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05-05

重庆巴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选4篇)

篇1:重庆巴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巴蜀中学初 2018 届 2017~2018 学年(下)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开卷 本卷共五个大题,满分 50 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 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晚唐陆龟蒙所著《耒耜经》记载“直辕已改为曲辕,因而更便 于转弯和操纵。”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农业生产 C.惩处囚犯 D.陶器制作 《尚书·五子之歌》记载:“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 2.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下列唐太宗的做法最直接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D.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提倡节俭,成就“开元盛世” 的唐朝皇帝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4.下列古建筑既是古代工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又是历史见证。其中,见证唐与吐蕃友好关系的是

A

B

C

D

5.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武则天——重用姚崇、宋璟 B.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宋应星——编著《本草纲目》

6.“(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 黄金时期。”材料直接反映了

A.盛唐局面出现的原因 B.唐朝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 C.唐诗兴盛的时代背景 D.唐诗兴盛与文化繁荣的关系

7.康熙帝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族团结所作的努力有

①指挥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②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 ③派郑和下西洋 ④平定噶尔丹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隋唐时,重庆境内井盐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包括

A.南平军 B.渝州 C.昌州 D.合州 9.大足县以“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作为重庆市旅游精品之一的大足北山石刻始凿于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10.率领红三军转战黔江、彭水,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是

A.任弼时、王震 B.毛泽东、朱德 C.彭德怀、滕代远 D.贺龙、关向应

历史试题卷 第 1 页 / 共 4 页

11.2005 年以来,重庆城市交通逐步进入“轻轨”时代,市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回顾历史,重庆第一 条城区公路建成于

A.1922 年 B.1929 年 C.1930 年 D.1933 年

12.陪都时期(1937.11~1946.5)的重庆堪称民主党派的摇篮,如今全国八个民主党派中有四个先后在渝成 立或筹建。其中,中国民主同盟诞生于重庆的

A.桂园 B.黄花园 C.特园 D.林园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说:“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 国的模式,日本也分为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这表明

A.改革废除了贵族对部民的私有制 B.改革颁行了租庸调制

C.改革效仿唐朝,实行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管理 D.改革使日本的土地归农民私有

14.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15.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B.九一八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北宋中期,全国 1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增至 46 处。东京(开封)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南宋都城临安府(杭州)到宋宁宗时已达 120 多万人。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 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 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 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 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 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 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16.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17.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18.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

19.草市墟市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20.唐代至元代,我国城市发展迅速。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3 分,第 22 题 2 分,共 5 分。

(1)仔细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 分)21.A.隋朝的都城 B.大运河的中心(2)据图指出隋朝主要粮仓的分布特点。(1 分),在图例栏的横线上画出相应的图例。(2 分)22.观察图 2《马可波罗东游路线示意图》

历史试题卷 第 2 页 / 共 4 页

图 1

图 2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3 题 7 分,第 24 题 6 分,共 13 分。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时期……各少数民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起了各自的政权,北方的汉人为了逃避民族压迫大举南 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原本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往南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南方的 经济已经完全超越了北方,并且出现了临安、建康等特大城市。——叶凡《宋代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随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沿海工厂的内迁,以及重庆人口的剧增,原是一个不起眼的江边小城,俨然成了中国经济的脊梁。1937 年,重庆的百货业仅 70 家,1942 年,发展到 2400 多家,增加了 30 多倍。到 1945 年,重庆的大小商贸公司、商店发展到近3 万家。重庆至贵阳、成都、宝鸡等都有公路运输,还开 辟了重庆至香港、昆明、成都、西安、哈密以及至仰光、河内、加尔各答和莫斯科等航线。

——《重庆历史》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了中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集中地带,这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 的发展。据统计,1990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仅占全省人口的 27.63%,而社会生产总值却占全省的一半 以上,而全省边远 49 个区县,人口占全省的 40.77%,社会生产总值仅占到全省的 19.6%,这便成为人口迁 移的最大经济动因。——寇宣奎《广东省人口迁移和流动状况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宋时南方经济能够超越北方的重要因素,并指出这一因素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的 具体表现。(3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重庆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的表现。(2 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人口迁移集中地带的经济动因。(1 分)

(4)综上,分析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有利因素是什么?(1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盛唐时期的中国有着拥抱世界的宽阔胸怀,不仅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的超过了汉朝,与周边乃至 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纳。在继承 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昂扬而自 信。

