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楷模事迹 做优秀教师

2024-04-22

学楷模事迹 做优秀教师(共6篇)

篇1:学楷模事迹 做优秀教师

学楷模事迹

做优秀教师

——学习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新北关小学

三(4)班

王艳艳

通过学习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先进事迹,在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推起学习的热潮。教师的先进事迹,正在教育战线传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广大教师争相学习楷模事迹,争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努力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奋斗目标。

通过学习楷模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是教师的杰出代表,具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和境界;具有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具有与教育事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懂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不愧是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的高素质教师,当之无愧应受到全社会尊重,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

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在工作中真正做“三平教师”,并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认真阅读教育类杂志,不仅给与自己正确引导,而且能使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准时参加课题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与讨论,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取长补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学习和教育活动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做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自己所热爱、做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会觉得其乐无穷,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

做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每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有无私的爱,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拥有自己的信念,把“三平”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满腔的热忱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从而不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篇2:学楷模事迹 做优秀教师

——学习师德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涞水县全国模范教师保定市教书育人楷模苗文玲的《做教育的忠诚守候者》的先进事迹后,我十分感动于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业绩;感动于她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于她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感动于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兵。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个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向师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工作中很多细节不容忽视,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业务精湛,兢兢业业,她参加工作后,一直在贫困的山区基层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老同志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受到大家一致赞扬。他除正常工作时间外,常常中午不休息,夜晚加班,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身体很不好,丈夫也重病在床,但她没有耽误孩子的一节课,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钦佩。“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二,向师德模范学习,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她三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学问、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热爱学生,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名小学教师的职责。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她的确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楷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 2

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向师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坚守忠诚的品质。

坚守忠诚是一种习惯,是忘我的投入,是创新的前奏,是一种道德信念,他们对待工作一直是坚守忠诚的态度,他的工作环境艰苦,办公条件差,生活清贫、枯燥、寂寞但这些都没有让他退怯。他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后,都坚持学习水文业务知识和专业理论,记录大量的读书笔记。长期的勤奋学习、刻苦练兵,他做出了自己的成绩。她勤奋敬业,不懈追求,平凡的岗位见证了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奉献和忠诚。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 3

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四,向师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的品质。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然而苗文玲的事迹告诉我们,一辈子做好事再难,她也要做!苗文玲多少年如一日地工作在普通的教育第一线,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无私奉献,这种持之以恒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我作为一名教师,在经历这次师德教育和学习后,像是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明确了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涞水教育事业增光添彩!争做一名师德楷模!

篇3:学楷模事迹 做优秀教师

一、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评价定位不准确, 缺乏针对性, 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必然就要求高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能力。因此, 需要对高职专业教师职业特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 才能使其评价具有针对性。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形成一套针对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教师评价方式, 其评价基本上都是借用普通高等院校针对一般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的教师评价方式, 无法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突出行业性、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主要偏重对高职专业教师工作结果的衡量, 缺少针对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方面的考察, 其评价标准中没有突出高职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必然导致很难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而高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与现场指导紧密结合的教学能力, 这是高职专业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专业教师最根本的特征。高职院校要教会学生实用技能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关键的部分。如果仍沿用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评价方式, 显然是无法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无法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 教师评价缺乏客观的定量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单一, 操作机械

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对成熟的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 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存在着难以量化的特性, 客观、科学、定量的评价指标的匮乏无法真实地反映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传统评价方法单一, 显得过于主观和简单, 评价方法千篇一律, 缺乏针对性, 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难以完全量化, 课程的差异、评教的指标等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不同的班级学生评不同的教师, 评分的可比性很差。例如同行评教, 同行之间的互评是最具有专业权威的评价, 但实际上由于高职专业教师本身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 相互听课开展不够, 同行评教失去了扎实的基础, 同行之间相互评教随意性大, 常常出现一个教研室所有教师互评分都是相同的现象, 表现出教师互评的随意性与评价的严肃性是背道而驰的, 使评价的公正公平受到致命打击。同时传统教师评价方式操作机械, 年年一个调, 处处老一套。例如:通过检查学生作业批改状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通过检查教师教案来考核教师的备课质量。这样机械化的评价方式容易助长形式主义和造假之风, 其结果不仅不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反而会挫伤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的抱怨增多, 不愿改进教学工作。

(三) 教师评价指向单一, 只注重评价结果, 没有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采用的是传统教师评价方式, 其指导思想是面向过去, 指向单一, 评价的是教师已经完成的工作成果和已具备的素质。重结果、轻过程, 往往通过一次或几次教学活动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 忽视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 没有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 带有强烈的区分性, 教师被给予人为的分等级。作为被评价的教师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教师从评价中得到的仅仅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评价分数和排序结果, 教师并不清楚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缺乏针对教师教学工作改进和提高的具体意见。往往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没有对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及时有效的反馈, 没有有效利用评价结果指导教师对未来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帮助教师成长。评价结果仅仅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 评价的目的以奖惩性为主, 而忽视了评价本来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更好地履行工作,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教师评价的导向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评价

(一) 突显高职教育特点, 把握评价对象内涵

明确评价对象内涵, 是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与前提, 这里评价对象指的是从事高职学院工科类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职业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专业教师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一方面高等教育决定了高职专业教师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教师属性;同时职业教育又决定了高职专业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必须具备“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 其内涵突出体现在高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两种实践能力, 即教学实践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专业教师的根本特征。

