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

2024-04-29

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精选7篇)

篇1: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

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

一、IB课程的教育特点

IB课程的教育是通过综合的平衡的学科及富有挑战性的评估,国际文凭组织旨在帮助学校努力发展青年人的个人才智,教会他们把教室里学到的知识与外部世界相结合。除了严格的知识及高标准的学业要求,特别强调培养理想的具有国际意识及负责感的公民。

二、IB课程的课程体系

所有IB文凭项目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六个学科组中每组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其中至少三门是高等级。每门分数的最高分数为7分,加上拓展论文与知识论文的3分奖励分数,满分为45分。这六个学科组是:

第一组:第一语言(语言A),通常指学生的母语,该课关注于文学方面。有一点非常重要,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学习时记忆更加深刻,即使是学习别国的文化,社会知识。语言A课在整个IB课程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圣克莱儿学院为几乎所有学生准备了他们的第一语言。

第二组:第二语言(语言B/A2),学习和提高第二语言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用的,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洞察不同的文化。我们的课程重点在交流技巧、写作和口语上。

第三组:个人与社会学,包括历史、地理和经济(高级水平,标准水平)和商务组织和心理学(标准水平)。

第四组:实验性学科,研究科学依靠实验,它是IB课程中特殊的部分。所有的学生都被要求学习。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高级水平,标准水平)和环境系统(标准水平)。

第五组:数学,包括数学高等级、高等数学标准等级、数学研究、数学法。

第六组:第六学科,包括

*艺术/设计(包括艺术理论)(高级水平)

*艺术和艺术理论(标准水平)

*全球范围IT技术(标准水平)

*音乐(高级水平,标准水平)

*另外一种语言,自然科学或从第二组(个人与社会)中选择

*戏剧艺术(高级水平,标准水平)

想获取IB文凭的学生还必须学习TOK(知识理论)和EE(拓展论文),并有合格的CAS活动(创造、行动与服务)。这三门核心课程是IBO文凭项目课程设置独特性的集中体现。知识理论课(简称TOK)是一门必修的跨学科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判断与综合归纳能力,鼓励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质疑,防止主观臆断和思想意识上的偏见,增强学生以理性基础进行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拓展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课程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独立的调研,要能写出4000字的文章。这项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按自己兴趣写作论文的机会,并使学生熟悉独立研究的方法,锻炼写作技巧。CAS代表创造、行动与服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高艺术修养,进行坚持不懈的锻炼,关心他人,发挥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当学生超越了自我和课本上的知识后,他们就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完整公民意识的人。

三、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介绍: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对IB国际文凭高等级考试成绩优秀者实行奖励学分制。IB数学高等级考试成绩6至7分相当于微积分I级(12学分)。IB物理考试成绩为6-7分者相当于物理I级(12学分)。IB化学考试成绩7分者相当于化学I级(12学分)。IB生物考试成绩为6-7分者相当于生物基础(12学分)。任何一门IB人文科学考试成绩在6-7分者将获得总选修课的9学分。

剑桥大学(英国)

剑桥大学招生部对IB国际文凭给予高度肯定,并声明所有的学科专业都对IB毕业生开放。但IB文凭持有者的总成绩须达到36分以上。有些学科的成绩,尤其是理科高等级考试成绩为7分的入学申请者将优先考虑

牛津大学(英国)

牛津大学欢迎持有IB国际文凭的入学申请者。入学条件是IB考试成绩极有竞争性,通常要求成绩在36分以上,有一门以上的高等级考试成绩达到6-7分。

白金汉大学(英国)

白金汉大学非常欢迎持有IB国际文凭的入学申请者。入学条件将具体考虑。但通常要求IB考试成绩达到26分。

耶鲁大学(美国)

耶鲁大学对IB高等级考试获得6-7分的学生给于两项累计学分的奖励(相当于两门耶鲁大学的课程学分)。学生可利用这些累计学分或提前毕业,或直接越级到大二年级学习。但对于IB标准等级考试成绩无学分奖励。学生也可利用自己IB高等级考试中所获6-7分的成绩加入耶鲁一些更高级课程的学分中。

普林斯顿大学(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承认IB国际文凭,并以IB毕业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越级插班的唯一参考值。通常各科高等级考试成绩6-7分者可准许越级插班。

华盛顿大学(美国)

华盛顿大学认可IB国际文凭并向IB高等级课程考试成绩5分以上者赠送相应课程的大学学分(5分)或允许插班学习。本大学免试录取IB毕业生。对于获得一科或一科以上IB单科考试成绩的学生,将按照完成AP课程的高中生标准进行录取。

