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的散文随笔

2024-04-26

虚荣的散文随笔(精选11篇)

篇1:虚荣的散文随笔

虚荣的散文随笔

羡慕,虚荣,虚伪,妒忌,猜疑,真实,炫耀,认真,努力,抗争,比较,表达,描述,富有,名利,贫穷,幸福,满足,愿望,梦想,急切,等待,积累,表像,状态,位置,程度,爱情,亲情,友谊,帮助,依靠,追求,个性,善良,美丽,要求,快乐……

在这些词中间,都有着较深的关联,现在说虚荣,是因为太过着急。

社会有万象,万象皆不同,不同的条件之间会产生对比,在比较之后,会找到了差距,便会产生羡慕的情绪,因为很多具体条件的.不足,让我们无法企及,但又非常想能够拥有,于是假借依附,用虚荣来遮蔽。

虚荣并非仅是贬义,虚荣是因为爱好之心,虚荣是无害的,向外界展现美好的方面,虚荣在不脱实际之时对美好的提前支取。

虚荣会产生动力,亦会生成压力,是自尊心的过度,虚荣通过努力,会加速提升本体的价值,尽快的符合自尊的要求。

虚荣是一种状态,具体要体现在实现的方式与方法上,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有不同程度的虚荣心,与求实相对立,但比求实的生活要艰难。

虚荣是必要进行控制的生活状态,适可而止,小虚荣是奋进的一种刺激,不可过了,过度的话弊大于利,成害!

对各种需求的良好把控,便是对虚荣最终的摈弃,也许以实为虚,也许以虚为实,但一定要知道,愿生命从容,没有人追你,莫要走的太过着急,生命是自己的,与他人毫不相关!

篇2:虚荣的散文随笔

搬家,大大小小的行李七八十件,其中大部分是塞满了书和其它杂物的纸箱。

经过近一个礼拜的忙活,各种物件都实现了“各就位”,纸箱也就结束历史使命,成了废品。

自这套房子开始装修,我就一直在与纸箱打交道,瓷砖、吊顶扣板、木门、橱柜、地板、家电,都是用一个个、一摞摞、一车车纸箱送来的。

我所住小区是封闭的,收废品的、拾荒的都进不来。为及时清理现场,给下道工序腾地方,我只好一趟趟往楼下跑,把纸箱当作垃圾扔在物业指定的地方。这么大岁数的人,我当然知道这些纸箱是可以卖钱的,但施工那么紧张,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有时好几个工种同时作业,一会儿这里缺东西了,一会儿那边又出差头了,搞得我焦头烂额,正事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考虑卖废品哪?

日前,在往书架上放书时,经过挑选,我又淘汰了五六十册书,大约有三四十斤重。这些书既然能来到我家,又跟了我几十年,肯定与我有什么渊源,所以我觉得将其淘汰本身就已是大不敬了,如果再直接扔进垃圾箱,让它们与残汤剩饭、废纸破布混在一起,真有点不忍心。于是,我将其捆成一起,用我买菜用的小车拉着,卖给了我家附近的废品回收站。

这个收购站是我近日在小区附近等公交车时发现的,因地处市中心,所以像早市一样,每天只营业两个多小时,效率特别高。只要把东西往秤上一丢,人家在电子称键盘上一按废品单价,就付款了。此外,该站收废品的价格也特别合理。就说书本吧,那些走街串巷“破烂儿的卖”,每斤只给两角钱,这里却给四角,据说算享受“批发价”。

虽然这次卖书之所得仅为十多块钱,但其过程却调动了我卖废品的`积极性,于是我便想到了家中已经打算扔到垃圾站的废纸箱。

回家后,我把这几十个纸箱打开、捋好、捆牢,准备第二天送到收废品“早市”。不过当晚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我卖旧书时,是把书放在买菜小车的兜子里,谁也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现在,这么多纸箱,根本没法遮掩,只能明晃晃地从小区拉出去。此间,在走廊或电梯里会不会碰到邻居,一旦碰到,他们能不能笑话我?此外,在院子里能不能与物业的人遭遇?现在,物业已有人知道我常在报刊上发点东西,如果遭遇了,他们会怎么看待我这个“作家”?

想到这些,我犹豫起来,并且让捆好的废纸箱在屋地上躺了好几天。

其实这些东西也就值八九块钱,用广东话讲叫“洒洒水啦”,所以我绝不会为这点经济账拿不定主意。我所以犹豫、纠结,主要是别不过这个劲儿来:明明是自己的东西,而且是废品,为什么在决定卖给收购站时会想到这么多“会不会”、“能不能”?思来想去,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处理废纸箱的事情虽小,却是对一种传统观念的挑战,这种观念就是虚荣,表现在我们身上就是所谓“面子”。

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从小到大,明明是自己的日子,却好像一直在过给别人看。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便发生了许多事与愿违的事情。接到红白喜事的请柬,虽不情意也要硬着头皮出席;明明经济上没有实力,却追求洋房豪车;本来家境不是很好,在进入高校时却与同学们攀比所谓“四件套”,逼得母亲向其下跪。

其实关于虚荣对人生的危害,我们从小就懂得,对老子“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之类的教诲也算烂熟于心,甚至理解到“爱慕虚荣小则道德的沦丧,大则走向罪恶的深渊”的深度。遗憾的是虽然大家都理解,却很少有人能够进入“心怀坦荡,世俗轻视不为辱”的境界。就说我这几只废纸箱吧,本来我穷我富、我卖不卖废品与别人毫不相干,只因顾及面子竟让我纠结了几天,最终还是因为考虑到那些“会不会”、“能不能”,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箱。对这个结果,我为自己的辩解是:虚荣是害人的,要想让自己活得快乐、轻松,必须摆脱和远离。但 “虚荣”又是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通病,我个人实在没能力战胜它。

篇3:虚荣软弱无知——一个罪犯的忏悔

两次受贿陷囹圄

李大林, 1957年出生, 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案发前系郑州大学新校区建设办副主任。

