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堂总结材料

2024-05-04

示范课堂总结材料(共7篇)

篇1:示范课堂总结材料

芝阳学校创建高效课堂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市局文件会议精神经研究决定,自2013年开始,在我校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取得一定成绩,见到效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要求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

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促进广大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提高教研活动的深度、力度。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主题化、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全校掀起一轮教学研究的高潮。

三、具体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取得实效,特成立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同庆社 副组长:高效忠 孙凯武

组 员:何亚利 吴朝辉 屈娟平卫晶星 赵院芳及各教研组组长

(二)领会内涵,提高认识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师生、生生的互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高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最显著的特征: 1.民主课堂,即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潜能;

2.和谐课堂,即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课堂;

3.开放课堂,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4.活力课堂,即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创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市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培训,提高能力。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配合意识都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高效课堂实施之前一定要加强师生的培训工作。教师的培训我校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通过教师教学理论的自学,提高专业素养,为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二是通过讲座、观摩精品课等方式进行培训,为高效课堂的准确实施奠定行动基础。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市局组织的昌乐二中高效课堂培训会,并组织教师观看名校名师高效课堂观摩课视频。三是通过教研,实现大范围的联动,为高效课堂实施提供研究平台。四是通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等形式,增强教师们的自觉约束意识。学生的培训要采取合理的办法,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提问、讨论、合作、交流、发言、展示、小结,如何使用纠错本,如何使用双色笔,如何做好自学笔记等,要让学生多体验、多模拟、多交流,明确操作要领,清楚操作步骤,知晓操作策略,遵守操作规则。通过师生的共同进步,使高效课堂能有条不紊的开展。

(四)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1.优化教学模式,把握操作环节目前常态下的教学课堂在教学方式、学习行为、训练途径、评价导向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二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三是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四是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五是统一要求多,分层作业少;六是课型模糊多,特点鲜明少;七是题海战术多,有效反馈少;八是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通过调研课堂现状,解剖教学行为,初步确定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五阶段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精讲点拨—检测反馈”五个环节,并以这五个环节为依据,设计出五种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例如: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阅读写作课;⑤实验探究课。

2.实施集体备课,提高“导学案”质量“教”要成功,“备”字先行。“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益。导学案的设计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进行,具体要求是:(1)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分学科参与。(2)个人初备。每位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认真设计好导学案。教研组长召开组会研讨导学案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格式。(3)集体备课时,由备课教师讲清自己的设计意图,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4)课案生成。由备课教师完成规范的课案制作。(5)彰显个性。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6)课后反思。上课结束后,教师要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便于课案的进一步成熟。学校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工作,要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3.变革学习方式,增强参与意识要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确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严格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要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学习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心理特点,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对于班额较大的班级,一个学习小组为7-9人;对于班额较小的班级,一个学习小组为5-6人,每个学习小组由一名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小老师”作用,达到合作提高的目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要控制好课堂中的探究、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课堂活动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却不自流。要让活动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载体,成为提升能力的平台,成为彰显个性的场所。要摸清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肯学、乐学、会学。

4.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教学行为学校根据创建高效课堂的要求,调整并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制度和教师考核方式。对于备课的检查,要重点检查集中研讨的过程,或二次备课的过程,要避免网上直接下载或一人备课,全组享用的现象;对于作业的检查,不仅只检查数量,更要检查作业设计的效度、信度以及延展度,还要检查学生对练习的纠错情况;对于教学反思的检查,要看发现了哪些问题,有几个问题变成了研究课题得以解决,形成了几篇有份量的反思文章。对于参加教研活动的检查,看是否有明确的主题,解决了哪些实质性的问题;对于课堂教学的检查,要设置全面的学生问卷调查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教学常规的管理方式要顺应发展的需要,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要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要把教师的备、教、改、辅、测等常规资料情况、教学反思情况及参加教研活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范畴。5.创新评价方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要以精湛表演艺术论英雄,而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论成败。对学生的评价要采取“三度三量”的评价策略,即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看学生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对教师的评价要采取“五看”的评价策略,即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是否关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是否进行了当堂检测;是否遵循了教学模式和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即时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6.优化训练方式,促进知识内化教师要把握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作业设置要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则,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努力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7.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实践热情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版面、橱窗等空间。宣传高效课堂的理念,让高效课堂的理念占领学生的视线,把学生“浸泡”在高效课堂的优质文化里。特别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教室里要有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励性语言,要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文化小知识,要有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警示制度,更要基于学生“责任” 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努力形成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通过氛围的营造和文化的打造,让高效课堂更有行动基础,更有实施动力,更有发展方向。

