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历考试

2024-04-22

非学历考试(共8篇)

篇1:非学历考试

一.单项选择:

1.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d)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A.学前教育 b.中职教育 c.高等教育 d.基础教育

2.传统课程的教学结构是(a)

a.先教后学 b.自主学习c.课外实践 d.先学后教

3、培养学生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要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 技术软育,开展(a)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

a.多种方式 b.单一方式 c.一到两种方式 d.个性化方式

4、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台,以(b)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a.多元化 b.信息化 c.智能化 d.个性化

5.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a)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

a.数字 b.文字 c.文化 d.图书

6、微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b)学习。

a.安静 b.移动 c.固定 d.探索

7.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探索建立以(a)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a.学习者 b.参与者 c.学生 d.教师

8、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b)与引领 作用。

a.指导 b.支撑 c.强化 d.调节

9、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将(b)介绍到中国.a.信息技术课程 b.翻转课堂 c.传统课堂 d.微课

10.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d)。

a.先教后学 b.自主学习c.课外实践 d.先学后教

11、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倡导(d)协作学习。

a.培训机构 b.家庭 c.学校 d.网络校际

12、(a)信息化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

a.继续教育 b.学前教育 c.高等教育 d.基础教育

13、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a)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

a.信息技术 b.信息资源 c.专业技术 d.通用技术

14、(a)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a.信息技术 b.信息资源 c.专业技术 d.通用技术

15、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是信息技术与教育(c)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开.a.结合 b.混合 c.融合 d.集合

16、(c)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

a.培训机构 b.家庭 c.学校 d.图书馆

17、(c)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平台。

a.学校 b.图书馆 c.微信 d.短信

18、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逐步普及(b)引领的网络教研.a.教师 b.专家 c.校长 d.家长

19、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的发展(a)之一

a.任务 b.目标 c.工作方针 d.内容

20、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鼓励(c)评价。

a.终结性 b.诊断性 c.发展性 d.个性化

二、多选题

1、微信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支持多种媒体技术,主要有(abcd)。

a.文字 b.声音 c.视频 d.摄影

2、关于网络资源分享,说法正确的有(abd)。

a.师生共享、生生互享

b.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c.受时间、空间限制

d.随时随地、共同分享

3、以下哪些选项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abcd)。

a.面向未来,育人为本

b.应用驱动,共建共享

c.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d.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4、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可大致分为 3 种,包括(bcd)。

a.课外活动

b.全班上课

c.班内小组教学

d.班内个别教学

5、关于网络交流互动,说法正确的有(abd).a.师生共享、生生互动

b.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c.受时间、空间限制

d.随时随地、沟通分享

6、班级授课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abcde)a.备课

b.上课

c.布置和检查作业

d.课外辅导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7、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a cd)学习、a.主动 b.被动 c.自主 d.合作

8、教育技术发展新趋势是(abc)。

a.移动 b.开放 c.参与 d.固定

9、翻转课堂的优势有(abcd)

a.少讲多学 b.及时掌握学习情况 c.一对一辅导 d.培优补差 e.丰富课程内容 f.为教师减负

10、我们要为学生创设(bcd)的网络应用环境。a.安静 b.绿色 c.安全 d.文明

11、微信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支持多种学习交流与互动方式,主要有(abcd)。

a.个人 b.小组 c.公众 d.1 对 1

1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abcd)教学。

a.启发式 b.探究式 c.讨论式 d.参与式

13、教师要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abd)的能力。

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应用 d.解决问题

14、教师要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abc)地使用信息技术。

a.平等 b.有效 c.健康 d.高效

15、微信提供的公众帐号功能可以帮助教师(ab)的教学资源.a.动态设计 b.管理互动 c.静态设计 d.自动管理

16、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abc)。

a.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b.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c.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d.提高学生问题探索能力

17、历史上曾出现过哪些教学组织形式(abc)。

a.班级授课 b.小组合作学习c.个别化学习d.信息技术教学

18、翻转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abcd)。

a.研讨、练习、辅导 b.布置预习c.预习指导 d.知识预习

19、微信能够(abcd)。

a.协作学习与管理空间

b.帮助教师动态设计和管理互动的教学资源

c.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d.所有用户可以使用资源,移动学习

20、教学组组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在(abc)关系上的组合形式.a.人员 b.程序 c.时空 d.地点

三、判断题

1、用户将教育资源上传或共享至微信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资源,进行移动学习。(正 确)

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逐步普及教师引领的网络教研。(错误)

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正确)

4、微信是收费的应用平台。(错误)

5、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 创新。(正确)

6、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现代的网上教学,教师总是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把学生组织起来,并建立集体、小组或个休间的联系,以安排和实施教学活动。(正确)

7、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是固定不变的.(错误)

8、“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堤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之一。(正确)

9、微信提供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正确)

10、班级教学是学校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教学形式。(正确)

篇2:非学历考试

1、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a.培训机构 b.家庭 c.学校 d.网络校际

2、(继续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a.继续教育 b.学前教育 c.高等教育 d.基础教育

3、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

a.信息技术 b.信息资源 c.专业技术 d.通用技术

4、(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a.信息技术 b.信息资源 c.专业技术 d.通用技术

5、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开.a.结合 b.混合 c.融合 d.集合

6、(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a.培训机构 b.家庭 c.学校 d.图书馆

7、(微信)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平台。a.学校 b.图书馆 c.微信 d.短信

