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站核查安全职责

2024-04-28

出站核查安全职责(共4篇)

篇1:出站核查安全职责

迁西运输分公司

出站检查人员岗位职责

一、应严格执行“六不出站”的管理规定,严禁不符合要求的参营车辆出站;

二、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检查合格的车辆,经驾驶员在出站登记簿上签字后予以放行,对检查不合格的车辆不得放行。

三、站检查员必须认真核对出站客车实载旅客人数、“单证合格单”和“三品已检合格单”等情况,并填写《出站登记表》。经驾驶员、出站检查员在出站安全检查登记表上签字确认后,方可放行。严禁未经出站安全检查合格的客运车辆出站营运;

四、认真执行旅客安全告制度。

五、严禁无关车辆、旅客和闲杂人员及托运行李从出站口进站,维护好出站通道秩序,确保出站口的畅通;

(6)出站检查员应做好每日出站车辆的登记记录和统计汇总工作,整理保管好有关资料备查

2013年1 月

篇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1 准备阶段 (2010年6月)

(1) 医院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的专项小组, 小组成员有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各手术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经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制度的精神, 结合我院传统的核查制度, 共同制订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制度》 (以下简称制度) 和《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以下简称流程) 。

(2) 将制度和流程下发到手术科室系统学习讨论, 并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集中培训。认真学习该制度的内容、严格执行制度的意义以及如何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并借鉴其他医院的经验, 根据流程内容进行一次手术安全核查演示。

2 实施与监管阶段

2.1 核查流程

(1) 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手术患者交接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医疗诊断、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标识, 有无腕带及完整标识, 术前准备是否完备, 包括饮食、皮试、术前抗生素、备皮、各种管道的置入、影像片、月经情况、病历及其他。

(2) 交接方式:手术室护士通过患者、患者家属、腕带、病房护士来识别患者信息, 与病房护士床头共同查对无误后, 三方 (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患者或亲属) 在病历上签字并由巡回护士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3) 患者入手术间:麻醉前, 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的第一部分内容依次进行共同核对。由麻醉师主持并在每一项“是”或“否”后面的空格里用打“√”的方式记录, 核查无误三方签字后才能对病人实施麻醉。

(4) 摆体位前:手术团队三方再次对核查表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依次进行核查。尤其对于手术风险预警、麻醉及手术关注点, 手术者或麻醉师必须对照医疗文书记录或医疗用品实物逐项核查并确认, 以引起手术团队对手术风险和关注点的警惕和注意, 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积极应对风险点。对有双侧器官左右之分的单侧手术、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的手术要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性。此次核查由手术者主持并记录, 核查无误经手术团队三方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个手术程序。

(5) 手术结束后:手术团队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的第三部分内容逐项核查。手术医师要宣布实施手术的名称及放置引流情况, 使各手术记录单一致。此次核查由手术室护士主持并记录。

(6) 麻醉师送手术患者回病房后: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病人病情、手术情况以及完整的麻醉和手术护理医疗文书, 包括麻醉记录单、麻醉同意书、麻醉访视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物品清点单等, 交接完毕后双方在病历上签字, 交接手续完成。

(7) 其他核对制度如手术访视制度、手术物品清点制度、输血核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手术抢救制度、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等按常规执行。

2.2 核查方式

核查时手术团队三方暂停一切工作, 主持者 (如麻醉师) 持核查表依次口述核对内容, 另外两人 (如手术者和手术室护士) 口述并确认目标是否已完成。3次核查的时间分别约为3分钟、4分钟、3分钟。

2.3 执行及监管

执行及监管与实施阶段同步进行, 包括调查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填写情况、现场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座谈会征求意见、反馈检查或调查结果、纳入奖惩机制、提出整改措施。

2.3.1 调查病历

外一科住院7月份手术病历50份, 安全核查表49例, 填写完整, 签字规范, 无涂改, 缺失1份, 缺失率占手术例数的2%。经调查其原因可能是在交接过程中或整理病历时遗失。整改措施:麻醉师送患者回病房时, 不仅要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和病情, 而且要交接麻醉和手术护理记录, 交接清楚完毕后双方签字, 以明确责任。

2.3.2 现场检查

现场抽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中发现有在给患者实施麻醉时手术医师不在手术间的现象, 说明首次核查时手术团队三方没有同时到位, 此现象占抽查总数的20%。原因:手术并台、查房、开会等原因导致手术医师迟到。

