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工作进展

2024-05-07

家庭医生工作进展(通用10篇)

篇1:家庭医生工作进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签约情况进展汇报

为充分发挥全科医生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更加充分地体现家庭医生医生式项目服务的优势和特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为社区重点工作。以公共卫生团队为主体,区医院全科医生为指导,为居民提供便捷、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服务。现就我们主要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根据区卫生计生委的工作要求,我中心高度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成立了3个家庭医生团队,一个专业团队。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里配备了两名特聘专家,一名全科医生,一名全科护士,一名预防保健人员,专业团队由预防科、妇保、儿保、妇科、儿科、精防、卫生监督协管、及结核病防治的相关人员组成。有了专业团队的协助,使得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更加完善及细化,达到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的效果。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障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使老百姓能够认识到家庭医生签约的好处,我中心积极开展“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共制作条幅6条,海报5张,分组在辖区人口密集处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十余次。并通过入户上门及老年人体检的方式向老百姓讲解相关知识,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三)调查需求,个性服务 在签约服务及宣传过程中,调查了居民希望通过签约得到的服务及对于付费签约的看法。大家希望获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残疾人康复、婴幼儿保健及其它服务(出诊、送药上门、家庭护理等)的服务。对于每年需交少量的费用,可以得到相关的服务表示能接受,但个别居民对于家庭医师的服务质量及能力表示担忧。对此我中心多次开会研究,认真部署家庭医师团队人员职责分工,慎重选择每个家庭医师团队的人员,确保能够真正做到签约服务包中承诺的内容,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扎实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中心根据辖区居民对健康服务的实际需求和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接受程度将居民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是暂时不愿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第二级有需求时才愿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第三级是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根据居民所处的级别不同提供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

第一级以观察为主,加强宣传,定时不定时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其服务需求变化。

第二级以宣传为主,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宣传并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以便其有需求时可随时与团队成员联系。第三级以主动服务为主,根据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特殊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

(四)分类服务,明确标准

对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第三级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健康普通人群,第二类为慢性病人群及其他需重点关注的特殊人群,第三类为高危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残疾人、特殊病人。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第一类 健康普通人群,以促进健康为目标。

1、提供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健康档案信息,每年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居民健康规划和目标。

2、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对签约居民发放健康材料;及时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信息;及时告知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3、提供24小时电话健康咨询服务。

第二类 慢性病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以提高慢性病控制率为目标。需关注的人群包括孕产妇、婴幼儿、亚健康人群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

1、建立、完善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并在服务中及时更新。

2、提供转诊预约服务。

3、对签约居民给予1次/月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和疾病康复咨询。

4、运用健康讲座进行健康干预。

5、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

6、对签约的孕妇提供孕期指导服务。

7、对签约的产妇和新生儿进行3次上门访视并体检。

第三类 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残疾人、特殊病人、空巢老人等,以减轻痛苦、便捷医疗为目标。在第二类慢性病人群服务基础上开展以下服务内容:

1、健康档案实行个案管理。

2、对确有需求的进行定期上门访视,提供免费物理检查,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3、提供专家预约咨询服务。

4、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五)优先签约,有效服务

优先与辖区内的慢性病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妇幼保健对象等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并根据协议书内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咨询、入户访视、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服务。目前,我中心今年共签约旧版签约服务书9894份,新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648份,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为62.8%,普通人群签约率为17.2%,家庭签约服务正在逐步有序的推进中。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实现了现有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健康管理能力得到切实加强。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服务得到落实,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总结经验,推广服务

根据区卫生计生委的部署,我中心将及时总结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做法和初步成效,特别是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按照确定目标人群、签订服务协议等工作流程,逐步向辖区居民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

(二)深化内涵,完善服务

根据居民日益提高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及时调整签约服务内容,将医疗、护理、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项目逐步纳入家庭医生式服务范围,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三)强化考核,持续服务

2017年,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半年考核、考核和不定期督导检查等形式,促进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

篇2:家庭医生工作进展

活动进展情况汇报

为充分发挥家庭抵御邪教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巩固反邪教斗争成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决定自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在全乡开展“家庭拒绝邪教”活动。具体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创建无邪教村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做好群众反邪教工作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全面推进“家庭拒绝邪教”活动,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邪教及邪教危害性的同时,真正从源头上最大化地挤压邪教的生存空间,确保反邪教斗争取得新的胜利。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乡党委会议研究决定,由乡综治办牵头,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邹世文任组长,乡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曹科任副组长,派出所、司法所干警为成员的陈户乡“家庭拒绝邪教”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开展工作。

