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建党

2024-05-04

回顾建党(精选8篇)

篇1:回顾建党

尊敬的系党支部:

从1921年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八十八年风雨历程,八十八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勇于拓新、与时俱进才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唯一出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用实践检验了这一真理。而现今,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角已经响彻整个神州大地,在这一系列的进步与发展中,反映的正是一种与时俱进、始终引领时代潮流的态度,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鼓舞作用的。一方面这样的精神与态度值得我们去认真的学习和领会;另一方面,它也鞭策我们不断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认为: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的重任,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因而,我们就必须首先认清当前的形势,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新生力量,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大学生党员则将是这支主力军的领导者。由于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学生党员应行动起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把自己融入党的伟大事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奋学习,带动群众,真正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入和加强,多元文化的格局已被人们所广泛认同,资本主义的一些腐化思想以及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思潮的泛滥,对人们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些人在这样的形势下不知所措。我们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所在,同时,我们也恰恰处于各种思潮冲击的风口浪尖之上。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要务,也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考验。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在高中时代,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对党的知识了解的较少,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缺乏认识。进入大学后,特别是我们在步入成年以后,思维更加敏捷,心智也更加成熟,正是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大好时机。由此,我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特别是政治文化修养,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不断奋进。

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既是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又是大学生党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党员只有从政治、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做到思想先进,学习优秀,工作积极,生活热情,才能在学生

中树立起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团结广大同学共同进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把我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一个学生党员的应有价值……做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我入党除了光荣,更重要的是一种承诺和责任。我要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做他们那样的人。我希望有一天我站在党旗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时刻准备服务社会、践行使命。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至关重要。我认为,要提高认识就必须首先树立党员意识,明确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坚定不移的为同学服务、为人民服务。只有牢固树立党员意识,才能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牢固树立党员意识,才会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以党员责任服务同学;也只有牢固树立党员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于个人是一件大事,也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政治生命,我从提出入党申请的那天起,就时刻告诫自己,要努力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词,认真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严格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纪律作风上,要严格按照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的把握机遇和挑战,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同学,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此致

敬礼!

思想汇报人:龙五

篇2:回顾建党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回顾与感恩、展望与憧憬的时刻。胡景涛总书记也在这一重要时刻发表了重要讲话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他的讲话主要包含了对我党九十周年的历史总结,党的自身建设以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个部分。我很高兴在这么有意义的一年中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了这一光荣的革命队伍。回首这九十年来,我们的党走过了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的光辉乐章。回顾建党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辛而又辉煌的风雨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再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了自由民主、繁荣富强。

党的辉煌的九十年的历程是令人感慨和难忘的。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风雨无阻、迎难而上,凭借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悲惨的命运,共同营造了美好的今天。在九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带领中华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汲取他国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我们看到了艰辛和迷茫,但同时我们也领略到了成功和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中,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目睹了一系列开天辟地的变化。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日渐崛起的中国。自此之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当今,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际,中国共产党正以一个新的起点团结各族人民在中国历史上谱写新的乐章。而今重新起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要在中共的领导下开创新的业绩、新的成就,并且提出新的观念。

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历史时刻,回首过去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风云变换,跌宕起伏;展望未来九十年中国共产党远景,前途光明,充满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曲折的,是辉煌的,它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当中体会和领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会铭记党的历史,珍惜党和人民开创的幸福生活。

今天海峡两岸仍未统一,国际社会仍不安定,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危机的浪潮仍将继续,我国仍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境况。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大,中国正在一片荆棘路上摸索前进,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还等着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来做出决策来一一解决。身为21世纪的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肩负起作为新一代的建设者,新一代的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立足根本在好好经营自我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开拓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并服务社会。

篇3:上期精彩回顾

■10月刊报道了两大国际性体育舞蹈赛事:《东欧舞蹈狂欢宴》带来了第24届德国公开赛(GOC)的基本赛况,GOC是除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以外,IDSF最高级别的赛事。今年的GOC中国只有两对选手参加,《尚舞》多方打听才获知了两对选手的基本情况和联络方式,特邀他们为读者带来了2010年的德意志之旅。《唯美春川,亚太起舞——2010年亚太体育舞蹈锦标赛实况报道》则采集了亚太体育舞蹈锦标赛的精彩瞬间,尤其是此次比赛被看做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比赛之前的最后一次“大练兵”,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与了角逐。

■《2010秋冬赛场眼唇突围术》特别推出了眼睛与嘴唇妆容的两大新潮流,清晰眼线的眼妆,高饱和度的墨色描摹晕染,夸张的棱角分明的眼线,让你瞬间变身猫女郎,魅惑人心。而无唇线的模糊唇形则带来一股截然相反的清新脱俗的气质,哑光、粉质、虚化的边缘、薄雾般的湿润,打造了如同仙境中雕塑一样的美人。将这样的眼唇妆容灵活运用于赛场,还怕被人忽视吗?

