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022-12-04

第一篇:甘肃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三通两平台应用情况汇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山西省“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情况汇报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2013年是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之年,围绕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的总体目标,我省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建设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为环境支撑的“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行政推动、示范试点等有效手段,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积极推动有关政策的出台,以行政促应用 省教育厅于2012年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置了综合工作组和四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我馆作为成员单位,配合基教处开展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工作。一是协助教育厅制定出台《山西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把“三通两平台”的分任务分解细化,形成系统、科学的行动方案,确保工作推进有序;二是制定了《2014-2015年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安排意见》。总体指标与三年行动计划保持一致,分年分项制定了推进措施,明确了各市、县的工作目标和责任,与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体系完整、相互配套的工作措施;三是围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参照国家《数字校园 1 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结合我省实际,制订了《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从互联网接入、校园网络环境、基础设施、教学应用、教师个人空间、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标准已于2013年7月印发至各市,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层次应用提供了行政依据;四是出台了《山西省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意见提出,我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将充分依托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计算、存储、资源和运营优势,建设网络学习空间软件平台,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提供载体服务。在政策出台与行政推动方面,各市也积极出台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意见与应用意见,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一些市还是以政府名义出台和召开的,工作推进力度很大。

二、积极开展试点实验项目,以示范引领应用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学教研”是我馆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的一个实验项目。“三通两平台”工程中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习空间的内涵到底是什么,目前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学习空间必须与日常教学、教研紧密结合,深层次解决教学教研实际问题。基于以上理解,我们结合我省课改实际,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目的是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如何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目前,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已经搭建完毕,功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网络 2 教研和学习空间个性化服务。全省共有37所实验校、173个实验班、468名实验教师在11个学科上开始实验。该项目在“山西省网络教学教研寿阳县现场会”和‘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班班通”芮城现场会’上进行了展示,得到领导和与会者的一致认可。

三、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是我省加快落实“三通两平台”任务的重要举措,符合我省教育教学一线的实际应用需求,对于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心从资源建设向服务提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论证和筹备建设中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用户量大,对网络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要求高;二是建设成本高,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后续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三是服务类型广,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开展全口径服务,以及从课件资源库向多元化的交互式互联网服务转型的客观需要,对平台的服务形式、内容和服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有关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权威专家召开了专项论证会,就项目的实施办法、技术标准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形成了以下共识。

1.应用技术手段满足服务需求。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紧密围绕应用需求为建设基础,以ICT(信息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依托,支持多用户大并发应用。通过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宽带网络(固网和移动互联网)、城域网和校园教育网络环境为传输载体,形成面向全省的网络教育云服务体 3 系,提供包括基础数据应用、教育资源应用、云存储、网络视讯、网络空间、远程教育与培训等多元化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2.开拓建设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广泛吸收先进技术与先进理念,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由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建设、参与运营的方式,减少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把选择权交给教育教学一线,通过市场行为建立需求与服务间的紧密对应关系。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以及在生均经费中列支信息服务专项经费等政策,最大化实现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效率和发展成果。

目前,根据《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规范,《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征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国内多家优质企业积极响应,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已经逐渐清晰,建设实施方案中规划的各项互联网服务项目,包括网络微视频、网络选修课、网络培训和专递课堂等,均已完成前期开发工作,进入上线测试阶段。同时,正在积极争取教育厅、财政厅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四、发现和推广市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典型 2012年,运城市就出台了《运城市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实施意见》,把“班班通”教学应用、“人人通”试点应用放在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地位,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引领、行政推动、活动促进”的方针,把“班班通”教学应用、“人人通”试点应用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同学科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同教师专业成长结合起来,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应用力度,不断强化推动措施,有效地促进了 4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经过一年多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一县(校)一亮点’。 ”9月,在全省“班班通”、“人人通”教学应用芮城现场会上集中进行了展示,13县(市、区)、5所市直学校利用电子白板一体机和精彩的解说,集中展示了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研方式;展示了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角色转型的新途径新方法;展示了不同学段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新方式、新路径;展示了县、乡、校三级资源库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以及我们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做出的新的努力和探索,受到了王珠珠馆长和张卓玉副厅长的高度评价。人民网、山西日报、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等多家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五、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情况

