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乘着咖啡的芬芳》有感

2024-05-05

读《乘着咖啡的芬芳》有感(精选5篇)

篇1:读《乘着咖啡的芬芳》有感

读《乘着咖啡的芬芳》有感1500字

郭丽萍

收到这本带着墨香的书时,我正忙得不可开交。爱不释手的翻看了几页,也只好放在案头。期间,几次闲暇想拜读这本书,但是都是因为心不静而作罢。喜欢读书一气呵成读完的我在想:这样一本家乡人的书,是一个离乡将近50年,一直工作生活在文化高层的人写的书,应该是带着温度和厚度的。没有一颗宁静的心,是品味不到书中作者的心情的。于是,我就一任其酣睡了两个多月。春光正好,忙碌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两天的闲暇足矣,让我细细品味这本书——《乘着咖啡的芬芳》。

手触封皮,脑海中浮现出孙书柱老先生那满头直立却又干净整洁的白发,睿智的眼神,慢条斯理的语调,和夫人刘英兰女士含笑的眼睛、静美的面容、端庄的气质。初识这对贤伉俪是在4年前了,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真是优雅睿智低调集为一身的贤伉俪啊!

翻开封面,是孙老先生在玉米地前的留影,然后是4副照片,老先生的,老先生和夫人刘英兰的,夫妻两个分别和大儿媳、小儿媳的合影,朴素、温和却又处处透着文化气息的一家人,温馨,和谐,笑容是恬淡的,阳光的。

“老夫子是我给孙书柱起的雅号”,《我家老夫子和他的诗文》(代序)的第一句,刘英兰老师的话语让人心头一热,只有相濡以沫、心心相印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语句啊!……“大多数我都曾在第一时间读到过”“退休之前,不论多么繁忙,他都不会忽略嘈杂闹市和身边出现的清新风景,如一缕阳光,一只闲庭信步的老鸦,一场春雨,一棵小草,又如一首乐曲,一个偶遇……”刘老师字里行间是对丈夫浓浓的爱意,不张扬,却是那么的纯真。继续往下翻,是诗篇的开端。《给妻二首》一初会未名湖畔二福州婚礼。读完这两首小诗,优美的文字固然令人清新,但是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老两口,不但有才,而且是堪称“举案齐眉”的典范啊!“我在水中看到你的双眼/从此/凡是有水的地方/我都看得见你的倒影”“我们吃糖/听着窗外/落在白玉兰花树上的雨”,不由得令人想起张敞画眉的典故,想起“共剪西窗雨”的优雅与浪漫。也想起初始孙老师和刘阿姨的情形。

《小路》则给人另一番胸襟:随着坡岗跌宕/蜿蜒彳亍向春天/裤脚,时不时被/历史/一次又一次拽住……仿佛看见一位戴着礼貌,清癯矍铄的智者,正在慢慢沿着历史的小路前行,前行,优雅,低调,深沉,却又清逸超尘……《九寨沟印象》之五:瀑布/巨人的胡须/何止千岁万岁……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深邃的思想,没有灵动的思维,是写不出这样不仅仅是优美的诗句的!

《故乡》,是一位游子对母亲,对大地深深的、深情的呼唤:最不能忘记/是太阳压山时/妈妈的那几声呼唤/……接下爸爸的草帽/端上妈妈烧开的水/饭桌上摆满了一个秋天……故乡/模糊了我的泪眼……故乡啊,你是否还记得那个青葱少年,在你的肩头翻跟头,在你的怀抱里打滚,如今,他已经是白发苍苍,却仍如当初的少年一样,对你满怀依恋,满怀深情,你是否还记得他?!读到这里,眼里不进潮湿,心里也是湿润润的感觉。

