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的美丽人生

2024-04-15

秦怡的美丽人生(精选7篇)

篇1:秦怡的美丽人生

秦怡的美丽人生(足音)

本报记者 曹玲娟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7日版)

秦怡是真的美。她是我们生活中那种容易亲近的美人。走进秦怡的家,白色电视柜上一幅蓝色油画,画中正是端庄秀丽的主人,墙边摆放着精心侍弄的花花草草,花娇人美。92岁的秦怡端坐着,碎花“布拉吉”,皮肤白皙,一头银发,熠熠生辉。

从艺76年,秦怡那些流光溢彩的银幕形象,早已定格在无数留档的胶片中、泛黄的老电影杂志上。她的成就,无需旁人赘言。1962年,她就是全国电影观众评出的22名电影明星之一。2009年,获第十八届金鸡百花终生成就奖。

在旁人眼中,秦怡总也闲不下来。上海夏日来临,秦怡无心消夏,反而忙得不可开交。她正努力筹拍《青海湖畔》,事多芜杂,她感慨,“筹备特别难,比写剧本难得多了。”剧本也是秦怡一字一句写出来的。这是一个在建造青藏铁路大背景下工程师和气象专家的故事,取材中有真人真事,大部分是编写的。秦怡是老派人,为写剧本,四处奔波、了解生活、笔耕至深夜。“不管拍不拍得成,我先把它写出来,我想,感人的故事总是有人看的。”

秦怡告诉我,她自小就爱看书,也喜爱写作。1922年,秦怡出生于上海一个大家庭,伯父是家中权威、观念封建。16岁时,秦怡离家奔赴抗日前线,却因缘际会踏上舞台,与文艺结下一世情缘。随后,岁月慷慨给予了这位美人辉煌夺目的艺术成就。上世纪40年代,甫登话剧舞台的秦怡,就已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并称 1 为“四大名旦”。1945年,抗战胜利后秦怡在上海走上大银幕,先拍由吴永刚编导的《忠义之家》,由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新中国成立后,秦怡事业如日中天,《女篮五号》《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雷雨》……上世纪80年代,战胜肠癌后的秦怡还主演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再显深厚的表演功力。

几十年后,担任过无数主角的秦怡出了本笔会文集,取名《跑龙套》。她说,自己曾看过一部苏联电影,里面有个跑龙套的演员演得非常好,“过去几十年了,还在我的脑子里。”秦怡说,“我并不是想把„跑龙套‟提到很高的地位上,只是感到,一场戏里哪怕是一个倒茶递水的小小角色,只要认真地全身心投入了,它就能有较大的作用。”

对待演出,秦怡有一种执着与认真。她是一名真正的演员,无论是什么角色,总爱在脑子里想了又想。这份认真,换来事业的成功。合作电影《女篮五号》的导演谢晋曾回忆,“我那会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可人家秦怡早就是大明星了。但是她很尊重我。当时拍摄条件不够好,秦怡主动跟大家一块睡通铺房间。没有一点大明星架子。”

秦怡的美,来自她的外表,更出于她坚毅柔韧的性格和信仰。“秦娘”是秦怡的一个雅号。吴祖光在随笔《秦娘美》里曾形容,“秦怡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永远表现为从容不迫。”

生活中的秦怡,有绵长而独自承受的苦楚。她重感情,家庭的重担一力支撑。有“电影皇帝”之誉的丈夫金焰常年卧病在床,唯一的儿子十多岁即罹患精神疾病并且终身未愈。秦怡唤儿子为“小弟”,这是老上海家庭对老幺的昵称。她曾回忆,2 “我拍《雷雨》时最苦了。”儿子住院,她在拍戏间隙带着装满儿子换洗衣服和爱吃的食品的背包,挤公共汽车到医院探望,喂儿子服药、吃饭,瞅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模样。“倒两路公交汽车去医院,身上的汗把衣服淌透了,就听见有人在背后说,„你看你看,那不是秦怡吗?‟另一个回说,„不可能,秦怡怎么可能坐公交车!‟”

有人曾问小弟,妈妈是什么?他说,我妈妈就是“做啊做做啊做”。“我这一生的事情,我觉得都不如小弟的这六个字形容得好。”秦怡说。几十年间,秦怡对患病的儿子倾注了她全部的爱。面对病中小弟狂躁的拳头,她唯一的要求是“不要打妈妈脸,因为明天要拍戏”。有女士曾请教秦怡青春常驻的秘诀,秦怡说:“努力工作。在家里上上下下、粗粗细细的活儿都干,给儿子洗头洗澡,衣食住行。”听的人目瞪口呆,熟悉秦怡的人却知道,这就是她的真实生活。

“他去世后的那段时间是我最难过的时候。”2007年,59岁的小弟因尿毒症并发肺炎在医院病逝,秦怡白发人送黑发人,结束自己42年照顾小弟、相依为命的生活。秦怡说,“1983年金焰走了,2007年儿子走了,2008年妹妹秦文也走了,慢慢地,一个个都走了。我幸福过、快乐过,也怨恨过。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过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我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桔子,把这些心结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开。”

