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春节过年作文

2024-04-21

年味-春节过年作文(共8篇)

篇1:年味-春节过年作文

过年与过日子,都是用同样一个“过”字,淡化差距,显示人类文明的洒脱不拘和慧黠。差别在于平常的“日子”杂碎零星的数不清,“年”则几十年屈指可数。可是,“年味”则随着时代,年纪的差异各自不一般。

曾记得,小时候日子清贫,但是,无忧无虑,过年的“年味”最简约也最幸福快乐。过年,只是翘首企盼有新衣裳穿,有肉吃,有白米干饭填饱肚子,有几小盒小鞭炮,折零开来,久久放一枚响炮,开心好几天,就算过一个好年了。

长大后,过年的“年味”意味着放假了,放纵驰荡几天难得的闲暇。放下厚重的书本,放下繁复的工作,放下所有的包袱,放松自己,放任纵情简短的休闲,也算不辜负青春好年华。

人到中年,过年的“年味”意味着责无旁贷的保证全家人的吃喝玩乐。过年了,放下了自我,自己的事多大都是小事,家里的事多小都是大事,东奔西跑去张罗年货,忙碌酒水和美味佳肴。过年,意味着迷失了自我,图的是让全家人尽兴满意,让自己穷开心满足。

人步入晚年,过年的“年味”意味着只奢求子孙绕膝,尽享天伦之福。记挂的不是自己的残年晚景,操心更多的是,一家人的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人这一辈子,为自己操心的时间真的是很少极少,屈指可数。人往往有着数不胜数的奔忙劳碌,更多的总是牵挂和操劳自身以外的人和事。

浓浓的年味,年复一年复相似,或许,这才是真实的臻至完美的人生缩影。

篇2:年味-春节过年作文

腊鸡、腊鸭、腊肉、腊香肠、牛肉干、熏鱼……每当年关将近,外祖父便会交代外祖母去集市上将所需肉类采购回来,或是将自己家养的鸡鸭杀了,再去村邻家的池塘中现捕新鲜活鱼。一切材料准备齐全,外祖母将其腌制起来,每块肉都用铁丝穿洞再换细麻绳穿过,鸡鸭则是将细绳直接捆绑其脖子垂挂。再用竹竿和木棍搭成坚固的三角形支架,将腌制好的肉类高高悬挂。待到大晴天,外祖母会吩咐我和她一起将一挂挂肉抬出去晾晒,肉在太阳底下被晒得吱吱冒油,早已馋得我想直接掰下一只鸭腿啃来吃!

年关在即,要做的年货可不止腊味。腐乳作为一道风靡全中华的开胃菜,不管是饭桌上,还是外出用餐都方便。过年的豆腐也涨价了,外祖母通常要在过年前一个月就去赶集挑选豆腐。选豆腐时,外祖母会选择“老”点的豆腐,也就是硬度比较高的、水分比较少的豆腐。挑选好的豆腐被切成大约三厘米见方均匀一致的小方块,豆腐块之间一般留两厘米左右间隙,再将腐乳曲粉均匀撒在豆腐块上,待其长出白色的毛茸茸菌丝后,就成了霉豆腐。将发酵霉化好的豆腐块,放入高度白酒,沾上高度白酒的豆腐块再依次放进调料中,使每个豆腐块都能均匀地沾满一层调料,最后将豆腐块放进玻璃罐中。三天后,倒入茶油淹没豆腐块,此时外祖母便会将早已洗净晒干的橘子皮碾碎撒入罐中,增加香味。

酱姜、陈皮,是我家过年糖盒里的主角。大年初一早上,村子里的男子和小孩们要走街串巷拜年、说吉祥话,一到我家,外祖母便会笑眯眯地捧出一碟酱姜或糖醋姜请大伙儿品尝,小孩子怕辣自然都不敢吃,大人们往往都对外祖母自制的姜赞不绝口。外祖母做的陈皮也是当地“一绝”,家乡的陈皮不同于大家所熟知的橘子皮,我们又叫它“柚子糖片”。陈皮成品呈弯月状,半透明,边色翠绿、脯白如玉、香气清幽,入口有薄荷的清凉,不仅外观漂亮且营养丰富。

现在过年,外祖母还会早早地晒杨梅干、红薯片、李果干、蜜茄……而这些,都需要夏天就去集市采购,有时邻居去山上采来,她也会买来做,每回一打电话就兴冲冲地告诉我:“果干再晒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你快赶紧放假回来呀!”上了大学后,我就极少回家,有时过年也在外面。现在虽然是离家千里之外,味觉却还逗留在家乡的餐桌上。

篇3:年味-春节过年作文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颠覆了人类的思维惯性, 对人类的认知世界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新挑战。2011年时, 全球的数据量就已经达到1.8Z[注:1K=1024Byte, 1M=1024K, 1G=1024M, 1T=1024G, 1P=1024T, 1E=1024P, 1Z=1024P], 预计2015年将接近8Z。大数据具有规模大、价值高、交叉复用等特征, 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据之间的交换与相互利用也变得频繁, 对于如此巨大的数据量, 传统的研究范式必须做出改变, “大数据研究范式”应运而生。

1998年获得图灵奖的数据库领域专家的吉姆·格雷 (James Gray) 认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周期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现代科学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和生成数据, 但对于大量收集到的数据却缺乏好的整理与分析。因此, 吉姆·格雷于2007年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第四种范式”, 即大数据范式。

