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

2024-05-17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共8篇)

篇1: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

摘 要:排球运动是一项通过协同配合,共同发挥技战术的集体运动项目。本文结合实际,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不良心理现象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根据青岛三十九中排球运动员参加省比赛时的各种心理现象,提出针对性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方法。旨在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年龄小、文化程度以及智力水平不高,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平常排球训练中不仅要练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及应用,还必须对排球运动员需要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以及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因素提供了可靠地参考依据。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排球运动员训练效果

现代的排球竞赛表明: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消耗很多的体力能量,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运动员在比赛时所需要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的不是很好,即使技术、战术方面训练都达到标准也难以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加强其相关的心理配合训练,是提高他们技战术临场发挥的关键。

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

1.1过度兴奋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比赛前兴奋过早,使身体机能过早释放,能量过分的消耗。表现有很多,例如:青岛三十九中排球队部分队员的心跳持续加速、血压不断地升高、部分队员则失眠,着急第二天的比赛。虽然信心十足,体力充沛,但由于用力过大,加上一夜兴奋过度加失眠,精神不集中,导致动作变形,不能在比赛的时候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1.2过度紧张

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对比赛不能正确的认识,对于选手实力较强或者是个子高的运动员过度紧张焦虑产生恐惧心理,出现抑制心理。表现有很多,例如:看到青岛三十九中的部分队员因过度紧张表现脸色苍白、不停地出冷汗、不主动积极的打球,甚至排斥接触排球,表现的极为消极。

1.3错觉和幻觉

青少年运动员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出现幻觉,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比如青岛三十九中的运动员们因为年龄较小,容易出现恐惧心理,特别是做错了之后就怕继续。这个年龄段的也会出现幻觉。

1.4强迫现象

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和脑力劳动者,有部分运动员做事特别认真的,就要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在运动方面也是不断地强迫自己完成自己本来完成不到的事情。比赛时部分运动员因为一次的失误一直反复的去尝试,导致整个比赛都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成绩。

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很多,但可以把它分为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包括:专业知识掌握、智力水平、技术水平、对待学习训练的态度这些都是影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而客观因素是教练员的指导水平、对训练的安排、采用的训练方法、正式比赛的实践,以及训练的环境、器材、场地、时间等。还有对手的技术水平。主管和客观因素都会成为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因素条件。

2.1排球运动员自身的影响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自身的影响有很多,自己技术的不稳定,自己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比赛中接对方发球直接失误,可能会因为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到正局比赛甚至还会影响到其他队员。心情过分紧张或兴奋,不能良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也会导致比赛失误。

2.2比赛环境的影响

比赛的时候有很多观看比赛的人员,他们有不同的倾向。随着比赛的进行,观众会有过激的行为和语言会对运动员造成刺激,使运动员情绪激动,最终导致运动员发挥失常。裁判不公正的时候也会引起运动员的不满和骚动,导致比赛的心情特别低落,不能正常发挥技术水平,最终成绩不理想。

2.3教练员和队友的影响

在比赛过程中,很多运动员会因为失误被教练员和队友批评,老队员会抱怨新队员,新队员本来技术比较稳定,被教练和队员指责心里的情绪受到影响,导致自己不能正常发挥。老抱着一种“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想法比赛,出现不积极、进攻无力、场上不热络等现象。

三、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调控方法

排球运动有自身的特点,作为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记得我国有一名排球专家王组洪先生曾在1991年漳州全国高校排球教练员训练班上讲过“只有较高的知识结构的人,才能打出高水平的排球。”根据2014年带青岛三十九中女排打山东省比赛时得出一些调控的方法(并结合知识理论):

3.1自我催眠与自我暗示法

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前有各种心理状况,兴奋紧张都是常常有的事情。发球的时候会有过度紧张和过度兴奋的状态,看到比分时也会有。都会影响着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从而教练员要告诉运动员要不断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暗示的方法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节到良好兴奋状态。“力争把这个球发好,是临发球时最佳的思维方式。”为此也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调节控制方法达到目的。过度兴奋和过度紧张可以采用深呼吸法来调节,是心率平稳;精神状况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应该采用用力击打排球方法来调控,使运动员的运动器官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中。

3.2信息回避法

青岛三十九中排球队虽多年参加比赛,但属于业余队。训练时间较少,经验不足,多为初一的学生。所以在比赛前教练员较少的透露信息,让运动员尽量愉快的训练。就不会有紧张的情绪围绕在训练中。因此运动员应采取信息回避的方法,会比某些问题可能影响心理稳定性的不利信息。运动员应多读书、听音乐、散散步等。

四、结束语

当今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仍然是高度、速度和力量。但是仅有高度、速度、力量是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的,那么帮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广大教练员值得研究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练员总是根据以往自己在训练工作中的知识经验,在对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同时忽略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的培养。我们所面对的大多是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运动员,他们的神经系统仍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所以,在对青少年排球训练中,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前提下,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训练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龙标.心理学知识在高职院学生排球运动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文献通报.2008年

[2] 王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 安维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几个问题

[4] 张和军.浅论排球发球技战术及心理训练

篇2: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

论文关键词:网球运动员 心理状态 调控

论文摘要:本文拟就网球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在比赛中产生消极心理的主要原因、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解决,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改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以提高其比赛成绩。

