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就精彩人生

2024-05-24

阅读成就精彩人生(通用9篇)

篇1:阅读成就精彩人生

读书成就精彩人生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今天的升旗仪式上,我想谈谈读书这个话题。

人为什么要读书?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一万个人,可能会有一万种答案。但也由此可见,我们有超过一万种的理由去读书。在这一万种理由中,有一种理由是最根本的,那就是:因为我们是人。是人就要读书,也只有人才会读书。我们知道,在人类还没有被文明开化之前,在人类逐渐由愚昧走向文明的漫长过程之中,许多人没有读书或者说没有书读。但是我们清楚地看见:正是人类本身,发明了文字、开发了语言,这才进化了大脑、进化了社会。读书,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并用它来不断进化自己的最高明最伟大的手段!

读书,在今天,对于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需要提倡的最基本的生存手段。读书,对于年轻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能用其他任何事情做借口来推脱的日常功课。

读书,对于学生来讲,实在是一件值得用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的本色行为!

读书,对于不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可以和损失生命相提并论的最大失策!

我不知道别人怎样看待读书人。如果一个人向我介绍说,这个人读了很多书,那么,无论他是什么身份,无论他是怎样的穿着,哪个种族,什么性别,何种职业,我都会肃然起敬,引之为老师,想像他的高尚和伟大。对于读书人,我们之所以敬佩他,是因为他精神的强大,思想的强大,不可估量;是因为他代表着智慧,而智慧能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受益。我们怎么会不敬佩他?但是如果有人介绍说:这个人很有钱。我也许会说:不错,那又怎么样呢?

英国文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还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们几乎可以说:读书是万能的,不读书是万万不能的!

我想,如果我们学校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了成功人士,他回忆说,当年我在母校最大的收益,就是我读过许多书。这就是学校莫大的荣誉了。热爱读书吧,同学们!读书,要带着兴趣去读,带着好奇去读,带着疑问去读,你就会被书中的知识吸引,被书中的情节感动,你就会发现读书其实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只要你用心读书,你就会发现,不出家门就能领略自然界的美丽风景;未曾谋面却获得了与伟人、精英对话的机会。高尔基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为读书,你浮躁飘忽的心态会趋于平静;因为读书,你粗俗鲁莽的言行会走向文明;因为读书,你就能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发生根本改变……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本学期我校将开展诵读活动,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将进行各种读书活动的评比,这将为同学们阅读提供一个更好的展示、交流的平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让我们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挂阅读之风帆,济书籍之沧海,成就精彩之人生吧!

篇2:阅读成就精彩人生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一部西方著名小说。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这本书叫《鲁滨孙漂流记》,它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出生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自己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其中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滨孙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了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二十八个春夏秋冬的孤独时光。他凭借着执着的精神努力生存,最终被一艘客轮发现并把他带回了英国。

这本书的原型是笛福在酒吧里听到一位水手讲述他在荒岛上四年的经历,从中受到启发而创作出来的不朽之作。

读完这本书后,我被鲁滨孙那执着的精神所折服。在从船上掉到海里时,他执着地寻找着陆地;在饥饿时,他执着地寻找着食物;在寂寞时,他执着地寻找着伙伴……

什么是执着?就是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而且能不懈地坚持下去。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想从自己的国家游到英国,他奋力地游啊游,克服了重重困难,游了很多天。快到达英国的那一天,大雾弥漫,当时他疲惫不堪,就放弃了。殊不知,如果他再执着地坚持下去,此时他离英国的海岸线已经近在咫尺了。可惜的是,他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所有的付出和努力也都化为乌有。再比如说我的同学林童,我跟他一起上课外班,每当考完试,老师一说可以交卷了,我们不论答得如何,都会像蜜蜂一样簇拥上去,迫不及待地将试卷递给老师。等老师把我们的卷子都判完了,再回过头来看林童,他还坐在那里认认真真地演算着呢,直到他觉得自己做的正确无误了,才肯将试卷交上。毫无疑问,他执着的精神让他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四年级毕业后,他便被八中素质班录取了。再看看我自己,考试题目做完后,便开始东张西望,很少认真检查;当遇到难题、难事时,不肯执着地干下去,经常要靠妈妈的鼓励才能坚持下去。自从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后,便知道了执着的重要性。

篇3:困境成就的精彩人生

我也开始抑扬顿挫地做最后一遍演练,“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周围的人都在忙自己的事,并没有谁把目光移到我身上。突然,有个少年走近我,静静地倾听我的演讲,还在我讲完后,冲我竖起了大拇指。

少年很瘦弱,1米5几的个头,身材让我想起豆芽菜,他穿着一件像校服似的衬衣,静静地看着我。目光相触间,我注意到少年胸前挂着个和我胸前一模一样的参赛胸卡,想必他也是来此参加演讲比赛决赛的听障人。果然,当他转身离开的时候,我看到架在他耳朵上的那两只耳背式助听器……

来前就听说,这次决赛,最大的选手五十多岁,最小的才十几岁,正上中学,我估计他就是那传闻中的中学生选手了。但我想错了,通过他上台演讲时速录师打在会场两侧电子屏幕上同步字幕的文字,以及赛后他在微信群里与诸位参赛选手们的交流,我才知道,他居然已是33岁的成年男人……

他原本并非残疾人,而是一个曾身患绝症的病人,是放化疗对听神经造成损伤,才让他刚走进大学校园,就成了双耳失聪的听障人士。

11岁那年,他突感鼻咽不适、头痛难忍,起初家人以为他感冒了,没放在心上,后来,随着他“感冒”症状的不断加重,父母开始怀疑……带他去大医院做了检查,才发现小小年龄的他,居然患上了令成年人也闻声色变的鼻咽癌!