旧金山大学(美国)

旧金山大学认可IB文凭项目学习者在学业上的挑战精神和进取精神。圆满完成IB学业的毕业生毫无疑问能够达到我大学的入学标准。此外,对于IB三门高等级考试成绩在4,5,6,7学分者,我大学将给予直接越级到大二年级学习的优惠待遇。从而使我校五年制学士学位课程缩短为4年。这些IB课程的考试成绩将计入总教育课程成绩。其余的IB课程考试成绩将计入学士学位选修课学分成绩。

密执安大学(美国)

密执安大学对IB高等级课程考试成绩满意者不仅直接录取,而且还提供奖励大学学分的优惠待遇。各专业对此项成绩的奖励分数线不等。有的要求4分,有的要求5分。请参考各系的具体要求。对于IB标准等级课程的考试成绩,本大学通常不给予奖励。

篇2: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

01 麦考瑞大学

一、master of accounting 会计硕士

这个课程将使学生获得一个大学教育资格,并且当该学生准备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对外考试时获得更广阔的学术支持。另外,在沟通能力方面上设置了特殊的学习重点,如强大的技术技巧等。有会计背景的学生可以期望成为合格的职业会计师。这个课程也同样适合已经具备会计背景但希望掌握更多学术知识的毕业生,并且为学生在参加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对外考试时提供停留在澳洲的机会。

职业机会:会计硕士毕业生可从事下列职业:澳洲特许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审计、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财务控制、公司秘书、商业银行。

入学学术与英语语言要求:

毕业于被认可的海外院校,获得任何专业的学士学位且gpa成绩2.7以上。对申请者没有工作经验的要求。

ielts 6.5(单项不低于6.0)

toefl 580(写作不低于5.0),机考toefl 237

会计硕士课程细节:学制为2.5年,入学时间是1月、5月、8月,全部课程学费30225澳元。

注释:学生将首先用1.5年时间读完有13门课程的会计专业研究生学历课程,之后将在麦考瑞大学用1年时间学习6门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在会计研究生学历课程结束后,学生通常用相关的教育资历向澳洲会计师公会提出申请,并为学历评估支付300澳元申请费。这个评估过程常常需要1-3个月才能有结果。

二、pd in accounting (13 units) 会计专业研究生学历

这是一个专业转换课程,可以供非会计专业毕业但计划成为职业会计的人士学习。该课程完全被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和澳洲特许会计师协会(icaa)所认可。

职业机会:会计硕士毕业生可从事下列职业:会计、税务、基础管理、财务规划、公司秘书、审计。

入学学术与英语语言要求:

毕业于被认可的海外院校,获得任何专业的学士学位且gpa成绩2.7以上。对申请者没有工作经验的要求。

ielts 6.5(单项不低于6.0)

toefl 580(写作不低于5.0),机考toefl 237

会计专业研究生学历课程细节:学制为1.5年,20入学时间是1月、5月、8月,全部课程学费24500澳元。

02 悉尼科技大学

一、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工商管理硕士职业会计专业

这个课程因其在实践性、职业方向、以及课程设计方面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而名声远播。mba职业会计专业被以坚持课程设计遵从接近工作环境原则的工作组织所认可。这个mba课程为实施高级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在战略思维、批判性分析、开发与执行商业规划、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有组织动力的理解、激励、有效的沟通交流、动态环境下的推广变化等方面提供基础的管理技能。同时也在下列领域开发必要的技能(mba课程的其他专业):会计、金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另外,在下列领域增强特殊的技能(mba课程的其他专业),如电子商务、企业金融、银行学、企业会计、国际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私人和国际领域、旅游、体育、艺术管理、工程管理、健康管理、信息技术。

篇3: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基本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许多部门, 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仅物理学的知识对各行各业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也被大量应用于其他学科及工程技术的各个方面, 物理学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因此,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大学物理课程, 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大多数高校的文科专业也开设了相应的大学物理课程) , 是每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以及管理人员所必备的。

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 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的教学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诸如存在物理教学内容不断膨胀而学时却在减少的矛盾, 大学的不断扩招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矛盾, 以及当前国内的大学物理教材一些内容与中学重复太多或有明显脱节的问题, 等等。要使学生更快地在中学物理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大学物理的学习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的衔接就成为了目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2.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恒定磁场内容的比较研究

2.1 中学物理恒定磁场部分的内容标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 的磁场知识在选修模块选修3-1中, 教材包括电场、电路和磁场。新课标在磁场部分的内容标准[2]:

(1) 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2) 了解磁场, 知道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 会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4) 通过实验, 认识安培力。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会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

(5) 通过实验, 认识洛仑兹力。会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 会计算洛仑兹力的大小。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2 大学物理恒定磁场部分的内容要求。

教育部2008年颁发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要求”) 中有恒定磁场部分的内容要求。

2.2.1 真空中的恒定磁场

在真空中的恒定磁场中, 内容要求有:恒定电流、电流密度和电动势;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磁感应强度叠加原理;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洛伦兹力;安培定律。

2.2.2 恒定磁场中的磁介质

在恒定磁场中的磁介质中, 内容要求有:物质的磁性、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有磁介质存在时的磁场。

2.3 恒定磁场部分“新课标”和“要求”的比较

都涉及了例如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力、洛伦兹力等磁场方面的基本概念, 以及都要求会计算力的大小, 只是要求要掌握的程度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大学物理课程要求有而中学物理没有的主要是毕奥—萨伐尔定律、磁感应强度叠加原理, 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物质的磁性。

2.4 恒定磁场部分高中物理教材和大学物理教材的比较

本文以2007年1月第2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以下简称高中物理教材) 和2010年8月第1版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物理》教材 (以下简称大学物理教材) 进行比较。

在高中物理教材的第二章中的电源、电流、电动势和电路在大学物理教材中第14章前两节中均有涉及, 其中基本概念只是略微提过, 研究方法和内容完全是更深层次;大学物理教材中第14章后四节的内容都是在高中物理教材的第三章磁场中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描述, 其中就包含新知识:毕奥—萨伐尔定律、磁感应强度叠加原理, 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等;而大学物理教材的第15章的内容只是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提到了一个概念:磁性。

3. 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在恒定磁场部分的衔接和深入

3.1 真空中的恒定磁场部分的衔接及深入

这一部分在中学和大学联系最主要的是磁感应强度这一块。在中学是用理想条件下的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三块相同的条形磁铁并列的放在桌上, 认为它们中间的磁场是均匀的, 将一根直导线的水平悬挂在磁铁的两级间, 导线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垂直。保持磁场不变, 改变电流强度和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其中的任一条件, 观察导线的受力情况。经过多次试验, 得出安培力公式F=BIL, 式中的B与电流和导线长度无关, 但在不同的情况时B的值是不同的。而B正是能够表征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变现, 带电量q的粒子在均匀磁场中与磁场方向垂直以速度v运动, 得出。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在高等物理中, 磁场对外的重要表现是磁场对引入场中的运动的试探电荷的作用。实验发现如果电荷在一点沿着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时所受磁力最多Fm, 而这个力正比于运动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 也正比于电荷运动的速度v, 但比值却在这点具有确定的量值, 而与运动试探电荷的qv值的大小无关。这样可引入磁感应强度 (矢量B) , 大小可定义为。改点磁场的方向就是磁感应强度的方向[4]。在接下来的任一点电场强度的求解方面上就仿照静电场的方法引入了毕奥—萨伐尔定律 (正电荷) 。在关于洛伦兹力的数学表达式上, 当带电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受力为0;当带电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它所受的磁场力最强Fm, Fm=qvB;一般情况下带电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为θ, 此时F=qvBsinθ, 根据右手定则确定洛伦兹力的矢量表达式为, (正电荷) , 负电荷的方向正好相反。

3.2 恒定磁场中的磁介质部分的衔接及深入

关于磁性在高中物理中只是简单地提到物理被磁化后物体拥有磁性, 简单地根据物体磁化的容易程度划分了顺磁质和抗磁质。在大学物理课程中, 因为磁化后的介质会激发附加磁场, 从而对原磁场产生变化得。根据相对磁导率μr的大小将磁介质分为四类:抗磁质 (μr<1) , 附加磁场磁感应强度与外磁场磁感应强度反向相反, 磁介质内的磁场被削弱;顺磁质 (μr>1) , 附加磁场磁感应强度与外磁场磁感应强度反向相同, 磁介质内的磁场被加强;铁磁质 (μr垌1) , 磁介质内的磁场被大大加强;完全抗磁体 (μr=0) , 磁介质内的磁场等于0 (如超导体) 。然后根据叠加后的磁场和前面推导的公式进行不同的应用。

4. 结语

通过分析大学物理教材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我们知道, 中学物理注重对知识的探究, 大学物理静电场知识是在中学物理知识点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应用不同的方法, 如微积分知识和矢量代数知识, 把中学常用的在匀强磁场的结论推导到一般的静磁场中, 并且为电磁场理论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