三、目标任务

止目前,全乡共发放家庭拒绝邪教承诺卡5500余份,参与“家庭拒绝邪教”活动的家庭达98%以上,签卡率达98%以上。

四、方法步骤

此项活动分为动员部署、排查摸底、全面推进、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2011年4月20日-------2011年4月25日)。按照“家庭拒绝邪教”活动的统一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等一系列部署工作。通过以会代训形式,积极发动包村干部和村社干部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培训包村干部和村社干部48人,为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排查摸底(2011年4月26日-------2011年5月26日)。乡派出所、司法所及各村包村干部走村入户,逐户走访,掌握重点人员的基本情况。

(三)全面推进(2011年5月27日-------2011年10月31日)。各村按照“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要求,采取户户宣传、家家签订的方式,面对面向广大群众宣传党和政府防范处理邪教的方针、政策和打击处理邪教的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公开承诺拒绝邪教进家庭,并自觉自愿签订“家庭拒绝邪教承诺卡”。

(四)检查验收(2011年11月1日-------2011年11月4日)。“家庭拒绝邪教”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家庭拒绝邪教活动任务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及时申报无邪教村。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乡要切实把反邪教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调查摸底,确定重点人员,开展帮教说服工作,使其早日脱离邪教。

(二)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全乡要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家庭拒绝邪教”活动宣传队,以村为单位配备相应的“家庭拒绝邪教”宣传员,并加强对宣传员的培训。

(三)加强督查,务求实效。乡综治办将不定期对各村宣传教育和反邪教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弄虚作假的村及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篇3:孕期家庭暴力研究进展

关键词:家庭暴力,孕期,研究进展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公共问题。我国《婚姻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 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施暴者大多是男性, 受害者以女性多见[1]。孕妇在妊娠这一重要时期理应受到更多的保护和照顾, 但据报道我国孕期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3.6%~16.8%[2]。孕期遭受家庭暴力不仅影响孕妇身心健康, 还可能对新生儿的性格、情感和行为发育带来危害。目前, 我国针对孕妇遭受家庭暴力的研究较少, 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家庭暴力状况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研究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伴侣对孕妇实施的暴力, 从孕期家庭暴力现状、常用评估工具和影响进行综述, 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孕期家庭暴力的流行及形式

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案以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我国在《婚姻法》中也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 但其仍普遍存在。由于国家、种族、文化不同, 孕期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 Shamu S等[3]对19个国家孕期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显示:澳大利亚、丹麦、柬埔寨、菲律宾的发生率为2.0%, 乌干达为13.5%, 半数国家的发生率为3.8%~8.8%;非洲和拉丁美洲比欧洲、亚洲国家的发生率高 (分别为3.8%~13.5%, 4.1%~11.1%, 2.0%~5.0%, 1.8%~6.6%) , 提示发展中国家孕期家庭暴力现象比发达国家更为普遍。WHO的一项多国调查显示[4]:在秘鲁、坦桑尼亚、孟加拉国农村和偏远地区孕期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7.6%、12.3%、12.4%, 日本、塞尔维亚的农村、偏远地区的发生率较低, 为1.2%、3.4%, 说明孕期家庭暴力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发生率较高, 这可能与当地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相对较低有关。由此看出, 新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时期并未使孕期家庭暴力的发生有所减少。

WHO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主要包括精神暴力、身体暴力、性暴力和行为控制4种形式[5]。Swee等[6]的研究指出精神暴力是孕期家庭暴力最常见的形式, 占42.2%。Jeremiah等[7]调查显示, 孕期最常见的家庭暴力形式是辱骂, 占43.5%。对香港[8]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嘲笑被孕妇视为最严重的一种精神暴力, 遭受过精神暴力的占73%, 遭受过身体或性暴力的占27%, 而58%的女性在经历身体暴力或者性暴力的同时伴有精神暴力。张勇[9]的调查显示:不同形式的孕期家庭暴力发生率为:单纯精神暴力占7.0%, 精神暴力合并性暴力占3.9%, 单纯性暴力占0.7%, 精神暴力合并身体暴力、性暴力占0.5%。因此, 孕期遭受精神暴力比其他形式暴力更为常见, 且合并多种暴力形式, 对孕妇造成身心伤害。

2 家庭暴力常用评估工具

2.1 冲突策略量表 (Revised Conflict Tactics Scale, CTS2)

CTS2由Straus于1996年在CTS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包含39个条目, 分别从协商、心理攻击、躯体暴力、性强迫和伤害5个方面评估女性受虐情况, 其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9~0.95[10], 说明CTS2可有效筛检受虐人群。中文版CTS2于2004年由香港大学翻译而成, 其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8~0.96。CTS2是评估家庭暴力的“金标准”, 常作为其他量表检验的校标。