小小少年,已有烦恼,并且烦恼还真不少!鼻塞咽涩,头痛欲裂,呼吸费劲,种种痛苦压得他最初连想死的心都有了。是父母和老师、同学们的关怀唤醒了他求生的强烈欲望,“死马当作活马医吧,万一治好了呢?那不就一切都好了吗?”

从此,生性倔强的他,开始了与恶性肿瘤作斗争的“万里长征”。每次走进被病友视作“刑场”的放疗室,他都会微笑着冲身后的父母招招手,好像他只不过是去做一次普通的检查似的;癌细胞转移到腹腔,他被推上手术台动手术,他亦是微笑着向父母点点头,示意父母宽心,仿佛他只是准备接受一次抽血化验;捧起别人看来苦涩难当的中药汤,他眉头不皱,一口气喝光,然后冲着他的母亲调皮地笑笑,说:“妈,我感觉好多了……”

他也晕迷过,并且不只一次。二十年间,他的父母多次收到医生给他下的病危通知,但他似有神助,每一次病危中的晕迷不醒,他都能在父母近乎绝望的泪水中重新睁开眼睛,让父母悲喜交加地抱着他嚎啕大哭。他成了医生和病友眼中带有传奇特色的正能量,时常被主治医生拿来当作励志典型,鼓舞其他正在经受放化疗煎熬的鼻咽癌患者。

是什么时候变聋的呢?他已记不清楚。只记得考上大学后,因为放化疗带来的种种后遗症,他不仅记忆力开始衰减,左下肢肌肉出现萎缩,甚至耳朵也渐渐变“笨”了,他明显感到,听老师讲课越来越吃劲。

听不清老师的讲课内容,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影响,但他很快就找到了对策——买来教辅材料,废寝忘食地自学起来,并通过大量做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大学四年,他成绩突出,获奖无数,很难让人将他与一位失去听力的癌症患者联系起来。

毕业后,他应聘到家乡某司法单位当了名宣传干事,这可是个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岗位。甚至,在历经了漫长岁月与癌症作斗争的艰难险阻之后,这个瘦小却又分外强悍的男人终于战胜了邪恶的癌症病魔,争回了久违的健康!

天子骄子、国企干部,妻子贤惠、稚子可爱。在不知情者的眼中,他是幸运、幸福的男人,但他们不知道,为了争取到这些幸福,他足足与命运抗争了20年!就在这场20年的漫长战争中,他的身体永远定格在15岁那年的高度,双耳永远架上了大功率的助听器。但谁又能说,他就不是这场战争中的赢家?

他所在省市的残联领导被他的经历感动了,让他就自己的抗争历程写了篇演讲稿参加全国听障人演讲比赛。他的演讲,从诸多参赛选手当中脱颖而出,最终,他作为他们省唯一取得决赛资格的选手,来广州参加这次全国性的听障人演讲决赛。

因为听力和声带在放化疗过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那天,站在演讲台上,他的声音既不洪亮,吐字也不够清晰,或许是因为这,他才与一等奖的桂冠失之交臂的吧?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对他来说,无论他是否能在决赛中取得名次,在评委和观众们心中,他都已经赢得了比赛,赢得了命运,赢得了人生!

在选手们赛后自由交流的活动中,他坦诚地告诉大家:“其实,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人,是命运逼着我们选择了不平凡。因为不甘心屈从阴霾的命运,我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同命运抗争。也恰是那些拼尽全力的抗争,才让我们有了改写命运,成为传奇的可能。”

篇4:阅读,成就精彩人生

激情燃烧的自考生活

作为师范学生的我,认为教师就要有好的口才,于是刚进大学后第一周,就报名参加学生会组织的“演讲与口才协会”,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同学——聂树平。他是中文系的学生,很爱读书,在他的影响下,我每天除了上课,就在学校图书馆看书。

这样过了半学期,我们一起约定参加汉语言文学自学本科的考试。这在当时是很艰难的一件事,室友全部反对,而全班40个人只有我一个人参加。但我一直坚持,并不断努力,每天6点就起床背书,没有课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晚上图书馆关灯之后还要跑到阶梯教室看书到10点才回寝室。这样坚持了3年,到毕业的时候,自考13门功课还剩下2门。

2000年9月,大学专科毕业,我开始教书生涯。第一次教书就当班主任,还要上6个班的政治课。那段时间,我全力付出。当时住的寝室是教室,就在办公室对面,而我的班级就在楼上,出入方便。除去睡觉,我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待着。因为,当时除教书、当班主任且做学生工作外,我还需要看书,攻克最后两科自考科目。

2002年6月,我自修完了所有课程,顺利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当然,这也给了我不错的回报,当月我的工资就多了80多元,比同一年毕业的专科生要多几十元钱。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证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之后不久,当函授本科之潮开始席卷中小学时,我则开始自己的创作了。