8.建立物质保障机制,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根据高效课堂实施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学小黑板等。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教学条件,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物质保障。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学校制定并完善了相关制度,《芝阳学校高效课堂基本模式》、《高效课堂评价内容及标准》、《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与评价制度》、《高效课堂达成目标》

2.调研、督查、经验交流及推广等工作,表彰英语组、优秀个人吉文侠等,不断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3.教研组以教材和课堂研究、指导为重点,推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深度研究;组织“高效课堂”教学评比、优秀“导学案”设计、论文、经验总结文章评选活动;培植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推广经验,为全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提供专业服务。

3.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制定方案,认真实施。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质检组、考评组等组织,加强每天的日常过程监控。校长把“创建高效课堂”列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和思考,提高课程管理和指导能力;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要创设良好的高效课堂建设环境;要经常参加教研组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解决创建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创建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五不”:一不急功近利;二不求全责备;三不闭关自守;四不见异思迁;五不半途而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过程中注意总结、反思和调整,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确保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2.健全组织,制定方案。一是各学校要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学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确立高效课堂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二)试点探索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2月)

1.广泛开展“同课异构”观摩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新路子。

2.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同课异构”赛教活动,选出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研究反思。学校要围绕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开展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要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变成校本研究主题,注重研究的过程,注重研究的深度,确保研究的实效。要求学校领导班子上好研讨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一般教师上好达标课。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好总结反思,积累经验,为教学研究积累一手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1.上好常态课,打造精品课。通过学习,每位教师都能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2.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四)反思深化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0月)1.总结反思。学校要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篇2:示范课堂总结材料

---横龙中心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横龙中心小学地处安福县城西郊,现有学生1207人,教学班24个,省市县骨干教师3人,省优秀校长、安福名校长1人。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安福县教体局的号召,并在县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扎实开展课改工作,有效推行高效课堂。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课改初显成效,现将我校课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改变观念,加强学习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成败。传统教学模式在老师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课改初期老师们很难接受高效课堂的理念。一是怕麻烦,二是怕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影响教学效果,以至于很多老师裹足不前,难于迈步。而实施高校课堂就必须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实现课型、教师角色的相应变化,所以在课改开始的前一阶段,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1.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学校领导的高效课堂理论培训会,外派学习教师回校后的经验介绍会和移植课,尽量让全体老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多次安排老师外出学习交流。2014年教体局下发了关于课改的通知,当时大家找不到方向,为了解决老师的困惑,学校校长亲自带领课改老师先后到南昌、泰和、峡江、吉安等地学习交流,考察了相关学校高效课堂改革的开展情况,也实地听了许多优秀老师的观摩课。这样既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也带回了很多值得参考的经验。

3.推荐印发理论学习资料,让老师们自学研讨。为了让老师充分认识并掌握“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核心理念,校长亲自 1

给老师们推荐印发了《高效课堂的途径》和《高效课堂22条》、《导学案的编导》等学习资料,让老师们在自学中逐步掌握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方法。

二、强化措施,提供保障

为了保障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不仅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方案、制度、措施,还不遗余力的为教学研究提供物质保障。课改初期学校拟定了《横龙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课改的步骤及各阶段的任务,落实了课改实验中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让老师掌握了高校课堂的基本理念。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校先后制定和修改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县教研室的要求,制定并完善出适合本学校特点的《横龙小学高效课堂评估细则》:从课堂教学、教学成绩、学生问卷调查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评。

学校投入资金为每个教师办公室添置了电脑和打印机,接入了光纤,同时为全部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等电化教学设备,接通了网络。这样创设了良好的教改氛围,有力地保障了教改实验的实施。

三、狠抓落实、扎实推进 1.组建学习小组,认真规范操作。

在课改初期,学校就要求各班班主任对本班全体学生从性格差异、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将学生分成6-8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并通过开展小组培训活动鼓励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自己为小组命名,确立小组的学习理念和目标,选出小组长和学科代表,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开展学习小组评比活动,每学期末每班评选出2个优秀小组、2个优秀组长、6-8位优 2

