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

2022-12-31

第一篇: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

我心中的楷模

华夏年夜地上,任长霞,一个曾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再次被人们所传颂,在她因公殉职的日子里,人们以各类体例悼念她、怀想她的事迹,依靠心中无限的哀思,一场普遍深切地向任长霞进修的勾当已在华夏年夜地率先开展起来。

任长霞生前是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也是河南省独一的一位女公安局长。2004年4月14日晚,任长霞在郑州市公安局陈述请示落成作,连夜赶回登封市部署案件侦破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经急救无效于15日凌晨1时许弃世,年仅40岁。动静传开后,人们无不为她感应可惜。

她的尸体运回登封后,干部群众纷纷自觉前往纪念,三天三夜人流不息。在她的灵棚前,天天不竭有群众来敬献花篮、花圈。有的还自动为她守灵,她生前收养的孤儿刘春雨为她披麻戴孝,哭喊着‘任妈妈’,曾被悍贼绑架而被她解救的少女冯一景全家,打着挽幛,吹着哀乐,从几十里外山村赶来,曾遭到黑帮辚轹糟踏又为她铲除黑帮欢呼的农人冯长庚,早已哭瘫在地,泣不成声······

读任长霞,我泪水潸然。

良久没有打动过了,今天,默默读着任长霞的事迹报道,我象那些被他关爱过的辅佐过的市平易近乡亲一样,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今天,回味着任长霞的一言一行,我象她的同事、伴侣和家人一样,相信世上有爱平易近如子、嫉恶如仇、清正清廉的好干部;良久没有落泪过了,今天,回忆着任长霞的生前照片,我象在登封市长街上为她送行的二十万干部群众一样,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只是一名通俗人,可是,今天,她的事迹让我熟悉了她,体味了她,也永远记住了她。

天天,为了所谓的‘前途’我辛劳着,打拼着,面临世俗,我很有理由地这样糊口着,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沉湎于其中,日复一日,我已经变得两眼蒙尘、心灵麻木、患得患失踪。在我的潜意识里,名正言顺,只是政治家的一种口号;乐于奉献,只是谋求者的一种路子;关爱苍生,只是暴富者的一种装饰。为此,我变得冷峭。是任长霞,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境界,感应感染到了另一种情怀,领略到了一种真正的博年夜,认清了自己的细微。她襟怀胸襟宽广,铁肩担道义,所以,她对群众柔情似水,对罪犯正气如虹,她自傲,永远布满激情,她告诉了我世界上有一种真爱,人生可以有另一种活法。

见过了社会上太多的不公和失利,我起头失踪望和愤世嫉俗,是任长霞,告诉我若何熟悉社会和人生,在滔滔尘凡中若何连结清醒的脑子和朝气蓬勃的糊口立场,若何将小我与公共融汇到一路。任长霞,一位不曾碰面却已经离去的女人,让我亲热地喊你一声‘年夜姐’,是你,为我平平的糊口激起波澜,为我锈蚀的魂灵抹出亮色。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任长霞走了,她化做一棵青松耸立在颍水岸边,她化做一道彩霞光照嵩岳年夜地。

说到此,我们要学任长霞什么呢?任长霞的干事、做人、仕进是一种境界、一种楷模、一种高度,却是可望、可及、可学的,也是我们学获得、学得会的。她的事迹如斯悦耳,却是那样的泛泛,只要我们全力,同样办获得;她的精神是如斯可贵,却是那样纯朴,只要我们坚持,同样可以发扬。我们相信赖长霞的精神必将被泛博职工和党员干部担任下来,化作诚心诚意为人平易近处事的现实步履。打动之余的最好选择就是将她的精神发扬光年夜,赋予任长霞精神新的步履和光华,是以,我们应该发自心里地去进修,要真心装着工作去进修,当干事业去进修,而不是为了使命去进修,为了号召去进修,更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去进修,否则,就有可能将任长霞精神曲解、误读。

要进修她克意进取、率先垂范的优异品质,全力缔造一流的工功课绩,全力培育一支政治判定、营业精晓、作风优良的企业队伍,为促进全区的经济成长和社会前进做出积极进献

第二篇:学生心中最美教师的标准:

1. 关心孩子,体贴学生,善待、宽容学生。乐于帮助学生。 2. 会讲课,少留作业,不拖堂。及时留作业。

3. 上课没有怨言,不打骂学生,鼓励平时不说话的学生发言。 4. 不公布成绩,令成绩不好的同学难堪。好生与差生一视同仁。 5. 勤奋工作,加强生活技能。喜欢读书,能及时推荐给学生。能有时间到户外活动了解大自然。有健康的身体。

6. 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批改作业认真。上课准时盗到班级。 7. 老师认真,代课成果有效。阅历丰富,有经验。与家长能多沟通。 8. 上课不接打电话。同学生病能及时告知家长。

五四班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一日

第三篇:楷模在我心中

——读《杭州最美司机吴斌》有感

李蕊岐

磁器口小学

五年级一班 今天,我在《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中发现了一篇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文章《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给我带来的感悟很深。

文中的吴斌叔叔不幸在一次运客途中结束了他的一生。一块铁片从远处飞来砸穿了挡风玻璃,打中了吴斌叔叔的肝脏,他第一时间停下了车,叫乘客:不要乱,一个一个下车。当送进医院时,吴斌叔叔因伤得太重失去了生命。我推测吴斌叔叔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车上24位乘客的生命,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他能首先想到别人,由此可见吴斌叔叔是一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遇事冷静的人。

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时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尽职尽责的人。

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总能看见清洁工叔叔、阿姨那不辞辛劳的身影,他们不管狂风暴雨,不管烈日当空。每天依然起早贪黑地努力工作着,虽然他们的身上、脸上布满灰尘,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换来了城市的干净环境,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消防员叔叔们从来没有节假日,他们随时待命,哪里发生了塌方,那里遇见了险情……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大家面前。

修路工人不论刮风下雨,风吹日晒,为了行人安全出行,他们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凭风雨在身上击打,任凭脸上的汗水滴落,他们毫无怨言。

虽然他们身在平凡的岗位,做的看似平凡的事,但他们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不平凡。

指导教师:牛佳

第四篇:争做学生心中的最美教师 学习最美教师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2015河南省20位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材料--1 王西梅:留守儿童的妈妈老师 王西梅

从农村学校到县城学校,走到哪儿都有她的“编外”儿女。她以微薄的工资资助一个个留守儿童吃饭、穿衣、求学,帮助一个个留守儿童走向阳光、快乐。

今年1月-3月,《教育时报》开设专栏,专题讲述她与她的“编外”儿女之间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进强烈反响。

她,就是被大家称为留守儿童的“妈妈老师”的王西梅,郸城县实验小学一名普通教师。

“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王西梅应该能称得上咱学校的‘女神’!”王西梅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很多网友了解到王西梅的故事后也纷纷点赞,向王西梅和孩子们送上美好祝福。

现在县城上学的王梦娇只要提起王西梅,一脸的幸福感和满足感。2007年,王西梅还在郸城县东风乡大树张小学任教。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寄养在外婆家的王梦娇,正读小学一年级。王西梅看她时常哭着、流着鼻涕找妈妈,就把带她到家里和女儿一起,给她辅导功课,买好吃的,带她玩。三年级时,梦娇的姥姥身体不好,王西梅干脆就把梦娇接到自己家,吃住在一起,给她洗衣洗澡,买衣服玩具。

到五年级时,梦娇的父母不好意思再麻烦王西梅,就把梦娇送到一所寄宿制民办学校。可梦娇只待了一个月,便哭着还要跟着王西梅上学。王西梅二话没说,又骑自行车把她接回了自己的家。

去年,王西梅调到县实验小学,又把梦娇带进了县城。晚上,接女儿和梦娇回家;早上,准时送她们去上学。吃穿住用,两个孩子一样看待,梦娇成了王西梅的又一个女儿。2015年春节,王西梅陪着梦娇等务工回家的妈妈到凌晨3点,梦娇妈妈流着泪说:“王老师,您对梦娇的好,胜过对自己的孩子。等梦娇长大了,我一定不能让孩子忘了,也要她为您尽一个女儿的责任。”

“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的留守孩子,其实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深切关怀。”王西梅说。

她的班务日志上记满了每一个孩子的活动轨迹,手机上记满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QQ好友列表里都是留守孩子父母的号码。她还建起了QQ群,方便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