一、网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

对于初学者和一般的爱好者来说,不良心态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对网球的陌生或者生疏,步法与欠缺技术,另外也存在遇事急于求成,不能冷静应对的面对。不良心态产生的因素则更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重地考虑胜负的前因后果。有的运动员重视比赛的最终结果,只能赢而不能输,得过重,不能够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输赢。所以在比赛中失利时,便焦虑不安,产生过度紧张。

2、应变能力薄弱。赛前没有正确分析双方的实力。比赛一开始,情况与赛前不同,便产生紧张的状态。有些运动员,一般比赛时步法还算稳定,战术水平发挥较好,但一碰上“怪手”、“怪球”,或者对方突然变化路线,便不能迅速适应,诱发了紧张心理。

3、对外界的刺激和干扰过于敏感。大型比赛中,一般观众过多,喝彩与喧哗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另外还有裁判错判、误判;比赛时间、突发应急事情等等。对此,运动员不能适应,产生更多反应,有的表现得不冷静、沉不住气,甚至伴有急躁情绪等,这些也是造成心理紧张的原因之一。

二、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类型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研究对网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直接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1、赛前激动状态。调查显示过分激动的比例为18%,此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为情绪过度激动,经常出现动作失常,而且,体力分配不妥,有的第一轮比赛中就被淘汰出局,也有的甚至在一局结束之后,依然不能平静下来,导致输掉整场比赛。表中数据显示,赛前激动人数比例是78%,分析可以得出,调节运动员赛前激动心理状态是调控对策的重中之重。

2、赛前淡漠状态。调查显示赛前淡漠的状态的比例为13%,这种状态表现为:运动员消极被动,在比赛中会明显体力不支,失误也明显增多,在第一局刚开始不久就被拉大比分,甚至严重的`还在比赛中弃权。另外,也有运动员赛后承认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调查显示盲目自信的比例是16%,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表现为,比赛一开始就猛冲猛打,恨不得一下子把比分拉开。但一旦出现失误,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动作失调,束手无册,急躁烦恼,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比赛连续失败。有的也是因为第二局根本没体力和对方拼打,输的很惨。

上述三种不良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能力发挥有普遍性的消极影响,对比赛的成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一种类型的运动员,他们表现出典型的过度兴奋,,很难以很平和的心态去控制自己的动作,甚至完全失去对动作力量的正确分配和调整能力。第二种类型的运动员,又过于消极,他们经常偏离运动活动的方向,动作缓慢无力,这样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第三种类型的运动员,盲目轻敌,往往因为因准备不够充分而输掉比赛。

三、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首先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和构建最佳的心理状态。比赛既是技术和体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则是决定其身体机能技术充分发挥、争取胜利的重要因素。

2、培养运动员对网球运动项目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培养运动员对网球运动项目的兴趣甚至比单纯训练其技能更重要。因为,只有队员在一种高昂的情绪下训练才能更好地进入训练状态,所以,一定要在从运动员心理特点出发、示范正确,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经常转换练习和变换活动的肢体部分,在兴趣疲劳出现前转换到另一活动上,使运动神经细胞更替得到休息和恢复,达到训练效果。同时要树立为国争光的目标,这样培养他们对训练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达到训练的一定效果。

3、针对个别不良心理状态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在比赛中运动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在比赛中,如果裁判员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出现误判、漏判,甚至故意偏袒一方的情况,如果运动员事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会影响情绪,进而影响战术的发挥。

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表现往往受心理状态的制约。如果情绪不好,那么熟练的动作也会变得不灵活,肌肉也会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发僵,坚定的信心也可能会动摇,清醒的头脑也会变得混乱。因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且还要提升自己个人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不断改善自己。每一次比赛不仅是对运动技能的考验,还是对其心理机能的考验,因此,运动员要在不断的训练和比赛中强化心理能力的形成。运动员首先要端正比赛动机,正确对待比赛结果。同时,还要训练战术,在瞬息万变的比赛场上,要善于发现对方的弱点,一己之长攻敌之短,应善于随机应变,根据比赛的形势及时调整战术。

总之,运动员要在实践中把自己培养长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的人,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承担责任。

4、结论

从调查分析来看,赛前心理状态的波动已经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比赛成绩的评判,不仅取决于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其临场发挥的能力,特别是其心理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要重视和加强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与心理调整。有效的指导运动员在赛前的不良情绪,为比赛做好最佳准备状态。

参考文献:

[1]黄翔,不良心态在羽毛球运动中的表现及其调节方法[j]、体育科技,(03)

[2]朱振涛,乒乓球业余选手的不良心态及其调节方法[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02)

篇3: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

现代乒乓球比赛不仅是运动员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的竞争,更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较量。从国内外许多运动心理专业的有关文献来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双方总体实力基本对等的情况下,因不良心理因素影响而导致技、战术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由于训练期限,年龄的关系以及心理性格特征,其技能临战发挥会出现不确定性的因素较多,而心理因素成为公认的影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成绩最为重要因素[1,2]。基于此,笔者拟对乒乓球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的行为特征成因以及采用哪些方法对其进行及时调整与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2 乒乓球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不良心理及其行为特征

2.1 与不同实力对手比赛时的不良心理及其行为特征

当对手实力强大时,运动员常会产生恐惧、信心不足、斗志不高、缺乏拼劲等心理状态。其外部表现为焦急,脸色发青,心跳加快,膝腿颤抖,动作迟缓,眼睛盯不住球,控制不好球的旋转速度与方向落点。