2.2 虐待评估筛查表 (Abuse Assessment Screen, AAS)

AAS由Mc Farlane等于1995年编制, 共8个条目, 主要评估终身、近12个月、孕期3个阶段受虐女性遭受精神暴力和身体暴力状况, 是目前唯一评估孕期家庭暴力的工具[10]。Tiwari等[11]于2007年对中文版AAS进行修订, 其与英文版AAS的不同之处在于, 中文版AAS更侧重于身体暴力在某一阶段的评估。以中文版CTS2作为校标, 中文版AAS对精神暴力、身体暴力以及性暴力的特异性达89%以上, 灵敏度为36%~66%, 阳性预测值为80%, 阴性预测值为66%~93%, 说明中文版AAS可对受虐女性进行有效评估。虽然中文版AAS是临床筛检精神暴力的有效工具, 但是也有人提出我国社会关系中精神虐待的实际构成问题仍不是很明确[12]。

2.3 HITS量表

HITS代表4种家庭暴力:伤害、侮辱、威胁、叫嚣, 主要评估精神暴力和身体暴力两方面, 其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0[13], 因其仅有4个条目, 且计分简单, 常用于急诊筛查。扩大版HITS (E-HITS) 由香港大学于2010年在英文版HITS基础上修订而成。E-HITS包含英文版HITS量表所未涉及关于性暴力的评估。Chan等[14]对E-HITS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 证实其Cronbach’sα系数为0.90, 再次测试的可靠性为0.71, 灵敏度为98.2%, 特异性为94.8%, 提示E-HITS可简单有效地筛检女性受虐情况。

3 家庭暴力的影响

3.1 妊娠期并发症

3.1.1 流产

随着新生命的到来, 部分家庭矛盾有所缓和, 但是推搡、谩骂以及拉扯等不良行为使孕妇流产的危险性增加。Stockl[15]报道:接受调查的401位女性中29%的人有流产经历, 其中13%的女性是非计划妊娠, 4%的女性遭受过现任或前任伴侣虐待, 且身体暴力与流产有显著相关性。国内研究发现, 单纯性暴力是流产女性中最常见的暴力形式, 占家庭暴力构成的59.5%[16];同时, 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女性与未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女性的平均流产次数有明显差异, 分别是1.19次和0.86次[17], 表明家庭暴力是女性流产的高危因素之一。

3.1.2 意外妊娠

家庭暴力也是意外妊娠的风险因素之一, 主

要与性暴力和生育控制有关。Ann等[18]研究显示有74%的女性经历过生育控制, 包括意外妊娠、妊娠期控制和虐待女性以试图影响妊娠结局。Elizabeth等[19]研究显示:19.1%的女性有胁迫怀孕的经历, 15.0%的女性被伴侣破坏节育器而造成意外妊娠, 经历过伴侣暴力的受访者中有1/3的人有过被生育控制的经历。

3.1.3其他并发症

经历身体暴力 (推搡、拉扯、谩骂) 的孕妇还伴有其他妊娠期并发症, 包括妊娠期贫血 (8.1%) 、新生儿疾病 (2.1%) 、阴道出血 (6.9%) 、胎儿生长受限 (0.9%) 、胎盘早剥 (0.6%) 、胎膜早破 (1.6%) [20]。有研究指出[21], 暴力行为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妊娠, 直接影响有源于腹部暴力创伤所引起的胎盘早剥、胎儿骨折、产妇子宫破裂以及产前出血, 间接影响主要是一些慢性病加重, 比如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的高血压、糖尿病、哮喘、母体营养不良等。

3.2 对新生儿的影响

3.2.1 不良妊娠结局

孕期家庭暴力使女性长期处于高应激、高敏感状态, 紧张情绪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Prakesh等[2]研究表明, 与妊娠期未暴露于家庭暴力的孕妇子代相比, 暴露于家庭暴力的孕妇子代低体重儿发生率为16.1%, 早产儿发生率为17.5%,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为14.7%;孕期遭受家庭暴力与新生儿死亡率有明显相关性, 发生率高达68%[22]。说明孕期家庭暴力是低体重儿、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以及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

