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示范课堂典型案例

2024-05-27

特色示范课堂典型案例(精选6篇)

篇1:特色示范课堂典型案例

七里九年制学校特色示范学校创建

典 型 经 验

2016年3月

黄羊镇七里九年制学校 特色示范学校典型经验材料

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教育建设的亮点,也是各个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校自上学期末开始,就制定了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经过近二个月的践行后,现已初具雏形。借区教育局对我校特色示范学校评估认定机会,将我校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典型经验进行交流,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黄羊镇七里九年制学校地处黄羊镇西河村二组,创办于1966年,于2014年正式改建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校园占地面积17110.1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65.5平方米,运动场面积3600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13.7平方米。学校校舍建筑面积3430.6平方米,其中教室1344.7平方米、办公用房188.9平方米、生活用房1515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1686.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3.14平方米。学校现有图书9173册,生均图书35册。

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1人,其中女生117人。教职工25人,专任教师23人,专职保安2人。在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9人,占82.6%,学历达标率100%。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占专任教师的39%。我校已形成了一支文化素养过硬、业务水平较高、充满生机的教师队伍。2002年被评定为“二级一等”学校。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配

备计算机34台。校内安装有先进的校园广播系统。2012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学校新建食堂一所,面积255平方米,现已正常投入使用,2014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学校新建教师公租房32套,面积1280平方米,现正在组织竣工验收。学校现招生范围包括周边西河、七里、唐沟、中腰、李宽等五个村,部分学生因家离学校较远,常年住校。目前,学校在校寄宿生81人。

去年秋学期学校顺利通过了市区两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本学期正在为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和国家级评估验收而作准备。

二、学校特色项目

(一)充分利用各种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创建特色校园

学校立足特色校园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书法、英语、计算机等多个社团。各种社团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准,让学生在各种社团中选择自己适合的、喜欢的活动项目。经过学校初步的选拔、合理分配人员,使全校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社团活动,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总体目标:完善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力求活动的成效性,使活动的开设与开展逐渐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亮丽窗口。

个体要求:

1、活动内容安排科学,有系统,每次活动过程材料齐全,期末结束上交相关材料。(学生作品、过程资料、活动成效等)全学期要有至少一次的小组活动展示。

2、做到“三定”(定人、定时、定点)

定人:人员固定,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活动时间每次不少于60分钟,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点名工作,保证学生的出勤率;

定时:具体时间定为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后。教师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动,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学校领导打招呼并通知学生。

定点:活动地点固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固定活动地点,爱护学校的设施设备,并做好保证工作。

3、做好社团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学校的各项活动、扩大知名度。

(二)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传承国学经典,弘扬孝德文化,开设彰显校本特色的课程文化

学校除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落实课程标准外,还根据本校特点开发了具有三大特色的校本课程:第一,“走进经典,快乐诵读”系列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一本,三四年级一本,五六年级一本);第二,“学会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系列德育校本课程(一至六年级各一本);第三,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与此同时,作为课程的拓展延伸,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树孝德、践孝行、品孝心”为主题的“七个一”系列活动,即献

出一份孝心承诺、征集一封家书、晒出一张全家福、写一份孝心记事、为父母尽一次孝心、讲一个孝心故事、为父母过一次有意义的生日。通过活动开展,力争使孝德文化扎根于师生心底,从而彰显学校特色理念。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使其达到以下目标: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5、以德育校本教材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班主任具体组织,结合“小文明之星”、“尊师孝敬父母之星”、“文明守纪生”评选等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6、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调节能力。

(三)养成教育是我校的一项长期发展的特色教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为此,我校制订了中长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逐步形成能力,成为遵纪守法、热心助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小学生。

(2)形成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的养成教育管理模式。

(3)师生行为习惯养成良好,共同成长与进步,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经过全校教师的研讨,制定了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行为目标,在目标的制定上力求离孩子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我们从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对学生养成教育规范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形成横向相关联的训导目标。

