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2023-03-25

第一篇:新疆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发布单位:新疆经信委

新经信企业〔2012〕442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经信委,各地州(市)经信委(经贸委、经委)、自治区各行业管理办公室,各相关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2】197号) 精神,做好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加快我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新疆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doc

二○一二年八月十五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条

为推进我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和《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新政发„2010‟92号)等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2】197号) 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经信委)认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咨询等公共服务,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三条 自治区经信委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 各地州(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协助自治区经信委对所辖区内示范平台进行推荐和管理。

自治区各行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各行办)、各相关行业协会协助自治区经信委对行业内示范平台进行推荐和管理。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国家和自治区认定的示范平台予以重点扶持。

第二章

主要功能

第五条

示范平台具有多种服务功能或在某一方面具有特色服务功能,具有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特征。

(一)信息服务。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人才、市场、物流、管理等信息服务。

(二)技术服务。提供工业设计、解决方案、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等服务。

2

(三)创业服务。为创业者和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策划、政务代理、创业场地等服务。

(四)培训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和创业等培训服务。

(五)融资服务。提供融资信息、组织开展投融资推介和对接、信用征集与评价等服务。

(六)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服务。

第三章 认定条件

第六条 示范平台的承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从事相关服务的资质或能力。运营两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20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有固定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等;有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集聚服务机构2家以上。

(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收费要有相应的优惠规定,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或低收费服务要占到总服务量的20%以上;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年度服务目标。

(四)有健全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主要负责人要诚信、守法,无偷漏税等不良记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从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3 专业人员的比例占80%以上。

(五)主要为产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六)服务业绩突出。年服务中小企业30家以上,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南疆三地州(和田、喀什、克州)推荐的示范平台,上述

(一)、

(四)、

(六)规定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七条 示范平台应满足相关功能要求:

(一)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形成便于中小企业查询的、开放的信息服务系统;具有在线服务、线上线下联动功能,线下年服务企业数量30家以上,鼓励采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年组织开展的相关服务活动3次以上。

(二)技术服务。具有组织技术服务资源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协同服务机制;具有专家库和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库等;具备条件的应开放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与中小企业共享;年开展技术洽谈、项目推介和知识产权等服务活动3次以上。

(三)创业服务。具有较强的创业辅导能力,建有创业项目库、《创业指南》、创业服务热线等;开展相关政务代理服务;年开展创业项目洽谈、推介活动3次以上。

(四)培训服务。具有培训资质或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备案,具有远程培训能力,有完善的培训服务评价机制,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

(五)融资服务。年组织银企对接活动2次以上;年组织融资知识讲座3次以上;组织开展融资产品咨询、企业融资策划、推荐和融资代理等服务;建立融资超市。

(六)咨询服务。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设立咨询服务热线;免费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不少于3家;年组织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活动3次以上。

第四章 认定程序

第八条 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各相关行业协会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负责本地区、本行业内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

第九条 各地州(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各相关行业协会对推荐的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服务业绩、满意度等进行测评,填写《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表》(见附件1),并附被推荐示范平台的申请材料,报自治区经信委。

第十条 被推荐为示范平台的单位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见附件2);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上一年度审计报告及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

(四) 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证明复印件(房产证、租赁合同);

(五)开展相关服务的证明材料(通知、照片、总结等);

(六)地州(市)级示范平台认定或自治区以上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的相关认定的文件;

(七)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网站备案、许可证等证明(复印件);

(八)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和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第十一条 认定方式。

自治区经信委对申报材料通过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公示认

5 定等程序进行评审,评审初步结果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对公示无异议的,自治区经信委认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第十二条 示范平台的评审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具体时间按照当年申报工作通知要求进行。

第五章 认定管理

第十三条 示范平台名单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布,并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及新疆中小企业信息网站建立示范平台信息数据库,方便社会公众查询。

第十四条 示范平台需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每年将工作总结报自治区经信委,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自治区经信委对示范平台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平台有效期三年,每三年复核一次,复核与年度申报同时进行。由示范平台的单位将三年工作总结、上一年度审计报告和服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以及《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年度运营情况测评表》(见附件3)报当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并由当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组织测评后,填写测评情况及意见报自治区经信委,经自治区经信委复核, 对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确认,不合格的予以撤销。

第十六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认定的示范平台: (一) 受到有关行政机关处罚、行业协会处分的; (二) 被司法机关处罚的;

6 (三) 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的;

(四) 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并经查证属实的; (五) 一年内不向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信息的。 第十七条 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负责对所辖区内、行业内示范平台的服务质量、服务收费情况以及服务满意度等进行检查,每年底将示范平台工作总结汇总报告和检查情况报告报自治区经信委。

第十八条 示范平台认定工作接受审计、监察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地州(市)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开展本地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扶持。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1. 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表 2. 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 3. 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年度运营情况测评表

第二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的规则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第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位,遵循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或政府指定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各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财政、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平台运行

第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领域统一的交易规则,以及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平台服务管理细则。

第七条 依法必须招标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应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其他公共资源纳入平台交易。纳入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项目,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公开听取意见,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信息交换和技术共享服务。

第九条 地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开放对接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建设运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

与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认证。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独立运行。

第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省级以上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评标、评审专家。 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执行全国统一的专家专业分类标准。

第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在现场办理业务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提供必要的交易场所和设施。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并符合标准要求的场所。

第十二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平台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第三章 平台服务

第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等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第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交易活动的需要,依法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专家抽取服务、档案查询、场所服务等服务。 第十五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公告、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和监管信息等,都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

第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依法需要评标、评审的,应当从省级或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评审专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明示、暗示等任何方式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专家。

第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将交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以及音视频等,按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归档保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一)行使任何审批、备案、监管、处罚等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二)违法从事或强制指定招标、拍卖、工程造价等中介服务;

(三)强制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平台交易;

(四)干涉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对接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

(五)非法扣押企业和人员的相关证照资料;

(六)通过设置注册登记、设立分支机构、资质验证、投标(竞买)许可、强制担保等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他地区市场主体进入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七)违法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相关手续;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十九条 公共资源进入平台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确需收费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的性质确定具体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收支情况。 第二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发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

第四章 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相关电子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交换整合和动态发布市场主体信息、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行政监管信息和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按照统一的数据规范,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共享交易信息。

第二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当事人资质资格、信用奖惩、项目审批和违法违规处罚等政府信息,并通过电子监督系统交换至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推进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共享。 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整合联通本地区分散的电子服务系统,建立全行政区域统