秀组员,由学校进行通报表彰。这样一个个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学习小组建立起来了,为课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2、抓课堂,重细节。

根据县教研室要求制定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教师、学生两个维度,“自主、合作、探究”一个核心,构建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素,并细化每一个方面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二次修改,构建出了我校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自主学习,检查预习。实行小组长检查,检查完毕根据完成情况,检查的同学要判出分数,并将分数计入日评价表中。

(2)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这阶段主要是小组内各成员在交流、讨论、归纳本组同学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展示点评。主要采取说、读、写、演、问五环节来展示自己的答案。

(4)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展示点评后,针对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再次加以讨论、分析、讲解。

(5)当堂检测。通过当堂演练,及时发现问题,起到查缺补漏之效。

3、抓常规,重落实。

一是备课要有“实效”。引导教师认真编制导学案,使其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是严格执行“巡查课”。巡查是否按课堂“初模”操作流程执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风格有所创新,课堂上是否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是重学习。利用教研组活动安排高效课堂听课评课活动和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相互指点,相互提高。四是重“反思”。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不仅仅是停留在制定一些制度、听几节“优质课”,更注重的是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让教师课后反思哪些地方在课堂中落实的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避免反思的形式化。

4、抓教研,重实效。

为了突出教研重点,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校本教研工作重点,有序开展教研活动。

(1)认真开展组内研讨活动。教研组长负责收集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主题,定期组织成员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教研组定期开展教案评比和征文活动。

(2)开展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扶结对活动。对青年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上课、培优转差等方面进行指导,积极开展对青年教师“传、帮、带、扶”的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3)开展“五课”活动。一是示范课引路,校长和骨干教师按照高效课堂模式带头上示范课;二是展示交流课,由课改实验教师 4

轮流上展示课;三是研讨课提高,各教研组分周交替安排教师上组内研讨课;四是常态课督导,实行校长和行政人员、教研组长推门听课制度,督查教师是否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课;五是过关课促成长,凡参加工作没有满五年的青年教师都要参加过关课活动。

(4)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市、县教研课题,目前已立项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3个,均在实施中。

(5)开发校本教材,“绅士小男生、美丽小女生”养成教育课程实施良好。

(6)全面开展“1+1”素质教育活动,组建了舞蹈、书法等15个兴趣小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开放日,家长们认为我校办学有特色、有亮点。

四、定模式、出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两年多来,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下,在学校课改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校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终确定了“情境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达标检测”五环节教学模式。2015年成功举办了全县小学“高效课堂”展示活动,2015被评为安福县“高效课堂实验合格学校”,2016年上半年荣获吉安市高效课堂建设示范校,近两年来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上学就上升5个档次,2015-2016学被评为安福县办学水平优胜单位和进步奖。

通过课改工作的实施,教师课改理念得到夯实,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涌现了许多课改优秀教师。在全县分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学主任高效课堂技能竞赛中,我校副校长获县“高效课堂”说课比赛一等奖、教务主任获县“高效课堂”过关课二等奖、彭婷老师获市“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彭婷、杨月娥两位老师分别获县“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一、二等奖。欧阳艳花副校长和杨月娥老师报送的课例被评为安福县“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优秀奖;本学期全县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3人次获奖。

篇3:浅析建筑材料示范实验室建设

1 建设思路

立足交通, 面向湖南经济建设, 以提高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质量为宗旨, 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建设一支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为根本;以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为契机, 充分利用我校交通主干学科优势平台, 结合我国交通行业迅速发展趋势, 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强化育人意识及服务意识, 努力将长沙理工大学建筑材料实验室建成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水平领先的省级示范实验室, 并成为学生创新、实训及社会培训基地。

2 建设方案

2.1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首先, 牢固树立“实验教学是理论学习与工程实际的桥梁, 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纽带”这一教育观念, 认识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互统一, 又相对独立的特征。

2.2 建立“基础”→“提高”→“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将理论教学贯穿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感知过程, 改革教学方法, 并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组织管理方面,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以自我训练为主的指导思想。实行预约制度, 以组为单位, 随到随做模式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开发实验室管理软件, 实现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 逐步实现实验操作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完善学生实验考核制度, 采用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分别评分的考核制度, 强调学生技能训练, 从制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注重能力培养, 促进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提高。