秦怡是个心宽的人,做人真实、自然。四川汶川地震后,她先后捐款20余万元,青海玉树地震后,又捐款3万元。她说,这些钱原本是想给儿子用的,现在小弟不在了,做母亲的就把这些钱给最需要的人。几乎是倾囊而出,要知道,跟现在的明星不同,秦怡那时候是没有片酬的,她拿的是根据国家规定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工资。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再多的钱也好,别人再怎么说你漂亮也好,得再多的奖也好,总有一天,你是要走的。你走了,一切就都消失了,多好的东西你都拿不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最要紧的东西是什么?还是一个价值。就是自己给予了这个世界什么。别人不会在乎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付出了多少。”这是秦怡朴素而精彩的价值观。

正是这份为人为事的价值取舍,最终锻造出秦怡毫无争议的、令人心悦诚服的美丽人生。

人物简介:

秦怡,出生于1922年2月4日,原名秦德和,上海市人。祖籍江苏高邮,著名表演艺术家。她先后主演了30多部故事影片,成功塑造了“林红”“芳林嫂”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最美丽女性”。秦怡2005年被授予从事电影工作50年以上的老一代电影工作者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08年被授予中国十大女杰称号,2008年被授予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艺术家。2009年获得第十八届金鸡百花终生成就奖。

篇2:秦怡的美丽人生

按照我校党总支的布置,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上海基层党建网播出的《人民的好儿女》系列电视片之“美丽人生”,这是一部介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秦怡的短片。短片虽短,片长仅2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产生的“震动”,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的父母一辈是看着她演的电影长大的一代,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便认识了她——一个美丽而有才华的女人。再次从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视角学习秦怡的“美丽人生”,更加使我认识到,人世间什么叫“美丽”,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怎样的人,才配叫做“共产党员”。

秦怡之美,不仅美在外表,更主要的是美在内里,她人美、心善,人生壮丽,堪为做人之大美。当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誉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她家有病儿需要照顾和治疗,自己的身体也患有多种疾病,医疗费用开支很大,家里积蓄并不多,可她为地震灾区倾囊而出捐献毕生的积蓄;她耄耋之年,本该颐养天年,却激情四溢,干劲十足,四处奔走,忙得马不停蹄,脚不停步,“身体中好像装着一架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成为慈善和公益的爱心先锋。秦怡之美,美在大公无私,美在一心为他人,美在志向远大,美在豁达淡定„„看了短片,思考良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周总理这样赞美她!她不愧是中国最美丽的女性。

看了秦怡的故事,我想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向她学习,克服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勇敢地面对,用积极的心态去排除万难。她

篇3:秦怡的美丽人生

人的天性就是向往美好, 总是希望把美带到生命中的每个角落, 洪家中学的管理队伍就是这样一个向往着美、追求着美、抛洒着美、传授着美的教育团队。

洪家中学创办于1956年, 如今已走过整整六十个春秋, 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从奠基新建时方正实用的美丽, 到花草树木欣欣向荣的美丽, 到校园设施的现代化美丽, 再到教育理念的美丽, 一直在校园文化的传承中温润着一代又一代洪中人的美丽心灵, 塑造着洪中人美丽的灵魂。洪家中学也由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发展成为一所教学设施一流、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品质荟萃的现代化省级特色示范学校。近年来,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进一步确立了美丽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 不断推进着校园和谐健康地发展。

美丽校园建设能够唤醒人的激情, 激发人天赋的动力, 让人因“内在的美感”而自主发展, 忘我成长, 精神饱满。美丽校园建设其实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 学校的办学目标“以美为旗”, 学校的机制管理“显人之美”, 教育教学工作“育人之美”, 师生的生活“美在其中”。作为教育管理者, 笔者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传递着美, 帮助师生美好地学习、美好地工作、美好地生活。

对于美丽校园建设, 经过精心调研科学规划, 洪家中学着力于打造学校教育的环境与空间之美、课程与课堂之美、理念与结构之美、教师与学生之美。

一、校园建设, 打造环境与空间之美

走进洪家中学, 宛若置身于公园花圃, 满眼青葱翠绿。学校绿化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立体组合, 以常绿植物为主, 穿插四季花卉, 力求树木错落有致、疏密有序, 花坛四季芬芳, 草坪绿意盈盈, 形成一种优雅的绿化格调。洪中美好的校园环境感染着身处其中的师生, 形成了美好的人文环境, 在人文环境建设中积极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营造“我是洪中人, 洪中就是我的家”的家园意识, 让师生真正成为校园的主人, 提升师生在学校工作学习的幸福指数。

在美丽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洪家中学注重教学空间和生活空间相结合, 在教学场所中形成了标准化教室、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教学活动中心等现代化教学空间, 强有力地助推了学校现代化教育的进程;形成了陶艺室、花艺室、组培室、创新实验室等特色化教室, 为学校特色化教学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构建师生美丽的生活空间, 从体育馆到灯光球场, 从体育公园到休闲书吧、书屋, 从后花园到教工餐厅, 促使师生在运动的空间中感受生活的激情, 在休闲的空间里享受生活的宁静, 在温馨的空间里品味生活的甜美。

