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自荐信

2024-05-11

南方科技大学自荐信(精选8篇)

篇1:南方科技大学自荐信

我叫**,男,汉族,199*年*月*日出生,为**市*中高三*班应届毕业生,已参加高考。

我的父母少年离家,均是经过自身刻苦努力做到了事业有成。

我的父亲坚持常年义务献血,我的母亲孝敬公婆,两人都是工作中的佼佼者。

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善良乐观、正直果敢、勤奋实干等做人的基本品德。

美满和睦的家庭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我性格开朗、诚实热情、认真负责的性格特点。

刚刚经历的高考,标志着我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希腊哲人说:“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六年小学、六年初高中,曾经的幼小无知、曾经的年少轻狂,如过眼烟云在不知不觉中离我而去。

作为一个热切盼望着长大、“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少年,也曾经历过通宵关在自己的房间内偷偷玩网络游戏、大考在即还顶着烈日在午休时间腾跃在篮球场上、厌烦父母的关注与唠叨、揣测并怀恨于老师的不公与说教,桀骜不驯、彷徨感性、不愿妥协等等同龄人所共有的一切,在我的身上都有着全面的.体现。

多么美好的少年时光,哪怕有着不为人知的困惑、偏执的激愤与莫名的忧伤……青春期的成长恰如种子萌芽、春蚕破茧、雏鹰冲天……惟有历炼才能教会我未来人生的一切,哪怕这个过程并不符合人们的期望与指引――也许在前人走过的地方我再次摔倒,也许我的遭遇还是证明了那个被预言了的结果。

但我的人生毕竟不能被人为地复制,我的梦想在远方,十八岁的少年必将背起行囊去远行……

我不具备天才的秉赋与资质,但却能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学习也曾死记硬背,但脑海中并不缺少各种美妙的幻想;于细微处见品德,我的一些热心之举也曾深深地打动人心。

我多次参加过红十字会组织的公益活动、主动为老弱让座、陪姥姥说知心话、为父母分担家务、帮老师跑腿打杂,是一个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的好孩子。

自小学到高中,我都在市内的热点学校就读。

优质的教学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强大的师资力量,造就了很多拔尖的学友。

但我却总在班级十名左右徘徊,最好成绩是考入班级前三,最差落入班级十八。

我也曾咬牙图强却不能始终如一,也曾放任自我却又患得患失。

但我也有一颗舍我其谁的雄心。

跑道上我是班上的刘翔、跳远的冠军,球场上我是同学们眼中的科比与梅西。

身高1.83米,曾获“校草”雅号。

各科学习成绩均衡,擅长理化。

我最为推崇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我感动于两位主人公人性的光辉以及历经磨难却百折不回、希望永在的精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在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上,我会认真打点身心、起跑并加力。

我相信并会努力做到成就自我,做一个有益于社会、贡献于国家、回报于父母的有为青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于我自身而言,到底是一枚无力补天的顽石,还是一颗未经研磨的墣玉,尚需智者的慧眼独具和匠者的精心雕琢。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一代名师,千古留芳。

在父母的引荐下,我对立志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以“教授治学、学术自治”为理念的南方科技大学心驰而神往。

作为一方中国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由朱清时校长率领的一批有志学者,富有理想、敢立潮头、以“建设亚洲一流大学”为已任,虽非少年,恰似少年,在深圳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振臂一呼,打动了多少莘莘学子的雄心与壮志。

推崇“以真理为友”的哈佛大学早期只有一名教师和九名学生、追求“学问独立”的早稻田大学诞生在东京郊区的一片水稻田里、抗战时期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西南联大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学界泰斗和国之栋梁。

想我泱泱中华、十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在世界的著名高等学府中竟无一席之地,成百高校至今未曾培养出一名国产“诺贝尔奖”获得者。

众多有为青年因教育的不得当,只能沦为国家高价培养但却为国外名企所用的高级“打工者”,多么希望创业艰辛的南科大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与以上享誉全球、青史留名的中外名校相比肩,并由此点燃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星星之火,实现千万少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

“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在教育。

对于目前的中国教育模式也许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我却被朱校长这位66岁老者的一腔热血所深深感染。

