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2024-04-28

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共11篇)

篇1: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接近六周的化学史选修课结束了,体会很多,感触也很深刻。化学史看似平淡无奇,在为期六周的学习中,我们系统性的了解了关于化学的起源,发展以及无数科学巨人在化学史上留下的光辉,我们了解古代应用化学的领域,从人类生存过程中对火的使用,在绚丽的陶瓷中窥视古代化学工艺,从对金属的冶炼中,在战场上领略古代化学冶炼的古老与精湛的技艺。

我们也能深深地体会出中国古代化学的光辉,中国,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陶瓷,一个中国的象征,古代的陶瓷精美仍然是现代人陶醉其中,有著名的唐三彩,有享誉全球的宋代五窑,明青花瓷依旧吸引世人的目光。

同样,在这个古老崇尚武力的国度,武器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干将莫邪,有著名的吴王剑与越王剑,有著名的鱼肠剑与湛卢剑。剑,在战场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光芒之中,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华夏儿女共同的骄傲。

在化学史中,我们领略了伟人的身影。

有推动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波耳义,有发表原子论的道尔顿和分子学说的阿伏伽德罗,有发现电子的汤姆森,有推动元素周期论发展的纽兰兹,迈尔,尚古多,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巨人门捷列夫,有辛苦劳作,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的居里夫人,富兰克林····· 化学的发展日趋于完善,近代化学的成就更是不胜枚举。有那些把终身都奉献给科学而未成家的绅士化学家,有卡文迪许,有那些在研究的同时,不忘培养后人的大师,有舍勒发现法拉第之美誉,有法拉第培养麦克斯韦的史话,有李比希投身化学教育的先驱,正是这些伟人,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传承了教育的先驱,他们既是开拓先河,同时肩负传承的重责。

现代化学依旧繁荣。

现代的化学发展趋于实用性,从导电树脂的发明,到荧光蛋白的发现与改造,从钯联交偶反应的使用,到单层石墨烯的剥离。化学更加趋于实际,但是,在理论化学依旧有巨大的成就,譬如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鲍林创立电负性学说,现代的量子化学更是从微观的角度去揭示化学世界的真相,化学不仅有实践的经验,更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持,使之更加完善的称之为科学。

通过学习,明白中西方之间的差距,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是化学最早起源地之一,然而却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中西方对比,不难发现原因。首先在大的社会背景,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为主体,作为主体的国民难有可支配的资金去从事研究。第二点,出现在人文方面,中国的封建思想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而西方的科学崇尚自由,西方的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第三点,精神上出了问题,对比西方,中国古代缺乏专业从事化学事业的先驱,人们研究化学往往追求长生不老。第四点,教育问题。这一点很有戏剧性,古代因缺乏理论而阻碍了科学发展,古代的教育严重倾斜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近乎空白,现代的应试教育让实践动手变成国人难以跨越的沟壑。

总结:六周的学习很轻松,也很愉快,老师平和,同学之中也能有专注不懈的,在化学史课,我们收获的不止是知识,还有来自先驱们的鼓舞和启迪,通过学习,相信更多人投入学习,投入追求科学的伟大事业中。

数学与统计学院1201班王斌 学号1304120125 日期 2013年一月一日凌晨4点

篇2: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这学期,我怀着好奇心选修了《化学与生活》这门全校性公选课,上完短短几个星期的课程,我感想良多,也收获良多。

首先,我想说一下上《化学与生活》这门课的老师,黄敏文老师。黄敏文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点严肃,随着上的课越多我对黄老师的印象也有所改变,我觉得她并不像她的外表看起来那样严肃,反而风趣幽默。接触下来我发现黄老师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老师,一开始在选这门课的时候我既好奇又忐忑,因为我是一名文科生,所以有点害怕选了这门课会听不懂一些属理科的专业知识,但是同学又极力推荐,于是我带着忐忑的心情选了这门课。在真正上课之后,我发现这门课并不像我原先想象的那样,会晦涩难懂,反而很有趣。这一切恐怕都要归功于我们的授课老师黄敏文老师,她总是能用一些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就把专业的化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我们。

上了这几个星期的课,我真的获益不少。以前有很多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像饮食习惯等,在科学知识面前显得那么愚昧无知。第一节课,黄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敬畏科学”这四个字。王蒙曾经说过:要对科学抱有敬畏的态度。在这个复杂的无法看透真相的迷雾层层伪饰重重的时代,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何其难,经常困惑于各方的说辞仿佛都有道理可是却难以辨别真伪,这真是一个美妙的时代,那么多张面具粉末登场,你方唱罢他登场,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时代,真理就淹没在无边的信息中。人要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信仰宗教,活在神的教诲中;信仰信念,有信念的鞭策。如果不信宗教,没有信念,那就选择科学吧。科学或许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不过是当前最可信的。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又离不开物质,说到物质那就与化学息息相关了。结束《化学与生活》课程后,我静静反思,觉得触动最大的就是食物中的化学。近些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真是层出不穷,令人堪忧!什么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一些诸如此类的新闻时时刻刻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就在昨天又爆发了关于药品胶囊不安全的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而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制度监管的不完善,所以避免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就只能靠自己了。自从开始上选修课,我就跟妈妈说以后尽量少买加工的食品,如果有条件就自己加工,向黄老师学习。

之前的内容在上两次作业已经有所总结回顾,所以这次我主要就总结一下后面的内容。其中有一个部分的内容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真的应该认真反思,那就是精神生活与化学这一方面。前几天,我听说梅州高级中学有一名学生跳楼自杀了,倍感震惊惋惜之余,我更多的是想到现在学生的精神心理方面的情况,着实不容乐观。精神生活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涉及日常工作、学习、休息及喜怒哀乐。脑和神经组织总共占机体重量的2%,它们在体内的功能占了最重要的地位,这与其化学组成、生物电化学特征和神经递质及活性物质的作用关系密切。如果精神生活不健康,那么就会患上一些精神上的疾病,例如抑郁症等。像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诗人海子都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经逐渐成为又一大杀手!