在王西梅现在的班上,诗诗原是个叫人头疼的女孩,为一点小事,就会骂人甚至打人,班上很多男孩子都怕她。她把语文老师的手抓破过,把数学老师气哭过。王西梅知道,这样孤僻倔强的孩子,多半是长期缺少父母关爱,想通过自己的暴戾行为引起大家的关注。王西梅就耐心地开导她,带她到自己家写作业,推举她当“小老师”,让父母和她时常视频通话。渐渐地,诗诗成了一个积极、活泼的孩子,再没有了以前的乖戾。

每到寒假,王西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王曼路。2012年,当时的王西梅还是东风乡大树张小学校长。一天,她无意中发现一个孩子从地上捡起其他孩子扔掉的火腿肠包装皮、饼干包装袋舔着吃。这个孩子叫王曼路,母亲严重智障,父亲每天带着5岁的弟弟外出捡破烂,一走就是一天,曼路有时连饭也吃不上。王西梅减免了曼路的学前班杂费,拿钱让邻居给小曼路买吃的。一到寒假,她就和在乡供电所上班的丈夫商量,买些东西去看望小曼路。丈夫开着三轮车,车上装着衣服、鞋子、面包、饼干等。“你这当的是老师,操的却是当娘的心啊。咱闺女要是看到你这样,该‘吃醋’了。”丈夫幽默地说。

学生单桂君,家庭非常贫困,三间破旧的砖瓦房,连个院子都没有。从2006年起,王西梅就开始资助她,一直到她读高中了,王西梅每星期还都要给她拿100元的生活费,不时买些衣服送到学校。2014年,单桂君考上了辽宁科技学院,王西梅每年都要给她拿2000元学费。其实,王西梅的家里也并不富裕。丈夫心脏不好,身体差,去年连续住院一两个月,加上家里盖房子,欠下四五万元的外债。“不管家里多困难,只要是你愿意干的事,我都支持你。”丈夫动情地说。

王西梅帮助一个又一个贫困孩子完成了学业,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已经踏入社会小有成就,而她仍然在资助的路上默默前行。近年来,她先后获得河南省关工委先进工作者、周口市文明教师、周口市优质课教师、郸城县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西梅好,无私天地宽。爱洒留守儿女心,情暖桃李盼亲愿。赢得几多赞。”《教育时报》专题讲述王西梅的故事后,一位老师送给王西梅的一首词。

“作为教师,有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像王西梅那样,用爱心给学生输送温暖,用奉献呵护孩子走向快乐、触摸幸福。”这是一位老师所写的学习王西梅心

王建平:“知心姐姐”的“心灵之约”

王建平

今年44岁的王建平,是邓州市穰东镇第一初中的一名乡村教师。10余年来,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心灵之约”信箱,与学生通信6000多封,照亮了近2000名学生的心灵,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爱和理解陪孩子们一起成长。”记者近日联系到王建平时,她这样谈自己对教师的理解。

在谈到“心灵之约”信箱开设的缘由时,王建平老师讲了一件令人心酸的往事:2004年4月的一天,她无意间发现班里的一个留守女孩第一次来例假时竟不知所措,用废作业本当卫生巾。看到这一幕,王建平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同时,邓州市穰东镇第一初中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80%左右都是留守儿童,在他们最需要亲情、爱和温暖的年龄,在他们最需要帮助、交流、沟通的时候,他们却一天天在孤独寂寞中成长。

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注,她想到了“写信”这个最原始最直接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交流方式。“当学生思念父母孤独寂寞的时候,当学生苦苦努力成绩不好苦闷烦恼的时候,当学生遭遇青春期种种难言的困惑和迷茫的时候,让他们用写信的方式倾诉给教师,教师就能了解他们的内心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王建平说。她的想法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同,于是她就自制了一个信箱,挂在教学楼前的墙上,并为它起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心灵之约”。

“自那以后,我每周都要为学生回三四十封信,有时候一天能回十几封。”王建平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她让学生用化名写信,再将回信放在信箱下面的窗台上由学生自己取。慢慢地,信箱里的信逐渐多了起来。

孩子们的烦恼雪花一样飘到这个小信箱里,被王建平一个个地化解。11年时间,她先后回信6000多封。由于能感同身受,理解尊重爱护学生,所以学生们都爱读她的回信,称她为“知心姐姐”“第二母亲”。

“她真的太累了。”丈夫袁培权告诉记者,平时回不完的信,她周末就带回家里。去年冬天的一天夜里,为了给一名“生活太不顺了,不想活了”的学生回信,王建平熬到凌晨一点多还没睡,她的手指都僵硬了。丈夫劝她早点休息,她说“没办法,孩子们都等着呢”。

2006年秋季,初三期中考试后,先后有三个学生给她写信诉说学习的压力和家里的贫困,王建平在给他们回信时提出让他们星期天出去玩玩放松心情,又想到他们家贫没有费用,于是约上他们三个周末一起去南阳,在白河边的游乐场,尽情玩了大半天,又带他们逛了商场、书店。学生们说都是第一次来南阳,这次使他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更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2011年冬,王建平通过“心灵之约”信箱了解到,两名学生因父母在外打工,未能及时穿上棉衣,王建平立即拿出300元为他们买了冬衣。平时为学生们买药、把学生带回家吃饭,这些事更是数不胜数。

有个叫郑嘉宾的男孩,从七年级就开始给王建平写信。有一次,他在信上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多希望在外打工的爸爸能陪我一起过啊。”王建平收到信后,带领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歌,中午又给他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陪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生日。自此,郑嘉宾每次在信里都亲热地称王老师为“建平妈妈”。

八年级的裴阳同学在来信中诉说他是一个坏学生,打架翻墙上网,自称是坏蛋,是学校的毒瘤,他想改,可是没人相信他。王建平在收到信后第一时间给他回信,并且送他一本书《告诉世界我能行》。裴阳收到信后又给她回了信,表示一定不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要给老师惊喜。后来他改变了所有不良行为,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九年级一位同学在作文《感谢王老师》中这样写道:加减乘除,算不尽您做出的奉献 ;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敬意„„您把自己的爱化作阳光,照亮孩子们心灵的每个角落。您是光明的火种,点亮了学生心灵之光„„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我都会在心中珍藏着您给予我的那片燃烧的阳光,我将为这份拥有而永远骄傲!王建平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时也先后获得了“感动南阳十大人物”“中国好人”“河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随着王建平“心灵之约”信箱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老师都纷纷加入到“心灵之约”的工作中来,如今规模已扩大至30人。2012年,学校又专门设置了一间“心灵之约”接待室,为部分有需要的学生开辟了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渠道。

无数爱和理解的故事,也将继续通过“心灵之约”这斑驳的信箱和温馨的接待室悄悄上演。

王剑丽:助残献爱书写教师责任

王剑丽

“职业教育工作者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教师,亦是所有有需求者的教师和朋友。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省,同时有大批劳动者亟待帮助,但技能教育与帮扶组织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残障人群体更为突出,就业、创业要素与基础有待加强。岗位责任与社会责任汇聚成了教师责任。”6月12日,刚刚从苏州参加学术交流归来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教师王剑丽,这样向记者谈起她对职业学校教师责任的理解。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王剑丽深知专业技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更能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中市场的需求、行业的需求、劳动群体的需求。在教学中,她坚持“教学创新、服务就业”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工艺美校,王剑丽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用一些学生的话说——“她的课堂处处充满着智慧”。她创造性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结合学情因人制宜,将班级学生分组,领取学习任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让学生变主角积极参与;在学生课堂汇报中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通过引导、鼓励使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性、团队意识等各种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她还注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会在课堂中。

在授课之余,为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残疾人就业打开更多的渠道,自2002年起,王剑丽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致力于残疾人公益事业,并将职业教育融入残疾人技能培训。

她结合自己专业,以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品项目为主要工作方向,先后开展竹藤编织、钩针编织、剪纸等多项技能培训。因残疾人行动不便,大部分残疾人因文化水平不高,残疾程度不同,为了更好的深入指导,王剑丽在辅导中就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讲述,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理解,经常抽出节假日的时间走进田间及家中进行辅导,帮助残疾人学员将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融入作品。

来自信阳的柳编技能人员袁世平,便是王剑丽通过一次残疾人技能培训认识的。由于文化程度低,对文字的理解、语言的表述成为培训重大难点,往往经过反复讲述与示范才能理解。为了帮助他理解,经常用最简单易懂的表述语言针对柳编项目的文字一字一字的讲起,就一个篮子从底部到成型的编织及尺寸的把控以及编织的力度帮助他分析,使他完整准确的对柳编技术有一个新的突破。