同样面对着改革的险阻,当年的朱镕基总理发誓“不管前边是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改革需要有勇气的先行者,但更需要有共同理想、身心践行的同行者和追随者。

妈妈爱唱的一首歌韵律优美:“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我愿把这首歌献给有志青年的梦想之地和景仰之师――南方科技大学以及尊敬的朱清时校长和他的同事们。

请给予我展示自我、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请允许我参与到中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实验中,请帮助我考入南方科技大学。

我为师从于南方科技大学而骄傲,南方科技大学他日也必将因我而自豪。

篇2:南方科技大学自荐信

您好,我叫XXX,是山东省临沂市莒南高补中学高三理科班的一名学生,非常感谢您耐心看完我的个人申请材料。希望这是我成功的开始。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对南方科技大学的向往由来已久,南方科技大学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术氛围,强烈的时代气息,无不深深吸引着我。我将选择贵校为第一志愿,非常渴望能在明年7月拿到贵校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南方科技大学大学生,成为一名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朝气蓬勃篇

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从小学习成绩一直领先的我,中考时在一万五千多名考生中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全县前五十名成绩考入县一中实验班,经过三年的锤炼,我已经成长为意志坚强、底蕴深厚、成熟内敛、热爱生活、有爱心、有同情心、有上进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我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天文地理、国内国际形势都会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我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喜欢运动、唱歌,做过校园联欢晚会主持人等,这些爱好,让我不但在学习上,而且在德体美多方面取得进步。

我是个乐观向上的年轻人。热爱生活,逆境也不畏惧,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我坚信,我的努力会让我达到成功的梦想。我喜欢感受快乐,我希望把快乐传递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为强者欢呼,为弱者流泪,我相信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用自己的真诚,博得良好的同学缘,老师们也都对我非常认可,这多来自我单纯、直率、热情的性格。

孜孜以求篇

我从来没有被迫读过书,对知识的渴求皆兴趣使然。自从记忆抽芽,浩瀚的知识所闪耀的人类智慧的`光辉就让我迷醉。作为一名理科生,养成了行事条理分明的个性,亦是一个做事果断、有主见、有分寸的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我常常用更少的时间就能学会别人在标准学习时间内才能获取的知识,经常花费别人的一部分时间完成和别人同样的作业任务。在高中历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大多领先,这些都源自我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的世界是充满挑战的世界,因为我探索着新世界;我的世界也是一个永不言败的世界,因为我不住挥动翅膀。也许,我所奔赴的天空是难以抵达的,但我明白我走过的每一段路途,探索了的每一块空间都是我的一次小成功。而这一次次小成功都是我坚持不懈的飞行动力。我相信,我的人生将是饱满的,因为我有动力,更有一个奋斗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相信在南方科技大学的“阔海”“高天”中,我会飞得更高。

人生规划篇

我深信“大师铸大学,大器方乃成”,南方科技大学拥有众多的名师、教授、学者,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假如我这次有幸进入南方科技大学,我将明确努力方向,在大学汲取更多的知识,不仅是知识,更有献身祖国、为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的情操。在学术活跃的南方科技大学,我将努力参加一些团体、论坛和各种活动,锻炼我的能力,把自己磨砺成一个南方科技大学学生所具备的独特文化品位、非凡才能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同时,在充满激烈竞争与挑战的大学里,与一大批最活跃的学生争锋,用最开阔的视角纵观国际,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恳请贵校领导接受我的申请,实现我的理想。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篇3:南方科技大学

朱清时校长访问麻省理工学院, 与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女士交谈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太学是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是深圳市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定位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 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成我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教授出任创校校长。南方科技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2011年3月, 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幵学。2012年4月, 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 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南方科技大学学科设置以理工科为主, 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社会学科与管理学科。首批设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等6个系, 开设物理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金融数学等6个专业。I S S N 1 6 7 3-7 1 6 49 771673"71 6130'南方科技大学初步建成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人员中9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 95%以上从海外引进, 60%以上教师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学习或工作经历。南方科技大学着力建立有利于教育公平、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和先进的全面教育体系。学校2012年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收优秀学生, 招生制度改革获初步成功。学校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院士亲自授课、小班制教学、书院制管理, 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南方科技大学致力建设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学校设理事会、校长、校务委员会和校学术委员会, 建立了教授会和顾问委员会。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区占地面积194.38万平方米,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校园内九山一水, 风景如画, 建筑彰显“厚重、节能、实用、环保”理念。未来, 南方科技大学将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 突出创新、高端、前沿、国际四大办学特色,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早日实现办学目标。朱清时校长与南方科技大学学子交流南方科技大学学生在做化学实验

