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最好的我们有感

2024-04-26

观最好的我们有感(精选8篇)

篇1:观最好的我们有感

观最好的我们有感

这两天看完了电视剧《最好的我们》。这也是一部与青春相关的电视剧,但没有狗血的剧情和不堪的青春回忆,而是围绕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感情和成长展开,带给人关于青春的回忆,还有那些用青春为代价换来的成长的道理。

1.那些突然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人,从来都不是等你准备好才出现的,那都是惊喜!

这是路星河对耿耿说的话。那时,耿耿正为新到来的继母和弟弟进入自己的生活而感到焦虑、烦躁、不知所措。

初次知道离婚几年的爸爸要重新和别人组成家庭时,耿耿是非常抗拒的,因为担心爸爸对自己的爱被别人分走,而她也不愿意让一个陌生的阿姨和陌生的弟弟扰乱自己的生活。

而在路星河对她说:“那些突然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人,从来都不是等你准备好才出现的,那都是惊喜!”这句话之后,耿耿的心态开始发生了转变,不再一味的抗拒新家庭的成员。最终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新家庭。

其实想想自己,在平淡稳定的生活中,如果突然出现一个陌生来客,第一反应就是抗拒,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中要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尤其是更为私密的家庭生活,更不希望有陌生人的突然出现。

但就像路星河那句话所说,那些突然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人,从来都不是等我们准备好再出现的,那都是生活给我们的惊喜。当然,我们开始常常把它当做惊吓,从而各种抗拒,但最后也徒劳无功,反而心生烦恼,让生活更加苦闷。

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那些突如其来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要心平气和的去接受,以一种生活处处充满惊喜的心态去迎接,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有一种人生处处充满惊喜的心态,更乐观自信的迎接生活。

2.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是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以前我们常常被别人这样鼓励,甚至自己也常常这样鼓励自己,但有一天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坚持都能有结果。

就像足球比赛,漫长的联赛,众多球队都在为联赛冠军或者保级而努力拼搏。但最终夺冠的球队只有一个,而降级的球队也总会有两三支,那么对于那些夺冠失败或者保级失败的球队,是不是就失去了坚持的意义?

对于高考注定失败的高三学生,还有对于等待了十年都可能不会出现的人,坚持下去的意义又在哪里?

坚持的意义也许就在于15-16赛季莱斯特城在英超众多豪门的包围中勇夺英超冠军;

坚持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最好的我们》中耿耿等待余淮十多年,终于等到了余淮回来见她;

坚持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解忧杂货店》中奥运选手“月兔”在奥运还是病重的.男友的选择上,最终没有听从浪矢杂货店小偷三人组给出的建议,而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坚持努力训练,即使最后无缘奥运却也了无遗憾,并且心怀感激。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有结果。但总有些坚持能达成平时所不能,能达成常人所不能,创造令人赞叹的神迹。

不是坚持没有结果就没有意义,坚持下来的过程本身就已足够有意义。

3.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

这是简单说的,在她知道即使自己为韩叙付出了这么多,韩叙依然只是接受她的付出,却没有接受她的爱的时候,她对耿耿说:“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

简单的爱情哲学是,喜欢一个人就是要为他付出。所以在她认定韩叙的时候,就一直默默跟在他身后,默默地为他付出。但就像所有爱情故事一样,只知道付出的孩子肯定是最后受伤的那个人,简单也是一样。即使她能为韩叙做出留在理科班的牺牲,最后也还是一败涂地。

爱情里有多少人是一厢情愿的付出,最后了无结果或一败涂地的时候,却又万分后悔,甚至怨恨不顾自己付出的人,但当自己决定一厢情愿的付出时,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哪怕最后一败涂地,也得愿赌服输。

如果只要付出就可以获得爱情,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情所困了。

付出不一定会收到自己想要的回报,但最起码自己不会去后悔了。更何况付出大部分时候还是有回报的,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简单,她的付出没有感动韩叙,没有能收获到韩叙的爱情,但收获了周末的感动和爱情。

4.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

有多少人是以爱的名义做的却是伤害人的事。余淮的妈妈就是其中之一。

余淮本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聪明的学生,但来自家庭的压力实在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余淮的妈妈都对余淮说:“我们全家人的希望都压在你身上了”。

余淮在学校上学的事也常常被x预。初中余淮有个一个女同桌,结果余淮成绩稍有下降,就被他妈找到学校要求调换位置,对高中余淮的同桌耿耿也是如此。

余淮中考发挥失误和物理竞赛发挥失误跟家里给他的压力有很大关系。就像耿耿对余淮妈妈说的话:你时常以爱护他的名义,以为他好的名义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却常常使他更受伤害,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他内心的想法。

同样的人物还有《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以为丈夫、儿子、女儿好的名义,毁了丈夫的幸福,拆散了儿子自己谈的爱情,使韩天星痛苦一生,阻挠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最终使韩新月和楚雁潮都备受折磨。这都是披着爱的名义来行自私之事。

不要以爱一个人的名义,去明目张胆、理所应当地让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这是以爱的名义在伤害。