2.3 注重实验硬件建设和环境改善

依托湖南省示范实验室建设及省部共建基础实验室项目专项资金项目, 充分利用科研及对外服务的自筹部分经费, 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 有计划、有步骤地添置、更新设备, 保障实验教学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注重实验场地和环境的改善, 建筑材料实验室主要检验水泥、石灰、沥青、石料等土木工程材料, 有粉尘大、噪声大、污染大等特点, 因此, 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中, 专门划分了独立区域供建筑材料实验室使用, 并进行防尘、防噪及防污染等设计, 实验室工作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2.4 注重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成败的关键, 力争做到三个合理, 即年龄、职称、学历合理。通过自身培养和引进的方式, 努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实验教学队伍。

3 建设效果

目前建筑材料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台套数为630台套, 总价值达670万元。试验室总面积达3452.47m2, 试验用房面积达3050.20m2。实验室可同时开出多个试验项目, 满足了扩招后每年近3000名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

整合了实验教学内容, 建立了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级提高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新模块体系。整合了6个基础型试验项目, 整合、增设了7个提高型试验项目, 4个创新型试验项目, 共计17个大类试验项目 (包含小试验项目24个) , “三性”实验比例达到82.4%, 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整合了实验项目, 完善了教学大纲。依据实验课程新模块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 修改了原实验教学大纲, 即《建筑材料B》实验教学大纲、《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并针对道路与桥梁专业特点, 编制了《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导书》、《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导书》、《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为独立设课及新试验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加强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建设前总人数为13人, 其中高级职称7人, 中级职称4人, 初级职称2人;硕士1人, 本科12人。建设后总人数为20人, 其中高级职称14人, 中级职称4人, 初级职称2人;博士5人, 硕士7人, 学士8人。实验队伍增加了7人, 其中高级职称人数比例上升, 硕士、博士比例上升。建设期间, 获得全国教学名师1人, 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能手称号1人。

拓展实验室的服务功能, 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性研究创造了优良条件。实验室连续4次成功举办了长沙理工大学建筑材料试验技能大赛, 近1500人次参赛, 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竞争和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充分发挥了建材实验室的示范作用。

4 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根据示范实验室建设规划, 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以“基本型”、“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为核心的三大模块体系。新的实验教学模块体系可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 并规定“粗、细集料筛分及组成设计”等主要以必选项目为主的6个试验项目为基本要求模块, 称为“基础型”模块。而“提高型”模块的试验项目, 各不同专业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兴趣, 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而研究创新性试验项目主要针对基本实验能力强的学生, 可选择试验大纲规定的创新型试验项目或自选试验项目来做, 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课时少的非土木类专业, 可选择基本模块。

新的课程体系采取自由组合, 随来随做的全天开放管理模式,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广阔的实验空间, 彻底解决了实验课时不足的矛盾。做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统一, 不仅要验证理论,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中, 既保留了具有各专业共性的基础性试验项目, 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增设了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试验项目,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知识-能力”、“基础-专业”、“教学-科研”之间辩证关系出发, 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 注重实验过程的自主性、实验内容综合性, 按不同专业的特点, 对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计划内试验项目全部采取网上分散预约、任选制, 形成了以“三大模块”为特征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新体系, 该体系符合新的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自编了新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对原教材和指导书上的内容采取了合理的“保、删、增”, 更好地反映了土木工程材料技术和试验技术的发展, 能更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结束语

通过“示范实验室”建设, 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 构建了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验教学理论的不断探索, 实践技能的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 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曹国辉, 祝新, 刘辉.建筑工程示范实验室建设及其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04, 16 (4) :139-142.

[2]张艳花, 杨录.能力培养与示范实验室建设[J].时代教育, 2006.12:45-47.

[3]祝军.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104-105.

[4]杨晓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 2005, 14 (4) :28-30.