在大数据范式提出前, 观测是有目的地搜集数据再做验证的研究过程。而大数据范式下, 预设的目的不是研究的必要前提, 可以在观测数据的同时发现微小的“秘密”。

另外, 大数据时代已经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每一个人的社会行为。过去的数据分析更多的是对一个群体进行行为定位。例如, 青少年群体、妇女群体等, 而大数据使基于全样本的研究成为可能。例如, 在央视2014年的《据说春运》系列报道中, 央视第一次尝试使用大数据来展现春运过程中中国36亿人的迁徙过程, 对每个开启定位功能的手机进行记录, 一次移动就是一条亮线, 在地图上生成了无数亮线, 亮线越亮越粗, 说明迁徙人数越多。在这个大数据新闻报道中, 研究样本是每个开启了手机定位功能的行为个体, 基本上做到了全样本研究。

二、大数据新闻的理念形成与操作路线

大数据新闻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闻界对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的不断探索发展而来的。

20世纪60年代, 精确新闻报道 (Precision Journalism) 伴随着抽样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新闻领域的运用开始不断发展, 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高的精确度和更快的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辅助新闻 (Computer Assisted Journalism) 在调查报道中的比例日益增加, 也有助于精确新闻报道在技术上和精确度上的进一步提高。

20世纪90年代, 继计算机辅助新闻以后, 西方新闻界又陆续提出了“新闻采写2.0”、“数据库新闻”等概念。在21世纪初, 记者们开始尝试从一些数据库中找一些数据集以便挖掘新闻专题, 这些数据库既包括政府公开数据库, 也包括媒体自己的数据库。在早期的数据库新闻里, 没有基于数据的价值挖掘, 也没有深度分析, 只有对原始数据的初步整合。

大数据新闻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思维的新闻报道, 代表了未来新闻发展的一种趋势, 是数据驱动新闻更高一级的形态。新闻内容的价值来自于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关联性分析。大数据新闻的关键不在于数据本身, 而在于数据讲故事的能力, 在于能否基于读者的不同地域和兴趣图谱来进行个性化推荐和新闻定制, 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性报道。

三、《“据”说过年》在大数据新闻道路上的探索

(一) 传统选题的大数据视角

“春节”是多年不变的媒体报道选题。在大数据的带动下, 对春节选题的挖掘已经从人物故事和亲情等话题中跳脱出来,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2015年2月11日的央视晚间新闻《“据”说过年》中, 从春运的大数据中挖掘出了铁路新规催生出的“屯票族”。据节目介绍, 今年通过网络购票的人群当中, 11%的人买了三张或者是三张以上的火车票, 也就是说我们身边10个人里就有一个“屯票族”。“屯票族”产生了很多连锁反应, 在广东佛山, 买票取票的只开一个窗口, 可是退票的改签的却有3个窗口。青年男性成了最活跃的“屯票族”。在2015年2月18日, 《“据”说过年》关注了“年夜饭”, 节目中说, 年夜饭菜单、年夜饭菜谱、年夜饭作文是年夜饭搜索的前三名。而且年夜饭菜谱越来越“瘦”, 排骨成了最受欢迎的肉菜。“口味迁徙图”反映了东北菜在南下, 川菜在东进北上, 菜系的迁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口的迁徙变化。

这些从“屯票族”、“口味迁徙图”引发的对于铁路新规的思考、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规律思考是以往没有大数据的时代很难触及的选题。那么, 可以说, 央视利用大数据完成了传统议题的新演绎。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春节报道视角。

(二) 主动寻求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支持

《“据”说过年》系列报道中运用了百度地图LBS定位大数据, 在屏幕上直观地向观众展示全国范围内春运人潮流动情况。当前央视大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多为互联网公司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机构, 它们本身在大数据生产、存储、分析、呈现方面具有硬件上的优势。例如, 百度、腾讯、新浪、当当网、360搜索、亿赞普、中国银联等。其中, 互联网公司在所有数据来源中所占的比重最高。以数据引用频次最高的百度为例, 百度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商, 目前占据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月81.7%的份额, 覆盖了国内超过6亿的网民群体, 这是百度基于海量网民行为数据进行大数据开发的基础。百度开发了“百度迁徙” (基于百度地图的LBS数据) 、“百度预测” (以百度搜索数据为基础) 、“百度商情” (以百度搜索数据为基础) 等多款大数据产品, 提供给包括央视在内的第三方机构。同理, 腾讯、新浪、当当网等公司旗下都拥有多款海量用户的互联网产品, 并据此积累了社交、电商等领域大数据优势, 可以为新闻机构提供这方面的数据。

(三) 视觉效果形象化

在新闻学的实践探索中, 我们提出“不要堆砌数据, 让数据鲜活起来”的经验总结。受众不是数据分析师, 一味地堆砌数据并不能产生传播效果的飞跃。在央视的《“据”说过年》系列报道中, 运用了简单的动画效果完成数据解读, 单调的语言有了更加形象化的画面予以配合。另外, 电视传播媒介特别是对于新闻事件的传播, 不仅有对既有事实的报道, 也有预测性报道。虚拟的画面恰恰能够展现事物变化规律和方向。