5.这世界上的爱情有时候一共也就那么多,一些人得到了,一些人也就失去了。

这句话也许是对失恋的人的最好的安慰。

世界上爱情有时候就这么多,你得到别人就失去,别人得到你就失去。如果你也曾尝过失恋的苦涩,你就会知道这句话能有多么开解人心。

曾经我们因为自己没有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而伤心难过,甚至感觉看不到未来的意义,直到跨过那个阶段,才感觉当时自己的青涩和幼稚。

余淮和耿耿在一起,然后剩下的是喜欢耿耿十多年的路星河;韩叙贝霖在一起,剩下的是一心爱着韩叙的简单。

一些人得到的同时,也意味着一些人的失去。明白了这句话,也算对自己的宽慰了。

最后,奉上《最好的我们》中触动心灵的经典语句

不粉饰世界的善良,也不承诺努力之后定会有收获,但是相信上帝创造每个人都有原因,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原因,不辜负这场生命。

很多我们以为是最坏的日子,回头来看也许反而是最好的日子。只是坏日子里面的苦难消磨了很多可贵的温柔,轻松的好日子来临时,我们却没有多余的勇气了。

喜欢一个人的心情是不听劝的,你以为我在遭受冷遇的时候,没有劝过自己吗?

青春就是这样吧,谨慎珍惜还是放肆恣意都一样,反正不管怎么度过,最终都会遗憾地明白,这段好时光,到底还是浪费了。

喜欢一个人是克制不住想要跟他亲近,跟他说话,了解他的一切。

我真的什么也没有想。所以那种感觉,那种朝着一个方向疯狂奔跑的感觉,真好。

篇2:观最好的我们有感

我很少看网剧,却一本正经追起了《最好的我们》,只因这部剧能让我想起我的初中生活(高中实在太乏味枯燥了,可以直接跳过)我曾说过,我张扬的青春只属于初中那三年,那时的我们就像还没装进容器的水,随心所欲肆意流淌着。我记得那时的天蓝的透彻入骨,蓝的沉默深远,阳光像玻璃片一样一片片扎下来,落在地上碎了一地水晶。

我们班是住宿班,也是年级的最后一个班,和其他几个住宿班一样,没有规矩,没有方圆,偶尔打架斗殴,时常寻衅滋事,早恋就像开玩笑,逃课就是撒泡尿。

刚满13岁的我就被父母送去寄宿。开学第一天,我还像个刚踏出家门的小孩,抱着玩具狗狗一个人站在走廊上,眼底藏着胆怯和不安,四面高高的教学楼围成一个“口”字,像一处充满未知的深井,不知涌出的是清冽的井水,还是浑浊的泥浆。

但很快我就体会到家长不在身边的好处,跟撤了缰绳的小马驹似的,一开始有点发懵,等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立马就撒开四蹄尽情体会“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了。刚开学半个月,我就因把学生卡甩在教导主任身上被请到校长办公室喝茶,但当我即将被划入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又不可思议地在第一次月考中考了年级第一,这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碰撞在一起,不仅让我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莫名其妙当上了班长,也让班主任对我的咬牙切齿迅速变成了绵延三年的纵容溺爱。

初二是最疯狂的一年。除了数学老师和班主任的晚自习,语物化的晚自习夸张到一小半的位置都是空着的,自行车库的蓝色顶棚是逃出学校的康庄大道,大家心知肚明,谁也无需说破。我不喜欢网吧的烟雾腾腾,在虚拟世界里也没有寄托,如果不想上晚自习,只会去操场打篮球。星空下的篮球场坦荡而不自知,球架在夜色中比白天高大许多,沉默地看着满球场乱跑的我,不微笑,也不责备。球砸在地面上反弹出一串串沉闷的声响,就像在湖底寂寞潜行的鱼,摆摆尾巴,吐出大大小小的泡泡。

我还喜欢趴在升旗台上写诗,面朝植着人工草坪的大足球场,想象是海子诗中那片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风把同一片孤零零的空旷吹过来又吹过去。我用的是黄页的保护视力的练习簿,这种本子开学会发很多,总有剩下的。那时也不知道那时候哪那么多情绪,总是满满的写,满满的写,写完就往书包里胡乱一塞,发泄了事。

和朋友一起更是欢乐和麻烦共存。记得有一次和几个哥们爬上学校天台玩,天台在最高那幢教学楼的顶上,是学校的禁地,通道处总是挂着一把锈迹斑驳的铁锁,那次也不知道是保安忘了锁,还是我们撬了锁,顺利登上这块一览众人小的宝地,跟领导视察似的在上面迈着四方步闲逛,居高临下地和教室门口趴着聊天的学生挥手打招呼。正得意时,招来了值班老师,他抬头一瞧,吓得大喝一声,朝我们这个方向冲来,我们相互使了个眼色,极有默契地分路逃跑,顺利逃脱。后来我说,等我毕业后一定要拿着吉他在天台上唱歌,那时就算校长来抓我也不怕。

