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人才引进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政府人才引进范文

美国政府的人才战略作业

1、结合美国的国情,分析美国政府人才战略有哪些特点?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几十年来,美国采取多种手段从别国引进大批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美国吸引外国人才主要释放的有以下几块“磁铁”:

一、不断修订的移民法。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1965年制定了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任何国家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吸引外国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0年,布什总统又签署新的移民法。2001年美国出台《加强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其核心就是要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人才,计划3年内,每年从国外吸收19.5万名技术人员。这些规定,能使真正有本领、对美有用的人留在美国。

二、将留学生作为人才的后备力量。美国实施留学生政策始于二战后不久,通过提供奖学金接受各国学生及学者赴美学习。一些名牌大学通过提供优厚的助学金、奖学金和优惠贷款来吸引国外留学生就读,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25%的外国留学生在学成后定居美国,被纳入美国国家人才库;在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中,外来人士占22%;在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35%出生在国外。

三、“绿卡”政策为外籍人才提供方便。美国吸引人才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授予非美国籍专业工作人士在美永久居留权,俗称“绿卡”。

四、打造优越的社会环境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同等重要的,甚至留住人才会更难。那么美国又是凭借什么长久地留住人才的呢?首先,让“高薪”充当最具诱惑力的诱饵;其次,为科研活动提供充足经费。近几年,美国科研经费不断增长,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2%。最后,设立各类奖励。为了鼓励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创造发明,美国科学基金会设立了各类奖励。如果获奖者是外国人,美国政府会主动为其办理“绿卡”或入籍手续,劝说获奖者继续留美效力。每年有14%~20%的获奖者是外籍青年科学家,他们大多被美国留用。

此外,美国拥有十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退休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再加上比较成熟的住房市场,可确保移民美国者生活无忧。这种生活水平的差距加上工作机会的差距成为众多外国人才移居美国的主要因素。

2、你认为美国的人才战略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一、美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美国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相当强大的国家。他们拥有近百万研究开发人员,居世界首位。他们的研究和开发总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是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从科技成果看,美国的高科技成果总量占世界的37%。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机构最多,是每年授予博士学位最多的国家。还是拥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数量最多,是各类高层次人才储备最丰富的国家……这一切都得益于美国政府对教育和培训的重视,积极鼓励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就视教育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它们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相继通过和出台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等法案和报告,极力呼吁为未来准备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与此相应,它们还非常重视扶持大学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大学的投资。在近20年美国所获得的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中,在大学工作的科学家占90%以上。同时,它们还大量设立科学奖,其中著名的有“诺贝尔热身运动奖”、“科学家摇篮奖”等,每年联邦与各州将举行层层的竞赛筛选,对学识见识超群者给予重奖。

美国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注重改革调整教育政策。倡导课程改革和强调培养天才学生;进行了“教育自由化”和“教育机会均等化”改革;开展了“恢复基础教育”运动;提倡高等教育同产业界的协作与交流;鼓励整个教育体系为增强美国的产业竞争力而不断输送创新型人才资源。但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始终是美国人才资源开发模式中的鲜明特征之一。

美国的教育注重与市场紧密配合也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对工商管理硕士及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刺激了对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的需求和待遇的提高。而美国的主要商学院紧密追踪市场需求信息,加快培养大批的金融博士、市场学博士、管理学博士、计算机学博士等。这些博士毕业后在几百家主要商学院中寻找到职位,开始培养工商管理硕士、计算机硕士等,使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密切联系起来。

美国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等人才资源开发。它们专门颁布《成人教育法》,把继续教育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法律上保障继续教育的发展。美国政府要求所有雇主每年必须至少以其全员工资总额1%的资金用于教育与培训,并逐年递增。尚未达到此最低金额的企业和机构,每年必须上交其工资1 %的资金作为国家技能开发资金。美国公司对经理员工的培训也极为重视,大多数公司都设有专项培训经费,并有完善的人才培训计划和体系。

二、美国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战略与策略

新时期世界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美国成为世界上争夺人才、实施人才吸引战略的急先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国是靠引进人才起家的,在争夺夺人才上它们是深谋远虑,技高一筹。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人才,他们有时甚至不择手段地“抢”。据美国官方统计,在1949-1973年期间,世界各国迁居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达16万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每年仍有6000名以上的科学家、工程师进入美国。如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大学毕业后曾任柏林威廉皇家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并被选为普鲁士科学院士,1921年获诺贝尔奖金。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他们对爱因斯坦等大批科学家又恼又恨,采取种种手段向爱因斯坦进攻,使爱因斯坦人身和科研事业陷入困境。美国人看准了这个机会,“抢”走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到美国后,立即被委任以令世人垂涎的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职务。因他的学术成就及影响,一大批科学家趋之若骛,尾随其后,迅速壮大了美国的科技力量。爱因斯坦在美国定居20余年,为美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把战败德国、意大利的几千名科学家、工程师带到美国。这些科学家在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工作,对美国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战败国德国,苏联搬走的是机器和设备,而美国抢走的是人才。

美国之所以雄踞世界经济领头羊位置长达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未有衰退的迹象,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奉行人才引进战略,利用灵活多样的移民政策、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等从世界各地网罗人才密切相关。移民是美国吸引人才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而近50年来美国的移民是以挑选的方式进行的。移民法多次修改规定,只要是专家、学者、教授,不分年龄、信仰、国籍和民族均可优先移入。20世纪90年代,布什总统又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鼓励各种专业人才移居美国。从1990年开始,美国还实施H-IB签证计划、“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使大批的留学生学成后定居美国。近年来,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出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信号,美国为了赶上这班刚刚启动的新经济列车,把争夺人才的重点聚集到计算机领域。有专家预测,美国将短缺45万科技人才,而到2006年这一数字将扩大到65万。美国移民局公布的数字显示,1999年美国签发的专门针对外国移民美国的H-IB签证达11.5万人,其中印度人占了46%,中国大陆占了10%。外国科技人才源源不断流入美国,填补了美国高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