在2015年2月18日的《“据”说过年》节目中, 在展现年夜饭相关大数据时, 用了虚拟的菜品动画, 这些动画立体感强, 又逼真形象, 充分展现了电视在画面呈现方面的明显优势。并且图像展现与主持人的讲解词配合紧密, 不断变化, 进一步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斯坦福大学2013年的纪录片《数据时代的新闻学》中就曾提到, 作为一种讲故事的方式, 可视化技术利用了许多其他领域中发展出来的技术, 生成各类可视化图表。例如, 杂志风格的图表、加注释的图表、科学展览海报式图表、动态流程图、连环漫画图、幻灯片、电影/电视/动画/等。这些都使数据时代的新闻学有了“悦读”的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的美感就在于可视化数据和动态图形的结合。既有趣, 又严肃, 有了娱乐性, 而视觉的体验又很强烈。央视在视觉效果的呈现上在不断地试图突破。2014年, 央视首次运用大数据进行春节期间的报道时, 《“据”说春运》系列报道也做过和2015年《“据”说过年》相同的关于春运的动态画面, 当时的画面是在主持人身后出现的屏幕, 而经过了一年的技术改进, 数据画面更加富有变化性, 立体效果更强, 在画面切换时也有了更加逼真的展现。

四、结论与讨论:电视媒体如何做到大数据策略的巧应用

(一) 大数据不代表结论客观

央视作为主流媒体要努力创造“公信力市场” (trust market) , 在海量数据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得到快速传播的今天, 核实信息的真伪似乎变得比获取信息更费力。当信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之后, 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如果能够创造一种“公信力市场” (通过深入调查事实、剖析事情发生的原因、趋势来为公众筛选出具有价值的信息、提供具有公信力的融合报道) 就可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大数据的来源越来越多, 无论是商业机构、政府机构还是门户网站、搜索引擎, 都可以成为大数据的提供者。但我们必须对数据的真实程度、全面程度有一个基本的评估。

另外,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是大数据新闻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大数据是一种宏观的趋势分析, 而趋势和规律背后的原因需要配合微观的个体调查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来实现。《卫报》在对骚乱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 一方面对250多万条与骚乱有关的Twitter进行分析;一方面进行了300多个深度访谈。

而央视的一部分对大数据的解读并没有充分的依据。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就曾对《据说春运》系列报道的一组大数据的分析提出了质疑。系列报道中说, 春节期间, 搜索相亲的人中, 78%是男性, 这中间20~39岁的人数占79%, 因此得出结论, 这个年龄段的人群, 可能正在路上, 心里盘算着怎么躲过父母安排的相亲呢。而陈力丹认为, 在20~39岁中搜索相亲的男性, 他们都是未婚人群吗?如果未婚, 搜索相亲一定代表他们在谋划着如何躲避父母的相亲嘛?这个结论过于武断。

事实上, 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确定。大数据通常只能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但这并不是因果关系。如果A和B之间存在相关性, 有可能一方是因, 一方是果, 也有其他因素导致了A和B的变化。而且如果限定条件有变, 可能会存在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二) 进行大数据新闻团队建设

外国媒体对大数据新闻的实践早于中国。早在2012年年初, 数据新闻项目“信息亚马逊”就实现了为全世界最原始的生态系统提供互动地图的功能。这个地图可以提供最新的数据和报道, 读者也可以自行上传内容。

目前国内利用大数据做新闻还处于起步阶段, 央视和百度2014年初合作的“据说春运”、“据说春节”等开启了大数据新闻的有益尝试。但这一尝试目前仅偶尔为之, 没有成为有固定时段的新闻节目。如果要在大数据新闻方面做出突破式的进步, 要有专门的大数据新闻团队, 根据国际同行的经验, 大数据的新闻团队均由新闻专业人员与产品研发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组成, 后者充分进入媒体生产流程, 其情形如同《芝加哥论坛报》的新闻应用团队所说, 它们就像潜入新闻编辑部的一支快乐黑客团队, 常在与记者面对面交谈中找到他们需要做的东西。

央视如果想在大数据新闻上做出真正的突破, 应该建立专业团队, 打破传统思维, 选题出新, 与先进技术接轨, 与IT专业人员结合, 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 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以专业团队做专业内容。

摘要: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闻界对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的不断探索, 大数据新闻应运而生。大数据新闻的关键不在于数据本身, 而在于数据讲故事的能力, 在于能否基于读者的不同地域和兴趣图谱来进行个性化推荐和新闻定制, 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性报道。本文结合案例分析, 对电视媒体如何实施大数据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范式,大数据新闻

参考文献

[1]苏萌, 周涛.大数据商业革命《2012年夏季达沃斯特刊》[DB/OL].http://www.sootoo.xom/content/340794.shtml.2012.

[2]喻国明, 李彪, 杨雅, 李慧娟.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224.

[3]朱家麟.环宇计算机辅助新闻学[J].中国记者, 2002.

[4]徐琦, 宋祺灵.国内电视媒体大数据新闻实践探析——以央视新闻为例[J].新闻界, 2014 (14) .

[5]黄超.复杂议题融合报道中的大数据策略——以《卫报》网“解读骚乱”专题为例[J].新闻界, 2013 (14) .

篇4:传统过年,年味多

腊八粥喝几天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我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老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国人钟情腊八粥,除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腊八粥用料多样,营养素搭配合理,充分体现了食物多样化的配餐原则。传统中医认为腊八粥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二十三糖瓜粘

在年前腊月二十三,在民间很多地方流传着在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人们生活情况的故事。过去每家每户都在灶台正中供奉灶王爷,称作“一家之主”。灶王爷的画像两边有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像前还要供上一碗灶糖、一碗凉水、三柱高香。因为有“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的说法。其实这些都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献给灶王爷的灶糖又叫糖瓜、关东糖,是一种用黄米或小黏米和麦芽大米饴糖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但是这种糖,对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来说,吃的时候还是慎重为好,因为它黏度大,主要含麦芽糖,升血糖的速度快,对健康益处不多!

