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逝的年味儿散文

2024-04-20

渐逝的年味儿散文(通用4篇)

篇1:渐逝的年味儿散文

渐逝的年味儿散文

当腊月二十三小年到来时,人们从远处传来的鞭炮声和天空中不时闪现的焰火,还有晚上十字路口人们祭奠亲人的火堆,感受最大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都能感受到周围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了,或多或少都期盼着节日能和家人团聚,热热闹闹的过一个喜庆的春节,从沿街叫卖的新春对联到水果摊贩摆满了新鲜的水果,从企业机关办公楼挂满的红灯笼到商场和年货大集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里行色匆匆的脚步到马路和街道上拥挤的车流,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人们对春节的一种盼望和期待,红红火火过大年、欢天喜地闹新春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一种风俗,表面看起来今年与往年的春节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从我所见所闻、亲身感受的却有着人们不易察觉的不同,唯一感受最大的就是年味儿越来越淡,年越过越累,越过越少了许多滋味,人们的期望值越高,那渐渐消逝的年味就越浓厚。

我想也许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直接的关联,衣食住行无不在节日期间表现出来,原来过年穿新衣戴新帽,一年也就那么一次,感觉一切都是新的,吃的.更不用说,全家吃一顿大碗肘子肉,小鸡炖粉条就已经很奢侈了,可以说就是改善生活了,半夜再包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再喝上两盅,可以说是欢欢喜喜过大年,后来逐渐又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家里人一边吃饭一边观看着节目,给节日又增添了多少欢笑。再说行,春节前提前一两周的时间就预定回家的车票,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赶上回家过年。可如今再看,春节前人们疯狂的采购,各种年货样品齐全,想吃什么都有,可是除夕夜晚饭都不知道吃什么好了,做了一大桌子菜,吃什么都感觉没什么味儿。春节联欢晚会现在看的人越来越少,什么节目都感觉倒没什么意思,感觉不到过年的滋味儿,就是嫌闹腾。以前人们春节期间返家,只能依靠火车和长途汽车,但是现在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人们都自驾车返家了,到处都是拥挤的车流,交通又成了问题。

原来人们过年,过的有滋有味,现在人过年,越过越没滋味。那些渐逝的年味儿到哪去了?说不清楚。以前过年听得最多的的话就是:今年过年过得不过瘾!而现在过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过年越过越没意思!以前人们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给晚辈压岁钱,每逢正月十五人们看花灯、赏焰火、猜谜语,街道熙熙攘攘,到处都能看到家长肩膀上扛着小孩来看花灯的,过得好不热闹。就是这些传统的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淡化了,年味儿也都品不出来了,甚至变了一种味道。再看现在,买红灯笼和春联的人越来越少,往年除夕半夜12点的时候,家家户户放鞭炮,整个天空被鞭炮震得是震耳欲聋,今年卖鞭炮的都没什么生意,放鞭炮的自然而然就没多少了,年味儿自然就淡了很多。以前给晚辈压岁钱,都是2毛和五毛,后来发展到10块、20块,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上百上千的给,把以前的那种年味儿给变了味道。

变了味道的年味儿,让人们感觉不到快乐,更多的是疲惫。人们从节前就开始奔波,感受最多的词汇就是春运高峰,从除夕到初七,每天人们都在疲惫中度过,忙着走亲访友、忙着聚会吃喝、忙着打点送礼,等人们渐渐从节日的气氛中缓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是精疲力竭。这种忙碌奔波让传统的节日涌现出的词汇就一个字:累!那些春节期间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的年味儿十足的场面,也许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模糊起来。