8、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a.教师 b.专家 c.校长 d.家长

9、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的发展(任务)之一 a.任务 b.目标 c.工作方针 d.内容

10、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鼓励(发展性)评价。a.终结性 b.诊断性 c.发展性 d.个性化

11.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基础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A.学前教育 b.中职教育 c.高等教育 d.基础教育 12.传统课程的教学结构是(先教后学)

a.先教后学 b.自主学习c.课外实践 d.先学后教

13、培养学生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要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 技术软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

a.多种方式 b.单一方式c.一到两种方式d.个性化方式

14、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a.多元化 b.信息化 c.智能化 d.个性化

15.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a.数字 b.文字 c.文化 d.图书

16、微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移动)学习。a.安静 b.移动 c.固定 d.探索

17.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a.学习者 b.参与者 c.学生 d.教师

18、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支撑)与引领作用。

a.指导 b.支撑 c.强化 d.调节

19、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将(翻转课堂)介绍到中国.a.信息技术课程 b.翻转课堂 c.传统课堂 d.微课 20.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先学后教)。

a.先教后学 b.自主学习c.课外实践 d.先学后教

二、多选题

1、微信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支持多种媒体技术,主要有(abcd)。

a.文字 b.声音 c.视频 d.摄影

2、关于网络资源分享,说法正确的有(abd)。

a.师生共享、生生互享 b.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c.受时间、空间限制 d.随时随地、共同分享

3、以下哪些选项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abcd)。a.面向未来,育人为本 b.应用驱动,共建共享 c.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d.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4、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可大致分为 3 种,包括(bcd)。a.课外活动 b.全班上课 c.班内小组教学 d.班内个别教学

5、关于网络交流互动,说法正确的有(abd).a.师生共享、生生互动 b.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c.受时间、空间限制 d.随时随地、沟通分享

6、班级授课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abcde)a.备课 b.上课 c.布置和检查作业 d.课外辅导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7、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acd)学习、a.主动 b.被动 c.自主 d.合作

8、教育技术发展新趋势是(abc)。a.移动 b.开放 c.参与 d.固定

9、翻转课堂的优势有(abcd)

a.少讲多学 b.及时掌握学习情况 c.一对一辅导 d.培优补差 e.丰富课程内容 f.为教师减负

10、我们要为学生创设(bcd)的网络应用环境。a.安静 b.绿色 c.安全 d.文明

11、微信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支持多种学习交流与互动方式,主要有(abcd)a.个人 b.小组 c.公众 d.1对1

1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abcd)教学。

a.启发式 b.探究式 c.讨论式 d.参与式

13、教师要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abd)的能力。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应用 d.解决问题

14、教师要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abc)地使用信息技术。

a.平等 b.有效 c.健康 d.高效

15、微信提供的公众帐号功能可以帮助教师(ab)的教学资源.a.动态设计 b.管理互动 c.静态设计 d.自动管理

16、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abc)。

a.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b.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c.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d.提高学生问题探索能力

17、历史上曾出现过哪些教学组织形式(abc)。a.班级授课 b.小组合作学习c.个别化学习d.信息技术教学

18、翻转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abcd)。

a.研讨、练习、辅导 b.布置预习c.预习指导 d.知识预习

19、微信能够(abcd)。a.协作学习与管理空间 b.帮助教师动态设计和管理互动的教学资源 c.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d.所有用户可以使用资源,移动学习

20、教学组组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在(abc)关系上的组合形式.a.人员 b.程序 c.时空 d.地点

三、判断题

1、用户将教育资源上传或共享至微信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资源,进行移动学习。(正 确)

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逐步普及教师引领的网络教研。(错 误)

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正 确)

4、微信是收费的应用平台。(错 误)

5、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正 确)

6、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现代的网上教学,教师总是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把学生组织起来,并建立集体、小组或个休间的联系,以安排和实施教学活动。(正 确)

7、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是固定不变的.(错 误)

8、“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堤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之一。(正 确)

9、微信提供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正 确)

10、班级教学是学校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教学形式。

正 确)

篇3:非学历考试

(一) 非学历证书考试直接推动着自学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众多的教育与考试模式中, 非学历证书考试内容简约、培训到位, 使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跨度地接受知识、提高水平, 成为众多考生的重要选择。“一证多用”不仅让自学考试毕业生在毕业时拥有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的能力证明, 增强了竞争力, 解决了自考生毕业的瓶颈难题, 而且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可以顶替自学考试相关基础课程, 增加考生课程通过率和毕业率, 提高了考试效率。

(二) 非学历证书考试为自学考试相关环节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

非学历证书考试通过实现与自学考试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顶替, 为自学考试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提供了重要借鉴。譬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把考试等级划分为多个层次和级别, 每个层次都有其核心考核内容和目标, 每个级别都有其侧重点, 使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有不同的考核要求, 不同专业考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选择相应的考试项目, 一举两得, 达到双赢。

(三) 非学历证书考试关注个性特色、发掘个性潜能, 为自学考试更好地服务素质教育大局、建立“特色考试”提供了实践经验。以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PETS) 为例, 考试为适应不同群体和不同水平的需要设立不同的级别, 每级别使用共同的考纲, 体现了对考生共性的要求。同时摒弃传统形式的“标准答案”, 允许考生充分发挥“交际语言行为能力”, 从不同侧面关注考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个体差异, 实现读写听说的互动, 适应了考生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 也符合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潮流。

