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维导图学习之路

2024-05-10

我的思维导图学习之路(精选10篇)

篇1:我的思维导图学习之路

我的思维导图学习之路——写给想学习思维导图的人

北方胡子 2013-06-27 08:57:14

今天有朋友在微博上让我推荐几本关于思维导图的书,关于这方面的书我看不多,于是想着把自己学习思维导图的经历写出来吧,供对思维导图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文章可能有点长并啰嗦,不耐烦的朋友可以跳过前几段,直接看1、2、3……,另外我只是个业余的思维导图爱好者,思维导图为自学,方法若不妥之处,欢迎高手指正,也欢迎朋友们交流。

我当初接触思维导图大概是在十年前,当时刚上高中,看了一本叫《学习的革命》书,里面提到了一种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书中对思维导图非常推崇,也让我心向往之,然身处穷乡僻壤东尼巴赞的书久寻不到,一直无缘以见。大概在两年后的一个暑假,我在新华书店偶然看到了东尼•巴赞出版的关于思维导图的系列丛书,从此开始了我思维导图的学习之路。

发现那套书后,我整个暑假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带着纸和彩笔天天去新华书店,先是阅读,然后再把书中提到的思维导图全部给临摹了下来,画了厚厚的一本书,并在临摹中体会思维导图中的逻辑、结构、线条、色彩、图形、发散等,从这套书中我学习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和理念。

进入大学后我开始大量使用思维导图,应用场景主要是做读书笔记,当然也用在其它方面,例如:做计划、辅助思考、记录灵感等。在大学里我画了大概百来张关于读书的思维导图(也有少量其它的,平常画的不在其内),厚厚的一本子,它和我笔记本电脑里的几十万文字并视为我在大学最大的财富,当然还有我在大学交的那帮朋友们。

大学毕业后使用的导图应用领域多一些,用来做辅助思考多一些,也做些工作、生活规划啥,一般是随手绘,没有太刻意,想到一个问题,需要使用思维导图时就随手画了。考虑到纸质不易存储,加上我之前记录我思维导图的本子丢失,我现在画思维导图多用平板电脑,为此我还特意买了一个带手写笔的平板电脑(三星的GT-N8000),虽然不如纸质手绘手感好,但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所用,若需要画大图,我就用数位板在电脑上画。现在读书时思维导图做的不多了,因为看书我有自己的读书方式,但在我看书时大脑里会“自然生成”一张思维导图,并借助这张“图"进行思考,读书的过程就是进行“思维导图”过程。思维导图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现在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思维方式和看待事物视角的转变,如发散、联想、多角度审视等,上面是我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的一个过程,其实思维导图并不神秘,也并不难学,像我这么笨的人都能学会,大家也并不例外,它只是个工具而已,就像自行车。就我个人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经验来讲,如果有朋友想学思维导图我有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选择一本好教材,我当初学习用的东尼•巴赞书,当然现在肯定有比这本更适合初学者的书,但我现在仍然推荐它,它是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没有比发明者本身更好的书能表达他的思维导图思想的了;

2.选择一个好教程,这个网上有很多的学习资源,如多贝公开课 http://这个网上高手如云,上面有很多的学习资源可以用,也有很多高人可以请教;

3.选择好一个好伙伴,这个伙伴指的是可以跟一起学习成长的人,在学习的路上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勉励人,也是有困惑可以去请教、交流的人;

4.选择一个好方法,其实这个方法对于任何技能的学习都非常实用,我的方法就是一个字——练!反复练,反复用,直至让他变成你的本能,像呼吸一样简单,不加思索的运用(可以参考我在四年前写的一篇博客《个人五笔学习经验谈》百度直接搜索即可查到);

5.利用好微博、微信等网络资源,多利用微博、微信找自己的学习伙伴,并持续交流、分享;(微博如: @思维导图应用公开课 @毛泡泡图像思维 @思维导图社区 @菜农-图形思维 @思维培训师李伟希 等,微信如“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应用公开课”、“全脑思维”等)

6.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学习,见缝插针,利用好你的零碎时间,例如:你可以用等车的时间来揣摩一张图,日积月累,量变定会引起质变;

7.在任何情景使用思维导图,形成“思维导图式思维”,让自己从“术”向“法”转变;

8.学会“读图”,在学习前期,要多向好的思维导图模仿,揣摩其制作的方法和思路,不只看到思维导图外在的漂亮,更要看其“内涵”,如线条的使用、颜色的搭配、图像的运用、逻辑结构的布局等;

说完了方法,下面谈些体会,或许对大家有些帮助:

1.前期的学习中掌握思维导图的“思想”最重要,其次才是“技术”,这个要在日常的学习使用中体会;

