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坝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2024-04-13

长坝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精选6篇)

篇1:长坝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二克浅镇人民政府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二克浅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协调、整合部门力量,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促进道路交通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镇政府研究,特制定二克浅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职能

联席会议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掌握全镇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制定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各项政策,对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部署,监督指导各职能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整合政府资源,促进部门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长效机制,促进道路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职责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镇交管办、镇纪委、派出所、交警中队、路政、运政、农机站组成。

镇交管办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由镇交管办主任召集会议,联席会议成员为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

镇安办、派出所、交警中队:认真履行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研究预防对策,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向联席会议通报情况,提出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各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加强巡逻执勤,纠正各种严重交通违章行为,保障道路畅通;对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和报废车辆进行不间断的整治,依法从严查处;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督促各有车单位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本单位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

镇纪委: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交通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纠风治乱工作,对有过错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路政大队、运政中队、城监队:加强客货运场(站)的监督管理,严禁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上车;搞好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工作,严格控制客、货车超载;督促各运输单位建立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搞好事故多发点段和隐患点段的排查和治理,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营运和摩托车非法载客。

农机站:加大农用车辆的监管,对农用车载人非法营运的要加大打击处罚力度。

三、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日常会议由镇交管办负责召集,特殊情况下,根据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安排,成员单位向联席会议提出的建议或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联席会议结束后,将研究决定的主要事项形成会议纪要,报镇党委、政府并印发有关单位。各成员单位应按照部门职能,分工负责,贯彻落实。

四、联席会议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主动研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积极参加联席会议,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好联席会议的作用。

(一)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制定全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定及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二)督促、检查、协调各成员单位及其职能部门的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三)对交通安全系统的功能、特性、经济效益等属性进行科学测定和综合评价,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道路交通安全重大问题。

(四)参与道路工程规划、改造项目的综合评价,制定和选择交通安全措施、方案,进行交通安全决策。

(五)在对事故多发区域、点、段潜在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整治建议。

(六)参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调查及处理工作。

(七)组织落实其他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五、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时间为每月中旬,研究下月道路安全工作措施,代表联席会议各单位汇报联席会议部署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贯彻落实情况,并编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简报。

(二)通报全镇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和特点规律,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对策。

(三)研究联席会议需要协调解决的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和工作措施,向联席会议和有关单位提出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

(四)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事务,联系、沟通联席会议各组成单位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六、交管办主要工作职责

(一)及时了解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宣传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掌握本单位职责范围内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措施落实情况。

(三)按照本制度的规定组织召开联席例会,保持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积极协调配合其他成员单位开展工作。

(四)主动研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及时向联席会议报告。

篇2:长坝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成员为:运河小学、镇中心校、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联席会议召集人由运河小学校长担任。

联席会议任务是:统筹协调我校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例会,或根据实际需要召开临时会议,研究部署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有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政策措施及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组织开展全校交通安全管理专项检查,通报各成员单位对联席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协调各成员单位处理全校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将事故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联席会议职责:在镇教育中心校、镇政府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各部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好我校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学校:掌握学生数量分布等情况,负责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台账,组织开展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教师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汇总分析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信息,向联席会议提出工作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联席会议部署的其他工作任务。

区公安分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省市有关防范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要求,设置和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负责组织开展家长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技术检验、车辆驾驶人资格审验及安全教育,依法严厉查处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社会车辆违规接送学生的行为。配合教育部门对全校学生、驾驶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落实联席会议部署的其他工作和任务。

篇3:长坝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同时,我国生态旅游地区通常也是主体功能区划中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地区,土地承载力差、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既不宜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道路,也不宜走城市强核心反哺带动乡村发展的常规道路,因此应在尊重生态环境和乡村人口、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特色发展道路。

1 生态旅游地区开发的典型实践

当下,我国生态旅游地区已进行了一些开发尝试,主要为依托生态旅游和民俗特色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并以此提升区域影响力、支撑城乡统筹发展。这些旅游开发实践成功地将农民就地转化为服务人员、加工业人员等多重身份,有效减少了大规模的农民工迁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然而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生态保护、乡村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因素,成为了困扰生态旅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阳朔和川西是我国较早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区域,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方面具有差异性和代表性,笔者将以阳朔和川西为例,剖析我国生态旅游地区开发现状。