二、课程改革, 打造课程与课堂之美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堂, 在美丽校园建设中, 洪家中学全面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 学校实施必修课程的校本化研究, 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领导力课程, 推动学校课程开发开设向必修学科、特色学科的课程群方向深化, 展现当地富有特色的人文与经济, 使教材生动起来, 更具生活气息,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在兴趣中产生动力。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树立“学科育人”的理念, 使课程体现教化育人的功能, 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提出了智慧型课堂的创新思路, 其核心理念是在“崇尚科学”思想的指引下, 使课堂彰显探究、合作、人本、和谐、幸福五大特质。同时洪家中学还通过开设名师讲堂, 邀请省内外特级教师、名师、教育专家来校讲座, 在文化引领、学科探究、思维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好的功效, 提升学校课堂的有效性。近十年来, 学校高考成绩连年提升, 综合水平稳居台州市前列。

三、色彩管理, 打造理念与结构之美

洪家中学一直致力于探索学校发展的个性化管理模式, 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改革举措。从传统科层管理阶段到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引进到扁平化管理, 这些制度改革推动了洪家中学的发展, 但也发现存在着刚性有余、柔性不足, 注重组织成长、缺乏个体关怀, 评价时强调“非好即差”的方式等问题。此时, 笔者充分发挥女性的细腻缜密的特点调和其中的矛盾, 实现刚柔并济、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确立了“崇尚科学、厚德善思、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 同时探索并制定出了“红黄蓝绩效管理模式”, 在管理中崇尚“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理念, 激发和激励每一位师生朝着更为优秀的方向发展。

构建三层四维的红黄蓝绩效管理模式图, 其总体框架是:基于学校战略规划的要求, 确立学校的使命和发展愿景, 以此为指引确立学校的战略目标, 把战略目标分化到对个体、处室和学校组织的绩效要求上, 同时, 根据绩效管理的要求, 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班主任管理和后勤服务四个关键领域进行绩效考评, 尤其在班级管理上更加突出对学生的德育规范、学业水平和兴趣特长三个指标进行评价, 并把教职员工和学生在这四个关键领域的绩效考核分成三个层级, 即红区、黄区和蓝区, 通过三个区域的层级绩效管理, 对学校全方位工作进行监测和动态管理, 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学校文化。洪中参与编写的《普通高中红黄蓝绩效管理模式研究》一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并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四、加强素质育人, 打造教师与学生之美

洪家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传承创新校园文化为切入口, 以“健康身心、现代文明、厚博知识、自主发展”为育人目标, 实施阳光德育的育人方略, 构建阳光德育校本课程, 营造“健康、阳光、和谐、发展”的育人氛围,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倡导学生“生活简单化、学习刻苦化、精神高雅化”“情趣高雅、举止优雅、谈吐儒雅”。

洪家中学注重教师培育, 在分层发展中打造教师业务之美。一是名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科研工作方面的引领作用, 安排他们在各类教研活动中开设观摩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 让他们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和智慧, 展示个人魅力与风采。二是教坛新秀——给他们“铺路子”“压担子”“树牌子”, 让他们开阔眼界, 提高认识, 增强能力, 促进他们能尽快地成长为第一梯队的成员。三是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加强他们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 组织新教师上“亮相课”, 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 组织中年教师上研究课。

洪家中学注重学生培育, 在多样发展中打造学生素养之美。以培养“健康身心、现代文明、厚博知识、自主发展”为目标, 实施“三化三雅”教育功能, 践行“十大训育”标准。我们通过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等节日活动充分展示、提升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艺术科技素养, 增强团结协作能力;通过步入军营、走进企业、走出国门、走向自然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阅历;通过十八岁成人仪式、成长心连心、毕业典礼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家爱校爱国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鸿洲书院大讲堂活动, 推进学校“普职融通, 突出学生领导力培养”育人特色的建设, 目前邀请了台州学院副院长王正教授、台州市作协副主席王寒来校讲学, 深受学员的欢迎。近年来, 洪中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励100余人次, 省级奖励400多人次, 市区级奖励600多人次。

在洪家中学人人参与的美丽校园建设的热潮中, 先进的办学理念, 优良的校风校貌, 助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交出了同样美丽的成绩单:

近年来, 洪家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台州市同类学校前列。2016年洪中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重点上线人数增幅达66.7%, 上升幅度居椒江区第一。

篇4:秦怡:跨世纪的美丽“秦娘”

“总想再为中国电影做些什么”

《青海湖畔》描写了一位知识女性充满坎坷的一生。气象工程师梅欣怡从早年在苏联求学,到晚年在青海湖畔抛洒热血,把她的生命和青海铁路的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她的生命中有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和苏联气象学专家米莎有过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文革”的浪潮把她的爱情砸得粉碎;为了建造青海铁路,即将退休的梅工自告奋勇,最后一次上了青藏高原,并认识了金浩,一位高高大大干练强悍的男人,两人从互不理解,到梅工被金浩那为了工作不顾一切的工作劲头所折服。然而,一场特大雪暴突袭而来……

电影《青海湖畔》是秦怡老师的封箱之作,这部倾注着老艺术家全部心血的艺术作品是一部兼具艺术性、思想性和娱乐性的煌煌巨作,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电影歌曲吟唱的:因为有梦,不怕风雨兼程,即使长路迢迢,千辛万苦,也能无悔一生……