所以,很多年后,当我看到路星河搬了一堆乐器到教室连廊上闹腾,觉得莫名熟悉,曾经那个莽撞疯狂的誓言又像小草一样探出头,轻轻挠着我的心。但我知道,即使再次回到母校,我也只会像个好学生一样到老师办公室坐坐,喝喝茶,聊聊大学生活,谈谈人生规划,不会再去做那件在大人眼中无比荒诞的事。

一个时代猝然消逝,在夏天的风中留下空荡荡的遗响。《最好的我们》之所以能火,就是有众多像我这般对过去念念不忘的人。关于那几年,我还能写很长很长的故事,今天只是作为看剧有感随便扯扯。

篇3:“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学生观

一、励志教育让学生重塑自信

在社会上许多人看来, 我们的学生无论学习、守纪、习惯、见识等都是最差的, 实验中学就是调皮学生的集中地, 不同学校学生如果犯同样的错误, 人家也会特别在意实验中学的学生。在这样的舆论氛围里, 一些老师和学生便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说什么“不管怎么努力我们都是最差的, 差就差吧。”事实上我们的学生绝不是别人所认为的那样糟糕, 更重要的是绝不能强化学生的这种看法, 而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能够拥有先天优势固然好, 但后天的勤奋更可贵。必须用行动来改变别人的偏见, 做有尊严的实验人。为此励志教育便时常出现在每周国旗下讲话的校长寄语中、出现在班会课的班主任寄语、同伴寄语中, 一句句励志的名言, 一个个励志的故事, 一首首励志的歌曲时常在学生中流行。“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角色的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 不要因为地位的低下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人生也许有很多陷于贫困的时候, 会被人忽略甚至嘲笑。然而, 贫困从来不是自认卑微的理由”, “我们越是没有先天的优势, 就越要努力争取获得稀缺的竞争资源。比如更加执着、更加勤奋、更加负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将收获更多的快乐和自信……”。人人都是学校流动的名片, 人人都要为学校增加美誉度, 成为越来越多的师生的共识。

二、让学生在管理行为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我们提倡并奉行“让他人变得伟大”的管理理念, 大力倡导在管理过程中让同事变得伟大, 让学生变得伟大。首先注重培养一支有思想的教师队伍, 努力提供负责任的教育。我们认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于是以“与经典为友与智慧碰撞”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为主要载体, 大力营造教师的学习氛围, 通过提供学习材料引导教师读书的方向, 通过写读书笔记和读后随笔、开展学习心得交流, 以及举办学习论坛、评选学习型教师等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要求教师首先做好育人工作, 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既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 更要为学生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就是要小心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和脆弱的自尊,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在引导和鼓励中让孩子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能力, 实现民主治校, 我们坚持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 比如公开学校领导电话, 设立校长接待日和校长信箱, 学校领导经常随机与学生交流, 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和面向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等, 征求他们对学校管理、老师教学、同学表现以及学校发展等的意见建议, 并认真研究, 及时整改, 仅本学年, 象包括增加窗户护栏、停止使用一次性碗筷、开放图书室等在内的近十项措施不少都有来自学生的建议。

三、积极打造“成功课堂”

面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追求参差不齐的现实, 如果在学习上给予整齐划一的而且较高的要求, 不少孩子将一直处于弱势和落后, 从而产生挫败感, 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这必然会影响孩子持续学习的愿望, 正如有人所说的“快乐让人坚持, 痛苦使人放弃”。于是我们在教育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坚持遵循成功教育的理念——成功是成功之母, 让孩子在持续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和持续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针对学生的低起点, 坚持小步子、多活动和快反馈, 即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控制课堂容量和节奏, 严格根据课程标准控制知识的深度难度;尽量删减那些无效的教育环节、教学内容、教育语言等, 把教师的讲授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实验探究学习等方式有效结合;对当堂所学内容在当堂测试, 并根据学生基础从检测题量的多少以及难度上进行分层要求, 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达到目标要求, 获得肯定的评价。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进步。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个性得到发展

除了开展常规性的文艺、科技、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外, 我们还紧跟时代发展, 积极开展每天集体诵读十分钟经典作品、举行红歌传唱活动、抗震救灾师生朗诵比赛, 开展“我爱我校”征文比赛, 英语书法比赛, 出版校报, 征集“我最欣赏的励志语言”、“畅想2009”座谈会, 评选“感动校园十佳学生”等, 我们还结合各种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 如在学生中征集节能金点子、保护校园环境精彩话语, 发动学生披露校园不文明行为等等。每一项活动从策划、主持、检查等都由学生负责。尤其评选“感动校园十佳学生”活动, 旨在发现和宣传学生面对困难自强不息、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以及在学习上、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典型事迹, 整个活动从候选人的产生、事迹介绍到最后评定, 全程让学生或学生代表参与。在这些活动中, 不少同学获得了快乐和愉悦, 小吴同学在学习方面的确没有多少话语权, 但他参与我区“竹海生态城”绘画比赛时所画的作品却得到了老师同学的称赞, 他的作品为自己赢得了关注和尊严, 相信他们在活动中尽管紧张甚至还有些拘谨, 但他们一定是快乐和幸福的。

篇4:最好的我们

我是怎么认识你的,我也不太记得了。印象里我们还从未有过正式的自我介绍。

那时的你还留着清爽的平头,没有过眼的刘海儿,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眯起,像一只小猫。

那时的我还胖得活似个小皮球,闺蜜都打趣我说我的小腿比下水管道还粗。可能是因为这种话听得太多了吧,我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况且我妈也说了,白白胖胖的才招人喜欢。我妈的确是预言帝,因为胖,我的体型给我招来了一大波身材火辣的好朋友。她们对我笑得比平时不矜持多了,虽然我一开始也想过她们是不是觉得站在我旁边比较有成就感,不过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了,别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也没什么不好的。书上不是说,漂亮女孩都喜欢和胖妞待在一起吗?