1.1 阳朔旅游开发实践

阳朔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位于漓江西岸,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之称,著名景点多达250处,旅游业是阳朔的支柱产业。

阳朔旅游业最初为当地有意识的农民自发开展,投资和经营主体多数是本地的农民,因此农民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非常高,从旅游开发中获益的期望十分强烈。近年来,政府介入并开始市场化运作,农民协会也组织开展了导游、餐饮、住宿、摄影、漂流、自行车出租等多种服务,村民收益显著增加。

阳朔旅游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以原生态体验、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经营方式相对单一,富有吸引力的产品不多;融资渠道匮乏,造成公共服务缺失、基础设施薄弱;由于缺乏监管,局部地区市场呈现无序和恶性竞争状态,对城乡建设面貌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压力,损害了地方旅游形象。

1.2 川西旅游开发实践

川西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区,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九曲黄河十八弯等风景名胜都位于川西地区。

川西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多采用政府主导与企业化、集团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以碧峰峡旅游景区为例,景区生态旅游资源归国家所有、政府宏观调控,但是引入股份公司租赁经营,由企业自主开发经营、自负盈亏,是一种“三权分离”的旅游模式。

由于企业导入大量资金,开发生态旅游及配套服务项目,因此旅游开发水准较高、营销手段丰富、管理相对有序;同时,企业雇佣村民从事服务业,也解决了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然而,由于缺乏利益平衡机制,强势一方的企业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容易将当地村民剥离,部分项目中除前期少量征地补偿之外,当地村民较难从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中受益,埋下了社会矛盾冲突的隐患,违背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要义(见表1)。

2 生态旅游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除了上述典型的阳朔和川西旅游开发实践外,我国生态旅游地区发展尚有其他实践类型,然而其发展总体特征较为相似,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2.1 资本以盈利为导向,乡村发展资金不足

高端定位仅局限于城区和景区,对广大乡村的发展带动不足,乡村所能获取的外来投资十分有限,造成城乡在居民收入、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保障方面差距较大。以我国知名旅游城市三亚为例,在定位高端的海滨地段以外,尤其是腹地山区内,还存在大量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缺少资金注入和政策扶持的生态旅游特色村庄,由于资源缺乏整合,其发展始终处于较低的层次,对村庄可持续发展和民俗风貌传承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2.2 乡村人口流失,发展方向不明朗

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机械化水平提高,乡村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不少农民去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或迁往镇区以寻求更好的生活服务设施,造成乡村人口持续流失。生态旅游地区普遍存在村庄空巢、土地撂荒、农业产出低下、农村老龄化、收入无保障等一系列三农问题,乡村发展面临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难题。尤其对于具有风貌特色和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区而言,人口流失威胁其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2.3 多方利益分配不均,村民权益难以保障

生态旅游地区村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就业技能相对缺乏,民主意识比较落后,在涉及权益分配时通常属于弱势群体。在一些引入企业实施旅游开发的生态旅游地区,通常可以保障高水准的开发及良好的收益,但常常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或资本逐利性,在开发之初对权益的界定模糊或存在刻意欺瞒、盘剥等问题,造成漠视社会公平和剥夺村民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极为不利。

2.4 旅游资源开发过度,生态安全存在隐患

生态旅游地区通常经济较为落后,政府往往更注重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及城镇的开发建设,对乡村地区较为忽视。由于缺乏监管,村民和企业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容易超越底线,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巨大的负面性,也容易对生态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甚至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存安全,大大影响了国家生态安全及城乡可持续发展。

3 生态旅游地区制度创新探索

生态旅游地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主要症结在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生态旅游地区亟需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瓶颈,探索一条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和特色乡村传承的新路。近年来,我国不断酝酿制度变革,其中顺德模式和成都模式较为成功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下面,笔者将对顺德模式和成都模式进行解读和评价,判断其在生态旅游地区的适用性。

3.1 我国既有典型制度创新评价

3.1.1 顺德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劳动力离乡进厂,顺德市广泛存在“有田无人耕,有人无田耕”的尴尬现象,1993年顺德默许开展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农户以承包的土地入股,集体以机动地及其存量资产作股,并以在册村民为配股对象,按各户所拥有的土地、村龄或对集体经济贡献大小确定配股比例。