一、终端覆盖市县的电子服务系统,与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并按照规定要求交换整合信息。有关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应当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规定,与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系统对接和交换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场主体已经登记注册,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不得强制要求市场主体重复登记、备案和验证。

第二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支持不同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数字证书的兼容互认。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和评标、评审专家信用信息库,并通过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动态更新。

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与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交换信息。 第二十八条 省级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与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对接,实现专家资源互认共享。

鼓励有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区域选择使用评标、评审专家。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利用电子化手段,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对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纪依法予以处理。

各级审计部门应当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依法开展审计监督。

第三十条 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部门,应当依照职权依法履责。

第三十一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在项目审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监管事项中,将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记录作为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并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对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具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当事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在开展交易活动前应作出信用承诺。信用承诺纳入交易主体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参考。

第三十二条 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专家进行入库审核,并建立退出机制。

第三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汇总分析有关监管数据、违法失信数据、投诉举报数据等,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实现对交易活动的预警监测和动态监管。

第三十四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合抽查机制,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对经核查有效投诉举报多或有违法违规记录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减少抽查力度。 行政监督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权查阅、复制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第三十五条 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市场主体以及第三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所辖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市场主体或社会公众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投诉、举报。

第三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自律管理和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公开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禁止性规定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给予处罚,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公开、交换、共享信息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二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部门及运行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未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限制市场主体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对接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是指满足交易系统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需要,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督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行政监督系统是指行政监督部门在线监督电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1]

第三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这一中心,主动服务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范交易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净化市场环境,努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委切实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努力提升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质量和效率。据统计,全年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共2197个,共完成交易场次733场,场内交易成交总额87.97亿元(包括工程建设备案项目47.24亿元),共增收节支16.79亿元。其中工程建设类386场次,成交项目384个,成交金额53.61亿元,比预算价节约投资7.59亿元,节支率13.85%;政府采购开评标(公开招标、谈判、询价)273场次,成交项目1312个,采购成交金额1.36亿元(包括定点、协议采购),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965.56万元,节支率17.89%;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共32场次,成交83幅地块,成交金额32.58亿元, 比起始价增加8.76亿元,增幅36.8%;国有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共25场次,成效项目83个,成交额3073.94万元,比评估价增收1048.27万元,增幅51.75%;其他公共资源交易17场次,成交项目35个,成交金额1104.36万元,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70.75万元,节支率19.69%。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重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提速增效

主动服务于县委县府中心工作,融入重大建设项目会战攻坚行动、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推行货物批量集中采购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效能。

1、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配合水利、交通、住建、镇(街道)等重要部门,推进我县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全县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工程、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开发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工程、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标准厂房(二期)D2建设工程、“退二进三”项目开发建设、增投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等项目,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招标人)沟通联系,为招标人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业务指导等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项目建设特点和进度要求,找准各标段时间节点,及时衔接招标服务时间、增设开评标场次等,整体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以电子化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广使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相关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活动中强制使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推动招标采购工作标准化水平提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招标采购工作失误,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和质量。

3、努力减少流标现象发生。针对因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质量问题、投标人报价超过上限价使有效投标人少于3家等导致的废标情况和货物类特殊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流标等现象,通过提高招标文件资质审核质量,制定《投标人在投标交易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增加货物招标文件论证、招标预备会、告知环节等措施,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有效防止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发生。组织对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进行调研,选择我县超概算的建设工程典型项目xxxx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剖析,分析造成该项目概算超支等因素导致项目超概算的原因;结合个案的调研情况,召开中介机构专题座谈会,听取对概算控制措施意见建议,并向县政府提出了加强对设计单位管理,建立设计单位标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设计概算委托专业机构审核制度;严格招投标条件审查;加强责任追究等若干建议;同时平台在设计招标项目中,严格实行“限额设计招标”制度,将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投标文件一律做废标处理,今年以来未发现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情况。

5、大力推行通用货物批量集中采购。针对部分商品政府采购协议价高于市场价,采购人在协议采购中任意选择高配置机型、对供货商选择有明显倾向性以及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等问题,选择部门采购量大,物品稳定性高、较为成熟常用的台式计算机、显示器、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通用类货物,实行批量集中采购,有效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今年以来共有110家行政事业单位,分五个标项参加了本次集中采购,总预算金额1023.595万元,共成交金额839.153万元,节约资金184.442万元,节支率达到18.02%。

第四篇: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积极推动城乡就业均衡和谐发展

**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现辖*个街道,**个村居、*个社区,人口**万,区内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其他各类企业近**家。近年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力发展经济同时,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横向扩展、纵向下延”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工作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创新了为民服务的模式,提高了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区城乡就业均衡和谐发展。

近两年来,开发区畅通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四级网络”,创新实施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构筑起上下配套联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了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为各类失地失海农民、失业、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近年以来,依托新平台共发布各类岗位信息**余条,为**余人次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推荐**人次实现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余人次;推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次。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开发区管委会被评为全市就业先进单位,**路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社区等*个社区荣获“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称号。

一、健全完善基层劳动就业信息“四级”网络

2011年,开发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从完善政策和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制定出台了《就业信 - 1 -

息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按照“规划、网络、软件、标准”四统一的原则和“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的目标,为全区**个村居、*个社区配备电脑,并全部安装使用“劳动保障信息一体化系统”,将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每个村级劳动服务站,形成市、区、街道、村居(社区)“四级网络”,保证就业信息向村居延伸,实现实时联网、资源共享。建立了完整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并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做到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企业用工信息与市、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的有效对接,统筹协调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促进科学有序转移就业。一是开展农村适龄劳动力就业状况摸底调查。每年开展农村适龄劳动力就业状况摸底调查,逐户逐人进行登记并建立档案,准确掌握全区*万余名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二是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登记和区内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发布工作。开展技能提升及预备制、学历制培训;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参加自主创业培训,将劳动力继续教育情况及时纳入数据管理;同时,将区内企业用工需求收集整理、动态对接、及时发布。三是做好 “双零家庭”的调查登记和就业援助工作。对新摸排出的 “零就业家庭”进行重点专项帮扶,确保实现“动态消零”。开发公益性岗位**个,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二、创新实施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

健全完善对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经济开发区村居(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办法》,实行