3.2.2 新生儿生长发育迟缓

有研究[9]表明, 孕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其子代有明显的节律弱、情绪消极、注意力分散以及运动发育相对迟缓等行为特征, 且子代可能存在神经生化及内分泌改变, 如氨基酸神经递质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等。麦笃雄等[23]研究报道, 孕期家庭暴力与儿童脑瘫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但目前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国内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少。因此, 孕期遭受家庭暴力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3.3 对孕妇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伴侣因顾忌面子或家庭和谐而逐渐减少身体暴力, 但精神暴力却越来越常见, 孕妇对精神暴力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 抑郁、焦虑、失眠等负性情绪往往会引起产前综合征和产后抑郁。Urquia[24]对产后抑郁和孕期家庭暴力的筛查显示:孕期遭受过伴侣暴力的60%的女性出现产后抑郁。Gomez等[25]在加拿大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产后抑郁与孕期经历的精神暴力和身体暴力有显著相关性;并且, 孕期家庭暴力与产后抑郁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与未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孕妇相比, 前者产后抑郁的程度更高[26]。因此, 孕期家庭暴力是女性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之一。

4 小结

篇4:社区家庭医生工作的思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9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医生制度正在不断的逐步为社区居民所接受,数年来我在社区工作的实践中,将工作的难点是和技巧予以一个简单的小结,希望本文能对家庭医生进一步发挥作用有些帮助。

家庭医生制度的实现是一项惠民工程,在实践工作中,一个好的改革思路不但要有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扶持-资金、政策、服务手段、业务进修等。对社区居民对签约后的想法及顾虑,需要多方努力,在社区中加强各种场合的宣传力度和媒体宣传手段,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社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有的放矢地吸引社区居民主动签约,才能在全市乃至全国达到星火燎原的改革目标。

家庭医生的改革是一项实事工程,因此在工作上每一个全科卫生服务团队要加强对服务内容、工作质量、实施细则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诊断疾病、服务技能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吸引社区居民的签约服务率。服务过程中要讲究落到实处,切实为社区居民做实事,针对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多方位开展疾病预防,亚健康干预,运动疗法,养生保健,多发病并发症的防治等工作。让社区居民得到实惠,从而减少政府医疗费用的支出。

社区服务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人群,我们的医务人员首先要加强语言沟通技巧的学习。对于一个医务人员来说,你在社区工作,首先要与居委干部有一个良好的协作关系,对社区居民的疾病,家庭情况等内容要先做调研,做到心中有数,沟通时,要注意沟通技巧,必须要让社区居民认可你,熟悉你,那么以后开展各项工作就能方便许多,社区居民也愿意把你当作他(她)们的朋友也愿意把他(她)们的顾虑、困难、病痛向你倾诉,并希望得到你有效的治疗和心理疏导。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中发现社区居民特别是空巢老人生活的寂寞,子女的忙于工作疏于探望造成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家庭医生不但是单纯医治疾病,更需要我们针对病因有的放矢为社区居民做一些心理辅导,从社会、环境、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多方面来评估病人,在有条件的社区中开展各类有益健康的健身、拳操、讲座,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社区服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医务人员的形象要大方得体,讲话要注意分寸,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时,不能随意表态,轻易下结论,防止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加重社区居民心理顾虑,再者需要每一位医务人员要有精湛的医术,熟悉心理咨询的方法,了解你的服务对象,将居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解决居民的医疗等问题上遇到的困难,通过全科团队家庭医生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更好地开展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科医生的工作作风一定要深入细致,不能有半点马虎。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影响工作的开展。

慢性病管理要防止走过场: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是重头戏,医务人员如何“唱好”这重头戏是在社区工作中的重点。既要管好慢性病,又要结合慢性病管理,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及饮食、养生、生活习惯、用药等指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需要通过努力让社区慢性病患者在精神上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起到预防疾病,改善心理问题,强身健体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社区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讲座,可采取个性化、集中、上门,科普知识,晚会,健身,竟赛等有益预防疾病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疾病,进行分类教育,并且开展社区健身、拳操等各项运动,在全科医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当初的拳操队已粗具规模,从单一的易筋经发展到了练功十八法、老年平衡操、关节操、健身操……等等,健康教育也从当时的家、户上门动员到社区居民主动前来参加各类健康讲座等多形式的健身活动,在社区形成了一种预防、保健、养生、人人参与的和谐健康的氛围。

篇5:家庭医生工作有感

——家庭医生工作有感

2012年6月,随着我国社会化服务的广泛开展,我县卫生系统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开始了,采取家庭医生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看病、保健及健康教育宣传,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为我县优秀企业家一对一家庭医生服务;组织专家组以“巡诊”的形式入村为群众排忧解难。

家庭医生是公众健康的守门人,两年来的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但受专业限制,知识面的局限是我的短板;因此,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家庭医生已成为新的风向标。

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家庭医生后,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家庭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疗的提供者,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有着不同的职责。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之后的诊治,通过深入的研究来认识与对抗疾病。而家庭医生则是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关注的中心是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呢?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