二、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重视非学历证书考试

各种非学历证书考试不仅拓宽了自学考试的发展渠道, 而且凭借其内在的社会需求, 已发展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形式。2002年5月底召开的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五届二次会议已经把非学历证书考试列入自学考试今后发展的重要空间, 在当时和此后一定时期内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政策条件下, 必须确保学历考试健康发展的同时, 大力发展非学历考试的办考观念, 保持其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与自学考试紧密沟通, 促进自学考试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教育部公布2005年全国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学生结业人数为71 172 617人, 其中高等教育类3 733949人, 比2004年增长17.3%。资格证书和岗位证书培训类结业人数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自学考试应该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非学历教育不仅有助于扩大自学考试参考规模, 在潜意识上为自学考试培育新的参考对象, 有效地为自学考试的各项改革提供服务, 同时也可有效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社会要求。

近年来, 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开发不断取得成果, 并有相当一部分项目取得了国际认可, 考试规模持续增长, 考试质量逐步提高, 考试功能进一步拓宽, 已成为教育部考试中心除高校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海外考试之外的另一大类考试, 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下表是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一部分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除此之外, 各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 也相继开展各类非学历考试项目。

三、树立品牌意识, 创立品牌专业和品牌学校

非学历证书考试具有明显的市场特征, 必须靠质量才能得到社会认可。考生是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含金量低的证书的, 这类证书证明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 同时用人单位也不会把信誉低下的证书作为选人用人的依据。因此, 质量是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生命线。树立品牌意识, 实施考试项目品牌化是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质量的有效途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说到底是一种服务, 它的运作应该吸取成功产品和服务的运作经验, 使之品牌化。

保证质量, 关键是要解决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和制度建设等问题, 把基础打好。首先, 要求非学历证书考试机构要把握市场经济的最新发展动态, 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适时调整学科和课程设置, 使所培养的人才在规格、数量、质量和规模上相对超前, 成为社会认可的人才。其次, 尽可能地投入相应的教育资源, 包括师资和设备。非学历教育要和正规院校一样, 有稳定的、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 提供的是“正规”的教育再次, 要改进和提高非学历教育的学科管理水平和课程质量, 建立和完善教学和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质量监控机制, 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后, 要注重外在包装, 以外在的包装促进内在质量。

非学历证书考试将随着其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优胜劣汰。“名校效应”是目前的非学历证书考试存在的一个明显现象:即名牌大学的非学历教育就一定也是名牌。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一些名牌院校的非学历教育并不都是高质量的。因此在非学历教育办学理念上, 办学机构要重视品牌和产品的一致性, 以提高学生实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 凭借雄厚的资金、外籍教师和灵活的授课方式, 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不断增强竞争力。“留学教父”俞敏洪这样说:“让利才能发展。”即:让利于学生, 让利于教师, 让利于管理者, 让利于社会。例如, 新东方学校收费低, 但价优却不质劣。

目前, 国家对各类培训机构还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定, 各类学校的生死存亡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因此各办学主体只有树立起品牌意识, 使整个教学和管理都能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提高人口素质、注重社会效益为新的教育理念, 办出一批有特色的在当地经济建设中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和品牌学校, 才能使其非学历教育立于不败之地, 在增加各种教育机会, 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刚.机遇与挑战——探讨新形势下高教自考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市场前景[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01) 70-72.

[2]张桂菊.论非学历教育的品牌意识[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03) 16-19.

[3]刘超.论非学历证书考试在自学考试发展中的作用[J].河北自学考试, 2003 (05) 24-25.

篇4:非学历考试

〔中图分类号〕 G726.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04—01

我省的社会化资格证书考试经过十年的扎实工作和努力开拓,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我省已开设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考试、少儿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和机械工程师、调查分析师、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劳动与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中国餐饮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等考试。全年约有9万人报考。

社会化考试作为非学历证书考试,具有非强制性、考试结构多元化、考生来源及考试功能的社会性等特点。它在我国实行的时间不长,是一个全新的考试领域。随着国家劳动准入制度的实行和社会化资格证书考试的迅猛发展。政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考试协调机构,管理严重滞后,社会化资格证书考试的发展遇到了诸多严峻的问题。

社会化资格证书考试属非学历证书考试范畴,它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社会认可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注重教育者能力的全面性和持续性,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鉴于目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障该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社会化资格证书考试应尽快建立由政府宏观协调管理下的中介服务考试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元化的经济,同时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资格证书考试也必须是多层面的考试形式。必须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综合考试机构,引导部门、行业进行全方位合作,宏观调控、统一规划考试项目,规范考试行为,明确责、权、利。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公平竞争,切忌把权利作为竞争的筹码,只有实现多元化的考试模式,才能充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充分满足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学历教育考试与非学历教育考试在具体运作方面有所不同,学历教育考试主要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支持,社会化考试主要是要靠自身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成分比较大。其根本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的认可和需求,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收不到明显效果。所以,我们的一切工作要全面坚持以人为本,为社会服务,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扎实的作风、严格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推进非学历考试的发展。提高考试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考试成本,打造社会化资格证书的品牌,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化考试对我们的挑战。