培训、考核、聘任上岗制度,率先实现岗位工资财政补贴制度。全区站、所配备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人。劳动保障协理员不仅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登记、本辖区零就业家庭的调查登记工作,还担负着组织村劳动力参加农民自主创业培训、岗位开发等方面的帮扶职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定期对全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聘书和上岗证;实行统一聘任,一年一聘,每人每月给予岗位补贴的管理方式,建立半年一测评,年终总考核的评先树优激励机制,每年评选十名区级优秀劳动保障协理员或星级劳动保障协理员,颁发证书并进行奖励。全区根据考核情况每月给予**元的岗位补贴,从就业资金中列支,由财政列入年度预算,近年来已发放协理员岗位工资补贴达**多万元。各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在收集发布就业岗位信息、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开展职业介绍、组织劳务输出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几年来,先后组织了**蔬菜大棚培训、渔民转产转岗培训、果树栽培、**路街道的渔业养殖、农村妇女创业培训、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社区的绢花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余期,实现培训转移就业**余人。

三、打造基层平台力促城乡充分就业

结合开发区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做好发展项目扩大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提供服务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一是服务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围绕区内大项目建设及新入驻区企业开展各项就业服务,突出机械制造、

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浆纸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龙头带动作用,组织开展企业用工情况调查,适龄劳动力摸底调查,通过开展免费订单式、储备式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与企业用工实现有效对接,建立项目与就业部门良性互动机制,扩大了全区就业容量。二是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帮扶特殊群体就业。通过基层平台,积极开展“春风送暖”、“就业援助月”等各项就业援助活动。通过入户家访,开展登记认定,送岗位和政策到人,提供即时岗位援助,并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并实行跟踪帮扶。特别是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开展针对性、政策性帮扶。三是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结合机械制造、电工、焊工、服装加工等行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用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四是打造基层创业服务机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街道、社区基层平台积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每一个创业者都开展创业培训、创业项目、经营场地、小额担保贷款等贴身式服务。如**路社区开发社区理发、百货、餐饮等临街商业小门面**多个;在社区内开设了早市一条街,开发早餐、小百货、蔬菜副食等临时性摊点**余个,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解决了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四、强化统筹实现就业服务均等化

在搭建好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的同时,努力做到三个“统筹”,实现了就业服务均等化。一是统筹城乡就业基础服务设施。投资**多万元建设成了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建成室外**平方米的

全彩LED电子屏,服务厅内配备了电子大屏幕、电子小屏幕、触摸屏查询等便民服务设施,打造一流就业服务平台。着力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管理水平,努力向基层延伸公共就业服务。2010年,集中开展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投资**万元统一为各基层平台更新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同时为有条件的村居配备了电子屏幕,适时播放信息。二是统筹就业信息的搜集和管理。通过就业信息“四级”网络平台,加强对全区劳动力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了劳动保障信息一体化,与省市及周边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与村居联网,及时传递输送各类信息。三是统筹劳动力供求衔接。大力开展职业介绍,积极进行劳动力供求信息匹配,努力开展推荐就业工作。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办各类大型招聘会,仅2011年就发布招聘信息**条,提供就业岗位**多个,求职登记**人次,有效辐射带动全区就业。

虽然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就业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就业措施,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保障信息一体化,努力构建结构更加优化、环境更加宽松、岗位更加稳定的就业再就业体系,为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规范(试行)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1月

1.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职责 2.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流程 3.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4.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规章制度 5.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图形标识部分(初稿)

6.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7.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为规范(试行)

8.省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标准

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职责

一、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所服务职责

(一)公共就业服务

1. 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在辖区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咨询。

2. 人力资源调查。组织开展辖区内用工单位及人力资源信息调查统计、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

3. 就业失业人员管理。负责审核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手续,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4. 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援助,负责就业困难对象的审核认定,辖区就业岗位开发工作。

5. 职业指导介绍。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

6. 就业培训。组织和推荐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协助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7. 就业创业服务。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调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做好创业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8. 推进充分就业,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

1 — 和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活动。

(二)社会保险服务

1. 组织辖区居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2. 负责辖区内社会保险经办有关服务工作; 3. 负责对辖区内享受社保待遇人员做好日常稽核;

(三)劳动关系服务

1. 逐步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研究和解决本辖区劳动关系领域重大事项。

2. 督促指导辖区内用人单位及时到所属地劳动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配合上级部门对各类用人单位用工实行动态管理。

3. 配合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对辖区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督促用人单位纠正违法行为,对拒不改正的,及时报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查处。

(四)劳动保障监察服务

1. 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 掌握和采集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发现和报告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生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2 — 3. 接收、报送辖区内劳动者举报投诉材料;

4. 协调解决一般性劳动纠纷;

5. 配合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书面材料审查和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

6. 对辖区内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控制,早上报;

7. 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其他工作。

(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1.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本辖区各类企业及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政策服务,指导、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有效预防劳动人事争议发生。

2. 遵循自愿、平等、公正的调解原则,负责协商、调解、处理本辖区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人事争议:

1)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2)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3)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4)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3 — 3. 在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敦促劳动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督促劳动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认真履行调解协议。

4. 协助辖区企业建立企业调解委员会。

5. 建立、完善调解制度,管理文书、案卷、档案。 6. 完成县、区劳动人事争议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7. 了解、掌握本辖区劳动关系状况,及时向县、区劳动人事争议部门报告争议发生、调处情况,并对突发性、群体性重大案件即时上报。

(六)社会管理服务

1. 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查询服务。

2. 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适时更新离退休人员信息,对离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3. 跟踪了解企业离退休人员生存流动状况,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4. 帮助死亡离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抚恤待遇。 5. 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

6. 对受刑事处罚而应停发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及时上报处理。

(七)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务。

4 —

二、行政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所服务职责

(一)公共就业服务

1. 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在辖区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咨询。

2. 人力资源调查。组织开展辖区内用工单位及人力资源信息调查统计、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

3. 就业失业人员管理。负责受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承担就业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4. 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援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受理就业援助申请,建立管理台账和及时更新信息库;协助落实就业政策,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针对性的援助服务;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

5. 职业指导介绍。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6. 就业培训服务。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推荐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

7. 创业服务工作。掌握有创业意愿人员的信息,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协助贷款回收,提供相关创业服务,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8. 灵活就业服务。调查、核实和登记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5 — 9. 推进充分就业。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活动。

(二)社会保险服务

1.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2.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

(三)劳动关系服务

1. 全面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用人单位数量、单位性质、行业类别、经济类型、劳动用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

2. 对辖区内企业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日常监测,督促落实国家及省工资支付法律法规,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并上报。

3. 对本辖区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情况进行摸底掌握,建立花名册,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对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及时上报街道(乡镇)公共服务平台。

4. 对辖区内集体停工等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进行日常监测,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四)劳动保障局监察服务