“满头银发,神清气爽”,是秦怡留给当天观众的印象。作为新中国22大影星,她早已是家喻户晓的里程碑式电影人物,然而她并没有停止对电影事业的追求。“我已经有80多年的工龄了”,谈及自己的坚持,秦怡说,“总想再为中国电影做些什么”。 这部《青海湖畔》,秦怡一人包办了出品人、编剧、演员三个角色。说起为何如此专注于这部影片,秦怡介绍说,是被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打动。“我当时是看到一个报道,知道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件,印象很深,好几年都无法忘记,现在终于有机会拍出来了。”

《青海湖畔》以青藏铁路建设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以女气象工程师梅欣怡为代表的一群气象工作者,为做好青藏铁路修建的气象保障工作,解决冻土层等气象难题,在高原上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气象科考工作的故事。为了使故事还原现实,在拍摄之前,秦怡又去青海实地考察,“在那里了解到一些艰苦状态下工作的气象工作者的事迹,我很受感动。当时建造青藏铁路成立了11个专门小组,气象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需要解决冻土难题。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那时他们每天只能吃罐头,而且是黄瓜、酱菜一些很差的罐头”。秦怡与30岁男演员挑战“感情戏”,生动刻画了一位把毕生献给青海铁路建设的女气象工程师。

攀登青藏高原坚持实景拍摄

《青海湖畔》从开拍之初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90多岁高龄老人,亲自攀登青藏高原,克服恶劣天气环境,坚持一个月的实景拍摄,人们心中都捏一把汗。秦怡透露,“气候赶不上是最大的难度,太风和日丽的天气不符合片子里的场面,太过恶劣的天气人又受不了。”提及自己的身体状况,秦怡轻描淡写:“我自己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拍摄过程也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吃力,倒是剧组里几个年轻人,反应比我还厉害。有一回拍爬雪山的戏,我记得没有人拉我,我就上去了,那天连药都没有吃,也没什么不舒服。到了山顶,导演让我喘口气,我说为什么要喘气,原来导演是怕我累着,我就假装喘了喘。”

有着抗日战争经历的秦怡,拍摄这些高难度场面,似乎是小菜一碟。“抗战时期在8.13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我在前线做医护工作,抬过担架,背过伤病员,拍戏也和打仗一样,导演喊一声‘咔’,火里也要站,水里也要跳。无论在拍戏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戏拍出来了,就是最大的胜利。”

虽然经历过风雨的“抗日女汉子”并不畏惧演戏中的困难,但拍片过程还是或多或少影响到了秦怡的身体。从高原回来后的第三天,她的一条腿就不能动弹,走路会被自己绊着。去医院一查,原来是腔梗,在家中养了将近4个月,还是没能完全康复。前不久,为了配合剧组的宣传,腿脚不便的秦怡还是在人搀扶下坚持走完了电影节的红毯。在发布会上秦怡表示,“这部电影里有美丽的风景、有饱满的人物,有情感戏,还有正能量,希望大家喜欢这样的电影。”

从艺一生成就斐然头顶光环一串串

秦怡,1922年2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1938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话剧演员,1941年成为中华剧艺社演员。1946年凭借在影片《遥远的爱》中的演出成名。建国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1950年代因主演《马兰花开》被中国观众所熟知。1957年,秦怡主演了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女篮五号》,该片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电影节银奖和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奖。

1980年代初,秦怡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1982年,主演了多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并凭借此部电视剧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08年获选第7届中国十大女杰。2009年获得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及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生成就奖,全国妇联和人民日报等十一家全国媒体授予的中国十大女杰称号。

秦怡是中国影协第二至五届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

她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是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的33世孙;她19岁时就认识了周恩来总理,两人很熟悉;她是话剧“四大名旦”之一,蒋介石受儿子影响也曾捧场;第二次结婚的时候,郭沫若是她的证婚人。

1947年冬天,秦怡前往香港拍摄《海茫茫》,结识了电影演员金焰并确定恋爱关系,随后两人结婚,并生育一子。1962年,金焰由于酗酒引起胃出血,病倒在床,从此秦怡在病床边照顾金焰二十余年,直到金焰1983年去世。儿子金捷由于在“文革”时期受到惊吓,16岁时被诊断为轻度精神分裂症。患病四十多年来,秦怡始终守护照顾在儿子的身边,即使出外拍戏,也会将他带在身边,几十年来秦怡没让儿子漏吃一次药,也总是让他穿得干净整洁。儿子平日的洗澡、理发、刮脸,都是由秦怡自己亲力亲为,直到2007年金捷去世。2010年6月,秦怡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母亲”,荣获“母亲真情杯”奖。

nlc202309081842

勤俭节约、慷慨解囊、婉拒代言和谐统一

秦怡的家境不富裕。智障的儿子长年患病,家中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姐姐,都得由她照顾,生活开销非常大。为此,秦怡平时非常节俭。为了省钱,秦怡学会了注射,亲自给儿子打针。

就是这样一位节俭的女性,却一次次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秦怡陆续捐款超过21万元,这个数字或许只是当下一些明星一部戏的片酬,但这些都是她在工资中一点一点省下来的。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秦怡又捐献了3万元,并积极参加慈善拍卖等社会公益活动。

