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实施工作计划

2023-01-03

时间如同白马过隙,我们总是在和过去告别,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做好计划,那么该如何书写计划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家庭医生实施工作计划》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家庭医生实施工作计划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

实 施 意 见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逐步完善以家庭责任医生为服务与管理主体,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为平台,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协作为支撑,部门与社区各方力量协同为保障的家庭医生制度。通过推行健康签约服务,实施网格化管理,与城乡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根据市××办公室、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管理局《××××××××××》,现就推进我县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在我县现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上,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政府履行提供基本卫生服务职能的平台,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制度,使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基本诊疗需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解决,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利用。通过健康签约服务,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按照服务400户家庭,2000居民配备1个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团队的标准。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签约实、服务好”标准,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居民。

(三)全科医生对重点人群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普通医生对普通人群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乡村医生做好本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诊疗、配合乡镇卫生院做好分诊及本村居民签约工作。

(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构建县、乡、村协同服务体系,提供就诊、预约导医、双向转诊医疗服务,实现综合、连续、全程性的健康管理。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框架。

家庭责任医生(包括全科医生、普通医生、乡村医生)制度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团队为依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技术与资源为支撑、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由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对象提供全程的健康管理。

1.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全科医生+团队+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依托团队(护士、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指导医生等组成)和服务平台(乡、县医疗卫生机构),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以困难群众为优先,积极引导居民与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建立签约关系,逐步提高签约居民的依从性,引导居民优先利用家庭医生诊疗服务,使家庭医生切实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

普通医生+团队+平台:在全科医生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普通医生依托团队和服务平台,面对全人群将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整合,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指导帮助签约服务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完善健康管理模式和规范,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提供综合性、防治结合、全程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普通医生)、乡村医生依托团队和服务平台,面对本村全人群指导帮助签约服务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及分诊指导。

2.配强家庭医生队伍。按照每个团队服务400户家庭,2000人标准,每万人配备有5个团队的要求,采取引进、培养等方式加快家庭医生队伍建设,为城乡居民配备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通过团队合作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根据我县实际,在现有家庭医生不足的现状下,可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师通过对口帮扶、多点执业等形式参加服务团队,满足服务需求。

(二)推行居民健康网格化管理和医疗协同。

实行“四级平台、四级服务”的模式,按照400户家庭,2000人为单位,设置一个服务网格,每个网格区域配备1个“3+X”签约服务责任团队(3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X指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指导医生、计生专干等人员)。具体的网格设置街道+社区+团队+居民模式,在农村以行政村为参照,设置网格。签约服务团队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为目的,全面掌握本网格内的人口、家庭、单位、年龄谱、疾病谱等情况,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与网格内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按照签约居民所在地选择一家县级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疗机构)签约,按照居民自身健康需求与就医习惯等因素选择一家市级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

1.县级平台。县级医疗机构要设立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组织,负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对接,负责本辖区家庭责任医生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帮扶等工作,要在预约转诊、技术共享、业务培训和指导帮扶等方面全面支持签约服务工作。

2.乡级平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的工作平台,负责本单位和辖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组建,明确家庭医生的目标责任,全力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3. 村(社区)级平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村(社区)计生专干、社工、志愿者组成团队和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基本医疗、分诊导医服务。

(三)实行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

为规范开展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家庭责任医生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特色健康服务等以“契约”形式作进一步明确,通过签约式服务,以“预约门诊-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为主要路径,有效实现“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

1.建立补偿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渠道解决。签约医生或签约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

健康管理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保门诊统筹资金(含新农合)构成;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资金构成。可根据签约居民申请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在充分利用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基础上,探索签约居民个人付费机制,确保健康签约和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工作稳步实施。

2.签约服务内容。

(1)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契约对象需求为导向,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婚前保健十四项内容。

基本医疗服务:按需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门诊预约服务,签约居民首诊服务,如遇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院诊疗的病例,签约团队要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

健康管理服务: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中西医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等综合、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个性化服务:签约服务团队可以和居民自行签约个性化服务项目,辖区签约居民有特需卫生服务的,签约服务团队可通过双方约定提供个性化服务。