篇4:材料作文“水与空间”导写与示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禅师将一杯水交给弟子说:“它是你的老师,努力跟水学习。”弟子:“跟这杯水学习什么?”禅师说:“跟水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空间。无论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水是改为容器形状,永不抱怨空间的改变。”

在学习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请你选取其中的一点,结合你的人生体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通过材料抓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与“面对”,“抱怨”与“改变”,“水改变了容器形状”,这些关键词句,而后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作为哲理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会随心”“真正能改变一切的是我们的心”“学会适应学会面对”“包容才是快乐”。材料的中心明确了,只需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做出自己合理的铺展即可正确立意。在内容上,一是关注现实,二是审视内心。我们既可以从关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写,也可以从审视内心修养的角度上说。

1.包容快乐。一杯水的状态在于容器的形状不同。我们改变不了现实,但可以适应不同的空间而生存。只要有足够宽广的胸怀,就能够战胜生命中的各种不顺。不要一直以为是别人不够好,要知道原来是自己不够宽容。如《在窗前等阳光》。

2.学会改变。苦和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产生苦和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物质方面的,也有主观精神方面的;有个人生理感官的,也有社会心理的;有历史条件的,也有个人具体生活环境的。一个人的所处客观条件虽然艰苦,但是能努力去创造改变,品尝到的便是“苦尽甜来”的滋味。如《改变是勇气》。

3.享受随心。一个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不期待别人给予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背着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了每一个当下。边走边望,岁月静好,享受到每一个迎面而来的美好。如《慢下来的时光》。

篇5:节能环保示范企业总结材料

——XXXX公司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概况

XX公司创建于2000年,是市属骨干流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之一。XX公司坚持“立诚固本,励志图强”的核心理念,走出了一条“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道路,下设X、X、X、X、X等5个分公司,现有员工余人,固定资产亿元,年销售额亿元,经营网点90余处,辐射市区及周边10多个县市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商业服务业先进单位”、“XX省商业服务业十佳单位”、“XX市明星服务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情况

当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成为零售企业经营成本持续推升的重要因素。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节能环保工作,是响应国家“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举措。潍坊百大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坚持“整体统筹、上下联动,规范流程、创新工作,分步实施、力求实效”的指导思想,重点从水、电、暖三个方面推进,不断淘汰高耗能设备,引入节能环保新技术,加大管控力度和流程控制,在节能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针对企业经营网点较多、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公司在2009年成立了以总经理XX为组长、各分公司经理为副组长、各门店卖区经理为成员的“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并聘用XXX 1

等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人员担任专职能源管理员,并以后勤保障部现有技术资源为主体、各分公司综合部门为补充,建立了上下联动、协作有效的组织领导网络;2009年2月,下发了《XXXX公司节能管理制度》,明确了小组各成员、各部门主管的节能工作职责、目标与要求,实现层层负责、责任到人。部门主管将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身上,切实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使规划和行动统一起来。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流程的科学、连贯、有效,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巡检各分公司,逐步摸清高耗能点,发现节能亮点,做到有的放矢。将节能环保工作纳入公司《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并提出此项工作在年终考核、职位晋升中所占的比例及奖惩金额;公司财务部设立“节能环保工作专项经费”,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保证。

二、加强节能基础管理,确保流程规范

2009年以来,结合国家节能政策,我公司制定并下发了《XX公司职能部门节能管理职责》、《XX公司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制度》、《外围店设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能效利用率不断提升。严格按照《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基本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从节能管理小组中选定人员专门负责器具保管及档案建立。对公司所属电梯、中央空调、蓄冷系统等主要能耗设备建立档案,详细记录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设备功率、能耗等各项指标,方便技术人员随时查找;每天详细记录各电气设备运行日志,能源消费利用情况建立统计台帐,获取真实、完整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为下一步节能工作的创新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能意识

利用晨会、公司内部广播、内部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及公司节能环保规划措施,始终坚持以推进节能降耗、提升节能意识为主题,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及《员工手册》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纳入其中,人人增强节支意识,牢固树立“节约就是增效”的理念。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开展“节支降耗专项活动”,加强水电气管理,下班要关闭电源,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等跑冒滴漏现象,冷暖空调设备适时调节,确保夏季室内温度不低于26℃,冬季室内温度不高于20℃。

四、加大改造力度,稳步推进节能工作

公司从水、电、暖等方面稳步推进,创新工作方式,积极运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措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09年5月至9月,公司投资120万元淘汰营业楼使用的1800套电感应镇流器日光灯,全部更换为电子镇流器节能灯,在保证日常经营照明的同时,基础照明由单平米耗能55.6W降到现在的单平米耗能25W。

