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工作职责与职能

2024-04-22

救助站工作职责与职能(共7篇)

篇1:救助站工作职责与职能

区xx局:

为了全面完成2005年xx工作目标任务,根据xx市xx局《xx市xx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试行)》(xx发15号)文件,区xx局《xx区xx局2005年科室职能目标考核办法(试行)》文件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站实际,现将今年以来的救助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救助站科室职能目标考评情况的报告。

我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重点,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每周五组织职工学习《救助管理办法》和《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注重业务培训,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内强素质,外素形象,提升了服务水平。增强创新意识、转变观念、树立三大意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宗旨意识)突破“三大障碍”(观念性的障碍、体制性的障碍、资源性障碍。)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依法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

在接待和服务管理工作中,我站热情接待、礼貌待人、服务周到、手续简便、程序合法,工作汇报《救助站科室职能目标考评情况的报告》。我们严格按照《救助管理办法》与《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救助,为了搞好救助服务,我们采取多种方法:一是凡来站求助者必须符合救助的基本条件和要求,符合救助条件者,提供不超过10日的救助,并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的登记和离站手续。资助车〈船〉票使其返家;二是对伤、并残和儿童的管理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并且用专人或专车护送其返乡;三是对健全的乞讨人员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认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早日脱离流浪生活;四是对精神病人及时送往清溪精神病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帮其查找亲人并护送其返籍;五是对危急重症的求助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但是在救治危重病人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我们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一些无法查清地址的痴呆傻儿童的安置也需要更好的解决,在下半年工作时,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使危重病人和痴呆傻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救治与安置。

上半年我站共接待求助人员xxx人次,实际救助xxx人、其中男性救助人员xxx人、女性救助人员xxx人,其中:本省救助人员xxx人,外省救助人员xxx人。精神病人x人,危重病人x人,提供医疗救助xx人次。在服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对救助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对年老、年幼和残疾人实行特殊照顾。使每一位来站求助的人员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加大救助管理办法的宣传

为了更好的让社会了解《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围绕人性化的救助管理这一中心,我站于5月起,加大对《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政策宣传,翻佣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160份,分发到有关部门和相关的乡〈镇〉。组织职工走上街头向群众及流浪乞讨人员发放宣传单3000份,组织工作人员到车站、码头和闹市区进行宣传,制作《办法》和《细则》宣传橱窗一块,在各个车站和进出站巷道口制作告知牌4块。为了更好地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宣传,我站对来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利用宣传栏、宣传橱窗、宣传条幅、宣传资料对待站受助人员进行宣传。还邀请有关新闻单位来站采访报道,在涪陵日报发表救助管理工作报道七篇,积极发布救助工作信息。努力实现救助工作信息系统网络化。完善基础数据、基础资料,建立和完善各种统计台帐,特别是建立了求助人员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救助工作中的推广运用,实现兄弟站之间的互联互通,推进救助工作信息化管理。

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结合救助站的实际,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环境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救助工作的新局面,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篇2:救助站工作职责与职能

现代救助管理机构职能定位的探索 ——以苏州市救助站为例

赖志能 (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整体上迅速推进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而伴随日益增多的外出务工和城乡流动出现的大量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给我国的救助管理机构带来了诸多困境与挑战。立足当前苏州市救助站的现实,探求我国救助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一是制定详细实施细则;二是扩大救助对象;三是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四是推广社会工作理念。

关键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职能;现代救助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2-0063-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流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动过程,涌入城市的大量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我国的救助管理机构带来了诸多困境与挑战。于是,做好新时期的救助管理机构职能的定位,以救助管理站为依托,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实现流浪人员的正常回归社会就尤为重要。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流浪人员自身权益的实现、生活状态的改善,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及救助现状