(二) 注重实际, 确定多元化评价主体

由谁来参与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评价, 即参与评价的对象就是评价主体。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就要求评价主体必须充分了解被评价对象的工作情况, 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 同时将有关信息转化为有用的评价结果, 并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对象。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一般都是由学校专门的部门实施评定, 并将其督查、鉴定工作纳入到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当中。教师评价以他评为主, 其评价主体局限于学校部分行政领导或专家组成员。这种渠道单一的“他主评价”方式弊端明显, 教师本人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结果, 容易引发评价的主客体矛盾甚至对立, 不能促成积极效应。因此, 评价主体多元化便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结合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专业教师评价主体可以是多元化的, 可以由学校相应部门、同行、学生、生产企业现场专家以及被评价教师本人等共同组成, 他们在评价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被评价的教师进行评价, 从不同侧面反映教师工作的实际状况。结合实际情况, 学院对教师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 有专家评教 (督导室) 、自我评教 (教师本人) 、同行评教 (同行) 、学生评教 (学生) 、企业评教 (现场专家) 等。如自我评教,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主要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 教师通过个人空间, 表述自己的工作设想, 展现自己的工作过程、业绩、风采, 是教师自己主导的内在评价, 其评价动力来自教师自主发展的需要, 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能起到良好的积极效应。如企业评教, 主要在每年学院统一组织的暑期教师下现场实践学习锻炼时进行, 由现场专家对每个专业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给出书面意见。这样既解决了高职专业教师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 在重过程的同时也对培养的结果提出要求, 达到培养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的预期效果;又能对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整个教师评价过程中, 所有其他评价主体都可以与教师本人进行实时反馈意见与建议, 实现自评与他评的动态交融, 在相互沟通、密切协调的基础上, 使教师评价真正步入良性轨道, 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和谐发展。

(三) 努力探索,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 探索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专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创造性与复杂性, 结合实践,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评价机制。

1. 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相结合, 充分发挥教师评价激励功能

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以奖罚为目的,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 吸取两种教师评价方式的长处, 在发展中以奖惩促发展。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不仅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注重教师的个人成长;其评价结果不仅仅是为了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惩罚, 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改进和调整, 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促进自我成长, 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进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教师个人进步成长的同时, 学校的培养目标得到进一步实现, 实现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双赢。

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教师评价中融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促进教师成长

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存在着难以量化的特性, 教师工作真正可以量化的仅为其中一部分工作, 如教学课时数量、论文论著科研课题数量等, 而更多体现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的核心指标目前还不易或暂时无法进行科学客观的量化, 如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体化课程实施、教学效果、师德师风、学术道德、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等。如果简单主观机械化地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必然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评价导向错误, 教师工作行为倾向实用化、功利化, 出现重量轻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因此, 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必须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融入教师评价中去, 这样既为高职专业教师提供正确具体的工作行为导向, 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形成和提升“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 又为公正评价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专业教学能力提供客观依据,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见图) 。

3. 分层分类进行教师评价, 注重对教师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评价, 突出对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价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必须突出的中心工作和重点, 这是高职院校有别与本科院校不同之处。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评价过程中, 要把教学评价放在第一位, 科研评价放在第二位, 同时在科研评价中要加大对课程、实践等教学环节研究的奖励力度, 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应用性科研工作。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高职教育必须直面市场, 必须随着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行动。这就要求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注重对教师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评价, 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去, 尤其应重点关注教师对学习情境的设计能力、“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能力、指导技能实践能力、开发校本教材能力及高职教学研究能力等。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就是重视实践教学,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在“做中教, 做中学”, 努力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对接。这就要求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要突出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改进实践教学。

(四) 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举例

学院针对实际情况, 建立了一套科学客观合理且又切实可行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 对教师教学能力从工作任务、教学质量、教研教改、学术科研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其特点是: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指标全面, 分层分类;实施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客观科学。该学院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 (见表) 。

教师评价工作每两年为周期, 实施动态管理, 按照四项评价单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四项评价单项均采用百分制, 根据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总分, 四项评价具体实施细则在此不一一赘述。通过实践, 从实施评价结果的情况可以看出, 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 其评价结果不仅能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职务、奖惩、聘任等的依据, 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个人职业成长。评价结果每学期在学期末进行通报, 并由系部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 为教师制订发展计划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通过双向交流沟通,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根据教师特点帮助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改进措施, 不断挖掘教师潜力,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寻求学院发展目标达成与教师个人成长之间的契合点, 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同时根据评价结果, 创设教师成果展示平台, 通过开展全院性的教研教改成果展, 教学名师、培训名师、优秀教师等先进荣誉的评比, 举办技能节, 组织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说专业比赛、教师个人空间制作比赛等各类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发挥榜样激励对教师成长的促动。

三、结束语

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师评价, 有利于真实反映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有利于全面了解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 发现问题, 采取对策, 促进教师成长,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科学客观合理地对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高职院校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桂英, 岳红, 吴东莉.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析[J].经济师, 2007 (11) .

[2]王光彦, 李元元, 邱学青, 李敏.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 .