不过今年的年味儿的渐逝也不光是负面的,如节前国家提倡勤俭节约过年,出台了一系列释放正能量的规定,如: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禁止用公款送年历等礼品、禁止领导干部收受礼品、礼金,提倡过“廉洁年”,让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传承了中华优良的传统,发扬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让人们在节日中摒弃那些不良陋习,让节日过得更加节俭更具有传统意义。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普遍认为节目质量不如往年,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不是很多,但我从中看到了节目中宣扬的都是积极向上、敢于同社会不良现象挑战的一种赋予正义感的那种精神,发人深省。还有就是最具传统年味儿的放鞭炮,今年随着中国各省市先后出现了“雾霾”对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的天气,极大影响了人们生活和生存的质量,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治,同时也积极树立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倡环保过年,燃放鞭炮对环境的污染是很严重的,所以今年买鞭炮和燃放鞭炮的人比往年少了很多。我想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也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那些传统的、积极的传统和习俗也在我们身边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象“廉洁过年”、“环保过年”这些好观念献计献策,不然我们的传统年味儿变了味道,那么欢欢喜喜过大年、红红火火闹新春的场面还会回到我们的身边,年味儿也会更加浓厚,更具丰富内涵。

总之,20XX这个年,我们一起走过来了,不管是正面的还有负面的现象,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但是中国传统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理念还会继续延续,不论今后类似于那种涌现出的“恐惧族”、“过年综合症”等现象,相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越来越进步、行为会越来越文明,好的传统也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那些不适合现代文明的现象和陋习,会逐渐被取缔,那些渐逝的年味儿我们还会寻找回来。

篇2:渐逝的年味儿散文

一、烫豆粑

我的儿时是一个贫瘠的年代,挨冻受饿的日子显得特别漫长。当母亲唤我们上山扒松毛的时候,我们便感知离过年不太遥远了。

所谓的扒松毛,便是拿个有七个爪子的竹器和竹篮上山,将枯死的松树叶子拢到一起装起来,然后背回家,堆在一处,日复一日,当松毛堆的老高时,母亲便趁着晴天准备烫豆粑了。大约烫豆粑的工序是:浸泡米与黄豆,碾磨成浆,烫锅,切丝,翻晒,保存。烫豆粑的当日,我们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贪吃的,叫来的帮手很多,完工时炒上一大锅豆粑,大家都可饱餐一顿,末了每人还要带回4、5锅给其家人品尝。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便只能吃上水煮的豆粑,而且份量不是很多,因为干了的豆粑算得上是粮食中的精品,多半要留着来年正月打发客人的。

二、杀年猪

那个时候的农村,无论贫富,每家都要养年猪的,除非哪家没有女人,或者遇上婚丧大事提前宰了年猪,否则,杀年猪便是迎接新年的又一道风景。

记得我家杀年猪多半在腊月初,之前的几日便定好屠宰师傅,父亲还告诫我们是“顺年猪”,不要说是“杀年猪”,我们似懂非懂地应诺着。等到当日,母亲便早早起来,给要杀的猪掺一盆好食,并看着它吃完,然后母亲会蹲在它身边,一边给它搔痒,一边不停地和它说着话,似乎很不舍得杀它。当屠户来了的时候,母亲常常流着泪呼唤要杀的肥猪,引导它出圈子,上了屠凳的猪,几声呻吟后,便乖乖地听从屠户的摆布,这时,母亲总会拿出香纸让父亲点燃,算是送年猪上路。

屠户开始给猪开肠破肚的时候,父亲首先让屠户捡一块特好的肉留着带回去,算是给屠户的工钱,然后父亲让屠户把猪尿泡掏给我们做球玩,我们很开心地把它吹大,用绳子扎起来,甩来甩去。玩累了的时候,便是母亲喊我们回家吃饭的时候了。

由于要请很多邻居吃饭,桌子上是不能去的,母亲便给我们装上满满的饭,夹上新鲜的瘦肉,让我们坐在灶门口吃,记得那个香啊……

三、打豆腐

打豆腐一般要等到挨近年关时,只有这样才能吃到正月还有。正常情况下,母亲是要做两个豆腐的,一来家里人口多,二来正月来客多。打豆腐的材料是纯黄豆,前期工序与烫豆粑差不多,只是磨成浆后,做法不一样了。先烧好开水冲浆,然后烧浆,这个时候,如果家里有老人或者坐月子的妇女,可以顺便捞点豆油的,然后把烧好的浆汁舀到木桶里,按比例放入烧好捣碎的石膏,等到成膏后,用布过滤,轻压,然后切块,豆腐做成了。如果要多做一样菜的话,还可以用生石膏点卤,然后压结实一些,切成小条,放油锅里炸成金黄色,这便是生条了。当然,豆腐还可以制成腐乳,这便又是另一种美味了。

