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旅游业发展报告(2011年市人大主任会议听取)

2024-05-08

遵义市旅游业发展报告(2011年市人大主任会议听取)(通用1篇)

篇1:遵义市旅游业发展报告(2011年市人大主任会议听取)

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未定稿)

遵义市人民政府(2011年9月

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十一五”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及“十二五”发展安排作如下报告。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旅游业发展按照市委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克服困难,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奠定了基础。

1、抓环境。“十一五”期间,市委先后制定《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高星级酒店和会展业发展的意见》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对各县区(市)工作综合考核。市一级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十四个县区(市)全部建立了旅游发展管理机构。大力推进各类国家级创建活动,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努力从政策措施,工作机构,优化城市空间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抓交通。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十一五”时期,我市大力推进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7倍,年均增长32%。兰海高速公路(遵义段)、茅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杭瑞(遵义段)、仁赤、绥遵、绕城(东北段)高速公路和桐容公路、南楠公路、遵义机场城市快速通道全面开工;建成湄余、绥道、习新、忠深等二级公路。新建高速公路145公里,二级公路370公里,农村公路11470公里;建成一批公路客(货)运站场、渡口码头;赤水河航道整治工程完成。黔渝快速铁路前期工作启动,遵义机场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计划今年秋季进行机场试运转及校飞,明年上半年实现通航。交通建设加快,改善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进入条件。

3、抓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加快旅游规划编制。共编制各类旅游规划68个。14个县、区(市)全部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编制旅游景区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61个。

4、抓产品。全市开发各类旅游景区(点)65个,投放市场45个。基本形成长征文化、绿色生态、国酒文化、乡村休闲、温泉养生、地域文化、工业旅游七大旅游产品系列,不断丰富旅游形式和内涵。

5、抓配套。发展各种等级星级酒店45家,经济型酒店205家,乡村旅馆200余家。全市客房35000余间,床位60000余张。旅行社20家,门点100多处,旅游车队3个(车辆100余台),旅游商品街(点)30余处,全市旅游从业人员20余万人。

6、抓标准。赤水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通过国家、省评定各种等级星级酒店29家;评定花级乡村旅馆166户;评定各种等级A级旅游景区23个;评定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农业8个,工业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桐梓县被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观察点。

7、抓市场。实施“重点拓展周边市场,逐渐开发远程市场”战略,深度开发重庆、四川、贵阳等周边大中城市市场,开拓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深圳、西安以及港、澳、台湾、日本等中远程市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先后到香港、澳门、上海、广州、郑州、太原、厦门、重庆等城市开展招商引资与旅游宣传活动。“十一五”以来,主要客源市场游客量年均增长20%以上,过夜游客量45%左右,人均停留2.5天,人均消费800余元。同时,大力推动本地旅游消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8、抓节会。先后举办和承办中国红色旅游高峰论坛活动、全国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座谈会、第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酒博会、茶博会等重大旅游节会活动。各县、区(市)举办了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扩大了我市旅游的影响力,提升了知名度美誉度。

9、抓合作。加强跨区域合作。与重庆、广安、贵阳合作,推进跨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与韶山、井冈山、延安、石家庄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与西部24个城市合作,开展旅游发展 3 联盟活动;开展打造川、黔、渝中国旅游“金三角”联盟工作;推进赤水河旅游发展联盟、构皮滩库区旅游联盟工作等。通过区域联动,借力造势,制造话题,不断提升遵义旅游知名度、指名度和竞争力。

10、抓体制。推进体制创新。整合资源,组建遵义红色旅游集团,打造红色旅游商业街,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进行资本运作。各县、区(市)积极探索旅游资源开发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十一五”期间,全市“两权”分离引资开发的景区(点)和配套服务设施100余处,投资10多亿元。

11、抓队伍。加强旅游管理和行业培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共培训旅游管理干部和各类旅游从业人员4万余人次。

“十一五”时期,我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至2010年累计接待游客5479万人次,综合收入累计423亿元,旅游接待和收入年均增长20%和35%。2010年接待游客1662.31万人次,综合收入140.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7.8%,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09%。不完全统计,完成旅游税收3.9亿元(遵义地税局提供)。我市旅游经济总量从“十一五”前列全省九个市(州、地)第七位提升至第二位。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特点及问题