篇4:博弈在南方科技大学

从今年3月入校起,这批未参加高考,也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由南方科技大学“自主”在全国高二年级中招收的45名学生备受关注。就在他们以为已经踏上一艘与其他高校不同编队的“南科大”快艇时,旗舰却不断传来信号要求他们“归队”。

5月27日,教育部表态支持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改探索,但强调任何学校改革都须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此意见—出,舆论哗然。

几天后,一封署名南科大学子的《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一封公开信》出现在网络上。信中说,对教育部的决定,可以理解,但难以接受,并委婉地表示,不会参加高考。公开信的起草人张天告诉记者:“这封信同学们都看过。”他认为信中的观点能代表至少40名同学。

在此之前,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为南科大招聘正局级副校长的公告,让外界开始对这所致力于“去行政化”大学的前景担忧;随后,在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校的名单,细心的人也没有找到南科大的名字。这意味着,南科大尚不具备招生资格,若违规招生,学生的学籍、发放的毕业证书等将不被国家承认。这所试图为中国高校改革趟出一条血路的大学如今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这里没有“被代表”

张天和他的同学们并不关心外界的看法。他说,他是冲着南科大的理念选择这所学校的,看重的也不是文凭,而是培养模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张天一直与其他高校的同学有联系,与其他高校相比,他认为南科大的老师更强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位学生告诉记者,3个月的学习生活与他们此前的想象差别不大,学校招生时承诺的教授授课、书院模式等都做到了。

让这些学生感触最深的是,他们觉得自己时刻受到学校的尊重。学校每个月开例会,校长朱清时都会参加,学生可以对课程设置等各项事务提出建议,会议最后由45个人举手表决。有时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求。一位广东籍学生告诉记者在南科大,每个人都有独立表达想法的权利,这里没有“被代表”。

例会上开诚布公的,还有65岁的朱清时。学生们记得,他某次慷慨陈词:“我没有行政级别,每次坐飞机都是经济舱,但我因此感到光荣。”在孩子们眼中,朱清时是位平易近人的老者,他会去食堂吃饭,常有学生与他坐在一起聊天儿。不过,张天也知道,一旦招生规模扩大,这种情景可能就会消失。

南科大无疑正处于漩涡之中,但漩涡的中心却是平静的。“我们以不变应万变。”一位男生说。老师偶尔也会在课上提起学校所面临的困境,但希望学生不要被其影响。

不被影响不太可能。学生们说,5月12日,有学校管理人员要求正在上课的学生到会议室开会,被学生们集体“轰”了出去。课后,学校管理人员召开了高考动员会,号召学生參加高考。“参加了高考,毕业后就能给你们毕业证,也是双保险。”一位学校负责人这样告诉学生。

学生并未买账,大多只是低头写作业。一位女生告诉记者,同学都很淡定,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还双保险?为了保险就不选择南科大了。”她说。

两天之后,学校再次组织动员会。一女生当场表态:“文凭爱给不给,高考坚决不考。”随后,学校的LED屏幕还打出了简化高考流程的公告。但大部分同学仍私下表示不会参加高考。

据学生们说,这两次会议,作为校长的朱清时均未出席。

对于学生们选择不参加高考的选择,不乏质疑的声音。有人表示:南科大的学生这么牛,为何不参加高考露一手。“大象再牛也跳不了踢踏舞。这完全是不同的思维。我们不反对高考,只是想趟出一条新的道路,甘当试验品。”张天说。据了解,在校教师虽均不接受采访,但在校内,也并未对学生们的选择表示强烈异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也许正在参与—个与自己未来的赌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劳凯声长期关注中国的高校体制改革,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本人对拒绝参加高考的学生心存敬意,但面对体制壁垒,现在尚无法判断这种选择对学生未来的影响。