2009年8月底,做完腰椎手术不久的秦怡,一心牵挂着四川灾区的孩子,她不顾医生反对,飞赴都江堰参加上海援建小学的开学典礼。当看到崭新的、全木质结构的学校,秦怡这才放下心来。

作为明星,秦怡坦承想要找她拍广告、做代言的厂家也相当多,但都被她一一婉拒了:“我从来都不接广告,因为我不懂,所以我就不会去帮做买卖的人宣传。”秦怡还坦言:“我没有所谓的出场费,有的时候主办方会给,有时候没有就算了,对于我来说这完全不重要。”

身为癌症患者的健美是怎样保持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秦怡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后来做了手术,但却患上了腹泻的病症。由于这个病,秦怡一有活动要出门就不敢吃东西,上午的活动就不吃早餐,下午的就不吃午饭,晚上就不吃晚饭。2008年,秦怡因肠道疾病做了大手术。但她能以94岁高龄饰演60岁角色,还能奔赴雪域高原参加实景拍摄,她的健美是如何保持的?

根据秦怡自述的养生之道,六个方面成就了她跨越苦难、跨越世纪的美丽。

1、精神上永远乐观

谈到养生之道,秦怡强调首先在精神上要永远乐观。她说,人有4种年龄: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出生和生理年龄我们不能选择,但精神状态不能因为年龄增大而松弛下来;如果体型不注意保持,衣着拖沓,不仅会给人一种苍老的印象,而且自我感觉和潜意识也会越来越显得苍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尽量保持开朗、乐观。50岁时,我设法保持三四十岁时的精神状态;60岁时,努力体现四五十岁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只要精神上乐观,就会始终充满青春活力。

2、心态平衡是健康基础

秦怡认为,心态很重要,遇事要想得开,尤其是在磨难面前,否则就可能彻底被压垮。面对疾病,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调动体内的积极因素,增强抵抗力,病魔就会被压下去。希望那些身患疾病的朋友,不要被来势汹汹的疾病所吓倒,要坚强起来,与疾病抗争。

3、饮食“三控制”

60岁以后,饮食“三控制”是我很重要的一条养生之道。三控制是:控制摄入的油量(选择橄榄油最健康)、盐量与食量。尽量吃得清淡,最多吃八分饱。

饮食上,我不挑食、不偏食,什么菜上市就吃什么。而且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我非常注意身体的排毒,橄榄油能起到帮助消化、预防便秘、减肥、防止皮肤老化的效果。每天早餐前,空腹喝两勺橄榄油,对保养皮肤很有帮助。炒菜用橄榄油,因为它比食用油热量低,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对身体很有好处。吃沙拉的时候,用它代替热量高的调味酱,鲜美的味道让你回味无穷。

4、要学会动中取静

由于经常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艺术活动,还有家务的拖累,我的生活节奏一直很紧张。忙碌中我学会了动中取静,在紧张的活动之后,静坐下来画一朵花,添几片绿叶;做一段瑜伽静心动作,或是找来一本中外名著,读一段精彩章节,以求得动静协调。

5、持之以恒坚持锻炼

我平时靠散步与快走来锻炼身体,每天平均走上五千到一万步;外出办事时,距离若不是很远,我一定步行前往。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补药。健身方面,我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不能随大流,要持之以恒。

以前住平房时,我坚持饭后走2000步,头500步可使肚子不胀,再500步则有助于肠胃消化,最后1000步是一种放松的锻炼。住进高楼后,我摸索出一套“高楼立体锻炼法”,具体讲就是先慢慢下楼,这比平地行走更有利于消化;再在户外有节奏地漫步2000步,活动腿部肌肉;最后健步返回居室。我一直这么坚持,风雨无阻。

体育运动是健美的最佳方式。当年为拍《女篮五号》,我在刘琼“教练”的点拨下练了一阵篮球。现如今尽管已上了年纪,但只要一有机会,我还要在由老艺术家组成的“古(稀)花(甲)篮球队”亮一手。

在进入中老年之后,我特别注意形体锻炼。我不仅学习了“八段锦”,还通过电视等途径学习各种健身体操。每天清晨坚持锻炼半小时,并已形成了规律。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相当重要。我从年轻时起就一直坚持用冷水洗浴,从暮春到深秋。这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外出拍片时,常常没有热水供应,只好用冷水;另一方面坚持洗冷水好处不少,它可充分刺激肌肤,促使体内血液循环加快,有效地提高皮肤的功能和弹性,使表皮细腻,减少皮肤皱纹,人就显得格外有精神。年老之后虽不做冷水浴了,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仍坚持不懈。

一个有着美丽外表、美好心灵的女人

秦怡那些流光溢彩的银幕形象,早已定格在无数留档的胶片中、泛黄的老电影杂志上。生活中的秦怡,有着绵长而独自承受的苦楚。她重感情,家庭的重担一力支撑。秦怡的美,来自她的外表,微微卷曲的银发,高雅但简单的装束,一派优雅、淡定、从容的气质,不用言语便传出一种娴静之意;秦怡的美,更出于她坚毅柔韧的性格和信仰。她是个善良、心宽的人,做人真实、自然。

“秦娘”是秦怡的一个雅号。吴祖光在随笔《秦娘美》里曾形容,“秦怡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永远表现为从容不迫。”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说:秦怡是中国演艺界最美丽的女人。施瓦辛格说:秦怡是我崇拜的中国影星。

纵使头顶光环再多,说到底,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有着美丽外表、美的心灵的女人,一个有着美好心愿、不平凡的女人!