2.不要以为自己看了几本书,听了几个讲座就会思维导图了(也不要以为自己学会思维导图软件就会思维导图了),拿到工作或学习中就能直接使了,其实不然,我觉得思维导图最重要的是思考、观察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其绘制的方法,这个需要在日常工作的学习中不断揣摩练习才能体会、掌握,就像学自行车一样,需要练习才能掌握,熟练之后,你想去一个地方,用什么工具最方便,自行车自然就会出现在你的选择之列,不是太刻意;

3.关于手绘和思维导图软件问题,很惭愧,至今我仍不怎么会使用思维导图软件,虽然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我手机上安装了想着软件,但平常用还是习惯了手绘。这两者各有优缺点,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手绘可以释放我们的思维,天马行空、随意挥洒、创意迭出、自由自在,用软件时反多受限制、束缚太多(也许是我不熟的原因吧)。思维或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手绘往往可以随时可以记下我们突发的灵感和创意,但若是软件工具,可能在你想如何使用工具来表达你的想法时这个想法已经消失了,或不像当时那样兴奋、灵感频出,思路清晰了,这样就体验不到画思维导图时酣畅淋漓、一气喝成的快感了。所以,要先学会手绘,再学软件使用吧。4.关于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问题,思维导图是个非常好的读书学习工具,但是在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时,不要被限制在书中,要从书中跳出来,绘制时也是一样,不能只停留在“导图”上,更重要是的“思维”。有了自己的分析、判断、总结、思考后出来的思维导图才是真正思维导图。读书时你要明白作者理由、原因、意图、结论等,而在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书作者观点的罗列,还要分析各观点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作者的逻辑推理,做完这些工作后,再去画思维导图,并通过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梳理(然而大多数人的思维导图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简单罗列上)。不要忘了我们读书和做思维导图的目的,要思考书中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我由此想到了什么?如果需要我去实践的我该怎么做?最后在思维导图上完成的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这样最终形成的思维导图才是“自己的”思维导图,而不是代表“作者的”思维导图。一句话,“个性化”、“私人化”你的思维导图。

5.要形成自己的符号语义标识,就是说要建立自己的常用符号体系,并赋予其意义。例如说不同颜色对你代表什么意义,如红、黄、蓝、绿、黑,不同的线条有什么意义,如线条的粗细、直线、波浪线、箭头等,不同的图形又代表什么意义,如三角形、圆圆、正方形、心形、笑脸、对错号等。要建立自己的符号标识体系,并熟悉使用它。

6.在思维导图中强调图像化表达,对于这个我的理解有两点,首先是“图像思维”,即就像我们平常看图画时的思维,全面、整体的、联系的去看、去思考、去想象,其次用可以引发自己想象的图像符号来表达心中内容,激发想象。

7.对于画图可能有很多人苦恼自己不会画画,我觉得没关系,不影响你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平常多画多积累多练习即可;

以上就是我学习思维导图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帮助,有不足之处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以学会友,欢迎交流,个人微博号@北方胡子 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号:ibeifanghuzi 每周分享一篇关于阅读、学习和生活的原创文章,独立思考,实践出真知,绝对有料【扫一下】

篇2:我的思维导图学习之路

思维导图对于我们进行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卓有成效的帮助,如何在我们实际的学习的过程中,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下面提供一个思路给大家:

1、把课堂和书本的知识,把它们用思维导图整理好或作为学习笔记。

2、临近考试时,把学习笔记进行小节,并制成思维导图。

3、然后把思维导图上色,突出重点。

4、每门功课单独制作一张巨大的、总的思维导图,还可在门课程各章节中插入一些事例,以帮助自己加强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弄清楚一些更详细内容是在何处以何种方式连接起来的。此外,对课程也有更好的整体认识,这样,就可以十分精确的回忆“蜻蜓点水”般地在该门课程的各个章节之间穿行。

5、坚持每周复习一次思维导图,越临近考试就要越有规律。

6、试着不看书或者其他的任何笔记来回忆思维导图,并简要地画出自己所能记忆的知识以及对这门课程的理解的思维导图。

7、将这些思维导图与总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别。

8、进一步的再做整理和修正,对于还未掌握好的那部分的记忆,加强复习。

另外还应该阅读所有的关键书籍,并从中筛选出少数的几本,然后作深入的阅读,将其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将发挥到极至。此外,还可以研究优秀文章的风格和体裁,并以自己的思维导图为基础来练习文章和考试写作。

除了功课,还注意锻炼身体。每周二到三次,每次跑二至三公里,多呼吸新鲜空气,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及经常到健身房锻炼,这样自己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好的身体使自己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俗话说: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大脑,有健康的大脑,才会有更健康的身体。

这是一个名叫爱德华的学生,在参加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前制定的学习计划。最终的结果怎样呢?

