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读后感

2024-04-24

草人读后感(精选6篇)

篇1:草人读后感

《稻草人》读后感:我们都曾是稻草人

妈妈曾对我说过:“人只有从失败失落中走过,才能真正长大。”

读了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让我明白了妈妈这句话的意味。

故事中的稻草人,工作勤勉,兢兢业业为一个失去丈夫与儿子的老奶奶守候一片稻田,却碍于自身能力,无法驱走毁坏稻田的飞蛾,之后看见带着生病孩子钓鱼挣钱的可怜女人以及桶里挣扎死去的鱼,稻草人深深感到无奈与自身的无能,倒在了稻田里。

我也曾遇到过稻草人般那样的无奈。在学校里,我因几次大考的失误,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越是考不好,就越是心烦意乱,越是心烦意乱结果就越差。老师和父母都为我着急,要我不必太在乎成绩,调整好状态。但他人越是催促,我越是担心,成绩越是不如意。

我开始讨厌一切劝诫的话,讨厌所有鼓励我的人,认为他们都是假惺惺,在看我笑话。我开始不信任任何人,疏离他人,总看到他人的缺点,找不回原来的自己。我无法自我调节,无法冷静下来思考。

我平时没有太多的喜好,只能从书里寻找排解的方法。在那段苦闷的日子里,惊悚恐怖等拥有负能量的书成了我的最爱,直到暑假整理书柜时翻到小学时卖的《稻草人》。重读《稻草人》,我问自己:是像稻草人那样面对悲惨的事实倒在地上,还是勇敢面对现实,撇开失落与失败,坚强地站起来? 一时的成绩算不了什么,我要找回自己的状态,让别人嘲笑去吧!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我现在的遭遇远不及稻草人那么惨,我怎能这么轻易就被现实、被失落压倒。我不会!

是时候回来了,我对自己说。回来重新证明自己,轻装上路!

篇2:草人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稻草人,让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园里的细竹枝做的,它的肌肉和皮肤是很多年的黄色的稻草做的,它的头上有一个篮子做的帽子,它还有一张平平板板的脸,看不出来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手上还挂着一把旧扇子,它的架子很长,它没有脚只有一根棍子。农民伯伯把它插在天地中间的泥土里,整天整夜看着田野里所有的事情,有关于田里的事情可以去问稻草人。

我觉得这篇稻草人的故事可真好真有趣。

篇3:突破标准起草人署名的误区

该文除引言外, 文章主体主要有三个部分, 一是关于标准起草人署名规定的历史探轶;二是标准起草人署名的现状分析;三是根据历史和现状分析提出的相关建议。

在历史探轶部分, 文章收集并核对了1987年以前我国历年发布的《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即GB1.1) , 得出的结论是, 在此之前均未发现在标准中应署名标准起草人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 我国的标准文本在1987年以前是不署名标准起草人的。

根据他们的追溯, 在1988年4月, 当时的国家标准局根据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曾经发出一份通知, 即国标发 (1988) 088号文。该通知说, 经研究决定:“需要时, 可以写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同时规定“人数一般以3~5人为宜”。看来署名标准起草人是从这个通知开始的。这个通知是针对“GB1.1-87”版的修订稿补充做说明的。此后, 在“GB1.1”1993版、2000版、2009版中取消了“需要时”的限制词, 直接规定了在标准前言部分署名起草单位, 也署名标准主要起草人的要求。在这三个版本的“GB1.1”中, 除93版规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一般不超过5人, 重大综合性基础标准不超过7人”外, 其他版本未做类似规定, 也就是说, 以后的版本, 放开了对标准起草单位和标准起草人署名的限制。