(2)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内容。在健康管理签约内容基础上,增加签约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包”。即提供家庭控烟指导、家庭就诊咨询、家庭药箱服务、家庭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导宣传、家庭康复指导、家庭健康教育、居家环境健康指导、家庭护理指导、0-6岁建立儿童成长档案、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指导等十项健康管理服务。

3.建立竞争机制。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各乡镇要结合辖区工作进展,建立有序竞争机制,居民可以跨区域可自主选择签约服务团队,服务协议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其他服务团队签约,实行“经费伴随任务走”的经费拨付方式。

三、构建支撑体系

(一)加强队伍管理。卫生计生部门要成立以主管领导牵头的家庭医生管理委员会,医改办、基层科负责具体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科,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家庭医生。2017年底前,县级要成立家庭医生协会,加强行业管理,依法维护会员、医疗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行业管理指导、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

(二)加强业务培训。依托县级医疗机构针对辖区内家庭医生特需技能进行培训;加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转岗、兼职培训工作。

(三)建立协作机制。家庭医生服务应与街道、社区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从街道、社区、网格、楼院到每户居民形成卫生与行政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能。

(四)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签约服务团队津贴等方式,向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倾斜,体现家庭医生合理劳动价值,激发家庭医生活力。

(五)强化信息共享。建设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家庭医生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机制,缩短基层病人到大医院就诊时间。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逐步建立家庭医生与所负责的家庭电话、微信、咨询、救助呼叫、定位、网络联系系统,实现患者全程转诊和疾病治疗流程有效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主体,开展居民健康签约服务工作是整合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资源、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巩固扩大医改成效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分级诊疗、实现有序就医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健康修武、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要把居民健康签约和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纳入医改重点任务,加强政府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责任分工,结合本辖区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重点突出,认真组织落实,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城乡居民签约服务的重大意义,广泛动员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积极参与签约服务。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签约服务模式的宣传,增强群众对签约服务团队的认知度,转变就医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引导有序就医,促进分级诊疗。

(三)加强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不降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要加强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康复、特色专科等医疗科室建设。

(四)完善相关政策。按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居民人数,将门诊统筹基金预拨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并被鉴定为门诊重症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按病种打包支付医疗费用。按照县、乡、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分级诊疗要求,对签约对象在就医、转诊、用药、康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签约慢性病患者“长处方”政策,满足居民常用药品需求,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下转患者病情需要和医嘱备案采购非基本药物,保证下转病人在上级医院使用的部分非基本药物能够继续使用,确保签约服务对象治疗性用药。

(五)加强绩效考核。卫生计生部门负责规范签约服务标准,建立以签约服务数量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等为核心的评价考核体系,定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鼓励开展第三方机构评估考核。同时,加强对签约服务的技术指导,为签约服务提供临床知识技能培训和医技检查等技术支持。对“重形式、轻服务”、“重进度、轻质量”、“重签约、轻履约”等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细则,根据签约率(困难群众签约率不低于95%)、履约率、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的数量及质量、首诊率、预约转诊率等指标,严格绩效考核,确保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专项经费用于全科医生服务团队。

修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6月16日印发

第二篇:乡镇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

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结合我县实际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服务能力、条件等情况,设计不同的内容和不同价格的“签约服务包”。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乡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实施方案,欢迎参考!

乡镇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医改任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框架,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向农村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健康保障服务,根据省卫计委、省物价局、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卫基层〔XX〕15号)和《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XX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六政办〔XX〕3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式服务关系”的要求,围绕健康舒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的作用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促进分级诊疗就医格局的形成,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目标任务

XX年底,实现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30%,

XX年底,实现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过半,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

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即每人建立1份健康档案,确定1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签约对象

全县所有常住居民均为签约对象。现阶段以重点人群(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长期卧床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及计生特别扶助对象等)和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脑中风康复期、冠心病、腰椎颈椎退行性疾病等)患者以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等为重点签约对象。