(二)2008年3月,投资30多万元对公司所属20多台自动扶梯控制系统由PLC系统更换为变频控制系统,每年可节电26.7万度。

(三)2010年5月,将空调系统进行统一更换,增加了新风、室温调节和能量回收系统,确保冬季、夏季室内温度达到标准要求,避免了开窗、开门现象;主机系统采用冰蓄冷系统,提高了利用率,每年可节省40万度。

(四)2008年,与潍坊银达节能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超市照明系统改造合同》,对所有连锁超市门店3500只照明灯

带进行改造,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纳米反光板技术,此项措施每年可节电66.4万度。

(五)2009年10月,将公司集中供暖系统进行改造,更换了换热器,由原效能降低的浮动盘管式更换为现在的板式换热器,增加了余热回收系统,通过2个冬季运行比较,每年可节省供气费用15万元。

(六)加大用水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工作,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及时进行整改;加大技术投入,对中央空调冷却系统进行改造,增设软化水系统,降低冷水机组冷却系统的结垢程度,减小终端用水出水量,减少用水流失;陆续将公司各卫生间、洗手间原有用水器具更换为节水龙头、排水阀等节水器具。

第三部分2012年公司节能改造规划

(一)2012年下半年,我公司计划将节能照明系统进一步更换为当前最节能的LED照明系统,预计此项工作完成后,全公司每年将节电40—50万度,基础照明每平方25W可降至11.2W。

(二)计划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签订协议,对目前能耗较高的水泵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新上先进的节电控制器,力争将水泵系统的能耗降低15%。

2009年以来,节能环保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员工的节能意识不断增强,公司的节能成效不断提升,为我公司创造了良好的效益。在节能环保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公司将继续按照《零售业节能环保示范工作指导方案》和《零售企业节能

环保示范企业认定细则》,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措施,确保节能环保工作更富成效。

篇6:示范课堂总结材料

(猫街小学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总结暨交流材料)段锦东

一、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体系

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体系包括理念系统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与制度、学校课程与教学、德育与学生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设施设备建设与管理、学校公共关系与影响力七个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情况

2010年2月猫街镇小学被列入云南省千所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之一,这是猫街小学教育史上的一次机遇与挑战。

按照建设现代示范学校的第一个规定动作,两年的时间,很短!如果工作的“面”铺得过大、过宽、过于浮躁、那就是疲于奔命、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工作是没有效益的。故此,在两年时间里,猫街小学扎扎实实的按照建设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要求,在学校精细化管理和 “造高效课堂”上狠下工夫。

(一)、精细化管理

根据小学教育发展的规律及我镇的实际情况,围绕建设示范学校的内容和要求,猫街小学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支部、教代会、工会的职能,建立健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依法办学、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营造一个和谐、科学、做实事环境。两年来,猫街小学的领导团队以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广大教职工求真务实,苦干、实干。“决策——做事——督察——评比量化”的管理已经出

了效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二)、打造高效课堂

猫街小学在2004年9月就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思想,并为之不间断探索。2008年9月成立了猫街小学教科室,期间做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2008年10月份,我镇实施了猫街镇小学“15+25”的教学模式。结合我镇小学的实际,我镇小学以中心完小为试点,逐步在全镇小学推开实践“猫街镇小学新课程特点下的15+25教学模式”。2010年9月,根据现代教育示范校“打造高校课堂”的要求,我校学习、借鉴并实践武汉常青实验小学的“双主教学模式”,变教案为教学案、引入问题生成单、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师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和品质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2011年3月,在近城小学“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王荣俊校长工作室”的引领和指导下,我校随之统一步调,以希望小学为重点,逐步向全镇推开“双主——和谐”教学模式。在王校长的亲切关怀下,我校与近小、高桥小学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做到统一思想、相互借鉴,相互提高。2011年12月,我校3位教师到武汉访学后,在教学模式中又引入了“预习生成单、学路建议”,等环节,充实了教学模式的内容。进一步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注重学生的预习和课中的生成。今天所汇报交流的数学课《三角形的认识

(一)》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三、基本经验

1、学校领导高度注视,校长亲自挂帅。

2、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营造一个和谐、科学、做实事的环境。

3、充分发挥支部、教代会、工会的职能,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4、凝聚力和向心力出效益,出战斗力。

5、求真务实,苦干、实干。

四、存在的困惑:

1、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更有效的传承和创新?