[3]柳玉民.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以华北某高职院校为对象[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09 (2) .

[4]阎保平.关于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评价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7) .

[5]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通讯, 2011 (5) .

[6]任波, 孙玉中.探析高职教师能力标准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 .

[7]刘玉侠.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9 (2) .

[8]刘迎春, 李亚声.高职教育的教师评价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8) .

[9]阎保平.关于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评价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7) .

[10]陈柏华, 徐冰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5) .

篇4:“一辈子学做教师”

“我的教育信仰因悦读而坚定”

第一次听说“优质化”是在三年前,当时我在上海的学校跟岗学习,他们的办学理念“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上海的每一天,我都可以感受到一缕缕教育清风,让我产生了“从前只觉天地小,如今才见大江流”的感慨:原来,教育可以这样丰富,学校可以这样精致,教学可以这样有趣!

上海市奉贤附小的“点燃”教育,让这所新学校极富人文气息;迎园中学的祝郁校长,带领迎园人把一所薄弱学校变成了优质学校,他们的奋斗历程是那样的平实无华但又跌宕起伏;九年一贯制的洛川学校奉行“和美教育”,以信息化教学为突破口,把先进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这一所所优质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极富个性特色的课程文化,让我感受到教育的特色和魅力,唤醒了我一直沉睡在心底的教育梦想:我要做一名实实在在的教育人,让孩子们享受优质的教育。

2014年10月25日,是我迈进“楚天中小学教师校长卓越工程”门槛的第一天,30位教师、校长,经过市、区(县)海选,省集中遴选,最后进入复试答辩阶段,要录取16人作为“湖北省教育家型教师”接受组织培养。复试程序分为“特色自我介绍”“教学思想和成果专题阐述”和“专家提问”三个环节。

复试前一天晚上八点,我反复修改演讲稿和PPT;接下来对着录音机试讲了十来遍,斟酌每一个句子的措辞、语气;觉得很熟练了,再一边梳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案例,一边揣摩专家提问,顿觉“书到用时方恨少!”

早餐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行抽签。一进考场,看到阵容强大的专家评委团队,心知任何紧张与侥幸都是不可能让自己过关的,想到此,反倒平静了不少。回想学校教研团队开展的“探究分享式”课堂教学研究,便从思想转变、仿学临帖、互动教研、建模达标、出模入化五个阶段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示范课引领、研究课实践、达标课过关、优质课提升、常态课巩固五种课型推进方面回答了评委的提问。专家们看到了我在困难中前进和在前进中提升的能力、潜力,给了我较好的分数,这样,在高手如林的竞争中,我顺利进入了前10名。这次面试,让我更加信心十足,并坚持沿着多角度学习与实践行动研究并行的大道走下去!

这次面试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人不在阅读之日,就是他的思维停滞之时”。我害怕思维停滞,于是尽可能多买一些书读,周末休息、出差途中、甚至在餐厅等待朋友的间隙,我都会挤出时间强化阅读。

读了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后,感受颇深,在卓越教师班的读书分享会上,我做了题为《从教育出发:个人与社会的互动》的分享,得到了导师和学员们的一致认可。一步步从阅读走向悦读的我,在书海中沉静、成长,感受教育的博大精深,每当迷茫、困惑时,我的教育信仰因悦读而变得更执着和坚定。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通过不断的阅读、培训、参观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让我在课堂上由从前的以关注教学效果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为主,通过学习,我能够真诚地面对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对待学习进度比较慢的孩子,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他学得慢一定是有原因的,背后一定有“故事”。

有一次,我上示范课《夜莺的歌声》,在展示分享环节,有一个学习小组展示时说:“他从大树桩下面掏出四个手榴弹,放在跟前以防万一。我们小组认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游击队员已经听懂了小夜莺的口哨声,对敌人有所防备。”

这时,另外一组的小个子男孩举起了手。我注意到他既想讲又有点害羞,就鼓励说:“没事,不用举手,你自己站起来说就可以了,我相信你的想法说出来很受欢迎哦!”

他有点不自信地说,“刚才那个小组讲得不够全面,我认为游击队员拿手榴弹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小夜莺。”此言一出,我惊呆了——备课时我压根儿就没想到游击队员拿手榴弹是要保护小夜莺!孩子们也纷纷发表意见,赞同他的看法。

这时我继续鼓励他:“你的想法老师确实没有想到,我们就应该像你这样读书,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体会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神奇!”同学们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眼光,这位害羞的小男孩似乎一下子自信了,腼腆的小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

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以前上课从来没有发过言。我相信,那天的表扬会让他长久难忘,或许能让他更爱读书,更会读书,更加自信,更加大方,这一点小小的改变,或许会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而作为一名校长,更要从小事做起,从课堂做起。

“让教育的归宿走向社会”

课堂是我进行实践学习和思考的阵地。一位老师在讲解《课本剧的魅力》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告诉我们,一次完整的课程应该以学生评价为主,尽量照顾到每一组演员的情绪和付出,可学生的感观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容易被色彩鲜艳、表演突出、剧情起伏的外部环境所影响,因此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在课本剧中的主角,特别容易忽略一些平凡的细节。