首先,要具备综合性的医学、预防、保健知识。在国外,家庭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家庭医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分配,是需要到大型医院就诊还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家庭医生在病人就诊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对于家庭医生的知识综合性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家庭医生,要时刻注意医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技能。

其次,家庭医生还应是一名生活经验丰富,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医生。家庭医生面对着的是一个区域长期固定的人群,家庭医生的职责中不仅是治疗疾病还要预防疾病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及健康保健。家庭医生面对的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需要长期对患者进行医学干预,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这些都需要家庭医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好的融入社区人群中,只有得到所管理的病人的充分信任,才更有利与家庭医生的工作开展,病人才更愿意配合家庭医生的工作。

第三,家庭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高尚的品质是每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医生面对的对象是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医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事关人命,不能有一丝的疏忽,不能有不良的心理,这就要求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这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资本。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医生不是万能的,全科也不等于全会,所以正确的辨别哪些疾病是家庭医生的职责范围,哪些疾病是要依赖家庭医生起作用,对于家庭医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若家庭医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过于自信,很容易造成疑难重症患者的延误诊治。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之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一定可以让我们家庭医生的队伍保持着充足的战斗力。以上就是我在做家庭医生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我的观点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通过以后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认识全科医学这门课,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

篇6:家庭医生工作流程

1、宣传:家庭医生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家庭医生工作内容和形式,与辖区居民建立联系,在小区公示家庭医生信息,向签约居民发放联系卡,充分告知引导居民签订协议。

2、签约:按照自愿原则,家庭医生采取就诊或社区或上门等方式,根据居民健康需要,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并存放于家庭健康档案中,并按有关规定保护居民隐私,共同履行协议条款。

3、服务:按照协议约定,家庭医生落实各项服务内容,并将服务内容记录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台账,以备考评。

4、评价:家庭医生为居民服务后,应及时掌握居民对服务的评价,按照居民要求,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篇7:家庭医生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我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卫生服务单位的服务能力,强化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水平,适应我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群众对基本卫生的需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推进我县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到2011年底,每一个社区都确定有家庭医生提供服务;应有80%的社区居民知道其家庭医生的姓名、所在机构和能提供的服务内容;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对其家庭医生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有较高评价。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充分告之、重点突出、自愿签约、规范服务、强化考核”的原则,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服务),推行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有偿服务),履行合同,逐步完善,稳步推进,着力探索具有金堂特色、群众满意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三、建立家庭医生队伍

(一)家庭医生的组成及分工。

家庭医生由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以及村医生组成,家庭医生实行全科医生负责制,要求

必须具有执业资格、由我院副院长担任负责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组织团队其他人员共同开展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在我镇12个行政村分别配备3人一组的家庭医生团队。合理分配家庭医生的管辖区域,分片负责,覆盖社区全部家庭,不留空缺,也不重叠。

(二)家庭医生团队及人员职责。

家庭医生团队以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知识传递、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和健康服务与路径指引为主要职责。

1、全科医生:主要负责诊疗、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咨询服务。

2、社区护士:主要负责健康信息采集和预约服务。

3、公共卫生人员:在全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4、村医生:在全科医生指导下,给当地村民做好及时工作,并积极促进签约工作。

(三)家庭医生的培训。

我院家庭医生团队,每半年进行总结并积极开展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服务规范、服务技能和健康管理知识为主的培训。

四、明确家庭医生工作任务

家庭医生团队以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对象,开展以下工作:

(一)为居民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居民家庭健康档案;

(二)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规范化治疗;

(三)提供上门访视、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电话咨询、家庭康复指导等服务;

(四)开展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现、随访和转诊管理工作。提供卫生院与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服务;

(五)落实社区免疫规划、妇幼保健、社区康复、精神卫生、传染病控制、卫生监督协管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

(六)协助开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综合实施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居民的健康问题,提供形式多样、简明易懂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指导,纠正居民不利健康的生活行为。

五、家庭医生的工作方法

家庭医生在医院的组织领导下,在社区居委会或村组干部的协调参与下,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签约服务等服务方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六、家庭医生服务流程

(一)加大宣传。我院要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开展健康讲座等多种渠道的告知宣传,并与辖区家庭取得联系,宣传和解释家庭医生式服务,充分告知并引导居民签订协议。

(二)自愿签约。与愿意接受服务的居民签订《金堂县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并存放在家庭健康档案中,共同履行协议条款。居民可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具体所需的服务项目。原则上一年一签。