有一次快期中考试了,大家都忙着布置考场,老师让我们把箱子搬到办公室去。可惜我们教室在顶楼,离办公室有好长一段路。很多女生都搬得气喘吁吁的,我这个胖妞就更不用说了。正当我停下来弯着腰喘着粗气时,一双手突然搬起了我的箱子。我抬头,居然是你!

旁边有人起哄:“阿乔,你看小琴这么壮哪用得着你呀?别自不量力献殷勤了好不好?”

无数双期待的眼睛定格在你身上,她们一定是想让你也帮她们搬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面颊一下子变得滚烫,都能煎熟烧饼了。我唯一能感谢的就是那位同学还只是说我“壮”,没有说我“胖”,也算是给我留足了面子。这么待下去也不是办法,只会让场面更加尴尬,甚至弄不好那些女生背地里会说我的坏话。不就搬箱子吗?我来就我来!

可你并没有放下箱子的打算:“开什么玩笑,她可是女生啊!”

我脑子空了好一会儿。

阿乔,你知道吗,你是第一个真真正正把我当成女生看的人。

Chapter [2]

我的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主要是物理拖了我的后腿。我知道你的物理成绩好,上课不用认真听讲都能对题的那种。

“阿乔,这道题怎么做?”我把满版红叉叉的习题册递给你,心虚极了。

你抬头看了我一眼,便埋下头去钻研。我最喜欢看你刷题的样子,头上像是闪着金光。你拿着笔在草稿纸上飞舞,不一会儿答案就出来了。

“傻瓜,这么简单耶!是1.5A。”你用笔敲了一下我的脑门儿。

你讲解时很耐心,还时不时停下来问我懂了吗。如果我没懂,你便会再返回重新讲一次。那些难题在你的讲解下变得简单起来,我真的忍不住想问你到底是不是魔法师。

从此,我一下课就会找你给我讲题。刚开始我还担心会不会有人八卦我俩,但很快这个念头便烟消云散了,怎么会有人喜欢我呢。

我这么胖,你才不会喜欢我呢。

Chapter [3]

七夕那天,你往空间上传了很多张你与另一个女生的照片。你们亲密地站在一起,头靠着头。

我给你点赞,差点儿就在下面评论:“她是谁?”

我脑子里很快闪过一个念头。但马上另一个念头又出现了:“不可能的,或许,或许只是妹妹。”我在心里说着。

阿乔,我真的很怕你会恋爱。我承认这里有我的小私心,可是书上都说早恋不好。阿乔,你说对不对?

我点开对话框,迫不及待地写好一段话,又一个一个删除。再敲好,再删除。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我害怕你会看出些什么来。

阿乔,我该怎么对你说呢?

正当我犹豫时,你发来一条简短的信息:“小琴,我有女朋友了。”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盖过了我内心深处的所有声音,击溃了我所有编造出来的可能,让我终于打消了所有令我害羞的念头。

你的坦白在我的告白之前。仅此而已。

可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失魂落魄,我静静地回复道:“祝你幸福。”

“谢谢。”

阿乔,我本来想说早恋不好你赶紧分手的。

阿乔,我会一点点撤销对你的喜欢。

Chapter [4]

初三那一年我拼了命地学习,从140斤减到了120斤。我渐渐与你淡了联系,从每天下课缠着你讲题到只是见面打个招呼。

我听说你对她很好,为了她,你花光了所有零花钱去买她喜欢的唱片;为了她,你不惜和隔壁学校的混混打架;为了她,你故意空题只为和她坐在一个考场。

以前,你追着风,我追着你。

现在,你追着她,我追着明天。

对不起阿乔,我不能像你等她那样等你。

中考时我发挥稳定,进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你又故意空题,和她手拉手去了普高。

阿乔,你变了,我也变了,一切都会变的。我以为,爱一个人应该是为他变得更好,而不是堕落。

就如我一直想不通,你为什么要用前途作赌注?