——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历史试题卷 第 3 页 / 共 4 页

材料二 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为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 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样,独具特色与发展谱系的西方文明,则高扬科学与理性旗帜,在东西 方文明交流中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科学技术文化。——商志晓《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材料三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 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 分。” 请回答:

——2014 年 3 月 28 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是怎样实现中外融合的,并举一例唐朝文化实现中外融合的事例。(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西渐”过 程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中介作用的是哪一个民族?(3 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其它文明?(1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分,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5.古往今来,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结合所学回答:(1)为了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古巴比伦国王颁布了右图所示法典,这部法典叫做什么? 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 分)

(2)公元 6 世纪 80 年代,结束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帝王是谁?统一全国后,他勤勉治国,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2 分)

(3)边疆的安定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朝在雍正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历史 意义?(2 分)

26.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科技文化的进步史。

(1)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请举出两项宋代处于世界第一 的科技成就。(2 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虽在欧洲问世,却在美国得到最快最普遍的运用。内燃机发明于哪个国 家?请用一例具体史实来证明“内燃机在美国得到最快最普遍的运用。”(2 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科技革命”。请以第三次科技 “ 革命中取得的一项生物学成就对此加以说明。(2 分)

历史试题卷 第 4 页 / 共 4 页

篇2:重庆巴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思想品德试题

(本试卷考试形式为开卷,全卷共四道大题,满分 50 分)

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上对应的字母符号 涂黑。(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右图是一位行动缓慢的 88 岁老人,他脱帽向停车礼让的 90 后女司机鞠躬致敬三次表示感谢。这一感人 的画面曾刷爆各大媒体,触动了不少网友。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互相礼让的最高境界”。司机礼让行人的 行为,获得网友们的点赞,老人向司机鞠躬致敬的行为,更让网友们感动。给我们的启示是(A.凡是要学会包容他人一切问题,事事为他人着想 B.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人,也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

C.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我们学会宽以待人、互相理解和尊重体谅 D.遇到此类情况应积极维护个人利益,尊重自己

《感动中国》2017 人物获奖者王钰,化名“兰小草”,他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 2 万,2.已经坚持了 15 年,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今年 7 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下列关于“兰小草”的先进事迹认识正确的是(①这是一种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他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懂得对自己负责

③热心公益活动能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④爱心捐款、无私奉献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校九年级某班的班主任鼓励同学间相互竞争,并将全班同学分成 8 个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平均成绩比拼,小组成员可通过组内互帮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成绩。在学校期末考试中,该 班总体成绩在年级中进步很大。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竞争的目的是超越对手,共同进步

B.竞争与合作不是相互排斥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C.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D.竞争需要合作,合作可以提高竞争能力,提出网站要建立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 4.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施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播网络谣言、散布污言 秽语、发布违法违规信息等不良现象。阅读右边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意味者我们在网络上的言论自由权得不到保障

B.实名登记不利于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C.传播网络谣言属于违法行为,必受刑罚处罚

D.网民要正确行使权利,依法规范自身言行,不做违法行为

5.中学生张某,逃学到网吧上网,结果被同学李某敲诈了 100 元。第二天,张某因不服气,找了两个朋友 把李某打成重伤。下列对张某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①张某既没有好好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所有权,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③网吧老板允许张某进网吧上网是没有尽到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④张某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思想品德试题卷 第 1 页 / 共 4 页))

D.①④

6.张大爷因病去世,留下十万元遗产给亲属,刘大爷的四个亲人就遗产如何分配个个振振有词。按照法定 继承,你支持()A.远嫁的女儿:父亲就我和弟弟两个子女,弟弟还未成年,遗产理应由我继承

B.张家弟弟:哥哥久病卧床一直是我在照顾,遗产理应也有我一份 C.未成年的儿子:我和大姐是父亲的子女,遗产应该属于我和姐姐 D.大侄子:大伯平常把我当亲生儿子一样对待,遗产也该有我一份

7.“红包来啦!”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送出了民生大红包:“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 年内至少降低 3 成、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 40 元„„”都是 实实在在的给老百姓省钱,让人民群众到手的收入更厚实。这有利于()A.保证全体人民都有相同的财富

B.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C.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早日实现同时富裕

D.说明了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的幸福线

8.“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各民族要像爱护自 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向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谆谆话语,寄望殷殷,总书记这朴 素而形象的比喻,深深印刻在了各族群众的心里。对此,以下说法符合的是()A.搞好民族团结的原因是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B.加强民族团结,维护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9.2017 年 10 月 21 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冉万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很快,确实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对国家的税收超过了 5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 到了 90%。这说明()