2004年1月30日, 柳州市奋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熊鹰存了一笔钱, 数目有整有零, 112912.1元, 这笔钱是熊鹰在郑州大学外墙砖业务的提成款。熊鹰将这笔钱直接存进了李大林的银行卡, 感谢其之前在工程施工和付款时的照顾。李大林也很自然地收下了。

2005年年初, 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郑州分公司在承建郑州大学核心区教学楼及图书馆工程项目后, 为感谢李大林在协调工程施工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同时也为了在工程参评国家优质工程奖和承接更多该校工程中得到李的帮助, 时任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郑州分公司总经理的曾昭德 (已判刑) 在李大林办公室送给其2万元美金。

案发后, 李大林将两笔款项全部退赃, 并主动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罪行。

法院认为, 李大林作为国家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之便,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为他人谋取利益, 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 公诉机关的指控成立, 鉴于其认罪态度较好, 已全部退赃, 决定对其从轻处罚, 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

“收钱只是图虚荣”

李大林在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期间, 写下了长长的悔过书。

他在悔过书中称:“收钱只是图虚荣。”“一想起这些, 我心里难受极了。深夜, 我蜷缩在监室的床上, 从墙上的铁栅栏看出去, 望到天边那一钩残月, 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我想哭不敢哭, 想喊不敢喊, 不知什么时候睡着, 又从噩梦中惊醒。”

李大林在悔过书中写道, “应该说, 我是郑州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从2002年到2008年, 我策划、主持和参与的郑州大学建设项目, 最后获得国家级的质量奖有7项……回忆参与新校区建设的经历, 我都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

“客观地讲, 我是个物欲极低的人, 不吸烟、不喝酒, 更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摔了这么大的一跤?我想了很久, 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去想, 从被动到主动地想, 从不敢深想到翻来覆去地想。我走到这一步, 可以用虚荣、软弱、无知来解释。”

“虚荣、软弱、无知”何解?李大林在其悔过书中是这样写的:

“用‘虚荣’这个词来形容我的性格缺陷, 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多年来, 因为我的业务能力和办事坚持原则及友善的交往方式, 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比较正面的。这也使我思想上有了压力, 每时每刻都很注意维护我在人们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做事认真, 精益求精是对的, 应该坚持, 但当真的遇到了问题, 办了错事又不敢去正视它, 生怕别人改变对我的正面看法, 有损我的正面形象。久而久之, 我缺乏正确评价、正确处理亲情的态度和能力。实际上, 这是缺乏个人修养的表现, 也成了我犯罪的性格基础——只图虚荣, 不敢正视问题, 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软弱’是我性格上的另一个缺陷。”

“表现在我与外界交往、权衡关系时只讲感情, 为别人着想不坚持原则, 而把问题的性质不自觉地扭曲。这成了我这次犯罪的感性基础——丧失了处世原则, 无原则地为他人考虑, 无原则地要对得住朋友。回忆起来, 我收受别人送来的钱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知道不该收, 但又都认为这是人家的一片好心、诚心, 硬拉下脸来对不住朋友, 会让人家误解。而且认为自己把收下的钱上交学校等于是害了朋友, 也会伤到家人, 让别人有其他的联想和误解。同时, 我还怕若这样做会引起别的麻烦。事实上, 正是我这种软弱反而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用‘无知’来描述我在法律方面的实际缺陷, 应该一点都不过分。”

“我虽然看过不少有关廉政方面的文件、资料和相关案例, 但只是肤浅地认为职务犯罪就是索取财物等。这种错误的理解和无知, 成为我这次犯罪的根本——为了虚荣, 为了所谓的朋友间的友谊, 为了所谓的面子, 我不自觉地触到了法律的高压线, 走上了犯罪道路。更可悲的是, 我连自首可以从轻减轻处罚这些简单的法律常识都不知道, 这不就是典型的法盲吗?”

“每当我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 总有一种要失重的感觉, 心慌、气短、两手出冷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不知哭过多少回, 流过多少泪, 也不知在心里暗暗地骂过自己多少遍。”李大林写道。

手中有权不能丢了“德行”

看完李大林的宗卷和悔过书, 感慨不已:没有不良嗜好, 物质欲也很低, 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健康”的干部, 最后仍难免“湿脚”。李大林在其悔过书中所分析的“虚荣、软弱、无知”, 可以作为不少落马官员的心理写实。

篇4:虚荣心的名片杂文随笔

和迎面而来的老同学要了支烟,同学掏出了一个我从未见过的烟盒,抽出一支给我,然后颇郑重地介绍了烟的价格——六七十元一盒;还介绍了烟的来历,一个大老板所赠。最后还注明道,这样的烟在本地是买不到的。以证明此香烟的珍贵!

想想挺可笑,一根香烟而已,值得这么郑重其事地嘚瑟么?

这大约是半年前的事了,在一个很没味的新开张的旅游景点,我碰到好多老熟人,于是很快把自己的香烟散光了去,直至烟瘾犯了的时候又涎着脸跟别人要,这就给了同学借着香烟露脸的机会。

不过呢,又觉得这都是情有可原的。同学是个建筑工人,钱是拿汗水兑换来的,虽然近几年房地产兴盛走红,较之其它行业来说建筑工人收入颇丰,但毕竟挣钱不算容易,况且都是农家出身,节俭惯了的,拿高档烟招呼人的机会并不多。另外,我们老同学之间一年半载也难见一面,相互信息闭塞,一盒香烟的档次,往往就传递出很多信息。再说了,抽高档香烟的人都图个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让周围人高看一眼,让别人把自己看得高贵些么!

岂止是建筑工人的同学呢!我有个很有钱的兄弟,也经常给我抽一些不曾见过牌子的香烟,也像同学一样另外声明:“大哥,这烟你平常抽不上吧!”他这样说时我稍稍会惊讶,我想他平常抽烟都是百元一包,特殊声明的又是什么价值呢!看得出来,很有钱的兄弟对我的惊讶表现得很满足。我明白了,他用这样的奢侈品,并不单单只图享受,更多的是为了这种惊艳的效果!