二十四扫房子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止的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此时许多家庭会把地面、窗户、家具擦得光亮如新,但仍会留下一些死角,不仅有碍观瞻,积存的灰尘也会危害健康。

对于打扫沙发和地毯,可以做一次吸尘,床罩、被罩和枕头清洗,并用开水烫;对于冰箱的清洁可以用消毒剂擦拭;电脑、电视和音响等精密家电,可以用静电除尘刷除去灰尘;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屏很容易附着灰尘,长时间不清理会形成黑斑,清洁屏幕时要先关机,并切断电源,可用照相机镜头清洁纸当抹布,第一遍擦拭时用力要轻,以免灰尘颗粒划伤屏幕,更换清洁纸后再擦时可稍用力;清洁电脑键盘时,可把酒精稀释后装在喷壶中,均匀地喷在按键上,然后用干燥的棉布擦拭;清洗微波炉内部时,最好先放入一杯清水,蒸煮三分钟,水蒸气有助于清除污渍。门厅里的纯毛门垫不太脏的话,可用吸尘器顺毛的方向吸尘,如果有污渍,可用专用的地毯喷雾剂喷射污渍,待其变成粉状,再用吸尘器吸去;PVC材料或合成纤维的门垫可以放在洗衣粉水里,用软毛刷刷洗干净;洗手间里的防滑门垫用过一段时间后难免滋生霉菌,用水清洗过后,最好用稀释过的消毒水除菌。另外,清洗门垫时应该戴上塑胶手套和口罩。

二十五冻豆腐

到了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做冻豆腐了。自己家里做冻豆腐很容易,因为北方冬天冷,买一块鲜豆腐,直接放在外面冻一晚就成冻豆腐了。

现在工业大规模的生产冻豆腐,是经科学加工制成的。工业上,冻豆腐是在极其卫生的车间里加工的,全过程需23天。加工工艺大致是:大豆→挑选→清洗→浸渍→粉碎→煮沸→过滤→蛋白质凝固→成型→切块→却冻→成熟→解冻→脱水→干燥→检查→入库→出厂。新豆腐经过冷冻,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其形态呈蜂窝状,颜色变灰,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破坏较少。

据介绍,冻豆腐含蛋白质63.4%,脂肪26.4%,碳水化合物7.2%,水分0.4%,其余2.6%。冻豆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据分析,每100克冻豆腐就含有25毫克维生素E。维生素E有抗氧化、预防衰老的作用。由于失掉了大量水分,冻豆腐就不会像豆腐那样滑嫩,但是很适合煮火锅,因为冻豆腐里面的空洞会比较容易吸收火锅汤内的美味。

食冻豆腐并非多多益善,过量也会危害健康。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均应慎食。

二十八把面发

到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发面蒸馒头了。面团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让酵母充分繁殖产气,促使面团膨胀。经过发酵的馒头膨松酥软、易于消化、而且可以破坏植酸等影响营养素吸收的因素,值得推荐。

民间有很多发面方法,比如用老面发酵、用化学膨松剂(如小苏打)发酵,或直接购买“自发面粉”或“发酵粉”。其实,酵母是最佳的选择。这几种方法的发酵原理是一样的,即在面团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在蒸煮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能使面团变得松软。用小苏打等化学膨松剂来发面,其中没有酵母菌,而是产气化学物质,会严重破坏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市场上的“自发面粉”或“发酵粉”与其原理相似,也会损害面食的营养价值。老面发酵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发酵方法,它依靠空气中的野生酵母和各种杂菌产生发酵作用,由于产酸细菌较多,会使面团产生不良的酸味。

用酵母发面则最具优势:一是由于酵母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如有机物、矿物质、多种维生素、酶类,以及麦角固醇、谷胱甘肽等活性物质;二是它能使面食口味纯正、柔和,还有酒香味。不过,由于酵母菌既怕冷又怕热,鲜酵母一般要保存在10℃~25℃的环境中。使用酵母发面时,可加入少量食糖,1∶1的比例最合适。酵母的使用量也要适宜,重量为面粉的1.5%~2%时,其发酵力最佳。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篇5:过年年味作文

我家也不例外,先是妈妈参加年货达人比赛并获得了大奖,然后是爸爸单位里举行团拜会,我抽到了一等奖,一只我好盼望的手机。然后呢我家也挂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爸爸还大老远的去买了很多烟花和鞭炮:什么“聚宝盆”呀,“恭喜发财”呀开门炮呀……我和爸爸还准备为家人带来一道好菜“金玉满堂煲”准备拿红包喽!