《昨天》:过去就让它过去/昨天就是昨天/留恋已如流星流云不可追还/我们还是闭上眼睛/进入寂静的黑暗,入眠/恬然地期待着黎明和/黎明带来的灿烂。你能想象得出,这是一位70岁老人写出的诗句吗?诗是诗人的心,果不其然,老先生那淡定温和又充满阳光和自信的脸庞不由得浮现在脑海,年轻人啊,读读老先生的诗,品品老先生的诗,你,是否能得到什么启迪?《望江南 闲游杂感》:听羯鼓,老去还捉鞭。莫叹风狂兼雨骤,蓑衣斗笠看桑田。后浪可拍天。老当益壮却又淡泊如水,仍有大志又不遗余力提携后辈之情跃然纸上。这,都是老先生的心啊!还有,《七律 和学友》:添花何必锦衣裁/康体不需食玉胎/谁个扬帆无逆浪/我劑行路几尘埃/舟车已近芦花巷/桃落橘红待梅开/勿悔当年衫袖薄/临风清爽傲后来。读完这首诗,我终于明白了,抚宁一个普通的农家园,为什么能走出外交官员,能走出一位学者,能走出一位诗人,翻译家!

掩卷长思,思绪仍在书中飘荡,浓浓的游子情,深深的爱国情,闲看落花流水,坐看云卷云舒,套用一句俗语,作为我看完这本书的最深感触吧: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因为,我真的在这本有着咖啡色封面的《乘着芬芳的咖啡》中读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或许,将对我今后的生活、工作有一些启迪,有一些激励!

感谢作者!感谢老夫子和他的夫人!

篇2:读《乘着咖啡的芬芳》有感

不管将来的我们会怎样,面对我们一起走过的回忆,我只想说一声――幸好,一路有你。――题记

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在村里“闻名遐迩”的胆小鬼,每天都和他一同前往十多公里以外的小镇上学,挨过了许多辛苦却也快乐的时光,但就在作者初三的时候,他虽仍旧和她一起走过长长的山路,却总是沉闷着,在学校也不见他的身影。

无意间她得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却并没有揭穿他,瞧不起他,仍旧和以往一样找他上学,和他讲学校各种有趣的事,于是山路上又有了他憨憨的笑声。

在分别的时候,他告诉了她真相,她握住他的手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我们永远都是平等的,不管将来我们各自是什么样子,我们都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他最后又陪她走了一段路,那段长长的但已是充满花香的山路。

他陪她走过的,是一段山路,而她陪他走过的,是一段心路,她们彼此温暖过,也彼此芬芳过。

还记得在紫薇花绽放的八月,我走在被火辣辣的骄阳晒得滚烫炙热的大马路上,匆匆赶往老师家学习,一转头,就看见了她。我们俩从一年级开始就是无话不谈的挚友,记得曾经有人说我们俩真像一对双胞胎姐妹,性格相似,志趣也相投。她也看见了我,向我奔来,她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像阳光下的紫薇花,一如她的为人。

“哎呀,瞧瞧,这么热的天,你怎么也不带伞啊!”她一边略带责备地说着,一边将手中的遮阳伞移到了我的头顶。

“嘿嘿,我忘记了嘛,你怎么在这儿?也是来补课的`?”我挠挠头,笑着问道。

“对啊,你也是!耶,太好了,我正愁没个伴呢,现在有你陪我,我安心啦!”她的笑容越发灿烂了。

“呀,不好,时间快到了,我们居然还有时间在这里叙旧,快走啊!”我瞄了一眼手表,一把拉着她就向老师家冲去。

从这天开始,我们又回到了如同学校里形影不离的生活,基本上每一次,我们俩都会不约而同的提早几分钟出门,又不约而同地在路上相遇,最后一起说说笑笑地走向老师家。几乎每次,我都会带一瓶冰饮给她,而她也总会赠我一包小零食,回家的路上,再没有酷热和枯燥。