这应该就是高档香烟的独特魅力与功能了吧!它的高贵和惊艳凸显的是人的尊贵。

有时候挺想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好面子!小时候听到这么个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个人,家里面很是贫困,但是缺衣少食的生活并不妨碍他死要面子的本性。他每天以菜粥和糟糠填饱肚子后,再将嘴边涂上一圈猪油,然后用唯一的一件丝绸长袍罩住里面的破衣烂衫,装成很满足很幸福的样子去招摇过市。

我觉得这位老兄生在古代真是太委屈他了,每天都要拿污浊的、又臭又脏的猪油抹布装饰自己的嘴巴!要是生在现在的社会就方便多了,一方小小的烟盒就可以搞定一切。你或许怀疑他家里面穷,消费不起高档烟草?这不要紧,凭这位老兄的智商,显然是难不住的,他可以学我初中时的一位校友,拿乒坛(那时候的高档香烟)烟盒来盛花果山(低档香烟)烟卷。这样既卫生,又方便轻巧,还凸显了他的聪明,岂不比原来的方法高明许多倍?!

有一次去商店买烟,遇到有几个人正在与售货员谈论香烟的品级与价格,这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突然扭头问身旁的父亲:“爸爸,你抽多少钱一盒的烟呢?”那位父亲被儿子突然间问得很是狼狈,略作思索后回答儿子:“爸爸抽二十元一盒的烟!”看得出来,这位父亲是极普通的老百姓,抽烟的品级估计和我也差不了多少,十来元一包而已。他这样回答儿子,实在是迫于在外人面前维护那一点虚荣和自尊而已。没想到儿子却失望地叹口气:“哎——爸爸,你怎么才抽二十元一包的烟呀!”

当时的情景让那位父亲极为难堪,也让周围数人啼笑皆非。由此可以看到,香烟所代表的面子文化,已完全侵蚀到了少儿的心灵。祖国的未来,看来是免不了将来要在面子上浪费青春、投机钻营、贡献终身了!这真是一种悲哀的`趋向!

几年前有一则著名的香烟广告:“X烟,厅级干部的享受!”这广告可谓肆意也有趣,公然把香烟的品级与行政品级画等号,拿“官本位”文化来诱导消费。可以说,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人的虚荣心和面子文化,将营销做得风生水起。中国人都崇拜官员,都在猜测官员的生活。而这则广告,巧妙地切中了那些有钱无权者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可谓高明的案例!

那么,更高级的官员应该与什么品级的烟草相匹配呢?在这方面,烟草商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将聪明智慧发挥了个淋漓尽致。什么“九五至尊”、“天之叶”、“和天下”等系列天价烟草横空出世。九五至尊,光这名称就荣耀无比,放在古代那一定是皇帝的御用品,老百姓连尝烟灰的机会都不可能有。抽这个烟,应该算是享受天福了吧!结果呢,几年前南京市某官员因享此天福遭记者曝光,为此丢了头上乌纱。看来,皇帝的福分,还真不是普通官员能享受的!

我见过许多老板和所谓企业家,抽极品烟草与名车豪宅、美女相伴一样是其高品质生活和成功标志之一项。看着那一支支价值不菲的烟草被这些人当尘土一样随意地散出去,像尘土一样叼在嘴角燃烧,感觉这些人大有视金钱如粪土的气派。而实际上呢,背后却是作奸犯科、欠账赖账、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种种劣迹,让人鄙视到骨子里去!也从中明白了此种人并无崇高的理想,也谈不上什么节操和责任心,其奋斗的目的和动力不过是为了抽名烟、开名车、住豪宅而已。至于人格啦、道义啦,统统可以践踏在脚底下!这类人比较起古时候那位抹油嘴的仁兄,总觉得还是古代人要高尚些。

其实,抽多么高档多么名贵的烟草,也比不上不抽烟好——这个道理是人人尽知的。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英雄好汉要对着那一方小小的烟盒膜拜不已,让这一方花花绿绿的纸盒受尽了人生的追捧!?答案是人类的虚荣心,人类丑陋的本性!小小的一盒香烟,暴漏的是人们炫耀财富、地位和实力的暴发户心理。香烟,由此被赋予了名片的意义!

篇5:虚荣,你怎么还没走随笔

静夜里我在深沉地思索,

是什么让我依然如此无知?

是梦,

是一个俗人不该有的梦,

但我执着地追求。

有时候,

我在人群里感到满足;

有时候,

我在寂寞里感到失望;

有时候,

我在幸福里狂欢,

而有时候,

我在痛苦里沉沦。

这是上苍对人的报应,

还是生命原本就如此凄凉?

我的心在以微弱的声音向我诉说:

“这是虚荣的影子!”

是它,把你的生命变得疳疮,

是它,将你的幸福慢慢凋零,

是它,在嘲笑你纯真的面孔,

是它,让你变成软弱的生灵。

我要离开,

离开它疯狂的侵扰!