顺德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让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分享工业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顺德模式打破了农户一家一户式的传统经营、组织模式,促进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城乡收入差距大幅缩小。

然而,由于自下而上、缺乏引导控制,造成乡镇企业布局分散,阻碍了集群发展,也导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不良局面,出现了大量违章、低效用地,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污染了区域生态环境。

3.1.2 成都模式

成都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了“确权—颁证—流转”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推进农地向业主流转和集中,采取依法、自愿、有偿的方式大规模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成都模式主要创新在于腾笼兴农、灵活入股和多元经营。腾笼兴农意在通过宅基地整理和置换实现土地增值,灵活入股为农民以多种方式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多元经营表现为合作社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多种经营战略。

成都模式试点过程中,保障了国家、集体、农民均有获益,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然而成都模式资金来源主要是村集体和村民集资,以成都近郊龙华村为例,初始资金10万元是由村委会和8个村民小组共同发起并集资凑成,由于融资渠道有限,其普适性及可持续性也受到较大限制。

3.2 既有制度创新在生态旅游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顺德模式和成都模式在当时的城乡发展背景下,进行了制度创新,有效地缩小了城乡差距,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然而,顺德模式以村集体和村民为核心主体,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形式,没有最大化发挥市场经济的效应,也缺乏政府的有效监管;成都模式相对顺德模式更为成熟,制度设计上有政府的监管且充分调动了村集体和村民的积极性,其资金来源主要为村集体和村民集资,运作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村既有的经济发展状况。

生态旅游地区由于其生态环境通常较为脆弱,且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通常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不宜完全遵照顺德模式,一方面因为这些地区不宜通过工业化致富,另一方面缺乏政府监管将难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开发的有序进行。然而,生态旅游地区又通常位于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以劳动力输出为主,不如巴蜀地区富庶,在资金募集方面,如果完全按照成都模式的村民和村集体集资,则适用性将大大减小,盲目套用则易造成资金链断裂及低端化开发,造成负面影响。

3.3 生态旅游地区制度创新模型构建

3.3.1 以多元利益主体参与为前提

生态旅游地区发展需要四大利益主体的参与: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

政府:作为公益代言人,对资源开发进行管控,杜绝对环境的破坏;作为监管人,维持市场秩序,防止无序开发、违章建设、恶性竞争;作为利益仲裁人,协调利益在不同主体间的分配,维持社会稳定;作为发展信心的维护者,提供政策支持,辅助营销,便利资金募集和人气集聚。

企业:需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对开发地区注入充足的资金,运作若干开发项目,雇用村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落实村民安置、集体经济发展和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改善村庄面貌,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价值。

村集体:为村民争取权益、维持村庄社会稳定、经营村集体产业;代表村内决策的机构,辅助企业落实发展规划、资产确权、土地整理、村民安置、公共设施配套等相关内容,保障合作开发的顺利实施。

村民:提供承包地和宅基地满足城乡发展的土地需求,身体力行投入项目发展和城乡建设,是生态旅游地区制度创新及道路探索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人。

3.3.2 以土地经营权流转及宅基地置换为基础

二元城乡制度的核心是二元土地制度,现有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已不适应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宅基地置换,将是我国城乡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就生态旅游地区而言,以分散方式发展旅游业,既不利于集体经济效益的实现,也不利于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亟需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宅基地置换模式,在尊重生态环境和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为城乡未来发展谋求更多高效益空间。

3.3.3 注重公益性与经营性项目的平衡

既有大多数生态旅游地区开发,以经营性项目为绝对主导,对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方面的关注比较匮乏。盈利性目的占绝对优势的地区,仅仅将生态资源、村庄、村民作为攫取利益的手段,违背了城乡统筹的要义,不利于城乡健康发展。因此,在生态旅游地区的制度创新中,需要格外重视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的平衡,即保证资本和企业有利可图,又保障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切实提高。

3.3.4 就业、社保等保障机制的跟进

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撑体系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最终实现城乡全面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在就业保障方面,需大力推进乡村劳务开发,尽可能实现农民就地就业;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设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广泛开展适应农民工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在社会保障方面,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农民工应该参加的社会保险,就应把农民工纳入参保范围,并由企业缴纳相关费用;继续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稳妥探索农村养老保险由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转变办法(见图1)。