低年级:着重抓好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生活自主、自理能力为目的。

中年级:以文明礼仪的言行习惯教育为主,通过校外实践基地活动体验,形成遵纪守法、得体大方的言行。

高年级:巩固低中年级行为要求,加强意志品质的养成。通过实践教育基地锻炼,社会活动的参与,家校联合培养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得到综合提高。

落实到现阶段工作,具体就是要做到“走好路,读好书,做好人”。

(四)优化校园环境,彰显办学特色

我校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为契机,下大力气进行校园环境建设,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校园环境的和谐优美,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品味。

1、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学校不仅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肩负着育人的历史重任。在育人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积极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传统国学经典教育,并努力使之常态化,围绕这一主题,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2014年4月,我校在黄羊镇学区组织的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目前,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已经逐步展开,2015年12月,我校开发的“学会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系列德育校本教材在全区校本教材评选中获奖。同时,结合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学校确定了“传承国学经典、弘扬孝德文化”的特色建设主题,并依次为导向,设臵了校园文化墙、楼道文化墙。使学生臵身于一个文化气息浓、文明程度高的氛围之中,使其耳濡目染地接受熏陶、受到鞭策。

2、打造优雅校园环境,提升学校外部形象。

以绿化美化为基础,师生互动,群策群力,把学校装扮得布局合理、色彩和谐、窗明几净、四季常绿。结合教师公租房附属工程的实施,修建混凝土道路,连接学校大门口与所在村村级公路,在校门口两侧,开设绿化带,用水泥砖硬化教师公租后房面区域,设臵车辆统一停放区,粉刷校内教室、功能室

等校舍外墙,检查维修屋顶,教师、学生宿舍楼上,适当摆放盆栽绿色植物,全面平整操场、树沟、花池、校园周边等场地,清理卫生死角,在校园花池、树沟内竖立爱绿护绿宣传牌,有温馨提示,树木有标牌,设专职花木管理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进行修剪、除虫、施肥养护。用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愉悦师生的身心,陶冶师生的情操,达到处处都是教育元素,时时都是教育时空的办学特色。

(五)教研活动独树一帜

我校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制定了特色的教研方案,改变了以往听课、评课等传统的教研模式,制定了七里九年制学校教研活动方案,以教研组为单位,尝试进行小课题研究,理科教研组在平常的工作中,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探讨,文科教研组结合学校校本课程,以“传承国学经典,弘扬孝德文化”为主题确定自己的课题计划,学期末写一篇高质量的小课题论文,并进行评选考核,优秀论文推荐上报进行评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建设相对较落后,学校操场及部分活动场地未硬化,部分教室因建成时间较长破旧不堪。

(二)校园文化建设尚处在探索阶段,特色还不够鲜明,尚未在所在地区形成一定影响力。

(三)学校社团活动的组织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效果还不够鲜明,尚未形成一定影响力。

五、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扎实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缩小差距,提升办学品味。

(二)、加大学校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科学合理有效地做好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工作,着力提升校园环境建设水平。

(三)、集思广益,切实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一方面,依托特色活动开展,进一步凸显校园文化特色,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高校本教材开发的针对性和精细化,落实好校本教材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

(四)认真做好各功能室、教学仪器的管、建、配等工作,充分发挥功能室的教学功能,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和活动秩序。

实践出真知,尝试加摸索才能将特色学校建设向前推进,并真正创出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进中七里九年制学校全体师生将矢志不移,因为我们深信努力就有希望、付出就有收获!