该文在这部分论述中, 还原了当时决定署名标准起草人的初衷, 同时也说明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有争议的。反对的意见是:“标准的起草、制定以及后来的宣贯实施都是集体工作的成果, 尤其是标准的起草阶段, 参与者众多, 起草工作是集体工作的结晶, 将标准起草人署名在标准文献中并不合适”。另一条反对的理由是, 在国际标准界, 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作法。国际标准和各国的标准只是采用标准归口的技术委员会署名的唯一作法, 并不涉及个人。支持意见的理由是:在我国, 标准化工作无人重视, 从业人员没有独立的职称、奖励和晋升渠道, 署名可以为标准化工作者的晋升和奖励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便于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文章在进行这样的介绍之后, 转入了对标准起草人署名的现状分析, 这是作者论述的核心部分。为了论述清晰, 作者将这部分文章分成了两段。由于本文篇幅所限, 不可能对原作全篇引用, 我只是根据个人读后对作者原文的理解, 用我自己的语言, 概述如后。 (在此我想申明, 如果出现对原著错误概述或误解, 责任在我本人。)

该文第一段论述了标准起草人在标准文本中署名的积极作用。有四点, 一是对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和社会认可有积极影响;二是有利于调动标准化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有利于标准宣贯;四是可以起到对标准起草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作用。个人认为, 可惜的是文章的这些论点与当初决定实施署名的支持意见基本相同, 同样缺乏足够的论据予以支持。

该文第二段论述了标准起草人署名带来的社会问题。作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起草人个人署名引发了标准“公益性”和个人“功利性”的矛盾以及个人成果与集体成果的矛盾;二是个人功利性容易引发起草人和参与起草企业的“权利寻租”行为;三是标准起草人署名并不能真实反映起草人在标准起草工作中体现的真实作用;四是有些企业以起草单位或起草人的名义推销产品或品牌, 违背了标准的公益性;五是有人借用专家搞虚假署名骗取立项, 进而套取国家标准补助费。

显而易见, 文章作者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没下结论的结论:那就是在标准文本中署名标准起草人的结果是弊大于利, 有着很大的危害性。老实说, 我本人同意这个分析, 也更赞成她们的钻研态度和敢于承担、敢于负责的独立思考精神。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空气下, 能够大胆地说出这样的结论, 谁能保证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受指责, 他们自身不会背上骂名呢?

自然, 作者在文章最后部分给出的建议就不言而喻了:一是淡化标准起草人署名在标准化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作用;二是加强标准起草人署名的监督管理;三是借鉴国际作法, 逐渐同国际接轨。

读过这篇文章, 使我不禁想起了提议做这项研究的事情始末。

对于个人来讲, 我始终自认为自己是能够钻研业务, 并且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和敢于说真话、办实事的人。自从不经意间踏入标准化这个行当的门槛之后, 曾经放过三次狂言:一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缺管理;二是标准化业界缺理论;三是标准化研究院缺研究。当然, 我这样说, 必然招自来自各方的反对。可是经过十多年的相处, 业界的很多同志却逐渐了解了我。我并不是全盘否定, 而是强烈地期望改变现状, 推进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正因如此, 我曾经在主管领导面前陈述已见, 也曾经在ISO理事会上大声疾呼, 更曾经在就任中标院院长之后面向大庭广众直截了当地讲出我的观点。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有人反感, 有人响应, 有人接受, 也有人唯之诺诺, 啧啧称道, 行动时却囿于各种原因, 裹足不前, 个中原由, 不得而知。