■10月刊拉丁舞小课堂《拉丁舞技法剖析》邀请国际级裁判、武汉市体育舞蹈学校董事、拉丁舞总教练徐立伟撰文。此次他所讲解的拉丁舞技法回归基础——“追本溯源地研究拉丁舞,其技法非常简单,就是身体中几条轴心和力点相互工作、转换位置的过程。”徐立伟老师医学学士出身,他的“小课堂”具有浓厚的学院味道,十分严谨规范。

篇4:回顾该回顾的

回顾百年

20世纪初对整个中国艺术的发展来说,都是值得记录与深入研究的一段时期。在新旧交替、思潮迭涌的那些年,有一些艺术家开始东渡日本、远赴欧洲,从传统的中国绘画环境中走出来,去接触和学习西方世界关于绘画的一切。最早的这批留学艺术家,在遥远的异国迎来东西方艺术的碰撞,比如徐悲鸿、林风眠。而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些新生的孩童,日后将成长为艺术传承的接班人。比如生于江苏常熟的孙宗慰(1912~1979)。这位东吴孙权后裔1934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成为归国后致力于美术教育的艺术家徐悲鸿的学生。上世纪40年代以张大千助手的身份,参与敦煌壁画的临摹与研究工作,后来成为第一批涉足西北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艺术家。而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黎雄才(1910~2001),则在研究传统之外重视探索创新,透溢出在20世纪中西艺术碰撞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化理想。

参看这些艺术家在数十年的艺术之路,可以领会中国艺术在这百年的鲜明轨迹。大量幸存的文献和实物资料,将相互联结的艺术生态生动地再现,也令人喟然感叹。另有一些被时光遗漏的艺术家,被艺术研究者从历史里翻拣出来,如获至宝地在众多的艺术活动出现,以回顾的形式,重新判断艺术家的价值,比如2012年举办的张光宇回顾展。在此之前,多数人对张光宇的名字是陌生的,在专业领域,在中国现代艺术史的文本中,张光宇也是被忽视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误会,但时间也是真理的武器,张光宇终于在逝世多年之后,重新回到公众面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是一个民族危亡和民族抗争期,特殊的时代环境,造就了包括张光宇在内的一批文化巨匠、艺术大师。在那个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刚健有为的时代,张光宇就像一面旗帜。这个中国现代重要的艺术活动家、出版家,在纷纭复杂的时代里的艺术活动,是研究1949年以前的中国现代文化史的一条线索。他是中国现代漫画运动中的旗手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设计和设计思想的开先河者,在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许多领域硕果累累。上海美术制片厂延绵至今的辉煌,让人无法忘记这个引领中国动漫走向世界的艺术大师。

每一个回顾展的背后都有太多错综复杂的历史与事实。在驻足观看这些艺术家的回顾展时,应有这样的态度,如同艺术研究者李大钧在张光宇回顾展上所写:“在面对张光宇的时候,我们还应知道,张光宇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身边有一群人;张光宇不是一个点,他是一座桥,一条路。”

在众多的回顾展中,除去激越感怀,也有脉脉温情,比如杨力舟、王迎春艺术回顾展。这一对画坛伉俪共同谱写传奇的艺术人生,合作的经典名作《挖山不止》、《黄河在咆哮》等重要作品,尤其能够在浩荡之外,为艺术史多加了一些人情味。