四、做圆子

过大年便是全家人大团圆的日子,所以做圆子这道工作怎么也不可以省去。离过大年还有三两天时,母亲便将糯米与籼米按7比3或6比4的比例放在一起浸泡一天,然后用饭捞子沥清水,拿到碓臼里打碎,用筛罗筛除粗粉,晚上回家用开水调拌,用手搓匀,直到很有粘性,再唤来一家老小,做的做,包心的包心,裹米的裹米,放笼的放笼,全部就绪后,父亲用烈火烧开一大锅水,把笼子放上去,待到圆子蒸好后,父亲常常把我们从梦中唤醒,怎么也要吃上两个新鲜的圆子。

五、发粑

发粑这一行为,仅仅是为了来年正月打发上门的拜年客而为,当然也有来年“大发”的意味。发粑的原料是籼米,前期工序与做圆子无异。弄好粉后,调拌时,要加入适量的“粑引”,让其发酵,常常,母亲会将盖严的粑盆塞到被窝里,并叮嘱我们不要踢翻了。待到发酵后,母亲便烧好一锅水,用勺子将粑粉舀到垫有白布的笼子里,放到锅头蒸煮,约十分钟后,便可以起锅,为了送人时好看,还会用芒杆做成的粑花粘上红绿去点缀一下,通常,这份工作由我进行,虽然是很简单的工作,母亲却总是夸大其词地说我很能干,点的粑特别好看,我也就乐此不疲,年年承包了这项工作。

六、买年货

因为经济拮据,只有等到大年的头两天,父亲才会去购办年货。记忆中,父亲购回的年货有粉丝,海皮,大枣等等,还有比如双果,麻球之类的糕点,看好父亲放置年货的地方,趁父母不注意时,我们便偷偷地拿来一些放在袋里,溜到无人的角落慢慢品尝,到了用年货的时候,父母即便发现所剩不多,也多半不会诅咒我们的,这便是过年的好处啊。

七、炒花生瓜子

篇3:渐逝的年味儿散文

关键词:民间音乐,根基,生存状况,消亡,失传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民间音乐岌岌可危, 不容乐观的生存状况也正是由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其外在的生存决环境的改变所定的。

一、民间音乐自身特点及传承人认识是其消亡的主要原因

(一) 民间音乐自身的特殊性

以陕北民歌信天游为例:其音乐有很强的即兴性, 音调高亢, 人们通过即兴发挥来抒发爱情、离愁别绪等, 这种演唱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 这种即兴性决定他们不可能将其转化为“文本资源”记录下来。这种即兴性的音乐特点也决定了它的传播与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一成不变的。它的易逝性、发展局限性便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二) 民间音乐传承人的生存状况、意识形态

“诗言志, 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 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 咏其声谓之歌”[1]。即文化的传承, 保护离不开人传播主题的参与, 如缺乏传承人, 再美的音乐终会成为历史和时代的弃婴。

中国的传统音乐要想发展和不断进步, 在世界各国音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培养十分重要。[2]然而由于多数传承人出身贫困, 致使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失去了足以维持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 许多传统音乐老艺人高超独特的技法无法完整的传承下来, 随着这些老艺人们的去世, 那些富有特色的音乐形式也会被深深地埋在历史的尘埃中, 无人问津他, 它的灭亡成了一种必然。

另外, 传承者们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变质以挣钱为目的, 从而丧失了民间音乐的精髓。再者, 在传承者当中有的一举成名, 成为举世瞩目的对象他们对待自己的传承使命和责任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的意识偏离了真实、科学, 而转向了外在艺术形式的追求。从此为了与城市舞台相称, 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朴实外貌, 改变了音乐的原始风貌, 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传承初衷。

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欧洲音乐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其消亡的必要条件