我省自2012年底启动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以来,为全省501所8人以上的教学点配备数字资源接收播放设备,通过宽带卫星网络,为地处偏远的教学点输送优质教学资源。各项目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强化组织保障,创新教学应用形式,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芮城县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中心校示范带动作用,借助网络优势,扩大数字资源的应用范围,实现异地同步课堂教学,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加强教师培训,利用示范课、交流课、汇报课等手段,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切实提高教学点教师利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应用的能力。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装处乔玉全处长对我省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芮城县、临 5 猗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六、即将开展全省“班班通”设备教学应用年活动 我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班班通”项目已实施三年。为有效推动“班班通”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将2014年确定为“班班通”设备教学应用年,主要开展6个方面活动:一是组织开展第二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评比活动;二是组织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示范课展示、观摩、交流活动;三是启动实施“‘班班通’教育教学资源进教室计划,开发交互式数字资源、“同步课堂”资源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数字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探索多途径实现“班班通”的新举措;四是组织开展优秀课件和微视频评选活动;五是组织开展山西省“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教学应用示范校评选活动,发现和培养“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应用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典型;六是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通过应用年活动的开展,使所有教师和学生都会使用电子白板,所有教师实现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所有学生(小学低年级除外)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学习收获,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

第二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的规则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第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位,遵循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或政府指定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各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财政、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平台运行

第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领域统一的交易规则,以及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平台服务管理细则。

第七条 依法必须招标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应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其他公共资源纳入平台交易。纳入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项目,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公开听取意见,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信息交换和技术共享服务。

第九条 地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开放对接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建设运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

与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认证。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独立运行。

第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省级以上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评标、评审专家。 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执行全国统一的专家专业分类标准。

第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在现场办理业务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提供必要的交易场所和设施。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并符合标准要求的场所。

第十二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平台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第三章 平台服务

第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等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第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交易活动的需要,依法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专家抽取服务、档案查询、场所服务等服务。 第十五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公告、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和监管信息等,都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

第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依法需要评标、评审的,应当从省级或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评审专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明示、暗示等任何方式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专家。

第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将交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以及音视频等,按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归档保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一)行使任何审批、备案、监管、处罚等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二)违法从事或强制指定招标、拍卖、工程造价等中介服务;

(三)强制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平台交易;

(四)干涉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对接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

(五)非法扣押企业和人员的相关证照资料;

(六)通过设置注册登记、设立分支机构、资质验证、投标(竞买)许可、强制担保等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他地区市场主体进入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七)违法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相关手续;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十九条 公共资源进入平台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确需收费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的性质确定具体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收支情况。 第二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发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

第四章 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相关电子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交换整合和动态发布市场主体信息、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行政监管信息和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按照统一的数据规范,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共享交易信息。

第二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当事人资质资格、信用奖惩、项目审批和违法违规处罚等政府信息,并通过电子监督系统交换至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推进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共享。 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整合联通本地区分散的电子服务系统,建立全行政区域统

一、终端覆盖市县的电子服务系统,与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并按照规定要求交换整合信息。有关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应当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规定,与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系统对接和交换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场主体已经登记注册,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不得强制要求市场主体重复登记、备案和验证。

第二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支持不同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数字证书的兼容互认。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和评标、评审专家信用信息库,并通过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动态更新。

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与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交换信息。 第二十八条 省级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与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对接,实现专家资源互认共享。

鼓励有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区域选择使用评标、评审专家。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利用电子化手段,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对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纪依法予以处理。

各级审计部门应当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依法开展审计监督。

第三十条 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部门,应当依照职权依法履责。

第三十一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在项目审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监管事项中,将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记录作为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并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对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具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当事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在开展交易活动前应作出信用承诺。信用承诺纳入交易主体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参考。

第三十二条 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专家进行入库审核,并建立退出机制。

第三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汇总分析有关监管数据、违法失信数据、投诉举报数据等,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实现对交易活动的预警监测和动态监管。

第三十四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合抽查机制,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对经核查有效投诉举报多或有违法违规记录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减少抽查力度。 行政监督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权查阅、复制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第三十五条 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市场主体以及第三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所辖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市场主体或社会公众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投诉、举报。

第三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自律管理和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公开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禁止性规定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给予处罚,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公开、交换、共享信息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二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部门及运行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未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限制市场主体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对接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是指满足交易系统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需要,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督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行政监督系统是指行政监督部门在线监督电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1]

第三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升平台服务 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 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 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 的规则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 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 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具有 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第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 位,遵循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 筹指导和协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或政府指 定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 易平台相关工作。

各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财政、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 管理。

第二章 平台运行

第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 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领域统一的交易规则,以及省 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平台服务管理细则。

第七条 依法必须招标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国有 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应纳入公共资源 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推进 其他公共资源纳入平台交易。纳入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项 目,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公开听取意见,并向社 会公布。

第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 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为公 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信息交换和技术共享服务。 第九条 地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开放对 接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建设运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 统。