当对手实力较弱时,运动员有时会产生不以为然,心不在焉的心理状态。表现为防守不积极,进攻不主动,比赛中消极应付,提不起兴趣,甚至耍弄对手。

当双方实力相当时,运动员常会产生重重顾虑,想赢怕输等心理状态。其表现为身体紧张,攻球过程中保守,被动犹豫不决,谨慎有余而果断不足。

当与实力不明的对手交锋时,运动员常会产生没有主见,慌里慌张,草木皆兵等心理状态。其表现为对同伴的鼓励与提醒,对教练的指导感到烦躁与漫不经心,听之任之,甚至埋怨自己或他人等。

2.2 场上比分出现差距时的不良心理及其行为特征

当比分领先较多时,运动员一般会产生“懈怠”的心理状态。其表现为不按教练员事先布置的技、战术打法要求进行积极性比赛,我行我素,对不该失误的球不以为然。

当比分落后时,一种情况,运动员会产生自卑心理,即对比赛失去信心,对自己已有的能力的评价发生错位,即低估自己在比赛中的技巧和能力。其表现为怕败,怕承担责任和后果导致感觉智力意志意识等多种心理能力急剧下降从而使运动员丧失竞技能力,其表现为攻防的时机失调,动作技术配合无序,技、战术运用的成功率大幅下降;另一种情况是,运动员产生失控心理。其表现为动作粗糙,失误率明显增多,全场比赛节奏紊乱。

当比分僵持时,容易情绪波动,一种情况是运动员过高的估计对手的实力而产生畏惧和怯场等心理状态。心里犯嘀咕,“不太妙啊,可能没戏啦。”其表现为眼睛视野滞呆,甚至看不清楚和判断不了各种球的旋转与落点,视野变窄、感觉失灵,动作僵硬,失去常态;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急于求成,相持之下,导致注意力过分专一,思路变得狭窄,不敢启用自己的“特长技术”,反而被对方控制而不断出现无谓的失误,由此而产生失球后“悔恨”情绪。其表现为动作狂躁,急于求成而蛮干,一条路走到黑,在不利形势下放弃努力,想尽快赢得比赛等现象。

2.3 外环境影响产生的不良心理及其行为特征

当裁判员出现误判或不公时,运动员常会产生愤怒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懊恼不休,浑身发抖,不停地埋怨裁判,甚至漫骂裁判和做出很不文明的动作。

当观众起哄,只给对方加油或嘘声本方时,运动员常会产生心绪不宁,反感等心理状态。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到比赛中,视对方观众为冤家对头,对观众做出极不礼貌的挑衅性动作。

当对方打球时表现出凶狠且得势不饶人时,运动员常会产生厌恶情绪和攻击心理。其表现为肆无忌惮地采用“口中念念有词”,出言不逊,达到释放心中怨气。

2.4 内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不良心理及其行为特征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要求处于一种适度的紧张状态,如果过分的紧张,就会导致心理焦虑。运动员往往会感到手心出汗,心跳加快,亢奋、坐立不安、浑身无力、肌肉轻微颤抖尿急尿频在比赛中心理性的焦虑会造成动作僵硬反应迟钝,触球变形,失误增多。

对方水平较高、名气较大时,在认知水平上往往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分析对手的运动技术水平。一种情况,初出茅庐的运动员,也许自身训练非常努力,具有一定实力,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但由于缺乏比赛经验,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焦虑、注意力狭窄,许多有关线索被疏漏,信息加工能力下降,偶然刺激也容易分心,比如对某一个关键性球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整局落败。另一种情况是,不敢拼争,害怕对手,来球不知所措等运动智力下降,失分时不停地回头看教练,以及同伴们的反应,进而失去比赛中的自信。

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不良心理形成的外部原因

3.1 缺乏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随着乒乓球运动项目自身发展,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趋于接近,心理素质成为影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成绩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中,却存在着不同认识上的偏差,一种情况是在业余训练时在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中,从不实施有计划的、按步骤的心理训练以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加以必要的影响,促使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发生最适宜于训练和比赛的变化需要;一种情况是只注意赛前的心理准备训练而忽视平时应持续不断进行长期的心理训练。再一种情况是赛前心理准备不足,因此在比赛中心理难以调整到最佳状态。

3.2 不正常的人际互动效应

所谓人际互动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行动者直接或间接地和他人的行动发生联系的指向性活动。这些指向性活动是因为太多的暗示、模仿、感染、猜测等心理及其外显行为为诱导而引起的,如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在攀谈的过程中,对各体校名气较大的运动员去进行打听,当自己遇到这些对手时,不敢拼争,害怕对手、怯场、紧张、急躁、抱怨,造成拼搏意志的减退等运动智能下降,有“闻风丧胆败走麦城之谦。”如果对这些不正常的人际效应及时予以控制和调整,运动员的不良心理就会不断地滋生和蔓延,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而导致比赛发挥不正常以至于最终失利。

4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不良心理形成的内部原因

4.1 个性心理特征

许多比赛表明,赛场上运动员的心理及其外显行为确实与个性心理特征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在乒乓球比赛中,乒乓球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可以从神经类型来分,神经类型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气质,乒乓球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分为活泼型(强、均衡、灵活、即多血质)这种类型的运动员思维速度快、速度能接受较强的刺激,有适应急剧变化的能力。其次为安静型(强、均衡不灵活即黏液质)。这种类型虽然在兴奋和抑制的转化、代替速度上不够灵活,但注意集中,镇静沉着,情绪稳定,自制力强,即适合防守及攻防结合的打法也可作弧圈快攻打法。再次为兴奋型(强、不平衡、灵活、即胆汁质),这种类型情绪发生抑制的转换不平衡,当兴奋占优势时可能表现出急躁、紧张,当抑制占优势时则丧失斗志,因此技术发挥不稳定。抑制型(弱、不均衡、不灵活即抑郁质)是一种弱的类型。这种类型可能在从事其他工作中获得成功,但不适宜从事乒乓球运动。