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前身为1954年组建成立的“苏州市收容遣送站”,6月经市政府批准在站内设立“苏州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8月响应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办法》的号令,收容遣送站更名为“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原来的儿保中心也在的8月更名为“苏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中心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以“爱心、真心、热心、耐心、安心”为救助服务理念,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等要求,救助管理站主要提供以下7项服务,分别是: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存;根据导致流浪乞讨发生原因给予受助者相应的帮助,这主要体现在协助那些因遭遇临时困难的主动求助者返回居住地,或对能查明其亲属和户籍所在地的特殊受助人员进行跨省接送工作;对流浪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甄别工作;对未成年流浪儿童的保护、教育工作;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上街劝导、主动救助工作;对突发事件中人员的安置与分流工作;对受家庭暴力危害的妇女儿童的维权、庇护工作。中心不仅为流浪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还为他们提供心理矫治、文化辅导和一些相关的技能培训,以期通过这些措施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苏州市流浪人员救助模式优势与不足分析

(一)苏州市救助站救助模式的优势

1.积极主动为受助流浪人员提供全面的生活照顾、医疗服务和心理咨询

为入站人员首先提供“五个一”的服务,“喝一杯热水,洗一次澡,理一次发,换一身衣服,做一次体检”。针对入站身体不健康的人员,小毛病在站内医务室处理,大毛病送至合作医院治疗。站内设有心理咨询室,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保持长期合作,配有相关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与不定期为有行为偏差的流浪人员进行心理矫治。

2.对部分回归家庭的流浪儿童进行电话回访或实地回访

对那些因为家庭重组、家庭暴力等原因被忽视的儿童回归家庭后进行电话回访或实地回访,了解他们回归家庭后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鼓励孩子要自强自立自信,告诉孩子遇到事情可以打电话向当地公安、民政求助,站里会协同当地机构共同处理好相关事宜。同时对来站接孩子回家的监护人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给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享有受教育权是监护人的义务,避免孩子再次流浪,巩固救助效果。

3.积极引入社会工作方法,推进救助工作专业化发展

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之一,亦是建立在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与福利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和价值取向,因此在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工作中积极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救助工作,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苏州市救助站救助模式的不足

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这项救助不是对救助对象进行长期终身救助并使其生活达到一定水平,而是帮助其临时解决基本生存困难。但现代救助的要求不仅仅是穿暖吃饱,更应该从生活救助到注重能力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性救助到多元化救助、从补救性救助到注重预防性救助、从救助管理到救助服务的转变,相对来说,苏州救助站救助模式面对新形势下的要求做得还是有些不够。

1.救助管理机制不完善、实施细则不明晰

救助力量比较单一,缺乏联动机制,没有发动社会民间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搞好救助管理工作,光靠民政一家肯定不够,政府部门起主导作用,官方硬性的力量可以强制一些问题的解决,剩余的政府不太擅长的,就要有民间机构力量来完成。针对轻度智障、无法核实原家庭地址等一些原因长期滞留站内人员没有其他相应的转介或安置的详细措施。

2.救助对象单一、救助方式“机械化”

救助站的救助对象主要以未成年人为主,其他流浪人员救助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救助方式主要还是以提供住所、食物、医疗、车票等物质帮助为主,按照《救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条款机械实施,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将救助工作视为一件具有固定流程的工作,按照公安送达或者自投——入站登记——提供食宿等服务——查询家庭地址——接回或护送的这一套救助流程,由于大部分流浪人员留站时间短,还没等工作人员去了解受助者流浪乞讨的深层原因就要离站了,导致对受助人员的生理、心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少,满足不同受助人员的特殊需求少,缺少对求助者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等连贯性服务,救助产生的社会效果较弱。

3.物质资源利用率不高、专业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为了满足留站人员多方面的需求,救助站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技能室、电脑室、阅览室、心理辅导室、健身房、音乐室、投篮机等,但这些设施资源利用率并不高,长期处于空置状态,未能发挥其有效作用。出现这种现象和缺少相应的专业工作人员是有关系的。目前救助站负责这些设施开展活动的工作人员,远远低于存在的设施资源数量,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忙东忙西,导致不能按时按质开展活动,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4.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少,社工理念普及不到位