2.3.3 召开座谈会

医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主管的患者已经历了多次核查, 对患者和病情非常熟悉, 再进行核查多此一举;对于常见或者中、小手术反复查对比较繁琐;3次核查都应该由手术室护士来主持和填写, 自己签字认可就可以了。护士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手术医师迟到往往造成首次核对不能正常进行;手术医师对核查的认识不足、时有疏忽;手术医师在核查中过于依赖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整改措施:召开手术科室医护人员专题会议, 强调认真执行核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求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严格奖惩管理措施。相关科室限期制订出整改措施, 将7月份检查结果纳入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扣除科室及当事人当月的质量分数, 与当月的奖金直接挂钩。在每月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中, 医教科、护理部将核查制度的执行与监管作为重点检查工作,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2.3.4全面实施效果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 检查全院手术病历共1 124份, 手术安全核查表1 124份, 占手术病人总数的100%, 无缺失, 填写规范, 无涂改。无一起手术差错事故发生, 医护配合能力加强, 各手术均顺利开展。手术患者非常满意, 认为此举实属必要。

3 讨论

(1) 大量研究显示, 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或者沟通不足是导致错误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落实不仅是对手术患者的最后一次术前安全大检查, 同时它也是对手术患者信息、各种术前准备、麻醉和手术风险点的再次提示和警醒, 是手术团队有效沟通、密切配合的重要媒介。有效沟通在手术安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 在整个手术核查过程中, 手术成员必须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杜绝默认或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以保证核查的准确性。

(2) 手术错误是手术室特有的严重差错之一[1]。WHO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可预防的手术损伤和死亡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而使用核对表是减少手术失误、提高安全性的最佳方式。”医疗安全的核心和目的首先是安全[2], 医疗安全的保障不能完全依靠人的道德、经验和责任心, 而是依靠健全的制度, 制度需要认真执行和落实。不经过核查就直接填写或者提前填写都有悖于制度的初衷, 使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埋下安全隐患。著名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 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 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侥幸心理不可有、防范心理不可无, 医护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思维, 明确责任, 重塑手术习惯, 共建高效的手术团队, 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手术风险。

4 结语

目前,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已在全国各级医院全面实施, 同时各级医院制订出了相应的符合医院实际的核查制度, 只有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严格监管和持续改进, 才能有效防止手术错误, 确保手术病人安全, 使医患双方获得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梅, 王英丽.实施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确保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10) :10-11.

篇3: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实施体会

【中国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25-01

如何确保安全的手术一直是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为了减少手术失误,确保患者安全,2009年4月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国医院协会制定手术安全核查表,意在保障手术安全。我院于2010年5月开始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实施,有效开展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杜绝了错误手术的可能发生,收到了较好效果。

1积极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 

建立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 医院领导重视,组织手术相关科室负责人学习,统一认识,并由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每个手术医生和护士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1]的内容及精神。对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具体执行部门、责任人、执行流程均作出了相应规定。

2手术安全核查表核查内容

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的3个关键时段及手术的关键环节实施核查,共同对患者和手术部位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通过手术前及手术后的再确认制度,以减少失误,降低手术风险,增高手术安全性[2]。

2.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第一联依此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部位标识、知情同意书、麻醉安全检查、血氧监测、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皮肤是否完整、术前备血、体内假体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2手术开始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第二联依此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体位、并确认风险预警内容(预计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强调关注点)、手术物品和仪器的准备、术前抗生素的使用等内容。

2.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第三联依此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实施手术的名称、清点手术用物、检查皮肤完整性、确认手术标本、动静脉通路、引流管、患者去向等内容。

3手术安全核查表执行流程

由主刀医生负责手术安全核查表空白表格的管理及表格眉栏的填写。

3.1在麻醉实施前,由主刀医生主持第一联内容的核查确认,并逐一在表格内打勾,麻醉师和巡回护士暂停手头工作,一起和病人核查,确认后三方共同在表格上签名。

3.2麻醉后切开皮肤前,由麻醉医生主持第二联内容的核查确认,并逐一在表格内打勾,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暂停手头工作,三方共同一起核查,确认后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在表格上签名。

3.3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主持第三联内容的核查确认,并逐一在表格内打勾,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三方一起核查,确认后三方共同在表格上签名,主刀医生补上第二联的签名。

4手术安全核查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4.1手术医生不能及时参与麻醉前的核查确认[3]。以前我院麻醉师自己与患者仔细核查后即可实施麻醉。手术医生一般忙完病房的工作后到手术室即可洗手上台开刀。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后,有部分手术医生仍未及时到手术室参加麻醉前的手术安全核查。为有效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规定手术医生必须于患者入手术室后及时到室,否则手术室护士记录相关手术医生的迟到次数,由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给予其警告,再不改正者暂停其手术。

4.2未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流程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之初,相关手术人员未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有流于形式,只完成填表而已。为此,由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组织全体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共同学习,深刻领会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的真正含义,防止、杜绝手术差错,提高手术病人安全。在每次执行中相互督促共同完成。