社会化资格证书考试必须以质量为生命,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社会化资格证书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社会认可度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国外的“托福”、“GRE”等考试之所以长盛不衰,人们趋之若鹜的唯一原因就是它视质量为生命,只有质量才能树立考试的权威性,取得人们的青睐。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乃至政治文明时代的到来,社会决不会容忍把信誉差、价值低的证书作为选人育人的依据,人们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含金量低、没有多大使用价值的证书。所以权威来源于质量,考试评价制度能否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是社会化资格证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根本。

社会化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篇5:非学历考试

一、单选题(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正确答案)

1.心理咨询在问题发生前或正在产生之际进行,能够防止问题的发生或发展,这是心理咨询的 A 预防功能,B 实践功能,C 发展功能,D 扩展功能 2.国际上认为,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 A 自负;B 自尊;C 自我中心;D 自我主义 3.情绪明显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就是 A 紧张;B 消沉;C 兴奋;D 失望 4.行为矫正法的理论基础是

A 动机理论;B 行为学习理论;C 建构理论;D 条件反射理论

5.个体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地生存状态的过程就是 A 技巧;B 情感;C 适应;D 意识 6.心理咨询目标的立足点应是

A 面向现代化;B 面向世界;C 面向未来;D 面向现在 7.抱怨是一种

A 中性情绪;B 积极情绪;C 消极情绪;D 发泄情绪

8.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这就是 A 智力;B 感知力;C 体力;D 学力

9.通过咨询使中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这就是

A 认知发展咨询;B 情绪稳定咨询;C 意志优化咨询;D 个性完善咨询 10.心理研究表明,影响人际关系的最积极个性品质是 A 真诚;B 固执;C 呆板;D 文静 11.心理咨询的起始点和基础是

A 获得家长支持;B 设置心理诊室;C 进行分析诊断;D 建立起信任、真诚、接纳的分析关系 12.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

A 实现发展性咨询的具体目标;B 实现心理咨询的基本目标; C 实现适应性咨询的具体目标;D 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目标 13.人与人的基本心理素质具有

A 相同性;B 对立性;C 矛盾性;D 辩证性 14.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是

A 统一的,B单一的,C多样的,D模式化的

15.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 A 主体,B 客体,C 对象,D 内容

16.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结构比小学生更加 A简单,B 复杂,C 一致,D 标准化

17.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一般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 A 自信,B 情绪,C 动机,D 情感 18.中学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

A平衡;B 不均衡;C 齐头并进;D 彼此矛盾 19.教师是教育教学的

A 主导,B 主体,C 主人,D 核心

20.在现代社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应该是

A平等的,B 不平等的,C 对立的,D 互补的

21.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看不起别人,这是一种 A 自负,B 自私,C 自卑,D 自立 22.在认知重建法中,教师的角色是

A 指导者;B 鉴定者;C 命令者;D 反思者 23.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

A 部分学生;B 全体学生;C 优秀学生;D 后进生 24.教师或家长的表扬和肯定,这是一种

A 误导;B 消极的关注;C 恭维;D 积极的关注 25.目前教师普遍感动压力

A 小;B 越来越小;C 适中;D 越来越大

26.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情绪体验,能够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心理咨询中的

A 共情原则;B 不判断原则;C 不指导原则;D 广提选择原则 27.由认知错误所产生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这就是 A 瞬时作用;B 长期作用;C 不良认知;D 理智作用 28.当愤怒陡生时,最好的方法是

A 把怒气压到心里,生闷气;B 把怒气发泄到自己身上,进行自我惩罚; C 发脾气,用很强烈的形式发泄怒气;D 转移注意力来抵消怒气; 29.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必须面对

A 全体学生;B 优秀学生;C 落后学生;D 弱智学生 30.心理咨询主要着重于

A 有恐惧感的学生;B 有羞怯感的学生;C 正常的学生;D 年龄小的学生 31.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 A 学生;B 家长;C 学校;D 父母 32.心理辅导课应当以何为主

A 活动性课程,B 知识讲解,C 实验性课程,D 调研访谈

33、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是

A 儿童期,B 婴儿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

34、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表扬,D 惩罚

35、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 身体健康,B 学会学习,C 学会创新,D 学会生活

36、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按照不同条件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就是心理咨询的

A 整体性原则;B 主体性原则;C 活动性原则;D 个别对待原则

37、教师的工作对象是

A 学生;B 教学;C 社会公众;D 学校所有成员

二、多项选择题(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正确答案)

1、教师做好团结协作的方式和方法正确的是

A 不争先,不落后,中庸之道;B 切记枪打出头鸟;C 相互帮助通力合作;D 学习先进共同提高

2、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A 把家长当作朋友,不可盛气凌人;B 与家长谈话时,要明确目标,做好准备工作; C 与家长谈话时,要实事求是,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面;

D 与家长谈话时,要提出合理建议,聆听家长意见,共同探讨

3、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包括

A 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B 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 将“调皮捣蛋”的学生教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D 听取建议积极配合

4、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心理健康因素包括

A正确的角色认知;B 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C 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D 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

5、教师与学生进行无效沟通的典型情况包括

A 不能容忍他人的错误行为;B “恨铁不成钢”而指责学生;C 批评学生的个性和品行;D 无意的讽刺、挖苦和嘲笑

6、要做到教育公正,教师在实践教育公正目标上应当注意

A 自觉进行人生修养;B 提高教育素养;C 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D 作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7、中小学教师受挫后的非理智性反应主要有