篇2:特色示范课堂典型案例

一、提高认识

语文学科作为建设“特色示范课堂”的主要学科,语文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俗话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结合语文学科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符合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的。

二、研究做法

有了认识之后,我们不能仅仅是凭借一腔热情,还要研究做法,我们通过科组会议,进行讨论,研究我们可以适当渗透哪些十九大的精神?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贯彻,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

三、开展活动 1.深入备课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十九大精神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2.课堂渗透

要在课堂上渗透十九大精神,就要让学生贴近文本,否则,就成了被动的灌输,效果不明显。只有在结合文本时,渗透贯彻十九大精神才不会显得空洞。同时,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拓展资料的影响下,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引入清政府割让香港的历史,国民党无力回收香港,香港回到新中国的怀抱等资料,让学生记住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篇3:特色示范课堂典型案例

一、打造特色高效课堂

1.推进“以学评教”的“四步十二式”课堂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提升教学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 切入点是推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目标的“四步十二式”课堂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四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反馈总结。这种课堂模式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其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自学探究:学生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 预习教材, 自主学习。第二环节学案训练:完成导学案上的训练题目, 检验自学效果。第三环节批阅学案:小组长组内批阅, 教师检查批阅, 并对学科组长进行必要培训。

第二步, 合作探究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出示目标:要求表述科学、准确。第二环节学案反馈:教师反馈学案完成情况, 表扬优秀小组。第三环节小组讨论:着重讨论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先一对一分层讨论, 再组内集体讨论。教师全面掌控, 巡回指导。小组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第三步, 展示点评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分组展示:阳光展示, 注重对题目思路和方法的分析。第二环节互动点评:点评时言简意赅, 思路清晰, 对新生成问题, 放手让学生讨论, 尽量自己解决。对学生点评不到位的地方, 教师适时点评、拓展。第三环节质疑追问:在分组展示、互动点评过程中, 全体同学要积极参与, 大胆质疑, 提出自己的方法、思路。

第四步, 反馈总结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堂检测。第二环节反思总结: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总结知识、方法。第三环节归纳提升:教师归纳方法、规律, 总结、提升。

“四步十二式”是以四个相互连接、层层推进的课堂教学步骤为载体, 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 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促使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 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小环境和教育大环境,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2.推进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1) 机构健全, 是推进课改的有力保障。为使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 下设课改研究组、推广组、督察组和各级部门课改小组, 明确了各课改小组的工作职责, 建立健全了《阜阳十中课改实施方案》《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阜阳十中课改培训教研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创新工作模式, 精心绘制课改推进工作流程图, 稳步推进课改工作, 为课改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强培训, 为课改工作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学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阜阳十中课改教师学习制度》《阜阳十中课改校本培训制度》《阜阳十中集体备课制度》《阜阳十中导学案研修制度》等, 制作课改宣传版30余块, 《课改简报》50多期, 加大了课改的宣传力度。每周一业务学习教科处进行课改专题培训, 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达50课时;学校投入资金20余万元, 组织各科教师300多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教学观摩、研讨和课改培训, 这些举措为学校课改工作的推进做好了基础准备。

(3) 推行系列校本教研制度, 为推进课改提供制度保证。学校坚持推行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集体备课和研评课、推门听课等制度。学校中层领导班子进班听课, 每人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课时, 周五行政会议由教务主任检查听课笔记并公布听课节数。抓质量、促课改, 校领导班子亲临教学第一线, 推门听课, 并参加评课活动, 大力推动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每周四召开课改研讨工作会议, 课改各领导小组和级部课改小组成员参加会议, 及时反馈课改情况, 研究对策, 明确思路, 指导学校课改工作, 解决课改各环节出现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教师座谈等, 学校及时了解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不定期地召开课改推进会, 落实了学校课改的各项政策、措施, 并对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

(4) 强化集体备课, 强力推进课改。结合实际, 学校集体备课安排在周三、周四下午进行。第一节课分学科听课, 第二节课先用20分钟分学科评课, 剩余时间分组讨论修改导学案。

导学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每年暑假利用1个月的时间, 我们组织教师完成下一学年导学案的初稿, 为后期的集体备课研讨提供素材, 减轻了教师后期教学和备课的压力。