1. 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2. 掌握本地用人单位的用工数量、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等劳动用工情况;

6 — 3. 协助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做好举报投诉受理、调查等工作;

4. 发现和报告本地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劳资纠纷和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

5. 反映对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建议、意见和要求。

(五)社会管理服务

1. 为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查询服务。

2. 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适时更新离退休人员信息,对离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3. 协助了解企业离退休人员生存流动状况,帮助进行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4. 协助死亡离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抚恤待遇。 5. 组织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加强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6. 建立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7. 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

8. 建立特困退休人员档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最低生—

7 — 活保障工作,对辖区内高龄、鳏寡、重病及行动不便需要特殊照顾的退休人员实行定期走访慰问和上门服务。

9. 定期集中整理离退休老同志反映的问题,报有关领导或部门,供研究参考做出决策。

(七)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务。

8 —

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平台服务流程

一、咨询服务

1.服务内容: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咨询、业务咨询和引导服务,解释、解答相关问题。

2.服务对象: 3.工作依据: 4.服务流程:

(1)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的工作人员,接待并询问服务对象咨询的政策、业务问题,引导服务对象到相关窗口或科室。

对服务对象询问或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应告知所询问事项的主管部门。

(2)受理咨询的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咨询登记,填写〘咨询服务记录表〙。主要包括接访日期、咨询人姓名、人数、单位或住址、联系方式、来访内容、处理意见、处理结果、接访人签字等。对咨询简单政策业务问题,工作人员应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给予答复;现场无法解答或需情史研究的,应详细记录咨询人联系方式、答复的主要问题等内—

9 — 容,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函件等方式给予事后答复,并做好登记备案。

(3)咨询结束后,检查需要登记事项,及时补充漏填内容。对尚未解答的问题,单独列注明。已实行计算机管理的,要及时将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按立档要求,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备查,以利检索和日后查找、总结和跟踪服务。遇有重大或涉及面较大的事项,应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或形成书面统计分析材料,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咨询的问题比较集中、频率较高的应及时总结归纳,并采取张贴宣传材料或手册的形式进行宣传。

(4)回访是咨询服务的后续服务,要将回访情况记录在咨询服务档案中。

5.工作时限:一般咨询服务现场完成;需事后答复的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

二、信息发布

1.服务内容:收集、整理、审核并向社会发布政策法规、求职和招聘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创业培训信息、创业项目信息、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信息、工资指导价位信息等。

2.服务对象: 3.工作依据: 4.服务流程:

信息收集: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调查—

10 — 收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信息、辖区内服务对象信息等。

信息整理:建立信息登记表,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服务对象电子信息档案和公共就业信息数据库。

信息发布: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通过公共招聘网、短信、显示屏、信息栏及时向社会实时发布求职和招聘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创业培训信息、创业项目信息以及相关社会保险服务信息。

三、就业服务类

(一)人力资源信息采集 1.服务内容:人力资源信息采集 2.服务对象:

3.工作依据:〘关于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6号)

4.服务流程:

制定方案→宣传发动→组建队伍→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动态跟踪。

(1)制定方案。方案包括信息采集的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地点、要求以及队伍建立、经费保障等内容。

(2)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张贴通告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召开社区(村)或者居民(村民)小组会议进行动员。

(3)组建队伍。组建调查队伍,组织进行业务知识和软件操作培训,使调查人员准确掌握调查范围、内容、要求,熟悉工作流程,深刻理解各项调查指标的含义、口径和信息录—

11 — 入的操作要领。

(4)信息采集。上门采集信息前,准备好要填写的表格、笔、告知信等材料,佩戴好胸卡,调查员实行包楼包片(农村分组包干)的方法进行入户信息采集。入户采集出示工作证件,告知身份,并简要说明此次信息采集的意义及主要项目,在征得被调查对象同意后入户进行信息采集。

(5)汇总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分类整理,录入系统。

(6)动态跟踪。调查后要定期不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人口及就业变动情况,填写跟踪服务表,及时更新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二)用人单位信息采集 1.服务内容:用人单位信息采集

2.设定依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

3.服务流程:制订方案→用工调查→建立台帐→录入信息→动态跟踪→发布信息。

(1)制定方案。信息采集的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地点以及队伍建立、经费保障等内容。

(2)用工调查。依据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结合本网格内的街道、门牌号的结构,逐一进入用人单位经营(办公)场所;向用人单位出示相关证件,并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

12 — 内容;要求用人单位出示相关证件和资料,根据用人单位出示的相关证件和资料依次填写相关内容;填写完调查表后,请用人单位经办人员阅审签字,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3)建立台帐。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调查表台账,同时填写调查日程记录,交负责人复查。

(4)录入信息。经负责人复查完毕的信息,按软件要求进行录入,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5)动态跟踪。调查后要定期不定期走访辖区用工企业,及时了解单位用工变动情况,填写调查表,及时更新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6) 发布信息。对用工信息及时发布到用工信息宣传栏等,帮助居民更好的就业。

4、提供材料:〘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三)失业登记 1.服务内容:失业登记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服务流程:(1)初次失业人员失业登记操作流程:受理申请→指导填写→初审材料→登记上报。

1)受理申请。失业人员持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或常住—

13 — 地)社区(村)服务站申请。

2)指导填写。工作人员指导失业人员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一式两份。

3)初审材料。工作人员对失业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初审无误后在〘失业人员登记表〙加盖公章并留存一份。

4)登记上报。将失业人员基本信息录入相关台帐,并初审后的材料和信息通过〘金保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所属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打印发放〘就失业登记证〙。

(2)就业转失业人员失业登记操作流程:受理申请→指导填写→登记上报。

1)受理申请。失业人员持用人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等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服务所申请办理失业登记。

2)指导填写。服务所工作人员指导失业人员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表〙,并对失业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3)登记上报。工作人员将失业人员基础信息录入台账,并通过〘金保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所属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打印发放〘就失业登记证〙。对已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转失业人员,可由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原证件上做失业登记并打印。

14 — 4.提供材料:

(1)初次失业人员失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①户口簿、身份证、〘失业人员登记表〙、〘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表〙;②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肄)业证明;③被征地农民需出具“被征地安臵人员身份证书”;④2寸证件照1张。(以上材料一式2份)

(2)就业转失业人员失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①户口簿、身份证;②〘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失业保险待遇审核表〙;③原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或2寸证件照1张;④非本地户籍失业人员需出具有效的居住证。刑满释放、假释、缓刑、监外执行或解除劳教人员,需出具司法(公安)部门证明或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证明。