4.3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未能切实落实执行 要求除了单器官手术、事前未明确部位的手术或操作、牙齿的介入性操作及早产儿手术以外,其余手术均应手术部位标识[4]。有部分手术医生没有在病房为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部位标识,而是在进手术室后方作手术部位标识。另有个别医生仅为了完成标识而所做的标识部位不准确。为此,手术室护士长与未执行手术部位标识的医生沟通,统一认识,认真按制度执行,若出现多次者,暂停其手术。

5体会

5.1加強宣传与培训 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在实施前和开始阶段,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讲解手术安全核查表的使用方法及实施操作流程,做到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全体参与,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此项工作。

5.2落实每个环节,责任到人,惩罚分明。小组核对是手术核对制度的创新点[5]。核查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应用清晰的语言报告其核查结果,不能以沉默来表示默认。如果出现患者的资料不齐或核查过程中有异议现象,核查流程暂时终止,直到问题解决。在麻醉实施前的核查环节中,强调患者的参与[6]。

5.3严格遵守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7]。我院建立了腕带标识制度与操作流程,新病人入院后由病房护士按规定填写腕带上患者的信息(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并佩带于患者手腕。对于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患者的一种方法。

5.4认真落实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手术部位识别差错。我院根据卫生部《2008-2009年全国医院患者安全目标》[8],制定了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主刀医生或第一助手,一般在术前一天做好患者的手术部位标识,必须在患者体表用专用标记笔统一标识,标记号用〈横线〉或〈曲线〉标注手术部位、切口位置。以下手术必须标识:具有左右侧的组织、器官的手术;四肢手术和手指、脚趾的手术;有多面的手术如脊柱。中国医院协会2009-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都将保障手术安全作为重点内容,并在各级各类医院推广使用[9]。2010年5月我院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至今,已实施近12000例手术,无一例错误手术发生。通过落实手术安全核查表确认制度,强化了手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保证了患者的。

参考文献

[1] [8]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王吉善,张振伟.实施安全核查,降低手术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2):5-6.

[3] 马金红,付玲玲.有效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6(26):435-436.

[4] [5]陈肖敏,周敏燕,童彬.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对制在我院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43):337-338.

[6] Forstneger M.JCAHO officials provide guidance on new patient safety goals[J].Biomed Instrum Technol,2005,39,(1):39-40.

[7] 卫生部.2008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2008,5,12.

[8] 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 王吉善,张振伟.《手术安全核查表》是确保手术安全的有效工具[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2-3.

篇4:手术室安全核查表实施体会

【关键词】 手术安全;核查实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2-02

手术室是医院手术治疗的重要运作部门,其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病人的安危[1]由于手术室工作特殊、工作节奏快、任何环节上的疏忽和错误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伤害,因此加强手术安全核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前提,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程序是保證手术安全最有效的方式,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我院于2010年起在手术室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由主管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病人出术室前,不同时段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进行核查,现将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手术安全检查由巡回护士监督执行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我院的《手术安全核查表》是由手术室统一发放的,此表格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手术日期和手术名称等详细内容。

1.2 手术病人均应佩戴清晰的腕带标识并且做好手术部位标识,以便检查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手术部位。

2 实施内容

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所进行的所有操作都必须进行核对,不同时机、不同内容的核对,必须有不同部门的人员来主持,其他部门的人员配合完成。

2.1 第一次核查 麻醉实施前必须有具有相应级别的手术医师到达手术间后,由麻醉医师主持,与手术医师及巡回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和标识、知情同意、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业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三方共同确认,并且麻醉师签字。

2.2 第二次核查 手术结束前:切开皮肤前,停止所有活动,暂停一分钟由手术医师主持并由手术医师说出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检查结果,三方共同确认,并由手术医师签字(术后)。

2.3 第三次核查 手术结束前,由巡回护士主持再次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手术标本确认、皮肤完整性检查、动静通路、有无引流管、尿管,仪器设备是否需要检修,病人去向等检查结果三方共同确认并由巡回护士签字。

3 应用体会

3.1 明确责任 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由于没有书面依据,在加之工作任务的繁忙,过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很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另一方面,对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没有明确的核查要求,核查时容易完全依赖手术护士,实施安全检查后术中医护人员相互提醒,可避免发生手术错误并且可以明确每个医护人员的责任。

3.2 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1967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推动下,首先出现“手术团队”的概念,指出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是团队不可缺少的成员,[2]安全检查,三方共同参与,大家可以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培养了医护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减少了不安全因素。

3.3 促进医患互动 鼓励患者参与核对全过程,增强患者的主观意识,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核查,从而增强了核查的准确性。

总之,手术安全核查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核对的口头执行,使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进一步得到落实,使手术室护理管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并且有效提高了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对患者核查的准确性,为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了保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要严格执行每项安全查对制度,抓好各个环节,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把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05):14-16.

上一篇:冬暮野寺,冬暮野寺任翻,冬暮野寺的意思,冬暮野寺赏析下一篇:逆流词语的含义及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