集体备课研修导学案的具体做法如下:备课组组长把暑期编好的导学案提前打印一份初稿, 按计划分发给主备人, 主备人提前准备导学案研讨提纲和发言稿, 在集体备课时研讨修改导学案, 用红笔修改;备课组组长再次打印导学案并发给教师;实际授课的前一周导学案要在集体备课后再次修改。每周级部负责人在导学案 (完善稿) 上签字, 整理存档, 会同电子稿统一上交教科处, 以供进一步完善。

集体备课有效地解决了本组教师由于课程冲突而无法听课的问题, 保障了教师每学期能真正完成二十多节的听课任务, 并参加二十多节的评课活动。集体备课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效率, 保障了导学案的质量, 保障了课改的顺利推进, 成效显著。

(5) 成立学科专业委员会,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规模较大的学校多数实行级部管理制度, 弱化了原来的教研组的作用。学校成立了阜阳十中学科专业委员会, 有效解决了条块分割的问题, 也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6) 强化青年教师培养, 为课改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制定并切实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利用各种形式, 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 提高认识, 以优秀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青年教师, 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组织开展专题培训, 使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常规, 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要求青年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每学年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 每两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文章, 观看一堂优质课视频, 并分别写好感想体会;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围绕主题的研究课, 积极参加研讨活动, 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抓教学反思, 要求青年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每周选择一堂成功的课或不足的课最少写两篇反思随笔;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抓教学基本功比赛, 开展“拜师结对”活动, 使青年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茁壮成长。学校还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提供充分保障。

(7) 加强晚自习管理, 提高学生自学效率。晚自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环, 也是学生理解消化当天学习内容、预习新课的关键。学校切实抓好晚自习纪律, 使晚自习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确保学生有安静的学习环境, 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当天作业, 也有足够的时间温习当天课程和预习第二天的课程。每节晚自习均有老师辅导, 学生存在疑难问题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值班领导加强对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晚自习纪律的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并如实做好记录, 其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

3.实施课改后的收获

(1) 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实施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特长得到发挥, 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 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 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转变还体现在, 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 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 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 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 是一种启发, 一种帮助, 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营造了民主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宽容的思想理解学生, 用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 用亲和的教态影响学生, 用耐心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心声, 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 使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形成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 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新课改实施以来, 学生最大的变化是, 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 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 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师生成为平等的合作者。

(3) 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 知识点明晰了, 知识面拓宽了, 教师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了, 学生们感到学习有趣了, 越来越自信了, 学习态度越来越主动了。学生学会合作了, 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 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在教学中他们深深感到:当他们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讲台还给学生, 把书本还给学生时, 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 闪现智慧的火花, 迸发创造的灵感。

(4)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通过课改, 广大教师从思想上深刻理解了教研的重要性, 明确了教研与教学质量、专业成长的关系, 树立起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通过开展上展示课、研讨课、平行课调研等活动, 学校教师积极探索,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多个国家、省、市级课题开题, 100多个微型课题顺利结题, 教研学习材料100多篇共计60多万字, 《课改简报》56期共计出版20多万字, 选送省、市、区级教科研论文300多篇, 征集特色教案300多篇, 获各级奖励近600人次, 中、高考成绩逐年提升。

(5) 成功举行系列课改活动。2012年5月31日, 颍东区教育局在学校隆重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涛在会上高度赞扬了颍东区尤其是十中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学生学习方式逐步改变, 教学观念得以更新, 教育质量提升, 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凸显, 素质全面提升, 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探索出了有利于师生、学校成长与发展的课改模式。

学校多次举行对外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市、区学校教师500多人次参加了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对外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中, 十中广大教师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导学案, 精心准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所有课堂对外公开。教师精讲巧引, 及时点拨总结、归纳提升, 展示了高效课堂中“新教师”的风采;十中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积极展示, 精彩点评, 大胆质疑补充, 展示了高效课堂中“学习者”的面貌。课后他们与兄弟学校的教师就新课程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区教研室、市教科所和省教科院的专家做了专业引领。