远走他方,

寻求一片圣洁的土地,

重新开始真实的生命。

我不要在被它缠绕,

我要像天山的白雪,

保持纯洁,

享受阳光的沐浴;

我要像湛蓝的天空,

保持风度,

给天下生灵以喜悦;

我要像清晨的.露珠,

保持透明,

永远映出七彩的光。

我要像辛勤的蚂蚁,

保持运动,

全身心地寻找食物。

可我没有,

虚荣依然在向我招手。

我看到它黑色的心,

我看到它狰狞的脸,

我看到它丑陋的形体,

它正在缓缓地朝我走来。

我哀怨地问:

篇6:虚荣的名言

●我们虚荣到如此地步:甚至会计较那些我们不屑一顾的人们看法(埃申巴赫)

●我们都以为自己出类拔萃,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被认为毫不出众时,总是惊讶不已(迪亚娜夫人)

●赞美令我羞惭,因为我暗自乞求得到它(泰戈尔)

●我们向外界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们明知一些人是拍马专家,明知他们伪善、不公、充满妒忌、任性和偏见,却还在他们的看法中追求自己的幸福,多么荒谬!(拉布吕耶尔)

●虚荣心很不容易死去;在某些顽固的场合,它甚至比它所依附的人活得更久(史蒂文森)

●人类生活中的虚荣浮华就像是一条河流,后浪推前浪,不断逝去,又不断涌来(蒲柏)

●没有虚荣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托尔斯泰)

●一切都基于虚荣。甚至被我们称做良心的归根结底其中也隐藏着虚荣的萌芽(福楼拜)

●为什么要渴求荣誉渴求那种人们一旦得到就会立即轻视它的浮名?但这正是那些野心勃勃的人们所需要的:先拥有它(让·罗斯唐)

●我们在那些同我们一样虚荣的人们面前讲话,他们虚荣心受折磨的程度恰与我们虚荣心得到满足的程度相等(孟德斯鸠)

●注意一个人的谈话主题,就不难知道他的虚荣心何在,因为每个人总爱谈论自认为最擅长的东西(切斯特菲尔德)

●虚荣是母亲,做作是女儿;虚荣是罪恶,做作是惩罚。前者可谓自爱之根,后者可谓自爱之果(哈利法克斯)

●虚荣是其他人的骄傲(萨夏·吉特里)

●那些无法从外部事物中获得欢愉的人们,必须从自己的思想中寻求乐趣。他们必须设想出自己并不具备的本质,因为谁会为自己的固有本质而感到愉悦呢?(塞·约翰逊)

●渴望受人赞美和钦佩,这是一种无爱的激情,它在那些最不了 解和最不关心我们的人面前表现得最为强烈(柯勒律治)

●使一个人因渴望赞扬而诅丧或振奋的那事物是多么微不足道!(贺拉斯)

●荣誉躲避追求者,追求躲避者(匈牙利)

●没有人能自当地追求荣誉,除非冒受辱的危险(塞·约翰逊)

●爱名声是最强的虚荣心(桑塔亚那)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马蒂)

●爱你的工作,但不要爱你的业绩(苏联)

●有虚荣心的人在不幸中建立功绩,在耻辱中取得胜利(赫兹里特)

●凡夫俗子决不会产生虚荣心(桑塔亚那)

●虚荣心驱使我们去做的事,比理智促使我们做的事要多(拉罗什富科)

●虚荣是想把自己表现得比本身更有价值,这也是一种人的激情(三木清)

●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法国)

●阿谀是一种伪币,它只有通过我们的虚荣心才得以流通(法国)

●虚荣心生烦恼(美国)

●愚蠢是虚荣心的影子(欧洲)

●每个人的虚荣心和他的愚蠢相等的

●一时的虚荣能毁掉一生的功名(贝纳姆)

●毁于虚荣心的女性,比毁于爱情的还要多(德芳)

●轻浮和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之下(莎士比亚)

●虚荣是贪得无厌的第六感觉(托·卡莱尔)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如果你想让人们羡慕你,那么你就应表现出来为你的悲哀和羞惭感到自豪的样子(列夫·舍斯托夫)

●虚荣促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英国)

●虚荣是伪善的产物(托·卡莱尔)

●荣誉妒忌成功,而成功却以为自己就是荣誉(让·罗斯唐)

●有学问的求实不为名,真正的名誉,在虚荣之外(莱能)

●我们拼命赞扬别人身上某些我们明笑并不存的品格,条件是别人对我们坚信自己具备的种种美德报以同样的赞美(让·罗斯唐)

●最喜欢过度赞扬别人的人,正是那些渴望听到别人赞扬自己的人(欧洲)

●尽管地位显赫的人们乐于受人奉承,但我们在与他们交往时更是受宠若惊(沃维纳格)

●乐于别人恭维的人,也就是善于谄媚的人

●在那些为了抨击名望和学问的书籍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作者的大名(爱默生)

●对滥用荣誉和世人的虚荣抱怨得最响的,正是那些最渴望得到荣誉的人们(斯宾诺莎)

篇7:学校,请远离虚荣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校长,一方面厌恶虚荣的郭美美,一方面他们所领导的学校又像郭美美那样追求虚荣。

先说说什么是虚荣。作为人,我们都会爱护自我,对自我的爱护就是自尊。自尊主要来自于自我评价,但自我评价不可能孤立地进行,总是会参照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就是一个人的荣誉。作为关系中的人,我们都希望在别人那里能获得一个好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都热爱荣誉。对荣誉的热爱与维护是人的正常需要,荣誉关乎一个人的理想自我,更关乎一个人的尊严。虚荣是对荣誉的过度、过分热衷。这种过度与过分有不同的表现:第一,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想活在别人的认可与称赞中,因为人是自我与人际的统一,过于在意他人评价,说明自己不够自信和自尊,或者说自己事实上没有那么好,却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有那么好。第二,自己有那么一点儿成绩,生怕别人不知道,大肆宣扬,甚至不惜夸大、造假。第三,虚荣的人从来不反思自己,错误都是别人的,成绩和闪光都是自己的,伪装以至于相信自己是完美的。

总之,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虚荣的人:炫、夸、装。正如个人有荣誉一样,群体和机构也有自己的荣誉;正如个人会爱慕虚荣一样,群体或机构也会爱慕虚荣。作为教育机构的一些学校,其虚荣程度甚至不亚于郭美美。我们可以到中小学随便走走,扎眼的硕大标语迎面而来:“热烈祝贺我校某某老师在某某赛课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热烈祝贺我校某某同学在某某竞赛中获得少年组特等奖!”一些学校甚至把这种标语式的“炫”升级为电子化的“炫”——在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不停地滚动播放。学校如此“炫绩”,体现的正是对荣誉的过度热衷,是虚荣的典型表现。

“炫绩”总是与浮夸孪生。曾经到过一所中学,学校介绍材料中说最近五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六项”,当时我相当震惊,觉得作为一所基础教育学校,承担了那么多国家级研究课题,远远超出了很多专业研究机构,真的是太了不起了。仔细询问才明白,原来这里面全是浮夸:把两个以敛财为目的的所谓课题当作国家级的,把学校老师参与大学研究者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的子课题”说成是自己承担国家级课题。动辄就将学校获得的奖项,无论举办者是民间的还是商业性的,上升为全国性、全省性或国家级、省部级,在校内、校外进行毫无节制的宣传,这不正是虚荣的典型表现吗?

