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备班制度

2024-04-19

新备班制度(共2篇)

篇1:新备班制度

集体备班制度

集体备班制度

一、制度诠释

《市八中集体备班制度》是在《市八中班级教育教学专题调研暂行办法》基础上进行修改并更为现名的。

1、集体备班。它是指由班主任牵头召集本班科任教师、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等一起讨论交流近期班级、教师、学生的近期状况,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各项素质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一项共同会诊班级问题、转变班风学风、集思广益、商量解决班级问题方法的教育活动。

2、集体备班制度。它是指由行政办公会统一布署,校领导、中层干部、年级主任、党小组长参加,通过集体备班形式研究解决班级建设及教育教学问题的制度。

二、目的意义

1、改进了班级管理模式。集体备班旨在引导班主任在分析和读懂校情、班情、生情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让学生、科任教师、家长等都当班主任,把传统的班主任经验式管理班级变成研究式管理,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打破了班主任孤军奋战的传统模式,以团队力量研究班级个性化管理,促进班级建设、学生幸福成长、学校和谐发展。

2、班级建设管理的跨越。诊断在当下,改进在当周,成效在长远,实施集体备班制将是学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一次大跨越!

3、丰富学校内涵发展。一是丰富提升学校 软实力的途径。集体备班能汇集更多的智慧来共同谋划班级的发展,班级发展好了,学校自然能乘势而上;二是丰富精细化发展的管理内容。集体备班能让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等了解、关注到教育的更多细节,更多微妙的信息,由此能制定出更多更好的发展策略;三是丰富办学文化特色。集体备班无疑是学校事半功倍的办学特色之一;四是丰富校本教研的资源。集体备班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有更多的创新动力,可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资源融汇成校本教研的有效资源。

三、基本要求

(一)思想先行,立足三方面来考虑集体备班。

1、班级管理智慧的全面延展。让科任教师、家长乃至学生都当班主任,将班主任单一经验样式整合成集体管理样式充分挖掘集体智慧,大家群策群力,合力作为。

2、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关注。大家交流班级学生的状况,充分交流学生信息,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发展成长。

3、教育责任外延的立体拓展。让班级所有教师、所有家长、所有学生乃至其他关心教育的热心人士意识到班级的良好发展态势是众人的齐心所愿,是自己的责任所在,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确保知晓率,赢得支持率。

通过宣传动员,让老师们、学生及家长们知晓内容、领会目的意义之后,实施起来更自然流畅。

(三)统筹兼顾,明确职责及要求。

1、集体备班类别。它分为简备和详备两种。简备是指科班协调模式;详备是指由干部、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的专题式调研模式。

2、集体备班参与人员。参会人员一般由校领导、处室负责人、年级主任、党小组长,所在班级班主任、科任教师,部分学生及家长(其中被调研班级的学生参与率不低于60%,并有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生代表)。

3、集体备班时间。一是简备时间。每单周五下午班会活动时间为各班集体备班时间,届时,各班主任组织召集各科任教师召开集体备班会;二是详备时间。考虑到工作时间师生精神状况和会议所需时长,原则上将调研时间定在星期六上午8:0012:00。需要临时调整的,按照程序报批。

4、集体备班地点。学校原则上将学术报告厅、生物实验室

1、多功能教室、分别划分为7年级、8年级及9年级班级调研的主会场。分组讨论会场由教务处协调安排。

6、集体备班方案拟订。会前一周由政教处、年级组商班主任拟订集体备班方案,提交行政会议定,并做好有关学生、家长和教师各方面数据资料、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准备工作。

四、基本程序

1、会议说明。介绍集体备班主题。年级主任(详备)或班主任(简备)主持会议并介绍背景、目的和要求。

2、分组讨论。查找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听取合理化建议。

第一组:家长组。由政教处副主任、党小组长组织家长研讨:一方面家长们就本人家庭教育、督促、指导孩子学习及家校联系等介绍经验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另一方面,家长们就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科任教师的教学、学生在家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进行研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组:教师组。由教务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组织教师研讨:一方面班主任就班级管理及班集体成熟度高低、科班协调、班风学风建设、家校联系等进行回报交流。科任教师就科班协调、组织教学、落实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情况进行回报交流;另一方面,探讨班风、学风建设亮点与不足,提高教育质量的应对策略和努力方向。

第三组:学生组。由政教处主任、教务处副主任组织学生研讨:一方面引导学生就班风(班级管理、班干部队伍建设、学生正义感及行为表现等)、学风(学习态度、学习氛围、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等方面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就家庭教育(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关心自己的程度、家校联系等)是否科学、教风是否严谨(教师的课前准备、组织教学、授课情况、作业批改等)等提合理化建议。

3、集中研讨寻良策,三方沟通弃芥蒂。由校领导组织政教两处负责人、年级主任、党小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针对分组研讨反馈意见进行研究,形成达成性意见。

4、会议总结。一是班主任宣讲集体备班达成性意见;二是各方代表进行表态发言性。

五、督办落实

2、班主任、科任教师应及时掌握日常动态,及时报告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有关说明