(四)跟踪服务 1.服务内容:跟踪服务

2.设定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37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服务流程:人员认领→制定计划→入户调查→建立台帐→分类跟踪→个性服务→完善台帐。

(1)人员认领。工作人员从信息系统认领在街镇办理失业登记的本辖区内的失业人员,下载失业人员信息,并打印成册。

(2)制定计划。对失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前要制定详细的—

15 — 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时间、调查目的、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3)入户调查。对辖区内的失业人员通过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就业再就业状况。

(4)建立台帐。将入户调查情况填入〘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表〙,并建立〘失业人员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台帐〙同时录入信息系统,形成失业人员数据库。

(5)分类跟踪。“零就业家庭”的失业人员每月跟踪一次;失业有就业愿望人员三个月跟踪一次;不充分就业人员、暂无就业愿望人员每半年跟踪一次;充分就业人员、认领后无法联系人员、空挂户一年跟踪一次。

(6)个性服务。对“零就业家庭”的失业人员、失业有就业愿望人员、不充分就业人员、暂无就业愿望人员、充分就业人员等进行个性服务。

(7)完善台帐。将动态跟踪服务内容及时在台帐中进行记载和更新,并上传信息系统,完善数据库。

(五)就业登记

1.服务内容:就业登记包括灵活就业登记、自主创业登记和用人单位录用备案操作流程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

(1)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登记操作流程:就业申报→—

16 — 材料初审→指导填写→记载信息。

1)就业申报。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应当由本人在就业后30日内,携带相关证件、材料到户籍或居住所属地的服务站申报就业登记。

2)材料初审。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申报人基本情况,审核申报人提供的所需证件及相关材料。

3)指导填写。材料审核无误后指导填写〘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就业(失业)登记表〙。

4)记载信息。工作人员在〘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登记情况栏”中记录就业信息并加盖服务站公章(或就业失业登记印章)。

5)登记台帐。填写完〘就业失业登记证〙后即时登记〘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就业(失业)台帐〙。

6)录入系统。工作人员即时录入信息系统,按季上报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花名册。

(2)用人单位录用备案操作流程:受理申请→资料审核→情况记载→登记上报。

1)受理申请。用人单位按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并填写〘职工录用备案登记表〙、〘职工流动就业备案登记表〙、〘职工录用流动备案花名册〙。

2)资料审核。审核用人单位提交的相关材料,查验〘就业失业登记证〙、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审核无误后在相应栏目签署意见并盖章。

17 — 3)情况记载。工作人员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建立台帐,并将需说明事项加以记载。

4)登记上报。将用人单位信息及审核后的资料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4.提供材料:

(1)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 1)劳动者的户口簿、身份证;

2)填妥的〘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就业(失业)登记表〙,并经劳动者本人签名或盖章;

3)属已办理失业登记且失业登记仍有效的人员,还需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

4)属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民办非企业的自主创业劳动者,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的原件、复印件;

5)属从事灵活就业或在个体工商户就业的劳动者,须提供与用人单位或雇主签订的劳动协议书或证明。

(2)单位录用备案登记需提供的材料:

1)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无〘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提供有效身份证;

2)非本市户籍或在本市求学尚未落实户的大中专毕业提供有效报到证(或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有效身份证;

3)〘职工录用备案登记表〙或〘职工流动就业备案登记表〙;

18 — 4)〘职工录用流动备案登记花名册〙。

(六)职业指导(求职)

1.服务内容:对求职者的职业指导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服务流程:工作准备→接待登记→咨询了解→就业指导。

(1)工作准备。准备好求职登记表、纸张、笔,本地区失业人员数量状况资料、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资料、岗位信息资料、经过职业指导已经就业的人员的情况资料,准备好接待桌椅等。

(2)接待登记。即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服务接待,并指导求职者进行求职登记。

(3)咨询了解。即通过协理员询问、求职者口头描述,了解求职者基本情况。

(4)就业指导。针对求职者对求职愿望的描述,详细介绍人力资源市场具体岗位供求情况、专业工种要求情况和从业条件;根据求职者的具体选择,为求职者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技能培训信息、推荐就业岗位等,供求职者选择;向求职者进一步提出实现就业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的建议。

(七)职业指导(用人单位) 1.工作内容:对用人单位的职业指导

19 —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指导包括帮助用人单位进行岗位用人设计和对用人单位进行用工指导。

(1)岗位用人设计的操作流程:岗位信息收集→岗位信息分析→核实用人需求→汇总收集意见→总结反馈信息。

1)岗位信息收集:做好日常辖区内用工单位岗位信息收集,建立辖区内用工单位岗位信息库。

2)岗位信息分析。分析总结岗位用人需求,包括岗位所属的职业、岗位的基本工作性质、岗位用人所需要的知识、操作技能、性格特征、岗位用人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岗位用人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资格、岗位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空间。

3)核实用人需求。对第二步骤中总结的岗位用人信息进行核实后,总结为岗位用人需求。

4)汇总收集意见。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或与岗位工作人员面谈等方式,收集岗位工作人员的意见,主要了解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否说清,同事之间协作是否顺畅,岗位工作负荷是否过大或不足,对个人今后发展方向认识是否清楚等。

5)总结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写出岗位用人设计信息反馈意见。

(2)用人单位用工指导的操作流程:工作准备→接待—

20 — 登记→询问了解→用工指导。

1)工作准备。准备好用工登记表、纸张、笔,准备好本地区失业人员数量状况资料、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资料、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求职者的信息资料,准备好接待桌椅等。

2)接待登记。对接待用人单位情况进行登记,形成工作日志或台账。

3)询问了解。了解用人单位用人合法资格、行业归属、生产经营状况、规章制度、单位地址等情况。了解用人单位招用岗位数量、工种专业要求、基本能力、员工待遇以及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情况。指导用人单位编写招聘简章并发布用工信息。

4)用工指导。就本次招聘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分析,根据用人单位综合情况和用人需求情况,帮助用人单位确定合理的招聘方案,组织现场招聘,并指导用人单位办理聘用手续。

(八)岗位信息采集与登记 1.工作内容:岗位信息采集与登记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操作流程:咨询登记→上门调查→系统录入。

1)咨询登记。使用规范性服务礼貌用语拨打询问电话,—

21 — 认真做好记录,对有招聘需要的用人单位,约定上门登记服务的时间、地点。

2)上门调查。佩带工作胸卡,携带好〘空岗招聘申报表〙和相关资料,进入用人单位经营(办公)场所,主动出示工作证件,简述来意。指导用人单位如实填写〘空岗招聘申报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对填写的申报表进行审核,根据用工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审核通过后请用人单位加盖单位公章,经办人员签字。

