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四届六次人代会

2024-05-01

区十四届六次人代会(精选4篇)

篇1:区十四届六次人代会

区十四届六次人代会 会议文件 之七

海淀区2010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 日在海淀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海淀区财政局局长

徐永全

各位代表:

我受海淀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预计执行情况,并提出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2010年,全区紧紧围绕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目标,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各项决议,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及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任务基本完成。2010年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90.00亿元,为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的104.8%;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5.20亿元,增长15.3%。

2010年全区财政总支出预计完成235.92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6.96亿元,增长12.9%。其中:区本级财政支出预计完成216.9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3.29亿元,增长12.0%;乡街级财政支出预计完成18.97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3.67亿元,增长24.0%。教育、科技、农业等各项法定支出均达到增长要求。

2010年区本级财力预计为254.21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90.00亿元,返还性收入525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4.93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7.13亿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7.17亿元,上年专项结余11.38亿元,净结余3.55亿元。2010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计完成216.96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7.72亿元。2010年预计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71亿元,区本级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项资金预计11.82亿元。区本级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一)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1.整合支持政策资金,促进核心区企业发展

为更好的支持核心区企业做强做大,对政府支持企业的各项政策和资金进行整合,安排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通过聚焦重点产业,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核心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同时制定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统一了预算安排、支持方向、申报平台、审批权限和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支持企业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2.创新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在促进核心区发展方面的引导放大作用,拨付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3亿元,与三家创投机构开始了实质性合作,吸引社会资本近40亿元。安排股权投资基金1亿元,支持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尝试通过由补贴到持股这种支持方式的改变,发挥政府资金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支持和引导效用,目前已同八家企业签订了重点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意向协议。

3.利用政策导向功能,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大力推动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产品工作,2010年我区预计采购自主创新产品6051万元,采购节能和环保产品2.35亿元,占全区政府采购预计完成总金额的28.8%。引导支持发展低碳经济,拨付资金4966万元,支持了124个节能减排项目。

(二)推动北部开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推进路网建设

加大对北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轨道交通的投资力度,确保轨道交通山后线、西山隧道和西郊线建设。重点保障地铁4号线龙背村站、10号线五路站拆迁扩建等工程。进一步支持完善我区路网结构建设,继续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及重点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香山南路、巨山路南段拆迁、北坞村市政道路等工程的顺利实施。支持加快保障性住房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完成苏家坨经济适用房周边五条市政道路及上庄周边四条市政道路建设。

2.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北部地区开发建设

为加快北部地区开发进程,统筹征地补偿收入、土地溢价收入、入驻企业税收贡献及财政投入等多项资金来源,制定促进北部地区发展的财政支持措施,充分调动乡镇政府、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为北部四镇提供20亿元北部地区开发启动资金,由乡镇政府用于村庄整理、安置房建设等工作,先期启动北部地区开发建设。

3.加大重点片区改造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积极推进重点片区改造工作,提供财政借款15亿元用于缓解唐家岭整体改造资金周转压力。落实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切实保障乡镇政府正常运转和镇域经济、农业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生态林补偿、粮食直补、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等政策,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工程资金需求。积极落实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4.建设生态海淀,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安排资金2.97亿元用于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创建及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提升改造,拨付2360万元用于六里屯垃圾填埋除臭。在积极开展“城中村”改造、环境整治、道路大中修等项目的基础上,整合资金专项用于老旧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保障海淀公园二期改造以及平庄、树村郊野公园建设工程。

(三)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切实保障基础民生

积极安排资金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出台重点区域城乡一体化就业扶持政策,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完善就业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兑现居家养老(助残)“九养”政策资金3826万元。积极安排资金落实“新农合”、“一老一小”等惠民政策。拨付资金7006万元支持社会救助工作。继续推进老楼通气改造和平改坡工程。安排资金6亿元,实施安居工程,切实保证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需求。