关于“垃圾标准”现象, 是我2003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作期间发现并提出来的, 也和同志们一道尽我所能做了大量的改善工作, 只是后来力不从心, 无法抵挡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泛滥。事情拖了多年, 只是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 国家标准委主要领导在报告中才第一次对这种现象发声谴责, 使我感到自己的观点终于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关于标准界缺乏理论研究的现象, 我曾经在多次国际国内场合宣传过我的观点, 也曾引发许多专家、前辈和业者的共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2010年我在中标院上任伊始, 就多方游说, 说服领导和主管部门在“三定方案”中确定成立中标院标准化理论与教育研究所, 寄希望于年轻后生, 希望他们丢掉物欲和杂念, 潜心作些深入的理论研究, 开展好标准化教育活动, 这是利国利民, 荫及子孙的有德之事。我相信这些后生们不会顾小利而望大义, 辜负了这片事业。任职中标院院长后, 仔细观察那么多研究人员、那么多博士、硕士在怎么做他们的研究工作?他们制定的标准质量如何?他们的研究成果于社会、于国家、于民众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结果通过众多的科研人员给我的信件中, 我发现不说是乱象纷呈, 也可说是一片散沙。众多的年轻人, 困惑不解, 莫衷一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仔细研判, 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觉得所有问题无不涉及两个词:“公益”和“功利”。在这两者的博弈面前, 多年来, 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确实出现了许多误区, 标准起草人署名就是其中的一种。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2010年某月, 为了推进研究领域建设, 我曾经亲自逐一听取某个单位全体人员的述职报告。其中一名刚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大学本科生的述职使我吃惊, 这位同志在短短时间内竟然成了十多项国家标准的起草者, 其中大部分还是第一起草人!当然不应该怀疑年轻人的工作热情, 可是这样搞出来的标准有用吗?为此, 我责成有关同志对院内三年来起草制定并经上级机关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做了一次系统分析, 看看有没有我所说的“垃圾”标准,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堂堂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研究单位是如此, 其他地方的状况就更可想而知了。可是这种状况却丝毫没有影响标准起草人的绩效收入, 没有影响他们的获奖和晋升, 甚至会为他们的业绩添分加彩。出现这种现象岂不怪哉?

篇4:布衣草人的天空

在浙江湖州织里星罗棋布的童装企业中,布衣草人显得有点另类,说它另类,其一,公司注册地在香港;其二,公司在广州、上海、杭州这些时尚前沿的城市设立了童装研发中心;其三,它以品牌专卖代理和电子服务捆绑式销售的方式实施童装营销;其四,它以自主品牌,自行设计的款式,委托给下游企业,实行贴牌生产。这样的企业在织里这个闻名全国的童装市场中是唯一的一家。

独特的品牌创意

布衣草人的品牌,让人产生很多联想,这个名字充满了乡村田野的气息,也充满了童趣欢乐的回忆,能勾起人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联想。公司掌门人马伟忠童年就曾经在乡村生活过,对农村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稻草人有着深刻的印象,品牌形象稻草人可以说是童年生活的浓缩,这个品牌来自于生活,又有着自然亲切,时尚质朴的特色。“我们在定位这个童装品牌的时候,就把自己童年生活的经历凝聚在其中,简单的几根木棍扎成一个十字架的形状,然后在上面拴上些凌乱的塑料布,再在十字架的端部扣上一顶烂草帽,这样一个形象,简洁大方,具有亲和力,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趣味。推出后,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马伟忠似乎还沉浸在当年品牌推出时的场景中,“随后,我们把布衣草人品牌应用在和童装相关的产品上,也获得了成功。”马伟忠的思路很开阔,他们准备把布衣草人品牌延伸到儿童系列用品上,形成一个产业链,公司研发的布衣草人公仔就是一个天真可爱的稻草人,不仅孩子们喜爱,也惹得不少成人收藏,作为对童年生活的重温。

在织里上万家童装企业中,大多是加工企业,真正具有品牌的并不多,成为知名品牌的更为罕见。马伟忠深知,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并打造成知名品牌,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很难,自己的品牌就意味着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要获得主动权,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最终产生不了现代市场经济,除了其它原因。也和对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长期缺乏有关。李逵一出,李鬼泛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战略的确定极为重要,不仅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还要有本土化的实践。布衣草人品牌,既包含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拥有时尚现代的因子,使人在领略现代生活的时尚气息的同时,又有一种很高的文化精神的魅力。