老师还讲了许多女性健康的知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在课后我也去找了老师推荐的那几个视频来看,看了之后的所得可以说一生受用,同时我也把视频推荐给了我的妈妈,毕竟妈妈也快进入更年期了,所以有很多相关的注意事项要学习,希望妈妈能健康地度过这个时期。我觉得所有的女性朋友都有必要好好学习有关女性健康的知识,更详细科学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

篇3: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一、对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1.纠正学生对该模块“无所谓”的态度。

高二的学生在分科后,

出现了明显的学科分歧, 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只要临时“抱抱佛脚”就可应付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 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能利用化学知识处理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而并非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思想动态, 及时纠正他们学科认识上的错误, 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中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对于各科知识的学习不能有“重”与“轻”之分。

2.认识该模块学习的目。

本模块的内容相对于其他模块来说, 简单但实用性很强。四个章节的内容处处以生活为载体, 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 学会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并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 学习的目的是能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总的来说,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对于教师:明确教学任务, 改变教学策略

1.合理定位,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该模块内容,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学科资源, 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其次要合理落实章节中的重点难点, 切勿将模块中的内容“深化”和“难化”。《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处处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 教师可以生活常识为基础,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融汇在一起, 这样不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授课时, 教师可以将所讲知识与生物知识及平时的饮食联系, 如油脂的过少或过多摄入对人体的健康都不利, 摄入过少, 满足不了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需求, 摄入过多, 很容易造成肥胖。从而提出问题:对于如今社会上的众多保健品, 我们该如何看待?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来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如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它主要是以材料为主线, 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在授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列举自己身边的材料, 并介绍其成分和用途。进而再质疑:对于同是橡胶制品的汽车轮胎和医用手套, 为什么两者的强度有如此大的差异?教师可让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并交流。这样, 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慢慢体会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无形之中提高了其学习兴趣。

2.转变教法, 增强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愉悦感。

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今天的课堂,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 灵活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讨论法、探究法, 竞赛法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氛围下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感。如在“合理选择饮食”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平时的饮食情况, 并制定他们认为合理的饮食标准, 然后根据课本的“膳食平衡宝塔”, 先小组之间相互点评, 再教师点评。学生讨论、师生讨论, 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饮食。如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学生在必修2的知识为基础, 让学生探究铁锅锈蚀的原因, 并进一步探究铁制品在不同环境中的锈蚀情况, 如在潮湿无氧、潮湿有氧、干燥无氧、干燥有氧的环境中铁制品的锈蚀情况, 这样用生活中简单易做的小实验, 让学生明确合金腐蚀的原因, 并掌握金属防护的方法。再如在“保护生存环境”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主题可以是“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看待城市垃圾化”等等, 让学生通过辩论, 认识到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总会有它的两面性, 利弊的分析与取舍要看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到底是积极大于消极还是消极大于积极。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哲学观。所以, 在本模块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地让学生学好化学知识, 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3.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对学生的评价是目标多元、方式多样, 注重过程。对于该模块内容学习的评价, 教师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 而应多考虑学生的平时学习和反思过程及平时的活动表现, 如参与的社会调查、完成的调研报告等情况, 这样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不但客观合理, 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自己学习的愿望, 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4.走出课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要真正完成该模块的课标要求, 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可以就近原则带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 去参观一些工厂, 如飞马药业、江山股份、中天科技以及污水处理厂等,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并不是污染的代名词, 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的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随之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城市垃圾化等等, 这些社会问题的处理有些将要落在自己的肩上。这样,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参观调研,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关注人类面临的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篇4: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关键词】高校;化学与社会;选修课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化学作为社会科技发展的关键学科,只有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才能构建大学生的系统性知识结构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一、开展《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必要性

在高校教育中,选修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利于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高校倾向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通过设置选修课,则成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表现形式。选修课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对增强学生适应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等发挥重要作用。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科学素质。选修课的形式灵活多样,使学生不再拘束于课堂限制,可自主选择喜欢的学科,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结构,也利于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与新材料、环境保护等全新领域相结合。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离不开化学知识的支持。因此,通过在高校教育中开设《化学与社会》的选修课程,在大学生中普及化学知识,既能帮助他们更加客观、更加全面地了解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同时也能利用化学手段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总之,高校开展《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程具有一定必然性,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开拓化学知识视野,认识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应用化学的机会。同时该课程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二、《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教学策略

(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涌现出来,更贯穿于社会发展的若干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扫清障碍。例如,有关环境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化学手段提供解决措施;利用全新合成技术或制造方法,控制污染来源,减少排放污染物的可能性;对于一些污染物的排放行为可能难以控制,就可以利用化学手段进行污染处理,而积极应用“绿色化学”工艺,则可顺利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污染”、“零排放”。