二、发展艺术特色教育

学校切实贯彻素质教育要求, 积极探索发展艺术教育之路, 2003年6月, 成立艺术中心, 并将其作为扩大品牌优势的突破口。现在, 美术、音乐、摄影、播音主持、体育等科目已形成规模, 具有10个标准的专业画室, 5个琴房, 3个音乐教室, 多个专业多媒体教室、培训室等。

学校采取积极的措施, 促进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邀请专家到学校讲学, 进行专业引领。艺术中心老师到阜阳较大的画室进行参观学习, 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情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方式。

艺术中心为美术类学生开设素描、色彩、设计基础等课程, 为音乐类学生开设乐理、视唱、练耳、器乐、欣赏等课程, 为影视表演和播音主持类学生开设表演、形体、台词、声乐等课程, 为舞蹈类学生开设舞蹈基训、舞蹈剧目排练、舞蹈作品赏析、舞蹈概论等课程。艺术中心通过多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阜阳市艺术教育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先后为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重点院校输送大批专业人才。今年的省内艺术专业考试学校成绩优异, 合格率达99.5%, 今年艺术类本科一定会有更丰硕的成果。

三、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 是立校之基, 是育人之本。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 摸索出一条学生快乐成长之路。学校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 立足于学校发展, 积极构建进取、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 凸显“快乐成长”的发展目标, 以亲和的校风立德育人, 积极打造“快乐十中”, 突出成功引领的人文内涵。创办校报、网站, 广播站, 展示学校精神风貌。打开《阜阳十中报》, “美文欣赏”“经典哲学故事”“读书感悟”等栏目尽收师生的佳作、感言、各类活动剪影, 记载师生在校园中最美好的记忆。点击学校网站, “新闻中心”“教学教研”“学生天地”等栏目充分展现学校师生的风采。校园广播站在课余时间播报时政新闻、好人好事、美文音乐,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浸润了师生的心灵。学校利用48块车棚挡板打造长达100多米的文化长廊, 创办了“可爱的家乡”“健康知识”“天文与地理”等12个主题板块, 构造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学校努力拓展校园文化内涵,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力争让每一棵树、每一堵墙都变成育人载体, 像润物无声的春雨,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学校还组建了科技活动小组、机器人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电脑动画制作小组、学生摄影俱乐部等, 并在全国、省、市举行的比赛中频频获奖, 42位同学的摄影作品首次参加国家级大赛就获得一等奖等优异成绩。2011年3月, 学校被确定为理光杯“我是中国小记者”阜阳摄影培训基地。2010年至2012年, 学校航模兴趣小组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安徽省航模锦标赛上成绩突出, 仅2012年就荣获16个一等奖, 12个二等奖, 7个三等奖。十中代表队获得初中组团体第一名。近年来, 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中、高考成绩连年攀升, 先后为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美院等重点院校输送大批人才, 在阜阳三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12年学校中高考再创佳绩, 高考本科达线394人, 中考达重点高中分数线150人, 居同类学校首位, 区政府对学校嘉奖10万元以资鼓励。

学校注重全面发展, 勇于创新, 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国家级先进集体, 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 安徽省优秀家长学校, 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市级绿色学校, 市级校本培训先进单位, 市级德育先进单位, 市级平安校园, 阜阳市电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 工作先进集体, 阜阳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先进集体, 颍东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先进集体, 颍东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篇4:特色示范课堂典型案例

【关键词】特色学校 音乐 教学艺术

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2014年被评为武威市市级艺术特色示范学校。学校自2007年创办完全高中以来,把体艺教育放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场地器材建设等方面投入的一定的资金;在教师激励机制、特长生培养措施、特色教育发展方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与步骤。通过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艺术特长生辅导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的促进了艺术教育特色的发展。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不是音乐教师突如其来的热情,而是音乐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提升的专业素养。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能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会使学生在愉快与和谐中接受知识。为此,笔者把在艺术特色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在音乐课堂教学方面积累的一些好的方法与经验在此谈谈,与同行共勉。