站内现有中级社工师一名,助理社工师四名,数量远远没有达到机构设置的岗位要求。机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多寡会直接影响到救助管理的质量。新时期的救助管理应是以“以人为本”为宗旨,以维护保障流浪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大部分工作人员的意识形态还停留在收容遣送的层面,未能体现现代社会工作的要求,在助人的过程中,只严格遵守规范流程,而未能注重方法手段和沟通技巧。在方法的`选择上,没能依据受助者的问题特征、个性特点区别对待,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各种专业方法的使用更少之又少,这阻碍快速实施救助和提升救助的效果。

三、现代救助管理机构职能定位的可行性路径探讨

我国以临时解决求助对象基本生存困难为主体的社会临时救助制度成为保障流浪乞讨群体基本生存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面临的新问题,这种仅仅以维持基本生存为理念,以经济补偿为主要方式的救助管理制度已经面临严峻挑战。现行救助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救助群体需求多样化的要求,难以应对被救助者流浪乞讨的诸多复杂因素,难以实现助人自助的根本目标。所以迫切需要对现代救助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的定位。

(一)制定详细实施细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流浪乞讨成因具有复杂性特点,影响流浪乞讨人员发挥自身职能获得独立生活机会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交错、相互影响,针对不同个体的需求,对症下药,制定实施细则。流浪乞讨是社会问题,单靠救助站本身的力量不足以完成这个宏大的主题,救助站应扮演好资源筹措者的角色,积极引导慈善机构、民间社团组织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个人救助参与到救助主体力量中来。

(二)扩大救助对象范围,丰富救助方式

按照《实施细则》中确定的4个救助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的规定,执行救助必定会将一些确实需要救助的人员排除在外。救助管理站应根据求助者实际情况,适当扩大救助的范围,在实践中要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对那些遇到应急性困难或特殊性原因而生活无着的其他人员实施救助,防止他们沦落为流浪、乞讨人员。

(三)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提高物质资源利用率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在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过程中,志愿服务能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向大众宣传救助管理办法,在日常生活中劝导流浪乞讨人员,还能组织、发动广泛的社会资源来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物质帮助、工作机会、法律援助。同时,拥有各种职业、知识、经历、观念和技能的志愿者还能为受助者提供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导,补充救助站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各项设施的缺陷,促进受助者认识与观念的改变,帮助救助管理站实现社会救助的最高目标——“自助”。

(四)推广社会工作理念,实施社会工作技巧

社会救助服务需求的深化大大扩展了社会救助管理的内涵,使社会救助工作愈来愈趋向专业化,要求由专业人员运用专业技巧向流浪乞讨者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帮助。有鉴于此,救助管理站应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理念与专业技巧方法培训,并逐步吸收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救助站。“平等、尊重”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以平等的姿态、尊重的心态与受助者接触,这样,社会工作者才容易被受助者所接纳。现代社会工作有一套完整严密的工作流程,从接案到评估到干预到结案,要求必须做到环环到位,节节不少,这样专业方法的规范性确保了救助环节的完整性,提高了救助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祖荣。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10)。

[2]谢敏。社会救助“联动服务”模式研究———基于对广西G市救助管理站的调查与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3]王金山,刘海彬。社会工作在救助管理中的价值——以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为例[J].社会福利,,(11)。

篇3:救助站工作职责与职能

( 一) 社会工作伦理的概念

社会工作是一门关于助人自助的学问, 其救助对象为社会弱势群体, 其灵魂和核心是专业价值和伦理。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决定了其专业价值和伦理包涵人道主义精神。社会工作伦理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促成着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关键。

( 二) 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发展

迄今, 内容最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体系是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1999 年颁布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即便西方的社会工作伦理依然相当成熟, 但我国还是要确立适合本土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和价值。随着国家的积极推动, 社会工作者将其专业工作方法、技能、伦理、价值观等应用到救助工作中去, 大大促进了救助工作的发展。下面, 根据笔者在救助站实习的经历, 来探讨一下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二、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大三的时候, 笔者与其他同学们在烟台救助站进行了为期2 个月的实习, 这个过程让笔者看到了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介入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同时也看到了其局限性。