[3]张大昌, 彭前程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篇4: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

这是一种符合常识的逻辑——当考试出现严重作弊,考试的权威性自然遭遇怀疑,考试的组织机构必须出面回应质疑,采取措施挽回自己的声誉,这就迫使考试组织机构必须重视考试组织、考试安全和考试评价质量。

这种逻辑给我国高考改革、学生出国留学、中介机构都不无启迪。

首先,我国要提高考试评价质量,需要推进考试社会化改革,建立考试市场竞争机制。通常,在我国,就是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出现严重的集体作弊、泄题现象,也没有大学在招生时可以不认可考试成绩,还必须按照成绩进行录取、确定入围面试的名单;也不可能有学生质疑考试的权威性——由行政赋予的考试权威性“不容置疑”。

我国在接下来的升学考试制度改革中,有必要建立考试市场竞争机制,以打破行政垄断考试评价的格局。这需要培育考试中介机构,给予大学招生自主权——自主认可某一考试评价,由此形成新的考试评价体系。

其次,中介机构要注意诚信,以诚信赢得大学的尊重。这次英国托福考试作弊案曝出,ETS随即暂停了在英国境内的考试,这对ETS是损害,对英国中介行业也是伤害。近年来,我国的出国留学中介也不时曝出伪造、包装学生申请材料的丑闻,而留学中介在帮助学生准备材料时,尤其是在申请世界名校的情况中,造假尤为严重。这种造假行为实际暗藏很大的风险,一旦被发现,不但涉事学生的求学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留学中介机构和留学生群体的整体诚信形象都会受到影响。比如,针对留学生材料造假,有的国家已提出限制中国留学生数量,加强对留学生的材料审核。当然,限制国际生的数量,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保障本地学生的入学利益。

再次,出国留学,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摆脱过于功利的追求,不能把出国留学演变为新的应试。调查显示,我国国际班迅速增长,国际班本来是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尤其是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可是,不少国际班陷入新的留学应试,就是围绕让学生取得SAT、ALEVEL等考试的高分而展开,并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国外教育个性化、多元化的优势。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家长、学生的功利化出国留学目标有关——想考出高的分数,申请海外名校,因此国际班也把学生被名校录取作为办学的重要业绩,这和国内教育追求进北大、清华有何不同呢?

这种应试化留学,是十分有害的,学生和家长要明白,拿到名校录取通知书,并不意味着成功,国外大学实行自主办学、自授学位,为此,要顺利拿到学位,还需要艰苦的付出,尤其是名校的学位——这些学校普遍实行严进严出,就是其他学校,也实行宽进严出。另外,就是拿到学位,如果自己本身的能力和素质不高,也不可能拿到一纸文凭走天下,近年来,海归群体的贬值已经有目共睹。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我国学生的应试化留学,国外大学也已经开始警惕,不太看重某些考试成绩,要求这些考试进行改革,有人说这是针对中国留学生,可问题是,我们为何不好好想想,他们为何要针对中国学生,这难道没有我们自身的问题吗?

篇5: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

1 破除传统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

大学课程改革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1,2]。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因此,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就课程体系而言,既要体现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做到精简课时和精选教学内容有效结合的前提下,课程改革便是其核心内容。我们所有从事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都清楚这一点。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势必会影响甚至触动一些教育者的一些既定的教育习惯和教学积累。比如,有些教师在某一门课程教学上已经浸淫了数十载,基本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突然要求其变更教学内容,显然在主观和客观上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和矛盾,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高等教育所有的参与者都要有破除传统教育思想的勇气和决心,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应以国家教育大计为重,个人服从大局,在不但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拓宽业务能力,积极配合课程改革,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2 优配教材和教学资源

作为地方院校,我们尚无足够的能力编写适合自己的课程教材,但是我们可以从众多优秀教材中进行优选。2009~2010两个学年度,我们选用了南京大学傅献彩教授主编的《大学化学》教材(高教出版社,第一版)。该教材虽然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内容进行了较好的融合,但是却存在大量的印刷及排版错误,而且该教材后来未再版。我们使用该教材两年后,大家都一致认为要更换教材。我们曾商讨使用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教研室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但该教材内容上较为简单,且深度不够,它更适合化学专业的专科生以及生物化学专业的本科生使用。2011年至今,我们选用了吉林大学宋天佑教授等编的《无机化学》(高教出版社,第二版)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等编的《分析化学》(高教出版社,第四版)上册作为我系四个本科专业《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教材。所选用的《无机化学》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还附加了一些无机前沿科学知识。选用的《分析化学》内容系统全面,且符号/术语与所选《无机化学》教材基本一致。由于使用两套独立的教材,因此出现了内容重叠和交叉的现象。为了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教学内容,需要将两部教材中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