1、简备程序不简。基本程序中分组讨论中的家长组和学生组信息,由班主任或年级主任事先发放问卷调查表交学生、家长填写后统计分类意见或建议备用。

2、详备频率要求。原则上每学期每班必须集中详备一次。若分时段、分步骤落实各环节,则需经校长批准。

3、详备班级的确定。由年级组、政教处统一安排。

4、实行报告和通报制度。集体备班后,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应有专题报告上交政教处、教务处。集体备班情况纳入干部、班主任考核。由政教处每周向行政会报告,每月实行通报制度。

以上这篇是集体备班制度。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工作制度尽在:规章制度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篇2:新备班制度

集 体 备 班 制 度

一、集体备班的定义

集体备班制度是贯彻“立德树人”“全员育人”战略,落地生本教育管理体系的保证。集体备班是由班主任带领本班集体备班团队,定期开展班级生本教育研究,针对德育导师工作情况,家校联系情况,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的活动情况,各项素质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的一项共同评价、研究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班级的科学发展,提升班级绿色质量,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多方全力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1、改进班级管理模式。在分析和读懂校情、班情、生情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让学生、科任教师、家长等都当“班主任”,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团队和德育导师制的作用,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打破班主任孤军奋战的传统模式,以团队力量研究班级个性化管理,促进班级建设、学生幸福成长、学校和谐发展。

2、促进班级建设管理的跨越。诊断在当下,改进在当周,成效在长远,促进学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一次大跨越。

3、丰富学校内涵发展。通过“集体备班”汇集更多的智慧,来共同谋划班级的发展,班级发展好了,学校自然能乘势而上,也带动学校教研氛围越来越浓。

三、成立集体备班团队

学校按照自然班级成立六个集体备班团队,班主任是集体备班团队的直接负责人,年级领导小组和政教室是集体备班制度落实,评价的管理责任人。

七年级: 701班5人: 班主任:徐清平

成员:熊志辉、程爱菊、王昌江、蔡平702班5人: 班主任:王磊

成员:徐祖根、庄辉玉、杨朝义、汪蓉 八年级: 801班5人: 班主任:王文捷

成员:余宗凤、汤贵勤、杨先告、马舒琦 802班5人: 班主任:熊臣

成员:张晓琼、徐宗源、戴宏燕、张开渊 九年级: 901班6人: 班主任:邓娟娟

成员:王辉玉、宗明录、徐卫、姬延珍、郭勇 902班5人:

班主任:郭琴

成员:庄辉玉、朱鸿、路尔泉、方兴国

四、基本程序:

1、阅读分享5分钟,轮流进行,安排顺序;内容建议理论学习或专业成长学习内容分享。

2、班主任主持会议并介绍集体备班主题、目的和要求。

3、交流讨论,查找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听取合理化建议。

班主任就班级管理及班级日常工作、班风学风建设、家校联系等进行交流。德育导师就学科班务工作协调、组织教学、落实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情况进行交流;探讨班风、学风建设亮点与不足,提高教育质量的应对策略和努力方向。

4、集中研讨寻良策,“三方”沟通摒弃芥蒂。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分组研讨反馈意见进行研究,形成达成性意见。

5、会议总结。一是班主任宣讲集体备班达成性意见;二是各方代表进行表态发言性。

五、时间与地点:

集体备班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总时间不低于一节课,一般不得擅自更改活动时间,遇活动推迟。

定时间: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定地点:地点可选择在年级办公室、会议室或校外,活动结束上传照片。

六、集体备班要求:

1、集体备班团队全员参与,扩大会议可以邀请学生代表、家长代表。

2、每次集体备班前,班主任要向学生和科任教师摸底,与下班行政人员确定本次集体备班的主题,明确需要达到的目的。

3、人人都必须准时参加,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不做与集体备班无关的事,如有不统一的观点以班主任最后确定为准。

4、集体备班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①明确主题:每次集体备班要有明确主题,所有成员都必须明确本次集体备班的主题;

②交流与讨论:围绕主题发言和讨论,不说不着边际的话。

③整合与反思:根据集体备班时的交流与讨论,形成集体决议,每个成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落实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5、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必须履行请假手续且得到批准后方可不参加。

七、考核评价及机制保障: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对各个项目组进行综合评价。组长:蔡平

副组长:汤贵勤、徐宗源 成员:各年级管理团队成员。

2、集体备班管理团队自评申报。每个班级管理团队按月进行过程性资料汇总,专档存放备查。

3、领导小组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

过程性资料是否齐全;

导师制开展情况,学生满意率;

达成效果:班级管理情况、班风学风。

4、保障。

每学期结束,课程管理与评价领导小组对各班级管理团队进行综合考核,分三个档次,优秀团队、合格团队、不合格团队,对优秀、合格团队分别按每学期800元、600元进行集体备班研究经费保障,用于资料费、外出活动差旅费等开支。

评价结果直接作为《绩效工资方案》和《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方案》相应的“育人能力”和“教育质量”的相关性进行考核。

八、实施:

上一篇:帅帅的永远帅帅作文下一篇:2会计工作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