两个回顾展

尚数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也在一片怀旧的风潮里悄悄地开始了。2007年11月5日,北京的尤伦斯艺术中心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策划了一个大型的开幕展——《’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这是首个全面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艺术史文化转型期的综合性展览,汇集了“85时期”领军人物们所创作的大量作品,徐冰、王广义、吴山专、吕胜中和张培力等30位艺术家个人和组合的137件作品集中亮相,涉及绘画、摄影、影像和装置等多种媒材。策展人费大为作为’85新潮运动曾经的参与者和如今的见证人,认为“’85新潮的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次创作高潮,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结构也是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而对于如此重要的一段历史,我们今天所能了解他的方式却十分有限。”

在年轻气盛的’85新潮过去30余年过后,当年一穷二白的艺术家们,很多已经功成名就,并随着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高速发展,获得了比名气更多的利益,比如艺术界的“四大天王”已经广为人所知。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有过个人的回顾展,比如王广义。当时还初出茅庐的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也逐渐成长起来,与这个思潮相关的许多回顾展,在30余年后成为中国展览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85新潮回顾展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从艺术理论到艺术实践的大变化。

有意思的是,在2007年6月,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教授、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高名潞策划的“无名画会”巡回展在上海证大艺术中心开幕,对“无名画会”在1970年代的创作和活动作集中和全面的展示,展出作品达数百件。

将以上这两个展览并置在一起,中国非官方艺术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一部分现实,以大量的作品和艺术家的集体出席得到完整呈现。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活跃在1960至1980年代初的“无名画会”是第一个在野的艺术团体,它的活动轨迹要比“星星画会”更早,是在未受到西方现代文化和艺术思潮的直接影响下发生的。当年“无名画会”的一批艺术家们,执着追求“纯艺术”的观念,20年来一直与主流的社会时尚艺术思潮不合时宜。直至今日,人们对“无名画会”的历史和活动的认识仍显得非常陌生。高明潞的策展方试图重新还原中国现代艺术的早期历史,揭开1960和1970年代被“文革”政治艺术所遮蔽和被当代美术史忽视的一个重要侧面。“促使人们不仅思考‘无名画会’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要思考它在中国现代艺术和现代性的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无名画会的所有成员都是没有经过学院训练的业余艺术家。这种自学的“业余性”导致了“无名画会”的彻底反学院主义和反体制的态度。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少有像无名画会的艺术家和群体对官方和商业体制都保持距离。在缺少了田园农庄的现代都市中,坚持做这种传统型的“业余”艺术家道阻且长。“无名画会”的作品大多是风景画,以“写生”的形式创作。像“无名画会”这样固执的、保持一致的民间画会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几乎绝无仅有,它们的“现代主义”形式的艺术长期被批判和禁止。遗憾的是,虽然“无名画会”、“星星画会”等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都很有影响,在1979年7月7日的展览上,仅在画展前7天的内部展览,每日的平均参观人数竟达到2700人次之多,但“星星画会”的展览由于政治上的影响,而成为了中国当代美术史所认可的第一个前卫艺术展览。

“星星画会”的“运动”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活动形式。也公开了中国当代艺术对政治、学院的态度。人们对“星星画会”报以同情和激赏,更多的艺术家开始效仿他们的行为和艺术态度。此后几十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艺术家们的作品里隐隐约约都有反思、对抗和挑战的情绪,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倾向。这种倾向甚至一度成为海外艺术收藏的热门。

2007年对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对中国当代艺术30余年的总结和陈列,伴随着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坚挺,为此后中国艺术市场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尤为出色的表现埋下了伏笔,也为一直宣称支持中国当代艺术的尤伦斯夫妇在2011年高价转手大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落下口实。关注这一事件的人们开始反思这些当代艺术的回顾展用意到底为何。

及至当下,艺术界充斥了“作秀”、“炒作”等现象。有些艺术家用暴戾、夸张的作品来吸引大众的注意,从而一夜成名。形形色色的文化艺术潮流在中国汇聚,接受了多元文化熏陶,新一代年轻艺术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铺天盖地的中国当代艺术中,艺术似乎成为了牟取名利的手段,演变为哗众取宠的恶俗时尚。对无名画会作品的回顾,考量其艺术史地位的同时,“无名画会”、“不媚政治之俗,不媚商业时尚之俗,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理念不得不引起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更多的思考。