( 一) 救助对象除物质之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救助者关注的仅仅是流浪乞讨人员的物质方面, 对其心理变化关注甚少。救助站工作者中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偏低, 救助层次有限。此外, 救助站休闲教育的资源匮乏。有次去救助站感觉气氛不大对, 原来一个小寝内的几个人之前为了一本杂志打了一场架, 她们中间也有识字的人, 由于图书资源匮乏, 为了能看到有字的杂志, 参与打架的人身上都有了肿块。由于被救助者得不到精神慰藉以及能力发展的资源, 使得她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 二) 政策规定的救助方式得不到贯彻执行

救助站里很多人都是强制性收容进来的, 同时他们在救助站里面的生活也受到限制。虽然新的《救助管理办法》主张自愿引导进站, 但是救助站很多沿袭下来的救助方式和程序还是没有变化。笔者在救助站就看到有的被救助人员为了离开救助站, 有时候会选择晚上翻墙逃走。很多流浪乞讨人员包括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 往往会选择这种失当的方式离开救助站。

( 三) 救助人员缺乏专业救助能力

救助人员专业能力缺乏, 在对被救助者的心理辅导、精神保健、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救助站里有个年轻的姑娘, 听站长说她来站里的时候跟正常人无异, 且懂礼貌。但是由于周围的人大都有些精神异常, 渐渐其语言及行走能力下降。救助站里面存在许多精神疾病者, 笔者接触到的就有失忆、自闭等有严重心理疾病和障碍的病人。但由于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心理方面给予的帮扶有限, 他们的疾病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

三、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完善救助管理工作的对策

( 一) 促进救助站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积极倡导救助者的工作人员朝社会工作方面努力, 比如考取社会工作资格证书。按照笔者在老年福利中心的实习经验, 还是有很多福利机构的人员希望考取社工证书的。这样, 他们在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帮助的时候, 会不仅仅关注流浪乞讨人员的物质生活, 还会从社会工作伦理的视角出发, 尊重和满足流浪乞讨人员不同层次的需求。

( 二) 完善救助法规体系

由于新的《社会救助管理办法》在内容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需要国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订。比如关注流浪者归家之后的后续服务, 救助站需与流浪者本地的民政部门和当地政府及机构取得联系, 帮助他们获得治疗、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等机会, 从而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社会工作者始终秉承“预防问题”的发展视角, 这对于改善我国流浪乞讨现状有很大的意义。

( 三) 加大政府救助方面的财政支出, 试行政府购买服务

服务性政府需要有条件的向社会放开事务性管理服务。救助站如果缺乏社会工作者, 可以从民间社工机构购买其服务, 以期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专业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有利于向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专业性的服务, 解决针对性的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心理咨询介入、小组工作等的优势。救助站可与机构社会工作者保持长久良好的关系, 这样, 当遇到临时性的困难和问题的时候, 救助站也可以做到有方可循。

参考文献

[1]李米换.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救助管理工作困境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

[2]赖志能.现代救助管理机构职能定位的探索——以苏州市救助站为例[J].学理论, 2013 (2) .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篇4:救助站工作职责与职能

关键词:救助缺陷;未成年流浪儿童;建议

引言

“流浪儿童”,顾名思义,就是居无定所,四处游走,没有受到法定监护人的监护,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和住所,处于自立与被监护的中空状态中的未成年人。他们本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弃儿”,因而成为了人们所忽略的弱势群体。而对于我国现有的社会发展而言,必须要对这一群体进行有序的照料,从而更好的实现社会的公平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就是为了能够给予现有流浪儿童合理的保障。不过在实际的操作以及保护过程中,其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及问题,由此本文以A市救助站为例,就对现有未成年流浪儿童救助缺陷进行针对性的阐述,并且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更好的保障流浪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一个健康而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A市救助站基本情况

A市救助站原有职工18人,因外调原因现有职工10人。中心实行二人轮班制度,即每两人一班,连续值班24小时,从早8点30到转天早8点30,再休息3到4天,这3到4天也包括护送救助人员返乡。护送人员编排从之前的2人送1人变为现在的3人送1人, 护送方式包括大巴和火车。整个救助站有五个值班点,包括男院值班点、女院值班点、未成年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值班点、一楼总值班点和门卫值班点。值班时间同上述中心一致。中心位于救助站二楼,配备有儿童活动室、淋浴房、男女宿舍和餐厅,为未成年流浪儿童提供衣食住行等服務,并且安排简单的识字和游戏等学习娱乐活动。