之后的某一天,我在步行街遇到你。你留了刘海儿,耳垂上别着一颗闪闪发光的耳钉,浑身上下充满了朋克范儿。

忘了告诉你,我在初三暑假里加入了减肥夏令营,现在我只有96斤。

我们一时都未认出彼此来。

小琴为了阿乔努力地变得优秀,可惜待她成为最好的她时,他已不是最好的他。

最好的我在现在,最好的你却在曾经。

编辑/付洋

篇5:重读《最好的我们》有感

在读大学以前,除了资源有限,更是有老师家长规定不可以读课外书,那都是不顾正业,班主任不时地巡查,看到谁桌上有本读者都被收走,后来听一同学讲,他一看不下去书就看课外书,竟然没被发现,嗯,应该是他成绩太好,老师比较放心,还记得一次买了一本《十大元帅的岁月》,也不记得怎么就买了,回去就被我爸骂了一顿,这是你应该看的书吗?然后,那本书也就搁置放在一边,至今没有翻阅过。

现在回想高中时代,印象中也只记得读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红楼梦》这样几本书,每次都是放假期间,几天几夜不睡,晚上怕被发现,就在被窝里挑灯夜读,准备高考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用功过,跟着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然后每次我妈喊我吃饭,每每埋怨,晚上不睡,整天白天睡,回到家也不开心,整天跟欠了你什么似的,看到就烦,你说你回来干嘛,我习惯了不解释,就任误会一直下去,反正他们永远无法理解。

读大学了,再也不会有人说这不能看,那不能怎么怎么样,终于得以个性得到释放,然后,经常跟别人开玩笑我叛逆在大学才开始。

为什么要谈到最好的我们?

刚读大学,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与陌生,其实自己是没有太多心思去阅读,接触到八月长安的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推荐去读她的《你好,旧时光》,然后是《最好的我们》,作为大三的学生,竟然看这类青春的小说看到入迷,看到心血澎湃,看到开始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看到开始不再对身边的人与事做出表面肤浅或者不负责任的评价,开始心胸开阔,开始善待他人,也开始学着善待自己,我也因此结识了志同道合的闺蜜。

最近一直热播《最好的我们》,看了一下,还是有很多失望,那不是我认识的耿耿,也不是我所熟悉的应该的余淮,我也将我所想象的人物形象弄丢失了,重读,我一边又一遍的找寻那个我所熟悉的耿耿余淮,虽然会有所干扰,还是又被感动的一塌糊涂,那种简单的相处,不说话的舒服,没有什么情与爱的争执,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小小的美好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确实电视剧是表现不了的。

每次读到一下文字,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你呢?

我们不负责任的用几句话将人家捧高,但万一摔下来,谁也不会去接住她。

现实生活中,除了小孩子之间那种小小的嫉妒作怪,长大如我们甚至我们的父母,大家仍总是喜欢狠狠地抬高别人,无论是家长的你看你家的谁谁怎么那么厉害,那么聪明,以后肯定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婆家,等到人家不如意的时候,不知道会如何嘲讽呢,还是,我们年轻人相互之间的羡慕,哇,你工作肯定有大大前途,好好干,说多了,我自己都开始怀疑了,我自己工作也不如意啊,自己被这样说多了,那种滋味只可意味,其实我内心是十分抗拒的!自己不了解他人,反正被捧上去被给予无形压力的是别人,他人所感都与自己无关,反正大家永远只能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然后添油加醋的满口都是酸酸的。

这个世界上,离开谁你都活的下去,因为大家的幸福,并不是绑定在一起的。

越长大,经历的事情越多,这样的体会越明显,好比亲人的去世,你会发现,除了偶而缅怀,你的生活竟没有任何变化,不相关的人更加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你去世这件事情都为人所不知,这个世界还是一样运作,所以,先活着再说,然后,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我是说,人就这么一辈子的时间,你前半辈子观看你父母的生活,后半辈子还要模仿复制一遍——你亏不亏啊?”

我默然。话虽这么说,可是谁能保证我们不重蹈覆辙?也许父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聊,他们也有理想和憧憬,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爱情,就像此刻的我们。可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高估了自己的创造力与运气。

我一直跟自己讲,无论如何,都不能步父母的后尘,仿若这一辈子的使命意义,就是结婚生子养家,然后完全没有了自我,正如耿耿所想,难道我们父母没有想过,难道他们不是迫于生计,迫于命运,只愿,无论未来怎么样,永远记住那份初心,慢慢的成为越来越优秀的自己,等到以后步入婚姻也好,作为家庭主妇也好,我们可以自豪说一声,这是我乐意去做的,这是我最想做的事,而不会说以为被迫选择的,简单说,就是变为更优秀的自己,给自己创造越来越多的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与机会!