原则上只与有需求的个人签约,不得以家庭为单位签约。

四、签约服务主体和方式

(一)签约主体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或全科医疗服务团队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经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资格,为签约服务的主体。

在村医缺乏资质和能力、村医数量少或无村医执业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团队,承担签约服务任务。

作为签约服务主体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应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村级、乡村联合、乡级家庭医生团队资格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报县卫计委备案;鼓励县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任务。县级专家团队由领衔医生申请,所在单位推荐,报县卫计委批准,纳入到医共体联系乡镇统一管理。

(二)签约内容

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结合我县实际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服务能力、条件等情况,设计不同的内容和不同价格的“签约服务包”。签约服务包内容由县卫计委负责组织设计向社会公告,县发改委(物价局)负责核定签约服务个性化服务包的收费标准。

服务包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综合管理服务等三个方面内容。其中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基础性签约服务内容,应向所有签约居民提供。

(三)服务周期与形式

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签约对象与家庭医生签订协议的次日到次年满1年为一个服务周期,双方按照签约权责约定履约。每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量控制在1000人以内。

签约服务以有偿服务为主,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每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多人同时签约时应选择同一团队,以便服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五、建立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度收取签约服务费。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医疗保障(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基金和签约居民付费分担。具体分担如下:

(一)签约居民个人缴纳。居民签约时一次性预缴个人缴费部分,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服务的过程中不另行收取其他费用和门诊“一般诊疗费”。以合理补偿成本为原则,由县级发改委(物价局)与卫生计生部门联合公布。以后,根据服务成本和服务内容的变化适当调整签约服务费标准。享受基本医保待遇的居民在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个人自付部分按照不高于服务包总费用的30%付费;未享受基本医保待遇的居民在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个人应按服务包总费用的80%缴费。

(二)基本医疗保障(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补偿。按价格的50%比例补偿。

(三)公共卫生经费政策补助。签约服务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从XX年起,每年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另外服务包总费用除去签约居民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障补偿部和公共卫生经费政策补助,不足部分实行减免优惠政策。

计生特别扶助对象个人缴费部分由县卫生计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资助。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入和分配管理等激励政策由县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六、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XX年8月上旬)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和度假区管委要结合本方案和县卫计委配套文件规定,制定本地执行方案,并报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核定。县发改委(县物价局)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收费标准的核定。

(二)动员宣传阶段(XX年8月31日前)

召开工作动员会议,部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县卫计委负责对卫生院管理人员、团队负责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进行培训工作。各乡镇政府、开发区和度假区管委也要相应地组织开展对本地相关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要以宣传标语、宣传单、宣传册、宣传栏、横幅、微信等方式,向居民广泛宣传居民签约服务的好处、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宣传工作要进村入户,要充分发挥带头人、关系利害人的引导作用,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居民自觉接受并主动签约。

(三)签约服务阶段(XX年9月1日后)

家庭医生结合基本医保筹资、重点对象体检和保健管理服务等形式上门推介,与服务对象进行签约,可从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起步,逐步扩大签约范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签约内容认真履约,提高服务质量,并做好服务记录。

(四)完善提高阶段(XX年12月31日前)

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导组对签约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总结签约服务活动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完善签约服务实施方案。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转变,更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途径。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深化医改领导组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统筹协调工作,对此,各乡镇政府、开发区和度假区管委及各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履行职责,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原则,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二)强化分工协作

县卫生计生委主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和解释工作;负责督促指导、绩效评估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县发改委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收费标准的核定。

县财政局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保障,对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公务费用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县人社局负责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补偿支付。

县监察局负责监督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平稳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惩治力度。

县宣传部门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宣传工作,推动工作深入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和度假区管委负责本辖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以及督促工作。

(三)发挥信息化应用支撑

要构建完善的县域医疗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签约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报告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开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功能模块,实现家庭医生与二级以上医院医师的技术交流。要建立农村贫困人口身份识别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脱贫退出机制相衔接和动态管理,为健康脱贫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乡镇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发挥家庭医生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根据《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施意见》(奉政发〔XX〕249号)及宁波市级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XX年起,在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通过以全科医生为主体、服务团队为依托、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医疗卫生机构协作为支撑、部门与社区协同为保障,在辖区初步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连续、综合、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具体目标为:

1、XX年起全市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服务机构实施率达到100%;

2、以镇(街道)为单位,辖区常住家庭慢性病人、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XX年底达到50%以上,XX年达到70%以上。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签约服务”原则。签约双方要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事项,通过签订签约协议实现居民与家庭医生的责任契约关系,逐步形成健康管理的良性互动。

(二)坚持“规范服务”原则。按统一的家庭医生服务规范和服务包内容,以优质服务为核心,认真履行合同,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

(三)坚持“团队协作”原则。家庭医生制服务以组建团队方式提供,并动员社会参与,进行多方协调,形成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宣传引导”原则。做好政策宣教,引导居民选择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

三、工作内容

(一)签约团队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应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士为骨干,选择配备若干健康管理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参与,鼓励将多点执业医生编入服务团队。原则上每位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一般不超过1000居民。

(二)签约服务方式。为便于工作,原则上以社区卫生服务责任区范围签约,允许居民自主选择服务团队。签约对象应以慢性病人、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为主。签约双方凭有效证件(身份证、社保卡、新型合作医疗卡;“三无、五保”、低保等对象同时携带相应证件),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样张见附件2),确定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等。签约周期为1年,期满后需续约或另选服务团队应在规定时间内办妥相关手续。医保参保人员的签约起始时间自办理社保卡刷卡登记起计算,续签时应在签约期满前30日内办理社保卡刷卡登记,未在此时间段办理的,签约期重新计算。各单位要根据具体实际,将签约与门诊、随访、社区巡诊等有机结合,确保签约工作有序、顺利推进。

(三)签约服务内容。根据居民参保类型,在现阶段暂确定2个家庭医生服务包。

1. 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家庭医生服务包(下简称医保服务包)。具体内容为

(1)签约居民在签约的家庭医生处就诊签约年度内免收一般诊疗费;

(2)签约居民可优先在签约医生处免费享有上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预约、根据病情需要的转诊服务;

(3) 优先为符合建立家庭病床条件的签约居民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对需要住院康复人员优先安排住院康复病床服务;

(4) 优先为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安排慢性病联合门诊,提供诊疗服务,对病情稳定、依从性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可享受医保目录内规定药品、数量倾斜政策;

(5)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中的老年居民和非从业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经家庭医生转诊,在转诊有效期(30天)内到宁波市内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的,该次住院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

(6)在确保医疗安全及相互理解信任条件下,签约年度内免费为签约居民中行动不便且确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1次出诊服务;

(7)免费为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8)签约居民每年可免费获得1次健康诊断报告,签约居民可享有医保免费健康体检的预约服务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管理建议方案;

(9)签约居民可免费获得公众信息网络平台健康咨询服务;

(10)签约居民可免费获得15类50项的宁波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家庭医生服务包(下简称新农合服务包)。具体内容为除医保服务包第

1、5条以外的服务项目。

新农合服务包待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实现后,逐步过渡到医保服务包。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家庭医生根据签约对象的需求和申请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可按规定收费标准收取费用。

(四)签约服务费用。家庭医生为签约对象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签约年度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三个渠道组成,现阶段,暂定服务费每人150元,其中医保基金和个人各承担50元,签约服务费中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参保人员有历年个人账户的,由历年账户资金支付;有历年个人账户但余额不足支付的,不足部分由个人自费。医保基金和历年账户资金支付每年度不超过一次。其他人员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外,其余由个人支付(新农合服务包对象暂不收取)。“三无、五保”、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凭有效证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办理签约,个人承担部分由社会救助专项资金支付(由民政部门核对签约名单后每半年与各镇、街道卫生院结算一次)。服务费收入纳入单位业务收入统一核算。

(五)签约服务流程。辖区内常住居民,凭身份证和社会保障卡或新农合就诊卡等有效证件到所在辖区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指定地点办理签约服务手续,签约家庭医生作为签约第一责任人负责与签约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并组织实施。