2.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在完成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重点用于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安排学前教育资金9901万元,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努力缓解“入托难”问题。拨付资金5.2亿元完成32所学校抗震加固工程及学校食堂改造。安排安全保障资金7374万元,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及保安人员配备。继续加大财力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拨付资金3191万元,用于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改善及教师培训等支出。安排资金250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制定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实施意见,安排医改资金9.36亿元,全力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推进。支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基本药物及北京市增补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补助。支持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对中医机构在职在编人员基本工资实行财政全额补助。为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安排资金1.3亿元,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及疾病控制中心、温泉卫生院等工程项目。安排公共卫生项目经费8580万元,用于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艾滋病母婴阻断、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农民健康体检、免费疫苗注射及免费婚检等项目。

4.积极支持基层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拨付资金250万元,成功举办海淀区第七届文化节。全面启动文化惠民项目,拨付117万元资金支持星火工程和露天剧场演出,拨付80万元资金保障“惠民电影月”项目实施。切实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及扫黄打非等项目经费。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工程,大力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硬件水平。投入资金1.5亿元保障温泉体育中心工程。拨付资金用于群众体育社区健身俱乐部和全民健身器械建设。

5.进一步加大街乡财力,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向基层倾斜的力度,2010年财政对街道乡镇的体制补助预计达到17.7亿元。拨付3000万元用于和谐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社区公益事业。拨付6321万元用于解决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问题,改善了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投入2100万元用于调整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推进规范化社区服务站建设,切实提升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确保全年收入任务顺利完成

发改、税务、财政、投促等综合经济部门,共同应对2010年复杂的收入形势,建立多位一体的横向组收机制,齐抓共管,确保全年收入目标实现。通过建立街乡财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挂钩机制,充分调动街乡开展投资促进及税源建设的积极性,强化了区与街乡上下联动的纵向组收工作机制,促使街乡发挥属地优势,统筹辖区资源,开展税源建设工作。

2.财政预算管理深入推进 修订《海淀区财政预决算编制及审批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资金拨付效率。设立区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进一步规范超收收入使用。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升预算完整性。制定我区预算信息公开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政府预算管理透明度。

3.预算绩效评价取得新进展

制定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绩效评价公共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专家库。2010年评价资金规模预计达到4.4亿元,为上年的6倍。评价覆盖逾百家项目单位,其中大额专项支出占总评价资金规模比重达到61.3%。

4.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预警机制,推动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2010年新增政府债务 4.6亿元,偿还4亿元,年末银行贷款和国债转贷资金余额45.03亿元,债务负担率、偿债率和债务依存度等核心指标值均在安全区域内。

5.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办公设备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结合,通过规范资产增量、盘活资产存量、监管资产流量、调配资产分布,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合理化配置。

6.加大财政监督工作力度

组织开展市下专项、会计信息质量、教委待分资金等财政监督检查,涉及被查单位70余家。联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开展治理“小金库”回头看相关工作,组织完成全区“小金库”及假发票自查自纠工作。进行全区强农惠农资金检查相关工作。落实全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精神,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检查工作。

(五)认真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认真落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安排专项资金,重点解决碧水风荷公园污水治理、林大北路菜市场升级改造、废弃药品回收、老旧小区设立信报箱、小月河土城遗址公园技防建设、五道口地区综合治理、清河街道老旧小区“一户一表”改造等众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2010年我区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的重要转型期,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需加强;二是建设核心区和改善民生对资金保障的要求日益提高,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是财政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和资金使用效益仍需不断提高。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恳请各位代表在审议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2011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我区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制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和区委全会的决策部署,合理安排收入预算,保持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筹集、分配、支付、使用和绩效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基本思路,考虑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按照积极稳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区级财政收入计划安排207.10亿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长9.0%。2011年全区财政支出计划安排242.82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支出计划安排221.85亿元,剔除市下达专项、上年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因素影响,同口径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长8.5%。

2011年区本级财力计划为242.82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计划安排207.10亿元,返还性收入239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5.83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8.04亿元,上年专项结余11.82亿元,区本级财政支出计划安排221.85亿元,补助下级支出20.97亿元。区本级财政收支平衡。

(一)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合理安排财政收入预算 对区级财政收入预算的安排,主要考虑了以下四个方面因素。一是“十二五”时期国内经济发展将进入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重要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变化,财政收入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二是从税收政策上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等三项政策,带来一定减收影响。三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和汽车消费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主体税源行业较大波动会对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四是“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在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推动下保持了较高增速,高基数效应将为财政增收带来压力。2011年财政收入预算计划是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参考全市收入水平,并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的。