3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交叉内容的整合

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容量分析与重量分析同无机化学课程有较大部分的重叠。主要表现在容量分析内容中的酸碱中和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以及重量分析法与无机化学部分对应的酸碱解离平衡、配位化学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溶解平衡部分的内容有较大程度的重复。在这些内容的教学安排上,我们将其糅合为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中上述部分内容整合情况见表1。经过整合,不仅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而且还节省了课时(从表1可以看出,整合后的课时比整合前节省了16个课时)。此外,经过整合,分析化学四大滴定内容与无机化学相关理论衔接紧密,连贯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顺理成章,比较自然。

4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交叉内部分教学探索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虽然各有特点,但依然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于无机与分析两门课程交叉部分的教学,我们经过慎重考虑、论证和实践,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先进行实验,然后再学习相应的有关理论。

我们系四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些交叉部分内容之前,都被安排做几个与理论相关的实验。这种教学安排,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会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实验、特别是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及看到的现象后急需一定的理论来支撑和解释。表2是我系各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交叉内容相匹配的精选的实验教学内容。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实验内容的学习之后,学生对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的欲望明显要比其它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强烈些,且收到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实践证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要求[3,4]。特别是对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这种教学手段更显苍白无力。在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基本原

理、理论,更要向学生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鉴于此,我们经过深入商讨,一致认为采用“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手段比较切实可行。在对基本原理、理论的介绍时主要依靠“黑板”板书教学,而在进行方法的应用及知识扩展时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形式多变的渠道来学习知识,摆脱了枯燥乏味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花费较大的精力进行备课和讲解,通常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结果一般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上课却更累,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在学习酸碱理论及酸碱滴定法时,我们主要采用精讲、启发、问题设计和讨论并举;在学习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时,主要采用比较(与酸碱理论和酸碱滴定法进行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滴定时,主要采用精讲、精炼、启发及问题设计等方法。实际上,任何教学过程都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 语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高校化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在配合课程调整、教学资源整合的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进行了合并,特别是无机与分析交叉内容进行重组。这样,不仅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还减少了一定量的教学时间。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能较好地学习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尤其是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交叉部分的内容,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都是化学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为配合课程改革,我们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进行整合,特别是两门课程中交叉部分内容进行重组。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探索了关于这些交叉内容教学的一些方法。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优配教材与教学资源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大学化学课程,交叉,探索

参考文献

[1]所艳华,汪颖军,罗洪君,等.无机化学课程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化学,2011,26(5):36-38.

[2]朱琳,王悦红,张福胜.《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23(9):82-84.

[3]路丽英,方春英.工科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化学,2009,24(5):10-13.

篇6: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

关键词:统计教育,统计课程设置,教育发展,世界一流高校

统计作为一门学科,无论是在其基础理论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诸如生物统计、金融统计、社会统计等的形成与发展,便是一个有力的明证。另一方面,社会对于统计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统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统计及相关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了解统计教育的动向和特点,寻找对我国统计教育发展有益的启示。根据2011~201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统计专业),位居前列的高校分别是: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哈佛(Harvard University)、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剑桥(University of Cambridge)、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牛津(University of Oxford)、新加坡国立(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多伦多(University of Toronto)、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普林斯顿(Princeton University)。这些院校涉及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这些院校的官方网站的访问来了解各校开设的统计及相关课程的情况,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一、统计课程的分类呈现多样化

长期以来,统计课程大多被分成数理统计和应用统计两类,前者着重介绍统计理论,后者介绍统计应用方法。目前查阅到的资料显示,统计类课程正呈多样化趋势。这些院校所设统计课程除一部分是为统计专业学生开设的外,另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其它专业学生开设的,且涉及面非常广泛,传统的分类已不能准确描述。为此,笔者将其分为四类,并将各院校的课程分别归入各个类别(从中亦可观察到目前统计课程涵盖面之广)。

1. 基础理论类。

这类课程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主要面向统计专业的学生。典型课程有: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统计理论、统计推断、随机矩阵理论、空间统计、系统辨识、推断算法、非线性模型、广义回归模型、广义线性统计模型、概率和测度、统计原理等。

2. 应用统计类。

这类课程主要介绍应用统计方法。典型课程有:应用统计、回归模型、非参数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风险管理及监督、贝叶斯统计、统计建模、无监督学习方法、蒙特卡洛方法、需求建模、随机控制、数据模型和决策、马尔科夫过程、应用定量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与分析、分类数据分析、纵向数据分析、非参和稳健方法、统计计算、随机网络模型、随机模拟、统计质量控制等。