为更好地提升再就业水平,在做好柳编的基础上,王剑丽又对他进行竹编的培训。竹编对于一直做柳编的袁世平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从未触摸过竹子的他要从破簚的基本功练起,而竹子的特性和柳条完全不一样,如何转型成为新的挑战。王剑丽只有拿出从头来过的精神一遍一遍地讲起。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他尽快的熟悉与进步,王剑丽与省残联的同志坐火车及大巴冒着酷暑到浙江竹编工艺场亲自帮助袁世平选择材料与开拓眼界。经过认真、细心与耐心的指导,袁世平相继在西安及南京举办全国比赛中获得柳编第一名及竹编第二名的好成绩。

来自焦作的钩针编织技能人员田建国,有着一双女人般灵巧的手,由于没有学过美术专业,所以对配色、技法等知识的缺乏造成作品的审美出现问题。在辅导的过程中,王剑丽从色彩原理到搭配进行细致的讲解与不断的比较。在她的指导下,田建国在全国比赛中取得钩针编织第三名的好成绩。

因长期工作在一线,每日长达十几小时的工作致使身体不支,王剑丽时常感觉心脏不适。2008年10月初,经检查24小时内心脏停跳12次,最长停滞时间达9秒07,但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坚持工作。10月23日,她因心脏骤停被送进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不得已,医院为她安装了心脏起搏器。

身体恢复后的王剑丽,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同时更加珍惜和热爱校园生活,依然积极投入于残疾人培训事业。同时,她还带领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团队投入到助残活动当中,在“河南省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助残优秀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并获得表彰。

仝允波:因爱成就的西藏班教育专家

仝允波

参加教育工作34年,其中,在西藏班工作21年。郑州四中教师仝允波2/3的教育生命,都奉献给了民族教育这片沃土。

“说实话,做了20多年的西藏班班主任,我已经习惯了和藏族学生在一起的生活。2011年,学校根据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只保留了高中的西藏班。一直教初中的我虽然恋恋不舍,但也只好服从组织安排,回本地班做了初中班主任。”6月10日,仝允波谈起4年前的那次“跳槽”,似乎仍耿耿于怀。

在西藏班担任班主任时,仝允波“先当父母,后当老师”,像慈父一样关心藏班孩子的成长。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阿爸”。

藏族学生刚来到内地时,大多只有十来岁,生活不能自理:不会洗碗,不会铺床叠被,不会洗衣服,不会打扫卫生;天热不知减衣,天冷不知加衣。每逢过节时,尤其是春节和藏历年,藏族孩子们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常常泪流满面。仝允波便手把手地教他们洗碗、铺床叠被子,教他们值日扫地;每天把天气预报写在黑板边上,天热时提醒他们减衣服,天冷时提醒他们加衣服;有病时,带他们及时看病。中秋节,仝允波与他们一起赏月、聊天、拉家常;除夕之夜,教他们如何包饺子、做年夜饭;藏历新年,与学校领导和同事们一起,向藏族同学学习如何做糌粑(这是藏族同胞的年夜饭),如何煮酥油茶,如何烧烤羊头,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其乐融融„„

有一年,学校分配仝允波担任西藏班初二(2)班的第5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这个班是当时有名的差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西藏偏僻的牧区,长期受到**分裂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再加上汉语很差,语言上的障碍很大,相当一部分藏族学生对汉族老师不友好、不信任,对汉族老师的教育有抵触情绪,甚至故意刁难老师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仝允波没有急躁,而是开诚布公地对待孩子们,在教他们汉语普通话的同时,也向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藏语,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以此为突破口亲近他们。

有一次早操,班里的“牢骚大王”次仁旺堆没来。仝允波赶忙来到寝室,看到次仁旺堆在床上呼呼大睡。看到班主任来了,次仁旺堆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肚子,紧皱眉头,“哎哟、哎哟”直叫肚子痛。然而这微妙的变化,被仝允波从墙上的穿衣镜中看得清清楚楚——这明明是欺骗老师,装病不想上早操!仝允波当时气不打一处来,真想立刻把他从床上抓起来,当着全体西藏班同学的面,狠批一顿,但一想到校长讲的话“藏族孩子不远万里来到四中,远离父母,我们应先当父母,后当老师”,他随即冷静下来,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并去茶炉房给他打了热水,让他喝一点儿,然后再扶他起来,去医务室看病。他说“疼”得走不动,仝允波就把他从四楼背到一楼„„

为了彻底解决次仁旺堆的思想问题,仝允波多方了解次仁旺堆的情况,知道他自小失去了母亲,父亲常年有病。别人取笑他,瞧不起他,他就与别人对着干,并且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了解这些以后,仝允波就多次找次仁旺堆谈心。看到他脸上起疙瘩,仝允波就专程去商场给他买硫磺香皂让他洗脸。20多天之后,他脸上的疙瘩渐渐好了。仝允波还买衣服给他穿。后来,仝允波与次仁旺堆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不好意思地给仝允波讲:“老师,那天是我装病不想上早操。看见老师你来了,我就想试试你是不是嫌我身上脏,是不是真心关心我们、爱我们„„”

临毕业时,在机场分别前,次仁旺堆故作神秘地对仝允波说:“老师,我们给您打100分!”通过机场安检门时,班里的学生齐声喊道:“阿爸——仝老师,再见!”“阿爸”这一称呼,是藏族孩子对最亲近的男性长辈的最尊敬的称呼!仝允波听后,热泪盈眶。后来,这些藏族孩子们全部升入了高一级学校深造。他们都给仝老师写信,向爸爸仝老师问好并表示感谢。

由于班级管理得力,仝允波老师所教的班级连续四届在全国内地西藏班中招考试中,总平均分荣获全国20多个西藏班(校)第一名!他自己所教的语文成绩连续四届获得全国第一名。所讲的语文课2011年在全国内地西藏班(校)教师讲课比赛决赛中获得文科组一等奖。仝允波本人也先后荣获全省民族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个人、全国内地西藏班教育专家等称号。

白冰:坐着轮椅也要“站”在三尺讲台

6月10日,记者采访时才得知,今年春季开学不久,白冰老师在下班的途中被车撞倒在花坛上,造成全身3处骨折,卧床50多天才慢慢恢复。

白冰说:“今年的高考对于我来说很遗憾。因为车祸的原因,回到学校后,考虑到我的身体,学校并没有给我安排课程。这是我教毕业班以来,第一次没能看着孩子们参加高考。”

别人不知道,但开封高中的师生们都知道,这次骨折对于白冰现在的身体状况来说,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事情还要追溯到1998年。那年白冰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更让人痛心的是,他的病情发展得很快,全身的关节疼痛逐渐变形。普通人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对白冰都是痛苦的煎熬。清晨穿衣洗漱就要两个多小时。他每一次站起,都要靠双臂拼命撑起全身;每一次坐下,都是把自己重重摔进坐椅。从办公室到教室,咫尺之距,他却要“挪”十几分钟;一堂课不过40分钟,既不能久坐又不能久站的他往往要斜靠着椅背坚持下来;十几厘米高的讲台,每次上下他都要靠拐杖支撑。

由于全身关节都已经变形,不能弯曲,他无法弯腰自主穿裤穿袜,冬天只能光脚穿着皮鞋去学校。但他每天坚持拄着拐杖去上课,不仅没有因为残疾的身体耽误过学生,他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师生。学生们都称他为开封高中的“弯腰哥”。

近年来,白冰边坚持工作边积极治疗,利用节假日赴芜湖,服新药,又做了两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都不甚理想。因为常年大剂量地服用止痛药造成肾衰,现只能靠激素和昂贵的生物针来支撑。

面对辛苦的工作和不断发展的病情,他迎难而上,仍然激情满怀用心的对待学生。他担任班主任工作,把全部心血扑到全班50多名孩子身上。有学生在给白冰的信中写道:“病痛折磨的是身体,砥砺的是灵魂,您一直向大家传递着一股正能量,让理想带着旋律谱在我们的血液里,以后不管到哪里,白老师都是我们的开始和根基!”