各级医疗机构要以“预约门诊——定点医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为主要路径,有效实现“防治结合”的服务内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定期开设慢性病联合门诊。对签约管理或需要提供特殊服务(包括健康咨询、特殊检查、诊疗及一对一服务等)的社区居民,签约机构应提供预约门诊服务。签约居民通过预约或直接到签约医疗机构就诊,签约医生对其所接诊签约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病情告知等医疗工作实施首诊负责制。对符合转诊指征(附件3)确需上转的患者,由转出医疗机构负责预约联系转诊事宜,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疗机构的专家门诊、大型仪器设备检查及住院等服务。对符合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对照附件3标准评估可在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康复)的患者,经转诊平台转回下级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流程图见附件

4、双向转诊单见附件5。

签约医生对行动不便的签约对象,在符合家庭诊疗服务相关规定和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如老年人日常护理、康复医疗、家庭病床、家庭出诊等),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具体流程为:首先由本人和家属(无家属的可以委托村(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向家庭医生提出上门服务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申请上门服务的理由,签约医生收到申请后,根据本单位医疗服务能力,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织人员对病情进行评估,经单位同意,以书面形式告知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上门服务;签约医生向签约对象告知在家诊疗有关医疗风险和收费标准等事项;经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上门服务协议;在上门服务期间出现动态变化的,签约医生团队应重新进行评估, 重新签订协议或中止服务,家庭病房的设立需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织评估小组(骨干医生、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副院长以上职务人员各一名)进行评估,建立家庭病房需向市人社局医疗管理科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方可设立,家庭病房建床手续、收治范围、服务内容等事宜参照《关于贯彻落实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和开展区域医联体试点有关医保政策的实施意见》(甬人社发〔XX〕34号)执行。

(六)市级医院职责。根据签约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职责要求,确定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溪口医院的医务(教)科(联系电话见附件6)负责双向转诊和专家门诊、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预约服务,要通过预留专家号、检查号和床位等方式,落实对基层转诊签约对象的优惠措施。

市级医院要定期(每月不少于1次)派遣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心血管内科或内分泌科骨干医生,协助基层医院开设慢病联合门诊,暂定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西坞街道卫生院、江口街道卫生院、松岙镇卫生院、大堰镇卫生院、尚田镇卫生院;市中医医院对口支援莼湖镇卫生院、萧王庙街道卫生院、裘村镇卫生院;市溪口医院对口支援下属各分院;市妇幼保健院对口支援锦屏岳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对口支援亦可自行选择支援和受援单位。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XX年8月-9月)。对实施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各相关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XX年9月起)。各单位根据工作方案,在辖区组织实施。

(三)阶段性评估(XX年11月)。市卫计局组织对全市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督导评估,指导下一步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五、工作要求

市卫计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全面负责工作落实,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组织实施、部门协调、业务指导管理、制订工作规范和组织考核督查。市级医院要落实相关职能科室人员负责双向转诊和专家门诊、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预约服务;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的管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运作程序。从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上对家庭医生进行动态绩效考核;家庭医生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责任区域,与社区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充分掌握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和需求,提供方便、及时、有效、个性化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指导。

各相关单位要在辖区公布家庭医生信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宣传家庭医生职业形象、服务内容及签约居民的服务体验。要统一印制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制作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文本,规范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及形式,同时还要制作契约式家庭医生制相关宣传资料,供居民取阅。

第三篇:XX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县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结合我镇签约服务工作实际情况,现调整XX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健康XX建设为统领,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为宗旨,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努力开创全镇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组织领导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政府牵头,各村(社区)明确职能分工,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村(社区)书记要亲自挂帅并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作用,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签约工作落实到位,现成立XX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长:XX

副镇长

副组长:XX

XX镇卫生院院长

XX

XX卫生院院长

成员:XX

XX村党总支书记

XX

XX村党总支书记

XX

XX社区会党总支书记、XX村党总支书记

XX

XX村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镇卫生院XX同志任主任。电话:XX.