与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 子交易系统应当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并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认 证。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 系统应当独立运行。

第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省级以上综合评 标、评审专家库,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评标、评审 专家。

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执行全国统一的专家专业分类标 准。

第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在现场办理业务的,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设施 标准和服务标准,提供必要的交易场所和设施。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社会力量 建设并符合标准要求的场所。

第十二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网络信息 安全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平台安全稳定可靠 运行。

第三章 平台服务

第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 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等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 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第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根据 交易活动的需要,依法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专家抽取服务、 档案查询、场所服务等服务。

第十五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公告、交易过程信息、成 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和监管信息等,都应当 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开。涉及国家秘 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

第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依法需要评标、评审的, 应当从省级或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 评审专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明示、暗示等任何方式指定或者 变相指定专家。

第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将交 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以及音视频等,按 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归档保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 人员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一)行使任何审批、备案、监管、处罚等行政监督管 理职能;

(二)违法从事或强制指定招标、拍卖、工程造价等中 介服务;

(三)强制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平台交易;

(四)干涉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对接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 交易;

(五)非法扣押企业和人员的相关证照资料;

(六)通过设置注册登记、设立分支机构、资质验证、 投标(竞买)许可、强制担保等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 他地区市场主体进入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七)违法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相关手续;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十九条 公共资源进入平台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 确需收费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 据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的性质确定具体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收 支情况。

第二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发现公共 资源交易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并及 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 第四章 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 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相关电子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交换 整合和动态发布市场主体信息、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行政监 管信息和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按 照统一的数据规范,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共享交 易信息。

第二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公共资 源交易活动当事人资质资格、信用奖惩、项目审批和违法违 规处罚等政府信息,并通过电子监督系统交换至公共资源交 易电子服务系统。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建立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推进全国公共资源 交易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共享。

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整合联通本地区 分散的电子服务系统,建立全行政区域统

一、终端覆盖市县 的电子服务系统,与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 并按照规定要求交换整合信息。有关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应当 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规定,与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 服务系统对接和交换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场主体已经登记注册,并通过国家或省 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的,有关行政监 督部门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不得强制要求市 场主体重复登记、备案和验证。

第二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支持不 同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数字证书的兼容互认。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统一的 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和评标、评审专 家信用信息库,并通过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 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动态更新。

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与全国统一信用信息 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交换信息。

第二十八条 省级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与国家综 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对接,实现专家资源互认共享。 鼓励有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区域选择使用评标、 评审专家。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利 用电子化手段,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 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对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政府 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纪依法予以处理。 各级审计部门应当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依法开展 审计监督。

第三十条 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 理部门,应当依照职权依法履责。

第三十一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在项目审批、招标投 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监管事项中,将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记录作为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并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对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具有不良行为记 录的当事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在开展交易活动前应作出信用承诺。 信用承诺纳入交易主体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事 中事后监管的参考。

第三十二条 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 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专家进行入库审核,并建立 退出机制。

第三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汇总分析有关监 管数据、违法失信数据、投诉举报数据等,发现违法违规问 题,实现对交易活动的预警监测和动态监管。 第三十四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 立联合抽查机制,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 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对经核查有效投诉举报 多或有违法违规记录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 度。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减少抽查力度。 行政监督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权查阅、复 制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公共资源交易 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第三十五条 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市场主体以及第三 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所辖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运行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强化社会监 督。

第三十六条 市场主体或社会公众认为公共资源交易 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可以 向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投诉、举报。

第三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 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自律管理和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 作人员未公开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 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予以通报批 评。

第三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 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禁止性规定的,由政府指定的部 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 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第四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违反本办 法第十九条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限期 整改。拒不整改的,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

罚规定》等给予处罚,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未按照 本办法规定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公开、交换、共享 信息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 予以通报。

第四十二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 理部门及运行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弄 虚作假、玩忽职守,未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限制市 场主体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对接公共资源交 易电子服务系统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 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是指满足交 易系统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需要,并为市场主体、社会 公众和行政监督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 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行政监督系统是指行政监督部门在 线监督电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 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__

第四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这一中心,主动服务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范交易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净化市场环境,努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委切实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努力提升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质量和效率。据统计,全年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共2197个,共完成交易场次733场,场内交易成交总额87.97亿元(包括工程建设备案项目47.24亿元),共增收节支16.79亿元。其中工程建设类386场次,成交项目384个,成交金额53.61亿元,比预算价节约投资7.59亿元,节支率13.85%;政府采购开评标(公开招标、谈判、询价)273场次,成交项目1312个,采购成交金额1.36亿元(包括定点、协议采购),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965.56万元,节支率17.89%;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共32场次,成交83幅地块,成交金额32.58亿元, 比起始价增加8.76亿元,增幅36.8%;国有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共25场次,成效项目83个,成交额3073.94万元,比评估价增收1048.27万元,增幅51.75%;其他公共资源交易17场次,成交项目35个,成交金额1104.36万元,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70.75万元,节支率19.69%。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重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提速增效