所以,在观看每一幕课本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引导孩子去感谢那些没有一句台词的“配角”。例如,《智斗》中有一位一言未发的孩子,站在舞台的最左边,脖子上挂着“春来茶馆”的招牌,从他的服装和道具可以看出,也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小兵张嘎》中憨厚的“大黄狗”的扮演者,他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一直趴在地上非常认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这些为课本剧辛勤付出的“幕后人”,同样也应该得到全班同学的赞赏。

每一名课本剧的演出成员都值得称赞,这是一个进行团队合作教育的很好机会。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平凡的人、平凡的事,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是社会的大多数,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让教育的归宿真正走向社会。

多年来,李镇西的《我的教育心》《我的语文教学札记》,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佐藤学的《课程与教师》《静悄悄的革命》等国内外理论与实践专著,我都通读过一遍甚至几遍。为了跳出教育看教育,培养自己的跨界思维,我还不时抽空看一些“无用之书”——比如台湾大学苑举正教授的《哲学六讲》,北大李零教授的《我读孙子兵法》,语言大师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等。

回顾个人学习的历程,我深感更高的专业水平一定是建立在更博大的教育情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基础之上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失。以前,我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感觉有一些疲惫、倦怠,其实,这是我把教育工作当成一份谋生的职业的心态和状态所致。当我真正受到全国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名师名校长影响时,教育的眼界豁然开朗,教育大家和名师给我的启发是:把职业上升到专业,把专业上升到事业,把事业上升到使命。

(作者单位:监利县实验小学)

篇5:学习楷模事迹 争做优秀教师

——教育界人士畅谈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编者按

由教育部会同有关新闻媒体联合举办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并迅速掀起了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热潮。10位楷模和获得提名奖的22位教师的先进事迹,正在教育战线传颂。各地通过报告会、事迹展示等形式,把学习楷模活动与当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相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各地还借庆祝教师节之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优秀教师评选和表彰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学习楷模事迹,争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引导教育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奋斗目标。

本报特刊登部分专家、校长、教师在学习楷模事迹后的心得体会,以飨读者。

时代需要楷模 时代产生楷模

天津市教科院院长 张武升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形势下,教育部联合有关新闻媒体,评选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并进行了隆重的颁奖和表彰,这是教育战线一大盛事。我们的时代需要楷模的示范、引领,我们的时代正在产生无数的楷模。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造就一批教育家。评选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对于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于漪、徐英杰等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身上凝聚着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严谨笃学、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特征正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是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倡导和要求的精神特征,他们以卓越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昭示了努力的方向。从这些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和时代的希望。

近些年来,教育战线创造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其中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动、探索创新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教师队伍中还存在这样那样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或现象,特别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亟须加强建设,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学风、教风亟须倡导和推行,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教学作风亟须践行和落实,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教书育人楷模给我们做出了优秀的示范。

在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条宝贵的启示,在时代前进的进程中,教师要善于汲取优秀的、先进的精神因素,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想和信念,永远成为时代的先进代表,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研究、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重要责任。任何先进、楷模都不是偶然产生的,他们是应时代之呼唤、受时代之造就、通过个人的探索努力而生成的。在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特点、不同模式的成长发展之路,他们在教育改革创新中、运用教育科研的手段,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尊重和遵循教育规律,表现出了对教育本质和价值的敬畏和虔诚,这里面有丰富和深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科研工作者要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一方面研究、总结、提炼、升华他们的思想和做法,形成普遍意义理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真正来源,也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科研任务!

弘扬五种精神 激活五种动力

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表彰、学习,为教师的职业精神塑造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养料,也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凝聚更为强大的推动力。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在育人为本的探索上,有许多诸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结构的调整、创新人才的培育等改革与发展的难题,这些难题的攻关、突破,需要宏扬教书育人楷模的伟大精神。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五种值得弘扬的教师职业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尽可能好的发展平台。敢为人先的精神。能够紧紧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勇于改革的精神。无论是处于怎样的艰苦环境,教师都要以学生发展的需求为突破口,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试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探求教育本质的精神。努力探求教书育人的本质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育人,让学生的成长获得更持续、长久的动力。

严谨治学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一丝不苟,讲求真正的学术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将催生出更多优秀教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书育人楷模,更是“师之典范”,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五种力量:

第一是师德感召力。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对立德树人的无悔追求,显现了强烈的师德感召力。

第二是精神引导力。他们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许多可贵精神,如鼓励创新、言传身教、爱岗敬业等,为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引导力。

第三是楷模的育人内驱力。每一位楷模,都将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看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并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这既是教师的使命,更是教师的荣耀,激励教师不断增强主动发展的内驱力。

第四是楷模的文化生长力。楷模的身上所体现的,远不只是个人的力量、个人的价值,而是体现了教师群体所弘扬的内在气质、信仰,是一种教师文化精髓的显现,促进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长力。

第五是楷模的带教影响力。他们不仅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更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奋发向上的优秀教师团队,从而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巅峰。

无论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还是各级各类教师楷模,他们展现的不仅是教师集体内在的价值追求,更展现了教师在推进教师事业发展中所建立的不朽丰碑。新时代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教书育人楷模的伟大精神,不断激活教师育人与成长的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基。优秀教师是教育的最宝贵资源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杨碧君