艰难的“破冰”试验

事实上,作为一艘突破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破冰船”,南科大始终没有淡出公众的视野。

2007年,深圳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决心创办一所高水平、新机制的大学,以打破人口过千万的特区没有一流大学的尴尬。“深圳大学的全国排名在100之外,从政府到市民显然是不满足的。”深圳市政协委员金心异告诉记者,这是成立南科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过两年筹备,2009年,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被聘为南科大校长,他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作为一名45岁即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物理学家,又在中国科技大学担任过10年校长职务,朱清时本人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感受非常深刻,这或许也是他能接受这个颇需勇气的新大学的首任校长的原因。30年前,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实验市场经济的特区,朱清时多次表示,30年后,“需要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做同样的事”。

深圳市政府对这所学校也痛下血本。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深圳市政府仅在校园土地上就投入了10亿美元,施工花费3亿美元,预计于2012年竣工。南科大还给“领军人才”开出115万年薪、讲座教授年薪60万的优厚待遇,南科大普通工作人员的薪酬也比国内一般高校高出20%。

但资金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朱清时曾坦言,受任为南科大校长以来,一直被“行政化”裹挟。他曾告诉记者,买一叠打印纸都要报批,买台电脑要两个月,甚至漏水维修都要先同市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没有红头文件支持,我们寸步难行。”他说。

但朱清时还是决心在这个经济特区搞出个教育特区。今年3月,在没有获得教育部招生资质情况下,南方科技大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招收了45名学生,并打算自授学位。评论盛赞朱清时的勇气,但他本人并不这样看,“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这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他说。

教育部似乎始终对南科大的未来举棋不定。从2007年深圳宣布筹备南科大起,直至今年2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才首次对该校筹备表态,表示对南方科大的教育改革和探索持积极支持态度;两会期间,朱清时一度为教育部长袁贵仁“开路”,两人相视一笑,让人嗅到南科大的转机;对于招生权问题,教育部不予回应,但支持的表态还是被教育人士理解为,当局释放了高校改革的积极信号;但仅4个月之后,教育部重申“体制内办学”,使这一信号即刻模糊难辨。

“正局级”副校长

除了高考,南科大副校长颇具行政色彩的选拔也饱受争议。4月29日,深圳市委组织部发表公告,拟对南科大副校长等7个职位进行公开推荐招聘选拔,其中副校长2名,规定应聘者条件需为现任国内高等院校正处级以上职务的教育管理干部(正处级干部需任职满3年);现任深圳市正局级职务或副局级职务2年以上的干部。

虽然深圳市委组织部并没有规定南科大副校长这一职务的行政级别,但只有具备一定级别的人方可候选,亦使教育界人士对南科大的“去行政化”目标颇为担忧。一个月后,作为治校方针的《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才获得深圳市政府批准,该《办法》规定,南科大的副校长应该由校长提名,由校理事会审批通过后方可任命。该《办法》需到7月1日方始施行,到了那时,副校长的任命很可能已经先由深圳市委组织部决定并宣布了。因此,有教育专家称,传统的党委组织部任命的操作模式,已经暗示着南科大的试验提前宣告结束。

但或许这次广受猜测的副校长任命权分歧仅仅出于“误会”。

深圳市政协委员金心异说,对于此次招聘因行政级别引发的争议,是由于深圳市委组织部与南科大在事前没有充分沟通。朱清时对此的表态也证实了这一情况,他说事前并不知道这一招聘公告,而“组织部招聘时习惯写行政级别等内容”。

目前看来,南科大自然只能接受深圳市委组织部的提名。朱清时说,对于已产生的9名候选人,只能等《管理办法》实施后再据理力争。张天告诉记者朱清时曾在校内对此解释说,南科大将来需要副校长从事对外联系协调等工作,因此请大家辩证地看待行政级别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乐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如果将选拔副校长这样重要的工作都做在学校章程出台之前,很可能引发这样的想象:“或许这个章程就没有实施的那一天。”储朝晖说,近30年前,创办深圳大学的初衷与如今的南科大如出一辙,然而深圳大学现在也泯然众校矣。

