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培训大纲

2024-04-18

施工管理培训大纲(精选6篇)

篇1:施工管理培训大纲

承包商HSE管理方案大纲

(包括但不限于)

3审批栏 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项目的HSE组织机构和职责

4.1 HSE管理组织机构

4.2 职责

HSE管理

5.1 HSE方针

5.2 HSE目标

5.3 管理总则

5.4 HSE管理措施

5.4.1 施工现场HSE管理规定(制度)

5.4.2 危险源识别及具体作业及岗位控制措施

5.4.2.1 健康:呼吸保护、饮用水、高温、噪声、营地卫生、禁酒及毒品

管理、流行病和职业病控制等

5.4.2.2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5.4.2.3 劳保用品的配备与管理

5.4.2.4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5.4.2.5 “四口五临边”防护方案

5.4.2.6 施工机具、机械设备安全

5.4.2.7 脚手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5.4.2.8 对危险能量的控制(挂牌上锁制度)

5.4.2.9 开挖安全

5.4.2.10 吊装安全、卸料台搭设方案

5.4.2.11 高空作业、梯子安全管理

5.4.2.12 爆破安全

5.4.2.13 受限空间

5.4.2.14 焊接、切割和热加工作业、射线探伤安全

5.4.2.15 车辆、交通安全

5.4.2.16 消防、保卫管理

5.4.2.17 环保:扬尘、化学品泄漏及危废控制等

5.4.2.18 现场标牌等

5.4.3 文明施工、雨季施工管理

5.4.4 安全检查

5.4.5 培训和交底

5.4.6 会议制度

5.4.7 HSE考核和奖惩制度

5.4.8 事故隐患控制及制度

5.4.9 应急预案、医疗急救

保卫管理方案

项目经理、HSE人员及特种工资质证书登记表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5 6 7 8

篇2:施工管理培训大纲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掌握:危险、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事故、事故隐患的基本概念

2、了解:工作条件、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状况、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能力、危险源、风险、特种设备、特种工作、劳动保护、特种劳动保护、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危险因素、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女职工劳动保护、未成年劳动保护、职业病、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基本概念。

3、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任务、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安全生产目标体系的要求、事故预防与终止的基本原则。

4、熟悉并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由来。

5、熟悉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1、掌握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2、熟悉安全生产费用的计取、支付和使用原则。

3、熟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4、掌握安全生产管理对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

5、了解安全生产管理对临时工及劳务工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

1、掌握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要求和内容。

2、了解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3、熟悉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4、掌握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及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

5、掌握工程项目部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6、了解专职安全员应具备的素质。

7、熟悉安全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安全教育培训

1、了解安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特点、要求和分类。

2、掌握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卡的管理

3、了解提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方法

第五章 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

1、掌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概念、编制要求和方法、主要内容以及落实实施要求。

2、掌握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和要求。

3、了解安全生产检查的含义及意义。

4、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方式和类型、要求、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

5、掌握事故隐患处理的要求及方式。

6、掌握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及要求。

第六章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1、了解我国的应急救援预案框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程序。

3、了解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层次及文件体系。

4、掌握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编制要求及过程。

5、了解应急演练的组织及实施方法。

6、熟悉通信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及要求。

7、掌握通信工程常见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

1、熟悉事故的分类。

2、掌握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报告及现场处理程序。

3、掌握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的原则、程序集方法。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1、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监督体制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2、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

3、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监察程序、方式、种类及内容。

第三篇 安全生产技术

第一章 通用安全生产技术

1、了解安全生产技术的分类。

2、熟悉安全生产的一般要求。

3、了解安全色标的基本知识及消防基础知识。

4、熟悉施工现场防火要求。

5、了解现场急救常识。

第二章 安全用电基础知识

1、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2、掌握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

3、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要求。

4、了解雷电事故及静电事故的防范措施

第三章 工器具、仪表使用及器材储运

1、掌握工器具及仪表的安全使用要求。

2、掌握器材储运的安全要求

第四章 通信线路工程安全生产技术

掌握通信线路工程及通信管道工程的安全要求

第五章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生产技术

掌握通信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要求

第六章 国际通信工程

了解国际通信工程的安全要求

第四篇 电信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3:施工管理培训大纲

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的不同,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大纲将培训对象分为六大类,包含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知识产权服务业人员、知识产权师资、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等。在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培训对象特点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素质和能力,尽可能整体考虑培训对象的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确定清晰明确的培训目标,制定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建立既能满足学员普遍性需求,又能尊重学员个性化需要的知识产权培训体系。