爱德华参加了四门考试:地理、地理奖学金论文‘商务研究及中世纪史。其最后成绩如下:

课程分数排名

地理A第 一

地理学奖学金论文优秀第 一

中世纪史A第 一

商务研究A和两个优秀顶 尖

成绩揭晓不到一天,爱德华在剑桥的首选学员就接受了他的入学申请,并特许他“修学”一年,在开始大学生涯之前,先到世界各地旅游。

篇3:“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要改变旧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考要求考察学生的第一个能力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即“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模式, 提供一种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学习方式就是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应运而生。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考的特征, 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 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并且末端开放。因此, 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实现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能改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 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建构生成知识网络,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使学生能把新的知识增长点方便快捷地完善在已有的知识网络中 (如图1) 。

二、教学案例

1.教学方式设计原则:

(1) 小组合作学习。

(2) 自学过程中, 每人至少提出3个疑难问题放在小组范围内探讨解决。如解决不了, 小组面向全班提出。

(3) 思维导图绘制遵循两个步骤:

(1) 头脑风暴, 即搜集知识点。 (先个人搜集后小组交流)

(2) 绘制思维导图即寻找知识点之间关联性。 (遵循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完成)

2. 课堂教学实录:

以必修2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例:

例1:首先是宏观知识网络构建

(1) 头脑风暴

(1) 确定本框题的宏观主题即核心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通读教材,由远及近分析次级知识点:

a.走进我国国家机关

b.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2) 绘制思维导图

在构建网络之前, 用归类性思维先对三个知识点的表述进行思考: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我国政体, 形成有利于记忆的归类知识网络。如图2:

以次类推, 继续由远及近, 用包容性思维寻找第三级知识点增强思维广度, 并用顺延性思维构建微观知识网络增强思维深度。

例2:P59第一段的课堂实录:

(1) 头脑风暴:

(1) 政体的含义

(2)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自学提出的问题:第二句和第一句是什么关系?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老师引导讲解:第二句中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谁的含义?政体, 那教材的第二句就可以转化成“在我国, 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体, 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回答: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政体, 政体体现国体。

老师引导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一句:普遍性 (政体的含义) ;第二句:特殊性 (我国的政体)

(2) 绘制本段知识思维导图。如图3:

例3:P59-60页第2-7段的课堂实录:

(1) 头脑风暴:

(1) 我国政体的形成

(2) 我国政体的特点-民主集中制及其含义

(3) 人代会与人民的关系

(4) 人代会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5)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 人代会制的含义

(2) 思维网络构建:

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在 (3) 、 (4) 、 (5) 三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详读教材这三段文字的叙述, 得出结论是: (3) 、 (4) 、 (5) 三个关系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此问题解决之后思维网络自然形成。如图4:

由此陆续绘制得出本框题的思维导图:如图5:

这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的学习成果, 就是把教材内容整合为发散却又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学生在整合过程中记忆得到了强化,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一张完整的思维网络图保存在头脑中的时候, 提取出来的知识便不再是零散的点, 而是一种适合材料与题目要求的思维运用。

三、研究后的思考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沟通的”, 政治学科自然也不例外。教科书编者为了方便教学, 把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地一框题一框题地分割开来, 而教者对每一知识点的讲授不可谓不深刻, 却长期忽视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在宏观上把握不够, 从而使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 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行而上学的思维之中。这已成为政治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要突破这一薄弱环节, 必须从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性上把握知识架构, 以便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这也是灵活运用知识的必备条件。

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研究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过程。只有对知识加以研究, 才能发现知识结论和条件之间的关系。如此,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从而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就要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探究。在本文的学习方式中, 头脑风暴训练了学生的包容性思维, 即要素思维, 使学生尽可能全面发现知识点;而思维导图的绘制则训练学生的顺延思维, 即寻找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融会贯通地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提升了思维的深度。这种学习方式, 能使学生随着知识增长点的出现, 可以不断扩充、完善原有的知识网络。

有了思维导图,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就大为加强。

参考文献

[1]安代红.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 2008, 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Z].2001