二、A市救助站救未成年流浪儿童救助缺陷

(一)救助之网非但不是太疏,而是仍不够疏

目前A市救助站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各个地区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救助手段以及措施。不过,从现有整体的布局而言,其依然缺乏与后续的布局,没有切实有效的结合现有的儿童实际情况而进行有序的散开,依然缺乏相应的管理效用,没有非常有序的进行布局。可以说现有的救助之网非但不是太疏,而是仍不够疏。许多的公众以及流浪儿童依然不愿意前往救助站获得救助。一方面是源于他们对于现有救助站自身的具体地点以及如何前往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在于对于现有救助站内部的环境以及救助站所提供的环境和一系列的救助形式认知不足,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和畏惧心理。

(二)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国家曾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相关意见。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本身较为粗线条,没有对于现有流浪儿童的具体保护工作进行有序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的阐述。这些也就造成了在具体的救助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进行救助。甚至部分救助站利用救助的名义骗取国家的财产,采用了一些“投机性策略”。比如针对未成年流浪儿童的驱赶策略,比如强行把他们送往异地,不一而足。这些行为都说明了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的不足,没有真正去针对现有的救助站实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管理,从而也就让现有的救助站本身的行为没有办法得到有序的外部规制,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同时,现有的政府对于救助站行为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性措施以及问责制对,这些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危害以及不可预见的后果。

(三)救助观念上存在误区

一是有些领导干部仍然单纯从改善市容市貌、维护城市形象的角度来对待流浪未成年流浪儿童问题;有的把未成年流浪儿童外出流浪看作是个人自由流动。流入地的救助工作不平衡,被救助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远没有实现应救尽救;时紧时松。城市有检查、大型或重要活动时抓得;没有提供必要条件。少数地方未建流浪未成年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已挂牌的地方设施不全、经费人手不足等。二是把救助流浪未成年流浪儿童看成是外加的负担,是替外省、替贫困地区买单。一些地方没有从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存在依赖思想,希望中央和省里拿钱。三是救助工作者也需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三、对策与建议

对于上述救助站对于流浪儿童救助不足的问题,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合理的救助以及相应的救助方式的开展:

首先,救助与“亲情”关怀融合。对于A市未成年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而言,要切实有效的去结合现有不同流浪儿童的特殊性进行有序的照料,并且构建一个温馨的救助氛围以及关爱方式,让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救助,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从而切实有效的促进以及提升现有流浪儿童自身的内心的荣辱感,更好的在现有的救助中心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次,救助与教育相结合。A市未成年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其本身不能够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救助中心,而是要能够更好的与现有的教育机构以及相关学校进行合理的沟通以及联谊,为现有的流浪儿童提供相应的教育,帮助他们可以在获得救助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教育权益,避免他们自身教育缺失而造成的后续踏入社会的艰难性。

最后,要加强救助中心人员的综合素养。救助管理工作备受社会关注,对于现有的救助中心工作人员而言,他们自身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与时俱进,要能够更好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去学习如何与现有的儿童进行沟通以及交流,更好的去处理不同儿童本身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提升未来工作的效益以及有序性,促进当下流浪儿童得到更好的救助以及帮助。与此同时,考虑到当下的救助中心本身的工作人员经常要与形形色色不同人格的救助对象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遭来非议。这些也都是需要未来的救助中心要重点考虑的,通过一系列的多元化的娱乐方式以及放松手段,更加有序的去缓解现有救助人员自身的心理焦虑以及不安情绪,缓解工作中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更好的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2013(03)

[2]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2014(01)

[3] 王艳波,吴新林. 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 青年探索. 2013(04)