(三)周到服务。按照协议约定,各家庭医生团队要落实各项服务承诺,并将各类服务详细内容记入健康档案、工作表格,以备考评。

七、实施步骤

2011年5月,大力宣传发动家庭医生制度。

2011年6月,全面试行家庭医生制度。

2011年7月,在全面试行家庭医生制度的基础上,多进行经验交流,全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

2011年12月,对全年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制度,促进2012年家庭医生服务工作。

XX卫生院

篇8:家庭血液透析应用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家庭血液透析,应用现状,研究进展

终末期肾脏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指各种原发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脏功能发生不可逆转的衰竭, 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患者只能依赖肾脏替代治疗 (即肾移植和血液净化治疗) 以维持正常生命的需要。现在终末期肾脏病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一, 以此估计, 我国ERSD病人总数约为25万 (按2013年我国的人口统计数) , 数量较大[1]。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净化 (结肠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和肾移植。而血液透析是通过血管通路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 经过透析器, 血液与透析液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 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及过多的水分, 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回体内的过程。故血液透析是以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为目的, 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透析治疗, 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生活的不便和心理压力[2]。家庭血液透析的出现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透析治疗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福音。与传统的医院透析相比, 其有独到的优势[3]。现对其概念、优势、应用现状以及进展做出如下综述。

1 家庭血液透析简介

1.1 概念

家庭血液透析 (home hemodialysis, HHD) 是由患者或家人协助下进行的血液透析。需要建立血管通路, 还需要在家里装置适合家庭血透的血透机以及相关设备。另外, 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几周的时间来接受培训, 掌握家庭血透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巧, 比如如何操作透析机, 如何穿刺置管, 如何监测透析参数及生命体征等[4]。

1.2 家庭血液透析的类型

(1) 常规家庭血液透析 (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 CHD) :透析频率为3次/周, 3~5 h/次。 (2) 每日短时血液透析 (short daily home hemodialysis, SDHD) :透析频率为5~7次/周, 2 h/次[5]。 (3) 夜行性家庭血液透析 (Nocturnal home hemodialysis, NHD) :在夜间睡眠期间完成, 透析频率为3~7次/周, 6~10 h/次[6]。 (4) 近年在美国逐渐兴起的运用Nx Stage系统透析平台进行透析[7]。家庭血透方案可按患者需要灵活进行调整。

1.3 家庭血液透析的设备

目前, 有3种血液透析机被用于美国的家庭血液透析, 分别由B Braun, Fresenius和Nx Stage制造[8], 它们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透析过程。B Braun制造的透析机是一种标准的透析机, 广泛应用于医疗中心和家庭。Fresenius所制造的透析机原理与标准的透析机相近, 但其仪器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 这两者都需要要一个单独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允许透析液的流速通常为300~800 m L/min。Nx Stage系统的新兴透析平台被美国终末期肾脏病 (ESRD) HHD患者所接受, 和前两者传统设备相比[9], Nx Stage系统最大血流量可达200 m L/min, 但其一般运行速率<150 m L/min。

2 家庭血液透析的临床优势

2.1 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血压

多项研究表明, SDHD和NHD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血压, 家庭血液透析后, 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出现了显著的降低, 与透析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0]。

2.2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ESRD患者的临床症状中睡眠障碍是普遍存在的。近年研究表明, HHD能有效改善睡眠障碍, 研究发现, 夜行性家庭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上呼吸道阻塞而影响患者睡眠[11]。

2.3 降低病死率

根据案件队列研究结果, 透析的时间和频率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Marshall等[12]随访分析大量人群的透析情况后, 得出结论, 高剂量和长时间的透析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当透析时间与透析速率的比值大于1.3、透析时间大于4.5 h的情况下能最佳地降低死亡率。

2.4 其他优势

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充分的透析能去除血浆毒素而纠正贫血, 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敏感性。患者有更多治疗控制权, 掌握透析进度, 提高治疗期间的生活满意度。与常规透析相比, 家庭血液透析的治疗费用更低, 治疗期间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好。可更好地通过调节钙磷代谢, 降低ESR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13]。

3 家庭血液透析在应用中存在的困难

3.1 缺乏对家庭血液透析的认识

目前, 大多数ESRD患者并不知道家庭血液透析这种治疗方式,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 在患者开始第一次透析前, 36%的患者毫无肾病的治疗概念, 而肾病专家的缺乏, 也使得医生难以为患者提供家庭血液透析这种治疗方式[14]。

3.2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体弱或者残疾无法实施自我透析;对插针或插管有恐惧心理, 更愿意相信在医院的护理下能得到更安全的照顾和治疗;在无医师的监督下, 难以坚持按疗程, 按步骤治疗;家庭环境的限制, 无法实施家庭血液透析[15]。