4 三亚市天涯镇制度创新实践

4.1 天涯镇概况

天涯地处三亚市域中部,镇区在三亚城市西部22公里处的海滨,是海南岛最南端的城镇,也是一个农业乡镇。天涯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镇域内天涯海角旅游区是三亚接待人数最高的景区,但景区对天涯镇拉动有限,其城乡发展的二元化特征、沿海与山区的巨大差距,都是我国生态旅游地区城乡发展落差的典型代表。

天涯具有典型的热带风情,还是黎族聚居地,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2010年天涯镇成为三亚市唯一首批纳入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旅游小镇发展规划的乡镇,并依托国土资源部批准实施《全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试点建设》的若干试点建设村,率先进行了生态旅游地区发展道路的探索。

4.2 现状乡村发展问题

(1)发展动力不足,乡村前景不明。天涯镇是农业型乡镇,工业化水平低,尽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开发利用,尤其山区村庄,难以获得资金投入,发展动力不足,造成乡村发展前景不明。

(2)人口迁移加剧,村庄规模减小。现状农村居民点分散且规模较小,不利于居住环境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同时,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大量外出打工或定居外地,镇区生活服务设施改善,也促使农民加速迁出,严重威胁了村庄可持续发展。

(3)住宅遍地开花,土地浪费严重。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结构紧凑的自然村庄发展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分散在田间村头的农宅,原有耕地正逐步演变为宅基地,造成了农业用地的大量浪费。

4.3 乡村差异性发展模式

天涯镇在城乡统筹中采用了“乡村自组织发展模式”对镇域发展进行规划,城乡统筹路径为“一村一品,镇村互动,以旅促农,农旅共荣”,以乡村旅游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在乡村规划中采用如下四种模式:

原生态文化依托型:强调村庄的原生态文化保护,展现传统乡村聚落形象。民俗风情展示型:强调以黎族文化为核心的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产业带动型:以热带经济作物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吸引游客,如黑土村、文门村。大区小村型:强调村庄建设与邻近城市和景区结合,借力发展,互补协同,如红塘村借力红塘湾度假旅游区。

以上发展模式的划分为主要依据,在天涯镇域内规划了天涯风情小镇发展区、天涯海角景区、红塘湾一三美湾滨海旅游度假区、缓丘海景综合度假区、热带田园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热带山林体验度假区等6大片区,指引城乡统筹发展(见图3)。

在镇域用地统筹方面,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引领,以组团式发展为基本理念,依托水库、山林资源,结合旅游设施、休闲广场、生态绿地等规划了若干生态组团,形成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特色版块(见图4)。

4.4 天涯镇土地开发过程

天涯镇土地开发通常需要经过如下6个步骤:

(1)地确权,政府前期组织完成土地的权属调查及地籍测绘任务,绘制各种地籍图件,于2010年11月,对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见图5、图6)。

(2)土地流转,龙头开发公司进驻,对村庄及周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村集体与村民与企业签订土地入股协议书,以农业生产用地入股经营并参与分红。

(3)规划编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制定土地利用方案、改造规划利益分配方案,以上方案需取得大多数村民的同意。

(4)土地整理,对全村土地及建设用地按照试点实施方案进行整理,有步骤地进行土地整理与拆迁安置工作,并做好村民的拆迁安补工作。

(5)建设导入,按照政府批复的方案建设村民安置住房,对有条件的地块按照早建设、早收益的原则进行村集体产业建设导入。

(6)开发经营,按照权益分配方案的约定,在政府主导下依照合法的手续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按照相关部门批复的开发建设方案进行商业开发建设与经营。

4.5 天涯镇制度创新归纳

4.5.1“四位一体”开发主体创新

借鉴国内的成功经验,天涯镇积极实践“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共同捆绑的模式进行开发,在旅游投资建设模式上进行创新。政府给予政策和支持,企业投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组织能力。龙头开发企业通常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综合开发经验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是开发项目成功推进的重要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则以土地和资源作为股本进行开发分红,共同合作的抗风险能力、成功概率和可复制性均较高。

4.5.2 农用地流转制度创新

天涯镇充分利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背景与机遇,根据不同的村庄综合整治要求,探索差异化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落实农村土地股份社发展,在此基础上启动土地有序流转和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态势,加快农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见图7)。