2007年,白冰负责开封市高级中学首届实验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他给实验班每个学生建立了历史答题档案,有针对性地制订每个学生的复习方案。那年,他和孩子们正在紧张地准备复习备考时,妻子却提出离婚。他母亲也因此事心肌梗塞送医院抢救。但白冰没有倒下,而是忍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在教学中寻找支撑和快乐。当年所教实验班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全班有30多人考入重点大学。

繁忙的工作之余,白冰还帮助学生在班后支起书架,向同学们开列书目推荐并提供书籍供大家阅览,读书在班上蔚然成风。他还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同学举行读书会。大家畅所欲言,受益匪浅。

参加过“午休读书会”的同学后来在文章中回忆:“让我无法忘怀白老师在精神世界上指引。无数个中午,白老师牺牲了休息时间,为我们几个充满了亢奋而盲目的求知欲的孩子,打开了一扇扇知识殿堂的大门。更可贵的是,白老师从不曾将他的观点灌输给我们,而是引导着我们自己去阅读与思考。勤读书勤思考,不盲信不盲从是白老师灌输进了血液的东西。”

每逢假期,毕了业的学生总会三五成群地来看他。他的家中到处是学生送的摆件,桌子一处堆积着好几百张写满祝福的卡片。知道他爱看书,学生们一旦读到好书总会想起他,买了给他寄来。

除了教学,白冰撰写的多篇论文还获得了省市一等奖并发表在CN级刊物上。他还承担编写了大象版高中历史教参、北师大版师范院校用书《中国现代史》等省级教科研任务。

白冰说:讲台是他人生的舞台,即使坐着轮椅,他也要“站”在三尺讲台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这就是白冰的梦想,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的中国梦。他曾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师德标兵。2013年,他被评为感动开封十大人物和感动中原十大教育人物。

刘芳:红烛燃烧见“芳”心

刘芳

最近刘芳老师很忙,一边忙于教育教学,一边参加民权县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同时还要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大奖赛。

刘芳是民权县第三小学教师。2000年,她第一次走上了三尺讲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深知,一个教师用心教、创新教和重复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别。在教学中她努力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框框,力求从点点滴滴入手,给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2010年,刘芳到本县的王桥乡希望小学支教。那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她支教的班里有46个孩子,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们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成长中长期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她用爱心、细心和耐心打开孩子的心结。对班内的留守儿童,她经常和他们谈心、沟通,对他们的生活嘘寒问暖,学习上耐心指导,并让家长经常与孩子在电话中聊天、谈心,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引领学生走向阳光,成长为健康、快乐、坚强、向上的阳光少年。

这些孩子当中有一个不爱说话、不按时交作业的孩子更是引起了她的注意。经了解,那个孩子叫李柯,母亲去世,父亲在监狱服刑,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知道孩子的情况后,刘芳非常心酸,可怜孩子的处境。于是,她单独将小李柯叫到办公室,与她聊天谈心,又自费给他买了一些字帖、课外书籍、教辅资料,从书法、阅读、写作等方面着手耐心辅导,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李柯不仅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性格习惯也大有改观,越来越合群,也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了。

支教时,她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多次为王桥乡的全体语文教师做观摩课,把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给农村教师,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据统计,几年来她已做各种公开课、送课下乡活动45场,听课教师达3100人次。

支教结束后,刘芳要离开那所乡村小学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都消失了,李柯更是紧紧抱住她说:“老师,您要是我的妈妈该多好啊!”那一刻,在场的人都不禁潸然泪下。

2014年,刘芳做完剖腹产手术刚一个月,得知学校老师紧缺,有一个班的语文课空在那儿,孩子们已经两个星期没上语文课了。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放弃本属于自己的法定产假,毅然去学校担起那个班的语文课。

由于给孩子喂奶没有规律,哺乳期的她患了急性乳腺炎。可她从没把自己的身体放在心上,舍不得请半天假,忍着疼痛认真上完每一节课,其他任课老师请假了,她还主动代课,下班后再去医院看病„„

幼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细心照料,经常感冒发烧。全家人看到她和孩子身体不适,痛苦不堪,心里既焦急又心疼。这时她突然接到商丘市教研室的通知,到商丘市兴华中学参加说课比赛。她一边到学校上课,一边照顾生病的孩子。没有时间备课,她就在小诊所里边输液边备课„„比赛当天,她正做准备上台说课,市教研员走到她跟前说,我刚知道你现在的情况,早知道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你来!她坦然一笑说:“没事,我做完剖腹产手术11天就去郑州参加师德报告会了。”

刘芳常说:“作为教师,只有当你深深地爱上你所从事的事业时,当你把它视为一种刻骨铭心的幸福体验时,你才会发现教育是何等美丽!为了这份美丽,我不但不后悔,还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在教育岗位上的敬业奉献,刘芳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2014年9月,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刘文婷:给智障儿童撑起一片天

刘文婷

1990年,17岁的刘文婷从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走上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的讲台。如今,25年过去了,当年的同事如今退休的退休、调出的调出,她已经由当时最年轻的已经变成了现在教龄最长的,也由一名教师成长为了一位特教领域的专家。

“从去年开始学校都在忙着搬迁,现在校园面积大了,功能室齐全了,招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严重了。现在给予他们的不止是关怀,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正和老师们一起想办法在办学理念和教学课程改革上下功夫,对这些孩子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 6月10日,刘文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刘文婷回忆,她刚到培智学校时,迎接她的是一群目光呆滞的孩子。有的已十八九岁,比刘文婷还大一两岁,但智力顶多相当于八九岁小学生的水平。年龄大点儿的学生不好意思叫她“老师”,就喊她“姐姐”。

上班第一年,刘文婷就拿了洛阳市特教音乐优质课一等奖。一些普通学校认为她能力突出,想调她过去。刘文婷没有答应。她从未放弃对智障教学的探索与追求,她觉得孩子们需要她。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名成才,桃李满天下,可是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也许一辈子与这种成就感无缘。“婷婷,长年累月和这些智障的孩子在一起,你急不急?”朋友时常问起这个问题。刘文婷每次都回一句:“不急,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日子很充实。”

“智障,即使在残疾人中也是最弱势的群体。”刘文婷说,“对孩子们来说,我是老师,也是朋友、亲人,要帮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帮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她用心地教孩子发音、说话,教孩子握笔、写字,教孩子上下楼梯,教孩子唱歌、跳舞,教孩子洗衣、叠被、系鞋带,为孩子换洗尿湿的衣裤、床单,为孩子修指甲、理发、擦鼻涕。她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在许多孩子心目中,刘文婷是老师,也是妈妈。正常孩子几分钟能弄懂的问题,这些孩子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很多孩子话都说不清,路也走不稳,更别说上音乐、舞蹈课了。上音乐课、排节目时,每个音符、每个动作刘文婷都要千百遍地教,难度可想而知。

付出总有回报。1997年5月,刘文婷带领6名智障学生赴香港参加了“心连心妙舞星辉迎九七”——弱智人士舞蹈大赛。当他们不负众望捧回季军的奖杯时,孩子高兴得只会简单表达:“老师,我还想跳舞!”刘文婷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为了那次比赛,刘文婷和孩子们整整集中训练了3个月。刘文婷甚至推迟了婚期、牺牲了婚假,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音乐课,从未停止过一天排练。

对别人的孩子投入全部身心,而自己的孩子刘文婷却顾不上。她的孩子今年5岁多。常常有人对刘文婷说:“你真了不起,能教好这样一群孩子。”刘文婷摇头微笑:“我是无法拒绝这些无辜的生命啊!”