3. 统计应用类。

这类课程的特点是统计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反映了统计学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典型课程有:生物统计、运动统计、代码破译、工程和物理中的统计、金融统计、遗传学中的统计算法、统计咨询、公众的风险—效益分析、物流与运输规划方法、资产定价:定价模型和衍生品、高级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模型、信息系统中的随机过程、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社会统计、公共政策中的高级定量分析、基因调控、流行病原理、生存分析、商业统计、统计基因组学、人文社会科学定量方法导论、心理学的定量方法和行为科学、华尔街上的应用计量财务、医药统计、人口统计方法、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分析、财务统计方法、统计和诉讼、提高质量和生产力的统计等。

4. 普及教育类。

这类课程是讲授统计基本思想的,通常是作为统计启蒙教育的。涉及的课程有:统计方法介绍:预处理、了解统计模型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概率:有关机遇的10个伟大的想法、统计思想和数据分析、统计实践导论、统计概念、数据分析的方法、统计基础、统计的历史、了解不确定性和统计的思想等。从上面不完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基础理论类课程变化不大,但统计应用的课程拓展了很多。特别是原属于应用统计类的课程,逐渐分化为研究统计应用方法的应用统计类和介绍统计与其它学科交叉应用的统计应用类,凸现了统计强大和蓬勃的生命力。

二、统计教育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明确显示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 应用统计和统计应用类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在斯坦福大学,占到了78.8%;麻省理工学院为71%;普林斯顿大学为86%,其它院校情况也类似。这充分说明了在当今统计教育中,越来越强调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反映出了当今对统计应用人才的需求。 (2) 课程及时反映了统计在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基因是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前沿,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基因代码信息,及时反映在课程“代码破译”中(Breaking the Code,斯坦福大学)。又如,海量数据的分析又是一个研究热点,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就设有“数据挖掘”课程。 (3) 全面反映统计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各个院校开设了大量这样的课程。有生物统计、金融统计、商务统计、工程统计、物理统计、社会统计、心理统计、财务统计、医学统计,连公共事务和诉讼都有涉及。 (4) 强调依据实际问题建模和分析。各个院校都有统计建模的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统计建模导论”(斯坦福),“统计咨询”,“需求建模”和“高级需求建模”(麻省理工),“随机建模”(普林斯顿),“统计实践”(多伦多)等。课程具体内容设计也十分注重实践环节。比如《统计咨询》课程,要求学生用6~8周时间深入实际,了解用户需求,构建模型,进而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形成分析报告交给用户。 (5) 推广和普及统计思想。与确定性数学不同,统计主要解决的是不确定的问题,有着其特有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学生初次接触时,一般较难理解和接受,讲授统计课程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普及相关的教育,各校都开设了介绍统计知识的普及课程。如“了解统计模型和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斯坦福),“了解不确定性和统计的思想”(新加坡国立),“统计思想导引”(普林斯顿)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不仅能增进对统计思想的了解,亦为今后可能的统计应用打下基础。

三、建议

基于上述对部分世界一流大学所设统计课程情况所作的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统计教育正越来越向应用方向发展。为此,笔者对我国统计专业及相关课程建设提出两点建议: (1) 积极鼓励统计专业教师做跨学科的研究,开设交叉的统计应用类课程,充分发挥统计的分析决策作用,使统计真正成为一门强有力的支撑学科; (2) 强化对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开设类似于“统计咨询”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实际,了解用户的需求,上升为统计模型。学会判断,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加以解决。一旦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就能与今后的实际工作无缝对接。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教师本身的统计应用能力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篇7:认可IB课程的部分大学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业认可度,调查研究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总和。从社会学角度看, 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 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并获得相应的报酬的过程。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 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和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职业认可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职业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供劳动者的工作稳定性和成就感, 对于提供工作效率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职业, 多年来受到了各方面政策的支持和大学生的职业追求。

在北京市2013年的开展的大学生村官招录工作中, 共有超过1.6万人报名, 这一数字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 竞争比达6.7:1, 虽然竞争比远超前两年, 但尚不及2009年高峰时的12:1。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27万人, 大学毕业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而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对大学生村官需求旺盛的情况下,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就业就成为了一大选择。

1 调研基本情况

1.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本调查于2013年7月开始, 共发放问卷250份, 其中包括在校大学生160份, 村民90份, 校内回收145份, 其中有效问卷139份, 回收率90.6%, 有效率95.9%;村民回收84份, 其中有效问卷81份, 村民回收率93.33%, 有效率96.43%;总回收率91.6%, 总有效率96.07%。