(二)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自主创新核心区建设 落实财政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发展各项政策,计划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着重支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支持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工作,继续安排股权投资基金,加大股权投资机构引进力度。二是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工作,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完善企业培育孵化网络,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支持人才特区建设工作,新增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海淀区人才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三)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社会建设 计划安排3000万元社区服务及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计划安排8000万元支持解决居委会办公及社区活动用房问题。在各类资金向基层倾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街道和乡镇的财政补助力度,支持改善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落实促进街乡经济建设工作的相关措施。2011年区对街乡的体制补助规模计划达到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计划安排为民办实事资金2亿元,用于保障解决各类涉及人民生活的重点项目资金需求。计划安排矛盾调处排查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解决尚未纳入各部门工作计划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民生问题。计划继续安排重点公共安全应急资金1000万元,确保公共安全应急支出需要。计划安排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专项资金4000万元。计划安排政府偿债和付息资金10亿元,防范财政债务风险。

(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保障各项民生支出需要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计划安排资金80.8亿元,用于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支持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困难人群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政策,大力支持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初步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政策体系,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统筹财力保障安居工程资金需求,加大对各类政策性住房建设工程的支持力度,增加供给量,缓解群众住房紧张局面。

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继续安排财力保障校舍安全加固和食堂维修改造工程,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加大教育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力度,提高农村办学条件。重点保障政府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和既有学前教育资源增班的资金,积极鼓励社会办园,努力满足社会入园需求。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不断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落实资金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健全城乡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的补助政策,落实基本医疗保障补助政策,支持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综合医院门诊下沉到社区,落实资金加强北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数字化医院建设;重点保障社区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增强疾病控制能力。

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继续安排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公益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力度,支持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安排资金保障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推动“创意北京”等相关项目的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五)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重点支持北部建设

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资金33亿元,比2010年增长73.7%,全面提升北部地区环境质量,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重点大街、重点地区环境整治,推进“城中村”及边角地块治理。完善城市道路绿化,实施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民生活居住环境。

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地区投入的倾斜力度。继续安排资金支持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确保支农资金依法增长。保障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的资金需要,缓解乡镇重点片区改造工作的资金压力。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六)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

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除预留潜在政策性增支因素外,对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项费用安排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切实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2011年财政工作各项任务

(一)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继续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手段,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四大产业功能区建设。政府投资重点保障北部地区建设。继续实施各项惠民补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

落实乡镇街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财政支持措施。落实财政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的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优化税源结构,壮大税源基础。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工作,巩固既有存量。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工作,充分挖掘收入潜力,应收尽收。

(二)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水平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和流程。逐步将乡镇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范围。建立完善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对国库集中收付各环节实施有效监控,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推进教委会计集中核算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会计集中核算范围。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做好2011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工作。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不断完善预算报告及报表的结构与内容,细化预算公开内容。

逐步扩大预算资金绩效考评试点范围和规模,2011年评价资金总额计划比2010年翻一番,重点考评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节能减排、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大额专项资金。

(三)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研究探索可行的政府融资和债务资金管理模式,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确保政府拉动经济发展的各项投资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推动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并通过适度的规模控制、动态的项目监控以及不断完善的风险预警,努力控制债务风险。

(四)加强非经营性资产管理,逐步推进非税收入改革 推进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合理利用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相关数据,结合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我区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工作,加大资产监管力度。逐步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将政府非税收入逐步纳入财政预算。

(五)加强财税和审计监督,积极推进依法理财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建立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新机制。税务部门在依法治税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清理和稽查,深入挖掘潜在税源,确保完成年度收入任务。审计部门要继续深化审计监督与服务,提高审计监督与服务的社会效果和宏观效应。财税审部门要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预算任务,促进经济社会更加健康协调发展!