在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校园里最能触动我心灵的除了学生们学习、活动的生动场景外,就是那一棵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看到今年教师节受表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感觉他们就像校园里那一棵棵枝繁叶茂、充满郁郁绿意的大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责任感、奉献精神、爱心和丰厚的专业素质,正是这些优秀教师的美德和素养,构成了教书育人事业的常青之树,撑起了校园里的一片蓝天,荫庇着莘莘学子。

这10位楷模是全国1600万教师的杰出代表,面对榜样的引领和感召,我们更应该思考: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又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不管是不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应该对教师职业怀着一种敬畏和敬重感,“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选择当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伟大意义和崇高价值。此次受表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都具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和境界,具有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他们具有与教育事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懂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不愧是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的高素质教师,当之无愧应受到全社会尊重,值得每个教师向他们学习。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孕育着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教师直接肩负着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高素质教师已成当今世界各国人力资源中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一份名为《教师和教育质量:2015年全球教育需求监测》报告,报告中称:如果现状得不到改善,到2015年会有1.6亿儿童没有训练有素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奋斗目标的关键,也是推动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效制度、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改善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提高社会地位来推进,也需要榜样的示范,需要舆论引导和社会氛围的激励推动。从国家层面表彰教书育人楷模,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能够对广大教师发挥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全国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标杆,必将激励全国教师响应时代召唤,以更加执著的教育情怀,去书写中国教育的未来。

办好学需要造就更多好教师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校长 阎春喜

日前教育部表彰了10位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的教师,同时还有22位教师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这是全教会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国家对教师进行的一次最高级别的奖励。

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方,是我国1600多万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虽说他们的教育经历各有不同,但从一名普通教师最后成长为“育人楷模”,他们付出的心血和爱心却是一样的。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西部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普通中学的校长,我深知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对于西部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办学实践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一个好教师对成就一批好学生的意义。

10位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再次印证了优秀教师的影响力有多大、感召力有多大,也激励我们每个校长,必须把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当成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把多出优秀教师、多出教书育人成果作为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好教师的成长,一方面依赖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实践,另一方面依赖于教育环境的优化。而教育环境的优化,则有赖于校长。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校长既能成就一个好学校,也能成就一批好教师。教育家办学,既是社会发展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人力资源,在一名优秀校长的心目中,第一位的永远是学生和老师。10位楷模不仅爱教育,也懂教育。身为校长,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品德。只有懂教育,才可能实现教育家办学,才懂得尊重教育规律,鼓励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只有爱教育,才可能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教出一批好学生”。

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工作以教师为本。我校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大胆尝试,做到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觉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和教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创新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10位楷模的感召下,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促进教师发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师德水平,并让教师感受“为人师”的自豪和幸福。

这里有成为优秀教师的深刻启示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校长 李唯

最先知道于漪老师,是从那句话开始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个从教六十多年,获得诸多殊荣,深受学生爱戴,并被青年教师称为“活的教育学”的年过八旬的老教师,却依然说自己在学做教师。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谦虚,更包含了一种对教育的尊重和敬畏,这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育家的情怀。

在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之际,在全社会倡导教育家办学的今天,我们无疑更需要向10位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学习他们用赤子之心爱教育、爱学生,把教育当成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学习他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熔为一炉,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对这些老师来说,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和付出;同时也选择了不断进步,成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有专家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懂教育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懂教育的人呢?尊重并敬畏教育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并且深深扎根于教育第一线的实践,是“懂教育的人”的基本要求。这10位楷模无疑就是懂教育的教育专家。在业务水平上,他们是值得全国教师学习的楷模和标杆。

这些楷模教师无一例外地爱学生。把三尺讲台当成影响学生命运的舞台,潜心教学,潜心研究,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也是不断学习求知进步的典范,是不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实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典范。他们把身为教师当成造就高尚灵魂的崇高事业,爱学生、关心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教育人生印证了这一点。在师德水平上,这10位楷模也提供了全国教师学习追求的标杆。

我们经常谈教师要有责任感,教师要有事业心,但是责任感和事业心从何而来?从哪里体现?我想应该从努力做一个“懂教育的人”、从一个爱学生的人开始。从尊重和敬畏教育启迪生命的价值追求开始,从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开始,从醉心于课堂教学的每时每刻开始,从醉心于当教师开始,每堂课都用激情和生命去“歌唱”,和学生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用爱去“歌唱”,才能唱得好,唱得精彩,唱得受学生欢迎,成为受社会和学生爱戴的优秀人民教师。

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师这个“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职业,这就是10位教师楷模给我们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刻启示。

当教师就要有不懈的职业追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一中 赵敏毅

81岁高龄,59载教育生涯,至今仍然站在教育的最前沿。在三尺讲台的平凡岗位上,不变的是她一生的追求——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这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真实写照。第一次“认识”于漪老师,是在一本教学改革的课例集中,不同的学科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原因是当时70多岁的她,居然还和二三十岁的小年轻一起研究新课改。于漪老师的事迹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她的一生。上世纪50年代,带着青春的梦想走进中学任教,在三尺讲台上播撒智慧的良种;60年代,经历文革的风风雨雨,她坚守心中的信念——中国需要教育;70年代,卓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使她当选为首批语文特级教师;80年代,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大展宏图;90年代以来,引领时代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在中学教育这块土地上,于漪老师真正做到了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是什么支持着于漪老师走过59年的教育生涯,经历59年的风风雨雨?是使命,是信念,“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是心中对教育的不懈追求。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琐碎的、艰苦的,多少人在付出得到回报后,卷着荣誉“胜利大逃亡”,转岗了;多少人走到职业的荣誉顶端,枕着特级教师的称号睡大觉。荣誉有尽头,培养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基础教育的使命、信念却没有尽头。10位教师楷模用自己坚守的信念引发我思考:身为一名教师,我为什么而来?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为名利,走错了地方;图清闲,入错了行当。只有坚守教书育人的信念,才能使我们在中学教育这片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得更加从容淡定。