社会心理学里有一个术语——“心之眼”(mind’s eye),是说人这种主观性的存在,眼睛听大脑指挥,眼睛是大脑的眼睛,看见什么,看不见什么,不取决于眼睛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的大脑和意志,取决于人“想看见什么”。从这个角度看,眼睛既是视觉器官,也是过滤器官,人不想要的东西,通过眼睛已经被过滤掉了。一些学校没有反思自身问题的习惯,对自身问题视而不见,呈现出一种“选择性视盲”。相反,对自身优点,哪怕是不那么真实的、虚构的优点却看得那么真切,甚至觉得自己的学校是完美的。比如,最近北方某著名小学在搞校庆,宣称“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把一句口号讲得跟真的似的。怎么可能?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发达国家的学校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离发达国家学校对儿童的尊重还很远很远,怎么可能做到“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如果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那么校长与官员就只能端坐在学生前面高高的主席台上了!虚荣的第三个特征就是“装”,活在虚幻之中,把想象当现实,用伪装去骗他人,也在骗自己,骗得连自己都相信、自己都感动!

郭美美的虚荣害人害己。其炫富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伤害自不必说,也让许多少男少女曾经那么“羡慕嫉妒恨”!有多少人以为她所炫耀的生活,拜金、显摆、无底线就是理想的生活,真的是毒化了网络与社会空气。当然,她的虚荣所害的也包括她自己,为了维持高调、虚荣、虚幻的生活,她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走向了违法犯罪之路。

学校的虚荣,其危害与郭美美相比,有过之无不及。首先,郭美美不过是一个网络怪胎,其毒性虽然大,也只能在网上自发性地散发;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是制度化的权威存在,其虚荣的毒性能够借着自身的教育优势和权威优势毫无障碍地抵达学生,家长和社会即使不认同,也无从发挥限制作用。第二,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对学生发生影响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用自己的品性去影响学生的品性。虚荣的学校品格会呈现出浅薄、势利、浮夸、虚伪的品性,对学生的毒害可想而知。可以说,虚荣的学校通过自己的每一个毛孔散发着腐败气息,污染着在学校生活的那些天真无邪的心灵。第三,学校承担着道德教育的任务,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教育学生做有道德的人,显然,学校的虚荣传递着相反的信息,学生很快会明白学校真正信奉什么,进而使道德教育活动变得虚假、形式、表面。

既然危害如此之大,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校如此虚荣呢?原因相当复杂。首先,可能是学校缺乏独立性。学校是政府机构的派出机构或附属单位,处在官僚体制的下游,需要向“重要他人”显示“政绩”,通过“炫绩”来换取赏识。第二,教育的商业化使得学校变得越来越功利,犹如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公司,不顾一切地宣传、推销自身,不断提高自己学校的品牌效应。第三,前些年政府认定一部分学校为重点校,政策使学校之间形成了等级格局,本来都是公办学校,现在却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所谓的重点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薄弱校则举步维艰、生存艰难。这种等级格局也助长、激发了攀比之风和炫耀之风:薄弱校以夸大自身成绩来获取生存资格,重点校则以炫耀自身成就来巩固优势。学校之间的关系一如浅薄、势利的人际关系。第四,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教育都越来越外在化、客观化、功利化,失去了反省自身、与自身对话的习惯与能力。最后,校长在学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虚荣与否、虚荣的深浅都与校长的修养与品质直接相关。一些学校之所以如此虚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校长本身就是一个虚荣的人!

篇8:虚荣心的作文

我是一个比较直言的女生,我自己心里的感觉我一定会表达出来,因为我的直言,很多人可能会与我为敌,但我身边的那些陪我打闹的人却一个也没有离开我。在不熟悉我的人眼里,我是一枚萌妹子,在讨厌我的人眼里,我是一个虚假的人,在我的朋友眼里,我是一个傻丫头,在熟悉我的人眼里,我是一个爱笑爱哭的怪人,在懂我的人眼里,我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傻子。但更多的人都是把我视为敌人。

我其实一点都不明白,我有什么好。我不是学霸,长的还算能看,别人喜欢我管我什么事,凭什么恨我,讨厌我,又不是我让他们喜欢我的。

我可以装作没事,但是某些人可以放过我吗,我每天都经历着什么?