(责编 冯春富)

篇5:秦怡的美丽人生

1为他人”----为了他人而活着,观看系列片《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美丽人生《秦怡》看着荧幕上这个年近花白的老人,我的心被深深的“震动”了,且久久不能平静。昔日的影坛红星,今日的伟大母亲。经历了诸多磨难她,究竟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这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一路走来。我想只有内心“美丽”的人才能做到。

曾被周恩来总理誉其为中国最美的女性,秦怡的美不仅美在外表更美在内里,她人善、心美、人生壮丽,堪为做人之大美。她家有病儿需要照顾和治疗,自己也患有多种疾病,医疗费用开支很大家里积蓄并不多,可是她却说:“如果我现在只有20几岁,我一定到灾区的前线去当志愿者,但是我老了,我也要为灾区出一份自己的心意,捐献人民币20万元,”而这20万元是她当时所有的积蓄!她本该颐养天年,却激情四溢,干劲十足,四处奔走成为慈善和公益的爱心先锋。看了短片我思考良久,终于明白,为什么周总理这样赞美她,她不愧是中国最美丽的女性!

对我触动比较大的,秦怡90高龄了还这样斗志不减,为什么我们还这么年轻,工作的时候也有偷懒的念头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党性不纯,信念不坚,志向不高。我要学习秦怡对党无比坚贞的信念,对党的无限忠诚,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和秦怡相比我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足啊。“革命

者都是年轻的”!难怪秦怡虽经历无数风风雨雨,但是依然在脸上看不到年轮的痕迹,仿佛青春会在她身上永驻,那是她内心的美丽照映在脸上的结果。

作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举起右手宣誓时,都会作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的庄严承诺。当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忘记自己的承诺,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系列片《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这是人民对优秀共产党员最好的评价。是给我们每个党员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片,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立足自身的岗位,积极展开创先争优活动,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风范,为党旗增添光彩,成为人民真正的好儿女。

《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美丽人生《秦怡》观后感

(二)4月21日,按照我校党总支的布置,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系列片《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电视片之“美丽人生”,这是一部介绍《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100位先进人物系列片。短片虽短,片长仅几十分钟,但是在我心中产生的“震动”,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是看着她演的电影长大的一代,本来就为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而倾倒,再次从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视角学习秦怡的“美丽人生”,更加

使我认识到,人世间什么叫“美丽”,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怎样的人,才配叫做“共产党员”。

秦怡之美,不仅美在外表,更主要的是美在内里,她人美、心善,人生壮丽,堪为做人之大美。当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誉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她家有病儿需要照顾和治疗,自己的身体也患有多种疾病,医疗费用开支很大,家里积蓄并不多,可她为地震灾区倾囊而出捐献毕生的积蓄;她耄耋之年,本该颐养天年,却激情四溢,干劲十足,四处奔走,忙得马不停蹄,脚不停步,“身体中好像装着一架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成为慈善和公益的爱心先锋。秦怡之美,美在大公无私,美在一心为他人,美在志向远大,美在豁达淡定……看了短片,思考良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周总理这样赞美她!她不愧是中国最美丽的女性。

对我触动较大的是,她90高龄了,还这样斗志不减,为什么我60还不到,就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念头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党性不纯,信念不坚,志向不高。学习秦怡,就要学习她对党的无线忠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无比坚定,对人类解放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秦怡相比,我虽然是多么的年轻,但同时又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丑陋。在秦怡的短片中,我不仅对美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对健康和养生都有了全新的理念——那就是,“革命者永远是年轻”!难怪秦怡虽经历无数风风雨雨,但是依然在脸上看不到年轮的痕迹,仿

佛青春会在她身上永驻,仿佛时间的脚步在她那里驻足。

电影事业需要秦怡这样的德艺双馨的演员,徐汇教育需要一支德能双全的教师队伍。如果我们徐汇教育系统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像秦怡那样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都能把每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徐汇教师一定会被老百姓誉为最美丽的园丁!徐汇教育一定会成为人民满意度最高的教育!