年三十傍晚,家家户户都在忙活着准备年 夜 饭,夜空中不时绽放出绚烂的烟花: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礼炮,百子炮……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

在这么热闹的场景下,我家可别有一番年味,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活着,我和爷爷一起去河边放生鲤鱼,和妈妈爸爸一起到楼下放鞭炮……随着炮竹声一阵阵地响起,爸爸叫到“开饭啦”我们一家一下子围到了桌前。好菜一道接着一道,浓浓的`香,直往鼻子里灌:白斩鸡、清蒸黄鱼、红烧肉,红烧牛肉,各种海鲜,还有一道我特意DIY的“金玉满堂煲”……我夹了一只鸡腿,“吧唧吧唧”地嚼了起来。嗯,真好吃!我沉浸在美食的幸福中,接着爸爸端上了一个好大的盘子,上面趴着八只大大的螃蟹,红红的背油光滑亮,似乎在招呼我们,我看得口水直流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过了一会儿,今天的主角上场啦!那就是“金玉满堂煲”:金黄的蟹肉,大红的枸杞,碧绿的剑兰,纯洁的百合……寓意着来年全家百年好合,大吉大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嗝——”我吃饱了,坐在椅子上,等待那一个激动的时刻……不用说也知道,当然就是发红包喽!爸爸笑咪咪的来到我跟前,递给我一个大红包,爷爷递给我一个大红包,外婆递给我一个大红包,妈妈也递给我一个大红包,还特意买了兔年金条送我,20xx年是我的生肖年呢!喜的我心花怒放。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这一年我们会更好!在噼噼啪啪的炮竹声中,在彼此真挚的祝福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篇6:过年年味的作文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过年的味道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过年的味道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过年的味道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过年的味道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篇7:过年的作文 粽香・年味

关于过年的作文 粽香・年味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三(7)班 周加茹

过年喽!吃粽喽!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粽子吗?那是因为“粽”和“宗”的读音很像,吃粽子是“光宗耀祖”的意思呢!

今天,我们家可忙开了锅。看,奶奶淘着米,准备着粽叶。爷爷和妈妈一起包起了粽子。一裹一捏,挺简单的样子,我也决定来试一试。我照模照样地学了起来,唉呀,不是漏了馅,就是散了架,粽叶在我手上完全不听使唤。看来,我只能乖乖地帮着夹馅打下手啦。哇,馅料真丰富啊!有爸爸喜欢的.肉馅,有妈妈最爱的干菜,还有香香甜甜的红枣,真是满足了各种口味的需求呀!开始包白米粽啦,我又帮着解绳子。我把缠在一起的四条小细绳小心地解开,本来只够包一个粽子的绳子就变成了可以包四个粽子的了,而且用细绳包的粽子更好看呢!

在大家的努力下,大盆大盆的粽子包好了。瞧,爷爷包的粽子胖嘟嘟的,真可爱;妈妈包的粽子瘦瘦长长的,显得很秀气。咦,怎么还有一种奇怪的粽子呢?它是由一大一小两个粽子连在一起的,尖头朝下看,就像是母亲抱着孩子,难怪妈妈说这叫“抱孩儿粽”。我把尖头反个方向,朝上看,哈,又像是两片船帆呢!我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顺风粽”,表示一帆风顺的意思。

咕嘟咕嘟,下锅的粽子煮熟了,香软可口的粽子出锅啦!在浓浓的粽香里,你闻到过年的味道了吗?

(指导教师 茹茉莉)

篇8:过年了,父母要什么样的“年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对如何过春节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酒店里的年夜饭取代了家里的热灶台、拜年电话突破了千山万水的阻隔、外出旅游代替了年初一的“出行”……很多人开始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而过年“万家团聚”的传统观念带来的交通压力、经济压力……又引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春节”的意义。其实 “春节”联系亲情的象征意义早就远远高于了过春节的形式。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春节不仅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一家团圆的好日子,老人们早早的就备好了香肠、腊肉和糖果等年货,封好了红包,就掰着指头数日子,等与儿孙们团聚,一家人度过一个热闹、祥和的春节。然而,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子女工作忙回不了家,经济状况不好没脸回家,不敬不孝不肯回家,孤寡老人等不到回家的人……在喜庆热闹的背后,总有那么一些老人躲在冷清的房子里害怕听到邻居家里欢聚的笑声,害怕看到年夜里绚烂的烟火。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采写了几个家庭过春节的方式,希望透过这几个家庭过年的故事,与大家一起讨论老年人在节庆时的真实心理诉求。

盼望儿孙齐聚笑声满堂

谢秀娟(居住地:广州, 72岁,退休干部)

知道两个儿子每到年三十的下午都会携着妻儿陆续到家,我和老伴刚进腊月就开始准备了。买年货,买桔树、菊花,给儿子、媳妇、孙子们装好压岁钱红包,给孙子们准备他们喜欢的零食,给孩子们的房间换上喜庆的床品……因为准备的时间长,每天准备一点,我和老伴也不会感觉到累。两个儿子因为工作关系常年在外奔波忙碌,平时来看我们的时间不多,而且都是匆匆来匆匆走,两年前小儿子还举家去了新加坡。虽然为儿子有出息骄傲,但毕竟我们年纪大了,孩子不在身边心里的失落感是很强烈的。平时他们工作忙,我们也不想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对他们不能常常回家,我们也是很理解的。春节就成了我们全家团聚的时候了,所以特别盼望过年。

考虑到平时儿子们都在外忙碌,我们家都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来过春节。今年,儿子和媳妇提议不自己做年夜饭,提前在酒楼里定好了。我们老两口坚持让酒楼把菜送到家里来,一家人在家里吃年夜饭说说笑笑的想吃多久就多久,不像在酒店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约束。我们喜欢家里热热闹闹的才像过年。

年初一早上,儿子会带着媳妇和孙子给我们老两口敬茶、磕头,我们给他们发压岁钱,这是我们家庭里很郑重的一项仪式。我们老两口都觉得一些传统的年俗是不能省略的,这样做不是为了增加我们做父母的威严,而是想通过这样的程序让孩子们重温童年的感觉,让他们暂时卸下社会的角色做回“孩子”!人年纪越大对物质的要求越少,情感需求却越强。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起以前好了不止一百倍,我们内心最盼望的还是儿子们能多回家看看,尤其是春节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饭聊天,才有我们老两口心里浓浓的“年味”啊,只可惜春节一年只有一次,和他们相聚的时间太少太少!