一、针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设计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培训对象包括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内容、职责要求和职业特点,按照初、中、高三级划分内容层级,形成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设计。

(一)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和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掌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中级培训目标:全面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框架体系和主要内容,熟悉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内容,具备独立从事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高级培训目标:能够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能够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具备研判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与实践发展趋势的能力,具备知识产权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创新的能力。

2.培训内容

见表1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模拟教学、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实务模块建议选择政府机构、高校等部门中具有丰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模块建议选择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部门中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实施经验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方式

笔试、论文撰写、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30课时。每一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10课时。

(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了解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程序,具备从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能力。

中级培训目标: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政策,熟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程序,具备独立从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的能力。

高级培训目标:具备熟练掌握和判断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执法实践发展形势与趋势的能力,具备处理重大疑难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的能力。

2.培训内容

见表2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模拟教学、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执法实务模块建议选择政府机构、高校等部门中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执法经验的行政执法人员,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方式

笔试、论文撰写、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20课时。每一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10课时。

二、针对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设计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培训对象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法务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内容、职责要求和职业特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知识产权法务人员划分为初、中、高三级内容层级,技术研发人员不划分层级,形成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设计。

(一)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掌握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基础知识,了解知识产权申请实务,具备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中级培训目标: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了解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产权管理知识及实务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高级培训目标:具备知识产权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能力,具备控制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能够熟练制定和实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具备利用知识产权推动业务经营与发展的能力素质。

2.培训内容

见表3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模拟教学、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管理实务模块建议选择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部门中具有丰富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经验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申请确权业务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申请与确权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知识产权审查人员和代理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模块建议选择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部门中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实施经验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方式

笔试、论文撰写、实际操作、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60课时。每一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15课时。

(二)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法务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了解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基本规范和要求,具备从事事务性知识产权法务工作的能力。

中级培训目标:熟悉知识产权制度,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法律实务技能,全面了解企事业单位法务工作中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具备独立开展知识产权法务工作的能力。

高级培训目标:全面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精通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具备处理知识产权疑难或重大法律问题的能力,具备带领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队的能力素质。

2.培训内容

见表4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模拟教学、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诉讼业务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高校师资,具有丰富知识产权诉讼经验的法官、律师、代理人,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非诉业务模块建议选择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部门中具有深厚知识产权政策理论知识和管理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具有丰富知识产权非诉业务经验的律师、代理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方式

笔试、论文撰写、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120课时。每一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40课时。

(三)企事业单位技术研发人员

1.培训目标

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了解知识产权申请确权流程,初步具备知识产权检索、撰写等实务能力。

2.培训内容

见表5

3.培训方式

以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面授培训、会议研讨、模拟教学等其他方式。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申请确权业务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申请与确权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知识产权审查人员和代理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方式

在线考核、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10课时。每一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5课时。

三、针对知识产权服务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设计

知识产权服务业人员培训对象包括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从业人员、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从业人员、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从业人员和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从业人员。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内容、职责要求和职业特点,按照初、中、高三级划分内容层级,形成知识产权服务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设计。

(一)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从业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的职责要求,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熟悉知识产权代理业务的操作流程与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知识产权代理业务的基本能力。

中级培训目标:熟悉我国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产权代理的业务技能,具备一定的业务分析能力和涉外代理服务能力,能够独立提供知识产权代理服务。

高级培训目标:能够对国内外知识产权代理业务相关政策进行深度解读,熟练运用知识产权代理实务的策略和技巧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代理及相关服务,具备带领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团队的能力。

2.培训内容

见表6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实习、模拟教学、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代理业务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审查和代理经验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利用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利用经验的专家学者、知识产权审查人员、信息分析人员和代理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方式

笔试、在线考核、论文撰写、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145课时。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40课时,知识产权代理业务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60课时,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利用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45课时。

(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从业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职责要求,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诉讼、非诉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基本能力。

中级培训目标:全面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相关知识及业务技能,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具备处理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技巧,能够独立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业务的能力。

高级培训目标:深度掌握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精通诉讼、侵权、保护等知识产权法律业务,能够对疑难或重大法律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和指导,具备独立完成知识产权法律业务谈判的能力,具备带领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队的能力。