刘文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着师德大爱,她和这群智障孩子的故事也感动着许多人。她曾先后获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河南省“我们身边的张丽莉”等荣誉称号。

张龙现:做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

“今年我带的毕业班,30个学生考上了18个研究生,而且都是‘985’‘211’高校。我本人今年也已经发表了8篇论文,还主持着好几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段时间,可谓是忙碌并收获着。”6月10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张龙现教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张龙现是河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的教授,从教已经23年了。23年中,他教学与科研兼顾,悉心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关心帮扶青年教师发展,被农大的师生誉为“事业上的好搭档,学业上的引路人”。

为了拓展学生的眼界,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张龙现在学校牵头举办每周一次的读书报告活动,挑选国际著名刊物论文,带领学生阅读、分析和领会科学研究的精髓。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他反复沟通、亲自考查,签订了多家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可接纳30多名学生进行实习。

正因为张龙现的事无巨细,言传身教,让一届届学生即便毕了业、踏入社会,依然把他放在心中,本科生毕业多年后还给他写信说在农大求学期间老师的教导让他受益终身。现在香港理工大学读博士的李瑞超在给张龙现的来信中专门提到“大学上课时张老师教导我们先做人、后做事,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在河南农大工程学院,张龙现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是“老师的老师”。一方面因为他的8个研究生都在学校不同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源于学校近几年“新进教师培训”“新聘研究生导师培训”等均邀请他做培训报告。

近20年来,张龙现不但在教学上成效显著,在科研上更是成果累累。从刚开始研究隐孢子虫,逐渐拓宽到环孢子虫、贾第虫和微孢子虫,他选择了人兽共患肠道原虫病原生物学作为方向,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直至发现野生和圈养猴类已感染隐孢子虫和贾第虫。

如今,张龙现在科研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隐孢子虫和环孢子虫病原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McMaster虫卵计数器”,已获国家实用专利,并被中国检疫检验科学院(检查韩国泡菜中的虫卵)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采用;指导并开发《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扑克,获2项外观设计专利;等等。

“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去”,张龙现这样要求学生,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河南省各地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区,获得了猪马牛羊鸡鸭鹅兔等20多种家畜和几十种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动物园动物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翔实调查数据,为河南省甚至全国家畜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同时,张龙现还把教研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室和实验室搬到养殖场。近年来,张老师免费为诸多养牛户、养猪场检查血液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深受养殖户的好评。他先后在成都、广州、郑州等地培训养殖场技术人员上千人次,对猪场寄生虫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普及和推广。

我省汝州坤元农牧办场之初,由于对行业不熟悉,但又想投资养羊,张龙现教授积极帮助协调,到省畜牧局协调管理专家,在农大联系技术专家,安排学生到场,坤元农牧很快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现在养羊规模已经达到3000多只。

2013年12月,宁夏养牛场打来急电,牛场犊牛暴发疑似隐孢子虫病,短时间内死亡7头犊牛,剩余小牛腹泻难以控制。得知这一情况,张教授立即安排人员赶赴宁夏,根据现场情况确诊为隐孢子虫病并迅速帮助牛场控制住腹泻病,避免了重大损失。

“我就是爱做点研究,带带学生,干点儿对社会有用的事。我热爱我的科研,也爱我的学生。”这是张老师的心语。张龙现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先后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重点课题20多项,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等。

张锦文:选择了教育,就要爱她到底

张锦文

“老师,您给我们拍的照片真好看!”6月9日,在孩子们紧张复习的闲暇,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教师张锦文,向学生分享今年4月带领他们到该乡松贡水村庙岭学习抗日英雄杨荷时的照片,让孩子们得到短暂的放松。像学习抗日英雄这样的课外活动,张锦文每年都会开展几次,对孩子们进行吃苦教育、理想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贯穿于他37年的教学生涯中。

1978年正在上高中的张锦文,因为本村先前的一位老师结婚走了,再也没人愿意到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偏远小山村教学,村干部便到学校找他让其回去教学。工作后,他看到整日忙碌却难以解决温饱的老百姓,看到身边无数勤劳善良的光棍汉,他下决心要让深山区的孩子把基础知识学好,以便将来能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了这样的信念,前25年,张锦文一人教三个年级的课,每天在悬崖绝壁的羊肠小道上走8公里山路去教书,25年走了近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因山路陡峭,爬山只能穿家人做的布鞋,张锦文25年下来穿破了350余双鞋。赶上下雨天,他还要背孩子们上下山。吃饭更是饥一顿饱一顿、热一顿冷一顿的,生活相当艰苦。

长期的过度劳累、整天忙碌使他的身体渐渐不支,2001年10月的一天,张锦文在给学生讲课时突然感到心里发慌、两眼发黑,随即倒在了讲台上,学生把他扶到椅子上10多分钟后才慢慢醒来。他趁着节假日到医院看病,被查出患上了心脏病、甲亢、胃炎等多种疾病。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他却让妻子背了一大包中西药回家,开始了一边吃药一边教学的生活。

2003年因合点并校,他被调到拍石头乡中心小学。他每接一个班都是先培养习惯再教书、先育人再教书。每到周一的品德教育课,张锦文就会和学生讨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如何养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等,并设置班级“小金库”,让学生把平时捡到的没人认领的钱物放到里面,用于资助需要帮助的人,或买来课外书、学习资料等让全班学生共同分享。经过不断探索,他形成了自己的“不教而教、不学而学、自主快乐”教学法,得到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被当地人称为“山里的孔子”。

学生王宇来自淇县,学习不好,喜欢打架,有时还上网,家长管不了便送到张锦文的班上。张锦文却不急于补课,而是先从生活上关心和照顾王宇。由于他离家远,星期天张锦文把他带到家里,并和妻子商定,晚上看电视只看新闻,其余时间用来看书。看书时,张锦文会把书上的内容讲给妻子听。王宇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时,就会坐到老师的跟前。时间长了,他佩服起张老师来:老师你懂得太多了,怪不得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没有任何说教,王宇爱学习了,也变得更懂事了。好多外乡镇、外县市的家长因此把孩子送到他班学习。今年他所教的班里,45名学生就有22名外乡镇、外县市的学生。

走进拍石头乡,只要提起张锦文,所有他教过的学生和学生家长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所有家长都盼望他能教自己的孩子。

“一个好的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家长才能肯定你。”这是张锦文网上个人空间里的一句话。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作为省级文明教师的他也是这么做的。他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活化快乐教学方面独树一帜,他撰写的《小学数学生活化快乐教学》一书得到了教育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肯定。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是张锦文的口头禅。他说自己不会讲大道理,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有行动。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爱她,说到做到。他坚守大山37年,尽管有多次走出大山的机会,但他一次次放弃,因为他割舍不了山区人民对他的期望,山区孩子对他的不舍。他做到了爱教育的承诺,也因此收获了河南省特级教师、感动中原教育人物、第四届河南教育新闻人物、河南省师德教育专家、河南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李迪:以美丽的姿态播种美的种子 李 迪

“今年暑假我打算报一些心理学的培训班,以便更好地开展我的教学工作。”临近暑假,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教师李迪已经为自己的暑假做好了规划。她说:“我将每一刻都当成修炼美丽的过程,我要以美丽的姿态播种美的种子。”

读过李迪的文章,或者见过李迪的人,都感觉李迪是一个单纯、真诚的人。很多人不解,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尤其是在职业学校,问题学生格外多,没有一些威严和手段,怎么能降伏那些刁钻古怪的家伙呢?李迪说:“我当班主任的优势便是单纯、真诚和一颗年轻的心。”

李迪从1997年第一次当班主任起,就把自己作为音乐教师特有的诗意和艺术气质带到了班级工作中。比如,她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花草的意义给班级命名,用别致的班级文化影响每一位学生。李迪善于借助故事和自己的人生体验来引导学生,她开班会就是讲故事和搞活动。她总是用自己真实的一面面对学生,从不装腔作势或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有时被蛮横的学生气急了,她从不强忍自己的泪水。不过正是这样的学生,让她不断反思、上进,从中得到了不少班级管理的经验。

李迪说,最初做班主任都会经历依靠自己的性情、个性和感觉带班的阶段,这是一种“本色管理”,但是做班主任工作不能只靠吃“老本”,随着与年龄相关的种种优势地削弱,必须增强谋略、掌控和预设能力。也就是说,班主任不能总是等学生“制造”出问题、事件之后,才去“做班主任工作”,而是应该主动出击。比如,通过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疲于应付”,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同时让他们受到不露痕迹的教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李迪以真诚和真实的情感面对学生,最终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喜爱和尊重,从中也收获了很多。在工作之余,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记录教育故事和心得。迄今为止,她积累了100多万字的工作日记,写了400多万字的教育随笔,出版了九本书,其中《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已经是第八次印刷,被确定为“中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在全国教师队伍里有一定的影响。

多年来,李迪因阅读、写作、践行、反思,使得班主任工作有声有色,特别是著书立说后,在全国拥有了大批“粉丝”。她除了在省教育厅和郑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师资培训活动上授课,还在周末和节假日,应邀到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讲座,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2012年夏天,因班级学生出了一点事,李迪好不容易处理结束,儿子深夜却又病了。等孩子病情稳定后她才睡去,醒来后却发现自己嘴歪眼斜,患了面神经炎,俗称“面瘫”。很多人面瘫后,一个月之内就能痊愈,她却足足病了半年多。当医生告诉她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的那一刻,她有些崩溃,但冷静后她怀着一颗淡然的心看待这一切。