3.3 医疗体系因素

透析费用非常昂贵, 如果没有医保体系和医疗体系的支持, 大多数家庭难以支撑长期的透析治疗[16]。进行家庭透析前, 需要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系统的操作知识和护理知识培训, 这需要有这方面的专家教授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

4 家庭血液透析流行现状与展望

篇9:家庭工作室

打破工作室的一般设计传统,室内未采用任何墙身或屏风作空间划分,不仅保持了空间的整体性,而且大大增强了空间的开阔感,更能充分地利用室外的光线。另外,设计师特意放置了一些圆形的家具,如圆形的地毯、地灯灯罩、圆角的云石茶几等等,减少了工作室的拘束之感,营造出温暖的家的氛围;并利用木质的地板、屏风、餐桌等,使室内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

大厅设置了两组层架,用来摆放不同风格的饰品,增加了室内的艺术性。大厅的中央位置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并装置了电动反床,当业主工作疲劳时可在此小憩。大厅的后面是工作区,设计师利用升高的木地台、齐腰高的强化玻璃作为两个区域的划分,这样业主在工作的闲暇时即可俯视整个工作室及窗外的景色。

饭厅继续延用了木元素,并在近大门的墙体上设计了四根粗壮的实木柱,既使墙体在视觉上得到了延伸,又在空间上营造出一份若隐若现的通透感。粗犷的柚木餐桌配合球形金属网状的吊灯,令整体更有层次感,同时选用了两款不同的餐椅——再造柚木椅子和仿藤椅子,为饭厅增添了不少趣味。

户外平台的地板及墙身均铺贴了户外木及塑化再生木,墙身还加装了户外防水壁灯,这样即使在晚上,也可以到平台坐坐,欣赏一下香港的夜景。

篇10: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进行签约工作,我院以“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服务形式构建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形成以“契约式”、“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式”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施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整体健康维护为方向的长期的负责式照顾和健康管理,力争早日实现“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签约服务”的目标。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成立团队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工作需要及人员变动,对团队人员进行了合理调整,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居民。

第一团队:团队长:郭俊峰、张金花;

队员 :熊奇、史克哲、关宏君、佟海龙、马里、关秀萍 第二团队:团队长:黄艳、纪大力;

队员:佟伟、杨建华、程绍英、于海东、张明、李颖;

二、服务对象 主要以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病康复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贫困人群、低保人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0~6岁儿童、孕产妇、结核病患者以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的农村居民。

三、服务方式

(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常见病、多发病的预约、诊疗服务。

2、门诊预约与转诊服务。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做好转诊病人的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团队工作按团队服务人口比率完成建档任务,且确保每份档案都要真实有效。

2、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对签约家庭中的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病康复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贫困人群、低保人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0~6岁儿童、孕产妇、结核病患者。对于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慢性病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上门随访、上门换药等服务;对于一般慢性病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电话随访、面对面随访、社区集中随访服务;对于产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产后随访等服务。

3、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支持下,定期在责任区域组织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等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将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有关生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以及家庭功能方面的咨询,并发放各种人群保健知识宣传单,同时开展婴儿喂养指导、儿童保健指导、婚前计划生育指导、孕产期保健指导、家庭饮食营养指导、家庭用药指导、传染病防治指导、不良行为指导等服务。

4、结合全民健康体检,对临床随访的居民进行基本体格检查,为首诊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有需求的居民进行个体化得健康体检项目。为居民提供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进行健康方式指导,有条件的或创造条件提供中医保健咨询服务。对社区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干预。

四、工作措施

1、团队长制定本团队工作计划,进行人员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明确目标,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

2、为确保团队成员技术水平足以开展社区工作,高质量的完成社区活动。2018年进行系统的团队培训工作,培训活动以团队长根据辖区需求进行课件准备、邀请上级单位进行针对性指导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至少每月开展一次。

3、社区公示:制作统一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公示栏,在责任区域内公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的基本信息、培训学习经历、技术专长、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主要内容。

4、统一服务形象,塑造家庭医生的社会影响力,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应按照要求统一着装,佩戴统一的工作牌,配置统一的交通工具和服务包,做到统一家庭医生形象,让城乡居民逐步了解、熟悉并自愿选择家庭医生。

5、建立自愿服务者组织,组建自我管理小组,每月对慢性病患者开展一次自我管理活动。

6、定期开展下辖区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年必须在责任区域内安排4次以上下乡服务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3小时,加强与辖区居民的沟通,逐步提高签约服务率。

7、强化政策宣传,充分利用辖区宣传栏、辖区活动,下辖区摆点,健康宣传日,大力宣传家庭医生责任制;大力营造“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辖区”的就诊理念;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引导辖区居民积极参与。