谢健(男、39岁 ,外企管理人员 )

我到新加坡工作两年了,虽然经常出差回广州可以顺便看望父母,但春节对于中国人,对于整个华人圈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我和家人的观念里,春节一家人吃团圆饭、守岁、发压岁钱这些传统的项目都是春节里不能取消的重要形式。我们兄弟二人,都因为工作关系长期四处奔波,平时陪父母的时间很少,所以不管我们多忙都要在春节前安排好工作,保证在除夕和年初一带着妻儿陪父母过。现在物质生活那么好,每年我们都会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给父母安排一些旅游,所以每到春节我们家还是选择传统的过节方式,聚在父母家中陪父母聊天,一面回忆过去春节的一些趣事,同时也总结自己一年的生活状况、工作成绩,说说新年的计划。对过去艰苦生活的回忆,就像一部温情的电影让我们更珍惜亲情。谈各自的生活和工作,让父母对我们生活的常态有所了解,让他们不要对常年在外奔忙的我们有太多的担心。

在春节这样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我们一定要满足父母“合家团聚”的这种情感需求,另一方面,漂泊的时间长了,一年到头也希望有两三天时间能卸下工作好好享受家庭的温馨,“年味”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家的味道。

编者语:“磕头发压岁钱”这样的场景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谢阿姨一家一直保留着这个传统的程序,只是为了让常年奔波忙于事业的儿子在这项传统的年俗仪式中重温童年的乐趣。我想谢阿姨夫妇的良苦用心会让很多的孩子和父母感动。的确,不管孩子多大,不管身居何等要职,不管年薪几许……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孩子,都让父母牵挂。春节,谢阿姨眼里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儿孙欢聚、笑声满堂。

不想给儿女增加经济压力

张莲英(居住地:贵州天柱,52岁,事业单位职工)

孩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孩子的父亲就离婚了,我一个人带着女儿和儿子生活。每到过年我们母子三人自己动手打扫卫生,做一些小饰品把家里装饰得喜庆温馨些。除夕夜我都会做一大桌孩子们喜欢吃的菜,一边看联欢晚会一边吃饭;年初一上午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爬山捡材(财),下午我们就在家里等来拜年的亲戚们。几乎每年都这样,虽然简单平淡但我们觉得特别的开心。

去年女儿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工作,过年回家的时候除了给家里置办了很多年货,给我和儿子买了新衣服,还给各家亲戚都买了礼品。女儿读书的时候这些亲戚们没少支持我们,现在她工作了自然也要懂得回报别人。但我们家的亲戚特别多,这样一来孩子的经济压力很大。年不能不过,但也不能让过年成为女儿的负担。我还是希望能像以前一样我们母子三人在一起过一个简单而快乐的春节,对于亲戚的恩情我想还会有很多的回报方式。今年春节,我早早就给女儿说好了,让她不要回家,我带着她弟弟到省城和她一起过年,一方面能减轻女儿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一下省城过新年的氛围。

腊月二十八和儿子就到了省城,我们三人去大超市买了很多年货,又动手把女儿的出租屋打扫干净装饰一新,有了家的感觉。年三十我照例做了一大桌孩子们爱吃的菜,还多加了一个香辣虾,在我们小县城可买不到新鲜活虾。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前,我和女儿逐个打电话回去给亲戚们拜年,他们还很羡慕我,说我女儿出息了能把妈妈接到省城过年。

年初一早上,女儿带着我和他弟弟去逛公园,晚上到新区看花灯……省城里过春节比我们县城里热闹多了,丝毫没有让我们感觉到身在异地他乡的孤单。今年春节,这样的安排既让我体会到了省城过年的氛围,又不让女儿承受太大的经济压力,亲戚们也都能理解,明年我还是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过春节。

周洁(女,23岁,事业单位文秘)

还在读书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喜欢和妈妈、弟弟一起动手装饰家,每次看着被我们装饰得喜庆温馨的房子,心里都有种想哭的冲动。除夕夜一边吃着妈妈做的菜,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成了我们家不变的习惯,看到特别搞笑的小品,弟弟常常笑得饭喷得满桌都是……年初一早上,我们三个人一起去爬山,我和弟弟一路追打着在上山的路上疯闹,惹得妈妈一边笑一边叮嘱我们小心;中午开始陆续有好多亲戚来拜年了,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是收压岁钱。我们把每年的压岁钱攒下来,基本上就够了一年的学费。考上大学以后,拿到的红包明显就比弟弟的厚了很多,我知道亲戚们在用这样的方式支持着我们,心里特别的感激。每次亲戚们走后,妈妈也都会对我们说:“你们姐弟要知道感恩,以后有出息了要懂得回报对我们家好的人。”

也因为惦记着这句话,去年春节回家,已经工作了,我觉得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给家里置办了年货,给妈妈、弟弟买了新衣服,给每家亲戚带了礼物。可这样下来,不仅年终奖全花光了,还连同这一年攒下来的积蓄也花光了,春节回来还向同事借了一点钱,才坚持到发工资。今年底年,我就开始为过年回家买礼物的事犯愁,妈妈打电话来说想感受省城怎么过春节的,春节上来过,一下子让我轻松了很多。今年,我们三人又像以前一样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虽然是在狭小的出租屋里,但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们三个人的“年味”一点都没有减少。

编者语:一句“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不禁让人热泪盈眶。

为了不让春节走亲戚成为刚参加工作女儿的经济负担,张阿姨带着儿子到省城女儿的出租屋过春节。母女三人自己动手把女儿的出租屋装饰一新,再自己动手做一桌美味,这样便是一个简单而温馨的春节。其实只要心底有爱——母亲爱孩子,孩子爱母亲,在哪里过春节都能收获一份快乐!