病愈后,她重出“江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全国各地做报告,很多朋友见面都会问她的病情,以至于武汉大学的田恒平教授开玩笑说:“李迪你知道吗?你病了,全国人民都在关心你。” 她恍然明白,在有了一定影响力后,做一个优雅、美丽的教师,已经不再是她个人的人生目标,因为广大教师都在关注着优秀教师的生活是否精致、美丽、从容、优雅。

因此,现在的她常常一边熬粥,一边跳健美操;一边散步,一边听有声读物;一边外出开讲座感染别人,一边在火车站、飞机上读书补充能量。她在努力给广大教师树立一个精致、美丽、从容、优雅的榜样。

“最美乡村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在他们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我们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

观《2015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有感

今天观看了《2015年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从中看到了几位优秀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教师是一个既光荣又普通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几位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倾尽毕生精力,不计回报,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感动之余感人片段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最美乡村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在他们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我们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些老师做到了,他们坚持梦想,放弃高薪,走进大山,点燃山里孩子们的梦想;用超乎寻常的付出,教会孩子们成长,让她们真正懂得,用奋斗来改变命运。

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学生们独特的爱,孩子们记住了他们,大家记住了他们,成就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为此,我将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

一、坚持学习

要教给孩子一滴水那么多知识,教师就要具有一桶水那么多知识,所以在以后的工作教学之余,我一定要坚持多看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方面和自己专业方面的书籍,平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用心爱学生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要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情感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虚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学习,我将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业务。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工作,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只要认真的付出,不计回报;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踏踏实实的干好教育事业,兢兢业业的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风雨过后一定有彩虹。

观《2015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前几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颇为感动,其中几个镜头令我看了之后久久留下思索。其中一个乡村男教师说:“老师用左手写字也非常漂亮!”画外旁白:其实老师右手因患病已抬不起来!还有几个镜头也是如此。另一个乡村女教师山村支教几十年如一日,每天背着孩子淌水过河,冰凉的河水长期浸泡早已使老师的双腿患上了风湿。老师不得不住着木棒背孩子过河。年幼的孩子说:“老师,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我给老师带回汽车,飞机让老师坐着!”孩子天真纯朴令观者动容。看了之后感动加心痛。我们都知道根据以往经验,凡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一定会千方百计的为该校的办学努力改变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上节目的几位老师是幸运的,至少他们的付出会赢来社会的尊重和关注。

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我想起了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多么感人至深。那教师的苦和穷谁来管?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他最后一届执政时还债,还教育上的债!中国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可谓是飞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实体。在军事上我们已经拥有了航空母舰,不久会有我们国产的航空母舰,我们已经研制出了第五代隐形战机;在航空上我们已经具备了制造大飞机的能力可以和欧美竞争;在太空技术上神舟九号的飞天使我们成为世界太空技术的第三大国;北京奥运会的举行确立了中国体育大国的地位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巨额经济科技的投入,可在教育上的投入呢?在教育上国家投入还达不到国民经济的百分之二都不到,这也是温总理要还债的原因。特别是在农村教育这一块是少之又少!二零零零年时,一个农村中学教师工资是几百块钱比当地的农民的收入好不到哪儿去!现在一个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是一千五六,而一个农民工外出打工能挣三四千块是教师的两倍!都知道农民是低收入人群而教师更是低收入人群。教师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上有老下有小也要养活一大家子。连自己家人都养活不了,老师还能一心只教圣贤书吗?是的老师可以当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孩子的人生,如果没有后续支持蜡烛会烧完的一天。

当然现在政府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点了,为老师建立医疗保险,每年进行体检关注教师健康。可是在老师工资待遇上是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已致有些老师已经承受不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转作他行。我们不能说他们不高尚,没有奉献精神,不是不高尚而是高尚不起来,不是不奉献而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奉献了。发达国家教师属于中产阶级,而我们教师还处于社会底层。只有国家加大教育资金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才能让教育成为人人想参与的事业,吸收更多更好地人才为教育服务,为祖国的教育腾飞插上翅膀!关注教育,关心教师是成为教育强国的前提!

“2015河南最美教师颁奖晚会”观后感

李村四中

刘慧娟 看完“2015河南最美教师颁奖晚会”,我心情澎湃,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我被这10位教师的精神所感动,被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所感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教师最好的诠释。 被誉为“折翅天使”守护人的刘文婷,是我们洛阳老城区培智学校校长,从业25年一直致力于智障儿童音乐教学的探索与追求,她用耐心和智慧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天使。她说:“特教老师的教育对象,都是一些在智力、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我教不出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学生能独立生活就是我最大的目标。”

在大山深处执着坚守岗位的韩保学老师,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用爱和智慧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在韩老师的辛勤栽培下,这里走出了20名大学生、3名研究生。

这十位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深深的打动了我,我的心好像被一场大雨彻底冲洗了一遍,每一位教师的事迹都让我自愧不如,让我自问我做了什么?我是否如他们一样执着?是否如他们一样甘于平凡、宁静淡泊?其实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一个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差距,我觉得教育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特殊的使命。它不是只要你做完了分内的工作就可以,它具有教育人、影响人的特殊性,所以就要求我们首先做好自己,然后还要倾尽我们的所有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去奉献我们的生命!

观看《河南最美教师颁奖典礼》有感

今年的9月10日是全国第31个教师节,河南电视台2015年“最美教师颁奖典礼”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于9月12上午的重播如期而至。坐在电视机前,听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心潮澎湃,感悟很多。

这几位老师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王西梅老师爱生如子,让学生住在自己家里4年,可见她对孩子的爱有多深!郭春鹏老师为了孩子的安全,自己爬上旗杆,旗杆折断,他被摔成脊椎粉碎性骨折、下身瘫痪。后来他因为爱的力量,又回到了到了讲台。他感动了上帝,因为他舍己救人,自己最终康复。这爱真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王建平老师建立心灵之约工作室,不厌其烦地给学回信,并且还号召更多老师加入,为学生解除了许多烦心问题,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刘文婷关心智障儿童的事迹让人眼眶湿润,内心震撼。他把智障儿童培养成特奥会的乒乓球冠军,这里包含着多少耐心和爱心啊!李迪老师把原本差的无法收拾的班级转变成优秀的班级,这里有多少包容和爱以及智慧啊!茹振钢长期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为我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最美教师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是做教师最宝贵的品质,我们教师在教育的岗位上,如果都献出爱,肯定会创造奇迹!

要向这些优秀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想只有把自己的感受落实到工作中,将自己对这些优秀老师的崇敬之情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让一种好的心态伴随着我,让我的朴素人生也能焕发出它应有的光辉。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学识,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执着追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

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当激昂的音乐伴随视频出现的那一刻,每一个画面都是那样的扣人心弦,令人动容。镜头中闪烁出悬崖峭壁、独木小桥的景象无不影射出乡村的“田园风光”。就是这种诗意的生活,美好风光的背后是经济、文化的落后。而有这样一些人,只为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一份真挚的爱,坚守在恶劣的环境中,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们付出自身的一切,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诺言。

看过《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后,我想我深有感触,因为他们的朴实、无怨无悔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教书育人,从不懈怠的品格,让我由衷钦佩。他们虽然物质上是清贫的,但精神上是富有的,他们桃李满天下,他们无愧为师者的称号。

最使我深受感动的是王瑞芳老师的动人事迹。 自2000年8月从教以来,她一直耕耘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用一片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写就了别样的感动。学习上,她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在工作之余她认真参加自学考试、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习培训,使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教育过程中,王老师关爱学生,真诚奉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关心学困生,以真挚的爱去体贴、关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她凭着做人的良心,教师的责任心,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都给了学生,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用真心真情赢得学生的爱戴。如学生张淼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陈梦洁因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在学习、生活上面临很大的困难。王老师多次和他们促膝恳谈,调动班级力量理解和关爱他们,用爱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灯,使他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王老师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自己的师德、师范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识别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方面,王老师坚信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对于因家庭特殊情况导致自卑、厌学的学生,她总能够用爱去温暖他们,生活上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与他们谈心,拼命挖掘他们的长处,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她所带的班级学风好、班风正,师生关系融洽,时时还有毕业后的学生前来探望她。她个人也连续被评为乡、校优秀教师。09年被评为县模范教师,11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这位优秀教师的真实写照。不仰头看蓝天,不低头视白水,只把一行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印在教育的沃土中。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王瑞芳老师,她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鞭策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体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在师德方面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表率。