企业投资与村民共同成立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对现有农业产业进行科技化和市场化升级,村民园地和田地入股合作社,村民可以转化为工人受雇于规模化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园区集农业科技推广、现代乡村旅游、田园休闲度假和农事科普体验于一体。在企业带动下,积极开发有机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无公害热带水果种植等,产品除度假区自销外,还对星级酒店等客户需求较高地区直供。

4.5.3 宅基地流转制度创新

在宅基地流转方面,天涯镇主要采用宅基地置换、渐进归并和整治改造并举的方式,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而不采用宅基地征用等直接向村庄索取建设用地的方式。具体操作层面,由企业出资按照地方风俗为村民提供精装修标准的安置住房,选择与农地临近地区安置村民,同时与酒店经营和企业开发区分开,避免相互影响。村民可将分得的新房多余的房间用于参与经营或自营农家乐,为游客提供民俗风情生活体验和土特产购买。企业投资为村民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村委会、诊所、幼儿园、老年健康中心,将生活服务设施提至城市社区标准。

4.5.4 农民发展权益保障创新

一方面,天涯镇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及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向乡村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方面的转移支付,保障农民的生活、就业、医疗、受教育等重要生存和发展权益。另一方面,天涯镇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包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收益权分离,在收益合理分配的基础上,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集体土地依法处分权。

5 结语

本文基于对我国生态旅游地区开发典型实践的解读,分析了生态旅游地区发展面临资金不足、人口流失、权益不均、开发过度等发展挑战,指出生态旅游地区发展亟待制度创新。借鉴顺德和成都的典型制度创新,结合其在生态旅游地区的适用性分析,建立了适合于生态旅游地区发展的制度创新模式,并以三亚市天涯镇的实践对其进行了示范和评价。

与既有生态旅游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相比,天涯镇探索的优越性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确立了“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捆绑的开发模式。政府引领保障了生态安全,维持了开发秩序,也有利于调控各方利益;大型企业主导保证了项目的开发水准及收益的稳定增长;村集体以扎实的群众基础保障了项目的迅速推进;村民的踊跃参与既保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又体现了试点的核心价值。其次,以土地经竹权流转和宅基地置换作为乡村开发的基础,既保证了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又杜绝了对村民权益的“一刀切”和“买断”,保证了村民收益的可持续增长。在权益分配方面,天涯的探索切实做到了将村集体利益、村民权益放在首位,在收益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强化农户、农民个人的土地权利主体地位,赋予农民灵活多样、自主决策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处分权能,获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在实施保障方面,天涯镇注重就业、社保等政策的配套,保证了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天涯镇在城乡统筹、乡村发展道路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对我国生态旅游地区寻求新的发展道路、破解乡村发展制度性问题等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摘要:文章依托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解读我国生态旅游地区发展的典型实践,分析其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指出生态旅游地区发展亟需制度创新。借鉴我国顺德和成都的典型制度创新尝试,判断其在生态旅游地区的适用性,建立了生态旅游地区发展的制度创新模式,认为生态旅游地区宜采用“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的捆绑开发模式,以土地经营权流转及宅基地置换为基础,注重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的平衡,保证就业、社保等保障机制的跟进,并以三亚市天涯镇为案例,阐释这一制度创新的具体运用,以期对我国生态旅游地区破解发展资金、管理模式和利益协调等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借鉴。

篇4:长坝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主要由文明办、综治办、安全办、社区文化、辖区内派出所、交警等相关部门组成,由街道负责交通安全工作的分管领导担任组织召集人,街道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和推进落实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各单位要指派专人担任联络员,具体负责联席会议的有关工作事项:

联席会议工作职责

⑴ 根据上级政府的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确定本镇交通安全工作

计划、任务和目标。

⑵ 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履行交通安全责任,制定落实各项交通安全防范工作措施,检查整改和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⑶ 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干部制度,各单位要根据《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配备专(兼)职交通安全管理干部,交通安全管理干部需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⑷ 协调解决单位及涉及多个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组织开展各项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交通文明创建活动。

⑸ 分析研究本辖区内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讨论落实。

⑹ 总结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和安全工作经验,总结、评选、表彰交通安全先进集体与个人。