2、“有效教学”如何更好的结合当地地区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展。

3、科研队伍的水平、能力的亟待提高。

猫街小学

篇7:示范课堂总结材料

总结材料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以控肥、控苗、控病虫”达到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稻米安全的新型施肥技术。该技术把我国稻作技术在群体调控方面的优势与国外先进技术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的特长结合起来,较好地协调了水稻高产与氮高效利用、水稻高产与减少病虫的关系。其主要技术途径是: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控制基蘖肥施氮量,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通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该技术将测土与测苗相结合,协调了高产与高效、安全、环保的关系,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高产稳产,增产增收;二是省肥省药,安全环保;三是简单实用,适用性广。

我县是参与水稻“三控”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最早的县之一,2003年开展引进试验,2004年开展小面积示范推广,200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逐年扩大推广面积,至今累计推广总面积达40万亩次,水稻“三控”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在我县取得较大成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水稻“三控”技术在我县的示范推广情况

我县从2003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试验,当年试验面积300多亩。在该技术试验推广初期,我县在国际水稻研究所、中科院地理所、省农科院水稻所的参与、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2003-2005年在新城、稔村、太平、集成、船岗等镇数百农户(约450户)开展培训,采用农户参与式培训方法,取得良好效 1 果,95%示范农户获得增产。200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2008年示范推广面积12万亩,2009年示范推广面积15万亩,至今累计推广总面积达40万亩次。

几年来,经过我县农业工作者的通力协作和辛勤工作,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从增产情况来看。“三控”施肥法稻谷增产幅度0.8-23.0%,平均8.7%。二是从节支情况来看。通过三控施肥法与农民习惯法比较,“三控”施肥法可节省氮肥用量11.0~41.5%,平均20.4%;节约肥料成本13.7~47.1%,平均26.9%;氮肥利用率提高17.9~77.9%,平均提高37.7%。三是从收益情况来看。“三控”施肥法在扣除肥料成本后的收益提高7.1~68.9%,平均18.4%;增收节支61.6~205.5元/亩,平均每亩增收120.6元。

二、主要措施

(一)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示范推广。充分发挥政府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进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的深入开展。为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县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县水稻“三控”技术专业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等工作开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为水稻“三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建立上下联动、行政与技术互动的推广体系。我县在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重点突出了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坚持科研与推广一体化,开展外引内联,在充分利用好县内资源的基础上,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通过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整合科研和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加快我县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步伐。同时,积极争取县内相关部门、乡镇的支持,确保水稻 “三控”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真正落到实处,形成强大的技术合力、为水稻“三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增加投入,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在充分利用示范推广专项经费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相关农业项目资源,积极争取县级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为示范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4、有机整合农科教资源,加强主推合力。我县在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中,有机整合了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机构等方面力量,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家和技术服务队伍,带动人、财、物、技术、信息直接进村入户,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构建起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推广通道,加快了科技向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二)技术措施

1、秧田期(早稻3月、晚稻7月)

(1)选用良种。杂交稻亩用种1~1.25公斤,常规稻亩用种2公斤。

(2)适时播种。早稻2月底~3月初播种,播后盖膜保温。晚稻7月中旬左右播种。播种前晒种2天,清水选种。

(3)稀播匀播。水育秧按秧本田比例1:10备足秧田,抛秧的每亩大田用434孔秧盘45~50个或561孔秧盘35~40个。

(4)水育秧每亩秧田施三元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2叶1心期亩施尿素2~3公斤,氯化钾2~3公斤。移栽前3天亩施尿素5~7.5公斤做送嫁肥。

(5)防治病虫害,移栽前施送嫁药。

2、回青分蘖期(早稻4月、晚稻8月)

(1)适龄移栽:早稻秧龄25~30天,晚稻秧龄15~20天。(2)合理密植:每亩栽插或抛植1.6~2万穴,杂交稻每穴1~2苗,每亩基本苗3万,常规稻每穴3~4苗,每亩基本苗6万。

(3)基肥:亩施碳铵20~25公斤或尿素8~1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

(4)分蘖肥:早稻插秧后15~17天,晚稻插秧后12~15天,亩施尿素5~7公斤,氯化钾5~6公斤。

(5)浅水分蘖,回青后施用除草剂,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穗数80%时排水晒田,但不要重晒。

3、拔节长穗期(早稻5月、晚稻9月)