布衣草人,充满田园魅力的现代童话。

都市的研发团队

布衣草人公司注册在香港,在这里可以把握最新的童装潮流,研发中心及设计团队分布在广州、上海和杭州这样的大都市,同样也是为了把握最新的童装潮流,研发人员根据流行风尚设计出新款的童装,把设计的新款,童装传到织里的总部,打出样衣,获得订单后,然后委托下游企业贴牌生产,这样一个流程,保证了童装款式因时而动,适时而销。在这方面,3个设计中心和总部设计部可以说是创新的大本营,马伟忠在这方面的投入电最大,每年新款童装的研发经费不少于500万元,最近在杭州钱江新城CBD买下170平方米的写字楼面,作为布衣草人杭州设计中心的办公用房。在广州和上海都租用了500平方米和160平方米的写字楼作为研发中心,还在当地高薪聘请了专业的设计人员,及时捕捉最新童装趋势,设计出适销对路的新款童装。

设计研发在布衣草人的公司战略中是重中之重,处在核心地位,马伟忠一年中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出差在外,一方面到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巡察,一方面感受多地童装市场和童装趋势,对流行趋势的分析和把握成了他的日常功课。布衣草人每个季度要推出200多个新款童装,一年中就有800多个品种推出,这种高密度的新款童装的诞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设计团队是很难实现的,目前,公司30人的设计团队都是有着三年以上设计经验的专业高手。

“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色彩。”是布衣草人的品牌理念,这一理念的实现,需要强大的设计创新支撑,布衣草人追求的是在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中提供一抹温暖的亮色,因此,创新的品牌理念化为斑斓多姿的各式童装,成为孩子们金色童年的组成部分,这种创意本身就是一种爱与美的教育。

前卫的电子商务

马伟忠是一个勇于追求新知的人,他对新的电子商务情有独钟,这种商务模式自诞生以来,受到青年人的青睐,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事童装电子商务,马伟忠是最早的那批人之一,在织里布衣草人可以说是最早在网上推销童装的企业,在网上销售布衣草人童装是2009年5月,当年的销售额是80万元,2010年达到290万元,是上年的三倍还多,今年一下子达到1300万,这种爆发式的增量,使马伟忠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空间,他测算,每年增量可以达到上一年的三倍。不出两年,年销售额超亿元不成问题。布衣草人目前的交易平台主要是淘宝网,另外还有拍拍网、拉手网等。为此,公司专门建立有20多人的电子商务部,在织里的布衣草人大楼,二十多台电子商务的电脑运转不停。如果有人到现场还可看到湖州邮政的EMS快递特别在这里设立了一个网点,专门办理网上营销童装的业务,每天都有15800多条童装,由快运发往各地,每天的吨位有3-5吨,占到湖州EMS整个业务量的一半。企业的物流合作方还有圆通快递,这里是织里最大的童装物流基地。马伟忠看到电子商务使童装的销售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销售模式,今年销售达到80万件,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如按传统模式,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十年。2011年11月底,织里发生了童装税费风波,但拥有许多外地工人的布衣草人却安然无恙,事后,时任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专门率相关部门领导前来调研,对于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童装的方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一模式代表了织里童装发展的未来。

马伟忠一向推崇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从中受益不少,无论是企业的环境设计、管理模式,还是营销方式等都有借鉴,前不久,他还专程前往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金融负责人、同为湖州中学校友的胡晓明进行交流。这些和其它企业高管进行的交流和探讨,拓展了他将电子商务引入童装领域的思路,在淘宝商城的童装商家中,布衣草人遥遥领先。

延伸的代理加盟

布衣草人在线上推行电子商务,在线下建立起了庞大的品牌代理,设立了专卖店,至今已在浙江、江苏、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河南、陕西、辽宁、黑龙江等二十多个省市建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代理商销售渠道,并在浙江、四川、陕西拓展建立了100多家品牌加盟店,包括专卖店、组合店、专柜等。

十三年前,也就是1998年,当时的马伟忠和妻子在织里同泰路172号租了店面招了几个工人,买了五台缝纫机,开始以2万元起步,到今天成为拥有20000多平方米生产基地,3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7000多万元的知名企业,说起这些经历,马伟忠感觉这就好像一位呀呀学语的婴儿成长为活泼可爱的少年。其间既有艰辛,更多的是欣慰。如今企业的设计团队、生产团队、销售团队和服务团队已今非昔比,马伟忠本人也在2011年11月被评为“湖州童装企业十大领军人物”,布衣草人和织里另一家知名童装企业今童王一起进人全国童装企业30强。