差一点没得到,会让人气愤,而差得很远,就会让人平静。

这也是大家普遍都无法接受自己的邻居朋友发达、比自己发展的好,而对不认识的人的成名、成才根本不会有任何的羡慕嫉妒的文艺说法吧。

世界上总会有种人,嬉皮笑脸地随手摘取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够得到的神仙果,然后表现出并不是很稀罕的态度,其实,是有点可恨的。

嗯,确实很可恨的,就如小说中的沈屾,她那么的奋力努力,看着在大家心目中原本属于自己的未来就那样落到根本不会在大家眼线里的人中,在别人口中就是各种惋惜与不平,可是沈屾自己怎么想的呢,每每读到都会被深深的感动,大意是,她从来没有关注过别人怎么想,她只是尽自己的努力而已,最后的结果虽然不尽人意,可是她努力过了,就足够了。

嗯,我也会好好过好自己的生活,是自己追求就OK了,就只追求别人希望自己或者不如说自己以为的别人希望自己的样子,人这辈子那么短,多么不值得,是不是。

旅行中看到的最好的风光永远在奔赴目的地的路上。

对,以前可能没有说话的话语权,经历过为期几个月的旅行,深刻体会到,旅行,在别人眼里就是吃喝玩乐,只有自己才清楚,其实,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与事,赶飞机赶火车的惊险刺激,往往是旅行最最挂在口边的事情。

这个世界太复杂了,那么多的活法,我们总要褒奖某几种,贬低另外几种。可是仔细想想,到底怎样才是对的?

谁知道。我们只有活过一遍之后才会明白,可是那时候剩下的感觉只有一种,名叫后悔。

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大家眼中的正确的选择,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大家期待的样子,我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大家说的跟你学历什么相符的,我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会不会在大家标准范围里面,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很多,我没办法去预测,也没法就说这就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的使命,我真的不知道,我只能说,我会努力的好好生活,把每一天过的充实快乐,工作之余可以有自己的小圈子,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事情。

篇6:观“那些年,我们的梦想”有感

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后,才会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而属于我们的童年梦想,还有那记忆中的梦想,都是我们成长的最好见证。

在没有进大学之前,我擅长绘画,我有许多新颖的想法,我喜欢观察,我喜欢摸索,我想我以后能够去学服装设计,然后去法国留学,做一个知名的服装设计师。但是梦想却与现实背道而驰,高考时,我的分数不够,不能填自己喜欢的专业。

因此,我选择了第二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从从来来,我都是不一个听话的孩子,所以,高考志愿如愿以偿的引发了“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的结果,我毫无悬念的选择了自己要去的那个学校那个专业—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而我妈则出乎意料的选择了一个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直到录取通知书下来,才对我有了好脸色。

固执的选择了这所学校这个专业其实是因为自己从小到大就想环球全世界,想像小鸟那样无忧无虑,可以与家人一起遨游,领略世界美丽的风景。

然而,湖北文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我的手中了,我既是高兴又是难过。从小我就非常恋家,想到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我的心里一阵酸楚。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牺牲一点又算得了什么。我想等我上完大学后,可以先赚足了钱再带父母去旅行,然后又努力工作,加上一点投资,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酒店,开始自己的事业。

大学期间我没有说过一个忙字,却做了不少的事情。和普通的大学生一样,我也进了社团、学生会、写稿子、打辩论赛、做活动、做项目。但是,我一直坚守自己的理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该做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变得盲目了,开始变得懒惰了,每当自己慢慢沉沦的时候,就自己给自己敲警钟。

我将自己来大学时所想的都写下来,我怕经过思念的磨练我连自己最初的梦想都已经忘记了。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现在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了。我买了笛子,报了补习班,我想有一项能够视如生命的兴趣爱好。我努力做兼职,我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有了足够的钱,我就可以报法语培训班了。

就像当初竞选学生会和社团一样,我也希望能够在学校好好干,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扩大自己的人际圈。我一直在努力着,不管有多么忙,我从来没有懈怠过,只因为当初的梦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特殊的时刻,他就是为此而生。这个特殊的机遇,如果他能够把握,将使他完成一个使命-一个只有他才有能力完成的使命。”丘吉尔的这段话让人振奋,李白也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都告诉我们此生都有一种使命,只有我们自己才有能力完成的使命。或许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们要付出很多,要经历很多失败。但使命完成的那辉煌时刻,那种荣耀与伟大会让我们感到不枉此生。选择恐怕是最难的,不妨听从内心的呼唤。一旦选定就不应轻言放弃,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唤,这也是一个使命-一个只有你才有能力完成的使命。尊重自己的梦想,因梦想而做出选择。梦想是一颗埋在心灵深处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会破土而出占据你的心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在选择时违背了自己的梦想,违背自己的内心的诉求。此后的漫漫长路,何来上下求索的勇气?

一种巨大的偏见是,上等人理该做归农田下、钻石恒久之梦,苦孩子不能僭越,该老实对付自己幻想里的油泼辣子面。抱着个充气娃娃,幻想自己搂着林志玲;眯着眼吃两口粉丝,觉得自己在吃鱼翅。其实,这是错误的,理想不分等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值得尊敬的。因此,我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奋斗。

篇7:观《我们》有感

在老师的导引下,我们观看了《我们》这一节目,在《我们》这个开放的平台,每个参与者都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发言都有道理,全面地回答了关于大学学业以及之后的发展的问题。有理想也有现实;有较为浪漫的文科情怀,也有重视实际的工科思维;有年轻一代的激情,也有中年一代的稳健。