2.培训内容

见表7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实习、模拟教学、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诉讼业务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高校师资,具有丰富知识产权诉讼经验的法官、律师、代理人,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非诉业务模块建议选择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部门中具有深厚知识产权政策理论知识和知识产权管理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具有丰富知识产权非诉业务经验的律师、代理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方式

笔试、在线考核、论文撰写、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120课时。每一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40课时。

(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业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职责要求,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具备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加工的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务的基本能力。

中级培训目标: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制度,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检索策略与技巧,熟练掌握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业务技能,具备独立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能力。

高级培训目标:深度掌握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精通知识产权检索与信息利用技巧,能够熟练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够独立带领团队为客户完成复杂度高的知识产权分析工作。

2.培训内容

见表8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实习、模拟教学、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加工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加工经验的专家学者、知识产权审查人员、信息分析人员和代理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与运用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与运用经验的专家学者、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人员,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方式

在线考核、论文撰写、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75课时。每一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25课时。

(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从业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职责要求,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具备提供申请、诉讼和知识产权管理与实务方面咨询服务的基本能力。

中级培训目标:全面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备提供知识产权战略、政策等方面咨询服务的能力,熟练开展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咨询服务。

高级培训目标:全面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态势,能够提供企业管理、服务贸易、技术转让等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咨询意见,具备推动重大项目决策、行业发展规划等咨询服务能力,能够独立带领团队开展定制化咨询服务。

2.培训内容

见表9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实习、模拟教学、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模块建议选择具有深厚知识产权政策理论知识和法律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业务经验的法官、律师、代理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模块建议选择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部门中具有丰富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经验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模块建议选择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部门中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实施经验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方式

笔试、在线考核、论文撰写、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80课时。每一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20课时。

(五)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从业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的职责要求,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熟悉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商业利用等相关知识,掌握知识产权商业利用的基本技能。

中级培训目标:全面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商业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商业利用的业务技能和策略技巧,具备协助开展知识产权商务谈判的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工作的能力素质。

高级培训目标:能够全面把握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具备有效控制知识产权商业利用风险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商业利用策略支持和指导业务经营与战略发展,能够独立进行商务谈判,具备带领知识产权商业利用服务团队的能力素质。

2.培训内容

见表10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实习、模拟教学、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商业利用模块建议选择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部门中具有丰富知识产权商业利用经验的专家学者,知识产权评估和金融服务专家,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5.考核要求

笔试、在线考核、论文撰写、总结报告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60课时。每一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30课时。

(六)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从业人员

1.培训目标

初级培训目标: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本需求,掌握知识产权相关基本知识,了解知识产权培训管理流程,掌握基本教学技巧。

中级培训目标: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制度,掌握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产权培训技能和教学手段,具备独立开展知识产权教学的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高级培训目标:具备深度解读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的能力,能够对知识产权教学提供权威指导,具备探索创新知识产权培训的能力,具备组织高水平知识产权专题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2.培训内容

见表11

3.培训方式

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为主开展专题培训,辅以研讨、实习、模拟教学、教学试讲、国际交流等其他方式开展教学。

4.师资选择

知识产权专业知识模块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理论基础和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等。

知识产权教学理论与方法模块建议选择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师资。

5.考核方式

论文撰写、试讲演练等。

6.课时要求

培训总课时应不少于45课时。知识产权专业知识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25课时,知识产权教学理论与方法模块的培训课时应不少于20课时。

篇4:施工管理培训大纲

《中国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体系》,是专门为项目管理而设计的技术体系,是专门为中国的项目管理事业而开发的应用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秉承传统文化、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的独特环境,充分贯彻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在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四大方面人才的国家战略思想。

《中国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体系》是由中项技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建管理学院、中铁工总公司、建筑业协会、建造师编辑部、对外承包商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设计的应用型项目管理技术体系。该体系的创意提出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于2004年3月,历经6年的调研、设计、修改和完善,终于在2010年6月完成了体系大纲的设计和编制。

《中国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体系大纲》是我国科研机构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通用型的项目管理技术体系大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体系是一套完整的独立思想体系,从体系结构、逻辑关系、技术思维各方面都自成一体,在通用性、专业性、创新性、全面性和技术深度上,达到了国际标准,可以与目前世界通用的几种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相比较使用。