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⑴ 联席会议为双月例会制度。每两月召开一次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例会,议定交通安全具体工作事项,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联席会议或联络员会议,必要时指定相关单位派员列席会议。⑵ 监督管理制度。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能,指导督促辖区单位落实交通安全工作措施并加强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责任人。

篇5:长坝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一、乡乡联席会议制度组成及工作职责

本乡乡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要由宣传科、综治办、安全办、城管所、工会、村委、、辖区内派出所、交巡警等相关部门组成,由乡里负责交通安全工作的分管领导担任组织召集人,乡联席会议办会室负责协调指导和推进落实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各单位要指派专人担任联络员,具体负责联席会议的有关工作事项:

(一)联席会议工作职责

1、根据上级政府的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确定本乡交通安全工作计划、任务和目标。

2、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履行交通安全责任,制定落实各项交通安全防范工作措施,检查整改和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3、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干部制度,各单位要根据《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配备专(兼)职交通

安全管理干部,交通安全管理干部需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4、协调解决单位及涉及多个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组织开展各项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交通文明创建活动。

5、分析研究本辖区内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讨论落实。

6、总结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和安全工作和安全工作经验,总结、评选、表彰交通安全先进集体与个人。

(二)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1、联席会议为双月例会制度。每两月召开一次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例会,议定交通安全具体工作事项,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联席会议或联络员会议,必要时指定相关单位派员列席会议。

2、监督管理制度。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能,指导督促辖区单位落实交通安全工作措施并加强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责任人。

3、专报制度和通报制度。乡联席会议每半年向区联席会议报告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各成员单位每两月向乡联席会议报告辖区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逐级及时报告情况,并在工作例会上作出通报,同时剖析事故成因,提出整改意见。

二、工作要求

(一)乡乡联席会议制度在乡政府领导下,加强辖区单位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和单位建立相应组织、管理制度、工作措施,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日常的议事日程,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促进交通安全管理,并根据要求将此项工作纳入各单位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考评之中。

(二)促进信息沟通与共享,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的文件,成员单位、成员名册、联系方式、工作制度、工作职责等建立规范台账,落实专人负责,全面提升我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准,为本乡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篇6:长坝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会议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协调、整合部门力量,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根据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制订广兴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一、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的组成。以镇人民政府牵头,由镇党政办、综治办、安办、派出所、农机站、工商所、中小学校和各村两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召集人由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成员为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

二、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及任务。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掌握本镇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对本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部署,指导和监督各职能部门及其各村、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协调和解决涉及相关部门、村、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促进部门、单位协作配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制定本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划及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二)督促、检查、协调本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三)对本镇交通安全系统的功能、特性、经济效益等属性进行科学测定和综合评价;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道路交通安全重大问题。

(四)参与本镇道路工程规划、改造项目的综合评价,制定和选择交通安全措施、方案,进行交通安全决策。

(五)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检查和道路隐患排查,在对本镇道路事故多发区域、点、段潜在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整治意见.(六)参与本镇道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调查及处理工作。

(七)组织落实本镇其他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三、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工作规则。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或镇人民政府分管道路交通安全的领导主持召开,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联络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会议。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并及时印发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应按照部门职能,分工负责,贯彻落实,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反馈有关情况。

四、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工作机构。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镇安办,由镇安办主任张小兵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一)负责组织召开每月的联席会议。

(二)负责通报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和各成员单位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三)负责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互动联络、部门协调、信息沟通、违法信息抄告、信息反馈、经验交流,并向联席会议提出改进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工作建议。

(四)配合处置好镇突发事件和道路交通事故善后处理事宜,与上级安监部门共同组织开展镇间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工作。

五、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一)检查考核制度

1.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月对本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整改情况书面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2.镇政府每月对成员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并督促改进。年终根据镇政府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进行全面考核并按照规定进行奖惩。

(二)信息通报制度

1.镇联席会议办公室每月负责收集整理分析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道路交通事故等情况,向镇人民政府定期报告。及时组织布置落实上级布置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按时报送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

2.及时向辖区内各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通报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信息情况。

(三)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定进行责任倒查和行政责任追究。

广兴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甘当绿叶作文开头下一篇:关于写春夏秋冬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