一、让音乐课堂教学“动”起来

在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要运用各种音乐艺术教育手段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情感。如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励、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也可以通过生动的情感故事,渲染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动情”。音乐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巧妙的设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情趣、引发学生思考。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来引发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动“思”。在音乐课堂学练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运用拍手、拍腿等体态动作来聆听、领悟、享受音乐,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动“心”。高效的音乐课堂,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情感、身心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发挥音乐课堂艺术之魅力。

二、使音乐课堂教学“美”起来

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要想达到艺术“美”的境地,就必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现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情趣的育人目标。音乐教师端正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得体的着装等“教态美”能给予学生在音乐学习上极大的鼓舞。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氛围的民主、师生活动的和谐,无不体现着“教学美”。音乐课是以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达到有机统一的“实践美”。美是音乐教学艺术之真谛,是艺术生命之源泉,音乐课堂教学能给学生以无穷的“美”的享受。

三、让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何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合作教学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地活跃课堂氛围。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享受音乐学习乐趣,体验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合作教学的前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除了课本上的外,还可以选取流行音乐作为音乐合作教学的辅助内容是合作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知识探究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采用多种互动方式的教学是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是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只有在活跃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们在相互沟通与合作中领略欣赏、品味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让音乐课堂教学“新”起来

篇5:特色示范课堂典型案例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为什么举行这次研讨会?为什么选择在这次会议我们到达什么样的目的?

一、举行这次活动的原因是落实7号文件的精神(《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和效益的意见》)和全市初中教研工作会议的精神。“优化35X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发现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初中科的最近这几次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科长在全市初中教研会议上强调: 强化品牌意识,突出工作亮点。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自己的高效课堂,努力出经验,出典型,出品牌,各学科充分考虑这个问题,拿出典型——县区、学校、教师的典型。教研员考虑学科教研基地,研究、总结、深化、提升,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内多联系多沟通,继续推广“35X教学策略”和“学案导学”策略。我们这次学科活动,是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举行的,是我们学科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我们临沂市的初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5X教学策略的教学理念走在全省的前列,但是我们没有东庐、没有杜郎口,没有自己的典型、品牌。就如同我们穿的衣服一样,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品牌服装价格高,效益好,而且具有充足的话语权,但是普通服装只能放在一般的商场中或是集贸市场,被买客讨价还价,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形成了“高品质、低价位”的现象,实际上,质量相同的服装应该和品牌服

装卖上一样的价位,但是为什么没有呢?因为不是品牌。教育也是如此,你做得再好如果不树立自己的教育品牌形象、不推广宣传自己的典型、不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转变教学教研方式,我们的35X教学策略就无法全面推开,我们就无法全面构建高效课堂。所以我们的领导非常清晰的认识了这个问题,于是出台了08年7号文件,要求转变教研方式,发现、培育、推广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创出自己的品牌,创出自己的特色。县区教研也是如此。我们要认清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这次会议在费县举行的原因

第一,从县域教研的层面上,李老师在县域内教研非常有特色,将传统的“地理三板”教学与35X教学策略有机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胡阳中学等,再就是将 “导学案”与《同步》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非常好,将教案、学案、同步形成统一体,将《同步》变成学生学习的学案,改变了学生专门用于巩固练习的传统的应用模式,做得较好的有费城中学、费城二中、费城三中,这两种做法都符合“培育典型特色,构建高效课堂”的这一教学教研的工作思路,当然这一模式的出现也和学校校长的英明领导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昨天下午,我们观摩了两节特色高效课堂教学,听取了费城二中地理教研组的经验介绍,也听取了各位教研员的见解,收获非常大。也恳切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学到点什么,特别是农村中学老师,在教学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将“传统的‘地理三板’教学与35X教学策略有机结合”、“‘导学案’与《同步》结合”,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第二、从这次参加会议人员的构成上除了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外,其余是“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从骨干教师培养的角度上,想利用特级教师、齐鲁名师聂仲芹老师的榜样和示范的力量,激励、带动教师的发展成长,初中科的陈为词科长在一次初中科全体成员例行会议上强调:“不要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们自己的专家的水平是非常高的,我们要重视自己的专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将我们自己的专家推出去”。今天上午,我们邀请了聂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主题鲜明、事例生动,对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非常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聂老师工作非常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请得到,也并不是每次邀请必去,但是聂老师情系我们地理,甘愿为我们全市的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献上一份力量,倾注一份真情,无偿的为我们做了一场报告,我非常感动,衷心的谢谢聂老师!成功的条件有许多:势差、舞台(背景)、时运和始终如一的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倾注自己对地理教学工作的一份热情,始终如一,无怨无悔,是聂老师成功的根本原因。希望各位老师,不要愧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这个称号,以聂老师为榜样,屏蔽世俗的浮躁,守望住你这份宁静的课堂,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深入钻研课堂教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更好的成绩。因而提一下几点要求:

一是各县区教研员,搭建平台,重点跟踪培养,使他们早日成为县区内或是全市、全省的骨干教师。二是各位教师要认真钻研业务,研究课堂教学,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如果你自己不会跳舞,而且不积极主动地学习,舞台再大也不是你的,你只有在台下当观众的份。

三是每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年终要写出总结报告,一份给县区教研员一份给我(邮箱)。四是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主要研究的课题方向,并每年写出两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五是对我提出的要求,只要有时间就会亲临课堂,和你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争取为你们的进步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三,这次活动的主题,也就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落实初中教研会议精神,从县区、学校、教研组、教师四个层面上展示初中地理教学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优化35X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尽快培育出一批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科骨干带头人,提高全市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篇6:特色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占地90亩,建筑面积718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26个,中小学生919名,学校现有教职工89名,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环境优美,装备了多功能阶梯报告厅、远程教育系统、广播听力系统、校园网、微机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梦想教室”、“阳光书屋”、“乡村少年宫”等教育设施设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优质化,教师队伍优秀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校园环境育人化”为办学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严谨求真,自信进取”的校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立志博学,善思切问”的学风。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省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学校”、“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学校”,市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二、主要经验

(一)、以优化设施环境为基础,凸显校园物质文化。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近几年,学校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 代工作,先后建成2700㎡教学楼一幢,405㎡师生食堂一座,生均25册的图书室一个,引进阳光书屋、梦想教室、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等项目,使学校的硬件建设跻身于凉州区乃至武威市农村一流学校行列,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兴趣的培养,特长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以建设园林化校园为目标,本着四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五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育人性的原则,对校园自然环境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调整绿化布局,扩充绿地面积,广栽花草树木,精心搞好品种的搭配和花草树木的修剪,使校园里绿叶红花相互映衬,高树低树俯仰生姿,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在优化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设计布置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墙80多米;在楼道走廊装帧名校简介、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作品等80多幅;布置名师风采、星级学生和学校荣誉等展板。向师生开放图书室、阳光书屋、梦想教室、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开通校园文化广播站,开展每天10分钟古诗文诵读和书法练习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题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事,事事做楷模”、“教师十德”、“求知十法”、“德育三从四会五不忘”等墙面标语。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对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 的教育作用。

(二)、以创优管理机制为动力,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我校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思想,以“民主、科学、和谐、高效”为核心优化学校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使学校管理有了新的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修订了《学校教师岗位职责》、《学校教学常规实施意见》、《学校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学校优秀教研组、年级组评选办法》和《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鼓励教师探索教学创新,对教师考核实行常规考核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科学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二是深化学校内部激励机制改革。完善了《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学校考核细则》和《学校教师评优选先细则》,用激励机制推动人,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了《学校学生发展性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学校星级学生评选办法》和《班级联动小组考核办法》等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规范。

(三)、以“三风”建设为核心,培育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它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和心理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来。

1、建设优良校风。近几年,学校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基”为办学理念,把“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爱校如家的团队精神”作为学校的教师精神,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以此激励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奋斗。学校坚持不懈地进行校风教育,使校风内化为全校师生的精神,进而转化为他们的行动。