从阅读走向写作

还是在2001年11月,我拿到自考的最后一科合格证书后,就开始思考准备毕业论文。我知道自考论文较难,何况,自己又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至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一切都是自学的。于是,当确定选题之后,我就开始认真准备:跑到学校的图书馆借到几乎所有能够借到的相关课题的资料,包括10年前的杂志。我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大量的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从写接近2000字的提纲,到最后接近1万字的论文,每一个字都是亲笔写的,前后足足花了4个月时间。最后,我的论文获得了83分的成绩,虽然不高,但我很欣慰。

这次写作,是我第一次写作,但这接近4个月的“炼狱”生活,让我对写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只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写文章,更没有想到日后会走上写作的道路。

在当班主任期间,我每天晚上都会拿出30分钟专门给学生读报。全年级几个班主任,其余都是语数外主科老师当班主任,唯独我一个副科政治老师当班主任,以致有学生质问我“咱班是不是要差些”。其他班主任都占用自习课讲课,我则拒绝其他老师来上课,因为读高中时我的班主任也是利用这个时间给我们读报,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于是,我选择了很多有关励志、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口才,我让学生自己来读。当时考虑到外语成绩的比重较大,我把这30分钟单独拿出10分钟给学生记忆单词,剩下的20分钟就是阅读交流。

本来,这是一个成就学生的事情,却没有想到这个事情也成就了我。一次,我在一本杂志上选择了一篇如何排解压力的文章,在学生读的时候,我发现这篇文章写得不够深刻。当晚,我就写了《如何对待压力》一文,分别邮寄给那本杂志和另外一本杂志。两个月后,我接到一封信,是后一本杂志给我寄的,送了我一本当期杂志,告诉我稿子没有被采纳。当时,我脸都红了,心想真丢人,深怕别人知道自己投稿的事情。没想到,几天后又收到前一本杂志寄来的信,这次居然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了,而且文章的题目出现在杂志封面。我很兴奋。这个意外的事件提醒了我,我不仅要给孩子们读文章,还要写文章,甚至读自己的文章给孩子们听。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每年都会发表七八篇文章,就这样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后来,我把这些陆续写的文章整理修改后,于2011年6月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名叫《做个有修养的学生》。从一篇文章到一本书,我再次获得了成功。

思想的华丽转身

很多人认为教师从事写作是不务正业,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时候。但我一直不同意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始终坚持写作。

教学相长,指的是学生要向教师学习,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要聆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和研究也要相长,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学会研究,也要在研究中学会教学,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而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写作。

教育,是心灵舞蹈的结果;写作,也是心灵舞蹈的结果。如果教师没有教育实践,没有真正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教学中去,没有用心去感悟课堂、触摸课堂、聆听课堂,没有用心去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没有课堂激情的绽放,没有课堂迸发出来的智慧结晶,我想,无论多么能思会写的教师或者作家,都终会江郎才尽。教育实践是从事教育写作的巨大源泉和动力。

同样,我每次写作的灵感和思路都来源于自己在课堂的感觉,和学生对话产生的思想,以及和学生发生的一些故事。一旦有一天我在课堂上找不到感觉了,那我的写作就会停止。

2007年年初,我因为写作能力比较强,在县政府招考县长秘书的考试中被破格录取;调动文件还没有下发的时候,县委办公室抢在县政府之前先下了借调文件,把我借调到县委办公室做文秘工作。本来做得挺好,但由于某些说不清楚的原因,最后我又回到学校。当时,在将近大半年的时间内,我在课堂上找不到上课的感觉,当然,写作更找不到感觉。作为一个用心灵和教育一起舞蹈的教师,在课堂上找不到感觉,在写作上找不到灵感,那是最大的苦楚。

2009年年底,朋友张新星告诉我,我的书稿《像教育家一样思考》有出版意向,这又燃起了我的激情。毕竟,在当今这个出版市场中,普通教师能够出版书籍,而且还有点稿费,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就像当初看到第一篇文章被刊发一样,我的写作热情再次被点燃。我知道,没有激情的课堂,没有灵感的课堂,没有课堂生成的课堂,我找不到我自己,也找不到教书的感觉,当然也不会出现写作的灵感,毕竟,我的写作来源于教育生活。

我找回了自己。

2011年1月初,我的第一本专著《像教育家一样思考》终于获得出版,在此之前,我和钟发全、张朝全老师合作的《校长原规则》已出版。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看我,但是我坚持写作,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写出自己的心灵历程,坚持为教育而歌。我的文章上过《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教师博览》等几十种报刊,文章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10年5月,重庆天下图书出版社的胡编辑打电话找到我,让我主编9年级政治粤教版的课时练习册。在这之前,我给多家学生时政类报纸写中考试题,发表了不少文章,同时,我编写的单元练习题和中考模拟试题还被一份中考复习资料选用。不过这都是主编策划好后,我直接写内容,相对简单些。现在要自己做主编,我没有把握,毕竟,要对出版社和自己负责。后来,胡编辑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并告诉我她看了我的资料认为我能够胜任。于是,我答应了下来。现在,这本我主编的练习册出版发行了三年多,效果还不错。当然,在编写过程中,我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又加深了许多,对课堂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思想不断得到净化。现在,我最关注的就是教育改革、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励志教育、性教育,同时,也关注社会民生和教育民生,写下了大量的教育时评,为教育呐喊歌唱。