撕掉我学生证上的照片,将我的作业本扔掉,把我书包里的书全部仍在地下。

你们是不是很闲,我长得好看是我妈生的,别人喜欢我是他们的事,你们喜欢那些喜欢我的人,又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让他们喜欢我不要喜欢你们的。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你们这些闲的没事的人,害得我还不够惨吗?我连买衣服也不能买我喜欢的,时尚的。因为会引起更多人恨我,讨厌我,在背后说我坏话,甚至当面骂我,找我麻烦。

篇9:男人的虚荣心

其实,男生比女生更爱慕虚荣,只但是是男生的虚荣心不象女生那样容易被看出来而已,女生的虚荣是表面的,而男生的虚荣却藏在骨子里,他不会象女生那样关心自己的衣服,他会狠狠的看牢自己的地位,并时刻盯着更高的台阶,炫耀自己的潜质和金钱是男生最虚荣的表现。

男生的虚荣很搞笑,他们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人喜爱在别人面前表现的花钱大方,潇洒,显示自己的富有,;有人喜爱在别人面前自吹自擂,夸口自己认识多少高官和富人名流,显示自己在社会关联上神通广大,有人喜爱在别人面前买弄才华,炫耀自己知多识广,等等,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概括起来说,男生的虚荣心就是不让别人小瞧自己,进而期望别人羡慕自己。

男生的虚荣心理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权利的虚荣。有一句话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什么?正因将军有着致高的权利,男生在骨子里都喜爱支配别人。如果让一个男生选取,90%的男生必须选取当皇帝,另外10%是正因自己对自己的潜质缺乏自信。对男生来说,有了权利就有了一切,能够呼风唤雨,进一步能够“以天下为己任”让鸡犬升天,男生对权利的虚荣无法满足。

财富的虚荣。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金钱是男生最好的装饰品,男生都向往一掷千斤的潇洒,没了金钱的陪衬,在有才华的男生面前也得加一个“酸”字,慷慨解囊的男生是最容易受别人尊重和喜爱的。

阅历的虚荣。一位工作了多年的男生,在应对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总带着一种自豪感,正因他接触这个行业早,有阅历,有资本,因此有自豪感,即使他没有权利和金钱,可还有一些沧桑和传奇来眩人耳目!

智慧的虚荣。再也没有比说一个男生笨更糟糕的事情了,女孩子有哪一个不喜爱聪明能干的男生呢?男生聪明,自然就有潜质赚到钱能发展自己,因此,女生在选取男生时,如果没有权。钱。阅历。那就选取聪明好了,正因这是能够升值的绩优股。

性潜质的虚荣。性潜质是男生话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是男生聚集的地方,几乎都有性这个话题,性是一个男生在同类里最值得喧炫耀的武器,一个男生即使穷的只剩下他自己,站在一个阳痿的富人面前也是充满自信的,男生敢说他自己没有钱,可决没有一个男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他性潜质有问题,。

男生的虚荣心理有这么多,可最值得男生虚荣的境界就是不虚荣,一个波澜不惊,不随波逐流,视名利为身外之物,睿智但不炫耀,用潜质为他人和社会造福的男生是最值得别人效仿的,男生要是到达这个境界,就不会在乎别人是怎样看他了,这恰恰是男生们需要追求的境界!

精选阅读(3):

女生要适度的满足男生的虚荣心

男生和女生一样,并不是能够在真空生存的,他们同样每一天要应对着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欲望和诱惑,男生是同样有着虚荣心的,甚至他们的虚荣心并不必须比女生弱,最多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罢了。

爱慕虚荣,一向被认为是形容女性的形容词。其实,这对于女生是不公平的,相对而言,男生的虚荣并不比女生少。有道是“无欲则刚”,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无欲呢?因此一个人到底爱不爱虚荣其根本不在于性别上,而是得看他内心有没有欲望。

★ 虚荣心作文高一700字

★ 男人的虚荣心

★ 虚荣心的代价500字作文

★ 《爱的教育之虚荣心惹的祸》读后感350字

★ 作文精选作文

★ 作文200

★ 四百字作文

★ 作文300

★ 材料作文

篇10:虚荣的作文850字

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轻浮和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之下。我们人生的列车在不停的开呀开,当我们蓦然回首,忽然想起那一件一件往事,可能会哭也可能会笑。我今天想用我最质朴的语言,想向你叙述着我的故事。

我在小学时,家在村子里也算比较有钱的,因为爸爸妈妈曾经在哈尔滨做过销售。而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回到了一个破旧的农村,我很嫌弃那里,因为我认为家里比别人有钱。我爸爸穿过西服在公司上班,而他们谁家都没有过。那时我还在上一年级,我在夸大其词的炫耀我爸爸的威风,还把爸爸穿着西服演讲的照片拿给他们看。我还向他们吹牛说我一天的零花钱是一百元,他们不相信,我就说中午我就拿给你们看。我很担心我担心我偷不到钱,我那次无意间翻衣柜,一下发现了好几千块。我想从中偷一百块还不容易吗?大是由于我手脚笨拙,还是被火眼金睛的爸爸发现了,我遭到了一顿毒打。爸爸说,不是仅仅因为偷钱打我,而是因为我小小年纪就有了如此强的虚荣心。我哭了,我难受极了,我很不好意思的.回到了学校,但他们好像失忆了一样,根本就没有问我一百元钱的事。我很难受的过了那个下午。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难堪还是害怕?

后来直到今年的暑假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今年的暑假,妈妈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多方面的女孩,就把我送进了一家游泳馆,但是我没有泳衣,没有泳镜,没有泳帽,没有浴巾,妈妈说过到那里再买我们进了游泳馆,那里有卖泳衣的,有便宜的有贵的,可是我拿起贵的就不放手。妈妈后来没这就答应我买贵的,但是我又要好的泳镜,那泳镜都九十多元钱,特别贵,妈妈千商量百商量才说服我买一个四十元钱的。后来我又向妈妈要泳帽,妈妈说家里有一个,就先用着吧,我死活不干。后来我的好朋友来了,她们都说买了40块钱的泳衣就行,我就向妈妈要了40块钱的泳衣,妈妈说给你买个好的吧,但妈妈就是不同意我买泳帽,我一急就向妈妈喊,我不学了。妈妈当时气急了,转身就走。我紧紧跟着妈妈的背影,后来妈妈回家哭了,我才明白自己错了。