儿女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

杨文华(居住地:湖南永州,68岁,农民)

进入腊月,我们农村就开始杀猪宰鱼做腊肉腊鱼,这些是我们这里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有的。去年和前年,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媳妇为了节约钱,没有回家过年,我们两老心里空空的也没有心思过年,到镇上随便买了一点成品的腊肉,年三十的时候做给两个留在家里的小孙孙吃。前两年的年过得和没过一样。今年,儿子媳妇打电话说要回来过年,我们老两口可开心了。腊月初九,请村里几个年青人帮我们宰了家里最大的一头猪,全部做成腊肉,自家做的腊肉好吃又能久放,本想等过完年儿子媳妇回工厂就给他们多带些。

这两层楼的新房是我们家前年才建起的,建房子的钱都是儿子媳妇到外面打工攒下来的。我和老太婆还特地去镇上,买了对联、年画把家里的门窗都贴上,看起来像过年的样子些,让两年多才回家一次的儿子媳妇觉得我们能把家里的生活安排好。我们家就这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嫁到外地,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儿子能留在身边,但是就靠种那几亩地,可能我们一辈子都住不上这样好的房子。村里出去的年轻人很多,村里的老人和我们一样都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儿子和媳妇腊月二十九到家,大包小包带的都是给我们两老和孩子们买的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好些我们见都没见过的营养品和糖果。他们还带回来一台电脑,村委会办公室里也有,听说可以在上面卖我们的农产品。儿子告诉我们,他这次过完年不急着回去,想在老家考察考察发展养殖业,有了电脑以后农村和大城市的距离就拉近了,只要找准方向,想致富比去打工容易多了。我和老伴不太明白他讲的话,但是我们知道只要他能回家呆在我们身边就是天大的好事。

年初一大清早,儿子早早起床放鞭炮,开“财门”。我们老两口和小孙孙都换上了新衣服,新鞋子。孙子们装上糖果,拿着玩具高高兴兴出门去找村里的小孩玩。我们在孩子的新衣服里给每人放了一张新二十元。想到小孙儿们发现钱后一定高兴得跳起来,我和老太婆也乐了起来。真希望儿子能找到适合的项目,以后过年我们就可以年年这样开心了。

杨光(33岁,男,返乡农民工)

我和媳妇在沿海一带打工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这十年的春节有一半以上都是在打工地和工友们随便拼凑着过的。去年,没回家的工友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都在喝酒前打电话回家拜年,因为怕喝了酒控制不住感情,惹得家中的父母担心,自己也难受。我们每人做一两个小菜,摆一大桌,一边吃一边聊,话题总是离不开在老家和亲人过节的情形,也知道这个时候家中的父母会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吃不下饭,过不好年。几杯酒下肚,几个婆娘先哭了起来,我们几个男人也忍不住落泪。春节了,谁心里头不想着家里的父母、孩子啊?城里再繁华终归不是我们的家,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像我们这样的农民工能在大城市里安下家的能有几个?大家都是拼命干活,省吃俭用攒钱回老家建房子,再省些钱回老家找适合的项目做点小生意就是最理想的生活了。

有两年多没回家了,看到父母比前些年老了很多,心里都很酸。屋里屋外被两个老人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贴上了红彤彤的对联、年画,廊道上挂满腊肉、香肠、腊鱼……我们知道,父母盼我们回家盼了好几年了。这两年手里有攒下一些钱,我和媳妇商量着准备回家搞养殖,这样才能照顾好父母和孩子。

编者语:为了改变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一辈子都过不上好日子的状况,上个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出现一股浩浩荡荡的民工潮,这些年青的农民们离开黄土地,去寻找脱贫致富的法宝。大量的资金跟随他们流向了农村,新的生活方式也跟随他们进入农民家庭,但也从此开始出现大批“空巢老人”,在家里一天天数着孩子离家的日子和回来的日子。特别是春节,老人们最希望在外打工的孩子能回家团聚,在这些老人眼中最大的财富不是儿女们带回来积蓄,而是儿女们健康平安的归来。

全家团聚就是过年

魏秋菊(现居地:吉林九台、 退休职工)

因为工作的关系,女儿去了远隔千里的城市,一年也就能在过年的时候回来一趟。所以,每到年关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急切地数着日子,开始倒计时。但是因为路途遥远,看着女儿来回折腾的疲惫,也觉得不忍心。有的时候想干脆跟她讲,不要回来了,以后工作不忙抽空回来吧。可是,又怕这一说,我们见面又不知道会是何年何月。

做父母的不在乎哪天过年,只要孩子们回来了,我们心情也就跟着好了起来,恨不得把对孩子一年的思念全部在这几天补偿回来。当然,我的补偿方式就是天天做她喜欢吃的东西,看她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开心。

在孩子要回去的前两天,我就开始给她准备行李:女儿喜欢吃的零食,分给同事的特产……装了满满两大箱我还嫌不够,恨不得能把女儿这一年需要的东西都给她准备好。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这样的,孩子们都是在外边忙着各自的事业,没有时间经常回家。就算是过年,也会有赶不回来的情况。对我来说,只要是孩子们回来了,就是过年,管它是哪天。过年不就是图个团圆嘛!

