作要点

2.1 资料收集

调查单位接受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委托后,首先需要进行资料收集包括:收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工程设计资料及其审批文件,工程所在地电磁环境现状和声环境功能区划资料、工程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概况和社会概况,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件中明确提出环境监理要求的,应收集工程施工期监理报告,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件中明确提出试运行审批要求的,应收集工程试运行期审批文件、工程施工期资料和竣工资料,其他基础资料等。

输变电项目一般包含变电站及其配套线路工程,由于输变电项目跨度较大,因此一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项目变动,例如站址变动、线路走向等,若确定项目在建成之后与环评及其审批文件不一致,应及时向委托方收集相关的工程变更资料。

此外,由于输变电项目的特殊性,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主变压器可能产生的废变压器油等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8类危险废物,因此在收集资料时,还需收集关于变压器油回收相关的承诺书或合作协议等资料。

2.2 研读资料并确定验收调查内容

根据技术规范规定,验收调查应以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为基本要求,对工程内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进行核查。因此资料收集整理后,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初步确定项目工程概况、环保设施及措施、环境保护目标及主要环境问题、验收调查范围、环境保护目标和监测执行标准、确定验收调查内容。

在准备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环评文件确定项目站址、环境敏感点的地理位置,并利用卫星地图对地理位置进行核对。通过卫星地图的查找,我们不仅能确定项目地理位置,项目周边环境类型,并可以初步了解线路走向以及各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以便后期验收调查阶段工作的开展。

3 验收调查阶段工作要点

验收调查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验收调查阶段是通过对项目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并对照项目的环评文件及批复、工程设计文件以及相关标准,调查该项目是否达到竣工验收条件,能否通过竣工验收。

验收调查的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在进行验收监测时,主体工程应运行稳定,相关环境保护设施应正常运行,工程实际运行电压必须达到设计的额定电压等级,且主要噪声源设备均应正常运行。验收调查时,应重点调查环境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核查实际工程内容、方案设计变更情况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环境质量和环境监测因子达标情况、以及相关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等。

3.1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根据验收调查准备阶段获取的环境保护目标信息,在验收调查阶段,通过现场调查和走访,实地确定各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并判断其是否在项目站址或线路的影响范围内[5]。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存在,且验收调查时在项目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我们应对其进行距离测量,以及电磁环境监测等,并且记录该环境保护目标的类型、名称、数量、与线路或站址的相对位置、建筑物高度等。

对于环境影响文件中存在,但验收调查时确定该环境保护目标超出项目影响范围,或已搬迁等情况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剔除。

由于大多数输变电项目环评是在可研阶段进行[6],因此,在验收时可能会出现环境保护目标与环评阶段位置偏离过远、新建环境保护目标、标准更新或变更导致环境保护目标超出验收调查范围、新增环境保护目标等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应在验收调查文件中进行说明。

3.2 工程调查

项目工程调查包括,工程建设过程调查、工程概况调查以及工程变更情況调查。

工程建設过程调查指:检查该工程的设计及审批文件和程序的完整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完成及审批时间,工程开工建设时间、完工投入试运行时间、调查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监理单位和运行单位名称等。

工程概况调查一般需确定该工程的工程性质,工程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占地规模,工程内容,绿化面积、总平面布置、线路路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在验收报告中需附工程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线路路径示意图。

工程变更情况调查一般涉及情况较少,若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站址位置或线路进行更改才需进行此类工程的详细调查;需调查内容包括以:具体工程更变点(地理位置变更、工程内容、规模、总平面布置、线路路径变更、或环保设施和措施变更等)及其变更原因,变更后手续是否齐全。

3.3 环境影响调查

对于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调查一般包含: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电磁环境影响调查、声环境影响调查、水环境影响调查、固体废物影响调查、社会环境影响调查。由于目前大多数变电站站内运行可以实现全自动化,且站内运行并不需要使用水作为动力或原辅材料,因此,输变电项目水环境影响和固体废物影响主要为值守人员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在验收调查阶段,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环境影响情况。

(1)生态影响[7]。项目验收调查范围内是否有生态敏感区的分布,若有则需调查其与工程相对位置、保护区级别、保护区物种及范围等。除此之外,生态调查还包括该工程建设时的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并说明其占地类型、面积及用途,以及取土场(弃土场)的生态恢复情况,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情况。

(2)电磁影响。需调查并监测工程运行时,站址四周以及各环境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值。

(3)声环境影响。调查输变电工程主要噪声源和主要背景噪声情况,调查工程所在区域环评阶段和验收调查阶段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调查工程环评文件及批复和设计文件要求的噪声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4 相关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执行情况

目前,在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中,主要使用为油浸式变压器,其内有变压器油,在《浅析变电站主变事故油池的设计》[8]中可以知道“正常时期检修变压器时,可用专门设备,将该部分变压器油,安全、清洁地抽取到专用容器中。而当非常时期,如遇到变压器事故喷油时,短时间内,大量的变压器油从变压器内喷溅出来,泄往四周。如不采用专门的防护措施,一是对变电站内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二是事故喷油后极易引起大火,大量外泄的喷油,无疑是火上浇油。因此,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还是从消防安全各方面考虑,都必须将这部分事故喷油安全有序地引到专门的设施中去,使其与外界火源隔离,降温存储起来,留待日后分离回收,加以处理,尽量利用。”因此,为防范变压器等风险事故发生,造成变压器事故喷油,导致变压器油污染环境,需要设计事故油池防范风险发生。因此,在验收调查时,事故油池是环境保护措施中的重点。

例:某110kV变电站扩建主变工程,环境风险应急措施在验收准备阶段已向业主收集,并在现场调查时确保变电站内有挂有相关应急规范指示。在现场调查时,确认站内已设置事故油池,油池容量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规定容量一致,并已拍照备用,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说明,并附上现场拍摄的照片为证。

4 小结

4.1 在验收调查准备阶段,分熟悉输变电项目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时了解并更新输变电项目所涉及的标准及政策;对项目环评影响评价文件以及其审批文件应充分研读和利用,提取有用信息,便于验收工作开展;输变电项目废变压器油等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8类危险废物,需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应确定是否有与相应有资质单位签订的回收协议或承诺书;充分利用卫星地图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的地理位置图,以及竣工线路路径图对项目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定位。

4.2 验收调查阶段现场勘查时,应对项目工程站内平面布置做好记录,对调查范围内存在的环境保护目标也应做好详细调查,并记录其与项目相对位置,建筑高度,目标类型等。对环境保护目标还应拍照以用于验收报告表中附图说明。站内现场调查时,应确保站内有设置容量足够的事故油池,且明确标明其容量大小。并对其进行拍照留证,若无明确指示,需对项目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变电站内有事故油池并且标识明确。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S].HJ705-2014

[2]濮文青等.输变电环境影响评价及竣工环保验收相关要点分析[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1,27(4):5-8.

[3]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S].2015.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S].2001.

[5]曹勇等.统一环保验收标准,落实输变电环境保护[J].环境影响评价,2015,37(2):27-29.

[6]罗超,查智明,姚为方.输变电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5):185-187.

[7]谢连科等.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环保措施监控方法[J].山东电力科技,2015,42(7):14-17.

[8]刘兵.浅析变电站主变事故油池的设计[J].湖南水利水电, 2007(5):12-13.

作者:刘丽娟 叶惠超

上一篇: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下一篇:企业会计核算税收筹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