篇4:运用思维导图,促进语文学习

一、有效管理,改善记忆能力

为了把信息转化成独特格式,做出个人的记忆参照物是调动各个感官的好方法。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记忆触发点”,也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并接联想的特点可以达到“利用一个词来喷涌一堆词”“能把一本书压缩成一张薄纸、一个图形、一个关键词”达到知识串联的效果。除了记忆本身以外,思维导图还可以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特性进行归类。而且,利用思维导图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能让学生记得更牢固,也容易寻找知识的规律。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前,提出了一个目标:请各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三单元整组课文,把你们读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思维导图标示出来。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更清楚本单元的中心是什么,每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学习过程中能进行整合,有效地管理信息,增加了个人成功的概率,这样的方式把学习变得简单轻松。

思维导图更有助于让学生大大加速知识内化的过程,减轻记忆的负担,获得成就感。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时候,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字、词、句、篇等梳理,设计一份思维导图,强化记忆。

因此,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借助它对知识进行拆分、整合,把字、词、句紧密结合,改变了学生孤立记忆而不会运用的状况,使记忆由浅入深、由孤立到关联,便于学生活学活用。

二、图示结构,加快阅读速度

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只要有线,再多再分散的珍珠,也能拎珠成串,串起完美的珠链。换言说,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带动小组合作研读,共同讨论。同时,能串连起小组成员对所阅读课文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引导小组成员有效地展开阅读思考,使学生各自的阅读收获都能得到互补、完善与扩展,并最终以阅读思维导图的图式来整合,不让小组中任何一个个性化的理解遭受冷落。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组交流讨论,共建阅读思维导图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自主阅读,各人把自主阅读时已获得的资料、信息和个性化理解画在自己的阅读思维导图中。

第二步,小组交流、讨论,用思维导图呈现各人的阅读理解,提出疑问,并认识、记忆那些较为重要的内容。

第三步,小组合作,分线条、分形状、分色块在白纸上绘制成为一个代表集体智慧的阅读思维导图。

应用思维导图,刺激大脑的多种思维,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员的见解都得到了发表的机会,提升了个体的团队归属感和合作感。共同讨论时,又会产生更多新的理解,小组合力完成的思维导图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提升了学生课内阅读的速度。

三、全脑启动,刺激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要求学生开拓思路,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可是,人的大脑并不像计算机那样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线性思考,而是以一种发散性思维进行爆炸性的思考。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找到合适的素材是最重要的,指导步骤如下:

第一步:组内各成员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中心写下题目“我”,开始发散展开联想,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也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夸张,只管发散联想,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联想不到为止。

第二步:在组长的指挥下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各成员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思路,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整合,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第三步:用“数字头”的方式,找出小组代表围绕“我”这个主题陈述写作的素材。

第四步:开始写作。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写作思路可能就大大打开了,作文材料可能就大大丰富了,作文结构也就可能更加有序、更加严谨并符合逻辑了。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少先队活动》教材配套资源多媒体包从2016年秋季启用

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编、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少先队活动》教材配套使用的《少先队活动资源多媒体包》,即将由广东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发行,从2016年秋季起供全省选用。

《少先队活动资源多媒体包》作为《少先队活动》教材的拓展与延伸,涵盖少年先锋队基础知识、活动组织方案、优秀活动课例、课程素材等规范指导性资源。这个资源多媒体包,有四个主要亮点。

一是提供规范性指导。这指的是提供少先队基础知识的示范与样例,包括团章、队章、党旗、团旗、队旗、队徽、队歌(歌词、伴唱、原唱)、红领巾及其佩戴方式、少先队员敬队礼、呼号、誓词等。

二是整合优质资源。这指的是整合多种形式的优质资源,包括文本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flash动画,通过丰富的资源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方法与步骤,并多角度介绍少先队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为辅导员指导少先队员自主开展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

三是注重活动指引。这指的是为少先队员们开展少先队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引,帮助少先队员们在活动、游戏中学习、感悟少先队活动课的宗旨和目的,在活动、游戏中接受知识性、思想性教育,在活动、游戏中拓展合作精神和活动能力。

四是突破重点难点。这指的是以丰富的资源激发少先队员的学习与活动热情,突破原有活动资源不足、资源不够规范的难点,有助于解决各地区少先队活动资源匮乏难题,促进全省少先队活动课均衡发展。

篇5:思维导图学习有感

作者:邵年华 人气/回复:18/0 发表时间:2014-04-17 20:46:25近两天我在学习思维导图的内容及制作,在同事的热心帮助及自身的努力下,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张思维导图。仔细欣赏自己的作品,虽然制作时既不熟练,也不美观,但心中还是有成就感,因为这是建立自信和使用思维导图兴趣的开始,我想这是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使用思维导图是一个基础性的训练,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它犹如一张纵横错落有致的蜘蛛网,利于人脑的发散思维的展开。其实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思维导图学习有感

图像等建立记忆链接。我想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简化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