三方博弈

成立之初,南科大即将香港科技大学作为自己的榜样,后者仅用20年的时间便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高校。但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感叹说:“南方科技大学越来越不像我们了。”他透露,作为南科大遴选委员会成员,他只开过一次会。

一水之隔,香港与大陆的教育体制迥异,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环境。香港科技大学是所私立大学,而南科大属于深圳市政府。储朝晖研究发现,在人类教育史上,公立大学之中,鲜有翘楚。“若要改变自古官学少大师的局面,就必须建立起学人自主管理制度。”

如今,南科大似乎陷入一个三方博弈的僵局:南科大想按自己理想建立起一所完全不同于现有体制的高校;教育部并不反对南科大的改革,但又不希望对现行制度造成过大冲击;深圳市政府则夹在二者之间,既希望南科大迅猛发展,但又不希望南科大脱离政府的领导。

作为改革派,储朝晖认为如果没有体制的突破,中国的大学教育只会越来越被全球边缘化。教育部应该对南科大灵活处理,“就像当年小岗村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搞试点一样”。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部决策专家告诉记者,教育部鼓励改革,但在具体项目突破上,口子开不开、开多大,并不取决于一个部门。比如,如果同意为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学生颁发学历证书,也许会出现无法承担的责任;若同意南科大自授学位,面对上千家高校的计划外招生,教育部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位专家指出,教育部让学生参加高考也是想为这批学生负责。“目前,国家的用人制度是看学历,这已不仅仅是教育机制的问题,比如,没有被教育部承认的学历,不能报考公务员,不能报考其他院校的研究生。南科大可以谁的账都不买,但现有体制下,金子并不是到哪里都能发光。”

然而,储朝晖认为,南科大学生不参加高考,也未必会造成什么影响。“世界上除了中国大陆,学位都是学校授予,第三方认证,反而是我们要教育部授权才能授予。学校像是打工仔。责任,权力,利益三者分离,学校无法向学生负责,导致我们高等教育质量上不去。”

在研究高校改革的劳凯声看来,目前中国的高校改革,终究是政府不愿轻易放弃对大学的控制,最终要从政府机构减政放权下手。他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教育部官员中,对南科大均持肯定态度,但南科大面对的是既成体制,未来发展还要看教育部与深圳市在政策上的优惠程度。但他对可能的“优惠”似乎并不乐观,“南科大是体制内突破,而上海的纽约大学是体制外突破,后者会更容易些”。

还有专家坦言,如果南科大不是作为地方院校而是教育部直屬院校,或许会在各项改革的授权上获得更大的空间。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以“去行政化”为改革目标的南科大,其改革能否成功也正囿于:强大的行政化体制。

但或许关于行政化与去行政化的争议太过强烈,使人们忽视了另外一些内容。

5月6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耶鲁大学教授钟伟民的来信,他在评价南科大的改革尝试时说:“著名而成功的大学教育有两项准则:一是其教学总纲包含着教学人员的集体智慧,二是课程设置上能反映出教学人员个体的学识与风格。而目前南科大两个条件都不满足,朱清时在还没有正式确立课程和固定的教师队伍的情况下,就开始招收本科生。政府将不会很快批准南科大的授予学位资格,就不足为奇了。”

钟伟民坦承,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多弊病需要医治,但治病的前提是“不伤害病人”。

张天并不认为自己在被伤害。当然,他很清楚地知道,这场赌博也许会以失败告终。“如果那天出现,我们或许被收编,成为第二个深圳大学。”他说。但他仍然坚定,“就算失败了,我们也不希望外界用道义去绑架朱校长,他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

篇5:南方科技大学自荐信

【南方科技大学排名】南方科技大学特色专业-南方科技大学录取分数

线

南方科技大学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深圳市人民政府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要求,以新的思维和机制筹建的一所新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承载着探索中国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重任。学校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特色文、管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上办学,一步到位按照亚洲一流标准组建专业学部和研究中心(所),建成类似加州理工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展望未来,南方科技大学将通过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转变学校行政职能,增强行政服务意识和能力;重塑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和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努力建立现代大学人事制度,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构建起以学术为主导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校徽介绍与校名解读校徽校徽的核心部分是一把火炬,象征南方科技大学的使命:为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校徽背景为渐变的天青色,映衬火炬的照亮效果;此处的天青背景取自汝窑瓷釉,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崇尚的色彩。校名“南方科技大学”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亲笔题写。李政道教授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校名缩写SUSTC,字首SUST与sustainability一致,符合可持