再如,面对能源枯竭的现状,可通过化学手段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应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等实现能源节约目标;其次,积极探索新能源,如氢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这些凭借化学手段而取得的进步,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格局与社会变化。在化学学科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加快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将《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相一致,以此吸引更多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对于选修课来说,教学形式多元化,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专题讲座。由于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教材内容明显滞后。因此,为了维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可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介绍更多化学发展的前沿知识、边缘技术等,激发学生化学兴趣。

(2)实验研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开展实验研究非常重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探究实验原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期间,到社区、企业等进行实地调查,可调查大气、水污染状况、吸烟与健康等专题,要求提交调查报告,开展广泛交流,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应用水平。

(4)企业考察。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争取“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查,如电镀厂、热电厂、化工厂等,了解工厂生产的规模、流程、工艺等,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

(5)举办竞赛。鉴于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关联,同时涉及到环境、科技、能源、医药等若干方面。根据这一广泛性特征,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如抢答赛、辩论赛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并认知《化学与社会》学科的重要性。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让学生意识到科技的大力发展在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现代工业发展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已难以逆转,如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问题等。大学生作为全新的社会力量,应不断提高环境意识,发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通过开展《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程,不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并以此带动社会氛围。例如,在教学中设置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种类、引起各种污染的污染源、造成的嚴重后果等,并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在其他教学内容中,也有意识地渗透环保知识,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面临全新要求,同时也应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符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具有一定必然性,结合社会科技的发展形式,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实现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正志.为非化学专业开设“化学与社会”课程的尝试[J].第九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2007

[2]岳明媛.化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华章,2010(13)

[3]王志勤.化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引入情境化探讨[J].甘肃科技,2011(16)

[4]赵星华.实施《化学与社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5]李新学,陆丽英,臧丽坤.化学与社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2)

篇5:化学大师选修课感想

在杨青林老师的化学大师选修课上,他给我们大家讲述好多知名化学家的故事,让我增长见识,感触颇深,同时通过这些事例让我感受到了化学发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许许多多杰出的化学大师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李比希与他的吉森学派。

当时有机物的分析技术还相当落后,李比希改进并完善了由盖吕萨克和泰纳尔提出的有机物燃烧分析法,使之根据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能够精确的确定碳和氢的含量。后来杜马又发明测定有机氮的好方法,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有机分析体系。吉森这个小地方也成为当时世界的化学中心,对19世纪德国成为化学强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对发酵过程的理解却和贝采利乌斯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对农业化学方面,他也是成功和失败并存。首先他正确地指出:土地肥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消耗了土壤里的生命所必需的矿物成分,诸如钠、钙、磷等。他还是第一个主张用化肥代替天然肥料进行施肥的人。不过,他错误的认为植物所必需的氮是从大气中直接吸收的,所以在他的化肥配料表中没有加入氮化物。这一点后来被纠正了,从而使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李比希从巴黎回国担任了吉森大学的化学教授,立即着手实施一项前所未闻的计划,那就是改革德国的传统化学教育体制与教学方式,探索造就新一代化学家的方法。当时德国大学中的化学教育,通常是把化学知识混杂在自然哲学中讲授,而且没有专门的化学教学实验室,学生得不到实验操作的训练。李比希深知,作为一个真正的化学家仅有哲学思辨是不够的,化学知识只有从实验中获得。而这种实验训练在那时的德国大学中还得不到。于是李比希下决心借鉴国外化学实验室的经验,在吉森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在那里得到训练,从中培养出一代化学家。吉森实验室是一座供化学教学使用的实验室,它向全体学生开放,并在化学实验过程的同时进行讲授。

李比希为实验室教学编制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大纲,它规定:开始,学生在学习讲义的同时还要做实验,先使用已知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然后从天然物质中提纯和鉴定新化合物以及进行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学完这一课程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项目;最后通过鉴定获得博士学位。李比希这种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从系统训练逐步转入独立研究的教学体制,在他之前并未被人们认识到,而它为近代化学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一个真正的化学大师必然应该在化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但是只有言传身教,将自己的学识传给自己的学生,培养出自己之后的对化学有贡献的人,才能使化学事业不断壮大发展。所以,李比希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化学大师!无论我们以后是否以化学为专业,李比希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再次感谢杨老师给我们介绍那么多的化学大家,让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感受他们的精神,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篇6: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选修课感想体会

这一学期我非常荣幸地选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这一门课。心理学是我心仪已久的一门课程,我对这门课程有着极大的兴趣。心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的重要,自身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心理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欢迎,正是因为它是研究人类心理的一门学科,充满神秘感与新鲜感,而且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直达我们的心门,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富有实际意义,所以心理学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同学,而这个学期我们很荣幸的学习了这门课程。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授课老师,因为是他的深入而又通俗易懂的课给了我学习这门课的机会,也是老师让我在学习了之后是我的心理更加健康,也让我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他的课堂氛围轻松,仿佛在与大家聊天、讨论一般,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引入许多生动的案例,加深我们的理解同时也增添了趣味。老师的课堂形式也丰富多样,有时甚至还带我们一起欣赏著名的影视片断等等,让我觉得心理学愈发的吸引着我。这都要归功于老师的用心良苦,所以我要真心地感谢她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课堂。在上完这一学期的课后,我也更加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生活中有很多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变化,几乎各个方面,比如,我们可能由于学习上的困难而整天忧心忡忡,可能由于生活中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可能由于感情上的挫折而一蹶不振,可能由于对未来的恐惧而整天不能释怀,等等吧!总之,在这方面的很多东西还很值得我们去探索,作为一个学习心里学概论的学生,在学了这么长时间之后,我也有了很多的认识。