4.2 过硬的技术与身体素质的对抗能力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技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技、战术性临场的运用能力与比赛中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苏联篮球教练在调研过程中总结了许多优秀运动员实践经验之后强调,关键性的比赛“3分在技术,7分在心理”。比赛中球技平平,就很难把握比赛的主动权和控制整个比赛的节奏和进程。对此,技、战术水平及其运用能力则会在心理上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一旦比赛处于劣势,少则信心不足,多则恐惧害怕或失去斗志与信心。同样,运动员身体素质较差,在相持对抗时,在多场比赛中其体力会下降,虽然在对某场比赛中,球技水平略胜一筹,面对一天要打多场比赛,消耗体能太多的情况下,其身体素质太差也会体现出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的状态。本应在技术上完成的一板关键球,结果因体力不支步伐跟不上而造成失误频频。这对因心理上也造成沮丧与心理失衡而输球。

5 建议

在比分与外环境发生变化的心理调控时建议使用以下方法。

1.自我暗示法

训练水平与参赛经验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焦虑状态的影响。高年龄段的队员在赛前低于低年龄段或水平低、初出茅庐的队员,这是因为高年龄段和水平较高的队员,通过了多次参加正式比赛的磨炼,积累了丰富的临场经验和自我调节能力,反之低年龄段、训练年限短的队员因参加比赛机会少、赛前焦虑状态水平偏高。认知性焦虑的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当处于劣势或比赛处于相持和决战的关键时刻担心失败,不敢拼争,害怕对手,对来球不知所措,运动员一定要用自我暗示的方法给自己打气加油,诸如默念“我有实力”、“要有信心”、“让自己兴奋起来”等积极的自我暗示语。尤其在比赛前,运动员往往会出现太多的担心,诸如担心失败,担心动作做不好等,那么这些心理想法与担心一定会影响比赛的发挥。这是因为:担心失败就等于在做失败的心理准备,把担心变成希望,你就已经站在希望的路上,继续努力走下去,你就一定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2.情绪的自我控制

因为乒乓球比赛都是单兵作战,对抗激烈,比赛中情绪起伏多变,情绪体验鲜明强烈,要求运动员要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有些青少年队员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控制不了情绪,头脑容易发热,犯急躁,易发火,耍脾气,比赛中容易形成盲目搏杀,因而在比赛中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此时,教练员应帮助队员分析认识急躁情绪不加控制所造成的后果,不但解决不了任何技术上的问题,反而容易导致比赛的失败,相反若能保持情绪的稳定则能使头脑冷静地分析,周密地思考,快速反应,往往在比赛中能挽回败局,夺取胜利。

3.鼓励方法

鼓励方法的实施有两条途径:首先,运动员应进行自我鼓励。当成功完成一次进攻或防守而得分时,运动员应该为自己优秀表现欢呼、雀跃等动作来鼓励自己。其次,在逆境中抗衡时,教练员应对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运动员及时给予表扬,并准确、灵活地运用指挥艺术给运动员提供卓有成效的策略,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与勇气。

4.注意、集中与转移方法

集中注意力是指人的身心倾向于某个目标,不分心,不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乒乓球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于运动的注意力集中于比分、对手、裁判、观众等劣性刺激而引起的。此时,教练员应通过场外传递信息如运动员打出一个好球用击掌和好的口气做出肯定与表扬,如运动员注意力有所松懈、松弛或对方气势劲头较足时,用“注意”、“盯住”、“紧张”、“稍放松”等口气来提醒运动员的注意力转移到技、战术的运用和进攻方法上去。运动员则应主动配合教练员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不良劣性刺激的情绪中及时的调整到良性刺激的状态中来完成比赛的任务和目标。

5. 放松法

运动员的实践证明,在比赛中心理紧张时,骨骼肌会不由自主紧张,表现为肌肉僵硬,全身发冷,而心理放松时,骨骼肌自然放松,这是取得佳绩所必需的。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认知焦虑水平都会超出正常范围,致使运动员对比赛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以致产生紧张性反应。此时,运动员应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比赛中的间隙,使用不同深度,不同节奏的呼吸调整的方法,使紧张心理的状态得到放松,为此达到自觉调节比赛时机,目的和情绪,恢复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的目的。

6 结论

运动心理训练关于“参赛角色”与“参赛角色的扮演”的理论认为,“比赛角色”的确定,需要通过日常的心理训练过程加以实现,它所要付出的努力远比“参赛角色的扮演”要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赛前角色合理定位的心理训练是进行赛中心理调控的先决条件。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参赛角色的定位的实质是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对相应比赛结果与自我比赛行为目标的定位。其基本做法是无论即将开始的乒乓球比赛对手是谁赛前都应通过赛前侦察了解对手和比赛条件明确比赛的目的和任务,落实比赛方案等,对自己的参赛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详细制定出敌强我弱,敌弱我强及势均力敌的三类情况下,赛前角色始终定位于“快”、“准”、“狠”、“变”、“转”位置上的种种策略,使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焦虑程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以防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波动情况

摘要:通过现场比赛观察、个别访谈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其他研究方法,在描述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的行为特征以及揭示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克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良心理表现的调控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心理

参考文献

[1]陶爱荣.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的因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4):58-60.