3)系统录入。建立〘空岗招聘申报表〙台帐,录入信息系统中,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2)岗位信息登记的操作流程:日常接待→电话接待→系统录入。

1)日常接待。准备好相关表格和有关工具书等,指导用人单位如实填写〘空岗招聘申报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对填写的申报表进行审核,并请用人单位加盖单位公章。推荐用人单位通过现场招聘或网上招聘等形式满足招聘需求。

2)电话接待。使用规范性服务礼貌用语接待询问电话,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提问,并做好咨询服务记录。告知用人单位招聘登记须知,服务流程。

3)系统录入。建立〘企业用工招聘信息登记表〙台帐。录入信息系统中,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22 — 4.提供材料:〘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九)求职登记 1.工作内容:求职登记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做好接待准备→指导填写表格→进行审查校核→输入信息系统。

(1)做好接待准备。1)准备好相关表格和有关工具书等。2)工作人员热情、礼貌接待求职者,认真听取提问。

(2)指导填写表格。指导求职人员填写〘求职报名登记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

(3)进行审查校核。对求职表格进行审查,根据求职意愿、学习工作经历、技能特长以及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开展职业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4)输入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将求职信息输入信息系统, 形成求职人员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人员求职基本信息数据库,同时建立〘求职人员信息台帐〙。

4.提供材料:持身份证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等有效证件和一寸近照1张。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按照提供的相关证件,仔细核对求职人员的基本信息是否属实。

23 —

(十)职业供求信息发布 1.工作内容:职业供求信息发布

2.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做好工作准备→确定发布方式→进行信息编辑→实施信息发布→收集反馈意见。

(1)做好工作准备。社区应按照发布职业供求信息的最基本要求,设臵社区用工信息栏、社区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公开本部门工作网站或本地区人力资源网站资料等,要有供召开座谈会和张贴海报、招用工通知的场所。

(2)确定发布方式。针对不同的职业供求信息,经过分析比较、分别确定不同的信息发布媒体。除非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协理员在基层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好本部门的发布设施来进行信息发布。

(3)进行信息编辑。根据发布媒体的需要,将职业供求信息整理、汇总、打印,或者进行其他的文字、图片、图像等编辑处理。

(4)实施信息发布。确定信息发布的时间、地点或参加人员。

(5)收集反馈意见。信息发布后要注意收集反馈意见,使职业供求信息发布既不脱离实际需要,又能及时修正补充。

4、提供材料:〘单位招聘登记表〙、〘求职报名登记表〙。

(十一)职业介绍

24 — 1.工作内容:职业介绍包括推荐介绍和组织招聘会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

(1)推荐介绍操作流程:接待登记→提供信息→职业指导→信息发布→推荐介绍。

1)接待登记。求职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应进行求职登记或用人单位用工登记。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确定服务形式,并引导他们进入相应服务程序。

2)提供信息。通过职业供求信息发布渠道,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和求职信息。

3)职业指导。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调整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指导设计职业生涯,提高求职和招聘技巧。

4)信息发布。根据求职者求职登记和用人单位用工登记情况,发布求职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5)推荐介绍。根据接待和登记的求职者的求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推荐。

(2)组织招聘会的操作流程:做好准备→查验资料→组织洽谈→开展指导。

1)做好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场所、工具和材料。 2)查验资料。从洽谈会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求职登记和—

25 — 用工登记要求,查验确认相关证件、材料,指导填写相关表格。

3)组织洽谈。组织职业供求双方见面互相了解信息,按双方认可的选择对象组织面谈,根据职业指导和用工指导的内容,提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正确求职和合理用工。

4)开展指导。根据职业指导程序和方法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根据用人单位用工指导程序和方法进行用工指导。

(十二)培训意愿调查 1.工作内容:培训意愿调查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业务流程:意愿调查→建立台帐→情况反馈。 (1)意愿调查。掌握失业人员的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对有具体培训意向和择业期望的人员,了解其基本状况,汇总培训人数和专业。

(2)建立台帐。将意愿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建立辖区内具有就业培训意愿人员台帐,并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3)情况反馈。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反馈情况,加强与培训机构和具有培训意愿人员沟通。

26 —

(十三)协助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 1.服务内容:协助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业务流程:摸底调查→组织报名→后续服务 (1)摸底调查。掌握本辖区失业人员的数量、年龄、学历、职业技能和培训就业创业意向等情况,采集失业人员培训信息,汇总整理,建立培训需求情况台账;了解掌握本地社会生产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对劳动者职业(工种)技能的需求形势,建立职业(工种)需求情况台账。

(2)组织报名。指导有培训意愿的失业人员选择确定培训专业、培训等级、培训地点和培训形式;组织失业人员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3)后续服务。及时与相关用人单位取得联系,推荐培训合格学员;为取得证书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对实现灵活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人员,指导其落实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档案代管、社会保险补贴、自谋职业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

4.提供材料: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报名表〙;〘居民—

27 — 身份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及特殊对象的相关证件复印件。

(十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 1.工作内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业务流程:受理申请→初审→建立台账→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受理申请。受理、核实申请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的相关材料,指导填写〘失业登记及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表〙。

(2)初审。对申请人提交材料进行初审,符合认定条件的在申请人所在辖区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在〘失业登记及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表〙上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

(3)推荐上报。将初审材料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县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条件成熟的进行认定,并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予以注明。

(4)建立台账。对本辖区内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造册,通过广泛的入户走访调查,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台帐〙。

(5)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失业状态和具—

28 — 体情况,做到人员底数、困难类别、援助需求、参保情况、政策享受情况清楚,及时更新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4、提供材料: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困难类别相关证件(证明)及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等。

(十五)公益性岗位开发

1.工作内容: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业务流程:受理申请→初审→建立台账→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受理申请。受理并指导申请人填写〘公益性岗位申请表〙和〘享受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人员承诺书〙。

(2)初审。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3)建立台账。对本辖区内的申请公益性岗位人员登记造册,入户走访调查,建立相关台帐。

(4)推荐上报。将初审材料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5)跟踪服务。按季对享受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回访和服务。

4.提供材料:〘公益性岗位申请表〙、与社区签订的〘享—

29 — 受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人员承诺书〙一式三份、申请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三份。