墨予(女、 媒体工作者)

一进腊月,我就开始了每年一次千里迢迢回家的准备。在网上一次又一次的看机票,打电话和家里商量是坐飞机还是赶火车,采购带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抓紧时间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当一切准备就绪,临近过年的时候,我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祖国的大西南到遥远的东北,仿佛有一根线在牵扯着我的神经,即使要经过很多的困难和周折,即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漠,即使瞬间从温暖如春的季节过度到冰天雪地的寒冷,依然阻挡不了我回家的脚步,平复不了对家、对亲人的眷恋、奔赴家里的情绪。

因为我知道在遥远的家里,有亲人的等候,有父母的牵挂。回家过年,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和家人的团聚,感受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存在。

儿时,是一天一天的数日子,盼望着过年,经常会问父母“还有几天过年呢”。虽然对日子的概念很模糊,但是只要看到妈妈办置年货、打扫房间、给我们买新衣服,内心深处就知道,“年”就要来了,于是满心的欢呼雀跃,却又要在内心强迫自己忍耐。过年了就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漂亮的新衣服和压岁钱。那时对新年的渴望,纯粹是物质上的。

现在我依然盼望过年,但是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过年就可以回家了。

东北,还算是年味儿比较浓的地方,许多流传下来的民风民俗,像看冰灯、扭秧歌、冻豆包等,还可以看到。不过,更多的是越来越现代的娱乐形式。过年,在我家里,也只是大家围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就算是除夕夜,我们都是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吃饭,吃完了想休息的就休息,想看电视的看电视,想聊天的聊天。辛苦一年了,难得有放松的机会,没有人会刻意的制造氛围。连续几天吃着老妈做的不重样的饭菜,即使体重秤上的数字一个劲地飙升,内心还是很温馨、很幸福。

编者语:魏阿姨给女儿收拾的行李“装了满满两大箱我还嫌不够,恨不得能把女儿这一年需要的东西都给她准备好”,这一举一动真实的表露出了“儿(女)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怀。过春节母亲最盼望的是女儿回家,吃上母亲做的饭,躺在睡了十几年的房间……不刻意营造过年的氛围,让孩子以最轻松的状态好好休息几天。

七嘴八舌话“过年”

熊亮(81岁)

我是一个独居老人,儿女早逝,平时就是靠低保金和左邻右舍接济过日子,大家对我都很照顾,辖区民警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常常来帮我打扫卫生,送米送油,生病了都是这些孩子轮流照顾我。今年过年,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商量决定,从年三十到年初七不当班的警员轮流把老人接到家里过节,我真的很感谢他们。以前虽然大家都会给我送很多年货,但是我最羡慕的还是别人家里的欢声笑语,今年过年我又有了家的感觉。

黄细妹(60岁)

老伴平时在广州帮女儿带孩子,儿子在贵阳的工作很忙,我留在贵阳帮儿子操持家务。老头子基本上都是过年才和女儿女婿一起回贵阳,所以我们老两口这四五年来都是聚少离多。虽然儿女们都很孝顺,对我们两老也很关心,但毕竟儿女的感情还是取代不了老夫老妻之间的嘘寒问暖。现在我们年纪也还不算大,身体也还硬朗,但广州那边的夏天让在“爽爽贵阳”呆惯了的我们很难适应,我还真替老头子担心。平时不管是我们俩谁闹个头疼脑热的,相互都很牵挂,但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工作我们都没有把这个担心告诉孩子。我希望孙女快些长大,我们老夫妻能团聚,相互有个照应。

李明(66岁)

很多老年人最盼望的是儿女回家,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可我和老伴最怕的就是节庆儿女回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的饭菜要准备,还要备齐各种零嘴、水果。给孙子的压岁钱也年年见涨,年三十好容易把一大桌菜端上桌,我和老伴已经累得没有了胃口,孩子们风卷残云般吃完饭,该拿的拿了,拍拍屁股就走,又只剩下我和老伴打扫残局。今年刚过初一,我和老伴都相继进了医院。早知道这样,孩子们不如不回来的好。虽然我和老伴都是退休干部,但前些年三个儿子相继买房、结婚、生孩子,我们的积蓄也花了个精光,现在不管是经济上还是体力上都经不起折腾了。我们老年人,说不喜欢孩子回家都是假的,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带着“心”回家,而不是带着“嘴”回家。

李文霞(90岁)

我在敬老院住了七八年,每年春节院里都会给我们这些老人准备新衣服和很多好吃的,年三十晚上院里还会给我们准备很多我们老年人喜欢的大秧歌、二人转,看得我们都乐呵呵的。今年的三十夜,院长、工作人员,还有一些陌生人都在院里陪我们吃年夜饭,还给我们发“压岁钱”,院长说,现在关心我们这些老人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些红包还有我们穿的新衣服都是这些好心人送来的。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体会下一篇:2016十二岁生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