A.民营经济是实现我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 B.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关键性作用 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被非公有制经济所取代,31 条惠台措施出台 10.2018 年 2 月 28 日,国台办公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后引发了众多台湾民众热议,台媒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超 7 成台湾民众对惠台措施表示认同,有 52.6% 民众表示“想来大陆发展”。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扩大和深化两岸经 济文化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两岸同胞亲情和福祉。这表明()

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

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以共创两岸互利双赢为原则

③“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基础 ④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二、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1.右图是来自好友冬冬的 QQ 动态,运用所学道德知识,谈一谈作为冬冬的好友,看到他的这条 QQ 说说,你会作何评论?(4 分)

思想品德试题卷 第 2 页 / 共 4 页

12.3 月 15 日,在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现场,中国消费者协会启动倡导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 践诺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拉开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的序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各类侵害消 “ 费这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决不姑息”。“特价、促销商品概不退换”……这些其实都是霸王条款,遇 到打 12315 果断投诉,为自己维权!

(1)“线下购物也可以无理由退货了!”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保障消费 者的哪些权益?(2 分)

(2)作为消费者,为避免“退货”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2 分)

13.“两个 100 年”奋斗目标既是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在总书记的十九 大报告中,两个 100 年,特别是第二个 100 年的目标被赋予新的内涵。不仅如此,新的第二个百年、目标 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增加了“美丽”两个字,其依据有哪些?(2 分)

(2)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美丽”这一目标?(2 分)

三、分析说明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14.2018 年 3 月 3 日到 3 月 20 日,全国两会在大家的关注下如期举行,某校九年级同学王小小对以下两 则热点话题比较感兴趣,准备邀请你帮他一起来分析。

【两会热点一】3 月 11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 正案》,修改宪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在新 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两会热点二】3 月 10 日上午,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 意就容易受到污染,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 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

(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说明了什么?(2 分)

(2)结合【热点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修改宪法有何重大意义?(2 分)

(3)结合【热点二】和所学知识,就重庆市政府如何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出你的建议?(2 分)

思想品德试题卷 第 3 页 / 共 4 页

15.材料一:中国日益崛起为世界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极”。从过去仅仅输出“中国制造”,到如今越来 越多的“中国智造”“中国方案”“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在全球跨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节 点,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科技成果缘何“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材料二:见右图。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3 分)

(2)请结合材料二,说说你感受到科技创新怎样的力量?(3 分)

四、活动探究题(6 分)

16.继《战狼 2》之后,近日,又一爱国大片《厉害了,我的国》刷爆朋友圈,赢得观众广泛关注,好评 如潮。九年级某班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了这两部影片,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活动,现请你也参与其中。

【大国格局】

巍巍中国,雄踞于世界东方的巨龙,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以精准的 视角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从“一带一路”倡 议提出到亚投行成立,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展现出大国外交的崭新 格局,令很多观众倍感自豪。

(1)你的自豪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爱国情怀】

有人说,《战狼 2》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票房突破 50 亿元大关,超出《泰囧》《捉妖记》等曾经 的国产电影票房冠军一大截的事实。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国民众内心最深城的精神基因,是流淌在国民 血脉里的文化寄托。同时也证明,只要秉承工匠精神,在艺术性上、制作上精益求精,爱国主义题材影视 作品就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文化现象”的理解。(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砥砺前行】

热烈的讨论交流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当代青少年,身 处伟大时代,身逢历史机遇,为了让我们的国,更加厉害,我们应该勇于担当,携手共进、砥砺前行。(3)你准备从何做起?(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重庆巴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5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个小题,共56分。)

1.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C.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繁荣 D.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

2.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绝。”这里他反对的是()A.贵族凭借特权的专横与压榨 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 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 D.公民大会没有实现权力的现状

3.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④1861年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6.《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如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理解不确切的是()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语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7.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8.《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迁都洛阳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实行租调制

9.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10.下列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①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实行连坐法 ③废除世卿世禄制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北魏孝文帝曾对一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这项措施是()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迁都洛阳 12.下图是某生历史课堂笔记,请你判断他所记述的内容应为()

A.北魏的均田制 B.太平大国的土地政策 C.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D.中共的土地改革