我最喜欢泰戈尔那句诗:“天空没有留下我的影子,但我已经飞过。”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没有专家学者那样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受过专业的中文写作教育,但我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热爱孩子的心。我想,只要我有激情在,有献身教育的精神在,一切从“心”开始,就会拥有一份不一样的精彩。

篇5:努力成就精彩人生作文

距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假期已经不远了,但同学们并不为之开心——为什么呢?这都是因为第一次月考即将来临。

随着各科作业的增多,各科小考的轮番来袭,我逐渐意识到,月考的日子将要来临了。在各科的小考、测试中,只有真正努力的人才能保持良好的成绩,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不去认真记背,抓紧学习的人呢?他们只能在中下游混迹,被各科的考试慢慢地消磨自己的意志,最后力不从心,一蹶不振,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学习的夹缝中“苟活”。

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现在已经升入初二了,各科的学习压力如大山一般压在我身上,让人喘不过气;各科的作业又让我无从下手——而这几次的小考分数也是不尽人意……每当我感觉要撑不住时,我都会想:我现在努力学习都是为了什么?是啊!我们这么拼搏,这么坚持,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将来能在这竞争激烈而残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还不是为了不被这物竞天择的环境淘汰,不作为一个弱者随波逐流;还不是为了能在这片汪洋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隶!

由于生活和家庭的原因,我早已经历了社会的残酷——父亲是一个上班族,为了生活,面对各种领导聚餐,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应付。我分明地看见父亲笑容满面地将领导送走,可回到家里却对着洗手池吐得稀里糊涂。夜里,父亲的胃总是疼痛难忍,深夜也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为此,他还做过好几次手术。

篇6:规划理想职业、成就精彩人生

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我浏览了并上网查找的选修课的一些相关课程资料,最后选择了陈龙老师《规划理想职业、成就精彩人生》这门选修课,希望能够在陈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到更多的职业知识与规划的重要之处。

11月30号的晚上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入了221教室,去聆听陈老师的讲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陈老师的《规划理想职业、成就精彩人生》课讲述完毕,我总感觉感触良多,现在将自己的感想论述如下:

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伴着辛勤的汗水,带着多彩的梦想,我们跨进了大学的校门,但是到了大学到底要干些什么呢?上大学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而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我看来首先上大学就是开阔我们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其次是学到知识,培养初锻炼出自己符合自己的能力与技能并结识到很多朋友···。在大学学习可以有较高的职业发展起点、较高的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后劲,使我们少走职业弯路,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与社会价值。

在大学的时间段里,最最基本的就是学习成绩不能差,在保证自己成绩可以的情况下,多去参加学院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结识更多的人,储备自己的人际资源,不断的去培养自己的习惯。

在课上,陈老师曾反复强调规划未来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个确实是很重要的一点,进入大学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大学只不过是步入职业生涯的一个加油站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是要走出校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在校园里度过,那种“一切都等到毕业再说”的人不在少数,我面对我自己的校园生涯与展望自己的未来时,我觉得只要做到,在以后回首往事时不应自己默默无闻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感伤,这就可以了。

然而要做的真正意义上的没有悔恨,那也是不太现实的,每个人在做每件事总是会有错过一些人和事。这样我们就需要制定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乃至是未来几十年的生活。

现如今在大学都会存在这样一些状况,到处都在喊:“空虚啊!郁闷呀”等等一类的词句,总是感觉大学没事做,无聊之极,除上课外,就是睡觉、上网,甚至是上课觉得无聊而不去上课,过着犹如吃饱睡,睡醒上课的生活,在校没有半点激情。我上网问了比较多的朋友,大部分的都感觉高中时还比较好,最起码还有高考要过关,到大学后则感到无所适从、感到无事可做。其实只要挖掘出真正令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了解自己心中想要的,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优势与劣势,放开心扉的去接纳别人,这样的话,在大学就不会茫然失措了。

看了、听了同学朋友的现状,结合这次陈龙老师的讲课,我觉得在大学树立一个目标是很重要的。目标、理想是每个人人生的灯塔和方向,它总是会在自己茫然失措的时候,为自己指引方向。

篇7:确立职业目标 成就精彩人生

成就精彩人生

前言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犹如在大海中迷航的船只,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游走。只有做好职业规划我们才能树立自己的灯塔,才能明确奋斗的航线,才能避过危险的礁石走向成功的港湾。

一 自我认知 1 性格特征

(1)性格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为人真诚。

(2)有耐心,凡事都想要脚踏实地去做,细心且有责任感。(3)虚心求教,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或建议。(4)讲求公平,公正 2 兴趣爱好

(1)喜欢看书,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2)喜欢运动,尤其是慢跑

(3)喜欢看新闻,关心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4)喜欢和朋友静坐谈心成长经历

“老师”一个崇高而伟大的代名词,特别是因为家里有亲人也在从事这个行业,让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是老师们的细心教育和指导使得我的学习生涯丰富多彩,所以我很感激很崇拜“教师”这个平凡而神圣的职业。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老师对于学生一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尤其是小学教师,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对所有的科目兴趣都一般般,而这直接就导致了我这些科目的成绩也都一般般。但在这些科目中我却惟独对语文情有独钟,所以在这些一般般的科目中我的语文成绩却一直都很好。我的语文老师发现我对语文很有天赋,因此便培养我写作。虽然,我在写作方面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却获得了许多的乐趣。我的语文成绩也一直很好,以至于后来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下,我有了目标。学我自己所喜爱的科目,做一名懂得学生想法的小学语文教师。