正是信念的坚守,让这些优秀教师将平凡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变得不再平凡,不再寂寞,他们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共同收获。这些楷模身上,不仅有执著信念的坚持,有对学生深切的爱和关心,更有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善于学习,善于和学生共同进步,他们感受着教师职业带给自己的幸福。

身为中学教师,我们常常从清晨忙到晚上,很多时候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我们工作的快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活的幸福程度。在教书育人中,通过不断提高的职业技能和师德修养,总能收获朵朵教育教学成果的小花,也就是身为教师的幸福生活之花,坚守教师岗位,提高教书育人能力,理应成为教师让自己生活更加幸福、快乐的内在需求。

学习楷模坚守人生价值追求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长 吴明禹

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既有蜚声海内外却始终坚持为学生授课并亲自批改作业的数学家,也有扎根海拔5000米高原的藏区小学校长,更多的则是战斗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的普通教师,他们之所以堪称楷模,我想,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彰显出了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

这10位楷模是全国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高尚师德将对中国教育的未来产生影响。楷模教师群体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人民教师群体潜在的价值力量。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校长,我深切感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评选和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活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楷模教师们,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是不平衡的。楷模教师事迹的推出,将对广大教师起到感染作用、激励作用、号召作用。面对楷模,我们每个普通教师都可以对照自己,反思自己,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学习楷模教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和刻苦钻研、不懈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学习楷模教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先进的教师受到激励、平庸的教师受到推动、后进的教师受到鞭策,而且能够让楷模教师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广大教师,进而增强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能够号召和启迪广大教师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楷模教师群体的教育价值观的彰显,可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伟大出于平凡”,平凡之中一样蕴含丰厚的价值。以学习者的心态去感悟,我们必将发现这些楷模教师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们能够将一件件我们普通教师偶尔也能为之的平凡之事,当作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事业追求和价值追求。这些教书育人模范对教育教学呕心沥血倾情投入,坚持教育理想,坐得住,静得下,想得深,看得远,在各自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实践自己的教育承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成为教书育人的标杆。这些教书育人模范来自一线,离我们很近,更是我们每所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师个人的全方位发展上,很容易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够在楷模教师价值观的引领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感召千万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河南省汤阴县第一中学 张文波

人们往往用“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这样的人往往是某个领域中的一代宗师。在第26个教师节之际,欣喜地看到有10位普普通通的教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他们无疑属于“德艺双馨”教师。

姜伯驹年逾古稀,仍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至今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矢志不渝坚持教改,为北大建设“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竭尽全力;于漪六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执著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桃李满天下;徐英杰积极投身职业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自编教材,锐意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黄金莲结合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充分发挥了每个孩子的特长,为孩子们营造了花园似的学校,也营造了鲜花似的未来„„从这一个个不同人的相同动人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的师德品行堪称一流,他们的教书育人技艺也无与伦比,是谓“德艺双馨”,绝不为过。

篇6:学楷模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表彰、学习,为教师的职业精神塑造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养料,也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凝聚更为强大的推动力。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在育人为本的探索上,有许多诸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结构的调整、创新人才的培育等改革与发展的难题,这些难题的攻关、突破,需要宏扬教书育人楷模的伟大精神。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五种值得弘扬的教师职业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尽可能好的发展平台。

敢为人先的精神。能够紧紧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勇于改革的精神。无论是处于怎样的艰苦环境,教师都要以学生发展的需求为突破口,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试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探求教育本质的精神。努力探求教书育人的本质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育人,让学生的成长获得更持续、长久的动力。

严谨治学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一丝不苟,讲求真正的学术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将催生出更多优秀教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书育人楷模,更是“师之典范”,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五种力量:

第一是师德感召力。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对立德树人的无悔追求,显现了强烈的师德感召力。

第二是精神引导力。他们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许多可贵精神,如鼓励创新、言传身教、爱岗敬业等,为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引导力。第三是楷模的育人内驱力。每一位楷模,都将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看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并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这既是教师的使命,更是教师的荣耀,激励教师不断增强主动发展的内驱力。

第四是楷模的文化生长力。楷模的身上所体现的,远不只是个人的力量、个人的价值,而是体现了教师群体所弘扬的内在气质、信仰,是一种教师文化精髓的显现,促进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长力。

第五是楷模的带教影响力。他们不仅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更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奋发向上的优秀教师团队,从而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巅峰。

无论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还是各级各类教师楷模,他们展现的不仅是教师集体内在的价值追求,更展现了教师在推进教师事业发展中所建立的不朽丰碑。新时代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教书育人楷模的伟大精神,不断激活教师育人与成长的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基。优秀教师是教育的最宝贵资源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张军盛