纷繁与复杂

相比架上绘画的回顾展,装置艺术家的回顾展工程则要浩大得多。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不过几十年的历史,这种艺术形式引起的争议可能比当代艺术本身引起的话题还要激烈。一个装置艺术的回顾展,则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比如巡回至尤伦斯艺术中心的黄永砯回顾展。这是这位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人物在国内的首个大规模展览,展出黄永砯自1985年至今的绘画、雕塑与装置作品。通过融汇各种传统与媒介的创作,身为当年“厦门达达运动”的领袖,定居法国的艺术家黄永砯不断与既定的历史与美学观念针锋相对。

2012年,同样在尤伦斯艺术中心展出的顾德新回顾展,则要更加戏剧性一些。2003年初,在北京学习中文的田霏宇从纽约返回北京时,替顾德新拎回一箱送到美国参展的“肉干”,两人就此相识。2012年,美国人田霏宇成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他把顾德新从艺30年近300件作品收集起来,举办了一个名为“顾德新作品回顾展——重要的不是肉”的展览,展品中包括当年他拎过太平洋的那箱肉干。

“去年(2011年)我和他吃涮羊肉时聊起这个展览,顾德新说,我当然不会参与,也不做新作品,也不看这个展览。你要是有本事把作品借到了,我也不反对,这事儿跟我无关。”田霏宇曾向媒体透露顾德新对回顾展的态度。顾德新只阻止过对一件藏品的展出。这件作品由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收藏:一把椅子上放一堆鲜肉,展出过程中肉慢慢烂掉。希克在田霏宇借作品时提到顾德新曾说过只能展出一次,他提醒田霏宇征求顾的意见。这件作品最终没有展出,顾德新最终也没有出现在自己的回顾展现场。

2009年在常青画廊的个展开幕之后,顾德新离开了现场,宣布从此退出艺术界。人们为此感到诧异,顾德新的好友费大为把顾的退隐看作2009年以来中国艺术界最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他曾在文章中写道:“顾德新没有作为艺术家的职业焦虑,没有希望别人(特别是艺术界)重视他的作品,也不是把停止作品作为一种引起重视的战术性诱饵。顾的‘停止’更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他对艺术系统的思考,对自己艺术的反省,对资本化社会,对人性弱点的批判性思考。”

2009年的时候,当代艺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艺术的主流,从前的尖锐和个性逐渐被削弱,这不禁让人想起顾德新在中国美术馆剪掉一头长发。“当时中国艺术家都留长发,他偏偏剪短发。意思就是说,我没有这个标签又能怎么样?”长发与艺术家的联系,至今在公众心中都根深蒂固,顾德新的回顾展和他对回顾展的态度,算得上是艺术家对中国艺术界公开质疑与无声对抗的余波。顾德新宣布退出艺术界那年,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的成立之时,有好事者善于联想,引来唏嘘。

回顾的意义

回顾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特别是对越来越忽视“吾日三省吾身”的当代中国人来说,这种强迫性自有其独到的价值。不幸的是,在中国,这样的回顾往往会停留在选择性记忆上,总是挑肥拣瘦或者只看到了过去的光荣,而忘记了面向未来的梦想和忽视了现实存在的焦虑。

就在中国艺术家的回顾展频频出现时,西方艺术家的回顾展也开始被不断地引入中国,这些展览通常都有国外基金会的赞助。就在今年5月,纪念意大利艺术家阿里吉·沙梭诞辰100周年的回顾展在阿里吉·沙梭和海伦·奥利弗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出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何为我们自己之于艺术扬弃的评判标准?如果仔细追究,似乎很难落实到具体的数据上。比如推动作用,我们如何能够衡量一个艺术家、一件艺术作品具体的推动力,并没有一个计算的公式;再比如艺术家的影响力,似乎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影响的好坏也难以评判。说到底,不过是话语权的问题。

当然,可以说这些回顾展的选择充满了主观性,但是换个角度而言,展览组织者也没有必要回避主观性。不同的策展人、不同的评判者自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尺度,而这恰是回顾展的存在的理由所在。

篇5:建党伟业的历史回顾

<<建党伟业>>观后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建党伟业>>华丽上幕。作为预备党员,我很认真地从回顾、学习的角度观看了影片。

影片由刘烨、冯远征、周润发、刘德华、范冰冰和 陈坤等知名艺人参与演出,富有气魄地饰演了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再现了他们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怀。