(1)穗肥:穗分化始期(早稻插秧后35天左右,晚稻插秧后30~35天),亩施尿素6~8公斤,氯化钾5~6公斤。(2)孕穗期前7天停止晒田,此后保持水层至抽穗。

(3)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插秧后40~50天重点防治纹枯病一次。

4、灌浆结实期(早稻6~7月、晚稻10~11月)

(1)看苗补施粒肥:破口期,叶色偏淡且天气好,亩施尿素2~3公斤,叶色偏绿或天气不好不施。

(2)病虫防治:破口期喷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

(3)水分管理: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不要断水过早。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生产,强化服务

建立健全促进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服务,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与督导内容,在水稻生产的关键时期和关键时节,及时派出行政干部和技术专家,深入生 产一线,督查指导做好示范推广,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充分发挥专家的参谋作用,着力提高示范推广工作水平。

(二)加快推广,快速普及

为使水稻“三控”技术在我县快速推广普及,我中心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一是对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逐步扩大示范推广范围。二是对示范区的农户开展培训,以农民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着力提高技术入户率。几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班48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多份。在充分利用好县内技术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通过省农科院水稻所的指导,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有机整合农科教资源,加快推进我县水稻“三控”技术推广步伐。同时,积极争取县内相关部门、乡镇的支持,确保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大宣传,扩大影响

县水稻“三控”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在充分考虑本地实际的基础上,以水稻“三控”技术规程为蓝本,对基层干部、农民开展宣传培训。在水稻成熟期组织县、镇和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为了更多农民认知、掌握水稻“三控”技术,我们还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有关新闻媒体,加大对水稻“三控”技术的宣传力度,努力扩大水稻“三控”技术示范的影响,为水稻“三控”技术的示范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取得明显成效。

(四)充分利用相关项目资源,建立推广应用有效载体近几年,我县先后实施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优质稻产业工程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等项目,我们充分利用开展相关项目这一有效载体,把水稻“三控”技术列为主推技术,大力开展示范推广,推动提高推广覆盖面和技术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四、主要成效

(一)示范推广户普通增产增效,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户平均亩增产8%以上,平均亩增收100元以上,辐射带动户平均亩增产3%以上,平均亩增收30元以上。示范推广户已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能手典范。

(二)为促进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践证明,水稻“三控”技术的节支增效效果显著,据我县近几年示范推广实践经验,平均亩增收100元以上,累计推广面积40万亩,增收达4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此外,还有力促进了粮食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

(三)探索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快捷通道,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入户率显著提高。在水稻“三控”技术示范推广中,我县不断探索创新推广模式,构建完善“专业技术指导组—技术指导员—示范推广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快捷通道,初步形成了适应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技推广网络,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的速度有较大提高,技术入户率有明显提高,推广模式创出亮点、创出成效。

(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有效激活了基础农技推广体系。通过水稻“三控”技术近几年在我县示范推广的有益探索,广大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了解农民需求,找到了科技创新的方向,通过专家带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帮农户的农技推广模式,推广人员找到了“表现舞台”,有效激活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起到了“接线、补网、聚能人”的作用。

五、存在问题

(一)该技术规程相对较复杂,技术要点较多,与传统技术区别较 大,农民接受与掌握还需时日,该技术施肥、施药次数均比传统技术减少,农民的传统意识短时难以扭转。

(二)该技术推广普及还有待进一步大力实施示范带动,推广应用过的农户普遍接受采用该技术,但缺乏有效的宣传,辐射带动效应还需继续强化。

六、今后设想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知度。水稻“三控”技术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还是一项新技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是今后推广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技术培训、现场会、技术交流会等有效平台,使更多农民充分认识到该技术的先进性、增效性和安全性。

(二)继续抓好示范推广。继续抓好水稻“三控”技示范户的培育和扶持工作,努力形成以户带户,以户促村,层层推进的推广局面,逐步扩大水稻“三控”技术的示范推广规模。

(三)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生产指导。在整合好该技术相关配套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对镇、村级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我县农技人员和农户对水稻“三控”技术的应用意识和技术水平。

(四)整合资源,重点主推,实现主导。充分利用我县被列入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之

一、被国家农业部列入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被列入广东省科技示范县的有利时机,整合相关项目资源,突出重点主推水稻“三控”技术,逐步推广普及,实现成为主导技术的目标。

上一篇:县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下一篇:记一次辩论会-记事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