我市旅游业开发起步较晚,长期受交通条件等制约,发展难度较大。立足实际,从起步至“十一五”时期,确定旅游发展的基调是“打基础,抢机遇,谋突破”。总体看,达到了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1、特点:全市上下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基本形成共识;旅游产业构架基本成型;遵义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开发上突出重点,以点带线、以线连面;亮点多,势头好,潜力大;旅游行业队伍基本成型;发展旅游业的综合效应明显;旅游业发展在全省地位改变。

2、问题:一是交通制约短期内还不能解决。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还需时间,部分重点景区道路路况不好;二是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严重不足;三是重点景区建设不适应市场需求:遵义会议旅游区还需扩大;娄山关景区因国道穿越影响整体开发;四渡赤水旅游区还需扩大完善;海龙囤景区遗留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赤水旅游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茅台酒厂旅游开发进展不大;沙滩旅游区开发还未启动等;四是高档宾馆、酒店等服务设施建设不适应发展需求;五是各类专业人才缺乏:旅游景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旅游创意策划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电子网络人才、旅游教育培训人才等十分缺乏;六是旅游环境还需改善。服务行业水平不高,窗口单位服务意识不够,社会文明建设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七是旅游产业综合素质不高,拳头产品少,产业链还不成熟,旅游附加值低,旅游企业普遍小、散、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八是政府机构改革后绝大部分县、区(市)撤消了旅游部门,一线旅游发展工作不同程度受到削弱;九是旅游经济总量小,与贵阳市比较差距较大,与部分市州地比较优势也不明显。这些问题,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中解决。

三、“十二五”旅游发展目标思路及工作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市旅游发展的总基调是:大发展,大转折。

1、推进八大转变,实现五大目标

八大转变:小规模开发向大规模开发转变;分散化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粗放低端化开发向精细高端化开发转变;外延开发向外延内涵并重开发转变;区域性市场向全国性、国际性市场拓展转变;区域性旅游品牌向全国性旅游品牌转变;一般性产业向支柱型产业转变;优秀旅游城市向最佳旅游城市转变。

五大目标:形成现代旅游产业体系;遵义成为独立的旅游目的地;遵义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遵义进入西部旅游强市行列。

2、发展思路

以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为先导,以打造红色、丹霞、国酒、地域文化、茶文化五大品牌为重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复合性现代旅游产品体系,快速拉动以高档宾馆酒店、度假型酒店、乡村旅馆、旅游地产、旅游车队、旅游商品开发等为重点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扩大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加快旅游经济规模扩张。

实施“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根据交通发展等情况,分两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2011年至2013年。在内外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尚未建好,机场未运行前,抓紧推进大景区、高档宾馆酒店、专业队伍建设。市场开发上坚持“深度拓展周边市场,有选择拓展远程市场” 6 战略。销售渠道上,在加快本地经销商队伍建设的同时,大量引进省内外有实力、有品牌、经销网络宽的旅游经销企业,初步构建起全国性旅游经销网络。旅游产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5%—30%左右。

第二阶段:2014年至2015年。为“井喷式”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我市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构架打造成型,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善,专业人才和行业队伍扩大,全国性旅游经销网络有效运行,遵义发展成为全国性旅游品牌和旅游目的地,年均发展速度提升至40—50%以上,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3、工作任务

(1)大力推进立体交通建设。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五纵四横九联二环”骨架公路,形成以中心城区为圆心的“三小时交通圈”;继续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完善重点景区公路路网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全市公路总里程新增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新增800公里以上,公路等级率提高到60%以上。建成黔渝快速铁路(遵义段)、昭通至黔江铁路(遵义段)等骨干铁路,新增铁路里程460公里,铁路营运总里程达600公里以上;建成新火车站。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体系,建成遵义公路旅游客运中心、颜村公路客运中心、高桥公路客运站、建成县乡客运站场50个以上。全面完 7 成遵义段乌江航道和码头建设,建成构皮滩船闸。全市航道里程达到900公里以上。

(2)大力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加快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海龙囤、飞龙湖、宽阔水、赤水大瀑布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工作。打造5A级旅游区3个;4A级5个;3A级10个;2A级4个。到“十二五”期末,新增A级旅游区22个,总数达到45个。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5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11个,到“十二五”期末,两者新增15个,总数达到28个。

(3)大力推进服务设施建设。新增星级标准饭店40家以上。其中,五星、四星级标准10家,三星、二星级标准30家。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星级饭店达到90家以上,新增45家;花级乡村旅馆达到300户,新增200户;全市客房总数达到50000间以上,新增15000间;床位总数达到85000张以上,新增25000张;旅游车队增加到4家,新增1家。旅游车辆达到250台,新增150台。