13.商鞅变法前,秦国举行的一次宫廷会议上,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阐明了变法的指导思想 B.强调变法可取得很大成效 C.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反对变法 14.以下与商鞅变法内容相关的叙述,直接变革了当时旧的生产关系的是()A.徙木立信 B.铜方升 C.奖励耕织 D.废井田,开阡陌

15.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得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 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存在独裁统治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16.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 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17.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18.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①水利得到了兴修; ②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 ③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④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提高平民地位

B.调和社会矛盾

C.保护贵族权益

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

20.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②与汉族通婚③迁都洛阳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 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 C.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选举法 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

22.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里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④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汉武帝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4.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犹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是因为()A.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 C.财产等级制的缺陷

D.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

25.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公民()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 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 26.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有较大发展 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

28.史书记载,北魏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①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 ②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④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4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根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0.改革赋予社会发展以新生命力,社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中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的影响。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的观点?

(3)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

桑,兴

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个小题,共56分。)1.C2.A3.C4.C5.A6.D7.B8.B9.A10.A11.B12.A13.D14.D

15.D16.B17.B18.D19.B20.A21.B22.A23.B24.A25.D26.A27.B28.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44分。)

29.(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社会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30.(1)民生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等。

(2)影响:与汉族融合,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和汉化;汉化过程导致鲜卑族特色消失。

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为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

(3)矛盾: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制度和文化。

31.(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篇4:重庆巴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05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汉武帝时期,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什么官职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A.御史大夫

B.太尉

C.司隶校尉

D.刺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相关问题。按照课本所学,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则分区域各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根据题目要求,不难选出正确答案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

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指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隋唐时期,平民也可以通过考试做官,这和科举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这种制度不问出身,用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使很多出身卑微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入仕做官,他们参与政治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C。

3.《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与中国友好往来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4.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A.新式学堂

B.出版机构

C.军事工业

D.民用工业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是因为贫穷,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强调兴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先后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等,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也是洋务派兴办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

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学习西方政治体制的体现,B项建立共和制,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推翻的是清朝的统治;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项是戊戌变法的目标。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抓住信息“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解题的关键,需熟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共和制符合题意。干扰项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它是戊戌变法的目标,需仔细甄别,然后确定答案。

6.某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下图)。如果为它配上一句话,最符合的是

A.中共七大 灯塔指引 B.南昌起义 军旗升起 C.开国大典 国旗飘扬 D.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遵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图片信息不符。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遵义”是解题的关键,先判断此图片和遵义会议有关,然后对四个选项逐项进行分析,确定答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九一八事变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一九三七”、“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采用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土兵进行了持续六周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C项是在1937年7月,地点是卢沟桥,不符合题意;D项是在1931年9月18日,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中华民族实现全民族抗战

D.爱国华侨的援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四个选项所述均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9.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52年我国颁布《土地改革法》 B.受惠农民达8亿多人 C.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土地归地主所有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这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叙述错误。故选C。

10.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伟大的外交家,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他在出席下列那次会议中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A.万隆会议

B.中共八大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遵义会议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发展,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A。

11.邓小平指出,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是市场取向改革的试验场所”。“它”指的是 A.特别行政区

B.经济特区

C.民族自治区

D.自由贸易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它们是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12.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达·芬奇的认识,根据题目的信息“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判断,那个时代指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伟大人物是指达·芬奇,A是意大利航海家,B牛顿是英国人D莎士比亚是英国人,C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3.下列人物中,领导本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并开创民主政治先河的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明治天皇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赢得民族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由此可知,AC 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和影响,属理解层面,有一定的难度。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经过经过1775年至1783年的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即开创民主政治先河。

14.俄国、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都进行了改革,关于两国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民族危机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D.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5.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推动“历史性变革”的思想因素是

A.文艺复兴

B.空想社会主义

C.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8世纪的启蒙运动倡导理性,启蒙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社会契约论”等学说更是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描绘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宏伟蓝图,推动了欧洲历史的变革。ABD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6.胡适说:“‘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哪位科学家的思想影响了这一社会风气? A.达·芬奇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答案】C 【解析】A项达·芬奇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宣扬人的个性,突出人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项牛顿是英国近代的自然科学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C项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因此题干中胡适的话体现了达尔文的思想,故选C;D项爱因斯坦主要的成就是提出相对论,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易和牛顿记混,记忆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牛顿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得出答案。17.针对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在《论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为此,1921年苏俄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加速发展战略” B.“新经济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在苏俄政府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按经济规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符合材料中“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特征。故选B。