(十六)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1.工作内容: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2.设定依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业务流程:受理申请→情况审核→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受理申请。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须携带所需相关材料到其居住地或户籍地的服务站进行申报,同时填写〘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

(2)情况审核。认真核实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灵活就业收入证明、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及个人社会保障卡等材料,对于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予以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则说明情况,告知其原因;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的内容录入信息系统,并打印反馈单,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3)推荐上报。对录入系统的申报人员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后打印〘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花名册〙和〘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汇总表〙,加盖公章后上报。

(4)跟踪服务。对享受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回访和服务。 4.提供材料: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就业失—

30 — 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灵活就业证明;本人办理的社会保障卡原件及复印件。

(十七)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受理 1.工作内容: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受理

2.设定依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关于规范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贴息比例的通知〙(财金〔2009〕41号)、〘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财金〔2009〕72号)。

3.业务流程:接受咨询→受理申请→情况核实→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接受咨询。设立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咨询窗口,及时解答服务对象提出的相关问题,为其说明政策适用范围、对象、条件和申请程序,提交的证明、材料等。

(2)受理申请。受理并指导申请人或单位填写〘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等。

(3)情况核实。初步审查申请人或单位提交材料的齐全性、真实性、是否符合小额担保贷款资格。

(4)推荐上报。对申请人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在申请表上签写受理初审、调查意见,经办人签字后加盖公章。将签署意见的相关申请资料向上级业务部门推荐。同时—

31 — 建立管理台账,并登记在册。

(5)跟踪服务。协助借款人制定还款计划,指导按时归还贷款本息,防止出现失信记录。按照还款计划,当贷款即将到期时,提醒借款人提前做好还贷准备;贷款到期时,与借款人取得联系,落实还款资金到位情况。

4.提供材料:

(1)个人申请贷款提供的资料:〘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或民政〘民办非企业单位执照〙;〘税务登记证〙;人民银行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提供反担保方式及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料;填写〘失业人员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

(2)合伙企业申请贷款提供的资料:企业法定代表人〘居民身份证〙;合伙投资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合伙协议〙以及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书〙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验资报告〙;〘税务登记证〙;人民银行出具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报告;提供反担保方式及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料;填写〘失业人员合伙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

(3)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的资料:企业法定代表人〘居民身份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人民银行出具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报告;提供反担保方式及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料;填写〘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申—

32 — 请表〙。

四、社会保险类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1.服务内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2.服务对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3.设定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3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2007〕68号)等有关规定。

4.服务流程:

1)城镇居民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二张1寸免冠照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老年人还需分别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证、残疾证、低收入家庭证明等)到社区服务平台申报参保(变更)登记。

申请材料:居民身份证和户口

1寸免冠照片2张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重度残疾人员、

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应分别提供最低生活保 障领取证、残疾证、低收入家庭证明等。

填写表格:〘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

33 —

(社区)〙

〘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信息变

更表〙

〘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增(减)变

动申请表〙

〘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 2)社区工作人员审核居民资料后,将符合条件的居民信息录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填写〘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社区)〙(或〘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信息变更表〙)上报至辖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3)经办机构复核并验证社区报送的参保居民证件或资料,在10个工作日内为符合规定的城镇居民办理参保登记的确认工作,审核通过的,经办机构对服务平台的录入信息进行确认,将有关资料归档,并未参保居民制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IC卡;未通过审核的,应向服务平台说明原因。

4)经办机构根据参保登记信息确定参保居民的缴费信息,填写〘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由社区服务平台通知参保居民缴费。

5)社区服务平台在收到〘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后,通知参保居民到规定的缴费网点缴费,居民缴费后将银行回单送交社区确认。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

34 —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8号)

4.申请材料:本人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特殊参保群体人员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5.服务流程:1)协办员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在〘参保登记表〙上签字、加盖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章,于当月20日前将〘参保登记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上报街道(乡镇)服务所。2)街道(乡镇)服务所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在〘参保登记表〙上加盖公章,于当月25日前将〘参保登记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3)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应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对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可与公安、计生、残联等部门及有关社保机构的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复核无误—

35 — 后,对参保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同时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三)变更登记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9号)

4.申请材料:本人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本人居民身份证; 公安部门出具有效证明。

5.服务流程:1)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所在地址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于当月20日前,携带公安部门出具有效证明、身份证和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到街道(乡镇)服务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2)街道(乡镇)服务所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生成〘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以下简称〘变更登记表〙),—

36 — 经参保人员签字确认后,在〘变更登记表〙上加盖公章,于当月25日前将〘变更登记表〙及相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3)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对变更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四)待遇核定与支付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与支付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11号)

4.申请材料:〘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单〙

5.服务流程:1)街道(乡镇)服务所按月(或季、半年)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查询生成下月(或季、半年)符合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名单,交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手续,同时提醒参保人员缴纳当年保险费,应于年满60周岁当月10日前到指定金融机构—

37 — 缴费。2)协办员收到街道(乡镇)服务所提供的下月(或季、半年)符合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名单后,应进行公示,并逐一通知当事人准备相关资料及时办理待遇领取手续。3)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在到龄当月15日前,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户口所在地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填写〘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一式两份)。4)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在〘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上加盖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章,于当月20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并上报街道(乡镇)服务所。5)街道(乡镇)服务所应对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参保缴费情况等待遇领取资格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情况进行初审,初审无误后,在〘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上加盖公章,于当月25日前将〘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及相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6)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应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定,确认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对其个人账户进行年内计息结存,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领取金额,生成〘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单〙。7)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从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金,参保缴费人员滞后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手续的,从到龄次月起计发待遇。

38 —

(五)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12号)

4.申请材料: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服务流程:1)转入地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于当月20日前将〘转移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上报转入地街道(乡镇)服务所。 2)转入地街道(乡镇)服务所初审无误后,于当月25日前将〘转移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由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将有关信息及时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3)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应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开具〘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以下简称〘转入接收函〙),并将〘转入接收函〙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发给转出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

39 — 构。4)转出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在城乡居保信息系统中收到〘转入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向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开具〘个人账户明细表〙,并于15个工作日内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终止申请转移人员的城乡居保关系,同时保留申请转移人员的参保信息。5)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收到〘个人账户明细表〙并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五、劳动保障监察类

1.服务内容:劳动保障政策宣传、监察和调处服务 2.服务对象:全体劳动者

3.设定依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1〕79号)。省政府〘关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强劳动用工监管工作的意见〙(豫政〔2012〕2号):“进一步充实基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壮大县级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尽快在乡镇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 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豫劳社监察〔2007〕6号):在每个社区(行政村、新型农村社区)设臵—