在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校园里最能触动我心灵的除了学生们学习、活动的生动场景外,就是那一棵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看到今年教师节受表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感觉他们就像校园里那一棵棵枝繁叶茂、充满郁郁绿意的大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责任感、奉献精神、爱心和丰厚的专业素质,正是这些优秀教师的美德和素养,构成了教书育人事业的常青之树,撑起了校园里的一片蓝天,荫庇着莘莘学子。

这10位楷模是全国1600万教师的杰出代表,面对榜样的引领和感召,我们更应该思考: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又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不管是不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应该对教师职业怀着一种敬畏和敬重感,“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选择当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伟大意义和崇高价值。此次受表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都具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和境界,具有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他们具有与教育事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懂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不愧是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的高素质教师,当之无愧应受到全社会尊重,值得每个教师向他们学习。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孕育着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教师直接肩负着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高素质教师已成当今世界各国人力资源中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一份名为《教师和教育质量:2015年全球教育需求监测》报告,报告中称:如果现状得不到改善,到2015年会有1.6亿儿童没有训练有素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奋斗目标的关键,也是推动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效制度、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改善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提高社会地位来推进,也需要榜样的示范,需要舆论引导和社会氛围的激励推动。从国家层面表彰教书育人楷模,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能够对广大教师发挥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全国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标杆,必将激励全国教师响应时代召唤,以更加执著的教育情怀,去书写中国教育的未来。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杜谷

日前教育部表彰了10位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的教师,同时还有22位教师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这是全教会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国家对教师进行的一次最高级别的奖励。

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方,是我国1600多万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虽说他们的教育经历各有不同,但从一名普通教师最后成长为“育人楷模”,他们付出的心血和爱心却是一样的。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西部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普通中学的校长,我深知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对于西部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办学实践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一个好教师对成就一批好学生的意义。

10位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再次印证了优秀教师的影响力有多大、感召力有多大,也激励我们每个校长,必须把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当成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把多出优秀教师、多出教书育人成果作为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好教师的成长,一方面依赖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实践,另一方面依赖于教育环境的优化。而教育环境的优化,则有赖于校长。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校长既能成就一个好学校,也能成就一批好教师。教育家办学,既是社会发展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人力资源,在一名优秀校长的心目中,第一位的永远是学生和老师。10位楷模不仅爱教育,也懂教育。身为校长,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品德。只有懂教育,才可能实现教育家办学,才懂得尊重教育规律,鼓励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只有爱教育,才可能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教出一批好学生”。

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工作以教师为本。我校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大胆尝试,做到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觉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和教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创新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10位楷模的感召下,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促进教师发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师德水平,并让教师感受“为人师”的自豪和幸福。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袁虎

最先知道于漪老师,是从那句话开始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个从教六十多年,获得诸多殊荣,深受学生爱戴,并被青年教师称为“活的教育学”的年过八旬的老教师,却依然说自己在学做教师。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谦虚,更包含了一种对教育的尊重和敬畏,这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育家的情怀。

在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之际,在全社会倡导教育家办学的今天,我们无疑更需要向10位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学习他们用赤子之心爱教育、爱学生,把教育当成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学习他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熔为一炉,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对这些老师来说,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和付出;同时也选择了不断进步,成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有专家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懂教育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懂教育的人呢?尊重并敬畏教育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并且深深扎根于教育第一线的实践,是“懂教育的人”的基本要求。这10位楷模无疑就是懂教育的教育专家。在业务水平上,他们是值得全国教师学习的楷模和标杆。

这些楷模教师无一例外地爱学生。把三尺讲台当成影响学生命运的舞台,潜心教学,潜心研究,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也是不断学习求知进步的典范,是不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实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典范。他们把身为教师当成造就高尚灵魂的崇高事业,爱学生、关心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教育人生印证了这一点。在师德水平上,这10位楷模也提供了全国教师学习追求的标杆。

我们经常谈教师要有责任感,教师要有事业心,但是责任感和事业心从何而来?从哪里体现?我想应该从努力做一个“懂教育的人”、从一个爱学生的人开始。从尊重和敬畏教育启迪生命的价值追求开始,从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开始,从醉心于课堂教学的每时每刻开始,从醉心于当教师开始,每堂课都用激情和生命去“歌唱”,和学生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用爱去“歌唱”,才能唱得好,唱得精彩,唱得受学生欢迎,成为受社会和学生爱戴的优秀人民教师。

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师这个“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职业,这就是10位教师楷模给我们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刻启示。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段海珍