18.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下列选项与该主张最为贴切的是

A.明治维新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它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罗斯福新政正好与凯恩斯提倡的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主张最为贴切,C项符合题意;A项是日本学习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政治经济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项是列宁在1921年实行的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D项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与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主张最为贴切。罗斯福新政因采用凯恩斯主义而取得巨大成功,而凯恩斯主义因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发展经济的基本模式,二者相得益彰。19.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此次军事行动”是指

A.雅尔塔会议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慕尼黑阴谋 D.诺曼底登陆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开始东、西、南围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所以,信中“此次军事行动”是指诺曼底登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C。

20.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社会制度”。这表明:

A.美苏关系由“冷战”转变为“热战”

B.美国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

D.“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美苏关系由“冷战”转变为“热战”不符合历史史实,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指的是“马歇尔计划“,“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指的是“华约“组织的建立。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说的话,表明美国谋求建立全球霸权,所以此题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21.被称为“汉家和亲第一公主”的刘细君生活的朝代是 A.西汉

B.三国

C.唐朝

D.清朝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细君公主是中国西汉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细君公主被称为“汉家和亲第一公主”,为西汉和乌孙建立友好的民族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22.扬州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是

A.《尚书·禹贡》

B.《春江花月夜》

C.《说扬州》

D.《扬州的夏日》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B项符合题意;A项是战国时期地理著作;CD两项是朱自清的作品。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3.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的代表者。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扬州度过,在《我是扬州人》中,他写道:“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该算是扬州人的。”这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是

A.朱自清

B.汪曾祺

C.吴征镒

D.阮元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漬在这扬州渡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其实朱自清的原籍是浙江绍兴,因其三代人定居扬州,又说了一口流利的扬州话,故自称“扬州人”。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中,他写道:“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该算是扬州人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24.扬州历史上人文荟萃,清代有“扬州八怪”之说,其中有一位人称“诗书画三绝”,其书法被誉为“乱石铺街”“六分半书”,他是

A.朱自清

B.郑板桥

C.汪曾祺

D.吴征镒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他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六分半书”,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25.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作家和剧作家。下列作品出自汪曾祺的是 A.《春江花月夜》

B.《说扬州》

C.《晚翠文谈》

D.《扬州的夏日》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作家和剧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晚翠文谈》是汪曾祺的论文集,C项符合题意;A项是张若虚的作品;BD两项是朱自清的作品。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高屋建瓴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交往由来历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然骞凿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此后,历代政府注重加强与西方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反映该政策的典型史实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答案】(1)事件:张骞通西域 对外政策:对外开放政策 典型史实:鉴真东渡或玄奘西行(2)新变化:宋代海上贸易发展起来 政策原因: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交易 政策:闭关政策 影响: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4)趋势:从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然骞凿空”可知,它的意思是张骞出使西域,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人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大月氏已西迁,没有完成任务;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商贸的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的经历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的新变化是民间海上贸易发展起来。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郑和七下西洋„„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是和平交往,公平贸易;由此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自给自足,物产丰富,无需对外交往;害怕沿海居民与外商往来,滋扰生事,对外实行了闭关政策。这种政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宋朝、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到清朝的闭关政策,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趋势的是从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过程。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我国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的变化,它是从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过程。从上述材料得到的认识是:对外开放促发展,闭关自守致落后;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7.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风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分析》

材料二

“若元……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时设置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西汉汉武帝时期在这一方面有什么创新之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元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会议通过了这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认识?

【答案】(1)原因:西周疆域广阔,兵单力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秦朝:郡县制 西汉:推恩令

(2)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认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可知,西周疆域广阔,兵单力薄,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原来的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一后,疆域空前辽阔,超越汉朝和唐朝。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行省制。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依据三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28.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评论:“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_______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相继出现了……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上)

材料三

请回答(1)请你将材料一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该项发明何时经什么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政府重视教育的举措及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3)材料三中,图一的这项发明促进了哪一种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图二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产物?(4)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问题。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指南针 阿拉伯人 南宋(2)举措: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重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新能源:石油。第几次科技革命产物:第三次科技革命。(4)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和培养人才。(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举措: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一个例外。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中的图一“汽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随着汽车的发明,需要石油作为能源,促进了石油的开发和利用。第二问,依据材料三的图二“电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新科技革命,又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航空技术等为代表。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所以,图二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上一篇:高一优秀英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20下一篇:合同意向书中英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