40 — 劳动保障监察服务站,聘任2-3人为劳动保障联络员。

4.服务流程:

1)受理事项:A.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C.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D.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E.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F.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G.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H.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I.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2)不予受理:A.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B.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的;C.已经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

3) 提交材料:

A.举报人应当据实举报并提供被举报人的名称、地址和被举报人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情况,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

B.劳动者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

投诉应当由投诉人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

41 — 投诉人签字。

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C.举报投诉人如果掌握举报投诉事项相关的证据材料(劳动合同、工资表、考勤表、工作证、社会保险费缴费清单等),请尽量收集齐全如实提供,以利于案件的及时准确查处。

4)审查方式: 书面审查或调查核实。

六、劳动争议仲裁类 1.服务内容:劳动争议调解 2.服务对象:劳动争议当事人 3.设定依据: 4.服务流程:

1)调解申请。当事人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申请争议调解。书面申请需填写〘调解申请书〙;口头申请由调解委员会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调解事项、理由和时间。

2)调解受理:调解委员会应当在申请人提交〘调解申请书〙后3日内,做出调解或者不予调解的决定。

A.当事人调解申请不符合调解规定,决定不予调解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制作〘不予调解通知书〙,送达申请人;

42 — B.接到当事人单方调解申请且符合调解规定的,应当询问对方当事人是否同意调解,对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不得调解,并作好记录,制作〘不予调解通知书〙,在3日内送达申请人;

C.经询问当事人同意调解且符合调解规定的,由调解委员会指定或由当事人共同选择的调解员调解争议。

3)调解结果

经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 A.〘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调解员署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B.当事人共同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并经当事人签字认可予履行。

4)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发现争议事项不属于本委调解范围或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制作〘调解意见书〙,经调解员署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在3日内送达当事人。

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

1.服务内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 2.服务对象:企业退休人员

3.设定依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

43 — 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04〕2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2006〕29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印发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险中心函〔2009〕87号)。

4.服务流程:

(一)退休人员接收

1.退休人员在完成所有必备退休手续后,携带〘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见附表1)和身份证到常年居住地的社区办理社会化管理服务手续。

2.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接收退休人员,并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利用信息系统或书面转递的信息进行核对。

3.按照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的编码规则,确定退休人员联系卡编号,制作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发放给退休人员,并进行发放登记。

4.按照退休人员居住地点和就近原则,将新接收退休人员编入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

5.与退休人员核对基本信息,尤其是退休人员的住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等,建立准确无误的退休人员完整基本信息库。

44 — 6.按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明确的70岁以上高龄、孤寡老人、特困、重病等特殊群体类别,将属于特殊群体退休人员的相关信息记入相应的特殊群体服务台帐。

7.向退休人员征求意见或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退休人员在养老护理服务、日常文体活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并登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需求台帐。

8.社区在办理完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所有接收手续后,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书面形式,向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报告接收情况及已确认的退休人员基本信息。

(二)退休人员的转移

退休人员纳入社区后,因长期居住地发生改变,应及时变更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办理跨社区转移。

1.转移申请。退休人员本人或委托人到所在社区填写〘企业退休人员跨社区转移申请表〙(见附表2,以下简称“跨社区转移申请表”),所在社区审核同意后,在〘跨社区转移申请表〙签章同意转出,同时收回退休人员〘联系卡〙。

2.转出。所在社区通过社会化管理服务计算机网络系统向转入地转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变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机构。

3.转入。退休人员本人或委托人持〘跨社区转移申请表〙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到新社—

45 — 区报到,转入地社区按接收程序办理接收退休人员的相关手续。同时,通过计算机系统确认接收。

4.清理资料。转出地社区及时将转出的退休人员从本社区的自管组织中移出,在待转出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中,以及相关的特殊群体、管理服务需求等台帐中注明“正在转出”字样。退休人员转出本社区满一年后,转出社区可对其基本信息进行注销。

5.建立台账。转出、转入社区建立退休人员转移情况台账。

6.定期报告。定期向街道报告本社区退休人员转移的有关情况。

(三)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1.定期指纹信息认证

①制定计划。依据经办机构关于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指纹信息认证工作的统一安排,制定开展指纹信息认证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个步骤的时间进度。

②组织指纹信息认证。召开自管组长会议,布臵指纹认证工作,明确参加指纹认证的时间、地点,提出要求。对于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协助经办机构进行上门指纹信息认证。

③督促指纹信息认证。对于未按时进行指纹信息认证的,如找不到退休人员本人,应及时与其家人或联系人取得联系,了解退休人员情况,通知其尽快完成指纹信息认证。

46 — 社区应设立指纹信息采集比对点,方便离退休人员进行指纹信息认证。跨统筹区域居住离退休人员的指纹比对认证,可在本社区或就近指纹比对点进行认证。

开展异地退管系统协助认证的按经办机构要求办理。 2.动态资格认证

①发现情况。通过走访慰问、自管组织或社区居民报告、自管组织开展活动等形式了解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

②核实情况。接到退休人员死亡的信息报告后,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必须上门进行核实。

③出具证明。通知死亡退休人员家属在规定期限内开具医院的死亡证明或公安机关的户籍注销证明。

④按时上报。退休人员死亡7日内,要将死亡退休人员信息报告经办机构。

(四)申领丧葬抚恤待遇

1.查看资料。了解到退休人员死亡消息后,查看死亡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初步了解其家庭情况。

2.告知权利。告知死亡退休人员家属、亲属享受丧葬抚恤待遇的有关政策规定,发放待遇申请表。向其家属详细说明待遇项目以及申领条件和手续,避免申领时材料缺失或不合格。并告知其开具当地规定形式的退休人员死亡证明。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要做好解释工作。

3.按时报告。退休人员死亡后7日内,将死亡退休人员有关情况报告街道。

47 — 4.申领待遇。指导死亡退休人员家属准备经办机构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协助办理该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注销和丧葬抚恤待遇申领手续。

申办资料: (1)死亡证明;

(2)公安部门的户口注销证明。

(3)经办机构要求的其他有关证明和资料。 5.记录退休人员家属申领丧葬抚恤待遇情况。

附图:

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流程图 2.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一般程序流程图

3.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服

务流程

附表:

1.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社区) 2.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社区)

填表说明

3.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信息变更表 4.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缴费增(减)

变动申报表

5.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

48 —

上一篇:夏季适合养殖什么家禽下一篇:斜井人车安全操作规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