我觉得做一位好教师很重要,因为他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但成为一位好老师之前我还需要经过重重的考验。但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坚信我一定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懂得学生的需要,知道怎样才能正确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社会实践

(1)寒暑假帮亲戚的孩子补习功课

(2)在离家近的小学,教小学生学习写毛笔字优势与劣势

优势 沉着冷静,稳重踏实 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并把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摆到重要地位 3 做事尽最大努力,做到不求最好,但求无悔 4 做事讲求公平公正 劣势 1 缺乏主见,遇事比较优柔寡断 2 不太擅长合作 3 比较刻板严肃 有时易感情用事,缺乏活力

自我分析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觉得我的兴趣爱好虽广泛,但每样都只是泛泛而已。做事缺乏探索精神,不够活跃,比较刻板严肃。但对于一个老师且小学教师而言,这些确是致命的缺点。所以我要深入的了解并发展自己的能力,取长补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并请身边的人来监督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确定适合自己职业的目标。

二 职业环境认知家庭环境及影响

家庭环境:

(1)父母知识水平不高,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情况(2)弟弟正在上中学,对学习有着热爱且坚定的态度

(3)家人的学历都不高,所以把期望都寄托在我和弟弟身上

影响;

(1)我从小比较独立,学业上遇到的问题,经常会向老师请教;跟同学交流探讨;或向有学问的人士咨询。渐渐地培养了我虚心求教,善于交流的性格。

(2)外公和小姨都是老师,他们对我影响很大,从他们身上我渐渐的了解到有关“教师”这个行业的相关信息,这对我渐渐喜欢并最终选择这个专业有很大关系。

学校环境

专业

我的专业是:小学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且多才多艺的小学教师。为此,我们专业还开设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和技能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儿童文学、现代汉语、教师礼仪与修养,三笔(毛笔、钢笔、粉笔)、音乐、美术等。这些课程为培养优秀出色的人民教师奠定了基础。

老师影响

各科老师知识渊博,技艺高超,从他们身上可以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老师还经常向我们传达有关教育方面的最新讯息。

职业环境

(1)教师行业分析

现状及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较快。学校数,在学生数及师生比较为合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比例得到较大提升。男、女童净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九以上,女童入学率甚至高于男童0.04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得到提升,小学为98.87%,初中为96.34%生师比进一步合理化,小学为19.17:1,初中为17.5:1,高中阶段入学率在2006年达到58.8%,普通高中生师比18.17:1,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86.46% 教师职业前景光明

教育部公布:我国2009年新增10万教师岗位,金融危机日益严重。就业成了国家的首要问题,教师职业的光辉前景是教师职业成为热门。

80年代,教师跳槽,师范类院校招不满学生,教师职业很难吸引人们的目光。如今随着各项教育政策的完善,教师职业开始被社会青睐。2006年北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三天时间竟有9万人报考,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教师一跃成为高薪金领一族,这一切说明了一个事实:教师职业开始火爆。

国务院审议并通过《愿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定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这一重大措施,将在进一步提高教师得到待遇的同时,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加之目前各地普遍推行入编考试,考试机制的规范化,教师招录,聘用竞争越加激烈。

趋势

已实施,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识。主要发达国家更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规划教师继续教育的蓝图。

(2)教师的行业概括

当老师的前提条件

通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要交的专业课考试,拿到教师资格证,再到当地教育部门去应聘,应聘时,也要考试和面试,通过了才能当老师。

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

1教授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学习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按时保质完成学校任务,批改和讲解学生作业,解答学生疑问

2.组织考试,选择或编写考卷,批改试卷并登记学生成绩。3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必要的时候进行家访

4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并且与学生一起参与,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

5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儿童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6及时发现儿童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方面的问题,在家访中与家长沟通,一方面反应儿童的情况,另一方面将家长的建议结合到教学中

7如实对学生的成绩,表现思想状况作出公正的评价 胜任标准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设计丰富的教学情节,引导学生探究。

4、课堂上教师在转换角色的同时也特别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一个好的教师不能只想着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课程改革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全体地位,培养有 健全的人格的主人。因此我们每位教师,教育工作者,应以最坚定的信念最高的热情去面对我们的课程改革,用崇高的人格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让他们明白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职业分析小结

以上种种资料显示,教师这个行业有着良好的现状及前景。虽然与地区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我出生在安徽淮北。这里的教师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地完善自己,就一定会成功的。

三职业生涯总规划

职业生涯目标

短期目标: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实现期间:2019 中期目标:参加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实现时间:2021 长期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实现时间:2025 完成短期目标的计划于措施:

学习目标: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一步一个脚印的打好基础,在校考取普通话证书,计算机证书,教师资格证,能力目标;积极参加各项来锻炼自己做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来锻炼自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锻炼自己,才会积累到足够的经验,一步一个交易的走,成功也许就在不远处。中期目标:

工作于学的目标:继续学习进入本科学院继续学习进一步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完成本科学业

能力目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入党,并在校园委有所发展。长期目标:

1.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2.参加称职评定考试

3.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调整评估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所以才有了意外一说。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有很多,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趋势难以预测的,这样的情况之下,为使自己的规划行之有效,所以还要不断地进行评估与修订,让自己的学习带到所设计的结果。

结束语

一个不能靠自己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着我们去描绘和谱写!