续发展的理念,此组合SUSTC亦直接对应南方科技大学英文校名

(South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

篇6:南方科技大学自荐信

南科大本科生宿舍为四人间,宿舍设施配套完善,空调、洗衣机、烘干机、热水器等生活设备一应俱全。

书院制是南科大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学校对在校生采用全员书院制管理。书院不仅是学生休憩、居住的场所,而且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兴趣活动,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和导师密切联系、互动交流的师生社区,是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核心组成部分,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人格养成、社会适应、个人特长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

目前南科大设有六个书院,各书院有自己的文化、活动、特色教育课程和社团。新生入学后可根据各书院的特点,选择加入一个书院。书院为每位学生安排一位全职教授作其导师,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咨询和指导。学生选定专业后,院系将为学生再配备一位教授担任专业指导教师。

篇7:南方科技大学

1月9日,南方科技大学(下简称南科大)低调地为第一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举办了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校方没有通知媒体,还封锁了所有入口,任何人都要凭学生学号才可进入。

毕业典礼的仪式比较简单,除了当天的主角——41名教改实验班的学生,不少学生家长也赶来见证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当时,南科大新任校长陈十一尚未到任。创校校长朱清时当天专程从合肥来到深圳,他没有出席毕业典礼,但参加了学生和家长们在典礼之后的庆祝活动,还拍了一张合影。

事后,他给家长们写了一封信,里面写道: “孩子们是英雄,也是受益者。他们得到的不仅是一些真才实学,他们的经历也是难得的财富。哈佛剑桥的学生都不能与他们相比。目前教育界的一大弊病就是用同一模式塑造每个学生。这些孩子们的special(与众不同)是他们的最大竞争力。”

如果说南科大是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就是这块试验田培育出的第一批作物。没有教育部授予的文凭,手握南科大自授学位的他们,毕业后去向如何?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毕业生升学录取名单”,截至时间到2015年2月7日。

15名毕业生

已被世界名校录取

在钱报记者拿到的这份升学名单中,清楚地罗列着15名毕业生的去向:牛津大学、耶鲁大学、伦敦大学、杜克大学、香港大学„„这15名学生主要来自物理、化学、金融数学3个专业。据了解,南科大的这批首届毕业生,符合毕业条件的一共是28人。从目前已知的收到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的15名学生看,所占比例已经超过半数。

2011年3月,南科大正式开学,首届教改实验班的45名学生入校就读。后来随着被誉为“神童”、入学时仅11岁的苏刘溢,以及其他3名学生陆续退学,教改班最终的人数为41人。

钱报记者从多种途径了解到,这41名教改班学生中,有3人提前毕业,并已经在国外攻读相关课程;5人申请延迟毕业;15人被世界名校录取;还有一部分学生也申请了国外高校,目前仍然在等待录取通知。

3名提前毕业的学生,分别是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何明浩、物理专业的王嘉乐和金融数学专业的张文超。按第一任校长朱清时的话来说,这是“第一次由一所大学发自己的文凭和毕业证书”。

何明浩是南科大首位圆满完成毕业答辩的毕业生,目前在英国伦敦大学读硕士。何明浩告诉记者,南科大实行学分制,允许3年到6年的弹性毕业时间,只要学分修满就可以顺利毕业。他之所以花三年半的时间提前毕业,主要是考虑到时间成本,“(希望)用同样四年多的时间,经历不同的环境和知识。”

王嘉乐在去年10月前往牛津大学攻读博士课程时,年仅17岁。他被称为“学霸”,刚到南科大的第一年,他就获得了南科大设立的首项奖学金。

张文超目前在以色列的巴伊兰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在一众欧美名校中,这个以色列第二大学术机构学校显得尤为显眼。