[2]张小玲.现行乒乓球赛制与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38-40.

[3]孙燕.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3):75-77.

[4]刘茂辉,徐文泉,张岩.乒乓球运动员赛前运动动机和变化规律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1):136-138.

[5]高梦锦.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问题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1):262.

[6]陈静.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质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5(4):281-285.

[7]陈静,等.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6,5(3):12-15.

篇4: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

关键词:农村初中;排球运动员;不稳定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078-01

不稳定心理是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是学生在完成体育教学训练比赛过程中,特别是在较高难度或有较强对抗性时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在中学生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往往因为内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情绪异常、烦躁、胆怯、意志消沉、反映迟钝、自控力减弱等现象。不稳定心理的产生不仅影响运动员对运动技术的正常发挥和运动成绩的真实体现,还会由此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有效的分析及预防初中排球运动员不稳定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排球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素质

1、意志品质

运动训练包含的内容很多。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证明,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为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对人的机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夺取优异的比赛成绩。

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心理能力是充分发挥身体能力的技术、战术能力的保证,尤其在当前国际体坛上,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发挥心理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两强交锋,心理能力强者胜,这在国内外比赛中早已屡见不鲜。目前,美国、俄罗斯等体育强国已把心理训练作为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贯彻始终,常年不断。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多数国家的代表队配备了运动心理学家,可见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

二、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1、心理训练的特点

心理素质的好坏在非比赛时,是无形的,抽象的,而在比赛时,又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进行心理训练的难度大,要求高,需要有计划、有意识、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良好心理素質的养养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心理训练还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程度的运动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心理训练也必须同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2、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素质不但对竞赛成绩有直接影响,还会对体力和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起作用,从而影响到赛成绩。通过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能更快地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参加运动训练与比赛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帮助运动员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和取得优异比赛成绩。

(1).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完善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极度紧张的训练和比赛对人的心理过程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训练和比赛,要求运动员具有精确运动感知觉和清晰的

(2)心理训练的方法

① 放松训练法:它的特点是以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它能使肌肉放松,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植物性机能的控制;并且,放松之后,运动员借助默念包括一定愿望的“套语”,又能对以后的行为起作用。

② 控制训练法:它是运用想象力,通过内心的图像,帮助把一种成功的机制编入大脑和神经系统,然后就去实现,直到成为习惯为止。进行控制训练就是学会形成集中注意力、相象、体会以及做起来“就像那样”等习惯。进行这种训练至少需要三周的时间,每天15—20分钟。

③ 模拟训练法:它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训练,它是为运动员参加竞赛做好准备。要搞好这一训练,必须对比赛的对手、环境、条件等方面作出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来安排训练,使运动员习惯于比赛的特殊情况,同时末年式训练的内容应尽可能与面临的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相似。

④想象练习:指运动员运用技术和身体练习所产生的感觉,结合教练员的讲解与示范等在头脑中形成的动作表象与概念,来强化运动技术、战术的学习,并改进和巩固有关练习。这个方法,有人形容为在脑子里“过电影”。

三、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心理训练的原则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要进行这一工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自觉积极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循序渐进和重复性原则;(4)个别对待原则。

2、注意事项

篇5: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

1.1、研究对象

山东省各级体校和俱乐部的部分排球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2、结果与分析

2.1、比赛中不同情况下排球运动员心理变化情况

心理素质是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心理素质与排球运动员的技战术等密切相关, 是技战术及竞技状态的基础和保障。在比赛中, 比分变化直接影响到排球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 也反应出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根据比赛实际情况, 我们将比赛中的状态分为比分领先、比分落后及比分持平等三种情况, 对三种情况下的心理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1) 比分领先情况下的心理变化分析。

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 说明球队在对抗中已经取得了领先优势, 此时的心理变化大都是正面的, 暂时的领先能够显著增强排球运动员的自信心, 情绪更加稳定, 从而能够根据自己熟悉的节奏进行比赛, 将擅长的优势技战术充分发挥出来, 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 情绪高涨, 越打越顺。此时, 比赛中的一些干扰因素对领先球队运动员的影响程度较小, 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判断准确, 技战术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比较高, 在对抗中能够占据主动。

但是, 比分领先对于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够产生正面作用, 但也能带来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容易放松警惕、集中不了注意力、急于求成、想赢怕输导致的运用战术缩手缩脚等现象, 会直接导致比赛结果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排球比赛高度激烈, 任何一分的争夺都有可能导致最后的结果发生逆转, 领先后的盲目自信和警惕的放松, 会直接导致运动员比赛态度发生变化, 如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等, 让对手有可乘之机。

(2) 比分落后情况下的心理变化分析。

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些正面的心理状态, 调查显示, 82.86%的排球运动员表示在落后的情况下会增强拼搏意识, 相信自己未必输, 反而会激发和增强个人的斗志, 还有65.71%的运动员表示落后特别是比分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会全力以赴抛开杂念敢打敢拼。根据心理学理论, 自卑感是激发个体斗志的重要因素, 在比分落后的情况后排球运动员会产生赶超别人的想法, 并由此产生一种正面的激励作用。对于排球比赛中运动员不服输的心理特征, 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运动员认为落后只是暂时的, 只要自己调整状态并根据教练员的部署调整技战术, 一定会扳平比分并实现比分的反超;二是认为反正都是落后, 还不如甩开膀子打。这两种情况都会使排球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拼搏意识得到增强, 能够努力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信念坚定, 并且能够大胆进攻, 不但会给对手增加心理压力, 也给自己制造了反超的机会。