对于《建党伟业》,强大的明星阵容是其不可避开不谈的亮点,但更重要的是,它给予我认识的升华,精神的剖析以及灵魂的震撼!看那一意孤行的袁世凯,在就任总统时貌似谦虚实则自负的言语,被日本公使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时的复杂心情,跟手下冯国璋表示不会称帝的口是心非,以及众叛亲离后擦拭龙袍时的百感交集,让人体会到人心否侧;张勋复辟后,陈独秀怒斥道:“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是啊!辛亥革命才结束短短几年,就先后出现了两个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都不长,但是也可见皇权思想和奴性思想在当时的国人中还有很大的市场,甚至是根深蒂固;当我们听到

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所说的那些话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

除了愤慨,《建党伟业》也让我们看到了曙光的一面。与小凤仙于火车站离别时,蔡锷那两行夺眶而出的眼泪和深深的拥抱,“爱美人不爱江山,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为国为家,英雄舍美人,其情令所有人潸然泪下;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喊得气壮山河,雄壮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自豪不已;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元帅舍我其谁的赤胆忠心。风华正茂的毛泽东,面对着劳苦大众,慷慨陈词: “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结合起来就是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天下的主人。我们中国的工友们,应该起而效仿,推翻我们中国黑暗的、腐朽的、只回欺压、压榨我们的反动政府!”我们已经明显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当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国共产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那场面给予我们的是怎样的一种激动!

回首二十世纪初期,国穷民弱。不,应该说国不成国,列强侵略图谋瓜分中国,军阀混战图谋乱世苟活。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多少文明被毁,多少生灵涂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为打击德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可耻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不但不能拿回自己的领土,还要任由那些强权国家,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

败,中国割地赔款;胜,中国还是任人蹂躏。血淋淋的教训告诫中华民族,“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华民族要图存,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它顺应历史的潮流,让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从此,中国源源不断的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等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也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不再受列强压迫!

而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岁月,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时的一穷二白走到现在的逐步强大,人民从水深火热走到温饱,奔向小康。

篇6:回顾建党九十周年大事件

历经风雨沧桑,共产党走过了90个年头。这九十年是坎坷曲折充满坚辛的,其中发生了很多关系到我党生死攸关的大事,当然也有很多人心的喜事。

1921年是一个让人欣喜而又揪心的一年,这一年共产党诞生了。7月1日,这一天下着薄薄细雨,在那清澈的嘉兴南湖上,一条小船慢慢地漂泊着。看似很悠闲的一幅画面背后暗藏危机,13名共产党员经过辗转来到这个美丽安静的湖面上,他们要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他们完成了党的命名宗旨等事情。最后他们唱着共产主义国际歌结束了会议。共产党就是在敌人的搜查围堵中诞生的。

1935年又是惊心动魄的一年,这是党在生死存亡的一个转折点。经过激烈的拼杀,红军部队受到了重挫,是继续坚持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还是走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路线上出现了问题,整个党面临严峻的考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得到了党中央的通过,正是这一路线最终挽救了党,挽救了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这是让全体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随着毛主席一声声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在全世界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也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66-1976年,这惨痛的十年,给无数人留下了一个噩梦。“文革”十年摧残了太多革命战士,太多精英。历史证明这是一条错误的路线,后来的平反让死去的无数仁人志士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息。很多人虽然不想回忆这十年,因为每每想起都是泪流痛苦,但是这样的日子必须记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

1978-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已经苏醒,中国已经崛起。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一直怀揣着梦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不息。

篇7:回顾建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从1921年走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历史。下面就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这辉煌的90年历史。

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历史,创造的辉煌,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写成数本厚厚的书。在此,可以简单的把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党的一大到七大期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最终在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第二阶段是党的八大到十一大期间。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建设探索的阶段。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大革命”的**。最终在1976年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阶段是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期间。这一阶段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90年历史的评价,我想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艰苦奋斗,走向胜利。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党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党的一大到七大期间。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帮助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而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党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党的八大到十一大期间。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了国家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对我们的正确发展还是有好处的。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最终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党带领人民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党发展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期间。这是改革开放的30年,这30年,我党取得了八大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篇8:要闻回顾

王宏副局长强调,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工作责任大、任务重, 希望参与海洋经济试点调查的工作人员能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工作, 向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会上, 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王殿昌司长介绍了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工作方案,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何广顺副主任和海洋经济部王晓惠主任介绍了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技术方案和《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制度 (试点) 》。