对于布衣草人来说,持续发展的动力就是专业和创新。马伟忠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够建立起设计、生产、营销、物流一条龙的完善的产业链,“最终要建立自己的网上独立商城。”他表达了这样美好的愿景。

篇5:《草人》读后感

稻草人对农民伯伯有很大的帮助。农民伯伯在耕田,一只小鸟想要啄粮食,小鸟看见了稻草人,立刻就害怕的飞走了。

稻草人每天都会看见农民伯伯,农民伯伯也每天都可以看到稻草人。稻草人的身体胖胖的,手是用竹子做的,眼睛大大的,非常可爱。稻草人每天晚上都不会睡觉,帮助农民伯伯守护着一望无边的田野。

我要向稻草人学习,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乐于助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6:稻草人读后感

学号:1301010850

姓名:邓力瑛 我觉得儿童文学应为儿童所喜爱,对儿童有益。既要做到是和儿童的情趣易为儿童所接受,又要有助于儿童的成长。

当我第一次读叶圣陶先生的名作《稻草人》时,便被震撼了。当时还只是一位小学生,在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最大的悲伤:可怜的稻草人,可怜的老婆婆,甚至是那些以庄稼为食的蝗虫也能得到我的怜悯,生活中,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它被插在稻田的中央,用来驱赶叼稻谷的麻雀等.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说,不能动,和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受伤害的人们.这个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的主人是个年迈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生病去世,老太太因为伤心过度,她落下了动不动就流眼泪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上前几年闹水灾,庄稼收成又不好,老太太干瘪瘪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这一年,稻子长得很壮实,而且雨水也不太多.眼看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敌——一种灰色的蛾子飞来了.它们在稻叶上安了家,肆无忌惮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想到主人干瘪的脸,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稻草人使劲地扇扇子,可是蛾子们还是继续放卵,然后从容不迫地飞走了.稻草人多想告诉老太太,可他不会说话,他好伤心……

河里传来一阵咳嗽声,原来河面上停着的小船里躺着一个病重的孩子.他用轻微的声音叫妈,可他病得太重了,根本叫不响.他的母亲是个渔妇,靠捕鱼为生.孩子口渴急了,喊着要喝茶,但渔船上哪里有茶呀?妇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给他喝.妇人捕到一条鲫鱼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脚下.稻草人多想燃烧自己为孩子烧那条鲫鱼补补身子,多想拆开自己给孩子一些温暖.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呆着,他伤心极了……

突然,沉睡的稻草人被一位妇女的哭声惊醒了.原来她的丈夫把家里的钱财全赌光了,最后想把她给卖了.她走投无路,想到了投河自尽.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轻生,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着渐渐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他伤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帮助身边的人们!为了驱赶破坏稻谷的灰蛾,他使劲拍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老太太,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为了阻止妇女跳河,他流尽了眼泪.最后,稻草人倒了!不是因为他怕辛苦,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碎了.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的事.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伤心,急得恨不得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熬鱼粥喝.孩子口渴了,渔妇就用碗从河里舀起一碗河水灌进孩子嘴里.孩子咳嗽得更厉害,只剩下喘气,后来就没声了.即使孩子生了重病,渔妇也没有空闲和时间去照料他,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小孩子多可怜啊.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给孩子煮茶喝.可是,稻草人没有办法,心里虽然很悲痛,也只能一面叹气一面哭,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另一位妇女更伤心.因为孩子死了,丈夫赌钱把家全败光了,就连她也要被丈夫卖掉.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来到这河岸要投河自尽.稻草人着急死了,想救她,拉住这位妇女,阻止她寻死.但是它办不到.它恨自己,认为见死不救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罪孽!

上一篇:农耕文化发展下一篇:金三系统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