(3) 比分持接近况下的心理变化分析。

现代排球比赛中, 对抗双方的技战术差异日益趋近, 比赛中比分持平或交替上升的情况越来越多, 频繁出现的比分接近现象也会给运动员的心理带来不同的影响。

在比赛比分持续接近时, 部分排球运动员具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和不服输的精神, 坚信自己能够胜利, 了解自己跟对手, 这种情况下只要思想上和心理上不出现问题, 技术上控制严密赢的希望还是很大的。此外, 有65.71%的运动员表示在比分接近时自己的感知能力准确, 能根据对手的技战术运用情况采用灵活的技战术应对, 战术意识清晰, 能够快速灵活的变换技战术动作。

但是, 在比分接近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 比分持续接近会导致运动员想法增多, 此时部分运动员可能担心对手领先会出现急躁或焦虑的心态, 导致技战术运用不合理使得对手抓住机会拉开比分。

2.2、导致排球运动员比赛中心理变化的原因分析

在高水平排球比赛中, 影响或导致排球运动员心理波动的因素众多,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及对专家的访谈, 总结出了9项可能的因素, 包括技战术实力情况、场上比分情况、比赛准备情况、比赛经验情况、裁判的执法程度、观众的情况、气候条件、比赛环境、参赛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 我们取选择比例超过50%因素为导致心理波动的主要因素, 按照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参赛动机、实力情况、比赛环境、比分情况和准备情况。

2.3、如何更好的调控排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

(1) 赛前的干预措施。

①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提高比赛的自信心

对于排球运动员而言, 在赛前的训练中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比赛成绩、运动水平及比赛对手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期望值, 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提高比赛的自信心, 减轻比赛压力。树立正确的比赛胜负观, 要求排球运动员对自身的特点及水平、对球队的特点及水平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客观而公正的认识, 进而在科学评价对手实力的基础上, 着眼于实际, 使自己的赛前情绪能够稳定在一种适度的紧张状态, 力求在最大发挥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获取最好成绩。

②增加心理训练内容, 科学选择训练方法

在排球训练实践中, 心理训练作为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已经融入到日常训练之中。但我们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看, 目前排球训练中心理训练的比例及重视程度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大部分排球运动员仅仅了解呼吸调节法、集中注意练习、自我暗示法等较为简单的心理训练方法。因此, 建议教练员、运动员强化对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 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训练手段, 将部分先进的心理训练手段融于日常训练中, 藉此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比赛时的自信心, 在赛前紧张出现时能够进行适度的调节。

③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根据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赛后教练要一对一的对运动员进行教导, 每个队员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都不一样, 要有针对性。

比赛经验不多的运动员: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在刚刚开始参加比赛时是因为紧张而放不开, 头脑发热, 身体僵硬, 技战术运用不出来, 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 这就说明这位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不够多, 如果是经历过大赛磨练的运动员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 教练应该让其多参加比赛, 经历的成败越多, 就越能让一位运动员成熟起来。

盲目自信的运动员:对于这种运动员来说在比赛中肯定会出现领先时放松、易轻敌, 不重视也不珍惜每一次的比赛机会。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采用多批评、多教训的方法。要采用适当的奖罚制度, 时刻消磨这名运动员的锐气, 但是力度应适度。

无自信的运动员: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大多数都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 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 顶不住压力, 如果输掉一场非常重要的比赛就会半年甚至是一年都无法把状态调整过来。教练员面对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应时刻鼓励他, 不应给他过大的压力, 让他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面对比赛。

(2) 赛中的干预措施。

①教练员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安抚队员的情绪

排球比赛每一局时间不长, 很快就能见分晓, 掺杂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所以当运动员落后时, 很容易造成运动员们的心理紧张、怀疑自己、急躁、信心不足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首先不能有急躁。应安抚队员的情绪, 要让队员知道在整场比赛中, 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如何拿自己的强项跟对手的弱项比拼, 使其忘掉之前的不良情绪, 从头再来。

②教练员在赛中指导时应用积极的词语引导运动员

在比赛中, 对于心理波动较为明显的排球运动员, 教练员应采用积极的、肯定的方式鼓励运动员。例如, 把“你太笨了”换成“你很棒, 继续努力”, 把“别着急”换成“沉住气”, 把“别放松”换成“一股作气”等。此外, 要让运动员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

③教练员在赛中要把握住时机运用暂停

在比赛中, 教练员要根据球队的表现, 在自己的队员遇到困难时、对手处于超水平发挥时、领先被追回时、关键球时、连续输球时、改变使用的战术时、心理压力过大时以及头脑空白时等情况下有效运用暂停, 一方面及时帮助运动员总结当前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能通过积极的干预帮助排球运动员平静心态, 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比赛中。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对于排球运动员而言, 赛场上的心理变化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波动都会对排球运动员产生负面影响, 合理的心理波动有助于提升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兴奋度, 但不合理的心理波动会给运动员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导致运动员自信心丧失、焦虑或紧张等;