首先,在情绪控制方面,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我体会到了控制好自己情绪的重要性,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同时普通心理学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一个人的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比如,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情绪状态,可能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那么美好,在我们情绪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相对来说困难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时侯我们的大脑比较兴奋,比较有动力,也有精力去做一些平时不想做的事。但是如果情绪不好,总是郁郁寡欢的,那么我们就可能连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都是那么的不顺手,就会感觉一切都在和自己的心作对,以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我们可能会因为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而使得我们的行为冲动,轻者可能只是自己闷着自己,重者则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情绪暴躁,不易安静,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会导致犯罪或者抑郁症。所以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每天早起给自己一个淡淡的微笑,让自己在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同时在遇到困难时不慌张不莽撞,小心谨慎并坦然面对,用心去解决事情,接受改变不了的事实,这样我们才能以最好的心态对待生活,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幸福。

其次,在学习了这门课后,我也感到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通俗的讲,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现在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人脉”,人脉的好坏也就是人际关系的好坏几乎可以评价一个人的人格的高与低,而科学的“人际关系”的定义则更深刻,它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中文常指除亲属关系以外的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搞好人际关系很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搞好呢?这个也要求我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对人要平等,无论对待什么样的人我们都要有一颗平淡的心,对待不同类型的人要有不通的方法,要学会摸索他的内心世界,在交往的开始就要了解他的优点,给对方一个较好的印象,也让对方觉得你这个人值得交往。这样才能显现出你的素质,才能很好的发展自己的人脉。

另外,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压力”了,而且现在的我们正是面对的压力最多的时候,比如学习,生活,感情,未来等等,几乎每一个方面都对我们这一代有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压力指人的精神遭遇外界影响而带来的心理紧张,或者痛苦,使人因这些因素而感觉精神状态不佳,面色萎靡,内心沉重,更有甚者痛苦不堪.所以以正常的心态面对压力也是我们心理健康的一个必须的能力。在学习上,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一道题解不出来而捶胸顿足,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个误判而不能平静,这时候我们就要提醒自己,这样做会影响我们心情的,何必呢?不要因为这样的小事而放不下,现在我们就要培养一种大度的心理素质;在生活上,我们的压力可能不是太多,因为有家里给我们打钱,几乎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铺张浪费,因为我们花的是父母的钱,或许现在我们体会不到他们的辛苦,但是等我们自己挣钱花了我们就能知道父母的苦了;在感情上,我想现在的我们在这方面遇到的困惑最多了,感情这东西本来就让人难以捉摸,但是我们更应该把握好这个尺度,恋爱了,我们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对方,处理事情时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与对方分担痛苦,分享快乐,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持感情。然而有很多人还是要面对失恋的,失恋往往很痛苦,对我们的打击也是别的不能比的,但是我们没必要因此而一蹶不振,失恋了,我们应该做的是祝对方幸福,同时自己也要坚强的继续自己的生活,不能从此而麻木不仁,有句俗话说得好,天涯何处无芳草呢!不要因为一个人而毁了自己的一辈子;面对未来的压力,我们可能不去想太多,现在的人得过且过的很多,很多人都不去想将来的事情,比如工作,比如成家,但是我们还要适当的给自己加压,适当的压力对我们是一种激励,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美好人生的憧憬与渴望,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使我们有一个正常的心态。继续自己的生活,不能从此而麻木不仁,有句俗话说得好,天涯何处无芳草呢!不要因为一个人而毁了自己的一辈子;面对未来的压力,我们可能不去想太多,现在的人得过且过的很多,很多人都不去想将来的事情,比如工作,比如成家,但是我们还要适当的给自己加压,适当的压力对我们是一种激励,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美好人生的憧憬与渴望,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使我们有一个正常的心态。

篇7:形体与舞蹈选修课感想

毛旭光 0815020038

能参加这个选修课,我觉得十分好幸运,因为通常这类选修课程报名的人比较多。在这个课程里,眭老师主要教我们芭蕾舞的练习动作和华尔兹交谊舞。当然这个课程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华尔兹,刚开始时候 一直交芭蕾舞练习动作,虽然能充分锻炼形体和肌肉,但是就是缺乏趣味,但我依然继续上课,盼着华尔兹的到来,因为班里面也挺多美女啊,嘿嘿,扯远了。刚开始接触华尔兹,我觉得挺难学的,既要跟上节拍,脚步又不能挑错,还要不要踩到舞伴,但随着练习的增多,就能开始比较好地控制,但依然时有出错,这令跳舞双方都会有点尴尬。刚开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害羞,随着练习的增多,大家都开始熟悉,慢慢地我就没那么害羞,后来变得大方起来。为什么?因为每节课,上次跳完的舞伴都每没来,于是我就找新的舞伴,跳着跳我就熟练起来,还鼓励舞伴,只要男方不害羞,女方就会渐渐没那么害羞紧张,跳起来也就顺畅好多。最令我开心的是我掌握了,带动女孩跳华尔兹并且是随心所欲地跳,那种自由和欢快的感觉,难以用词来形容,不过当时我脑海出现的词就是翩翩起舞,这个词小学就学过了,到现在才能体会,真搞笑,想舞蝶那样翩翩起舞,一个字爽,两个字好爽,三个字爽爆了。感谢老师给我这份体现,哈哈~如果大一就参加这课,交个女友就爽了。不过能找跟到自己很配的舞伴是最幸福的。好下面内容纯粹增加字数,老师你就不需要看了,听人说要1500字。今晚是最后一节课了,我会带歌来,好好enjoy这最后的舞蹈课。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艺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