1.2 样本群体基本信息

大学生群体的信息, 课题组在校园内进行调查。在性别上, 男性31人, 女性108人, 分别占22%和78%, 调查人数的性别比例与学校性别比例相近;在政治面貌中, 团员占83%, 党员和群众分别为8%和9%, 团员是调查人群中的主体;学校各学院各个专业均参与此次调查, 主要以涉农专业为主, 占85%, 而其他非农专业占15%;调查样本中, 受调查者生源地由北京城区, 北京郊区, 非北京生源三部分组成, 各约占1/3。对于村民而言, 课题组深入北京郊区大兴、延庆等地农村开展入户调研, 共调研80余名京郊农民, 所调查的男女比例接近1:1。在政治面貌上, 大多数为群众, 少数为团员和党员, 基本符合农村的人口比例和政治思想状况。

2 调研结果

2.1 涉农专业在校大学生视角

2.1.1 有近六成的在校生对大学生村官职业比较了解, 了解渠道比较多元。

在对大学生村官了解程度的问题中, 表示对大学生村官有了解的占58%, 而不了解的占42%, 说明虽然北京市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推广实施了近8年, 经过各方的宣传, 如今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在涉农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度, 但是了解程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在大学生村官的了解途径调查中,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了解途径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政府新闻和报纸 (校报) , 其次是老师讲课、同学或朋友介绍、校园网和新媒体, 说明学校和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大力宣传产生了一些效果, 但是在家长介绍这一途径中几乎没有人选, 说明在从事行政或教育有关行业的人对村官比较了解与支持, 而大多数的家长作为大众群体, 对大学生村官这一行业并不了解, 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家长的观念将会影响到在校生对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追求。

2.1.2 在校生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性质认识比较模糊。

在对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的认识这一问题中, 有六成被调查者大都清楚大学生村官的职位包括村书记助理及村主任助理, 说明对村官这一职业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但与此同时, 调查中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村官是“官”, 只要是带“官”字, 就能当官或者就算是公务员。他们并不了解大学生村官要成为公务员, 必须通过专门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而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务, 目前北京市的大学生村官共有三类岗位, 即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助理。但是在这一项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其他非大学生村官担任的职务, 说明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认知程度仍停留在表层, 并没有对其有着清楚准确深入的认识。

2.1.3 在校生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和优惠政策认识不全面。

大学生村官又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的“八大员”, 而在大学生村官应充当的角色调查中, 按照从高到低排序为科技普及员、政策宣传员、决策咨询员、信息调研员、文化小教员、活动组织员、财务协管员和档案管理员。可见, 绝大部分大学生了解的只有科技普及, 政治宣传, 决策咨询这三项, 而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基本被忽略, 文化活动的职能也并没有被更多了解, 说明在校生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角色了解的不够, 对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了解不多。

在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的七条优惠政策调查中, 有50%以上的在校生认为主要优惠政策是招录公务员和鼓励自主创业, 而对其他政策了解不够充分。说明大学生村官职业对于在校生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可以定向考取公务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 部分大学生报名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就是考公务员, 这也决定了少部分大学生将村官职业作为其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跳板。

2.1.4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的职业期待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调查显示, 70%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村官职业充满了希望, 认为大学生村官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工作经历, 还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促进农村发展, 为基层农村工作带去新想法新思路,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从村民的调研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到村里任职仅仅是为了其个人发展而增加一些工作经历, 这充分说明了现在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 但目标有些盲目, 且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差距, 说明大学生对三农的实际了解不足, 对自身的能力没有正确认识。

2.1.5 大多数在校生认为大学生村官职业稳定。

在职业稳定性的调查中, 仅有3%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并不稳定, 而97%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村官职业比较稳定, 说明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在在校生眼中是一份不错的理想职业, 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有50%的同学认为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是很重视的, 说明国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从国家对大学生的工资政策中也不难看出国家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是长期支持的, 目前北京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有着较高的起点, 从2006年北京市最初的2000元到2013年的3800元 (每年增加500元) , 收入待遇在不断的提升。在课题组调研过程中显示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支持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在职业较为稳定的基础上, 提高工资待遇以后, 大学生村官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大幅提高, 从调研结果来看, 仅有36%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村官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来看, 2013年北京市大幅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待遇, 因此2013年的报考人数出现了激增, 说明物质待遇是影响职业认可的重要指标, 同时, 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提高社会地位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和环境支持。