《中国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体系大纲》的研发团队充分贯彻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所作出的“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的指示,在研究和设计中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创新。这些创新分布于项目管理活动实体化、四大基本管理形式技术、四维立体空间结构、组分物理结构化、体积密度量化技术、管理五四标准技术、项目等级标准、整体全面数字化、标准化量值管理、管理能力标准化、技巧技术工具化、宏观微观二元化、微观管理体系化、特有性质标准化、空间结构模型化等十五大领域。另外,该体系还创造性地设计了项目分子、项目原子、变向量、线型、项目睡眠、熵值、外交、边界、工作量、增值、效率值等数百个专用知识点。

与当今我国广泛使用的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不同,《中国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体系大纲》充分兼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重点挖掘了中国的古典管理技术和项目发展历史。该体系以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为依据,明确指出中国自古就有项目活动存在,并且同时就出现了项目管理的理念和行为。这一论断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主张的项目管理萌芽于19世纪的欧美、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的论点,为我国开发研制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背景的管理技术和体系奠定了基础,为我国设计开发完全符合国情、体现中式思维的项目管理技术体系打开了通道。

《中国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体系大纲》是近年来我国项目管理领域之内的特殊科研成果之一,为我国的项目管理研究事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在西方发达国家全面贯彻和普及项目管理技术、将项目管理研究作为国家战略的同时,在欧美各国向全球推广和灌输体现其思维模式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占据和把控国际项目市场的评价和评审地位的同时,《中国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体系大纲》可以为我国建设独立自主的项目管理学科技术、形成自己的项目管理研究国家战略、普及体现中式思维模式的项目管理技术体系、获得和扩大自身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

《中国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体系大纲》的后续研发工作,将重点集中于大纲的应用实验和补充调整两方面。研发单位计划通过两个月完成这些工作,并于2010年10月开始进入体系内容的具体细化编制工作。

来自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联盟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中测考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项目管理普及工程工作委员会、经创联信息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数字化建设发展工程、清华大学项目管理数字化课题组、中工助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老科协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北工大乡镇区域整体建设项目化课题组、国家住建部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课题组、新农村非耕地政策利用集成研究课题组、工程项目数字化创新研究课题组等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交流会。

篇5:施工管理培训大纲

2Z100000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2Z101000施工管理(第一章)

2Z101010施工方的项目管理(第一节)

2Z1010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

2Z101012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Z101020施工管理的组织(第二节)

2Z101021项目结构分析

2Z101022施工管理的组织结构

2Z101023施工管理的工作任务分工

2Z101024施工管理的管理职能分工

2Z101025施工管理的工作流程组织

2Z101030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第三节)

2Z101031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2Z10103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2Z101040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动态控制(第四节)

2Z101041动态控制方法

2Z101042动态控制方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Z101050施工项目经理的任务和责任(第五节)

2Z101051施工项目经理的任务

2Z101052施工项目经理的责任

2Z101060施工风险管理(第六节)

2Z101061风险和风险量

2Z101062施工风险的类型

2Z101063施工风险管理的任务和方法

2Z101070工程监理的工作任务和方法(第七节)

2Z101071工程监理的工作任务

2Z101072工程监理的工作方法

2Z102000施工成本管理(第二章)

2Z102010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与计算(第一节)

2Z102011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2Z102012按造价形成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2Z10201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方法

2Z102014建筑安装工程计价程序

2Z102015工程量清单计价

2Z102020建设工程定额(第二节)

2Z102021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

2Z102022人工定额

2Z102023材料消耗定额

2Z102024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

2Z102030合同价款约定与工程结算(第三节)

2Z102031合同价款约定

2Z102032工程计量

2Z102033合同价款调整

2Z102034工程变更

2Z102035索赔与现场签证

2Z102036合同价款期中支付

2Z102037竣工结算与支付

2Z102040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成本计划(第四节)

2Z102041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与措施

2Z102042施工成本计划的类型

2Z102043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

2Z102044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2Z102050施工成本控制与施工成本分析(第五节)

2Z10205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2Z10205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

2Z102053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2Z102054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

2Z103000施工进度管理(第三章)

2Z103010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目标和任务(第一节)

2Z103011总进度目标

2Z103012进度控制的任务

2Z103020施工进度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第二节)

2Z103021施工进度计划的类型

2Z103022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

2Z103023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

2Z103030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第三节)

2Z103031横道图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2Z103032工程网络计划的类型和应用

2Z103033关键工作、关键路线和时差

2Z103040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和措施(第四节)