篇2:区十四届六次人代会

中共彬县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共彬县县委书记 王惠林(2010年1月1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受县委常委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高点定位,负重奋进,加快建设“陕西十强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09年,县委常委会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陕西十强县”宏伟目标,积极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矢志创新,开拓奋进,县域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0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增长47.5%,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增长4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增长52.2%;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增长4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增长23.1%。

——坚持新型工业化方向不动摇,工业经济在克难攻坚中高速发展。“工业强县”战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依然强势增长。预计全县工业总产值72亿元,规模内工业产值70亿元,分别增长47.5%和49.6%,原煤产值再创新高,达到67.2亿元,增长46%。蒋家河煤矿、大佛寺煤矿二期工程、小庄煤矿等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彬县循环经济试点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入驻企业6户。180万吨煤制甲醇、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重大煤化项目有序推进,“煤电-煤化工-煤建材”一体化循环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如期完成,拆除小锅炉97座;3户企业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年处理污水20多万吨。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项目建设在抢抓机遇中换档提速。年初确定的6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6亿元。其中,火石咀煤矿600万吨洗煤厂、扶贫安居、太峪河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全面完工,商品混凝土搅拌站、120万吨水泥磨粉站投入试运营,其它项目均按计划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8个,总投资201.6 亿元,到位资金43.68亿元, 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坚持“强农惠农”战略不动摇,新农村建设在多措并举中扎实推进。“十大惠农工程”有效实施,农村经济持续繁荣,预计实现农业产值13亿元,增长18.1%。果品总产值6.9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超过2000元;中国〃彬县首届柿子节成功举办,签订果品销售合同3万多吨;建成以大棚蘑菇、柿饼加工、果仁加工等为主的“一村一品”示范村51个,占全县总村数的五分之一;劳务经济加快发展,全县累计输出劳务人员10.1万人(次),实现收入10.85亿元;新村建设大力推进,完成投资5亿元,实施重点村建设46个,新居面积突破60万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

——坚持高点定位不动摇,城市功能在加快建设中不断完善。投资7.3亿元,实施城市建设工程70多项。其中,中西街改造、廉租房、政法广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完工,开元大厦、紫薇花城等高层建筑全部封顶;火石咀物流汽修中心、中山街家电综合市场等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彬州大厦正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实施内外装修,今年5月份可望正式开业;紫薇山生态公园等其它工程加快实施,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坚持“民营崛起”战略不动摇,第三产业在多元推动中快速扩张。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和房产开发业迅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职能充分发挥,为全县中小企业、非公组织担保贷款近4亿元。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到8374户,预计实现增加值31.8亿元。花果山、公刘教稼苑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不断完善,侍郎湖、大佛寺、程家川古民居等旅游项目开发进展顺利,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列为市级以上保护项目,“一线两翼”旅游业发展格局雏形显现。

——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社会事业在统筹发展中全面进步。涉及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的民生八大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投资11.7亿元。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善,职成幼教协调发展,13所农村中学集中供暖,“蛋奶工程”有效实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当,有效防止了甲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在县境内蔓延;24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成使用,乡村医疗设施全面升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推行,全年为农民报销医疗费用2327.63万元;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顺利通过验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8‰。各类社会保障和贫困救助措施全面落实,全年发放救助保障金3483.6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起步良好,参保率达到73.5%;省级平安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严打整治深入开展,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位居全市第三,信访包抓责任进一步落实,信访案件和突出信访问题妥善处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党要管党”不动摇,党建群团在服务发展中切实加强。干部培训扎实开展,集中培训公务员480名,党建讲坛两月一期,干部政策理论水平持续提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卓有成效,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牢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谈话诫免、轮岗回避、随机审计等10多项监管制度执行有力;“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逐步展开,党的基层组织活力明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日臻完善,全年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98件(次),初核83件,了结25件,转立案58件,结案58件,处分65人。目标责任考核严格实施,考核体系更加科学,考核、平时考核、动态考核三维考核模式扎实推广,“三个一”包抓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人大依法监督和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三大职能切实履行。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胡继敏被评为“咸阳十大杰出女性”,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宣传,《彬县大佛》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播出,电视剧《咱村的苹果红了》在我县主景地拍摄完成,彬县的知名度大幅提升。统战、信访、司法、老干、科协、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档案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一年来为彬县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各级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引领发展贵在理念创新。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只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联系实际,注重理念创新,就能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推动富有成效的实践。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决策和措施,符合彬县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目标贵在克难奋进。面对新的发展难题,只要在创新中实干,在实干中创新,瞄准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去奋斗,看准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去落实,存在的问题坚决有力地去解决,规划的蓝图就能全面实现。应对竞争贵在勇于争先。面对新的发展压力,只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一股争先进、创一流的志气,有一种高起点、高标准的追求,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队伍,我们就能在竞争中率先有为,力拔头筹,跨越发展。推动落实贵在形成合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只要各大班子与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齐力一举,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就能在机遇面前不迟滞、落实面前不拖拉、发展面前不落后。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冲刺“陕西十强县”的信心和决心