篇8:重视细节管理成就精彩人生

“讲”就是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让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即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中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教育并非万能, 但是不可否认教育对一个人起着转化、促进、定向的作用。一个人只有胸怀大志, 有奋斗目标, 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因此, 我善于利用传统道德观念和现代文明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 励志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 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 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影响, 建立良好的班风, 让学生带有明显的文明班级的烙印, 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范”就是以身示范,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 每天一上班, 班主任在学生到校之前就在班里拖地、擦玻璃, 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区;跑操时与学生一起跑, 用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打扫卫生时, 给学生示范怎样用扫帚, 怎样洗拖把等。学高者为师, 身正者为范。哲学家黑格尔说过, “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学生来到学校, 接触最多的是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他们在教师身上会学到很多东西, 有些是教师教给的, 更多的是学生潜移默化学来的。教师语言文明, 举止端庄优雅, 衣着大方得体留给学生的印象将是永久的;对教育事业忠诚,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表里如一, 光明磊落,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会给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细”就是管理要细心、细致。班主任工作要细致到位, 要从时间、空间、心理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教学生怎么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笔记等。在校内怎么做, 走出校门怎么做, 穿着打扮怎么得体等。下面我重点谈谈如何细致地指导学生做笔记: (1) 记提纲、小结。提纲和小结往往反映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 而且老师会留在黑板上, 应该记下。 (2) 记不懂的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 便于课下请教同学或老师, 把问题弄懂弄通。对于疑难点, 可以打“?”, 以便课下与老师、同学磋商, 可能是自己想歪了, 有时也可能是老师没想全面而出错了。 (3) 记方法。记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 这对于启迪思维, 开阔视野, 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 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情”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学校是教育人的, 反对简单粗暴的学生管理, 主张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每天早上学生起床和课外活动时间时, 校园广播站就转播国际国内的最新时事, 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感;班会上我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用真实的事例打动学生, 用最真的情感感染学生, 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霸王”, 在学校免不了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班主任如果动不动就大发脾气, 呵斥甚至打骂学生。这样既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又容易让学生与老师产生对立, 引起家长一些误解。班主任只要善于把情感渗透学生心灵, 用一颗丰富多彩的心, 呵护班集体, 就架起了一座师生心灵的桥梁。

篇9:评论成就精彩人生

多年来,起草《人民日报》社论和重要文章近百篇,发表了400多万字的各种言论作品和约50多万字的业务论文,先后五次获中国新闻特别奖和一等奖。与人合作的论文获“五个一工程奖”,还有近百篇文章获各种奖项。

与米博华老师交往,你会觉得特别放得开。他热情坦诚,亲切谦逊。他说自己特别喜欢与年轻人交往,喜欢走进大学校园的感觉。只是现在年龄有点大了,又当了领导,年轻人往往对他敬而远之了,多了一些尊重与恭敬,少了几许自然与随意。但当我与米博华老师联系,并要求采访他时,他的温和与热情深深感动了我;采访完他时,他的气度与风骨深深感染了我,也时刻激励着我。在这个充满喜气与祥和的年代,每个人都向往播种时节的春天。但,处于收获时节的米博华的精彩人生或许能给这个“春天”留下更深刻的注解……

一、从工人到新闻记者

1970年,从天津一中毕业的米博华被分到天津重型电机厂、河北电机厂当工人。5年后,被调到石家庄地区革委会当干部,1977年又被调入共青团河北省委。

1978年,《中国青年报》复刊,他被派往北京中青报总部学习,但却是以通讯干事的身份。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写了第一篇言论,谈日本电影《望乡》。“那时年轻,敢写,2000多字,写好了,直接贴到报社评报栏里。社长佘世光看了,说,好!改了改,就在报上发表了。”

随后,由于成绩突出,便被《中国青年报》留用,先后担任记者、编辑。1983年,调入该报评论部,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职业评论生涯。

在《中国青年报》的11年,是米博华尝试着写言论练基本功的阶段。在谈到那段经历时,他说:“《中国青年报》给了我一片土壤,让我破土而出,一直走到今天,成为一个专业新闻评论工作者。”

1989年,他被调入《人民日报》评论部任副主任、主任,现任分管评论部等部门的副总编辑。

对于两份报纸的评论岗位,米博华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一个是青年阶段,一个是成年阶段。 “作为成年人,必须承担更大的政治和社会责任,需要更加清醒、成熟和稳健。由于《人民日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在这里是为党工作、为国家工作,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撰稿者。”他的评论写作与从前有了很大不同……

24年的新闻评论生涯,就这样成就了米博华的精彩人生。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了,人们整天工作生活忙啊忙,青年人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干新闻的黄金时段不算长。从大学毕业到干出一点名堂,也就十五六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期把握得好咬咬牙就上去了,这应当说是人生的冲刺阶段。