篇11:虚荣的散文随笔

欧·亨利的一生曲折、坎坷, 富有传奇色彩。3岁丧母。15岁步入社会。先后从事过牧牛人、药剂师、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制图员、出纳员等职业。在经历了丧子、丧偶、坐牢、再婚、离婚等一系列人生的重大变故后, 欧·亨利挥霍无度并染上了酗酒和赌博的恶习。穷困潦倒的他不得不为了面包而写作。沧桑的人生, 多舛的命运, 窘迫的生活经历让欧·亨利透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 同时也让他目睹了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虽然在社会的夹缝中艰辛地谋生, 却拥有为爱情、亲情以及友情做出自我牺牲的淳朴善良的本性。欧·亨利把耳闻目睹到的美国城市中底层平民的穷苦生活, 注入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 经过艺术的创作与加工, 创作出了诸如《最后一片叶子》《爱的奉献》和《麦琪的礼物》等充满人性温暖、美好与希望的经典的短篇小说。“让读者感受到了黑暗社会中、腐败制度下的希望, 即使生活再艰难, 只要拥有善良、宽容、舍己为人的美好人性, 生命就有希望。”

二《紫裙》故事梗概

本文解读的《紫裙》选自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剪亮的灯盏》, 是一篇以友谊、牺牲和忠诚为主题的短篇小说。《紫裙》虽然没有上述三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为人熟知, 但欧·亨利在小说中通过描写小人物之间真挚的友情, 把笔头指向深刻、尖锐的社会问题。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并赞美平凡民众为友谊而自我牺牲的人性之美。

《紫裙》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梅达, 为了帮助朋友交房租而牺牲自己渴望已久的紫色裙子的故事。梅达和格蕾丝都是“蜂巢”百货商店的女售货员。她俩租住在同一栋公寓里。为了在“蜂巢”一年一度的员工感恩节宴会上, 能吸引商店未来的合伙人拉姆塞先生的注意, 她俩正精心准备去参加感恩节宴会的服装。时下正流行紫色, 梅达知道紫色最适合她, 而且她确信拉姆塞先生也喜欢紫色。因此, 梅达节衣缩食、忍饥挨饿八个月终于攒够了十八元钱。她买了做紫裙的布料。预付了四元钱的缝工费, 剩余的四元缝工费她打算在感恩节前攒够钱后再来付。感恩节前夜, 当她急切地回家, 准备把好不容易攒够的四元缝工费给裁缝送去, 然后把裙子取回来的时候, 格蕾丝因买了一条准备在感恩节宴会上穿的红裙子而身无分文, 拖欠了房东四元钱的房租, 被房东赶了出来。梅达为了帮助无处可去的格蕾丝, 把准备付给裁缝的四元钱的缝工费借给了格蕾丝去交房租。感恩节到了, 梅达没钱付缝工费, 不能如愿以偿地穿着自己梦寐以求的紫裙去参加感恩节宴会。固执的她因此放弃了参加期待已久的感恩节宴会的想法。格蕾丝穿着漂亮的红裙子去参加宴会后, 梅达一直坐在公寓的窗前, 想象着宴会的人物和场景。下午四点, 梅达无精打采地来到裁缝店里, 告诉裁缝, 她暂时拿不出四元钱的缝工费。善解人意的裁缝施莱格让她先把裙子取回去, 等以后有了钱再来付缝工费。梅达为了慰藉她那颗渴求的心, 穿上她心爱的紫裙, 走在瓢泼的雨里, 任凭冰冷的雨水打在她的脸上和身上。尽情地享受着盼望已久而又来之不易的紫裙, 悠闲地在雨中的街道上漫步。执着、善良的她也因此在雨中意外地收获了与拉姆塞先生的爱情。

三《紫裙》的写作风格

1.“比兴”式的开篇风格

《紫裙》采用的是“比兴”式的开篇风格。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风格不同, “比兴”式的开头方式常常通过引经据典来烘托气氛, 起领下文。这种开篇方式犹如评书中的引子, 既有“比兴”以彼物比此物, 借物咏物的特点, 又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欧·亨利在《紫裙》的开头, 不是直截了当地引入人物、叙述故事而是先通过一段文字来营造、渲染故事氛围。欧·亨利是这么写的:“我们都知道紫色。它是一种极负盛名的颜色, 连帝王们也格外喜欢这种颜色。无论哪里的人都喜欢美丽的颜色。我们说王子天生就与紫色相配, 这是毫无疑问的, 他们脸上流露出来的高贵气质同伐木工那塌鼻子的儿子的气质就是不同。所有的女人都喜欢紫色——特别是当它极为流行的时候。”这段文字看似东拉西扯却是对小说中女主人公梅达执着的性格以及如紫色般高贵的人品的暗示与象征。

2. 浓墨重彩的铺垫和巧妙埋设的伏笔

在《紫裙》中, 欧·亨利对梅达的外貌及性格特点没有进行过多的描写。只是在小说中两次不经意地提到梅达的长相。“梅达是个有一双棕色大眼睛, 一头棕色头发的女孩。”“看见这个穿着紫裙的美丽端庄的女孩在雨中悠闲地漫步, 人们忍不住回头向她望去。”相比之下, 欧·亨利在小说中利用了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来描写梅达对紫色的钟爱和渴望以及梅达为了穿着自己日思夜想的紫裙, 去参加商店的感恩节宴会以赢得拉姆塞先生的爱慕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欧·亨利在字里行间塑造的似乎是一个固执、虚荣、物质甚至是拜金的女售货员的形象。然而, 正是欧·亨利在小说中所做的这些衬托式的铺垫, 才使得梅达后来为了友谊不得不暂时放弃她梦寐以求的紫裙, 放弃她盼望已久的感恩节宴会的行为显得如此的伟大和高尚。不知不觉中, 读者不禁同情起这个低收入的“月光族”。钦佩她把朋友的需要置于自己的愿望之上, 赞美她为了友谊而自我牺牲的无私胸怀。

欧·亨利在《紫裙》中, 对梅达要么穿紫裙去参加感恩节宴会, 要么干脆不去的执着埋下了伏笔。欧·亨利这样描写梅达的固执。“这说明追求紫色的人往往一意孤行。一个女孩想穿紫衣时可以不顾任何情况和意见。”因此, 当梅达因为没有紫裙就放弃了参加宴会的想法时, 读者不会觉得梅达的做法突兀和难以理解。