纵观今年的形势,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同存,希望和困难共在。我们必须在比较中找差距,在差距中寻优势,在优势中求发展,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赶有目标,干有措施。

首先,形势比较严峻,必须奋起直追。在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中,各县区的发展当仁不让,奋勇争先,气势逼人。我们冲刺“陕西十强县”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而且标兵越来越多,追兵越来越近。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奋起直追。总体来讲,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单

一、生态环境脆弱依然是我县的基本县情。特别是与“陕西十强县”目标差距较大,在全省考核的10个主要经济指标中,与2008年“陕西十强县”后五名(韩城、高陵、黄陵、安塞、凤翔)已经公布的1—9月份平均数相比,我县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财政总收入增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7个指标超过五县平均数,有3项指标差距仍然较大,GDP总量仅占五县平均数的63%,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五县平均数的75%。要赶上和超过五县的平均水平,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也激发了我们的动力,只要我们拿出一种壮士断腕、敢于超越的气魄,坚定信心,大闯大干,差距必然能够缩小,困难必然能够克服,进位必然能够实现。

其次,机遇千载难逢,必须准确把握。面对大好的机遇,如果不在主动中受益,必然会在被动中失利。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把握“时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渐稳趋常,主要经济体经济开始复苏,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效益,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不变,经济趋稳回升的态势日益明显,省、市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方面也在持续加大投入,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二要抓住“契机”。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同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通过国务院审批,成为全国重点支持发展的九大区域之一,国家项目和投资力度会不断增大,我县正处于这个规划发展之列,这就把我县推向了政策聚集、目光聚焦、要素聚合的前沿,必将为我们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打造更为广阔的平台,吸纳更多的项目资金。三要领会“动机”。咸阳地区连续五年在“陕西十强县”榜上无名,市委、市政府力下决心,去年把兴平和彬县列为争先进位重点县市,通过多种渠道、多项措施,鼓励支持我们争先进位,创建“十强”,今年作为决胜年,支持会更大,要求会更严。所有这些,都昭示我们必须瞅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谋求发展,力求突破,务求跨越。

第三,优势催人奋进,必须大步跨越。近年来,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县产业选择更加明晰,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我们已经拥有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文化资源,冲刺“陕西十强县”的基础更加坚实。特别是在工业上,我县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一批煤炭大企业已落户我县,工业经济成为坚不可摧的“擎天一柱”,还有一大批煤电、煤化工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这些都是推动发展的希望所在、动力所在、根本所在。加之,福银高速的建成通车、312国道不断的升等改造和西平铁路、合风高速的开工建设,我县将形成联通八方的交通枢纽。此外,我们还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县级几大班子及各级干部精诚团结,素质过硬,作风扎实,善于攻坚,这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加快发展,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

基于以上分析,县委常委会认为,我县已经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机遇期”,进入了大步跨越的“黄金期”。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拿出一种冲锋陷阵、舍我其谁的胆略和气概,切实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慢进则退的危机感、争先奋进的责任感,乘势而上,借力快上,大干猛上,务必在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大获全胜。

三、明确任务,鼓足干劲,确保冲刺“陕西十强县”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2010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追赶超越、冲刺“陕西十强县”的决战之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陕西十强县”为目标,突出“和谐”与“发展”两大主题,坚持发展抓项目、结构抓调整、产业抓龙头、和谐抓民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思路:紧扣一个目标,把握“四个必须”,加速“六个推进”。