有5名学生申请延迟毕业。南科大老师表示,这些学生并不是不优秀,而是考虑到自身的一些情况,决定推迟毕业时间。

最厉害的学生

被6所名校同时录取 南科大的教改班,因为没有教育部授予的文凭,无法攻读国内高校的研究生。所以,从进入南科大学习的第一天起,学生就把申请国外高校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早在去年4、5月份,学校就为每一位毕业生制订了成长计划,根据每人的学习情况、职业规划等量体裁衣,帮助他们进行毕业论文、实习、出国深造等一对一的帮助。

钱报记者从南科大的这份升学录取名单上看到,多位学生被不止一所世界名校录取。

化学专业的范紫藜,同时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印第安纳布鲁明顿大学、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和杜克大学录取;毕业生杨鑫,则同时被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圣母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录取。

另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15名学生中,有13人申请的是博士项目。

这是令人欣喜的一个数字!建校之初,南科大就表示要成为类似加州理工学院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从如此大比例的学生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可以看出,南科大致力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浙江学生怎么样

升学名单里没有浙江学生的名字

首届教改实验班里有3个浙江学生,分别是来自温州瑞安的陈杳、乐清的张梦思和赵宇君。

在钱报记者拿到的升学录取名单中,没有看到三个人的名字。钱报记者通过教改实验班的一位学生,向三位浙江学生发出采访的邀请,均被谢绝。这位学生也不愿意向钱报记者透露更多关于他们的消息。

入学以来,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就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但他们对媒体始终保持着一种警惕的态度。此前一些关于朱清时校长和南科大改革失败的论调,让他们对媒体产生许多不信任。一位学生直言,“没办法,你的同行之前太不友好”。

钱报记者联系上赵宇君的父亲,他用带着温州口音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此前的毕业典礼,由于家中亲人病危,儿子没能参加。“现在他在家里帮导师做研究,过完年,三月份他会回学校。”

关于儿子毕业后的打算,他并不是十分清楚,只是含糊地说可能是申请香港的学校。赵宇君的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叔贤,他曾任香港大学物理系主任。

一开始,赵宇君的父亲就不同意他报考南科大。在他的心目中,儿子理想的出路,应该是回家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因为没有教育部授予的文凭,他担心儿子的出路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赵宇君的父亲对儿子不愿接受采访表示了歉意。但他又忍不住表示,儿子待人其实很友善。他拿这个太有主见的儿子没有办法,只能默许他的选择,并给他最大的支持。

专家观点

低调的毕业典礼用心良苦

南科大教改班毕业典礼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微博)在他的博客中表示:“这场毕业典礼,本来是可以很‘高调’的,因为这本可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里程碑事件——首次由大学自主授予文凭,再由专业机构认证,由此启动我国学位授予体系的改革。但是,由于南科大从2012年之后,所有学生的招生都纳入计划录取,所有学生毕业时都将授予国家统一承认的文凭,因此,这批2011年入学的学生,也就变为硕果仅存的‘自主授予学位’学生。学校选择低调地为他们颁发学位,可谓用心良苦。”

熊丙奇认为,如果很高调地为这批学生授予学位,有关部门可能会担心社会舆论再次聚焦“自授学位”的改革,并质疑这一改革的成果不错——学校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没有影响培养质量,反而提高了培养水平——为何却不再推进?低调授予这批学生学位,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现实的写照。教育改革的调子颇高,但在现实中却是“高开低走”。

篇8: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楼

业主:南方科技大学

设计单位: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深圳南山区西丽街

用地面积:2.7 hm2

建筑面积:4.8万m2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建筑层数:地下1层, 地上5层

设计总负责:冯果川, 傅卓恒

建筑专业:傅卓恒, 石黄俊, 曹健

结构专业:汤凯峰, 黄曙光

设备专业:马亚翔, 张永峰, 汪清

主要建材:玻璃幕墙, 涂料 (室外) , 芝麻灰花岗石 (室内)

景观设计:奥斯汀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设计时间:2011年07月

建成时间:2013年06月

图纸版权: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傅卓恒, 山和诚文化传播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楼包括A、B、C三栋建筑, 位于校园的西南角, 紧临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实验工艺需求, 还要回应深圳夏季湿热、多雨、曝晒的气候条件。我们认为这3栋楼除了作为专业实验室, 还需要向城市传递“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