下面切入正题,三个拥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在对待择业与就业上所发表的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引发了我的思考,在他们的对话中,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三个学生之间观念的不同,而且令我这个完全接受中国式教育的学生最为震惊的还是:自小就接受外国教育的喻莉雅和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的张东生,他们在谈及自己的专业前程以及未来的时候是那么的自信和意气风发。而另一位来自国内一流大学——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王伟然,在表达自己对前途的看法时,却是那么的含蓄和犹豫,以致主持人问他他的梦想时,他每次回答的都是自己的职业规划而非梦想!他是这三位学生中学历最高的,可也是对前途抱着一种说不清的心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位接受德国基础教育的女生,直白地说,她并不漂亮,但非常自信,因为她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想说的是,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需要一种更全面的评价标准,不能让赚钱多或长得漂亮作为男人女人们成功的唯一标准。正如那个女生所说,当你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以后,是否还保有心中的梦想?我想这个梦想,不仅仅是房子和轿车,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或者是一种驱动力。就像一个班级如果只按学习成绩进行排名,那么有成就感的永远只是排在前面的几个同学,而大部分的同学过得比较郁闷,做着也许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但如果在所有人的意识里增加一些评价标准,比如社交能力,创造力,心理素质,领导力等这样社会上所适用的能力,那么大部分同学都可能会找到自我认同感,不仅心情会更加愉快,而且都会有更强的自信心和驱动力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再谈谈那位来自香港的同学, 我也和张东生一样,曾经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于是高中过得很迷茫。可是,我也做了像张东生的那般潇洒,读了两年之后,再把自己从主攻文化课上转移到了做一名艺术生。但是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独特的见解,这对我们这些刚刚经历完9年应试教育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其实对那位清华学子也不能完全否认,虽然他在表达自己对前途的看法时,却是那么的含蓄和犹豫,这一方面体现了内地教育的死板,但另一方面,我们该与这位似乎比较沉闷的清华博士一样,用严密的工科思维去做实际工作,独立思考,努力去做。而这一步也许更加艰难。

我已经是一名步入大学的学生了,也清楚就业和择业这一条路离我不远了。

篇8:观最好的我们有感

这次活动安排的内容很多,有“两岸四地”的老师同课异构关于科幻故事的作文课,也有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段的寓言教学,高段的散文教学和说明文教学。观摩课结束后,还有“两岸四地”的小语专家的评课活动和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专题报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一天半的学习观摩,如同接受了一次猛烈的头脑风暴,我的语文教学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好像是走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境界。这次活动也让我不断地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应该怎样走才能走得踏实,走向光明?

思考一:课到底应该怎样备?

这看似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上课肯定得备课,备课不就是阅读教材、参考教参、了解学生、确定教学内容,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吗?是啊,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并且也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充分了,但这次听了作课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香港的韩老师在拿到授课内容后,自己就先阅读了很多关于科幻故事的材料。为了了解内地学生对科幻故事的熟悉程度以及喜好,她还特地跑到深圳观摩内地的语文课,了解内地学生的喜好。通过了解,韩老师发现学生们都喜欢看《超能陆战队》这个科幻故事,于是就将这个科幻故事引入了课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澳门的童老师是一位非常可亲的老师,她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备课时她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轻松、自由地写作。她为学生设计了“三写三定”,让学生写作时有章可循。台湾的练老师在上课之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期望为科幻故事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内地的唐老师在上课之前,在不进行任何讲解的情况下先了解自己班的学生对科幻故事的写作情况,明白了学生写科幻故事的难点在哪里,并且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资料,为后面写作做好准备。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李海荣更是依据学情而教,她上的是《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上什么呢?她在第一课时开课时让学生质疑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统计,哪些问题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有多少个人,哪些问题感兴趣的人最少。统计后上第二节课,是根据学生的问题来决定自己授课的内容。

正是因为他们的课都有深厚的理论调研做支撑,所以才能上得这样从容不迫。正是因为他们备课前是依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做到了有的放矢,所以课才上得这样扎实有效。

思考二:教师应创设什么样的课堂?

通过这次听课,我更加清楚了什么样的课堂是基于学生发展的课堂,也越来越清晰地明白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活泼、宽松、自主、高效的课堂。

学生应该在宽松的、活泼的课堂里学习,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学生是放松的,愉悦的。一轻松想法就多了,思维就打开了。这样的课堂,学生会觉得老师就像朋友那样幽默风趣,在带领他们攀登知识的高峰。澳门的童老师给人的感觉简直不是在上课,就像是在和学生聊天,那么随和、亲切,犹如和老朋友叙旧,又如跟大姐交心。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每个孩子的灵性都得以充分发挥。台湾的练老师不仅声音很好听,她还通过画面铺陈科幻的氛围,让孩子们尽情幻想,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她还不时冒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夸张的动作,真是让人开心的课堂。相对来说,内地唐老师的课堂就感觉不那么轻松了。整个课堂充满着唐老师的“你说,你说,你说”,逼着学生不断地加快思考的脚步,整个课堂科技味十足,颇有点“高大上”的感觉。一节课下来,虽然感觉学生学的东西挺多,但是也学得很吃力。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持久呢?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学生应该在自主、高效的课堂里学习。在听课中,我发现“两岸四地”的作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非常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首先,作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写作前的构思,在教学中都运用到了思维导图,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想象,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香港的韩老师,在作文指导中关注读写结合,和我们学校的“六步作文”教学比较相似。澳门的童老师写作前就告诉学生作文的“三写三定”,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构思。所谓的“三写”是“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三定”是“定题目,定中心思想,定写作方式”。童老师整节课就围绕着“三写三定”指导学生习作,整个教学中虽然有这样的模板,但并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关注、倾听,好像自己就是个隐身人一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及时引导,比如学生在定完题目时,让学生由这个题目写五个联想词,学生的想法虽是天马行空,但不是凭空臆想。课上到精彩处,童老师静静地站在课堂一角,面带微笑,用欣赏和期待的目光,倾听花开的声音。我很喜欢这样的画面。