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发现,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它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整体的观念的形成,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以后我一定主动地去学习和体会,才能让自己的制作技巧更加熟练,运用跟灵活,不断思维导图学习有感

篇6:思维导图学习心得

很有幸参加公司安排的思维导图的学习,在此首先感谢公司提供的此次非常风趣且实用的学习机会。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整理思路,层次感强而不累赘、框架清晰且不容易遗漏,简单明了、快捷缜密。

通过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总结工作、做职业规划等等,我受益匪浅:

1、我的思绪可以任意驰骋,所想无不及,因此很难疏忽任何一点想法或者关键点。

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摒弃自己言辞穷尽的缺陷,尽情发挥自己涂鸦的本领,将联想的翅膀尽情打开,记录点点滴滴的细枝末节,可谓是其乐无穷呢。

3、思维导图提倡的是抓关键字、关键词,这将迫使我们思考事物的关键点。

4、色彩缤纷,图形多样,可以让我们的大脑长时间停留在这个美丽的画面,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现在,我越来越感觉思维导图在我的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我写工作总结用思维导图,读一本书或一本书中的一节,也用思维导图,甚至自己一个短期的规划,也用思维导图,因为这样我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有那些遗漏,有哪些重复。

思维导图像一棵大树,有很多枝干,枝干可以有很多细小的分支,可以向各个方向延伸,然后挂满累累硕果。回忆我们之前为了写一份月度总结,都是绞尽脑汁、费尽全力、屡次更改,最后还是漏洞百出,学习思维导图后,我的思维很有层次和逻辑,学会了抓关键,学会了量化自己的工作,提高了效率,更主要的是可以用色彩去涂鸦自己的工作,真是乐在其中!

篇7:学习思维导图的作用

最近,看到有人整理了“思维导图在学习领域的的五大作用”,非常忧心,担心初学者误入歧途。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思维导图在学习领域的的五大作用”:

一:快速高效率地记课堂笔记;

二:高效整理各科错题集 ;

三:30秒掌握一个英语单词

四:让阅读速度提高3-10倍;

五:如何抓住答题重点。

下面分别分析一下,看看您是否也认同上述五大作用也成立。

第一点,基本认同,因为思维导图就是提升思维效率的工具,但这种效率不仅仅是写作,还有其他方面;

第二点,缩小了思维导图的功用,思维导图不仅仅用于整理错题集;预习、复习、写作等过程都可以使用;

第三、四点,就更不敢认同了,因为这2点可能是对作者本人产生的影响。但是这2种影响的复制性很差,因人而异,所以不能算是思维导图的作用,我们要的是广谱药,而不是神丹妙药,您是需要:对个别人有效的方法,还是要对大家有有效的方法呢?

第五点思维抓住答题重点,也概括的比较偏,学习不仅仅是考试而已!

篇8:我的思维导图学习之路

而要提高学习的绩效, 最需要关注的是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人在自己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表式方式。对此, Paivio提出了“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有语义编码, 又可以用形象编码, 并且凡是能进行双编码的信息则容易保持, 因为在提取时, 该信息比仅用一种形编码的信息多一层提取线索。因此, 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 通过联想和连接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 符合双编码理论的要求, 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它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 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思维和提高归纳、总体整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因此, 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让学生学会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提高记忆效果, 培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巧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所任教的班级英语各项成绩均在校内名列第一, 其中及格率为95.8%, 优秀率高达78.9%。下面具体介绍我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的。

一、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妙用

(一) 课前预习中的思维导图———让预习效果达到极致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以往学生平时的预习往往流于形式, 效果差, 因为他们的预习常常“无迹可寻”, 几分钟时间粗略看过, 大多浏览一下学习内容, 在书上简简单单地画几个短语或者句子, 但缺乏对内容的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 因此这样的预习对于新课的学习作用不大。如何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呢?我尝试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把预习内容画出来”。起初我要先示范, 把核心词 (新课的主题) 给学生, 并给出思维导图中第二或以上层级的部分关键词, 但空留部分关联分支及关键词, 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完善思维导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逐渐熟悉了如何画思维导图, 这时我连核心词也不给学生了, 只需布置诸如“预习……, 并画出你的思维导图”的预习作业。类似这样的预习作业, 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遇到新知识会自觉地去查阅, 并加以思考, 否则完成的效果就会很差, 所以它不但能检查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无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 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思维导图把相互关联的事物按逻辑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 从而慢慢学会归纳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即使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在知识上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 但是学生却经历了有效的自学过程, 这样长期有效地进行预习, 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课堂导学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兴趣盎然

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大胆地说英语、用英语。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导学、如何引导学生“说”, 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 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因此,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 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 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 发现问题, 引发认知冲突。使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词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提供问题式的情境, 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我就通常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除了创设合理的语言情境之外, 还一边设问, 一边引导学生回答。而在此同时, 我还一步一步地把设问的过程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了出来。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对话时, 师生的对话过程是这样的:

T:Suppose I am in the shop and you are the shop seller.When you meet me, what do you say?