在《紫裙》中, 欧·亨利在介绍拉姆塞先生时有意穿插了这段文字:“拉姆塞先生是个绅士, 但他在某些方面也有些古怪和奇特。他狂热地追求健康, 坚信人们不应该吃那些对他们有益的食物。他坚决反对舒适的生活, 认为人不应该躲风避雨, 不应该穿套鞋或吃药, 任何娇惯都是不应该的。”这段文字为后文预作了暗示, 照应了小说结尾, 拉姆塞先生在街上偶遇淋着雨在雨中漫步的梅达时流露出的赞美与关心:“在我所认识的女孩中, 你是最通情达理又最聪明的。搏击风雨既有益健康又令人心旷神怡, 就像你现在这样。”

3. 生动的表现手法

欧·亨利对《紫裙》中女房东和裁缝老施莱格这两个关键的次要人物的描写非常巧妙。在小说中, 欧·亨利主要采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来生动地呈现这两个人物。欧·亨利以较经济的笔墨侧面描写了唯利是图、毫无人情味的女房东。他这样写道:“女房东喋喋不休的尖刻话语传遍大厅。”欧·亨利使用了“喋喋不休”和“尖刻”这两个形容词, 从侧面把女房东咄咄逼人、势利、无情的丑恶嘴脸精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与此同时, 欧·亨利进一步通过当事人格蕾丝对女房东的评价:“这个老畜生。就是因为我欠了她四元钱, 她就把我的箱子扔到大厅了, 把门也锁上了。”把女房东认钱不认人、市侩、贪婪的本性表现得一览无遗。从而激活了读者的想象力, 营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至于裁缝老施莱格, 欧·亨利采用的是正面描写的手法。欧·亨利通过老施莱格和梅达的对白:“嗨, 干嘛那么闷闷不乐?把衣服拿走吧, 已经做好了。以后再付我钱。两年来我天天见你从我门前过。我会做衣服, 我看人也不会错。等你有钱了, 你会给我的。拿去吧, 衣服做得不错, 要是你穿上它很漂亮, 那就更好。等有了钱再给我吧。”直接展现了老施莱格善良仁慈的性格以及乐于助人的品德。裁缝老施莱格金子般的心与一身铜臭味的女房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反衬使得美者愈美, 丑者愈丑。

4. 真实准确的细节描写

欧·亨利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对细节真实准确的描写让人惊叹。欧·亨利对于细节精准的把握能力是和他敏锐的观察力是分不开的。欧·亨利从不关心上流社会。他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底层平民的身上。住在纽约时, 欧·亨利经常坐在自家的窗口前, 仔细观察行人。“或者在街上徘徊, 在小饭馆、香烟铺、小客栈, 在排队领取救济金的失业工人中, 甚至在公园的长凳上寻找与其接触的机会, 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在《紫裙》的第二段, 欧·亨利用了三个句子, 非常详细地给读者描述了一位穿橄榄绿衣服的女士的着装。欧·亨利这样写道:“她穿着有三层荷叶边的裙子, 下摆还装饰着丝带。一条抽褶肩罩在小马甲上, 衣服的双层泡泡袖口上饰有花边。”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 让读者觉得这个穿橄榄绿的女士仿佛就在眼前。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5. 意外的结局

《紫裙》的采用的是巧合型结尾和暗示型结尾相结合的结尾方式。“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构思巧妙, 在结尾中常常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巧合 (也包括‘不巧’) 。结尾中的巧与不巧, 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在引人惊讶或扼腕的同时, 也发人深省。一种巧合纯属偶然, 使读者透过偶然更加深沉地思考必然。”在《紫裙》中, 梅达和拉姆塞先生在街上偶遇看似巧合, 其实是必然。因为梅达善良、友谊至上的本性以及她拥有的金子般的心, 就预示着她必定好人有好报, 终将拥有完美结局。暗示型的结尾在《紫裙》中的使用则表现在欧·亨利并没有明确地交代, 拉姆塞先生在雨中偶遇梅达, 并邀约梅达在雨中一起散步后的结局。但是欧·亨利通过拉姆塞先生对梅达的赞美和评价以及梅达害羞的反应作了足够的暗示。给读者预留了无尽遐想的空间。读者们已能从欧·亨利的暗示中对梅达和拉姆塞的结局心领神会, 欧·亨利没有必要再多费笔墨去画蛇添足了。

四结束语

《紫裙》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欧·亨利以商店里的女售货员为题材, 使用丰富的写作手法和浓郁的感情, 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看似物质、虚荣, 其实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女售货员梅达的形象。女主人公梅达为了友谊和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愿望, 把自己仅有的四元钱借给身无分文的好友交房租。欧·亨利通过描写美国社会当时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残酷社会现实, 对平凡的“小人物”梅达和裁缝老施莱格善良、无私和乐于助人的美德进行挖掘和歌颂。梅达和裁缝老施莱格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 但他们拥有人类最宝贵的真情和真爱, 并常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来维系这种感情。他们高尚、美好的品性, 给冷酷虚伪的社会带来了一抹亮色。“使冰冷的摩天大楼散发微微暖意, 使铜臭四溢的华尔街充满人情味的芬芳, 让纽约麻木的人们看到‘冰冷’里美丽的善良之花, 这就是欧·亨利最希望看到的夹缝中盛开的人性之花。”

参考文献

[1]樊林.“欧·亨利式的结尾”表现手法浅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2]樊林.人性的光辉永恒的魅力——欧·亨利短篇小说人性主题探索[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3)

[3]胡长玉.欧亨利小说的创作手法初探[D].山东大学, 2007

[4]谷彦君.解析《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人性之爱[J].芒种, 2013 (10)

[5][美]欧·亨利著.最后一片叶子 (黄源深译)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山西省知识竞赛答案下一篇:嘎达梅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