三、工作目标

2020年全镇各村必须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5%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5%以上,特殊人群(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城镇低保人群、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覆盖,个性化签约覆盖率达到15%以上,

四、调整实施方案

个性化服务内容,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等健康需求较为迫切的人群为重点,积极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制定10种个性化服务包,明确服务项目清单,服务标准、服务价格和服务规范,开展个性化健康评估,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实施全程管理。对个性化服务包中的可报销费用由医保基金按照50%比例(补偿标准不超过100元/人),剩余部分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各承担50%。

五、落实工作责任

各村充分发挥党员班干部因势利导,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便利条件。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纳入村委会目标考核,并对签约进度、签约有效性进行督导,村组班干部、党员要带头主动签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教育引导村民主动签约,动员外出务工人员为留守儿童购买个性化服务包;由村卫生室全过程管理。根据需要安排转诊、择医路径及专家选择、预约挂号、病情跟踪随访等健康管理综合服务,确保家医签约服务工作圆满完成。

附件:

XX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任务分解表

单位

总人口

常住人口签约数

个性化签约数

XX村

3300

1155

528

XX村

3200

1120

512

XX村

2815

985

450

XX村

2642

925

423

XX村

2667

933

426

XX村

2585

903

414

XX村

2686

940

430

XX村

2809

983

450

XX村

930

325

150

XX村

1242

434

200

XX村

2581

903

413

XX村

3855

1350

617

XX村

1592

557

255

XX居委会

3070

1074

492

XX村

2332

816

373

XX社区

2071

725

331

XX村

1540

539

246

XX村

3880

1358

524

XX村

3067

1073

491

XX村

4281

1498

684

合计

53145

18600

8506

第四篇:计划生意家庭实施优先优惠

关于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实施

优先优惠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市直八部门《关于在普惠政策中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强化措施抓落实

近年来,我局以计划生育家庭优惠优待政策兑现、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优惠政策,积极为计生家庭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

1、出台独生子女户优惠政策。为有效调动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确保计划生育家庭劳动和社会保障,我们及时出台了独生子女优惠政策。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及子女实行优先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依法优先将独生子女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

保险,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维护独生子女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督促用人单位及时兑现工资,维护进城务工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等各项政策。

2、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安排劳动力培训,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介绍服务。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我们不仅注重把专业课堂带进农村,还注重培训对象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

3、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创业扶持力度。在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过程中,实行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优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

4、加大对人口计生队伍建设的支持,经单位领导研究讨论后,积极引导分配到我县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投身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充实计生队伍的后备力量。

二、加大计划生育下岗失业人员的鼓励力度 为鼓励城镇登记下岗失业人员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制定优惠政策如下:

1、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计生家庭下岗失业人员,自登记失业一年内仍未找到工作的,可持本人《身份证》、《独生子女证》、《户口本》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县就业服务局和乡劳动保障所进行登记。县政府在安

排公益性岗位时,优先安置计生家庭人员,并给予相应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2、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中计划生育家庭再就业服务工作,免费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服务。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为计划生育对象上门摸底、登记注册,并建立相应台账,有针对性的对计生对象和计生家庭有一技之长的子女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

3、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贷款扶植力度。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再就业优惠证》的计划生育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行业除外)可优先安排小额担保贷款。

4、市就业局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应对本辖区计生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微机录入,并建立和健全公益性岗位、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审批、审核、发放工作。对工作优异部门进行奖励,对虚报冒领、挪用资金等行为追究其责任并讨回再就业资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玉林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改办发〔2016〕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意见》(桂政办发〔2016〕1号)和《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医改办〔2017〕1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按照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围绕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新机制,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通过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使居民获得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恢复并增强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引导形成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有序就医格局,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城乡同步、分类实施。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贫困县为重点,在城市和乡村同步推开,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为突破点,分类有序推进。坚持确保基本、循序渐进。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中西医并重,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逐步扩大签约服务内容,积极稳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坚持明确职责、强化考核。明确相关部门和机构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内在激励与外部考核机制,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三)主要目标。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 2017年,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由重点人群扩大到全人群,以健康为中心,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全市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二、明确签约服务主体