2Z103041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

2Z103042施工进度控制的措施

2Z104000施工质量管理(第四章)

2Z104010施工质量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第一节)

2Z104011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

2Z104012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2Z104013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内涵和特点

2Z104020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第二节)

2Z104021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建立和运行

2Z104022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

2Z104030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第三节)

2Z104031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和一般方法

2Z104032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2Z10403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Z104034施工质量验收的规定和方法

2Z104040施工质量事故预防与处理(第四节)

2Z104041工程质量事故分类

2Z104042施工质量事故的预防

2Z104050施工质量的政府监督(第五节)

2Z104051政府对施工质量的监督职能

2Z104052政府对施工质量监督的实施

2Z105000施工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第五章)

2Z1050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第一节)

2Z105011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Z105012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2Z1050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

2Z105020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第二节)

2Z10502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

2Z105022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控制

2Z105023安全隐患的处理

2Z10503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第二节)

2Z10503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

2Z10503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2Z105033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处理

2Z105040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第三节)

2Z105041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

2Z10504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要求

2Z106000施工合同管理(第六章)

2Z106010施工发承包模式(第一节)

2Z106011施工发承包的主要类型

2Z106012施工招标与投标

2Z106020施工合同与物资采购合同(第二节)

2Z106021施工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

2Z106022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的内容

2Z106023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的内容

2Z106024物资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

2Z106030施工计价方式(第三节)

2Z106031单价合同

2Z106032总价合同

2Z106033成本加酬金合同

2Z106040施工合同执行过程的管理(第四节)

2Z106041施工合同跟踪与控制

2Z106042施工合同变更管理

2Z106050施工合同的索赔(第五节)

2Z106051施工合同索赔的依据和证据

2Z106052施工合同索赔的程序

2Z107000施工信息管理(第七章)

2Z107010施工信息管理的任务和方法(第一节)

2Z107011施工信息管理的任务

2Z107012施工信息管理的方法

2Z107020施工文件归档管理(第二节)

2Z107021施工文件归档管理的主要内容

2Z107022施工文件的立卷

篇6:施工管理培训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一 《专业基础》

第一章

安装工程识图

1.1工程图样的一般规定

1.1.1了解投影的基本原理 1.1.2了解工程图样的一般规定

1.2 图样的表达方式

1.2.1了解基本视图 1.2.2了解剖视图 1.2.3了解剖面图

1.3 建筑施工图识图

1.3.1了解建筑施工图的分类和常用图例 1.3.2了解建筑施工图的识读顺序

1.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图识读

1.4.1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图的常用图例 1.4.2了解管道施工图的识读顺序

1.4.3了解室内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的识读顺序 1.4.4了解采暖工程施工图的识读顺序

1.5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识读

1.5.1了解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概念 1.5.2了解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识读顺序

1.6 工程图样编排顺序及综合识读

1.6.1了解工程图样编排顺序 1.6.2了解工程图样综合识读

第二章

安装工程测量

2.1 工程测量概述

2.1.1了解工程测量的原理

2.2 工程测量的程序和方法

2.2.1熟悉工程测量的程序 2.2.2熟悉工程测量的方法

2.3 测量仪器的使用

2.3.1熟悉水准仪的使用 2.3.2熟悉经纬仪的使用 2,3,3熟悉全站仪的使用

2.3.4熟悉红外线激光水平仪的使用

第三章

安装工程材料

3.1 通用安装材料

3.1.1熟悉国内外标准及代号

3.1.2掌握黑色金属的分类、构成及适用范围 3.1.3熟悉有色金属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3.1.4掌握管材的选用方法及适用范围 3.1.5了解管件的规格及特点 3.1.6掌握阀门的功能及分类 3.1.7了解焊接材料的选用及特点 3.1.8熟悉绝热材料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3.2 通风空调器材

3.2.1掌握风管的材料特性

3.2.2熟悉风口的结构特点及适用范围 3.2.3了解调节阀的功能

3.2.4掌握防火阀的控制特点及分类 3.2.5熟悉消声器的适用特点

3.3 水暖器材

3.3.1了解卫生陶瓷及配件的分类 3.3.2掌握消防器材的特点

3.3.3熟悉水表和转子流量计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3.3.4熟悉压力表的分类及特点 3.3.5熟悉温度计的分类及特点

3.4 建筑电气工程材料

3.4.1熟悉电线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3.4.2了解控制、通信、信号机综合布线电缆的组成和特征 3.4.3掌握电力电缆的功能及使用场所 3.4.4熟悉母线、桥架的分类及特征