米博华的事业也就如他的评论一样把握得非常稳健:由工厂至共青团河北省委,再到调入《中国青年报》,最后主持《人民日报》评论部;写作由杂文开始,然后涉足新闻评论,到撰写《人民日报》社论和重要文章。所有这些,很像一篇小切口大布局的新闻评论。

米博华说,“一篇好的社论,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底,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才能够顶上去。”何止是作文,他的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二、党报选择了我是我的幸运

米博华认为,新闻评论是对时事政策的解读,对方针政策的阐述,对社会现象的评说,对人生道路的探寻。

作为新闻的一个体裁,评论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呢?米博华认为,新闻消息是告诉人们发生什么,评论则是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它意味着什么。一般来说,报道是客观的,评论则是评论人对客观事件的看法。

在米博华看来,时评和新闻评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略微的差别就在于时评是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意见,要有适当的新闻由头。

谈到当前评论的不足时,米博华直言:评论的影响力还可以更大,感染力还可以更强,形式还可以更生动、活泼……

虽然米博华对评论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但他却谦逊地说:“我喜欢评论,但不是任何事都可以作出选择,党报选择了我是我的幸运。”

《人民日报》的评论,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如果把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社论排开来一看,国家的发展轨迹非常清晰。他说,“在国家平稳发展时期,你可能看不出它的重要,但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人民日报》的社论的作用和影响是别的报纸所不能比拟的。”

谈到《人民日报》社论,米博华认为,从为读者服务的角度看,我们的社论确实应该写得更活泼、更好看一些。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党的宣传工作的实效性。他给了《人民日报》评论一个基本定位:权威性——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中央指定《人民日报》是重要发言人;公信性——《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不是个人意见和看法,而是反映党和政府的观点和立场;规格性——社论、评论员、署名评论等,通常也被看作是一种规格,配写评论通常表示对某一事件、某一活动的高度重视。

三,要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

即使当上了副总编辑,但他对评论仍然十分关注和重视,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除了写“夜班手记”等文章外,他还坚持审阅或修改评论文章。24年,一直不离评论岗位,这在中国新闻界是很少见的。然而,米博华就这样在评论岗位上坚守。他说,党报评论是一个默默无闻而又鲜为人知的工作。默默无闻,是说有的同志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未见有人知晓;鲜为人知,是说即使是新闻界同行,大多也并不了解评论工作非同一般的辛苦。

这些经历也深刻地告诉他:做一个好记者不容易,做一个好评论员尤其难。那么,24年的评论人生对米博华产生了什么影响呢?米博华笑言:“党报评论岗位收获多多”。他说,首先是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其次是锻炼了从全局考虑问题的眼光,再次是形成了一种缜密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则是养成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也正是因为这些影响,“我更喜欢用文字的形式代替口头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米博华直言,好的评论员必须具有这种潜质:有话要表达、要发议论;时刻关注社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具有敏感和敏锐的素质。“敏感,是对客观世界细微的变化都能够强烈地感知;敏锐,是对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变化的方向都有深切的体悟,见微知著或居安思危。”

每一个评论者在评论中都会反映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观察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米博华认为:“评论者的本质是在讲道理,能说服别人的道理更能说服自己,并引导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工作的责任与个人的功名利禄不能等量齐观

《人民日报》一般评论既要有党的主张,也应该有民众意见,而党报社论、评论员的文章不一定都是百姓关心的话题,但绝对是引领工作性的话题。因此,社论具有唯一性,权威性。相对于社论、评论员文章而言,时评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时评追求快,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拘一格;时评选题面广,形式活泼;时评数量急剧增加,影响力会逐步增大,等等。

米博华说,当前的时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文章粗糙,道理不够充分等。总体来说,当前时评量大但质量有待提高。

“只要经手的稿子一定会抠来抠去,只要发表的文章一定会改来改去,只要理不清的头绪一定会想来想去,只要整不明的道理一定会问来问去。我一定是在脑子非常清楚时才写,心里清澈见底时才写。写之前,所有的自然段都划分完毕,稿子酝酿在胸。”这是米博华写评论时的精神状态。

他说:“《人民日报》的社论,是代表党和国家的声音,片言只语,马虎不得,轻率不得,这是一种责任。”

“作为《人民日报》评论,获得成绩不是了不起的事情,但一旦出现失误,将会造成很严重后果。”这一直是米博华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他认为,工作的责任和性质决定了他不能过多考虑自己的事情,并且,工作责任的重要性与人的功名利禄是不能等量齐观的,相对前者,后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五,辛勤耕耘才能有收获

米博华是中国新闻界的得奖大户,已5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特别奖,并获得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

米博华说,获奖不能看成是他个人的荣誉,同行和评委看中的是《人民日报》的重要性,这主要得益于《人民日报》社论的特殊地位,荣誉属于报社,不能归功于个人。在《人民日报》评论部这个重要岗位上,取得成绩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取得成绩、不获得奖励,那才是失职。

现在年轻记者面临的诱惑太多,因此想成名成家的愿望特别强烈。对此,米博华表示很理解。但他说:“浮躁情绪要不得,要先努力提高自己,等学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就会有的。有的记者说你得的奖很多。其实我已经耕耘二十多年了,而他们才刚开始播种就想收割,这是不可能的。”

近几年,米博华表示,愿意把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但是许多事并非他自己所能左右。“其实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如果可能我愿用我的所有换取美丽的青春。现在的我不能犯一点错误了,年轻人即使错了也还可以从新开始。”