舞蹈表演要求以简代繁,以少总多,讲究生动传神,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体的胸臆情怀。从整体追求上看,含蓄蕴藉,追求神似,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注重整体效果的传神写意。虚拟的动作表演重在动作的高度美化和感情的充分抒发,创造出剧情需要的舞台环境和氛围,使舞蹈表演更加自由,拓宽表现生活的领域,超越有限的“实境”,营构无限的“虚境”,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旨在调动观众的想象,共同完成审美意象的创造,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审美艺象应当具有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深广隽永的内涵,这种内涵蕴藏在艺术形象内,只有凭借欣赏者的细心体察、玩味、感悟、领会,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艺术意蕴是优秀舞蹈艺象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一般来讲,艺术意蕴还不完全是由舞蹈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比主题思想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越言象之外、自然含蓄、天机妙悟、悠然神会、绵绵不尽、余味无穷的哲理和诗情,它也是优秀舞蹈艺象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意境,主要是指抒情性舞蹈艺象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分虚实,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即“如在目前”的“象”。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其意蕴虚涵,具有暗示性,只能领悟,不能直陈。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居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无形君有形”。但再好的虚境也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表现上,“真境逼而神境生”,“有形发未形”,虚境要通过实境来创造。就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看,意境创造又是情、景结合的艺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与景会,景与情合”,意境是在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交融中创造的。借用王夫之的话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舞蹈艺术也是如此。韵味无穷,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隽永的意蕴和综合美感效应。意境是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共同创造的多层次、整体的、动态的、空间的意象,是作者得于心、观者会于意的产物。艺术主体的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欣赏主体在接受中的再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复现、衍生和深化。意境的整体性象征具有朦胧性、模糊性。创作主体的个性、创作的时代性与欣赏主体的个性、欣赏的时代性之间的差异,形成同一艺术意境在创造和再创造的时代、历史背景中的意蕴的变异性。同一艺术意境可以生发出多种不同的阐释,从而构成意境的多义性。意境美的创造是有抱负的舞蹈艺术劳动者刻意的审美追求。

篇8: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选修课,教学实践,化学素养

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既是衡量个体素质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其有无高低决定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学生群体不仅是将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承担着向其他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创造性的学科,它与能源、材料、信息、环境保护、国防、生物工程、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的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因此,在高校开设《化学与生活》选修课,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科学素质[2]。下面笔者对开设这门课程的认识与教学实践情况做初步的探讨。

1 开设《化学与生活》公共选修课程的现实意义

化学是本质上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学科,又是很多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石(如材料、能源、冶金、制药、建材、交通、纺织、食品、石油、环境等),在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多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化学教育,主要着眼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化学家,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化学素养教育,产生不良后果。正如美国化学会前主席哈里逊所说:“几十年来化学家利用他们创造性的才能对那些计划成为科学家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化学教育。只有到了最近,化学家和公众才认识这种集中在少数精英的做法,剥夺了许多人在求学期间学习富有意义和价值的化学经验的权利”。地方高校开设《化学与生活》的公共选修课程,让非化学专业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当今化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识化学学科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对改变公众对化学的了解比较浅薄甚至误解的倾向,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学会用化学观点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1.1 顺应社会发展及新教改的需要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涉及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广泛。美国Owens等[3]也将化学认为是处于当今世界决定科技发展方向的三大科学(材料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环境学)的中心。美国化学会(ACS)早在1991年提出《为了民族复兴的教育策略》的宣言,该宣言指出:“大学化学课程既要着眼于培养未来科学家,又要兼顾造就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4]。为造就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必须要求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和有用的化学知识。

在我国各高校,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大力推行,许多高校相继为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各种名目的化学类公共选修课程。如南开大学化学系袁婉清教授于1990年为文科生开设的《化学纵横谈》选修课,她选择了化学元素与环境、人体健康等内容为中心内容进行教学,受到文科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表现出对化学的极大兴趣和愿望,并希望增加化学与化妆品、与食品添加剂、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5]。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100多所高校为非化学专业类学生开设了各种名称的化学选修课程;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化学与社会》(唐有祺和王夔教授主编)、《化学与人类》(复旦大学刘旦初教授编著)、《化学与现代文明》(浙江大学王明华教授等编著)、《现代生活化学》(首都师范大学周天泽教授编著)、《化学与生活》(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上海电力学院周小力教授编著)、上海交通大学的《化学与现代社会》、上海师范大学的《现代人与化学》等教材[6,7]。尽管这些课程名称不一,但都紧扣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文明等中心内容和生活实际,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1.2 体现地方高校的培养要求

地方高校中非化学专业特别是文科专业的学生,由于在我国中学化学教育中,许多学校把化学教育办成“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化学学科知识比较薄弱。若在大学期间再不补一点化学知识,则很多学生对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化学知识就会显得十分贫乏,甚至在对一些日常生活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上也会表现苍白无知。《化学与生活》的公选课正是一门知识性、实用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化学与生活》公选课可以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生通过学习《化学与生活》课程,既可丰富自己的知识,又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 提高学生个人生活质量及品位