S:What can I do for you?

T: Yes. Good! Now I want to buy a T-shirt, so I answer, “I’d like a T-shirt.”And then 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me?

S: 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S:Who do you buy it for?

T: Yes, great! And I want to try it on! Can I try it on?

……

这时, 我的思维导图板书如下:

当学生不懂再问其他问题的时候, 我就一边说, 一边板书补充我的思维导图中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把对话中的重点句型通过听、说、看的形式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又能在思维导图完成后让学生非常直观地领会到该对话的主要框架, 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的大意, 因而学起来就显得特别轻松, 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在接下来口语训练中, 我还可以继续结合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课堂小结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在新授课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 小结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采用师生口头问答和以往“普通的”板书记录形式来进行小结, 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比不上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要深刻。因为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 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 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 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而作为学习者, 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和整理课堂笔记, 对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巩固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能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我通常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 一边让学生口头小结, 自己一边在黑板上根据小结的进程来画思维导图。我以该课的知识点为核心词, 采用边问边画的形式, 引导学生把围绕核心词而产生的相关知识逐层发散地往外思考、回答, 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而当思维导图形成的时候, 该节课所学的知识框架已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过程中, 不但让学生懂得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而且能非常直观地回顾知识架构和其中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无疑提高了小结环节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在作业中的妙用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思维时理清思路, 把握全局, 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 并且更具有组织性和易于记忆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的思维表达工具, 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可视。因此, 给学生布置画英语思维导图的作业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做法。同时, 给学生布置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小到一个话题或语法点, 大到一个甚至几个专题语法的探索, 或者一节课、一个章节、一个阶段, 甚至是一本书、初中三年的教材的知识, 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思考所要涉及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而使学生自觉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进行发散性思维,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强化知识树的构建, 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和“断裂”式的复习方式, 逐渐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而且,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 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 把思维导图画得美轮美奂, 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一) 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法, 使学生有效巩固语法

在实践中, 我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需要, 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方法都是给学生核心词, 明确总体要求, 其他随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学习了一般过去时, 我的周末作业就布置学生以“一般过去时”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当学习了多种时态之后, 我就布置学生以“时态”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如图6 和图7。

从上面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对时态的概念、结构以及所涉及的词形变化的知识都梳理得有条有理, 虽然归纳得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和正确, 但是足以证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更重要的是, 通过此类作业, 学生对该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能有效巩固语法知识。而且, 学生能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 学会分析、总结、梳理和归纳, 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 用思维导图归纳学习内容, 使学生减少遗忘、找准复习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有的学生学了新的模块就忘了旧的模块学了什么, 然后整册书学完了但却数不出学过了哪些主要的知识, 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因此, 在新授课后, 我通常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把该课的主要内容“画”出来的作业, 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该课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 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该课的复习重点是什么, 做到复习时有的放矢。

从上图可见, 以图的形式呈现一课书的重点, 既直观、扼要, 又充满趣味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的过程中, 必定要阅读教材, 并学会判断内容的主次, 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分析。当作业完成的时候, 学生已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该课的学习内容, 对防止遗忘、把握复习重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 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 要重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 轻美化功能

我们都知道,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容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合理的课堂节奏和合理的课堂容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 课堂上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时, 不应花太多时间在“画”图上面, 只要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层级关系合理就可以了, 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活动, 以保证学生有较大的语言训练量。同样, 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应以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为首要的评价标准,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 更好地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二) 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宜逐步呈现

思维导图是很好的梳理和归纳知识的一个有效方式, 所以可以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小结环节中。如果教师把小结环节的思维导图在备课的时候制作成PPT课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的时候宜逐步呈现思维导图, 因为如果一次性完整地呈现整个思维导图, 学生就没了思考、总结的机会。如果逐步呈现, 学生既可以边思考边总结, 又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整个知识的脉络是如何“延伸”和“发展”的。长久以往,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发展。

摘要:在常规教学中,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 缺乏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习、梳理和归纳, 导致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 因而容易混淆和遗忘, 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 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妙用,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2]安牧冰.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东尼·巴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英语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夏恩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东尼·巴赞, 巴利·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篇9:利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生物漫谈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120