12月16日, 中国海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志辉,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王曙光致开幕词, 并当选为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宣读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海洋局的批复。

12月14日, 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在京会见了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欧洲及国际事务司杜斯达司长一行。双方共同回顾了自2008年续签《中法海洋科技合作议定书》以来, 两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 对进一步深化在海洋领域的合作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会见结束后, 双方举行了中法海洋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陈连增副局长指出, 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与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的合作, 自《中法海洋科技合作议定书》续签以来, 双方在议定书框架下, 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实现了包括海洋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环境监测、海洋防灾减灾、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海洋船队管理等领域在内的全方位海洋合作。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在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 尽快促成一批有影响力、高水平、高质量的合作项目。

杜斯达司长肯定了双方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成就, 并对陈连增局长的建议表示赞同。他表示, 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非常重视海洋开发研究, 尤其是在海洋基础与应用研究、水下技术、海洋环境改善、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他希望积极推进与国家海洋局在各方面的合作, 并邀请国家海洋局加入法国在欧盟框架下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

随后召开的中法海洋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由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杜斯达司长和中国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陈越副司长主持。双方在水下技术共享、沉积地质学、海岸带综合管理、调查船队管理、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水养殖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12月8日—10日, 国家海洋局和科学技术部在广州联合召开全国科技兴海大会暨首届全国科技兴海成果展览交易会。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广东省人民政府李容根副省长致辞。

本次大会由全国科技兴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国科技兴海经验交流会和全国科技兴海成果展览交易会三部分组成。12月8日晚, 全国科技兴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审议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 (2008年-2015年) 》的执行情况, 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12月9日上午, 全国科技兴海经验交流会召开, 全国科技兴海成果展览交易会开幕,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等3家典型单位进行了经验介绍。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科技兴海基地授牌、全国科技兴海信息服务平台开通等一系列活动。首届全国科技兴海成果展览交易会采取成果展览和成果对接签约、成果推介相结合的方式, 促进政、产、学、研、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搭建科技兴海成果转化交易平台。

12月8日, 国家海洋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促进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框架协议》, 共同推进广东海洋经济科学发展, 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广东省黄华华省长分别致辞, 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与广东省李容根副省长签署协议。

该框架协议包括共同推进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建设、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年-2020年) 》重大项目用海、支持广东推进海岛保护和开发建设、支持广东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试点、支持广东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动粤港澳三地珠江口海域环境保护合作、加强广东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共同探索海洋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8项内容。

12月8日, 中国大洋第22航次起航欢送仪式在广州市长洲码头隆重举行。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出席了欢送仪式并向中国大洋第22航次首席科学家陶春辉研究员授予科学考察队队旗。欢送仪式由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长王飞主持。

中国大洋第22航次任务计划时间376天, 航程约4.5万海里, 共9个航段。其间分别停靠南非 (开普敦) 、巴西 (萨尔瓦多) 、巴拿马和厄瓜多尔 (瓜亚基尔) , 预计将于2011年12月18日返回山东青岛。中国大洋第22航次共有来自国内37家单位的431名科考队员参加, 是我国大洋科考中参航单位、参航人员最多和航次时间最长的航次。

12月10日, 国家海洋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专家评审会, 国家海洋局王宏副局长主持会议并讲话。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等单位的13位专家组成, 专家组组长由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担任。

王宏副局长在讲话中强调, 编制实施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促进海洋工作融入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实现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措施。他要求规划编制组要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抓紧推进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 进一步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修改完善后报国务院审批。专家评审组听取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和编制说明汇报, 经认真质询和讨论, 一致同意该《技术规程》通过评审。评审组认为, 该《技术规程》围绕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灾害、科技、管理等设置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 技术方法有所创新, 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 并突出了海洋领域的特色, 为规范和指导国家、省级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科学技术依据。

12月10日, 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李立新局长的陪同下, 视察了最快海监执法船——“中国海监75”船。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周庆海司长,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长、中国海监南海总队总队长万向京, 南海分局于斌副局长陪同视察。

陈连增副局长一行来到“中国海监75”船, 传达了全国海洋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精神。在听取了南海分局李立新局长和“中国海监75”船船长对该船先进性能的介绍后, 陈连增副局长参观了这艘中国海监目前最快的执法公务船。他希望海监人员要抓紧学习好先进设备的使用技巧,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为该船能尽快顺利执行任务做好准备。