(2) 通过调查显示, 导致排球运动员在赛场上心理波动的因素主要是参赛动机、实力情况、比赛环境、比分情况、准备情况等方面。

3.2、建议

(1) 在赛前, 要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提高比赛的自信心;在日常训练中增加心理训练内容, 科学选择训练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篇6:浅谈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排球运动心理训练,就是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员活动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最佳竞技水平的发挥。

一、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其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形成运动员良好的个性心理,适应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为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

1、培养良好的比赛动机。动机是激发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内在动力,是对训练和比赛起首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平时训练要使运动员充分理解训练比赛的目的意义,树立集体荣誉感。

2、模拟训练:

(1)对手特点的模拟:模拟比赛对手的技术战术打法特点、技战术比赛风格、训练比赛作风以及气质表现等。具体方法是让队友扮演对手的活动,通过模拟,了解和适应对手的比赛情况,以便采取有效对策,加强赛前的准备。

(2)反败为胜的模拟:在练习比赛中,规定主力队员一方为15分,非主力队员一方为20分,比赛开始后双方进行激烈争夺,经过反复训练,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培养运动员不惊慌失措的心理状态,并增强反败为胜的信心。

(3)裁判不公的模拟:在练习比赛中,在双方比分接近的情况下,裁判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错判、漏判和反判,培养运动员能经受挫折的刺激,而不埋怨、不激怒、不分散注意力,不影响自己的情绪,继续打好比赛以激励自己前进。

(4)气候条件影响的模拟:在大赛前,应选择与比赛地点相同的气温进行实地训练,或以超难度的条件进行训练,以提运动员的比赛适应性和做好心理准备。

(5)对观众影响的模拟:在大赛的训练比赛,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众看球,组织一些啦啦队,专门为对方加油助兴,利用观众的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加油声以及观众不同的态度和倾向,给运动员造成情绪紧张、烦燥不安、注意力分散、技术失常的影响。

3、运用“激励评价法”,多给运动员一些鼓励,哪怕运动员在掌握技术动作方面还未尽人意,教练员都要主动帮助,不过多责怪,要给运动员一种自信和肯定,这对培养运动员的兴趣和积极性等心理品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而且更能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队员“胆大艺更高”。

三、比赛中心理调整可以采用

1、自我暗示:即用内部语言来平静自己的心情,如“默诵”我一点也不紧张。

2、诱导法: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技术动作上,转移各种不利于比赛的念头。

3、外部调节:教练员要密切观察分析队员心理状态的变化。利用暂停和局间休息的时间,在心理上给队员以安定和鼓励,给予具体措施和战胜对方的方法。

篇7: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不良情绪,成因,对策

情绪指有机体受到生活环境的刺激时, 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暂时性的较剧烈的态度及体验。分为积极情绪和不良情绪, 在不良情绪状态下, 运动员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直接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和人体的运动器官不良情绪, 会出现运动员反应迟钝、思维混乱、动作僵硬、肌肉无力等现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情绪是影响比赛成绩的诸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不良的情绪将直接给比赛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排球运动员赛场不良情绪的原因分析及表现形式

(一) 原因分析

1.教练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对心理训练重视不够, 往往凭经验和习惯顺其自然、就事论事、临时处置, 致使运动员大都不能正确认识正常兴奋和过度紧张, 缺乏自我抑制和调节的能力, 只能打顺风球, 一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

2.现代排球采用每球得分制后, 比赛节奏和得失分速度加快, 竞争更激烈, 任何技战术动作的完成都直接关系到得分与失分、得权与失权, 这种即刻反应得失效果的特点, 势必给运动员带极大的心理压力。若在短时间内接连失误几次, 就很容易使本方情绪低落, 而促使对方情绪高涨。因此, 技战术和动作的成功或失败, 成为排球选手的情绪迅速变化的重要原因。

3.在排球技术教学、训练中, 教练员只教动作, 而忽视了动作的一些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的训练。由于运动员存在差异性, 掌握动作快、慢不同, 教练员在帮助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中操之过急, 会导致运动员心理紧张、害怕, 失去自信心。

(二) 表现形式

1.过度兴奋:队员赛前兴奋过早, 使身体机能过早动员, 能量过分消耗。表现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食欲不振、失眠、尿频, 急于比赛。虽然信心十足, 体力充沛, 但由于用力过大、过猛, 致使去打球动作变形, 球的落点把握不准, 难以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2.过度紧张:由于对比赛不能正确认识, 对于选手实力强或者个子高的运动员过度紧张焦虑, 产生恐惧, 出现抑制心理。表现为血压下降、脸色苍白、出冷汗、沉默寡言、不主动、不积极、求胜欲望降低, 表现消极。

3.高估自己, 产生松懈心理:比赛中, 比分领先时, 盲目兴奋, 沾沾自喜, 过高地估计自己, 不能按既定的计划打完比赛;当比分接近时, 盲目、急躁、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 面对困难表现出消极畏惧的心理。

二、调控排球运动员不良情绪的对策

(一) 多维度控制

平时训练中, 对排球运动员进行情绪控制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 降低排球运动员对赛场内外刺激的敏感度, 对于客场、观众、裁判等不利因素宽容对待, 不要太过在意。运动员要端正比赛动机, 采用目标设置、表象训练、放松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等多种方法和手段适应不利因素, 把精力集中到比赛中去, 全力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二) 调节队员气氛