健康长寿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人们共同追求的宿愿。在社会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化学为基础,人们开发了诸如基因疗法、转基因食品、干细胞技术、功能复合材料、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不仅能使人类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在战胜癌症、艾滋病等病毒和老年痴呆、心脏病等顽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化学与生活》课程中的丰富的食品化学、烹饪化学、饮料化学、保健化学、毒物化学、穿戴化学、环境化学、日用品化学、美容化学、药物化学以及娱乐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效地指导、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疑问,帮助人们正确地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相关问题。比如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色香味的化学原理、腌肉熏鱼的有害成分、农副产品的储存保鲜、吸烟和毒物的危害之处、宝石首饰的化学成分、化妆品的化学组成、绿茶的抗癌固齿功能、红葡萄酒的降血压和降血脂功能、猪肉中含“瘦肉精”及所谓地沟油与染色馒头等等的危害性、懂得如何科学饮水及饮料不能代替水的道理等等。

通过《化学与生活》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当今化学发展的现状和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论题;更全面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充实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知识。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扩大了他们的科学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说,学好《化学与生活》,了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化学知识,既能为搞好业务工作夯实基础,又有助于提高个人及家人的生活质量。

2 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开设好《化学与生活》公共选修课

要使《化学与生活》开设成为学生倍受青睐的公共选修课,我认为主要应抓好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等环节。

2.1 关于《化学与生活》公共选修课内容的定位

引用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竺际舜老师“做科学和用科学”的定位方法,即化学专业的学生属于研究化学的人,必须一丝不苟地学懂全部课程;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属于用化学的人,两者的要求应当不同,不是向学生宣传化学如何重要,而是向学生讲明白化学对他的专业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帮助,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觉地学习化学、应用化学[8]。由此看来,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向非化学专业的大学生宣传和普及化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要求是随着定位变化而变换的。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化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放高立足点,站在欣赏的高度去学习化学知识,领略化学的奥秘,体验化学如何改变生活。

2.2 选择《化学与生活》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化学与生活》的教学内容包括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四大基础化学,还涉及医学、生物、环境、食品、营养、保健、化工等诸多领域。《化学与生活》内容庞大,作为大学本科的选修课,教学内容选取主要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2.2.1 遵照“取材精新”和“贴近生活”的原则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可以结合讲授的内容,讲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应以吃、穿、住、行、用、学、玩等生活活动为主线,包括食品、烹饪、饮料、保健、毒物、穿戴、美化、环境、日用品和娱乐等。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把握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强调公共选修课的特色,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或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为主,不能拘泥于深奥的化学原理和反应机理,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中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讲到“环境污染及保护”章节内容,可以播放大气、水、土壤被污染的录像,再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江河进行实地考察和取水样到实验室测定它的COD和BOD值,并到环保局、防疫站、城监部门、制药厂等单位进行调查访问,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篇调查报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从中学会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

当讲到“化学元素的生命功能、食物中的营养与健康、保健化妆品化学”等章节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皮蛋中铅含量的测定、海产品中甲醛的污染等。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需搜集材料,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从而也学会抽样法、化学实验法和文献研究法。

对于“高新科技”的章节内容,如世界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发展态势、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等,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大量相关的内容和图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涉猎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懂得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示成果。

2.2.2 突出基础性的原则

选修课和必修课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化学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化学与生活》选修课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由于选修的学生为非化学专业,他们的化学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所以在讲授这门课的时候,要强调基础性,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常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带着化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反之会减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效率下降。

2.2.3 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

由于化学和其它学科的相互交叉,大大促进了其它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形成。目前国际上最关注的几个问题———环境的保护、能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以及生命过程的探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化学学科的发展很快,每天都有新的物质被合成出来,有限的课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化学与生活》选修课内容应该表现出时代特色,教师不能以单一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应当将社会发展的新成果不断引入教学中。

2.3 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课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今的课堂不再采用单纯的传统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集文本、声音和图像于一体,所提供的信息量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新观念和新方法,全面提高的学生的素质。采用CAI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实现三个“提高”:一是浓缩教学容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二是增添生动形象,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三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交互性。

此外,针对化学的学科特点,可以结合教学进度穿插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演示或模拟实验,还可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化工企业或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籍,鼓励学生多参加化学与生活知识竞赛及撰写科技小论文等活动,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10,11,12]。

2.4 教学时间安排应体现灵活性及合理性

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应选在晚上或双休日等“课外”时间,因为《化学与生活》是一门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选修学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如果将授课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常规教学时间,那就很难保证到课率和有效率。选修课安排的教学时间一般都是比较有限。由于完成这门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较多,为了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对于有些内容不需要全体集中进行的,老师可提前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灵活处理,如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做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利用白天空闲时间完成。

2.5 教学考核采取“教与学”双边考核、共同提高的方法

对于“教”: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备教具等,而且还要备学生;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或从学生的作业当中及时地听取、汲取或收集他们对这门课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地改进教学。另一方面,学校统一组织“课堂教学综合测评”,由全体受教学生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测评,对任课教师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对于“学”: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法,尽量不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要着重考察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也可以采取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赋予学生课程成绩,有助于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3 结 语