81岁高龄,59载教育生涯,至今仍然站在教育的最前沿。在三尺讲台的平凡岗位上,不变的是她一生的追求——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这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真实写照。第一次“认识”于漪老师,是在一本教学改革的课例集中,不同的学科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原因是当时70多岁的她,居然还和二三十岁的小年轻一起研究新课改。于漪老师的事迹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她的一生。上世纪50年代,带着青春的梦想走进中学任教,在三尺讲台上播撒智慧的良种;60年代,经历文革的风风雨雨,她坚守心中的信念——中国需要教育;70年代,卓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使她当选为首批语文特级教师;80年代,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大展宏图;90年代以来,引领时代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在中学教育这块土地上,于漪老师真正做到了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是什么支持着于漪老师走过59年的教育生涯,经历59年的风风雨雨?是使命,是信念,“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是心中对教育的不懈追求。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琐碎的、艰苦的,多少人在付出得到回报后,卷着荣誉“胜利大逃亡”,转岗了;多少人走到职业的荣誉顶端,枕着特级教师的称号睡大觉。荣誉有尽头,培养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基础教育的使命、信念却没有尽头。10位教师楷模用自己坚守的信念引发我思考:身为一名教师,我为什么而来?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为名利,走错了地方;图清闲,入错了行当。只有坚守教书育人的信念,才能使我们在中学教育这片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得更加从容淡定。

正是信念的坚守,让这些优秀教师将平凡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变得不再平凡,不再寂寞,他们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共同收获。这些楷模身上,不仅有执著信念的坚持,有对学生深切的爱和关心,更有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善于学习,善于和学生共同进步,他们感受着教师职业带给自己的幸福。

身为中学教师,我们常常从清晨忙到晚上,很多时候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我们工作的快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活的幸福程度。在教书育人中,通过不断提高的职业技能和师德修养,总能收获朵朵教育教学成果的小花,也就是身为教师的幸福生活之花,坚守教师岗位,提高教书育人能力,理应成为教师让自己生活更加幸福、快乐的内在需求。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张富强

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既有蜚声海内外却始终坚持为学生授课并亲自批改作业的数学家,也有扎根海拔5000米高原的藏区小学校长,更多的则是战斗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的普通教师,他们之所以堪称楷模,我想,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彰显出了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

这10位楷模是全国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高尚师德将对中国教育的未来产生影响。楷模教师群体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人民教师群体潜在的价值力量。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校长,我深切感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评选和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活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楷模教师们,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是不平衡的。楷模教师事迹的推出,将对广大教师起到感染作用、激励作用、号召作用。面对楷模,我们每个普通教师都可以对照自己,反思自己,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学习楷模教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和刻苦钻研、不懈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学习楷模教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先进的教师受到激励、平庸的教师受到推动、后进的教师受到鞭策,而且能够让楷模教师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广大教师,进而增强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能够号召和启迪广大教师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楷模教师群体的教育价值观的彰显,可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伟大出于平凡”,平凡之中一样蕴含丰厚的价值。以学习者的心态去感悟,我们必将发现这些楷模教师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们能够将一件件我们普通教师偶尔也能为之的平凡之事,当作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事业追求和价值追求。这些教书育人模范对教育教学呕心沥血倾情投入,坚持教育理想,坐得住,静得下,想得深,看得远,在各自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实践自己的教育承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成为教书育人的标杆。这些教书育人模范来自一线,离我们很近,更是我们每所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师个人的全方位发展上,很容易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够在楷模教师价值观的引领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师文

人们往往用“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这样的人往往是某个领域中的一代宗师。在第26个教师节之际,欣喜地看到有10位普普通通的教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他们无疑属于“德艺双馨”教师。

姜伯驹年逾古稀,仍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至今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矢志不渝坚持教改,为北大建设“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竭尽全力;于漪六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执著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桃李满天下;徐英杰积极投身职业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自编教材,锐意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黄金莲结合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充分发挥了每个孩子的特长,为孩子们营造了花园似的学校,也营造了鲜花似的未来……从这一个个不同人的相同动人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的师德品行堪称一流,他们的教书育人技艺也无与伦比,是谓“德艺双馨”,绝不为过。

通览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最终胜出的10位教书育人楷模,还是获得提名的22位名师,以及之前的96位候选人,抑或是站在他们背后的,不为人所知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无论是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一辈教育家,还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育工作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技艺高超却经年累月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这种精神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品质体现,更是教育规划纲要要努力造就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尖刀形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教师这个行业的最高要求。

一个普通教师如果恪尽职守,他的言行就会令人敬重,一个优秀教师能带出一个优秀群体,他的言行就会得到同行们的普遍认可,一个“德艺双馨”的大师的言行将感召一代又一代学人努力奋进,而一个模范教师群体的优秀技艺、优秀品质、优秀作风,将会把一种优良的民族印记,深深地烙进这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的内心深处。今天,我们有了10位教书育人楷模,明天,我们将有更多个楷模。教书育人楷模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将感召成千上万个教师不断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师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一员。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树立新时代的楷模,也需要我们每位普通教师努力学习楷模的精神,践行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魏琴霞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形势下,教育部联合有关新闻媒体,评选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并进行了隆重的颁奖和表彰,这是教育战线一大盛事。我们的时代需要楷模的示范、引领,我们的时代正在产生无数的楷模。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造就一批教育家。评选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对于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于漪、徐英杰等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身上凝聚着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严谨笃学、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特征正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是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倡导和要求的精神特征,他们以卓越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昭示了努力的方向。从这些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和时代的希望。

近些年来,教育战线创造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其中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动、探索创新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教师队伍中还存在这样那样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或现象,特别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亟须加强建设,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学风、教风亟须倡导和推行,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教学作风亟须践行和落实,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教书育人楷模给我们做出了优秀的示范。

上一篇:偷东西检讨书参考下一篇:三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