主动服务于县委县府中心工作,融入重大建设项目会战攻坚行动、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推行货物批量集中采购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效能。

1、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配合水利、交通、住建、镇(街道)等重要部门,推进我县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全县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工程、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开发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工程、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标准厂房(二期)D2建设工程、“退二进三”项目开发建设、增投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等项目,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招标人)沟通联系,为招标人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业务指导等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项目建设特点和进度要求,找准各标段时间节点,及时衔接招标服务时间、增设开评标场次等,整体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以电子化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广使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相关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活动中强制使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推动招标采购工作标准化水平提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招标采购工作失误,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和质量。

3、努力减少流标现象发生。针对因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质量问题、投标人报价超过上限价使有效投标人少于3家等导致的废标情况和货物类特殊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流标等现象,通过提高招标文件资质审核质量,制定《投标人在投标交易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增加货物招标文件论证、招标预备会、告知环节等措施,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有效防止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发生。组织对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进行调研,选择我县超概算的建设工程典型项目xxxx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剖析,分析造成该项目概算超支等因素导致项目超概算的原因;结合个案的调研情况,召开中介机构专题座谈会,听取对概算控制措施意见建议,并向县政府提出了加强对设计单位管理,建立设计单位标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设计概算委托专业机构审核制度;严格招投标条件审查;加强责任追究等若干建议;同时平台在设计招标项目中,严格实行“限额设计招标”制度,将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投标文件一律做废标处理,今年以来未发现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情况。

5、大力推行通用货物批量集中采购。针对部分商品政府采购协议价高于市场价,采购人在协议采购中任意选择高配置机型、对供货商选择有明显倾向性以及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等问题,选择部门采购量大,物品稳定性高、较为成熟常用的台式计算机、显示器、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通用类货物,实行批量集中采购,有效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今年以来共有110家行政事业单位,分五个标项参加了本次集中采购,总预算金额1023.595万元,共成交金额839.153万元,节约资金184.442万元,节支率达到18.02%。

第五篇:关于建立我县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体制的思考

构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形成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降低行政成本。

一、我县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模式和成效

我县的招投标统一平台于2004年3月正式运行,其监

管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根据“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离原则建立。招投标管理委员会是招投标市场的决策机构,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拍卖等中介机构是执行办理者,招管办和行业主管部门是监督管理者,招投标中心是为各方主体提供服务的平台,监察局依法对各方主体进行监察。招管办常驻中心,会同职能部门制定规则和办法,统一监管招投标工作,对交易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管;行业主管部门派员以常驻或非常驻形式进驻中心,履行其相应职能。当前机制可以用一场足球赛来类比:招管委是足协,职能部门和招管办是裁判员,招标人及其代理机构和投标人是运动员,招投标中心是足球场。

我县招投标工作通过这几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2007年3月,直接为我县节约财政资金共1.68亿元。下图为我县和全市各工程节约率对比状况。

时 间

项 目

数 据 统 计

全市平均节约率

我县平均节约率

2004年3月

2007年3月

市政工程

15%

26.21%

房屋建筑

8.6%

14.22%

工地整理

14.66%

20.98%

二、我县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交易平台建设滞后。与其他县市相比,综合交易中心运行至今,“综合”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四大交易”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没有进场;二是工程交易中的交通、水利等专业工程没有进场;三是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两个中心两套人马,单独运行,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四是场地有限,设施简陋,“硬件”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易运作和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这与缙政办发[2003]85号文件明确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待时机成熟纳入招管办统一的规范化监管要求不相符。

(二)标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现象突出,招投标成果未能得到切实维护。建设单位没有按招标文件对项目班子的到位率进行考核、监督和处罚;建设、监理单位对项目经理更换及工程量变更比较随意,项目建设“三超”现象较为严重。

(三)违规操作,易滋生腐败。有的个别单位无视有关法律规定,未进入中心公开交易,将本应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公共资源建设项目直接发包,明招暗定,弄虚作假。有的为规避招标将项目化整为零、肢解发包,或者只对项目的主体部分进行招标,附属、配套或追加部分随意处置,造成项目费用一增再增,《施工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有的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有的以向招标人或评委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有的中标人私自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转让或分包给他人,形成一些项目高资质队伍中标,低资质或无资质队伍施工,使工程质量和进度无法保障。