篇5:救助站工作职责与职能

关键词: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职能工作;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00-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是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农机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科技宣传培训、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工作的主力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前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已进入千家万户,现阶段的农机管理模式落后于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在新形势下,就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主要职能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做好管理职能工作,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在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机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农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规划指导乡镇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三是组织农机经营者的服务活动,提高农机的功效。我们的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吸收农机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工作,实现农机的功效增大,体现管理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特定形态的生产力价值,以促进农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履行好服务职能,为农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农机服务在农村涉及范围很广,几乎包容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等领域。农机为这些领域提供社会化服务,涉及了党和政府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农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条件。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对农机经营者的服务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应做好的主要服务工作有:农机科技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机具及零配件供应,组织和协调,农机安全生产等服务工作。

3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技术薄弱

人员配置不足,特别是偏远山区,一人站还多有存在,以致机站不能全面开展管理服务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一是不足人员逐年从农业机械化大、中专毕业生中补给;二是招聘有实践经验的机手充实管理队伍。

3.2 管理人员素质差

农机服务人员普遍学历低,素质不高,技术落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服务意识不强,由于缺乏对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再提高机制,经费匮乏,对管理服務人员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使得农机管理人员进修积极性不高,不能快速提高和及时更新自己的农机管理技术知识,很难全面履行其管理服务职能,从而影响了农机管理服务的发展。对策:一是逐年补充农机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二是对现有人员分期分批选送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3.3 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人力、物力)较差

多数管理服务站纯属管理机站,无一服务项目,少数的管理服务站,由于设施简陋,人员素质差,经济基础薄弱,也仅能开展1-2个服务项目,很难适应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开展农机服务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维持,没有资金,新的技术和工具难以引入,加之上级相关部门对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不够重视,既限制了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采取的对策:一是以农机市场经济来指导农机管理工作的发展,上服务项目,争取资金投入,增强实力,自我发展;二是靠政策扶持,促进发展;三是联合农机经营者,走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发展的道路;四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深化改革、拓宽视野,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中的其他部门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联合发展。

4 加强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将农机化重点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使乡镇党委、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能够将农机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抓好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的基础性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按规定落实农机化技术推广所需的保障经费,为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财政支持和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服务水平,强化农机三大市场和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使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解放乡镇基层农机干部的思想,开阔他们的视野,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农机化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尽快建立农机化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与乡镇的网络直通,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机化舆论导向作用,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6:夏亚救助站

我在WOW是牧师,但是现在才到70级。觉得很多声望奖励非常好,我该怎么刷声望?(E-mail jaoyo)

夏亚:除了奥尔多和占星者只能2选1外,其他都可以刷满。这两个根据自己的商业技能选择,对于布衣系,通常建议选占星。

而对牧师最有用的是沙塔尔和贫民窟声望,沙塔尔奖励一个治疗锤,贫民窟奖励一个法伤锤。在花钱冲占星声望的同时会附带加沙塔尔声望到尊敬,以后就靠不停打风暴要塞的3个小副本加。贫民窟推荐打暗影迷宫和塞斯克大厅。

这两个满了(如果不停刷大概2、3天),开始塞纳里奥远征队,需要打蒸汽洞窟副本;地狱火(不知道你是联盟还是部落)声望,需要打破碎大厅副本;建议每天完成副本的每日任务,可以额外获得‘绷带人’的声望。

在你刷声望的时候,不停下副本会很快提升装备。当装备提升些后,建议直接开始打英雄难度副本。英雄能源、英雄壁垒、英雄奴隶围栏等都是初期比较简单的英雄副本。

《诛仙》合欢如何加点对付鬼王?

玩《诛仙》的合欢,我被一个鬼王P了很多次,怎么加点才好P鬼王啊?P死他!!(E-mail woqiongjin)

夏亚:这个加点其实不是主要的。最关键的还是装备。60级之前多加魅惑,75级之后有蝶舞,建议75级以前不要P鬼王,那个时候鬼王都有100的晕,你扛不住的。 装备尽量穿好(是废话),全抗晕。装备好的话晕的几率就不高了,大红多带,晕了马上吃。

《NBA》三分赛怎么多投?