听着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我哭了,为不曾想象的环境而哭,为不曾知晓的故事而哭。同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最好;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孩子,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长久以来,可能占据我内心更多时候的关键词是“浮躁”与“茫然”。

这些最美的老师,或一生只做一件事,坚守在一个地方;或把青春最美好的记忆留给了乡村——那个被世间的喧嚣所遗忘的角落,他们用一生的付出,用一生的爱,用一生的无私奉献使乡村变得更美丽。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的做教育,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而幸福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最伟大的力量——选择的力量。当你选择幸福之后,就会发觉自己比以前要快乐的多。

教师,人类最神圣,最圣洁的工作。为孩子开启了人生,点燃了希望,放飞了梦想。突然之间,我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争做学生心中的最美教师

让我作绿叶那样的贡献吧,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

——泰戈尔

今年的9月10日是全国第31个教师节,河南电视台2015年“最美教师颁奖典礼”于9月12上午的重播如期而至。看过视频后,我深有感触。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教师最好的诠释。

“妈妈老师”王西梅用爱心给学生输送温暖,用奉献呵护孩子走向快乐、触摸幸福;“知心姐姐”王建平用爱和理解陪孩子们一起成长;即使坐着轮椅也要“站”在三尺讲台的白冰老师,他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师生;给智障儿童撑起一片天的刘文婷老师,她和这群智障孩子的故事感动着许多人。

„„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是老师,也是朋友、亲人。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着师德大爱。 师者当如是。同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每一位教师的事迹都让我自愧不如,让我自问我做了什么?我是否如他们一样执着坚守、无私奉献?是否如他们一样甘于平凡、宁静淡泊?长久以来,占据我内心更多时候的是“迷茫”。这些最美老师无疑给了我力量,突然之间,我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

“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的留守孩子,其实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深切关怀。”“妈妈老师”王西梅说。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爱和理解陪孩子们一起成长。”“知心姐姐”王建平这样谈自己对教师的理解。

刘文婷老师说,“对孩子们来说,我是老师,也是朋友、亲人„„”

听着这些感人肺腑的话,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我们要像慈母或者姐姐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当感觉工作压力很大很累,要想想,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

二、对事业要有痴心

有学生在给白冰老师的信中写道:“病痛折磨的是身体,砥砺的是灵魂,您一直向大家传递着一股正能量,让理想带着旋律谱在我们的血液里,以后不管到哪里,白老师都是我们的开始和根基!”

由于全身关节都已经变形,不能弯曲,白冰老师无法弯腰自主穿裤穿袜,冬天只能光脚穿着皮鞋去学校。但他每天坚持拄着拐杖去上课,没有因为残疾的身体耽误过学生,他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师生。学生们都称他为开封高中的“弯腰哥”。

让我钦佩不已的还有刘文婷。在许多孩子心目中,刘文婷是老师,也是妈妈。正常孩子几分钟能弄懂的问题,这些孩子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很多孩子话都说不清,路也走不稳,更别说上音乐、舞蹈课了。上音乐课、排节目时,每个音符、每个动作刘文婷都要千百遍地教,难度可想而知。

付出总有回报。1997年5月,刘文婷带领6名智障学生赴香港参加了“心连心妙舞星辉迎九七”——弱智人士舞蹈大赛。当他们不负众望捧回季军的奖杯时,孩子高兴得只会简单表达:“老师,我还想跳舞!”刘文婷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为了那次比赛,刘文婷和孩子们整整集中训练了3个月。刘文婷甚至推迟了婚期、牺牲了婚假,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音乐课,从未停止过一天排练。

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

我身边也有不少最美教师,很多老师一生中忘了自己、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爱生如子;有的老师把自己有限的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深恐学生失学;„„“春蚕到死丝方尽”,师爱也是一样的,绵延不绝。她们,就是我身边的最美教师。

“爱是看不见的语言,爱是摸不到的感觉,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其实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一个普通教师和最美教师的差距。教育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特殊的使命。它不是只要你做完了份内的工作就可以,它具有教育人、影响人的特殊性,所以就要求我们首先做好自己,然后还要倾尽我们的所有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想,最美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能力、赤诚的爱心;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一种不计个人得失、甘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无私精神。我要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学做最美教师,争做学生心中的最美教师!

果实的贡献是珍贵的,花儿的贡献是甜美的;让我作绿叶那样的贡献吧,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

学习最美教师心得体会

争做学生心中的最美教师

洪门镇原堤初级中学 原小兰

2015年11月

第五篇:毛主席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楷模

(说不尽的毛泽东)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这一理念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和执政的整个过程。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主席不仅是这一主张的理论倡导者,而且是它的模范实践者。毛泽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一、毛泽东主席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倡导者

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官,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这里所说的“公”,指的是社会公众;这里所说的“民”,指的是广大人民。简而言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义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服务。毛主席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主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什么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以及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为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于为什么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毛主席认为:

其一,它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种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忠实地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同时,忠实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毛主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他曾这样概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其二,它是由人民政权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早在苏维埃时期,毛副主席主持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就规定: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他多次告诫全党要保持人民政权的性质和宗旨。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因此,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且“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其三,它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变革,最终也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因此,毛主席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坚信,“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只会被我们所压倒。”。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毛主席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这是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关于怎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毛泽东主席认为:

第一,必须建立人民政权。所谓人民政权,就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权。由他主持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1954年,由他主持,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了建立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毛主席提出,首先,政权机关必须由人民选举产生。他十分注重建立和健全民主选举制度。譬如,在苏维埃时期,他强调“必须实行苏维埃选举的群众化”。使他们认识到“苏维埃是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

政权,选举苏维埃代表是群众最重要的权利”。其次,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人民主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因此,“人民政府的一切重要工作都应交人民代表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必须使出席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们有充分的发言权,任何压制人民代表发言的行动都是错误的。”再次,人民政权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第二,必须切实对人民负责。毛主席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因为“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为此,必须做到:一是政策要符合人民的利益。执政党主要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来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否执政为民,关键看其政策是否正确,是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毛主席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为了使党的政策体现执政为民的要求,毛主席强调指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二是要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他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三是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四是随时准备修正错误。“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

第三,必须保持公仆本色。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著名原则。毛主席十分重视这一原则,为了防止人民“公仆”变为人民“主人”,防止执政后出现特权阶层,他强调执政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要保持公仆本色。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要防止“四种情绪”、坚持“两个务必”。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因此,他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清正廉洁。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就要求苏维埃“必须反对贪污浪费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不但是苏维埃财政经济的损失,并且足以腐化苏维埃工作人员,使他们对于工作失去热忱与振奋精神的元素。”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提出:“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二是要反对官僚主义。他号召“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并告诫人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

第四,必须接受人民监督。为了使人民政府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使政府工作人员成为勤政廉政的人民公仆,毛主席强调加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他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志。”在苏维埃时期,他就号召群众监督政府:“苏维埃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与批评。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和缺点之权。”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向毛主席提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毛主席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人民监督方面,除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毛主席十分重视舆论监督,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要求“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刊上展开对我们工

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1953年,毛主席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指示中再次强调:“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

二、毛泽东主席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实践者

毛主席不仅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倡导者,而且是这一主张的模范实践者。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光辉实践,可以用三个“正确对待’’来概括。

(一)正确对待群众

在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上,毛主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关心群众,爱护群众,顺应群众意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向群众学习,体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关心群众疾苦。毛主席同人民群众心连心,人民的悲喜哀乐,都时刻牵动着他的心。毛主席说他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泪。第一种情况就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1954年淮河大水,得知淹死了很多人,他哭了;1975年,河南再遇水灾,他又流下了痛心的泪水。1960年是三年困难时期最艰难的一年,这年12月26日,是他67岁生日,这天夜里,他久久不能入眠,他对卫士说:全国人民遭了灾,我哪里睡得着?当看到人民群众的好事、喜事时,他便会兴奋不已。1958年6月30日,当他从《人民日报》看到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时,便“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写下了《送瘟神》七律二首。二是倾听群众呼声。作为党的领导人,要制定正确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此,毛主席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1941年,他主持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号召全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建国后,警卫部门出于对毛主席安全的考虑,对他的出行作了诸多限制,毛主席颇感不适。他对警卫说:“把我和群众分隔开不行啊!我见不到群众就憋得发慌。”为弥补直接调查的不足,毛主席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要求把它“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