许多学生由于对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不好,在考试中分析不清楚题目,导致生物考试得分较低。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搞清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深刻认识和对考试题目的良好分析能力呢?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图形和文字相结合,来展示各主题间相互关系的结构图。思维导图由主题词、连线和关系词三个部分组成。主题词指图形中表示某主题的词;连线用来连接两个主题,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连接词是指放在连线上能够表示出两个主题之间关系的词。思维导图简单但又非常有效,可以用在学习的各个方面。作为生物教师,应教会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学习的方法。

一、区分思维导图与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记录下来的,看似比较全面,其实有些内容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学生这样做笔记既耗时,又很难从繁杂的内容中找出重点知识。正因为如此,有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记课堂笔记上,却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要不断地思考。

而思维导图一般是从一个中心知识出发,伴随着思维的跳跃,顺着知识间的联系,各主题词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出去,从而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这一知识网络的形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楚,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有助于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二、构建思维导图

先由教师系统地讲述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等学生搞清楚后,以“蛋白质”为例,讲述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在“蛋白质”的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的知识要点以及一些与蛋白质相关的其他章节的知识点,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各级主题。完成思维导图后,师生共同补充、完善。之后,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从教材中选取一个知识点,认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后讨论并提炼出各级主题词,仔细分析各级主题下的细节并进一步补充、完善,构建出本小组的思维导图。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1~2组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纠正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后,展示自己的思维

导图作品。当学生基本掌握思维导图构建的方法后,就可以尝试独立构建思维导图了。学生可以构建章节复习的思维导图;在碰到复杂问题时,学生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教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强化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通过直观的图形形象地呈现出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取、整合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思维导图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反思学习;能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另外,教师可从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了解到学生难以掌握的概念、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从而给予积极合理的指导。

构建思维导图耗时较多,对课程进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使教师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生物学中概念和规律较多,有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无法表达;有些学生对概念、规律之间关系搞不清楚,因而无法利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比较费力,学习效率不高。

因此,应强化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让他们应用思维导图学习生物知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构建思维导图;等等。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逻辑思维等都有差异,在构建思维导图时要因人而异,教师评价要有弹性,对能正确反映知识之间关系的思维导图,要及时给予表扬。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有效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之余,还要提高自身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齐伟.系列1: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J].教育技术导刊,2005(5):9-11.

[2]王秀平.思维导图策略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李静雯.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4]张艳霞.使用思维导图支持研究性教学案例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5]王云.怎样做思维导图[J].发明与创新,2006(8):9-10.

篇10:思维导图促进学习效率

张鹏燕

摘要:简要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重点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思维导图 促进

学习效率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述 1.1思维导图的产生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他曾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发明的“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约3.0亿人使用。1.2 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形象的说就如同一棵大树,由一个核心概念(主干)发散出的层层分支结构,既表明了其与核心概念之间的隶属关系,又呈现了自己这一个支系的独立性,每个支系又可以成为中心,再次进行发散,发展出更为丰富多样的思维内容。1.3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人的思维规律

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是我们正常人所经常使用的,我们称为意识脑,它是负责逻辑、分析、表格制作、文字表达、线性思维、数字、分类排序等活动。右脑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主观上不具备主动使用的,我们称为本能脑,潜意识脑,它是负责想象、音乐、空间感(设计、、舞蹈等)。现代脑科学认为,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是放射性思考,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多层结构,形成广泛联系的神经网络系统,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创作思维导图需要利用全部认知能力,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全脑”思维工具,而实际上它就是“全脑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还同时开发利用了大脑左右半球皮层的全部能力。这样它就打开了多元的突触连接,这是真正的创造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头脑风暴”。2教学方法的优劣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2.1现行初中生物教材知识特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分八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再细化到章节。看具体内容会发现它涉及到生物学的方方面面,知识虽然都是浅层次的但面太广,有高达70%的内容是需要记忆的,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相当少甚至没有接触的,加之初中开始学科数量的增加学习压力增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2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力的负面影响。

强调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大部分学生处于苦学低效的现状,这也是导致部分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花费很大的功夫,但学习效率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孩子的自信,不少学生往往归因为自己智商不高,不是学习的料。在深入观察和调研后,我发现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原因是:违背了科学的学习规律,多数同学在课堂上把全部精力用在认真记笔记,唯恐遗漏老师讲的任何一个字,课堂笔记越是认真的同学,往往成绩一般。对于多数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来说,最真实的情况是:他们都想努力学习,也曾努力过,但结果事与愿违,往往事倍功半而丧失信心,这是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不会学习。2.3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生物教学的优势。