米博华还说,奖励只是表面的,奖励背后付出的是艰辛劳动和经验教训。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到收获的季节,急也没有用。在追求成功方面,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能跃过一个艰辛奋斗的过程,当然,这过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去缩短,换句话说,可以少走弯路,但绝对跨越不了。

在获得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后,他写了一篇获奖感言,总结了二十多年来为人为文的经验“三实”——《扎实、踏实、老实》。文中写道:“扎实最可贵;踏实最可靠;老实最可敬。人的一生注定要在艰难中跋涉,面对诱惑、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坦坦荡荡、磊磊落落、堂堂正正,就不会被别的什么东西所绊倒。”

米博华在专业上虽然取得巨大的辉煌,但他的心态更是豁达、乐观。他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他说,一个有实力、有价值的人最终会体现实力、展现价值。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拿出行动来最重要。对于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米博华建议,可以推销自我,但不要吹嘘,要相信别人能看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在工作生活中,他常常鼓励年轻人:“我相信会有更多后来者比我们做得好!”

六,评论员应具应备的5种核心素质

米博华的日常职务除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外,他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此,他对新闻评论教育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新闻评论的教育应该有两个不可或缺。

第一,新闻评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才能得到提高。评论教育要做好,就应该先写作业,再讲评分析,因为评论文章的选题、结构等各元素必须在写作中完成,光靠讲是讲不通的。

第二,评论只是一种文体,一个人可以把握评论文体的一般规律,但很难把握评论的灵魂——思想、观点及对某一方面情况的深刻理解。评论的最高境界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准确把握,对某一方面情况的全面了解。因此,对评论而言,文体只是一个架子,观点才是最重要的,提高思想能力和思想水平是最难的。

米博华认为,政论家不是纯粹的文人,他需要有学者的知识,政治家的眼光,新闻记者的敏感,既要能写,又要知道其中的道理。

一篇好社论的标准是什么?米博华总结道:一定要站得高,展得开。对政治理论的阐述,一定要准确鲜明,字正腔圆,不能跑调;文气饱满,收放自如,气要接上,不能松,必须是一口气往上推、推……当然,站得高,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不是大而不当的空论,而是一种拨雾见天的透彻,一种准确清醒的判断,一种峰回路转的开悟,一种高屋建瓴的预言。

为此,米博华说,作为从事新闻评论的专职评论员要具备以下核心素质:1,政治素质,即发自内心地爱党、国家和社会;2,理想抱负,即以微薄之力奉献社会的精神;3,宽广的眼光,即能关注大事小情宽大的胸怀;4,丰富的知识和阅历;5,持续不断的写作积累。

七、不断改革创新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米搏华常说,我们以往对评论的认识大多是只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就算完成任务,很少留心“读者是否接受了,宣传是否有效果。”

对于论论工作的改革创新,他指出:一,在办报理念上,应进一步强化读者意识,在服务读者过程中争取更多的读者;二,在精神状态上,应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工作,强化阵地意识,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三、在工作机制上,应更加注重按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该报的就要报,该评的就要评;四,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贴近生活实际,改变呆板面孔,倡导清新文风,打造评论品牌;五,培养评论人才,重视评论人才,营造评论人才成长环境,提高评论人才的社会地位,使我们的新闻界涌现出更多的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评论家。

八、用手中的笔为社会进步尽微薄之力

“从二十多年前写第一条简讯到起草社论,眼睛花了,头发落了,始有所悟:偷懒耍滑,骗不了别人,骗的是自己;算计取巧,得不到便宜,吃亏的是自己;自命清高,长得了脾气,长不了本事;牢骚抱怨,无损于人,伤害的是自己。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干活,比什么都重要。”米博华在回忆二十多年的评论人生时感言。

今年,经历了评论人生24年的米博华有很多的“想法”要整理,也有很多事情要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人生做小结”。他说近期主要有两件事情:一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二是利用业余时间把多年评论工作体会总结总结。一方面是对自己评论人生的回顾,另一方面是对评论写作规律的探索。

在谈及感想时,他对后辈的年轻评论人提出几条忠告:

第一,评论工作是一件很吃苦的事,一个年轻人若为了谋生去谋这个苦事,意义不大。年轻评论人应该努力利用手中笔杆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这样才能更有价值。

第二,人人都想成功,但不要急躁,相信功到自然成。

第三,遇到困难挫折,永远都不要怕,站直了,别趴下。

第四,要有理想和抱负,一个人活在世上不是为了吃好、喝好,而是能够担当对国家、民族应尽的重任。

“伟大的力量在于召唤,伟大的精神在于鼓舞”,这一直是米博华担当重任、面对困难时的精神动力。

在讲话、讲座、座谈等各种场合,他反复强调: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责任心远比才华更为宝贵,做一个记者、评论员或许很容易,但要想做一名优秀的记者、评论员很难很难。一名优秀的记者、评论员必须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民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感……

他说,即使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很平凡,但人生并不一定是虚度。如果一个人的存在会给别人带来喜悦、鼓励和鼓舞,这样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他希望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能够“担当责任,脚踏实地,懂得敬畏,常思感恩”。

上一篇:政务公开栏公开内容下一篇:《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监控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