A 攻击反应;B 回归反应;C 固执反应;D 冷漠反应

8、所谓健康包括哪3个方面

A 身体健康;B 心理健康;C 社会适应能力;D 没有疾病

9、能有效克服消沉情绪的方式包括

A 寻找生活的目标;B 增加与外界的交往;C 忘掉过去的挫折;D 学会看事物的积极面

10、教书育人的正确方法包括

A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育人的模式;B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C 严格照搬教材;D 把教书育人渗透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

11、使用榜样引导法的原则包括

A 榜样必须高大全、毫无缺陷;B 榜样的选取必须是可亲、可敬、可信并与学习者有较大相似性的;C 榜样行为的展现应是渐进的;D 呈现榜样的同时,最好配以讲评,突出模仿行为

12、从心理学上讲,知识的学习要经历三个阶段,即

A 寻找需要的学习知识;B 新知识的获得;C 知识的转化;D 知识的评价

13、教师对学生仁慈的内涵首先表现在对学生心态的正反两个方面,即:

A 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B 教师对学生有条件的爱心;C 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宽容;D 教师对学生的有限的宽容

14、教师培养良好的性格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A 处处留心,小事做起;B 自我克制,磨练意志;C 勤奋学习,以智养心;D 自我评价,扬长避短

15、教师批评学生注意语言表达,可以采用

A 用委婉的语言;B 用含蓄的语言;C 用幽默的语言;D 恰当运用反语

16、作为班主任,面临众多问题,因此需要

A 拥有好的心态;B 有自己实际的工作目标;C 正确地处理挫折;D 培养一些爱好

17、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两个显著区别是

A 水平较低;B 范围较窄;C 人格与师格的统一;D 较高的格位水平

18、教师仁慈的特点包括

A 教师仁慈无处不在;B 教师仁慈的教育性;C 教师仁慈的理性色彩;D 教师仁慈的方法特性 19.中学生心理咨询要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A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B 促进心理机能充分发挥; C 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D 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20.中学生心理咨询中人际和谐的具体内容是 A 使学生变得圆滑世故

B 使中学生有意识地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C 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交往技术,D 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和睦相处,悦纳他人,也悦纳自己,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有较强的人际知觉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1.决定义务的主观因素有两个方面,即

A 先验理性,B 道德认知,C 客观世界,D 客观存在 22.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A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 B 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

C 学习、升学竞争引起的过度焦虑; D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23.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大致包括哪三个方面 A 个人原因;B 职业原因;C 社会原因;D 校长原因

三、判断对错

1、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就意味着心理不健康,某种意义上等于已患心理疾病。(×)

2、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好虚弱的状态。(×)

3、独立、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温和宽厚,都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性格特征。(√)

4、人活在世界中,要具有一种积极的适应机制,积极适应自身、环境及社会的各种变化。(√)

5、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是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6、心理承受力差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

7、羞怯是部分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难以更改。(×)

8、由于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因而学校在教师角色调适中的作用更为积极。(×)

9、所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所以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都适合心理咨询。(×)

10.有的教师遇挫后,会产生愤怒和不满的情绪,然后对构成其挫折的目标发动攻击,这是一种畏缩反应。(×)

11.中学生喜欢争论、探讨、追问,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

1、改变自负的性格,就是要对自负的人不停地打击。(错)

2、有的中学生,遇事不合心意时,在班级里对同学发火,在家里对父母发脾气,这种坏脾气是天生的。(错)

篇6:非学历考试

1、师德底线是师德的:(最低要求)

2、仁慈是一种比公正要求得更多的伦理原则,在道德修养上必然要求境界:(正确答案是“更高”,可是备选答案中没有,哈哈,看着选吧)

3、教师同他的领导人之间在人格上也是:(对等的)

4、教师热爱教育首先就表现在:(爱孩子)

5、自己对自己的公正就是:(“我-----=我”公正)

6、当习惯于教师角色,能较深入地探讨一些教育问题,这个阶段的教师就进入(成熟阶段)

7、优秀教师应该努力朝哪个方向发展?(教育艺术家)

8、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9、在学校,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

10、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福年新运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正确答案是“道德”,可是备选答案中没有,哈哈,看着选吧)

11、下面没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是:(不用我多说了吧)

12、在师生关系中,各种关系的基础是:(工作关系)

13、教师职业伦理的最高要求和最理想的境界是:(师德高标)

14、张丽莉的事迹告诉我们,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首先要:(爱学生)

15、教师在整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师生人格上是:(平等的)

16、教师仁慈的核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仁慈施教上)

17、教师公正也必须面向:(落后学生)

18、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从习惯居高临下地说和教,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19、教师教育好学生的首要条件是:(爱学生)20、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是:(自主反思的主流)

21、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但学生群体发展有个别差异,因此,教师还必须((正确答案是“因材施教”,可是备选答案中没有,哈哈,看着选吧)

22、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正确答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是备选答案中没有,哈哈,看着选吧)

23、在传统教学中,处于“绝对权威”地位的是:(教师)

24、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

25、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真爱)

二 多选题

26、关于师德标兵的标准,说法错误的有:

abc

27、教师公正的三个主要特点:(bcd)

1.教师公正的教育性 2.教师公正实施的实质性 3.教师公正主体的自觉性

28、从张丽莉等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bcd(情感性、全面性、超越性)