3.5 照明灯具、开关及插座

3.5.1熟悉照明灯具、开关及插排的分类 3.5.2了解照明灯具、开关及插座的基本术语及性能参悟 3.5.3掌握照明灯具的功能用途及开关、插座的定义和用途 3.5.4掌握开关、插座的接线、安装要求

第四章

安装工程常用设备

4.1了解安装工程的分类

4.2熟悉安装工程项目通用机械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4.3了解安装工程项目专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4.4熟悉安装工程项目静置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4.5熟悉安装工程项目电气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第五章

工程力学与传动系统

5.1 力矩和力偶基础理论

5.1.1掌握力的基本性质 5.1.2掌握力矩、力偶的性质 5.1.3熟悉力偶系的合成

5.2 传动系统的特点

5.2.1了解摩擦轮传动的优缺点 5.2.2了解齿轮传动的优缺点 5.2.3了解蜗轮蜗杆传动的优缺点 5.2.4了解带传动的优缺点 5.2.5了解链传动的优缺点 5.2.6了解轮系的类型和特点 5.2.7了解液压传动的组成和优缺点 5.2.8了解气压传动的组成和优缺点

5.3 传动件的特点

5.3.1了解轴的分类、材料和特点 5.3.2了解键的分类、材料和特点

5.3.3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分类、材料和特点

5.4 轴承的特性

5.4.1了解轴承的类型 5.4.2了解轴承的特性

5.4.3了解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方式

第六章

起重与焊接

6.1 起重机械基础知识

6.1.1掌握起重机械分类及使用特点 6.1.2掌握起重机荷载处理 6.1.3熟悉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6.2 起重机的选用

6.2.1掌握自行式起重机的选用步骤 6.2.2掌握桅杆式起重机的选用

6.3 焊接技术基础

6.3.1熟悉焊接方法和焊接设备 6.3.2熟悉焊接材料的选用 6.3.3了解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

6.4焊接工艺评定及检测

6.4.1掌握焊接工艺评定

6.5 焊接检测

6.5.1熟悉焊接检验方法

第七章

流体力学和热工转换

7.1 流体的物理性质

7.1.1了解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7.1.2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7.2 流体机械能的特性

7.2.1掌握流体静压强特性 7.2.2熟悉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7.2.3掌握流量与流速

7.3 热力系统工质能量转换关系

7.3.1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 7.3.2掌握热力学常用参数 7.3.3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7.3.4熟悉热力学第二定律

7.4 流体流动阻力的影响因素

7.4.1了解流体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 7.4.2掌握流体流动类型

7.4.3掌握均匀流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 7.4.4掌握局部水头损失 7.4.5掌握管路的总阻力损失 7.4.6掌握管路的经济流速

第八章

电路与自动控制

8.1了解单相电路

8.2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方式 8.3熟悉变压器的工作特征 8.4了解旋转电机工作特征 8.5熟悉电气设备

8.6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类型、组成和自动控制的方式

第九章

职业健康与环境

9.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概述

9.1.1了解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特点及要求

9.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9.2.1掌握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许可证制度 9.2.2掌握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9.2.3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9.2.4掌握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9.2.5掌握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9.2.6掌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

9.2.7熟悉危及施工安全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 9.2.8熟悉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 9.2.9熟悉安全检查制度

9.2.10熟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9.2.11了解“三同时”制度 9.2.12了解安全预评价制度 9.2.13了解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9.3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处理

9.3.1掌握职业伤害事故的分类 9.3.2熟悉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处理 9.3.3了解安全事故统计规定

9.4 施工员职业能力标准

9.4.1了解施工员职业主要工作

9.5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措施

9.5.1熟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措施 9.5.2了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要求

9.6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 9.6.1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结构和模式

第十章

职业道德

10.1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考试科目二 《专业综合》

第一章 设备安装工程

1.1 通用机械设备安装工艺

1.1.1掌握通用机械设备安装工艺 1.1.2熟悉设备安装的几种新方法 1.1.3了解设备试运转的要求、程序

1.2 常见机械设备安装

1.2.1掌握常见机械设备的安装方法 1.2.2了解常见机械设备的分类、型号

第二章

管道及消防安装工程

2.1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2.1.1掌握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2.1.2掌握室内热水管道安装 2.1.3熟悉管道试压及灌水 2.1.4熟悉管道的分类及施工 2.1.5了解给水方式的划分 2.1.6了解热水附属设备安装