篇9: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关键词】绿色化学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但也给人们的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化学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些,人们不得不思考,科学本身有没有能力解决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所带来的损害。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化学会(ACS)提出了绿色化学口号。近几年,绿色化学的概念和思想在我国也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响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对他们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高职院校应适当地开设绿色化学选修课,及时渗透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接受到绿色化学教育,成为有绿色化学理念的新一代高职大学

生。

一、关于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指从预防污染的基本思想出发,从化学品生产的始端就采用预防的一门新的化学分支学科。

2.绿色化学的特点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始端就采用控制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由于它在通过化学转化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就已充分利用了每个原料的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因此,它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实现了防止污染。显然,它不是过去的只对终端或过程污染进行控制或处理。

3.绿色化学的原则

R.T.Anastas和J.C.Waner曾提出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1)防止废物的生成优于其生成后再处理;(2)设计合成方法应使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最大量地转变成产品;(3)设计合成方法时,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均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4)要设计高效、无毒的化工产品;(5)要选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助剂;(6)应设法降低能耗,最好采用在常温常压下的合成方法;(7)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8)尽量不用不必要的衍生物,如限制性基团、保护/去保护作用、临时调变物理/化学工艺;(9)合成方法中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10)化工产品要设计成在其使用功能终结后,能分解成可降解的无害产物;(11)对危险物质在生成前实行在线监测和控制;(12)化学生产过程中物质的选择要使化学意外事故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和新化工技术,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二、开设绿色化学选修课的目的

21世纪是“绿色世纪”,“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时代呼唤高等职业院校用“绿色教育”的思想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绿色人才”,培养高职大学生具有绿色化学思想,掌握一定的绿色化学理论,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设计

绿色化学选修课程是面向非化学专业学生开出,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教学内容涉及天然资源、绿色石油化工、绿色材料、绿色涂料、绿色有机合成、绿色农药和环境治理等方面。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课程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1)引入科研成果,适时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适当引入科研成果,进行探索式教学,用绿色化学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展学生思维。比如,在绿色陶瓷材料部分,可以介绍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在环境治理部分,介绍太湖污染问题的根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在绿色农药部分,介绍新型植物源杀虫剂苦皮素,等等。

(2)设计开放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绿色教育。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方式,注意选择布置学生力所能及而又与其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让学生做有关加碘盐的调查报告、本地区降雨酸度的调查、白酒中甲醇含量的调查、水发食品中甲醛含量的调查等,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污染就在每个人身边。

(3)通过试题形式加深绿色意识。有意识的选择能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的试题,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然地感受到绿色教育。比如,有机反应中的原子经济性;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又如联系当前社会热点,将绿色化学的理念与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去观察和解释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白色污染、果实催熟剂,加酶加磷洗衣粉等,在题目中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考题出现,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绿色化学的意识。

(4)设计和进行绿色化学实验,强化绿色化学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特别重要。绿色化学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应该开设一些实验课,以便从实际经验中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用从源头消除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化学实验。例如,MnO2催化分解KClO3制氧气会产生有毒副产物氯气,我们改用氧化铜催化H2O2分解制氧气,产物除氧气以外还有水,而水不构成环境污染。如果需要缓慢释放氧气,可用5%的NaOH溶液或Cu2+、Fe2+、Cr3+、Mn2+等溶液及木炭、银粉、碘粒等作催化剂,或市售30%的H2O2稀释到组成为3%~5%的溶液,再加MnO2催化分解,即可缓慢制取O2。

2.教学方法设计

(1)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在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中,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准备课件参与讲课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比如,学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会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上自主研讨课,对某一内容,学生分组自主研讨,得出结论,写出总结。还可以上专题汇报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于某一部分内容,学生一般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给他们充分的准备时间,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自己汇报所学情况,谈谈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开展绿色化学实践活动。在绿色化学选修课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开展绿色化学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己组织活动,以多种形式自主开展绿色化学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各个小组以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通过这些绿色化学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绿色化学的知识。

总之,我们应该提倡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绿色化学选修课,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AnastaRT,WarnerJC.Green Chemistry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颜鲁婷,刘莲云,郑妍鹏,戴春爱.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探讨[J].大学化学,2008,(1):21-24.

篇10:高二选修五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16日在二班听了我们组长邓伯韧老师的讲课,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听完了之后邓老师要我对今天的课题进行点评,收获颇丰。

邓老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通过本次听课让我看到课堂上上课的邓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这些深深地折服了我,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赶上新课改步伐的紧迫性。

一、情境的引入要简单直接。课堂导入有时候为了新颖,趣味,与学生实际结合等方面的考虑,浪费很多时间而往往切不入正题。而这次的听课中发现上课的老师都用非常简单直接的引入,借用图片视频等来切题。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用学生感兴趣的分组形式,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三、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地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11: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研究方案

江西省南康中学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申明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选修课程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既适合于对学习化学有较强兴趣的学生,也适合于对学习其他理科以及工、农、医、商、经、贸等有较强兴趣的学生,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面,从而比较好地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的选择性、层次性。选修课程模块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适应不同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志趣和潜能、以及有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模块,在内容选择上充分反映了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在化学选修课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情境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在新课程选修课实施的过程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如何设计选修课的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2.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课题针对当前在实施过程中把选修课当成必修课的陪衬,使得选修课成为必修课的附属,或完全被必修课侵占而名存实亡,选修课演化为竞赛课、差生辅导课;把选修课的内容当成大学内容的下放,使得有些教师一味追求知识的深广度。如出现将有机化学基础这一选修模块,上成大学有机化学的入门课,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规模较小,一个年级只有七、八十名学生,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应该如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新课程高考方案中是否给予选修课以应有的关注,决定了选修课开设的现实命运等弊端, 试图探索出一种教学策略,构建一种有效的中学化学选修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新课程理念改革中学化学选修课教学,这对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