29、师德规范中,终身学习要求教师:

bcd 终身学习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30、教育公正的教育性主要有两条:

cd 一是他的公正行为的教育示范性,二是他的公正调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或以师生关系为基础,体现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之中的。

教师公正的特点:1.教师公正的教育性 2.教师公正实施的实质性 3.教师公正主体的自觉性

从调整原则上,主要包括 :

1)奉献精神:意识、精神境界、情操

2)实践智慧: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育机智、教育艺术 3)持续发展:不断自我超越、自主创新、提升人格魅力

31、教师公正或教育传下的必要性表现为:

abcd 教师公正既表现为(1.教师对自己的公正,也表现在公正)

(2.对待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等方面),更表现在(3.正确对待教育对象上)

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教师对自己的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

32、理想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

ab(教师成就学生、学生成就教师)

33、教师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十分重要,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ab(对学生个体、对学生集体)

34、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进入为师最高境界,必须:

bcd(必须志存高远,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35、教师必须爱学生,但教师的爱应该: bcd(科学、合理、有效)

36、下列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包括: abcd

37、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现代课堂要求师生营造一种怎样的教学氛围:abc(民主、平等、和谐)

38、传统教学中,习惯以哪三个要素为中心:

abc(教师、学生、教材)

39、教师爱的内涵体现在:

bc(无条件的爱心、高度的宽容心和耐心)40、一位优秀的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应该包括:

bcd()

41、从《美丽的圈套》《爱让我们成就彼此》等系列故事来看,教师爱的特点表现为三点:abc 1.表率性。2.传递性。3.无私性。4.信念性。5.恒常性。6.系统性。7.原则性。8.共生性

4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的职责是:

ab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3、一个充满魅力的教师必然融汇了哪些要素:

abcd(爱心、智慧、奉献、发展)

44、关于教师职业首先说法正确的是:

bcd

45、下面违背老师师德的行为是

bcd

46、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

ab(真爱、会爱)

47、下面哪些是习惯上人们对教师的美称:

ad(红烛、园丁)

48、教师关心学生的心理应当:

abc

49、通过阅读《美丽的圈套》,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好教师应该拥有的素质包括:

abcd 50、具有师德的教师对学生是:

abcd 三 判断题

篇7:非学历考试

一、单选题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和曲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备教科书最大也是最容易出现的困惑是误读课堂教学素材 教科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重要的媒介

1确定课程容量的根本标准在于课程内容潜在的学习效果

2一般地,在学习中对学生认知结构起决定作用,并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1、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的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2、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水平;情感贪渎;价值观取向。

3、学生现有水平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最佳发展区;最优发展区;最后发展区。

4、教师教学必须面对:部分学生;全体学生;优秀学生;落后学生。

5、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教学的效果,这就是:大同小异;同课异构;求同存异;南辕北辙。

6、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人员;学生。

7、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就是:课程难度;课程时间;课程深度;课程广度。

8、备课就是写一份教案,而教案的内容也就是抄一遍教案,这属于:认识层面的误区;管理层面的误区;技术层面的误区;操作层面的误区。

9、在“备学生”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这就是坚持: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10、教师根据学期中计划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拟出该单元的具体教学安排,这就是:学年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单元工作计划;具体教案。

11、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自由探究,因此备课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被动性;强制性;风险性。

12、教师对于教科书,正确做法:以本为本;教教材;用教材教;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13、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应该是:各自为政;求同存异;非此即彼;整齐划一。

14、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一元化;教师说了算;学生说了算。

15、既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的是:教学原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16、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法贵一统。

17、教师备课形成的直接成果是:学生;成绩;教学理论;教案。

18、根据教学的特点,将教师分为沉稳型、激情型、智慧型,这是:对教学风格的分类;对教学水平的分类;对教学手段的分类;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19、新课程提出教学手段要:多元化;同一化;标准化;一元化。20、教科书质量赖以生存的灵魂是:教科书的包装;教科书插图是否精美;教科书的特色;是否名家主编。

21、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的主题是:教师;家长;教学管理人员;学生。

22、我国以往教科书研究过于强调教科书:教育属性;社会属性;人文属性;心理属性。

23、专家设想的、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就是:实施的课程;经验课程;文本课程;理想课程。

24、依据课程计划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场所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这些就是:课程资源;学习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25、某一问题或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研究和测定这些因素,判断出对这一综合问题或指标的影响程度的方法就是:因素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法;建模法。

26、解读课堂教科书中素材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挖掘教科书素材后面的隐意;直读教科书中直观素材的编写意图;一句教学目标重新组合;利用教学机智随机生成新的直观素材。

27、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主要围绕什么进行探究:假设;答案;问题;模型。

28、教学反思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总课时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29、课程标准提倡教科书编写呈现:概念堆砌;知识罗列;公式满篇;探究式呈现。

30、现代教学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师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多选题

31、关于备课说法正确的包括: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备课室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备课室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的过程;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32、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质目标。

33、备课过程中进行任务分析必须关注的几个要点是:学生的起点;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4、教师教育教学中要克服哪些倾向:以学生为中心倾向;以知识结果中心倾向;以教材中心倾向;教师中心倾向。

三、判断题

1、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度自然。(对)

2、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转订成册,这也是一种可取的集体备课。(错)

3、无论从课程设计,还是从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一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