面对建安成本每平米4 700元人民币 (包括实验专用管道和公共设备) 的限制和紧张的施工周期压力, 我们务实地选择了一个中性的方盒子形体, 由此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建筑获得了比较严整的外观。

设计生成

基地规模的限制基本确定每栋实验楼的标准层为3 000 m2。

学校的生活区在北, 教学区在东, 意味着大部分科研人员和学生从北面、东面而来。我们据此将3栋楼的主入口全部设在建筑东侧, 同时紧邻主入口设置图书室、报告厅与咖啡馆等公共空间。

按照任务书要求, 我们将每栋实验楼分成7个2 000 m2的实验单元, 其中5个水平实验单元位于西侧, 2个垂直实验单元位于东侧。首层的风雨连廊将各栋楼的主入口联系起来。

对于限高24 m的规划要求, 我们为首层分配了6 m的层高, 其上4层均为4 m的层高, 总高度控制在22 m。

设计在每栋楼的两组实验单元之间插入一个共享中庭, 其中包含一组客梯、一个扩大的电梯候梯厅、一部开敞式楼梯、一台货运服务电梯以及两座架在中庭上空的“会议廊桥”。因为这些公共设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各实验小组碰面、相互沟通交流, 中庭成为实验楼的核心。

我们还在实验单元内部设计了可供交流、讨论的空间。北侧的实验区的凹阳台是相对私密的休息、沟通空间, 步入阳台可以眺望远处的羊台山。东侧两层高的实验单元设置了通高的内中庭, 便于联系。

建筑南向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使内部办公空间获得了充足的采光;北向除了凹阳台外, 实验研究部分采用了竖向百叶遮阳;东、西外墙则使用大面积的实墙。不同朝向的立面有着不同的表情。

空间特征

其一, 现代实验室的工艺要求办公区、辅助功能区、实验区必须有明确的区分。辅助功能区应满足进入实验区前除尘、消毒等必须的步骤, 我们在其中整合了疏散楼梯、洗手间等等设施, 将整个辅助功能区做成一个盒子, 插在办公区与实验区之间。

其二, 拥有足够的设备机电空间与清晰的通风方式。与一般的教学楼、办公楼不同, 实验楼更似一台被维护结构包裹的精密的巨型机器, 建筑空间为内部的设备和实验活动而服务。因此, 在空调系统设计方面, 我们在首层的南立面设置通风夹层, 为整栋建筑采集新风, 处理后引至辅助功能区新风竖井, 再送入各实验单元;各实验单元的实验废气由各层引入辅助功能区的排风竖井, 处理后高空排放。这样新风与排风干管同在实验辅助区解决, 大大解放了实验区的室内空间。

其三, 实验楼是一座容纳交流的建筑。经过调研, 我们发现科研人员的研究灵感并非都是在实验室产生的, 很多是在与团队成员, 甚至是团队以外的专业人员闲聊的过程中产生的。让科研人员“偶遇”的时候“闲聊”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促使我们加倍关注实验楼的公共空间。我们将建筑的中庭设计成一个“偶然遇见”的场所——充足的光线、摆着大沙发的过厅、可以踱步的廊桥、飘着咖啡香的公共会议室……这些都能让偶遇的同事和同学愿意停留下来, 充分交换各自的学术思想。

其四, 平面使用的灵活性。在设计进行之时, 南方科技大学还在筹建阶段, 实验团队尚未搭建完成。我们意识到实验团队进驻后, 肯定对空间会有改造要求, 所以我们只是将建筑的实验辅助区和公共空间 (包括中庭、风雨连廊等) 做了明确的设计。办公区和实验区只明确了设备关系, 预留设备接口。在2013年6月实验楼投入使用后, 实验团队果然对平面的分隔有大的调整, 但由于所有的设备区、竖井都设在实验辅助区, 并且预留了充足的竖井, 改造的内容就仅限于隔墙的改变, 避免了由于建筑内部设备管井不足, 而不得不将设备辅助管道, 诸如排气管、新风管等粗暴附着在外立面而影响建筑形象的尴尬局面。

上一篇:废气排放控制管理规定下一篇:MBA的各科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