2、建设优良教风。学校立足校情,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提出了“育人师表为首,教书严谨为要,敬业爱心为本,爱岗勤苦为先”的师德要求。建立师德师风承诺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进一步规范从教行为。二是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学校积极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派专人负责接收远程教育学习资源,订购学习光碟、征订各科专业性学习刊物,为教师理论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学基本功竞赛,通过“外引内树”、“拜师结对”、“名师共享”、“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三是扎实开展“课、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科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以“同伴互助,个人反思,骨干引领”为核心要素,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作解决,专题讲座,说课、听课、评课等基本形式,逐步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新型教研风气。四是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学校用感情温暖人,领导从各方面关心教职工生活和身心健康,尽力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既重视教师的工作,又重 视教师娱乐休闲的需要,为教师运动健身配备的必要的器材,开辟了场地,规定了时间;重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3、建设优良学风。学校十分重视优良学风的培育:一是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祖国有用之才。二是加强学法指导。通过开展学习方法讲座、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三是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督促、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和提问等学习习惯。四是建立班级学习联动小组。营造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学习氛围,达到“兵教兵、兵学兵、兵练兵”的目的。

学校在抓好“三风”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优秀年级组、优秀备课组、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先进集体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校园之星、优秀班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评比活动;在教职工中开展“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评比活动,展示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重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努力构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尊重、互信的新型人际关系。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校园德育文化。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合力唱响德育的主旋律。一是注重德育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橱窗匾牌、班级特色文化专栏等开展宣传教育。二是狠抓德育常规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发展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实施德育工作,把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德育的基础工程来抓,努力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了文明督察队,对不文明的言行进行督察,在学生中开展“当文明人,做文明事”活动,制定细则,要求学生用文明的标准衡量自己,说有准则,行有目标,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德育工作。在活动内容上,利用国旗下讲话和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等主题教育。在活动形式上,主要有“读”: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等各种主题读书活动,进行读书心得、征文竞赛;“看”:看新闻、优秀影视片、图片展览等;“听”:听先进人物、英模事迹报告、安全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等;“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进村为民服务活动、假日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赛”:开展各各有意义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在受启迪、受感染、受教育。四是关注弱势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均衡发展。学生中的弱势学生主要指学习成绩差和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双困生”,这些学生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学校在“双困生”教育上,要 求教师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虐待,态度上不粗暴,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点滴进步。学校要求各班建立完备的学生成长档案,对“双困生”的教育指导要有系统的计划、精当的措施和跟踪记录。长期开展“爱心三帮”(思想上帮贫、学习上帮难、生活上帮困)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集中辅导4-5名“双困生”,逐步增强弱势学生的实力,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弱势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他们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学校还设立“成长进步奖”,每班每学期评选5名成长进步较大者,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增强学生成长的决心和信心。

(五)、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构建校园特色文化。

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努力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的校本课程。一是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开设了国学文化必修课。学校每周开设一个课时的国学文化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大小、能力高低分层教学。小学段主要是诵读和讲成语故事,诵读的内容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三百首》。成语故事主要讲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如:“闻鸡起舞”、“程门立雪”、“囊荧映雪”等。中学段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解读,解读内容包括:《论语》、《弟子规》、《诸子格言》、《中国文化名人》等,通过解读让学生走近名人,聆听圣贤教诲,学习名人品格,净化自己心灵,涵养健全品格。二是为了充分发展学 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推出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以年级为单位开设了文学、舞蹈、书法、葫芦丝、二胡、绘画、田径、武术、乒乓球、篮球和计算机等特色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三是依托梦想教室和阳光书屋开设梦想课程和阅读课程。梦想课程是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环境保护、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包括“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三大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课程借助“晓书”阅读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认为:任何一所学校环境,其实都在默默地对学生发表演说。优良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养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完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创建了平台。今后,学校将结合时代主题依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美好的空间。

上一篇:外商企业增资流程下一篇:学生防震减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