篇6:秦怡的美丽人生

各位同学们:

今天我很激动,因为跟这么多同学在一起聊天。我没有什么准备,这两天非常地忙,又去拍了一点戏,又在写剧本,每天都是从早到晚。但是我想我是“90后”了,我这个“90后”虽然跟大家是不一样,但是今天我想谈谈我真正“90后”的情况。

90年前我在一个封建家庭出生,那个时候很快地就念书,在学校里头喜欢打球,喜欢运动,喜欢看电影,但是当我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当我们国家遭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的时候,我就不一样了,我就念不下书去了。

我不愿意做亡国奴,所以我就想我一定要去参加抗日工作。当时出去我知道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我没有去想这些,想的就是怎么样能够到前线,我第一可以做的就是去救伤员,做一个战地的护士。我也去抬了担架,但是有一次几乎把担架掉下来,因为子弹穿过了这个担架,我有点慌,就差一点掉下来。所以当时他们就劝我这么小,不能做这个工作,硬要叫我回去,我只好回去了。

就在那个时期,我又变了我的工作,我去演戏,是我去看戏的时候导演看中了。一开始进中国电影制片厂,我一进去就跟舒绣文同志,茵瑛同志,三十年代的明星,她们已经有名了,跟她们住在一个屋子里。

我就问她们,你们演戏怎么会演得这么好,怎么努力才能够演好戏。她们就说,首先不要有杂念,不要担心,这种事情一定要慢慢地来。

她们说第一,你要把台词念清楚,第二,你要像那个人,第三,你要自如,我这三样我都不会。我上了台路都不会走,心里紧张,有杂念,怎么办呢,我只有取消这个杂念,我就自己想,我也不为名,我也不为利,我就不去管它了。他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吧,何必紧张呢,放松啊,把自己放松了,杂念慢慢慢慢少了,这也是一种觉悟。也不要有名利思想,也不要叫人家看了以后怎么笑话,没有什么关系,我反正就是刚来的,但是要学。

后来因为我们党成立了一个中华剧艺社,他们也想培养我,因此我就转到了这个中华剧艺社。在这段生活里头我有很大的成长过程,自己每天是有个值日,一天有一个值日,这个值日从早晨天亮起来跑到四里路以外的地方去买菜,买完了菜回来,一天的这个剧团里头的人的伙食都由你来包办。烧饭,洗衣,煮菜什么,样样都是。

在这个值日当中我又体会了很多东西,在这个苦难的年月里头你不是光做演员,你还要做这么多的事情,生活上的关也要过,同志们之间友谊的关要过,学习的关也要过,要过很多很多的关。自己要很清楚地认识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自己有多少学问,自己有多少本事,我能做多少事情,那么我应该安心的,安定心来学,做,学,做,就是这样子。

后来白尘同志的《大地回春》写出来了,他来跟我们大家讲了角色,我就是演戏当中要过关了,这个关就是很难过,从那样一个不起眼的跑龙套一下子要升做一个主要的角色,很多东西我都不会.那个时候我们穿旗袍的人还要穿一个高跟鞋,我不会穿高跟鞋,一开始演的时候真是要命。

我就跟那个导演讲,说我实在演不了这个人物,我觉得我一场演下来,我自己都觉得难为情,我一定是演得一塌糊涂,我心里杂念是多得不得了。谁说的,我没看见,他就这样,以后他就说去把那个旗袍租给你,从今天起你在台下每天穿高跟鞋,每天穿着这个纱旗袍去走,就把服装道具都给我了。

我就每天穿了个高跟鞋,这个鞋子穿了不行,真的走走我也就习惯了,他就是说你蛮好的嘛,你不是蛮好的嘛,他故意这样在生活里头来鼓励我,所以旁边人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友情,这种帮助一生一世不会忘。我们几个人算是四大名旦,那个时候所谓四大名旦怎么会出来的呢,四大名旦是夏焱同志,有一次会上他这么讲,他说京剧有四大名旦,那么我们也有四大名旦啊,人家就问他了四大名旦是谁啊,那么他是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秦怡,就是四大名旦。

那么四大名旦以后自己是不是有很多杂念了呢?我这个假“90后”想得还挺多,既然是四大名旦了,有的人就想我就不能去跑龙套啊,既然是四大名旦了,那我演戏要是这个演砸了,又怎么办啊,就是各种各样的都会有。我们的前辈他给了你这个名字就是鼓励你,你要往这个地方去奔,并不是要叫名旦。

有时候“90后”也会有很多想法,现在考学校要想去留学,也许没有考成功是吧,自己要想学习的这个大学进不去,很多事情都有大的方面。大的方面不想,总钻着自己的牛角尖里一定会产生问题的,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遇到了很多困难,觉得自己有点冤屈,你也是要从大的地方想,有冤屈的人多了,他的冤屈比我还要大,他怎么就过来了,也许是一个过程,这会冤屈了,以后人家看你,你虽然默默无闻,但是你工作很积极,就是这个人不错,就用上了。

很多事情像感情的问题上也是这样,从小爱怎么到大爱,我跟大家讲,我的孩子死了以后,我走到家里就不敢进去,我每天回家可以看到他,他总是走出来,妈妈回来了,他就这样子。

秦怡是中国影坛的常青树,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秦怡的儿子金捷患有精神分裂症,生活不会自理,全需秦怡照料。工作之余,秦怡将她大部分的情感都倾注在儿子金捷身上,为了照顾儿子,她承受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59年来,她常常忍受儿子精神失常时的拳脚相加,最终还忍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2007年,59岁的金捷在母亲的陪伴下走完了一生,他临死的时候,我急得不得了,他跟我说妈妈你不要着急,没有我你可以省点力。我说一个有病的孩子经常能够讲出这种话来,我跟我姐姐两个有的时候吵架了,他会到我旁边,来拍拍我的肩膀,你是党员,你是党员,他在后头来劝我,就是说你要让人一点,你不能这样做。他死了我就非常非常地痛苦,非常非常难受,我就没法子生活了。