就在补习期间,还发生过一次小插曲,那一天,老师因故延迟了上课时间,我们俩却依旧和平常一样的时间在路上相遇,这才发现来早了,于是决定到附近的公园去逛逛。

所幸,天气并不是十分炎热,我们倚着江畔的柱子,眺望着对岸形形色色的树木与花草,享受着迎面而来的阵阵清爽的江风,轻嗅着风中淡淡的紫薇,木槿的芬芳,时光悄悄地无声流逝……

篇3:读《乘着咖啡的芬芳》有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一位外国教师写的, 一位真正的美国老师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会产生什么火花?我忍不住翻开书来, 越读越有感触, 我试问自己:现在,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学生所要求的是一个个体成长真正需要的东西吗?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们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目睹过许多优秀的教师和家长, 因外界的压力放弃了开发孩子的卓越潜质, 每个教育的失败都代表某个孩子真正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教育的底线就是让教育的对象——孩子像常青藤一样, 拥有舒展的生命”, 学习本应是快乐的, 为何让考试抑制了种子萌发的权利?为何让成绩压住了雄鹰飞翔的翅膀?做题与做人应该同时进行, 更需让做人走在做题之前, 让生命带动生活。学生似乎什么都在学, 却把与生俱来的笑忘记了。没有笑容的脸, 就像失去籽的向日葵。没有了笑容, 就没有了自信, 甚至就没有了未来。最成功的教育不是说孩子们的考试成绩有多高, 而是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上的可开发的一切潜能是否已经全部开发出来, 而作为教师, 只需要尽一切努力帮助孩子们进步。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我所犯的错误, 那就是认为权威是老师的保护壳, 老师应该让孩子们感觉到那遥不可及的威严和致使他们胆怯、“听话”的害怕。而这两点控制着大多数的教师、教室和学生。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而就是这“害怕”, 使学生们失去了去追求自己梦想的果敢与冲劲, 也是这“害怕”, 使教师们忘记了应激发、培养学生们的潜能, 而不是让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的一颗棋子。学生因为“害怕”, 而失去原本鲜活生命应有的活力, 教师因为所谓的“责任”, 禁锢了孩子们飞翔的灵魂。祁智在《拨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说道:“教师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这句话没有错, 但我觉得还应再加上一句:让最有效的责任为孩子个体生命注入新的灵魂。

记住, 丢掉“害怕”,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 都会发现教育也是一棵常青鲜活芬芳的百合。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认识与错误, 我从书中还学到了一个对策, 那就是以“信任”取代“恐惧”, 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我们应该让学生们在上课第一天就明白信任的重要性, 同时告诉他们“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 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然而, 要是学生们不小心破坏了信任, 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当学生们遇到不懂的时候, 绝对不该感到沮丧, 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 打造出立即、持久, 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信任能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对知识的渴望, 对成长的企盼。

所以, 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 做个公平的人, 做个讲道理的人, 让孩子们在一个不会使他们感到害怕的公平环境中茁壮成长;作为教师, 不应为了教而教, 更不应一味地去追求成绩而忘了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 他更需要的是生命的成长, 是人生的启迪。我相信, 学生们成长的同时, 我们教师也一定在成长。

此外, 我们要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 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 做孩子们的依靠, 讲求纪律、公平, 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 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 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 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雷夫, 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 他热情的教育态度, 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读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心中不免迸发诸多感叹, 深深的为雷夫老师的智慧和真诚所感动。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 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 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 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 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 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摘要:孩子个体的潜能培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而是一味地注重孩子们的数字化的学习成绩。美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告诉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开发孩子的卓越潜质, 老师更应该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而不是以老师的权威来抑制孩子的成长。

篇4:读《孔雀屎咖啡》有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孔雀屎咖啡》。这里有一个主人公叫做马小跳。书中