4、主体性教育理论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高中化学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的调查

2、、高中化学选修课内容选择的调查

3、、高中化学选修课的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4、、高中选修课的学法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5、、高中选修课的评价机制研究

6、、高中选修课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高中新课程化学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的调查分析,促进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3、准确把握高中化学选修课设计的要求,正确处理选修与必修之间的关系

和衔接。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创造高效的高中化学选修课学法,探索和构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化学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5、通过课题研究,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新课程的探究,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促进和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一是高中新课程化学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二是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课内容选择的调查分析,使教学的目标和操作符合新课标要求;三是调查研究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开展选修课教学的新经验、新方法,用以指导实际操作。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对新课程化学教学方式、方法等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实验研究法: 以课题组成员的任教班级为对象,开展实验研究,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说,搞好学法设计和实施,揭示关系。通过实验研究,完善理论假设,为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提供新课程选修课教学模式。

4、行动研究法: 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等指导下,开展选修课教学,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关于有效进行实验教学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仅要提高教育科研的应用价值,而且以此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技能,推动我校乃至其他学校的素质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六、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南康中学是江西省示范性高中、办学历史悠久,学校设备,图书资料齐全,本课题组有10名高级教师,2名省级培训骨干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2名化学学科带头人,4名地区骨干教师,一批年轻的学校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年富力强,富有钻研精神,教研能力较强,大部分从事多轮高中化学循环教学,对老教材有较深的研究,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组其他成员都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教学能力强,课题研究积极性高,大多数参与过校级、市级或省级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其中王薰平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六步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已于2006年结题;邱国丰老师主持的地市级‚研究性学习与课外实验的实践与探究 ‛,已于2007

年4月结题;幸连生老师主持的地市级课题‚高中化学‘案例探究—问题解决’课型研究‛(2007年3月立项),现准备申报结题。

课题组全体成员早在一年前就一起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开始了初步的策略研讨,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形式多样开展实验教学,在注重实验过程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问题,这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我们将抓住首次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好时机,分工合作,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集全教研组之力,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的新模式,为今后的化学教学探出一条新路,并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按照三步走的形式开展长期三年的学习与研究,根据研究周期,将学习与研究过程规划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具体如下:

㈠准备阶段:(2010.6~2010.8)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动员、制定计划、落实分工、理论学习与培训等阶段。

㈡实施阶段:(2010.09~2012.12)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课题调研,开展课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阶段性小结等方面工作。

1、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对新课标的理论学习,用课程教学理论、课程评价理论,教学评价理论为指导,提升研究教师的理论素养。

2、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定期,定点、定题、定中心发言人等有序开展研究活动、听课评课、进行课题探讨。

3、开展实证性研究,做好原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用鲜活的第一方材料为依据,把教学过程与课题研究过程有机的统一。

4、组织本课题成员外出参观学习、邀请教研究专家进行指导。

5、做好前阶段课题研究小结工作,根据前阶段(2010.08~2011.12)的教学实践与认识,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情况进行反思,讨论下一阶段的研究思路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6、做好后阶段的总结工作,在前阶段的基础上,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检验深化、论证,并对课题研究计划做出进一步调整,作出后阶段(2012.1~2012.12)的课题研究计划,做出更有效的研究方案,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㈢总结阶段(2013.1~2013.6)

本课题定于2013年6月结题、鉴定、根据不同的子课题,归纳出可借鉴的经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调查报告:《高中化学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的调查报告》

《高中化学选修课内容选择的调查》

学法设计:《高中化学选修课学法设计》

课例:‚高中化学选修课学法设计‛典型课例

论文:《高中化学选修课学法探索》

《高中化学选修课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

《高中化学选修课教学的教学策略及实践》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探析》

研究报告:《‚高中化学选修课学法设计与实施‛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南康中学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化学教研组为赣州市名学科,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等面会,化学教研组将倾全组之力,积极参加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负责人——申明玉老师,现为校级骨干教师,具有较扎实的教学理论水平,参与多个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同进具备一定的课题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3、课题实验教师均为南康中学骨干教师,有较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科研能力,积极主动承担课题研究工作。

4、本课题将积极询求省、市教研室专家及其他同行的指导与支持,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

课题组人员分工:

第一组:温珍昌、谢秀东、王芳组长:温珍昌

内容:高中化学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的调查

第二组:刘勇、王熏平、卢花组长:刘勇

内容:高中化学选修课内容选择的调查

第三组:吴垂忠、邱国丰、陈全凤组长:吴垂忠

内容:高中化学选修课的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第四组:兰善亮、张玉莲、胡建树、组长:兰善亮

内容:高中选修课的学法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第五组:兰永红、邹长杰、幸连生、组长:幸连生、内容:高中选修课的评价机制研究

第六组:黄志强、方芳组长:黄志强

内容: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十、课题研究的经费安排

上一篇:夺宝之战作文下一篇:《疯狂原始人》读后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