在这次听课中,我还发现所有作课教师都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既有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既有共性的要求,也有个体的展示。在这一环节,台湾的练老师并没有把学习任务一下子抛给学生,而是层层递进,降低难度,适度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都是有序进行的。学生积极投身其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进行评课时,作课教师的讲解让我更加清楚了小组合作的操作规程。首先,小组合作时学生应遵循五条原则:

1.仔细聆听同学们的想法;

2.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

3.有困难时主动求助;

4.适时地协助组员,与他人进行讨论;

5.意见不同时要互相尊重。

其次,在小组合作时教师也应该遵循五条原则:

1.巡视各小组时要照顾到每一组学生的情况;

2.不介入讨论,关注但不参与,要鼓励学生;

3.学生提问时仅引领思考,不立即说出答案;

4.关注展示小组,也可临时合作学习;

5.小组协作学习是随着学习的发生而发生的,时间由老师视情况而定。

小组合作完成进行展示时,不是小组中派学生代表展示,而是将展示的内容分配给组里的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他们是平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和我以前看到的小组合作展示的方式不同。以前我们小组合作时总会有发言人,他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同学就成了聆听者。这是小组合作的重大改变,也是值得提倡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了学习单、作业纸、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高效。

思考三:作文到底应该怎样教?

这次的作文教学,专家们更关注的是作文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比如这次写科学幻想故事,到底学生的写作应该关注的是科学呢?还是幻想呢?台湾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吴敏而这样说:“科幻故事应该先‘幻’后‘科’,以‘幻’为主。先有奇妙的幻想再想想哪些科学故事能帮助你,否则就成了科学发明。科幻故事的写作重点应该放在‘幻想’上,让学生想想应该用科幻创造什么样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越接近越好。”而本次四位作课教师更关注科学,让学生在作文中增加科学元素,为了这点科学元素束缚了学生的幻想。所以在作文教学时基调应该把握准,重点要明晰,否则就越俎代庖了,也就是说,学生本应该做的是奇思妙想,而不是做科学家做的事。

吴敏而老师还把我们现在的写作教学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写出作品为重点的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随意写,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第二种是以关注写作过程为重点的教学。这种教学是带学生走过写作的过程,给学生一个支点,多加练习,现场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写。这次“两岸四地”的教师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第三种是以培养作家为主的教学。这种教学更重视文章的遣词造句,重视故事中有没有悬念,有没有吸引人,是培养作家的一种教学方式。内地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柯孔标在发言中也强调:“小学生作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只要写得合乎情理,语句通顺,段落明晰就行。而且,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发展。一节课是培养不出一个莫言的,所以他们(作课教师)更强调的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而不是作家。”

思考四:说明文应该怎样教?

这次听课除了有四节同课异构的作文课以外,还分了四个会场进行了低段识字教学、中段寓言教学、高段散文教学、高段说明文教学的观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随意选择。我关注的是高段说明文的教学。重庆谢家湾小学欧宏老师讲的是《鲸》,香港弘立学院张璇锦老师讲的是《千佛洞》,台湾新北市思贤国小魏胜贤老师讲的是《读说明谈川味麻辣》。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和最后的专家点评,让我理清了说明文教学的思路,那就是不要把说明文上成科学课或概念课,不要过分强调说明方法,要寓学习方法于活动中,学生在和大量材料接触的过程中,自然就能理解和运用了。在说明文教学中还要注意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整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要上接地气的课。

比如,内地的欧宏老师在讲《鲸》这篇说明文时,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了解了事物的特点、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重庆,介绍自己的校园,每一位学生介绍一个方面,合起来就是对该事物的总体介绍。香港的张老师上课时主要帮助学生区分记叙和说明的异同,让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最后也让学生运用掌握到的说明知识介绍重庆。台湾的魏老师选择的说明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重庆人爱吃辣,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花椒和辣椒,所以魏老师从《舌尖上的中国》上选择了这篇文章《读说明谈川味麻辣》,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分小组了解文章的内容后,魏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文中获得的资料,合作完成一张营销川味麻辣的广告单,当堂说服来自台湾的老师爱上川味麻辣。这样的课程整合使说明文教学落到了实处,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学生说明知识,而是在引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整理和归纳,最后运用资料来解决问题,学生享受的是学习的过程,不再只关注学习的结果。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试题与答案下一篇:军中姐妹主持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