后来电视里看到孤儿院里头有一个男孩子22岁,生了脊髓炎,脊髓癌,已经快要死了。那个记者在当场采访他。他跟那个记者说,我现在只有三条,第一,我希望我的小朋友们今年还是可以穿新棉袄,还是可以吃上糖果,第二条,他说我长到22岁了我就想工作,通过我的工作去对我的国家,养我的国家作出贡献,他说是不是可以把我的眼角膜捐出来,那么可以救治他人的眼睛。第三条,说我每天每天都要想寻找我的父母,我想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要丢掉我这个亲生的孩子,我成为一个孤儿,但是他说我现在想,他们丢掉自己的亲生孩子一定是有原因的,我想到他们一定会有原因,所以我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我一听到这个故事我觉得好像好多了,我的孩子不过是有病,也已经活到59岁了,比一比他这个孩子,人家都是很不应该走的时候走掉了,那人家怎么过呢。

篇7:教育职业——我的美丽人生

一、等待花开

丽丽是我上一届的学生, 是一个文静秀气的小姑娘, 学习成绩也很好, 因此, 和其他同学相比, 我对她的要求自然要高一些。记得2010年“六·一”儿童节前, 学校要我们每个班排一个节目, 她当然是合适的人选。可是在教她们动作的时候, 却发现一向让我得意的她, 竟然反应迟钝, 一个简单的动作她却要领悟好久, 做出来还是那么生硬。忍不住, 我当即责备了她一番, 她显得有些局促, 有些慌张, 接下来的动作更叫人哭笑不得:左右脚不知该怎样换位, 英姿飒爽的正步走也走成了滑稽可笑的同手同脚。再仔细看她, 发现不长不短的头发让她显得那样没生气, 后背也不够挺, 总是弯着, 再加上慌乱的神色, 感觉她一片茫然, 她身上的所有优点在此时似乎已消逝的一干二净, 加之训练的疲惫和急切, 我心中不由怒火中烧, 不由分说狠狠地训斥了她一顿, 最后安排其他同学给她教动作……当我稳定了情绪, 缓和了态度, 我感觉到自己教育的态度生硬, 安慰了她几句, 让她回家再好好琢磨动作。第二天, 音乐再次响起时, 发现她已学会了所有动作, 猜得出这是她在家苦练的结果……

教育反思:教育需要等待, 等待是一种美丽, 更是一种修养。梅花斗雪凌寒, 独立寒枝, 那是在等待春天的阳光。孤云出岫, 一无所系, 那是在等待彩虹的出现。每个孩子又何尝不是那朵娇艳的月亮花呢?所以让我们学会等待, 不要去拍打, 静静地等待花开, 去倾听花开的声音吧。

二、爱, 让花儿更灿烂

王晓瑞是我这学期新收的一名留级学生, 第一次见面, 就能感觉出他是那种极调皮的孩子, 但绝对聪明。应该是有缘了, 我很痛快地接受了他。

刚开学没几天, 发现他作业写得很整齐, 也很认真, 人也乖。看来, 他应该是一个没有问题的孩子, 不会让我太操心。可没过几天, 问题来了:坐在他那一片的孩子上课时纪律有些差了, 前后左右, 男孩女孩, 竟然都被他的“闲言碎语”所惊扰;作业收不齐了, 查来查去, 缺少他的;数学老师也开始反映他的问题……唉, 我是高兴得太早, 这小家伙竟然也会迷惑我。

我开始对他的关注多了, 发现他身上的毛病还真不少, 每天对他的絮叨多了, 可却看不见他的丝毫改变。失望、生气、恼火、后悔, 一股脑涌上心头, 我叫来了家长, 家长也无奈。一气之下, 我告诉他:“下学期走吧, 回原来的学校!”

原指望这样的威胁能吓住他, 不料他依然我行我素, 每天我布置的作业, 都不能主动完成。多年和孩子们打交道, 我知道这样的孩子, 应该有他的故事, 无论是漠视他或对他太过激都不会是好事。于是, 在又一次陪他补作业时, 我让他讲讲他以前的学校老师……原来他在老家时,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他由爷爷奶奶带着, 所以从一年级就没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在原来的学校就是不写作业, 老师很反感, 经常批评他, 这次转到我班上学, 就是因为老师坚决不要他了。

了解了他的故事, 我知道这样的孩子, 他的内心还是充满期望的, 对他的关注, 如果充满爱和信任, 他一定会有变化。于是, 为了解决他的作业问题, 我按他的要求每天专门帮他记录作业, 他开始能完成作业了;为了解决他的纪律问题, 我让他担任劳动委员, 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 班干部的使命让他有了一种责任感, 他开始关爱班级了, 开始遵守纪律了。现在, 课堂上总能见到他高举的小手, 课间总能见到他管理班级的身影, 作业不用再叫人担心了, 也不再麻烦我给他记了。我想, 这一切的改变, 最重要的是因为他心中有爱!

三、教育反思

上一篇:爱岗敬业征文演讲稿下一篇:宣武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