4、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备简案或可以使零教案。(错)

5、备课室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它包含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

6、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对)

7、备课就是写教案,就是不得已要完成的任务。(错)

8、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和谐发展。(对)

9、教学的关键是指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对)

10、如果能将教科书复印到学生的头脑中,那就是最成功的教学。(错)

11、追求个人的专业发展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考虑教科书的唯一视野就是自己如何好教。(错)

12、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学科课程领域的基本规范。(对)

13、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对)

14、在备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并开发实务材料和设备。(对)

15、中小学备课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对)

16、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对)

17、科学地研究、评价、选择和使用教科书,深入分析、整合和开发教科书。就是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基本内涵。(对)

18、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对)

19、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对)

20、在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下,课堂教学的最大变化就是从以前的以教促学发展到今天的以学促教(对)

21、分析教学内容是备课之外的教学组成部分。(错)

22、知识的量是课程容量的唯一指标。(错)

23、研究学生的错误可以更好地认识学生,寻找教学中的漏洞和盲点。(对)

24、因为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一句不同的课程标准,因此,其内容是截然不同的。(错)

篇8:非学历教育考试发展研究

一、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含义与功能

(一)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含义

所谓非学历证书考试, 特指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中的非文凭性非学历证书考试, 它是按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为劳动力市场鉴定和甄别应试者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 并为其提供水平证明的一种社会活动。非学历证书考试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开发和联合实施的考试与培训项目。

(二)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功能

旨在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 落实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大力开展非学历证书教育的意见, 提高行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 为行业培养业务强、质量高的急需人才的重大举措。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为鉴定和甄别应试者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 并为其提供水平证明的社会活动, 为评估和检验人力资源的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 非学历证书考试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 职业资格、专业技能在谋职择业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人们对非学历证书的教育需求迅速增长, 为非学历证书考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

二、现行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体制未理顺

目前, 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缺乏系统完整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一是考试机构分散不统一。不同的考试项目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各行政管理部分之间互不归属, 各成体系, 且都不想放弃自己主管考试的权力, 各行其是。这种现状导致社会上各类证书的出现, 造成社会的误解, 不利于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发展。事实上, 各种考试, 除了考试结果的使用、考试的内容不同, 无论教育考试、劳动考试、人事考试, 在知识与能力的测试以及考试的工作流程上都具有基本相同的东西。多个单位干着同一件事情, 造成人浮于事, 财力浪费, 效率低下, 不利于考试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不利于考试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不专一, 考试管理和专业人员队伍缺乏。长期以来, 各地教育考试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工作, 都具有行政职能, 肩负着招生考试的许多行政工作, 实行的是行政管理, 而不是专业管理。国家教育考试的高度权威性和专业性, 要求有一支组织严密、管理严格、纪律严明的队伍来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是一项新兴的考试类型, 一些承办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没有专门的编制和专门的人员。从总体上看数量不足, 结构也不太合理, 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和专职的学科专家、教育测量专家和计算机专家。即使是有人兼职做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 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投入这项工作。有些承办机构不能认真履行职责, 过分依赖高校, 委托高校或公司, 实行“二承包”、“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存在。

(二) 管理法规不健全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根据教育部“在自学考试基础上, 逐步建立功能较广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思路,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经教育部批准新兴的考试项目。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开放性、市场性、社会性特点要求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考试管理法规。目前, 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法规建设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具有国家教育行政执法权力的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非学历证书考试法制建设方面的支持, 目前开展的各项非学历证书考试没有以教育部的名义下发有关实施的文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缺少对考试承办机构的政策、法规支持。第二, 教育考试管理部门有关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规定还不健全。一些非学历证书考试还缺少必要的考试实施细则、考点管理办法等规定, 还缺少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第三, 一些考点在考试实施管理中不能认真学习和执行考试管理部门制定的考试管理规定和考试实施细则。总的来说,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法规还不健全、不完善, 不能适应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的需要, 有法不依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 管理手段落后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开发与设计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考试实施过程的管理也应采取先进的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目前, 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现代化手段应用方面与国外较先进的考试管理手段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考点考场建设、考试形式、评卷方式等方面。非学历证书考试开放性、社会服务性特点要求非学历证书考试要尽可能为考生提供方便, 但目前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考试形式仍然是统一时间的、大规模的纸笔考试, 不能满足考生参加考试时间和地点的需要。主要采取人工评卷、经过人工填涂登分卡用光电阅读器将成绩输入计算机的方法,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特点要求我们对其管理必须不断创新, 向有利于提高考试管理效率、有利于服务考生、有利于发挥考试的社会效益的方向发展, 这样才能推动考试的不断发展。

(四) 办考方向不明确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面向社会的考试, 办考的目的是为应试者提供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的证明, 为正在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服务, 为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 提供一个相对统一、客观、公正的标准, 并促进某一知识及技能的普及, 从而推进全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目前, 社会还缺乏对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全面认识, 承办考试的机构和考点也没有明确的办考目的, 没有把非学历证书考试当做一种事业发展的长远打算。一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申请承办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想借此提高单位的知名度, 创造单位的经济效益。承办单位看重考试的直接效益, 轻视考试的社会效益。更有一些考点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不惜降低考试要求, 牺牲考试质量, 来吸引应考者。由于受传统考试行政管理思想模式影响, 承办机构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 只重视审批考点, 一些学校考点只在校园内宣传, 组织在校生考试, 而不注重面向社会开展宣传, 影响了考试面向社会目的的实现。