12月10日, 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到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视察指导工作。陈连增副局长一行首先参观了中心仪器设备实验室, 听取了有关技术人员的介绍, 最后在会议室与中心人员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南海工程勘察中心严金辉主任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程、人员、装备、管理等基本情况, 并汇报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陈连增副局长对勘察中心这些年来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并特别提到, 南海工程勘察中心近年来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908专项”任务, 完全具备了开展大型综合性海洋调查研究任务的能力。他希望南海工程勘察中心继续做好各项工作, 特别是要做好下一步调查项目的准备工作, 加强对海洋权益维护的科技支撑, 同时希望继续积极申报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 并对中心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

12月10日, 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海洋大学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声,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分别代表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并讲话。

根据协议, 上海海洋大学将在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 主动参与和承担各类海洋重大项目攻关及海洋管理、海洋规划和海洋法律法规等领域的研究任务, 对接国家海洋事业各类人才需求, 积极参与国家海洋局各类人才培养计划, 努力为国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及产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撑、人才智力支持。

为进一步做好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国家海洋局于2010年12月1日上午9时举行了海洋灾害应急演练, 国家海洋局王宏副局长和国务院应急办王守兴副主任到演练现场进行观摩并讲话。此此演练模拟了今年的11号台风“凡亚比”和北方冷空气同时袭击我国沿海的情景, 开展了风暴潮和海浪灾害应急业务会商和行政会商。

演练采取远程视频会议形式, 主会场设在国家海洋局防灾减灾中心, 分会场有15个, 分别设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3个分局以及沿海11个省 (市、区) 的海洋预报远程视频会商系统所在地。演练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持技术会商;第二阶段主要是部署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即行政会商;第三阶段是借此次应急演练的机会总结2010年1月—11月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 并对2010年冬季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进行部署。此次演练对于今后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和海洋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贯彻落实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 11月23日—25日, 国家海洋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沿海县 (区、市) 海洋局长培训班。来自全国11个沿海省 (区、市) 的近百位县 (区、市) 海洋局长参加了培训。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志辉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

在为期3天的培训中, 来自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海域和海岛管理司、海岛管理办公室、海洋环境保护司、预报减灾司、中国海监总队, 以及财政部综合司、天津师范大学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 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海域使用管理、海岛法律制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监察等海洋工作重点领域的政策法规及发展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课程结合实际, 主题突出, 分析深入, 使广大学员深受启发,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海洋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月25日, 由国家海洋局主办、中国海监总队承办的海岛保护和管理执法快艇建造合同签订会在京举行, 共有39份建造合同成功签约。会上, 中国海监总队党委书记、常务副总队长孙书贤要求要高度重视海岛保护和管理执法快艇的建造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项目领导小组的作用。他指出, 本次的监造工作由中国海监总队统一组织, 采用联合监造的形式, 由监理公司与中国海监总队抽调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现场监造组对建造质量和周期进行全程监督, 各单位要根据需要做好配合工作。

海岛保护和管理执法快艇的建造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加强对无居民海岛进行保护和监管工作的重要举措, 将对中国海监全面履行海岛保护执法工作职责起到积极作用。

11月24日, 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启动大会暨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心揭牌仪式在天津举行。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出席启动大会并为海洋能管理中心揭牌。

陈连增副局长对各沿海省市涉海部门、海洋能管理中心、项目参与单位以及国家海洋局各相关职能部门今后的海洋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 要充分认识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认真组织, 团结协作, 努力实现专项资金项目预期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 切实加强管理, 确保专项资金项目顺利实施;认真落实管理规定, 保证专项资金项目有序开展。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当前海洋能开发所面临的形势, 把握机遇, 团结一致, 迎接挑战, 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11月22日, 国家海洋局与国家文物局在京签署“关于合作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框架协议”, 双方将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战略与规划、水下考古、水下文化遗产管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执法、国际合作与权益维护、海洋文化建设、协商和日常联系机制等8个方面加强合作, 共同推进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和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分别在仪式上致辞, 并代表合作双方互赠了礼品。