2.2 室内排水系统

2.2.1掌握卫生洁具安装 2.2.2了解虹吸雨水系统

2.3 室外网管安装

2.3.1掌握室外给水管道安装、管道附件安装及附属建筑物的施工 2.3.2掌握室外排水管道开槽法施工、附属构筑物的施工 2.3.3掌握室外热力管道铺设

2.3.4熟悉室外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和冲洗 2.3.5熟悉室外供热管道系统的试压与吹洗

2.4 其他管道系统

2.4.1熟悉燃气管道布置与敷设

2.4.2了解建筑中水系统管道及附属设备安装、游泳池水系统安装 2.4.3了解建筑燃气系统安装

2.5 消防灭火系统安装 2.5.1掌握消火栓灭火系统的安装方法及系统调试方法 2.5.2掌握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安装方法及系统调试方法 2.5.3熟悉消火栓灭火系统的系统组成及组件功能 2.5.4熟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系统组成及组件功能 2.5.5熟悉气体灭火系统的安装方法及系统调试方法 2.5.6熟悉泡沫灭火系统的安装方法及系统调试方法

2.5.7了解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系统功能特点

2.6 消防报警系统安装

2.6.1熟悉消防报警设备的安装方法 2.6.2熟悉消防报警线路的安装方法 2.6.3熟悉消防报警系统的调试方法

2.7 消防验收

2.7.1掌握消防安装工程的验收程序 2.7.2掌握消防安装工程的验收内容

第三章 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

熟悉通风、空调系统定义及组成、空调系统的分类方式及类型

3.1风管安装

3.1.1掌握金属风管安装要求 3.1.2掌握非金属风管安装要求 3.1.3掌握柔性风管安装要求 3.1.4掌握风管部件及配件安装要求 3.1.5熟悉支吊架选择计算 3.1.6熟悉净化空调安装要求

3.2 空调水系统安装

3.2.1熟悉空调水系统的组成

3.2.2熟悉冷热源类型、原理及主要系统组成

3.3 通风空调设备安装

3.3.1掌握风机盘管、空气幕、变风量末端等小型设备安装要求 3.3.2熟悉高效过滤器安装 3.3.3熟悉VRV系统安装

3.4 通风与空调工程检验、试验与调试

3,4,1掌握风管系统漏光检测及漏风量测试 3.4.2掌握水管系统的检验与试验 3.4.3掌握空调系统调试流程 3.4.4掌握空调房系统调试内容 3.4.5掌握变风量调试内容

3.4.6掌握防排烟系统测试与调整内容 3.4.7掌握空调水系统调试流程及调试内容 3.4.8熟悉风管强度试验目的及做法 3.4.9熟悉风系统测试要求及检查方法 3.4.10熟悉变风量调试方法

3.4.11熟悉防排烟系统测试与调整方法 3.4.12熟悉空调水系统测试方法

3.4.13熟悉空调房间室内参数的测定和调整 3.4.14了解净化空调系统测试 3.4.15了解综合效能的测定与调整

第四章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

4.1掌握电线电缆保护工程施工 4.2掌握电线、电缆、母线施工 4.3掌握配电箱(柜)安装 4.4掌握照明器具安装 4.5掌握防雷接地与等电位施工 4.6熟悉变压器安装 4.7熟悉EPS/UPS安装 4.8了解电气调试

第五章 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

5.1掌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5.2掌握电源与接地

5.3掌握智能化系统设备、元件安装 5.4掌握线缆安装

5.5掌握智能化系统检测技术 5.6熟悉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 5.7了解通信网络系统 5.8了解信息网络系统

5.9了解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5.10了解安全防范系统 5.11了解智能化系统集成系统 5.12了解环境检测

5.13了解住宅(小区)智能化 5.14了解综合布线系统

第六章 电梯安装工程

6.1掌握电梯的基本特征、安装程序 6.2熟悉电梯安装方法

第七章 防腐绝热工程

7.1 防腐工程

7.1.1掌握设备与管道防腐蚀的施工要求 7.1.2熟悉设备与管道防腐蚀的施工方法 7.1.3了解设备与管道防腐蚀材料的性能

7.2绝热过程

上一篇:在全市民营经济调度会上的发言下一篇:商铺业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