(四)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家庭医生是组建家庭医生团队的中坚力量,在城市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在农村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组成。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五)明确家庭医生团队职责分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采取团队服务的形式向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是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领导下,负责与居民或家庭签约,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在城市负责不超过800户、居民人数2000人以内的签约服务对象;在农村负责不超过400户、居民人数1000人以内的签约服务对象,并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等疾病为服务重点,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同时,根据团队成员构成特点,科学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和进行统一管理,做到分工不分家、分工又合作,形成团队服务能力,确保签约服务协议得到全面有效执行。

(六)实行区域签约服务。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由居民或家庭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签约周期原则上为1年,期满后民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有条件的地区,也可跨区域签约,逐步建立有序竞争机制。无偿签约服务协议样本,由市卫生计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制定。有偿签约服务协议样本,由各县(市、区)卫生计生部门(社会事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制定。

(七)转变签约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团队要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二级以上医院为技术支撑,提供全程、连续、上门、有效的服务。其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经所在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同意、与服务范围内负责签约服务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后,具备临床和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的,可采取独立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或加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团队等形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其他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可以视情况加入基层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团队成员承担与其能力相适应的任务。鼓励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和一所三级医院为转诊就医医院,构建“1+1+1”的组合签约模式,在确保基层首诊的基础上,签约居民可在组合内自由选择就医机构。

三、规范签约服务内容

(八)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家庭医生团队主要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涵盖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签约服务内容。

(九)完善和规范签约服务项目。完善和规范签约服务包。各县(市、区)根据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需求,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有机结合,遴选基层能开展、针对性强、群众认可度高的项目,组成单一或复合型的签约服务包,供居民或家庭自主选择。原则上,签约服务项目可分三种类型:即面向全体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提供;面向特殊疾病居民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有偿提供,由医保基金和个人付费;面向健康或亚健康居民提供的健康管理项目(医保规定的项目除外),双方约定项目内容和收费标准,由个人付费。

四、增强签约服务吸引力

(十)完善居民签约激励机制。各县(市、区)要采取多种措施,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签约居民在家庭医生处就诊免收门诊挂号费(一般诊疗费),已参保的签约居民因病情需要转诊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通过给予家庭医生团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方式,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优化药品配备,可使用医联体内上级医疗机构处方药品,并按规定报销。对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的签约居民,如其确需延续上级医疗机构长期用药医嘱以维持治疗的,在回到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时,家庭医生可根据上级医院用药医嘱开具相同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除外),政府办(含公立医院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上述药品实行零差率,形成“基本+补充”的药品使用联动机制。签约居民享受连续处方优待政策,对诊断准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一次开具治疗性药物1-2月药量,并可享受家庭医生团队送药上门服务和每月一次的上门访视服务。

(十一)因地制宜设立家庭病床。签约居民或家庭中有病情适合在家庭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康复患者;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患者;适合家庭治疗的部分职业病、精神病患者;肿瘤晚期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患者等,可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设置家庭病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同意后,提供家庭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

五、健全完善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

(十二)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自治区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将制定签约服务收付费的指导意见。市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制定具体签约服务收付费方案,这是保证签约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其中,服务包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个性化延伸的医疗服务项目费用,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参保个人按规定予以支付;服务包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支付;服务包内个性化健康管理项目费用,由签约居民自行支付。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按规定实施救助。

(十三)规范其他诊疗服务收费。家庭医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报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有偿服务包签约居民提供约定服务过程中不另行收取其他费用和门诊一般诊疗费;向签约居民提供非约定服务,可以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基础上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向非签约居民提供诊疗服务按规定收取一般诊疗费。

(十四)发挥签约服务控费作用。将医保门诊报销政策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向签约居民倾斜。要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的引导作用,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作用。

六、建立签约服务激励和考核机制

(十五)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制度。要综合考虑社会公益目标、签约服务数量和质量、家庭医生团队工作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团队特别是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提高合理收入水平,增强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单位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奖励基金。二级以上医院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师倾斜。