8、团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关于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戒烟、无偿献血、爱国卫生运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医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

9、及时进行资料归档,对于每次辖区活动需及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汇总,每个月召开一次团队工作会议,进行对一月工作汇报与小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为辖区诊断分析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10、每月以看资料与上门现场考核的方法对团队人员进行考核,按工作量及居民满意度进行特岗津贴发放。

五、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转变卫生服务模式,提升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就近健康服务需求,增强群众对村医信任度,推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乡村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的工作目标。

每季度应完成全年任务总数的25%,半年时应完成全年总任务数的50%,到2018年年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通居民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特殊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以上。从2018年1月份开始每个月月末上报本月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展情况及签约数,各村不能有月报报0情况。

六、基本原则

坚持“四个结合”,即自愿签约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基础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村医服务与卫生院团队服务相结合,区域划分与有序竞争相结合。

(一)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要紧紧围绕辖区居民健康,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辖区居民及其家庭进行健康管理,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坚持充分告知、自愿签约。通过广泛宣传,使辖区居民了解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地点、服务团队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家庭医生式服务概念。在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

(三)签约服务重点对象。签约服务对象面向全乡群众,2018年,我乡签约服务重点对象为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病康复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贫困人群、低保人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0~6岁儿童、孕产妇、结核病患者以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的农村居民。

(四)签约服务方式。

1、在充分了解签约服务内涵的前提下,由服务对象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以人为单位,与选定的村卫生室及选定的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协议。

2、确保履约服务质量。

七、管理内容

所有团队、乡村医生在卫生院的组织领导下,在村委会的协调参与下,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方式开展服务。

(一)开展工作宣传。在村委会的配合下,积极争取群众的大力支持,向居民提供服务的乡村医生姓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和监督电话等内容,让每个居民知晓自己的家庭医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门急诊等工作机会,大力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

(二)建立乡村医生分片包户制。根据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和服务区域的村庄、家庭和居民数,对服务区域进行合理地分片(分组、分家庭),确定负责的户数。对户籍居民实施健康管理包户制。

(三)实施上门服务巡诊制。服务团队要根据自己所服务的家庭数量和健康管理需求,合理安排在农村卫生室的工作时间和到村庄、到家庭的上门服务巡诊时间,及时收集、整理以家庭为中心的居民健康信息,并将信息输入农村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为居民提供服务后,应及时掌握居民评价,根据居民反映,对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进行改进和提高。各农村卫生室应及时总结,并定期收集、上报工作动态。

(四)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各种现代通讯、电子邮箱、QQ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作用,构建与居民的信息交流平台。服务团队、乡村医生要与所服务的居民建立朋友式的关系,为其提供亲人般的关怀。

(五)开展其它服务工作。鼓励村卫生室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拓宽服务渠道,丰富工作内容,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

八、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2018年1月前制定家庭医生式服务实施方案

(二)宣传发动。2018年4月前各村卫生室要结合村委会进行广泛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对农村居民健康的促进作用,使之深入人心,变被动签约为主动签约。

(三)具体实施。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村卫生室根据实际情况,开始签约工作,提供各项服务。

(四)督导考核。2018年12月底,卫生院对辖区内乡村卫生室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年乡村医生的绩效考核。

(五)工作指标。每季度应完成全年任务总数的25%,半年时应完成全年总任务数的50%,到2017年年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通居民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特殊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以上。

从2018年1月份开始每个月月末上报本月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展情况及签约数,各村不能有月报报0情况。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村卫生室要将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落实责任,统筹安排,分工协作,认真组织实施。卫生院把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纳入对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各卫生室要把签约户数、签约人数、服务落实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纳入每个乡村医生的绩效考核。镇卫生院定期进行工作督导,督导结果纳入全年考评的绩效考核。

(二)深入发动,广泛宣传。每个村要按照服务工作要求,在居民易于看见的位置安装公示牌或宣传栏,公示牌要标明团队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投诉电话;家庭医生式服务宣传单发放至每一户家庭,做到社区、深入家庭、家庭医生式服务深入人心。

(三)加大投入,激发活力。各村卫生室应优化和完善现有人员服务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村优先开展工作。对团队人员不足的可灵活处置,逐步落实保障措施。充分考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制定可行的激励措施,为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四)强化培训,提高能力。对乡村医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业务技术、服务理念等培训。着力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和全科医学服务理念培训,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方式,以规范的诊疗服务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居民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丰满区前二道乡卫生院

上一篇:图书馆志愿服务新闻稿下一篇:大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