2.1.6 在校生关注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

相对于其他职业, 大学生普遍认为村官工作是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然而他们依然拥有顾虑。根据调查将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遇到的困难进行从高到低排序, 有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食宿条件难适应、办公环境条件差、交通出行不方便、与村民沟通困难是面临的最大困难。众所周知, 北京郊区的许多村镇距离城区较远, 在食宿条件、办公环境、交通等硬件方面仍然艰苦。部分“90后”青年, 从小就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缺乏吃苦精神和合作意识, 因此他们的职业选择因素更加倾向于职业的外部环境, 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

2.1.7 与其他职业相比, 大学生村官职业吸引力不强。

在面对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问题上, 有40%的大学生选择考研, 有25%以上选择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考研是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意向的并不多, 甚至没有自主创业多, 这说明大学生村官职业认可度还不是特别高。许多同学把村官作为第二甚至第三选择, 说明这个职业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正如上文提到有可能是现在青年人更加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 有的同学从农村出来考上大学就想要留在城市不愿意回到农村, 所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基层工作吸引力是提高大学生村官职业认可度的方法之一。

2.2 京郊农民的视角

2.2.1 绝大多数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表示认可。

在对本村大学生村官工作总体评价的这一问题中, 京郊农民满意的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77%, 但还有22%的村民表示不满意。说明村民对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是比较满意的, 还是非常认可他们的工作。但是有两成的不满意也说明了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与老百姓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2.2.2 近七成大学生村官在村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成大学生村官与群众交流较少。

在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关系调查中, 67%的村民表示与大学生村官的关系较好, 另外有30%的村民表示并没有太多交流, 仅有1%的村民表示与村官的关系并不好。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大都选择的是工作日的白天进行的入户走访调查, 调查对象的年龄偏大, 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工作不在家中。在调查过程中, 有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喜欢与自己年龄相近的村民交流沟通, 很少与年长者沟通, 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村官与村中的长辈群体沟通偏少。

2.2.3 京郊农民认为大学生村官主要是为了丰富个人经历而来工作的。

有70%的京郊农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工作丰富了大学生基层工作的经历, 仅有35%的村民认为村官工作提高了大学生的工作能力, 仅有20%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促进了基层农村的发展, 为基层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想法和新思路。有14%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没有给农村带来什么变化, 说明大学生村官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没有大学生预期的那样顺利, 大多数村民认为大学生来到村里只是为了锻炼磨砺自己, 而对于发展村镇经济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所以说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忽略了村民的真正需求。

2.2.4 京郊农民对大学生村官发挥重要作用期望较高。

在走访调研中, 村民除了认为大学生村官需要具有组织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之外, 还提出了更加具体务实的要求, 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并且最好能够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 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能够帮助百姓发家致富。延庆县大榆树镇东杏园村村主任说:“农村就像是一个小社会, 其实各个专业都是需要的, 只要是有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心, 就一定能为村里的发展做出贡献。”

3 对策建议

3.1 对政府部门而言, 要进一步建立和落实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要通过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 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持续性、稳定性和保障性, 使大学生村官职业保持较高的吸引力和满意度。要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给他们发展提供平台和保障, 通过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加强基层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要引导大学生村官期满之后开展创业活动, 通过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要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正面宣传, 引导社会舆论更多关注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扩大影响力, 真正做到让全民了解, 让全民认可。

3.2 对农业高校而言, 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人才的培养

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三农, 服务三农的信念, 使其认识社会, 找准自我定位, 通过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各种专业教育提升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职业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认识, 增加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吸引力。要通过对涉农专业增设大学生村官模块, 设立大学生村官专业, 定向培养相关知识人才。要加强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开展三农实践活动, 体验和认知三农文化和三农发展状况。通过邀请优秀大学生村官到校作报告、座谈等形式进行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基层奉献精神。

3.3 对在校生而言, 要不断学习, 提升能力, 完善自我

在校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我认识, 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了解职业发展的外在环境, 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努力在大学期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完善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思想觉悟, 要主动响应组织的号召, 深入农村, 了解农村, 发展农村。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要将能力发展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要将服务基层与事业发展结合起来, 要将人生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 要树立在基层干事业的信心, 增加对基层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冯成志, 惠扬.大学生“村官”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以连云港地区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2]骆骢.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计划”调查——以北京市在职“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J].北京教育 (高教) , 2009 (5) .

[3]朱莹.大学生职业认可度的调查报告——以浙师大法政学院为例[J].学术探讨, 2010 (7) .

上一篇:美国国务卿的演讲原文下一篇:六年级习作课《写一封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