孙志辉局长介绍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海洋形势, 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高度, 强调了国家海洋局与国家文物局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加强合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单霁翔局长回顾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已经取得的显著成绩, 分析了文物部门和海洋部门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并提出今后双方合作的主要方向。

作为主管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务和海洋事务的行政部门,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海洋局将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引导下, 遵循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海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依据合作框架协议内容, 充分发挥海洋部门在人员、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显著优势, 以及文物部门在水下考古、保护和研究方面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整合双方力量, 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同时, 结合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 在我国沿海海域和南海积极选择具有示范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试点项目, 并逐步探索建立长期、高效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推动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实现工作模式、工作重心、工作思路的转变, 丰富我国海洋文化内涵,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1月11日, 国家海洋局和深圳市政府在深圳市盐田港共同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 欢送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远征南极。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陈连增副局长, 深圳市许勤市长、袁宝成副市长以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欢送仪式。孙志辉局长在欢送仪式上致辞, 为科考队员壮行。

在欢送仪式现场, 孙志辉局长向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刘顺林领队授队旗。上午10点30分, 孙志辉局长正式宣布“起航”的命令, 全体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登上“雪龙”船, 踏上驶向南极的征程。

11月9日, 由印度尼西亚科学院和印度尼西亚地方性珊瑚礁保护和管理部门的23人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商讨海洋科技合作事宜。访问期间, 海洋三所所长余兴光、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苏哈尔梭诺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海洋科技合作备忘录。中国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越、印尼科学院副院长哈约诺参加了访问活动并出席了签约仪式。

11月8日, 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向国家海洋局赠送了一架AC301 (Z11) 轻型直升机, 国家海洋局张宏声副局长出席了赠送仪式。随后, 张宏声副局长还出席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国产轻型多用途直升机AC311首飞仪式。

AC301 (Z11) 是一架轻型多用途直升机, 飞行速度达每小时289千米, 最大垂直爬升速度为每秒8—10米, 倾斜角达±55度。该直升机具备优良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可在气候炎热地区、北方地区和高原条件下飞行作业, 将在海洋管理和海监执法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0月29日,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天津成立。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周庆海司长、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徐胜主任、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易晓蕾副司长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为依托单位的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是落实国家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战略目的的重要举措, 可有效提升海洋环境信息的科技研发创新能力, 为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海洋新技术和新成果业务化过程中起到“孵化器”和“桥梁”的作用, 缩短从科技研发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业务保障的周期, 增强海洋环境信息保障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同时, 该实验室为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必要的发展平台, 对稳定现有科技人才队伍、拓展人才交流渠道以及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将成为我国海洋环境保障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

10月28日上午,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志辉会见了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一行。双方就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会谈。

孙志辉局长对陈敏尔常务副省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 对浙江省委、省政府给予海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孙志辉局长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海洋事业所面临的形势。陈敏尔常务副省长介绍了浙江省发展海洋事业的优势和工作基础, 还简要介绍了浙江省促进发展海洋经济的进一步举措。他希望国家海洋局在支持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科学管海用海、加强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推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合作培养等方面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与指导。

在谈到浙江省海洋工作时, 孙志辉局长对浙江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促进海洋工作的一系列举措表示赞赏与肯定。他表示, 作为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海洋局将积极配合浙江省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为促进浙江省海洋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0月26日, 北部湾海洋文化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举行。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周茂平, 中国海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士标, 广西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甘向群, 中共防城港市委书记

沛钧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海洋局局长科学顾问黄锷,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郑皆连在内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对北部湾海洋文化继承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建议。

10月20日—22日, 国家海洋局王飞副局长率由国家六部委 (局) 组成的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督察组, 对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督察组一行由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负责环境污染与防治工作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共12人组成。

督察组一行在山东先后听取了山东省政府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汇报, 检查了山东沿海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入海河流、沿海工业园区及港口污染防治情况。督察组认为, 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在经济发展中严格遵守国家海洋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 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陆一体化治理方略, 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具有一定代表性, 其经验值得推广。其主要特点是省委省政府认识高、措施硬、重实效;环保、海洋与渔业、发改委、监察、财政、建设、海事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 协调配合, 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齐抓共管;将治理污染源、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结合, 流域治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环保执法体系, 对海洋环保执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上一篇:长门怨,长门怨卢纶,长门怨的意思,长门怨赏析下一篇:迎高考100日冲刺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