排球比赛中队员气氛好, 头脑清醒、反应及时、判断准确、思维敏捷、力量感增强, 渴望参加比赛, 运用技战术迅速、准确、合理, 甚至超水平发挥, 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相反, 队员就会产生情绪, 而导致过分紧张, 同时会伴随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不连贯, 整个心理状态失控, 这将导致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暂时下降, 造成失误增多, 战术意识障碍、整体配合失调。教练员临场比赛中, 不仅要对技术、战术进行指导, 还要要求队员积极调节场上气氛, 使之达到比赛最佳水平, 以保证夺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三) 奖惩合理

对于运动员不良情绪失控导致的失败以及引发的攻击行为要给予必要的惩罚, 使他们特别认识到不良情绪是不可接受的和将被惩罚的。还应谴责和制裁允许运动员放纵不良情绪、采取暴力行为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奖励那些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能控制不良情绪、承受惩罚性打击或受到攻击但不予报复的运动员。

(四) 提升教练员综合素养

提高排球队教练员自身的素质和执教能力, 提高教练员的心理指导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业务能力, 培养教练员高尚的人格和大局观。教练员应注意和运动员保持顺畅的沟通, 及时了解运动员的思想变化, 及时对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进行疏通。

总之, 在重大比赛中, 排球运动员要将技术、战术水平充分发挥出来, 必须要有良好的情绪。排球比赛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排球运动员情绪具有变化多、起伏大、转换快等特点。因此, 我们在赛前、赛中都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整。

参考文献

[1]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8.

[2]王进选.排球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及调整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3) .

[3]刘中玉.试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

[4]张力为, 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篇8: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调控

一、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调查结果

通过对30名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调查, 结果表明几乎100%的运动员在赛前心理都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 (见下表) 。

研究表明: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赛前焦虑较成年羽毛球运动员有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焦虑发生时间距离比赛时间较短, 即越接近比赛焦虑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而且焦虑症状出现迅速。如, 少年运动员有时会忽然在赛前出现内急、腹痛等症状。此外, 少年运动员赛前焦虑强度不如成年运动员强烈、持久, 在大多数情况下, 也不会出现成年运动员那种早期长时间的失眠、吃不下饭、头痛等反应。

二、引起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

1.来自教练员的影响

对于一个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来讲, 是否会产生赛前焦虑, 教练员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如, 赛前部分教练员会习惯性地给少年运动员制定比赛目标, 认为有目标运动员才会有拼劲, 却不知正是这种行为给运动员造成了心理压力。运动员常常会想, 万一自己打不到预定名次, 教练员是否会失望等等。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会造成运动员的过分紧张, 导致在球场上有所顾忌而无法放开打比赛。

2.对比赛失败的恐惧

在少年运动员的思想里, 往往会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他们认为球技越好, 受到教练的关爱与同伴的崇拜和尊敬就越多。反之, 将受到责备、冷落与嘲讽。而球技的好坏就是由比赛成绩决定的。因此, 在比赛前总希望自己能发挥出色并取得好成绩, 于是越到重大的比赛, 渴望胜利的心情越迫切, 对失败的恐惧也越严重。

3.对敌手的估计以及对比赛结果过多地考虑

部分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习惯在赛前以观看对手在比赛时的表现来估计对手的实力。当认为对手比自己稍强或双方实力相差不多时, 而且即将面临的是场足以影响个人或团体竞赛成绩的比赛时, 运动员脑海里会不自觉地出现两人对战的假象, 并对比赛的结果过多地加以想象。这样就会增加自身的心理负担并产生对比赛的焦虑, 反而使自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4.比赛动机不正确或过于强烈

比赛的本意是为来自各地的羽毛球运动员互相切磋、提高球技、取长补短等提供平台。但部分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过分地追求比赛的胜利, 并且偏激地认为比赛的成功与否直接与自身利益挂钩。如, 可以成功地换取物质奖励等等。因此, 他们对比赛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视, 因而也造成了精神上的过度紧张, 导致了赛前焦虑的产生。

5.对自身的球技缺乏自信

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来讲, 缺乏自信心是造成赛前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自信不足的原因很多, 包括比赛经验不足、碰到以前战胜过自己的对手、碰到名气较大的选手等等, 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会动摇少年运动员对自身球技的自信心, 从而引起赛前焦虑。

6.焦虑水平还受制于运动员的个性因素

由于部分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胆小、羞涩, 平时就容易出现心理紧张的倾向, 即经常产生紧张心理, 因而赛前焦虑水平往往比其他少年运动员高。

三、赛前焦虑的调控措施及对策

1.舒缓压力, 释放焦虑

教练员要针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赛前的各种心理反应, 按照个体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方式, 如倾听、交谈、转移注意力等方法, 让运动员释放焦虑;要明白运动员的想法、感受, 并加以引导, 让运动员树立信心并从技战术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最佳状态准备比赛。

2.确立目标, 正面迎战

在比赛前, 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并努力做到遇强愈强, 遇弱不轻敌;领先不松懈, 落后不气馁。在日常的训练中, 要注重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磨炼, 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 不会被困难、挫折所吓倒, 而能够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这样才能调整出最佳的临场心理状态, 并树立夺取胜利的信心。

3.注重实战, 训练比赛相结合

教练员应使日常的训练更加贴近于比赛, 因为运动员的取胜信心, 一是来自于平时训练的实力基础, 二是来自于平时训练、比赛所积累的各种应对经验。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尽量模拟比赛, 注重各种状况下的实战才是取胜的关键。

4.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上一篇:创业公寓市场前景分析下一篇:五月天歌曲《倔强》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