“一个目标”即,奋战一年,力争跨入“十强县”,具体是要实现“五个快速增长”,GDP增长20%、达到74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3.5%、达到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3%、达到4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0%、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达到5400元。

“四个必须”: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发展。按部就班难有作为,僵化保守死路一条。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在观念上还存在着等靠依赖、小进即满、片面求稳、惧担风险、畏难怕创的思想,缺少一种胆略,缺少一种大气,缺少一种闯劲,这些东西不除,工作无疑劳而无功,发展无疑有退无进。因此,解放思想不是“嘴”到,必须是“手”到,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在行动上,贯穿于工作中,体现在做事上,务求思想再活一些,胆子再大一些,闯劲再足一些,步子再快一些,以思想大解放、真解放撬动冲刺“陕西十强县”目标顺利实现。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用多元的格局提升效益。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最硬的道理。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发展定位上突出“高”,在发展眼光上突出“远”,在发展追求上突出“优”,坚持百花齐放、多元推动,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努力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重点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现“资源向转化”、“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单一化向多元化”三大转变。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惠民的举措凝聚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科学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重点要全面贯彻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干工作、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考问题和制定政策一定要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谋划和开展工作一定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最急、最盼、最紧的事,切实处理好各种矛盾,通过多种途径凝聚民力、发挥民智、推动发展。

(四)必须坚持团结奋进,用务实的作风求得实效。加快发展是最硬的道理,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真抓实干是最好的作风,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改善民生都必须以团结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作保证。因此,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合力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支持人大、政协切实履行职能,重视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保障其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着力加强宣传思想和统战工作,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进一步和谐,努力形成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注重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干部在一线聚集,作风在一线改进,工作在一线落实,努力形成“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

加速“六个推进”:

(一)加速推进工业经济保增长。坚持“煤炭强基,转化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思路不动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小庄煤矿、180万吨煤制甲醇、火石咀残煤气化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完成煤炭工业园区和食品加工工业园区规划工作,提升园区综合服务水平,引导企业落户园区,促进全县工业规模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培育骨干工业企业,力争全年培育30亿元以上企业1户,20亿元以上企业2户,亿元以上企业5户;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切实完善节能减排措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排污监控,不断扩大集中供暖范围,扎实做好污水和垃圾处理,努力提高环境质量。

(二)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上水平。今年安排重点项目62个,总投资219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52.38亿元。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都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支撑,务必拿在手上,紧抓不放,加快建设。要严格落实项目包抓责任制,强化县级领导包项目、部门领导保进度、项目负责人保质量等措施,合力攻坚,加速实施,以重点项目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的大发展。同时,围绕我县矿产资源开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再谋划筛选一批切合实际、符合政策、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引导各级干部发扬不辞辛苦、不厌其烦、永不言败的精神,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落户彬县,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蓄积能量。

(三)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促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产业培育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劳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捆绑力度,扶持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着力打造绿色品牌。加快发展“一村一品”,逐步壮大各专业村发展规模,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不断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继续以新村建设为切入,以“六进村、六入户”为重点,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三告别”工程,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指数。

(四)加速推进城镇建设提品位。以建设“关中西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实施泾河防洪、泾河新区路网、豳风大厦等城建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牢固树立以“山”展示城市秀美、以“水”彰显城市灵性、以“绿”装扮城市环境的大城建理念,大力推进泾河南岸景观带、紫薇山生态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实现“绿树盖城、鲜花围城、文化映城”的目标,努力打造山水相依、花树相衬、功能齐全的现代城市新形象。加大对城中村建设的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城中村改造质量和水平。以“三创”活动为抓手,集中“治脏”,全力“治乱”,大力“治差”,推进城市管理向规范化方向迈进。按照“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要求,突出抓好以新民镇、北极镇、龙高镇为重点的七个建制镇建设,确保以崭新的城镇新姿迎接市委全委会城市建设现场观摩会的召开。