《NBA》三分大赛里怎么才能多投进?我每次只能投进6、7……(E-mail易建联之FANs)

夏亚:这个最关键的是时司,不但有投球的时机,还有拿球的速度问题。首先建议你选一个厉害的对手,观察他的时机,通常强力的选手部可以在60秒刚好投完。

其次,用加速键捡球,跳投的时候,在身体上升过程中投球,不能跳到顶点再投。在即将到达顶点的时候出手肯定进。通常球出手后,轨迹在屏幕中,那么基本是进的,如果轨迹看不到,那么基本不进。这个需要多练习,找到感觉就简单了。

《金庸群侠传之苍龙逐日》终极武器怎么拿?

《金庸群侠传之苍龙逐日》终极武器怎么拿?据说要很多钱?(E-mail bengqiaqia)

夏亚:这个是《金庸》的一个MOD。首先要把冯铁匠那里所有的武器都买光,他会告诉你暂时没有新货。接着和北丑对话,还他5两银子,他送你一把铁铲。到大西北的农村对话,免费教孩子们武功,这样就开启了隐藏剧情。

当收集完天书,去参加武林大会之前,进八大功坊密道。沿着左边墙走,会发现可以穿墙而过,分别一直按住左键一右键一左键,几秒钟之后,就会发现有一个隐藏的屋子。踏到中间的石板上,接着所出现的人物会根据你所选择的初始武功传授你终极武功。

之后再去找冯铁匠,他会根据你的终极武功为你炼制终极武器。除了拳法以外都有终极武器。例如,要拿到神仙剑,则你最初要选择修炼剑法。

游戏当中所提供的金钱是足够的,可以买得到。

《空之轨迹SC》如何找到企鹅?

空之轨迹SC,我看攻略写的是“カルテア隧道的最后一个场景的分支处出现超级开屏企鹅,有点难打,胜利后得到超强饰品[デウァイソクロス全能力值了アツプ(RNG以外)],只有一个。”攻略只这么说的,但是我死活都找不到那个企鹅,在哪里打啊?(E-mail预感小牛)

夏亚:企鹅不在钟乳洞里(钟乳洞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被士兵拦起来不让进),而是隧道的一个分叉道里。

在隧道靠近工房地下入八口右边的一个分叉道里面,大企鹅尾巴很长像孔雀,很好认,但是那个分叉道在导刀灯灭掉的情况下不容易看见,最好直靠边走。

QQ宠物生病了,怎么办?

Q宠病了一直在抖怎么办?另外,不是说宠物只能生10个蛋,可为什么我看爱情榜里有的Q宠子女数是50多个,怎么回事啊?(QQ:4587×××32)

夏亚:先去医生那里看病,需要50元宝。根据提示买药,大概20元宝。如果实在没钱,可以用初始的还魂丹,但是不建议。

篇7:春节里的救助站

“一杯茶,一份情”,这是宣武区救助站聂站长倡导的理念。对每一位刚送到站里的流浪者,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会递上一杯茶。(上图)

11岁的卓玛才旦每次吃饭都是抢在第一个,可能是因为他年纪小,所以小伙都让着他。(上图)

流浪乞讨人员,这个混迹在城市街头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特殊群体,在救助管理站终于有了一个暂时能挡风避雨的家。在这里,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歧视,有的是政府无偿的照顾。

他们有的是出来寻找亲人,用尽所有的钱财,不得不在街头流浪;有的因为残疾或年老,遭到家人的抛弃,不得不选择乞讨为生;有的因为贫穷,走出山村来到城市、想圆一个致富的梦,结果找不到工作,还被骗去仅有的生活费。

当他们走投无路在绝望中挣扎时,当他们接近死亡的边缘时,所幸还有政府伸过来一只温暖的手。

按规定除特殊情况外,流浪乞讨人员在救助站里待的时间为10天左右,10天后,他们有的在救助站的车票资助下回到了老家,而一部分无家可归的人,他们的明天在哪里?救助站只能为流浪乞讨者提供短时间的食宿,诸如就业、重病、户口、上学等问题救助站都无法解决。

上一篇:以光盘行动为话题作文下一篇:聊斋志异读书心得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