三、促进和保持非学历证书考试健康、持续、科学发展的对策

(一) 健全管理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需要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这就需要一个准确提供人才的服务单位, 统一的考试机构, 根据社会不同的人才需求, 通过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测试, 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所以, 非学历证书考试要建立在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基础上, 加强与其他考试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的衔接, 要建立集各类考试为一体的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现代化的、专业化的考试管理机构。只有统一管理, 才能提高水平,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才能提高效益。强调考试机构的统一, 不是各种考试机构简单的合并和凑合, 也不是对某个考试机构的取消和削弱, 而是根据考试的内在规律, 更系统、更科学、更完善、更规范地组成一个考试的有机整体, 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机构还应具有较强的产业性和学术性。考试管理机构内部组织群体的素质也必须提高。

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考试, 考试的实施是一种规模大、要求高、结构比较复杂的管理, 必须建立健全非学历证书考试考试管理机构, 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体系, 同时加强其领导, 才能真正发挥其考试管理的职能。

(二) 完善管理法规, 规范考试管理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的, 其市场性、社会认可性特点要求其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管理考试需要更加严明、更加规范的管理法规。只有不断完善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法规, 才能使考试管理越来越规范化。

考试工作的规范化是保证考试的质量, 实现考试目的的基础。实现考试管理的规范化, 最重要的是完善考试管理的法规, 以法治考。要不断完善考试管理的政策法规, 以考试的各项法规规范考试管理的各项工作。坚持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从严治考, 严肃考风考纪, 从而维护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 维护考试的声誉, 保证考试质量。

(三) 应用现代技术, 开展质量评审, 提高管理水平

1. 重视现代技术在非学历证书考试中的运用

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必须有一套与制度相适应的控制机制, 以减少人为干预的因素和行为的随意性。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效实现这一控制机制的可能。对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全过程实现计算机管理, 就可以在法规性文件的基础上, 制定一套技术上的控制机制, 这是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必须遵从非学历证书考试的技术管理这一制度, 以实现考试的有效管理。技术管理主要是解决在考试诸多环节中, 由于人们随意性或有意干预可能带来的损失, 它为保证考试质量, 保证管理者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少犯错误提供了可能。同时, 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过程中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是提高非学历证书考试服务水平的需要, 也是提高非学历证书考试办考效率和考试质量的重要手段。

2. 发挥质量评审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的作用

开展考试管理质量评审, 是在不断探索考试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对考试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利用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过程管理、信息反馈等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实现考试管理的规范化。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 从考试命题、考试实施、评卷、统计分析到证书发放, 考试的各个环节都要开展质量评审。要建立质量评审的指标体系, 制定考试管理的管理目标责任制, 对考试各个环节目标进行分解, 制定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各级考试管理部门、考试的各个环节, 建立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 增强各级考试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考试管理中按章办事。

(四) 服务社会, 开拓考试市场

保持非学历证书考试稳步、持续发展, 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社会功能, 面向社会不断开拓考试市场。

1. 增强市场意识, 办出考试特色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考试的证书就是一种产品, 能否适应市场, 取决于“产品”的特色和质量。教育考试的管理者必须增强市场意识, 加强非学历证书考试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开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 进一步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只有办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产品”,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 开展考试宣传, 扩大考试规模

积极开展考试的宣传是开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必要条件。非学历证书考试是面向社会的考试, 举办非学历证书考试最终目的在于推动某项现代应用知识的普及, 促进知识与技术的推广应用。非学历证书考试不同于学历文凭考试, 目前社会对新推出非学历证书考试了解程度还不够, 对非学历证书的用途不甚了解。考试宣传要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才流动的趋势结合起来, 把非学历证书考试宣传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

3. 开拓考试市场, 建立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各种不同的专业领域都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新知识技能人才, 给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天地。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对已推出的考试项目, 加强管理, 保证质量, 扩大规模, 使之真正起到为劳动力市场服务的功能。

四、结束语

建立开放的, 多层次、多学科的, 无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限制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 是社会主义人才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是国家改革开放、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形式的需要, 是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教育考试体制改革、考试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但具有权威性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不会自己产生, 必须经过人们有意识的努力, 要加强考试管理, 不断改进、增加适应市场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 通过市场竞争, 取得与其他社会考试的横向联合, 逐步建立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考试管理组织者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的重要意义, 在逐步完善、改进考试管理的基础上, 增加考试宣传, 扩大考试规模, 开拓考试市场,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摘要:非学历证书考试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国家教育考试, 旨在对应试者作出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的证明, 为正在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服务, 为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 提供一个相对统一、客观、公正的标准, 并促进某一知识及技能在社会中的普及和推广。目前, 国家教育部开设的非学历证书考试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考试、少儿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和机械工程师、调查分析师、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劳动与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中国餐饮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等考试。非学历证书考试是我们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考试功能,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青云, 陈坚.新世纪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求探[J].继续教育研究, 2004, (1) .

[2]邢怡.从成人教育的发展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4, (3) .

[3]李刚.新世纪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 2004, (4) .

[4]黄恩育.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招生考试, 2003, (4) .

[5]李光明.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概况[J].中国考试, 2007, (2) .

上一篇:对过去深深的留恋作文500字下一篇:日照市质监站确定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