(十六)逐步健全综合激励政策。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逐步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将优秀人员纳入各县(市、区)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增强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继续开展全科医生特岗和转岗培训计划。加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继续教育,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定期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与家庭医生定期到临床教学基地进修制度。严格落实城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的政策。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的比例,扩大职称晋升空间,重点向签约服务考核优秀人员倾斜。对成绩突出的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给予表彰表扬,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十七)加快建立定期考核制度。要根据签约服务对象的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综合因素,建立签约服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家庭医生团队开展评价考核,鼓励家庭医生代表、签约居民代表和社会代表参与。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与医保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以及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居民意见突出的家庭医生团队,建立退出、扣减补助经费等相应惩处机制。

(十八)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特别是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公开公众监督手段和畅通监督渠道,建立以签约居民为主体的反馈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收集、汇总、分析反馈意见,并将反馈评价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居民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的重要参考。

七、强化约签约服务支撑和保障

(十九)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认真按照每个乡镇建有1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3-10万居民建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建有1所政府办村卫生室的要求,严格标准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十)强化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各县(市、区)应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医疗联合体业务协作等项目,多渠道培养培训全科医生。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社区护士、乡村医生等岗位的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学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临床或中医类别医师按规定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和农村县级医院(包括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临床或中医类别医师(主要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康复医学、预防保健、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医师)参加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和自治区中医药局认可的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或取得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按规定申请或变更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

(二十一)加强业务技术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创造条件,提供签约服务必需的出诊装备、交通工具等设施设备配备和业务技术,支持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工作。整合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探素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等,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可在社区建立“医生工作室”,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可通过医联体、乡村一体化等形式,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二十二)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签约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报告、健康管理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优势,通过远程医疗、即时通讯等方式,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交流;通过移动客户端可穿戴设备等方式,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患者反馈、健康管理、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等平台,为签约居民提供直接有效的便民服务。

(二十三)提升特色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中医壮瑶医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成一批具有中医壮瑶医特色和优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配置中医壮瑶医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壮瑶医服务的医师。开展对基层从业人员的中医壮瑶医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中医壮瑶医适宜技术方法,充分发展中医壮瑶医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生要作用,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

(二十四)完善投入保障政策。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整合和放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政策,建立健全稳健的财政补偿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使用和支付方式改革,重点向签约服务倾斜。按不增加签约居民负担为原则,调整医保支持服务包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健全价格政策,规范签约居民付费的收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取的签约服务费应纳入单位统一管理,重点向家庭医生团队倾倒分配使用。同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八、统筹组织实施 (二十五)加强签约工作领导。市医改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围绕目标任务,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整合人力、财力和政策资源,制定实施方案,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改革工作的衔接,形成叠加效应和改革合力,统筹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二十六)明确部门分工合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能和权限,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市医改办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绩效考核工作开展;市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组建家庭医生团队、组织签约工作和业务指导;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规划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市物价主管部门负责确定服务包的基本医疗项目和个性化健康管理项目收费标准,包括家庭病床建床费、床日费、出诊费等收费标准;市民政部门负责医疗救助对象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符合规定部分的结算工作;财政部门要统筹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补偿资金,并建立与签约服务数量和质量相挂钩的补偿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服务包的基本医疗项目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测算和结算办法;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服务包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的界定和业务指导。

(二十七)强化经常督导评估。市医改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建立定期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制度和层级督查制度,并加强督导评估,认真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向面上推广,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第三方评估。各县(市、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定期调研督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深入发展。同时,要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监测、评估、培训等工作,不断规范签约服务和诊疗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为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二十八)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宣传栏、宣传手册等传媒,多层次、多形式向全社会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目的、内容和优惠政策,重点突出签约服务便民、利民、惠民的特点,引导城乡居民的合理预期,并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家庭医生团队和适宜服务包进行签约。要大力宣传家庭医生先进典型,提高社会认可度,增强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交通事故证据目录范本下一篇:交通运输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