(4)大力推进旅游市场拓展。坚持“市场拉动”,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营销。交通大改善前,坚持“深度开发周边市场,有选择开拓远程市场”;交通大改善后,全面调整市场战略,转变运作模式,把遵义推向全国市场和世界市场,遵义旅游实现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转变提升。市外游客比率达到50%以上。加快旅游经销网络建设,特别要加快省外重点客源市场经销网络建设。市内旅行社发展到50家以上,经销门点达到200个以上。

大力推进各类节会举办,推进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我市优势,力求节会活动的举办对外影响大,综合效应好。

(5)大力推进旅游区域合作。深化与重庆、广安、贵阳合作,打造面向全国的跨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深化与韶山、井冈山、延安、石家庄(西柏坡)等著名革命纪念地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与西部24个城市的旅游发展合作联盟,借力发展;加强与厦门、深圳等沿海城市合作互动,向沿海市场拓展;加强川、黔、渝联手开发“中国旅游金三角”合作,共同打造西部生态旅游“航空母舰”和“中国名酒国际旅游精品线”;推进“赤水河旅游发展联盟”工作,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推进东线特色旅游发展合作,打造茶文化、高原湖泊休闲度假、仡佬风情旅游精品线。

(6)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推进旅游电子信息化发展。市、县级旅游部门、重点旅游区(点)、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旅游车队、旅行社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站,实现旅游预定、旅游统计、旅游调查、旅游投诉等信息化管理。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信息网络达到全覆盖。

(7)大力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加快酒、茶、鸡蛋糕、竹系列、牛肉干、野木瓜、豆腐干、藤编、竹制品、根雕、泥塑、奇石等地方特产和地方文化艺术商品开发,提高品质和包装质量。大力培养引进旅游商品研究和生产经营企业和人才。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销售基 9 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规模,至“十二五”期末,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率达到30%以上。

(8)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培训各类旅游行业人员50000人次以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加强旅游紧缺人才培养引进,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外部人才智力资源。

(9)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红色旅游集团加快发展。加快筹建赤水旅游投资开发总公司。推进各地建立不同模式和资本结构的旅游开发经济实体。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0)大力强化旅游资源保护。对国家、省级、市级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名城(镇)、珍稀动植物等加强保护,严格执行国家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禁止无序开发。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规范开发程序,依法强化开发过程和经营中的监管。

(11)大力推进旅游环境改善。根据旅游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强化政策措施。巩固各项创建成果,扎实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抓好重点旅游城市(镇)、重点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抓好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游定点单位、旅游购物场所质量监管。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12)大力推进旅游业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力争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速度35%和40%以上,到2015年,接待游客55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550亿元以上。其中,入境游客达到3.5万人次以上,旅游外汇收入1750万美元以上,分别增长25%和30%以上,游客平均停留2.5天,人均消费980。新增从业人员25万人以上,在旅游经济规模上大幅度缩小与贵阳市的差距。

四、2011年旅游业发展新趋势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的第一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全方位加大各项工作力度,旅游业也呈现突破式发展的大好局面。一是旅游经济高速增长。1——8月接待游客1631.57万人次,综合收入140.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6%、65.7%。游客总量中,市外省外游客比率大幅度增长;二是旅游投资大规模增长。截至2011年6月,共完成旅游招商引资项目44个。项目涉及宾馆酒店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15个,旅游景区11个,旅游地产等1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305.16亿元,已到位资金13.37亿元。大部分项目已经开工和启动前期工作。投资商分别来自重庆、四川、深圳、北京、香港、广西、贵阳及本市。目前,前来考察、洽谈的省内外投资商络绎不绝。

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初步显示了我市旅游业前十年打基础带来的裂变效应,而且显示了投资者和旅游市场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前景的良 11 好预期,佐证了我们对“十二五”时期遵义旅游业发展前景的判断。我们要把握机遇,加强工作,乘势而上。

新的发展趋势也使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用地指标严重不足,重点旅游景区数量不够,高档服务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短缺,发展理念落后,办事效率不高,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升,旅游环境急需改善等问题更为突出。必须加强工作,加快改善,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市政府将认真落实本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审议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在“十二五”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上一篇:描述秋天的诗句下一篇: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学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