主要写了马小跳和他的朋友发现了一家名叫孔雀屎咖啡。上面还说只能有品位的人才能来喝,于是马小跳就和朋友们来到了后院,才知道原来孔雀屎咖啡是孔雀拉出来的咖啡豆来做咖啡。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马小跳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在品尝咖啡的时候,他并不像他的同学丁文涛一样不诚实。在他看来孔雀屎咖啡闻到的是一股屎味,而且非常难喝。而在丁文涛看来,却是梦幻的味道。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实话实说,绝对不会说谎。比如说《皇帝的新装》,其实皇帝他根本没有穿衣服。他们都为了自己不比其他人笨,所以每个人都不敢说,只有那个诚实的孩子敢说皇帝没有穿衣服。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人说谎,也有人讲诚信。比如有一次,我爸爸的同事到我们家里来借钱,说明天就还,到了明天他果然把钱给还了回来,我觉得这个人非常有诚信。我还从电视上看到也有人到别人家去借钱,说是哪天只要有钱了马上就还,但是过了好多天他始终没还,去找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他的家里。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如果金钱和诚信让我选择其中一个,我一定会选择诚信,就算有了金钱没有了诚信那么你的日子就会很孤单。

篇5:读《乘着咖啡的芬芳》有感

两年来, 我校各年级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一、二年级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从要求集学生做放声朗读, 读中有思, 思中有悟, 且学会与人交流入手;三至六年级学生则从学会浏览、精读、选读、连读、摘录、圈画、批注等各种读书方式进行训练, 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阅读技巧。正所谓:“授人以鱼, 三餐之需;授人以渔 (方法) , 终生之用。”当然, 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 除了在课文上教学生方法外, 更应在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让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由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几百本优秀课外读物的主动阅读, 才能使小学生的阅读量得以大大丰富和扩展, 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立足于课内, 以读导读

萨特曾说过:“阅读是自由的梦”。要想让学生体会书本故事的美, 只有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下才能创造奇迹。我校教师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学生知识, 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特别注重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学中, 主要向学生推荐了《学语文之友》、《唐诗三百首》、《伊索寓言》、《中国成语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巧克力饼屋》、《爸爸变小记》等, 并坚持每周对课外读物的学生进行指导。同时, 在教学中, 老师们还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以读导读, 拓展课外阅读, 让教材的文本成为延伸学生课外阅读的桥梁。如黄芳老师教学《赤壁之战》内容时, 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苦肉计、借东风、连环计、离间计”等内容, 学生学完后, 再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描写火烧赤壁的片断, 通过对比阅读来感受故事的魅力。戴素平老师教学《秦兵马俑》一文后,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 去阅读历史故事, 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中国的“文化遗产”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引领学生走近兵马俑, 感受精美的艺术精品的同时, 学生还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五年级教师在教学对联、成语时, 结合《声律启蒙》和《中华成语千句子》的内容, 让学生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到书店去品读、摘抄, 还有的学生买回来读。班里掀起了读成语、对联的热潮。这样紧扣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 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增长了知识。

三、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为师生提供施展才华空间

要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有效运用空间资源, 积极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 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而且对学生人格进行陶冶。

在课题研究中, 开展了全校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的竞赛活动。孙章莲、向红英、李静等教师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 适当配制一定的课件, 做到视听结合, 声画并茂, 动静相宜, 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 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 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主动地阅读, 愉快地阅读。

阅读课题组为了落实新课改理念, 使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让我们的课外阅读得以丰富和扩展, 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和提高。确立了“走进文本, 拓展文本”的课外读物为阅读演讲素材, 在教师们的精心指导下, 开展了“学生课外阅读演讲比赛”活动。在阅读演讲中, 有的班级将所学课文编成课本剧, 有的编成相声, 声情并茂的演译出文章的深刻内涵, 给人以浓浓的情感熏陶和美的享受。通过这些活动, 大家深深地感到“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的乐趣, 懂得了能从书籍中汲取营养, 从阅读中培养我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常言说:精神的支柱需要物质的支撑, 仅在以上两项大型的课题研讨活动学校共开支活动经费4000余元, 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 研究教师信心百倍。

上一篇:想念情人的诗句下一篇:美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