(五)加速推进旅游业发展活三产。狠抓旅游宣传,大力发展节会经济,进一步扩大彬县的影响度和美誉度,加大旅游市场开发,重点对景区景点的旅游活动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和展示,积极鼓励开发经营旅游商品、工艺品等旅游项目,以旅游业带动一产、促强二产、激活三产,切实提高旅游业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全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尝试组建运输、建材、旅游等集团公司,实行联合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餐饮服务、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多元发展。

(六)加速推进社会事业建和谐。加快实施民生工程,努力改善民生质量。认真抓好幼儿教育,强化小学教育,提高中学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加大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继续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农村居民“病有所医”,切实加大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城乡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扎实搞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全省全面推广积累经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和干部职工住房难的问题。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加强对影响稳定因素的分析把握,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完善舆情收集、应急处置等机制,大力推进省级平安示范县创建活动,切实落实各项社会治安综治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努力提高社会公众治安满意度。全面推行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处理等重大信访案件制度,妥善处理好群众合理诉求;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县总体稳定的大局不乱、加快发展的思路不变。

四、高举旗帜,狠抓党建,夯实冲刺“陕西十强县”的政治保障

全力冲刺“陕西十强县”,关键在党,根本在人。必须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纪律严明、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在理论武装上取得新成效。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目标,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完善加强学习的长效机制,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的本领。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执政能力上谋求新提高。着力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想事、谋事、干事的能力,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实现干部选拨调整的常态化;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进事后问责向事前定责和事中尽责延伸、考核向平时考核延伸,激励广大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和抓落实上来。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基层党的建设上开创新局面。深入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努力解决基层组织“软、缓、散”的问题,切实提高基层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农村、企业、社区和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培训和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生活待遇问题,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努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展现新风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继续落实《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不正之风;认真抓好政府机构改革,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精文减会,改进文风会风,养成真抓实干、勤政高效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市委关于“一规划、一意见”要求,着力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推动党的作风的根本改进。

(五)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在推动工作落实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不断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质量,对重点工作、民生工程、重大项目等继续推行“三个一”包抓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平时考核和随机考核,科学运用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确保以严格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争创“陕西十强县”目标如期实现。

篇3:区十四届六次人代会

会议邀请商务部产业司张玉成副司长和工信部装备司刘涛处长分别做了《当前机电产品进出口形势以及近期工作》、《以转型促升级加强行业管理, 推进内燃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大会听取了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邢敏作的题为《稳中求进, 转变生产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报告。

邢敏在报告中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内协的基本情况并对2011年中国内燃机工业的产业现状、运行特点、产业分布做了回顾。他着重汇报了去年8月来协会所做的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各项工作会议的召开;二是围绕稳定经济运行开展工作;三是围绕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工作;四是围绕促进节能减排开展工作;五是围绕创新驱动开展工作;六是围绕提升能力、自身建设开展工作;七是提高协会服务水平, 实现规范发展;八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协会影响力。最后他对2012年上半年中国内燃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协会下半年的工作安排进行了汇报。

下午大会由邢敏代表换届筹备小组通报换届方案及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大会提议由现任理事长谭旭光继续担任下一届协会会长, 初步确定了换届大会的规模, 会议时间及地点。讨论了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组成的原则、条件和名额分配方案。

会议对《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章程》 (讨论稿) 进行了详细解读说明, 章程中对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职的必须具备条件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大会对2012年度申请加入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的46家单位进行了表决通过, 接受他们成为协会会员。

篇4:区十四届六次人代会

会上,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理事长陈立身作第四届理事会的5年工作总结:(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不错位、不越位,自觉履行行业协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2)坚持“分会是个家,办好靠大家”的理念,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办好分会;(3)坚持务实进取、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理念,做大、做好分会的服务平台。分会下属的技术、内贸箱发展、信息、人力资源、成本价格和IT操作等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代表向大会汇报各自开展的交流活动。

在以“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上,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强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罗勋杰、北京道锐思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监夏明智等分别作题为《长江沿岸港口运输回顾与发展》《中国港口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与构想》《码头中基层干部能力整合提升》等演讲。

会上,中国港口协会秘书长朱建海宣布2012―2013年度中国港口先进集装箱码头名单以及2013年度“武汉港口杯”论文竞赛获奖名单。

上一篇:一年级后进生辅导总结下一篇:灯光教学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