(四)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其他县市相比,我县的招投标年交易额为最多(除市本级外),但我县的招管办尚未落实编制,缺乏招管办专职领导和相应科室,县招投标中心是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

(五)招管办与职能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招管办站在政府角度,考虑问题以促进充分竞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节约资金为出发点;职能部门则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意识,设置门槛高,外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难。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健康发展,制约了监督效能和交易效益的发挥,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政府形象。因此,改革我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与监督体制、监管机制和运作方式,变分散管理为统一管理,变分散交易为集中交易,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建立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必要性

(一)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是推动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管理与监督体制,有利于强化对各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实现建设工程、国有土地、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及其他资产营运在阳光下进行,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争取项目和资金,促进经营城镇工作。

(二)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是解决部门各自为政,建立科学有效监管体系的需要。在目前分散管理的体制下,各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相互扯皮、各自为政、互不通气、资源浪费等问题,既形不成合力,又影响政府形象。改革现行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统一管理与监督机构,有利于创

新监管机制,凝聚合力,形成统管机构统一指导、协调。

(三)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需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归并集中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形成统一的有形市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的易发、多发领域。建立统一管理与监督机构,能

够实现立项授予权、工程发包权和监督执法权的分离,有利于加大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有利于推进我县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强化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健全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化配置。建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有利于创新政府管理体制,落实我县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从体制机制上预防和惩治腐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有利于建设“信用xx”,以制度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以监督管理保障和促进社会信用,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吸引市场投资,保持市场活力。

(四)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是规范当前频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需要。从宏观层面来看,县(市)级基层是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投资主体和实施主体。目前我国每年政府投资达4000亿元左右,其中市、县地方财政投资2600亿元左右,占政府投资额65%左右。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工程建设项目、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矿产交易、林木经营权、广告位经营权、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等公共资源年交易项目达400个左右,年交易额达8亿元左右。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县级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同样相当必要。

四、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原则

(一)遵循法律框架原则。在国家现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框架内,设置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管理与监督机构,依法对全县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统一管理与监督,不改变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资格,不会出现法律障碍。

(二)充分整合职能原则。撤消现有各专业招标投标委员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将分散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招标、投标管理职能划转到公共资源交易统管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对招标、投标工作的监督职责,实现管理与监督分离。

(三)协调和高效原则。对照“四大交易”,特别是建设项目所属类别,在统管机构分设若干内设机构,做到职责明确,关系协调,效率提高。

五、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方向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体制机制,可以尝试以下改革措施:

(一)建立统管体制。一是建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挂帅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与监督议事协调机构,承担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交易、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权交易、国有(集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以及药品和医疗器械招标采购等交易活动重大事项的领导和协调职能。组织协调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全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制定我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监督工作的目标任务;研究解决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与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承担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依法组织、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议事协调机构的工作部署;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我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与监督的相关办法和配套制度,审定公共资源交易的各项规则和制度;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和行政监督部门履行职能情况进行监督,对交易活动中产生的争议和纠纷进行协调处理;受理涉及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举报和投诉,会同有关部门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二)创新监管机制。建立“三位一体”、互为制约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一是市场监管,由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与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各有关部门、综合交易中心及交易各方的监管;二是职能监管,由各有关部门负责对公共资源交易的行业管理和行政监督;三是纪检监管,由纪检监察机关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与各有关部门和综合交易中心实施纪检监督。

(三)构建统一平台。将政府采购与工程交易两个中心合并,将土地、产权等交易机构从原主管部门剥离,纳入综合交易中心,按照“应进尽进”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明确界定进场交易范围:工程交易方面,凡在我县招标发包的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信息产业等各类工程,包括工程的施工、监理及符合国家规模标准规定的勘察、设计、设备供应等,均应进场交易;土地交易方面,凡在我县进行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包括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产资源开采权,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交易和国有租赁土地、划拨土地、出让土地的非公开交易等,均应进场交易;产权交易方面,凡在我县境内进行的各类国有、集体产权(股权)的转让,法院执行、银行抵贷涉及的国有、集体资产转让和政府特许经营权等社会公共资源的有偿转让等,均应进场交易;政府采购方面,凡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货物、设备、材料和服务类项目,虽未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但超过规定的采购限额标准的货物、设备、材料和服务类项目,以及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项目中的重大设备等,均应进场交易。

上一篇:国土资源管理知识题库下一篇:公文处理工作基本规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