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因为多数人都感觉能够较容易的记住图片上的东西,但对文字叙述的内容很难准确的进行复述和再现。初中生物容纳了大量图片和文字相关的知识,借助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将生物知识建构成集形象、趣味、逻辑关系于一体的知识链或知识树,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将有效提高初中生物的学习力。正确的方法是上课时专心听课,重点是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只记老师分析问题的关键词,以此作为学习的路标,复习时根据课堂上简单记录的标识词的提示,再认真看一遍课本,自己整理归纳一张网络清晰、连贯性强的思维导图作为读书笔记。通过慎密思考,理清楚知识结构关系,手绘导图后就可以记住重点知识。再找几个典型练习题,参照导图中的关键提示语,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3.1图例示范,自我发现,揣摩画法

学习思维导图,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们讲理论他们会一头雾水,什么也没学到或者一知半解。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最重要的还是要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在实践中也许还能发现更好的办法。所以首先提供一幅绘制较好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自我揣摩画法,并表达看法。接下来以图为例,给出主题,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展示并进行比较,提出优点缺点以及改进方案。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思维导图的基本程序: 3.1.1定核心,画主题。3.1.2找关系,分类别。3.1.3理分支,画曲线。3.1.4好记忆,画简图。3.1.5有个性,上颜色。

3.2明确要求,制定规则,规范操作

俗话说无轨规矩不成方圆。开始让学生尝试模仿绘制思维导图是为了让他们有一定的体验,接下来接下来就要把他们的画法适当收一下,时间上做一个限制,内容上做一个引导,让他们明确该怎么画会更美观,更规范,更流畅,更能体现知识的层次、结构。手绘思维导图的基本规则: 3.2.1 顺时针,始于1点钟方向。3.2.2 有图不用字,有字不用词。3.2.3 词在线上,词长=枝长。3.2.4 用曲线,内粗外细。3.2.5 字线分色与使用符号。

3.3师生共学,科研领先,以强带弱 3.3.1课前预习

课前学生通过预习感知课程,并且根据自己的感知构建思维导图,然后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帮助和学习修改思维导图。这是第一个,感知图的自构和互构。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按照课本作者的思路,提取纲要,画出思维导图。并且分出哪些内容自己已懂和哪些内容自己还不懂,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准备课堂上有针对地听讲和提问。用思维图做预习很灵活,形式上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方法灵活调整,具有个性化。3.3.2课堂学习

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已有的感知图的基础上精细思维导图,或是重新构建出一个新的思维导图,当然,课上还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评价这样的一个互构过程,最终就得出了第二张图——精细图。在预习所画思维导图基础上进行课堂听讲,对已学懂部分,重点听老师如何讲解,学习老师表述问题,阐述概念的方法,还有自己听讲后有哪些新启示、新理解;对自己预习不懂的部分,重点听讲,深入探究,务必弄明白,学懂学会。学生在课堂上用思维导图作笔记,在制作思维导图笔记过程中,学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分析、理解和组织,有效地促进了理解和学习。同时思维导图充满色彩、图像和其他符号等吸引视觉的创作,让学习变得更有趣。3.3.3课后总结归纳

学生基本掌握知识点后,学生还要对知识点进一步的提升凝练的过程,再进行一个自构和同学间的互构,画出第三张图——凝练图。对于一些学生对当堂内容有突发奇想,课后还可以再总结一个探究拓展图。课堂听讲结束时,选取自己最满意的思维导图作为最终的课堂笔记保存,总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预备今后复习之用。再进一步,将每节课的思维导图,作为分支图,并入总图,挂在高一层次的分支上。这样做,及时将新学的知识归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形成自己的学科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展示学科全局和各知识点及概念间的脉络关系。从一本书的目录做起,把根据书的目录画出一张总的整体思维导图,然后再根据章节,把想要的知识点、概念和要点放到相应的分支上面。课堂学习后,每课所得的思维导图都是一张分支图,要把它放到与整体联系的相应分支上面,构建知识网络。进行进行期中、期末复习,备战考试时,即可汇总前面每个章节、每节课的思维导图,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不同的知识点、概念和要点,组织出一张合理而有系统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自己学会从宏观把握知识,对于课本所包含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也自己学会如何去总结复习。同时,思维导图还有助于学生及时地复习。思维导图色彩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因思维导图的简洁明了,这样就使学生的复习快速、高效。

4教学反思

在实际开展手绘思维导图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就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师生都有不少体会与感悟,主要表现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从抵触到接受。4.2 从被动到主动。4.3 从零散到整体。4.4从枯燥到有趣。

参考文献:

[1] 周光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促进学习和思考的有效工具 2005.3 [2] 曲志男

应用思维导图的学习策略 2004 6 [3] 杨大宇 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分数

上一篇:莫言作品蛙的读后感下一篇:财务助理应聘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