(一) 社会环境的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区域的阻隔:一方面它方便了人们的运输, 交往;另一方面却使一部分民间音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例如, 电视电话的技术传播到贫困山村时, 山歌便失去了生存条件, 从而使山歌这一艺术形式变的可有可无, 不再重要;又如当现代机械作业代替手工劳作时, 指挥协调劳动的劳动号子便逐渐隐去江湖;又如当交通工具传到穷乡僻壤时, “脚夫调”便失去了演唱的自然条件。因此, 俞人豪建议将民间艺人请到高等院校进行教育[3]但这终究只是个梦, 不会实现。

(二) 欧洲音乐、流行音乐的影响

当今社会年轻人追逐流行音乐发展的潮流, 流行音乐、影视唱片充斥着他们的生活, 他们受到诱惑, 从而放弃学习民间音乐中的质朴深沉、人生哲理;而是转向抱着吉它声嘶力竭地演唱流行歌曲。也许在他们眼中, 只有这样才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否则就意味着自己的落伍。

另外, 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属于西方音乐体系, 存在比较严重的乐感“异化现象”, 在进入自我民族的音乐研究领域时, 也会遇到文化冲突与不适问题[4]。在我们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基本乐理、和声、复调、视唱、记谱、音乐分析、作曲等都是建立在西方音乐基础上的, 而中国的传统音乐却无人问津。在他们心中了解莫扎特、贝多芬远比刘天华、阿炳多。

总之, 民间音乐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生存问题:要么消亡, 要么被改变。由于民间音乐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 要想固守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 我们要坚持保护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加强对民间音乐的保护力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中求的传统音乐的相对稳定性, 也只有这样, 我们才可能真正改变民间音乐的生存面貌。

参考文献

[1]黄新宇, 梁航彬.传播视角下的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以龙州黑衣壮天琴文化艺术保护为例[J].歌海, 2009, (03) :96.

[2]金凯.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发展[J].韵关学院学校.社会科学.2009, (02) :148—150.

[3]俞人豪.原生态的音乐与音乐的原生态[J].人民音乐, 2006, (09) :20—21.

篇4:珍惜渐逝的母爱初中作文

没有阳光雨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勃勃生机;没有风调雨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五谷丰登;没有父爱母爱,就没有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小时候,我总感觉得到天是特别的蓝,树是格外的绿,小鸟在我头上唱着欢快的歌儿,连树边的小狗也在和我打招呼!这是8岁的事。

可是,在我渐渐长大时,这种感觉渐渐消逝。

我长大了,妈妈就轻易地把我放开,对我的关心与爱护也渐渐消逝了。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写完了作业,极度兴奋地去看电视,一不留神儿看久了30分钟,这可遭到了妈妈的雷霆大怒!“快回去睡觉!”妈妈那响亮的声音在房里回荡,我呢?就像一只小灰鼠灰溜溜地跑了回去。我曾不止一次地回忆,妈妈是否已经不爱我了呢?妈妈是否把我独自一人的丢在了某一个角落,不闻不问了呢?这是我10岁的事。

不!不是的,妈妈还爱着我,妈妈对我的殷切希望,对我的寄托,对我的鼓励,不正是爱我的铁证吗?在小时候,我常常在想,妈妈是否已经不爱我了呢?等等的幼稚问题,可是,在我慢慢地懂得母爱的真谛时,我才真正地、正确地认识到我以前是多么的幼稚。

在我的生命中,曾留有这样一段美好的回忆。有一次,我发高烧,妈妈焦急地来回在屋里,屋外正是倾盆大雨,又处于深夜,妈妈束手无策,只得粗粗地叹息。突然我被妈妈背起,正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奔跑,妈妈把她的大衣披在了我的`身上,自己不惜淋雨也要带着我去寻医。

雨越下越大了,“呯呯”地落在地上,地上的积水浸没了鞋子,我的妈妈在积水中奔跑、在暴雨中奔跑,正奔跑在我与妈妈那条密不可分的纽带里,我这才发现,我与妈妈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体的。妈妈!我的觉悟来得多么地迟啊!

母亲的爱是一股清泉,流入你的心中;母亲的爱是一串焦糖,紧紧粘着自己与母亲;母亲的爱是一条小溪,源源不断地为你鼓励、为你操心。

上一篇:对雅思写作及口语非常有用的高频形容词下一篇:游嘉兴六年级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