三是解决群众困难。毛主席特别关注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1933年11月,他从瑞金来到兴国长冈乡作调查。经过樟树塘的时候,他看见横跨小溪的木桥桥面很窄,桥栓又断了,行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他对乡干部说:过桥走路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苏维埃政府的干部要时刻注意,认真解决。并指示乡干部尽快把桥修好。离开长冈不久,他又给乡政府写信,询问小桥修好了没有。1944年5月,他听说西川侯家沟村的妇女不能生孩子,就找来延市委书记询问此事,并指示请中央医院派人对水进行化验。经化验,果然是水的问题。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饮水进行了消毒和处理,该村又传出了婴儿的嬉闹声。1953年,他得知全国约有百分之十的农户遭受春荒夏荒,便提出对这些农户实行减税免税政策。

四是汲取群众智慧。毛主席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智慧都是从群众那里来的”。因此,他常常以满腔的热忱,虚心向群众学习。他的那些得意之作,大都是向群众学习的结果。譬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他花两个月时间,向湖南五县农民学习的结果;兴国调查和长冈、才溪两乡调查,是他向这些县乡群众学习的结果;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是他用四个半月时间听取九个省、市及中央三十四个部委汇报的结果。

五是消除群众不满。毛主席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执政的根本标准,凡是群众不高兴、不满意的,他都努力纠正。1941年6月3日,雷电打死了正在出席县长联系会议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又击毙了一户农家的一头驴。这位农民逢人便说,老天爷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保卫部门闻讯,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加以阻止。他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原来,群众发牢骚是对负担过重不满。他从群众的咒骂声中深刻反思,通过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等措施切实解决了群众负担过重的问题。对于群众痛恨的腐败问题和官僚主义问

题,他都从不姑息迁就。从局部执政时期开始,直到去世,他一直在同这两种现象作斗争,苏维埃时期,他批准处决了谢步升等一批腐败分子,建国后,又处决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贪污犯,从而有效地遏止了党内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对于侵害群众利益的官僚主义行为,他也曾多次严加批评。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他在批评了几起官僚主义事件之后明确表示:“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二)正确对待亲友

毛主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风亮节,还时时处处体现在正确对待和处理亲友的关系上。他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对亲朋故旧始终坚持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为亲撑腰的“三原则”,同时对子女疼爱而不溺爱。

他恋亲但不为亲徇私。杨开智是毛主席夫人杨开慧的哥哥,对于这样的至亲,毛主席坚持照章办事。建国初期,他在给杨开智的信中说:“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事,不要使政府为难。”并向省委负责同志发出指示:“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

他念旧但不为旧谋利。建国初期,毛主席与周总理等商量,成立了国家文史馆,以照顾安排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名宿,使他们既能为新中国做点事,又有个领工资的地方。文史馆成立不久,有人请求毛主席推荐杨开慧的朋友、柳直荀烈士的妻子、时任长沙福湘女中教员的李淑一去当馆员。此事使毛主席十分为难。他就此事给秘书田家英写信说:“有人求我将她荐到北京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收此种帮助否?”

他济亲但不为亲撑腰。毛主席关心自己的亲戚,当得知他们生活困难时,总是尽量帮助,他多次用自己的工资和稿费资助他们,但从不为他们撑腰。他外祖家一些人从北京看望他回乡后便骄傲起来,不大服政府管理,毛主席知道后,一面对他们进行教育,一面给乡党支部和政府写信,要求严格管理,说:“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他对子女疼爱而不溺爱。他严格要求子女,从不允许他们搞特殊。他的长子毛岸英,1946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后,毛主席送他几件带补钉的衣服,让他到农村上“劳动大学”。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又把毛岸英送上前线。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他交代将尸骨与志愿军战士一起葬于朝鲜。毛主席很喜欢他的小女儿李讷,但从小就让她吃机关食堂,上中学后,一直吃住在学校。冬天的一个周末,卫士李银桥考虑学校路远,悄悄派车去接。此事被毛主席发现后,将李银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的女儿也是挨饿。有一个星期天,李讷回到家里吃饭,她把桌上的饭菜狼吞虎咽一下子吃光了。身边工作人员想给她搞点照顾,毛主席严厉地说:“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

(三)正确对待自己

毛主席在工作、生活以及作风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工作上严格要求。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主席一生的奋斗和追求,都是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开创伟大事业的工作中,既有胜利,也有挫折,既有成绩,也有缺点。对于胜利和成绩,他从不自满;对于缺点错误,他毫不留情。只要认识到了错误,他就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改正。譬如,延安时期,他曾为审干运动中受错误打击的干部鞠躬道歉。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他发现大跃进的错误后,主动承担责任,至少四次公开作自我批评。第一次是1960年6月18日,他在《十年总结》一文中承认“我本人也有过许多错误”,并一一列举这些错误;第二次是同年11月28日,他在一个批语中表示“自己也曾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第三次是1961年6月12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批评自己不该把反右倾斗争搞到群众中去;第四次是1962年七千人

大会上,他坦承:“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

二是生活上严格要求。毛主席是农民的儿子,终生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延安时期,他经常穿着一件旧棉袄过冬,袖口和肘部都露出了棉花。为此,警卫员几次提出要给他换件棉衣,他始终不答应,说:我穿衣服的标准简单,不露肉不透风就行。他的衣着朴素有时达到令人难以相信的程度,比如,他的一件棉织品睡衣整整用了20年,到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他的拖鞋缝了又缝,后来再缝的时候连鞋匠都直皱眉头。三年困难时期,他和工作人员一起约定:“我们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他说到做到,一连数月没有吃肉。

三是作风上严格要求。毛主席经常收到国内外人士送来的礼品,但他从不将其据为己有。凡属贵重礼品一律交公。对于没法保存的土特产,是水果,送幼儿园;是茶叶,送身边工作人员。每逢送来的土特产量大时,就让工作人员拿到中南海食堂去卖掉,然后附上一封说明党关于不准送礼的规定和纪律的信,将钱寄给送礼的单位和个人。偶尔遇到身边工作人员没有照此办理的时候,他就会进行“灭鼠”行动。1962年春,他曾找汪东兴谈话,说发觉身边有老鼠,提出在毛泽东办公室党支部开展整风,整顿思想作风,清除老鼠。

三、领导干部要以毛主席为榜样,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毛主席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楷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以毛主席为榜样,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毛主席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念中的主体问题,即谁是价值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的问题。毛主席所一贯坚持和倡导的,是一种人民主体论的价值观念,它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实践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他曾公开表明:“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像毛主席那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为此,特别要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立场问题,坚持眼睛向下,始终站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群众的立场上,特别是站在最基本的工农群众的立场上来看问题、作决策,并切实代表他们的利益。二是感情问题,只有对广大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才会主动联系群众,真正了解基层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并切实为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服务。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权力往往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能被用作谋取私利。毛主席看到了我们党执政后权力也可能被滥用的这种危险,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坚持把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像毛主席那样,把权力当作一种责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一是要做到科学用权。坚持把权力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上,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越轨、不出格;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决策程序,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要科学判断,慎重用权,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二是要做到民主用权。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把使用权力的过程作为发扬民主、发展民主的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集思广益,又统揽全局;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三是要做到依法用权。按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不超越用权的界限:按规

定的程序行使权力,不任意妄为;按规定的责任行使权力、不逃避约束;始终做到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三)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地位是指人或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地位观集中体现为对职务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地位,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强弱、境界高低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真心坚持和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准。由党和政权的性质、宗旨所决定,“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就要像毛主席那样,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气。”首先,要解决好做官与做人的关系。做官先做人,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保持平常心境和淡泊情怀;才会廉政勤政,严以律己,恪尽操守,实现人品和官品的完美统一。其次,要解决好做事与做官的问题。应该有这样一种境界:当官就要为人民做事,但做事不是为了个人当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至于个人的升降去留,应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再次是破除“官本位”意识,树立民本意识。要摆正自己与老百姓的位置,坚持以民为本,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

(四)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利益观就是人们对于利益问题总的看法。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利益观。中国共产党人有自己独特的利益观,毛主席指出:“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要像毛主席那样,不仅从不谋取制度和规定范围之外的任何私利,而且还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二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无条件服从全局利益。三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有些事情从眼前看是有益的,但从长远看是有害的,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和胆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为眼前利益所惑,要为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而奋斗。

上一篇:江苏省苏州市级公开课下一篇:江苏省卫生厅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