美国能够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还受益于其庞大的教育体系。一批批世界各国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被美国的大学吸引,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学成之后又为美国各大公司所雇佣。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已形成“吸引-发展-再吸引-再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立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才库。美国掠夺人才不仅深谋远虑,手法也十分高明,它们利用托福考试把争夺人才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国。此外,美国还通过国际合作,在“互利原则”下利用别国的人才资源优势。它们也直接到其他国家办企业或者设立研究机构,与所在国政府争夺人才资源。

三、美国人才使用与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美国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的最大特点是强调民主竞争,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美国人才资源开发及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很高,住房、医疗、保险等实现了社会化,劳动力不受户籍、地域的制约,可以自由流动。二是注重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实行自由择业政策。无论是总经理、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生产工人都是通过发达的劳动力市场进行聘用。三是详细的职业分工。在美国分工非常细腻,各行各业有2000多种职称。四是强烈物质刺激为基础的工资福利制度。美国公司内部工资制定的基础是职务分析。不同级别的工作,不同专业工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经历的经理,有着不同的职业要求,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资水准。在制定工资政策时,公司主要考虑工作的内涵及该工作对企业经营效率所作出的贡献。在这种制度下,优秀员工与落后员工之间的工资福利差别相当大,高层经理的工资和普通员工的工资待遇可以相差几十倍。为刺激员工的积极性,美国公司还有名目繁多的奖励制度,尤其突出的是高层经理层的奖励制度,包括:奖金、利润分成、收益分成、高层经理短期奖、高层经理长期奖等,对一般员工也设立了表现奖、员工持股计划等。这些对员工特别是中高层领导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工作,不断增加公司的收入起了较大的作用。

第二篇:县政府年度人事人才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在市局的指导XX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化城乡统筹为主线,统筹推进人才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保障。

一、亮点特色工作

(一)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和运作机制逐步完善

创立大学生志愿者创业基地。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市、县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关精神,充分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以创业带动就业,切实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结合新津实际,对大学生志愿者自主创业进行了积极引导和培养,今年2月在新平镇建立起了全省首个大学生志愿者创业基地。新平镇11名大学生志愿者人均集资4000元成立了新大志农业合作社,租用龙泰公司大棚进行自主创业,以股份制形式共同经营管理,盈利和亏损共同承担。此举引起省内外各大媒体(成都日报、成都商报、四川电视台、大学生创业网、四川新闻网、腾讯大成网)的相继报道。

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为更好地扶持大学生创业,县委、县政府设立了XX县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100万元,出台了《XX县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对基金的扶持对象、扶持方式、申报程序和监管都作了明确,确保了基金使用的合理安全,对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切实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定向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台了《XX县关于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施意见》,明确定向招聘的范围、名额、条件以及聘用方式、待遇和管理考核,在全县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意见》的出台,有利于逐步形成来自基层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有利于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2009年已定向招聘6名村(社区)干部进入事业单位。

直接选聘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为解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济、规划、建设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紧缺问题,按照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有关规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面向国内“211”工程院校和“985”重点高校选聘专业人才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免于笔试,直接面试和先试用、再聘用的人才引进工作新思路。今年6月,带领各用人单位分赴相关高校进行现场招聘,同时采取网络招聘方式,吸引了400余人报名,经用人单位审查、集中面试,最终选聘27人进入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优秀专业考试合格的,将正式聘用到事业单位工作。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才资源开发深入推进

评审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职称。为大力推进我县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发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活力,以适应我县企业上规模升档次的发展需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XX县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我县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07名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取得了初级职称任职资格;11名企业人才取得了中高级职称,其中:高级1人,中级10人。

农村人才职称评审取得突破。年初,经XX市农民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XX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我县又有67名农村实用人才喜获中高级职称资格。其中,新津牧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XX县养殖协会会长蔡田英荣获高级技师职称,成为我县第一位获得高级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892名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职称资格,其中:高级1人,中级103人、初级788人。

大力培训农村基层人才。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农村产业、种养殖业、服务业、职能狠抓农村基层人才培训,选派了9名种养殖大户分赴四川农大和温江农校参加XX市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对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技术引进、开发、推广和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带领当地群众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提高。为加强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6月30日,县人力资源协会与时代光华、成都民杰光华公司合作,正式成立XX县人力资源协会网络培训学院。培训学院目前开设了hr和ceo网络学院,主要针对我县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免费在线学习培训,首期招收了60名学员,已开展培训学习2次。在县级建立一个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管理人员为学习主体的网络培训学院,此举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走在前列。 搭建全县人才交流第一网络平台。经过几个月的前期准备和测试运行,于今年2月正式开通新津人才网。根据我县实际需要,开设了“高校毕业生”、“人才论坛”、“人力资源协会”、“资料下载”、“办事指南”“流动党员之家”等栏目。并从实用性和可看性的角度出发,逐步完善人才网功能。开通以来,现已达到93万的浏览量,注册单位会员358个,注册个人会员2562人,发布招聘信息2125条,提供招聘岗位8707个。新津人才网渐成为全县人才交流的第一网络平台,对全县的人才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余热。为加强我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进一步发挥在职和离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于今年3月设立了XX县名医工作站,入工作站名医为县级两届名医(包括离退休返聘名医),共23人,涵盖了中医、内、外、儿、妇等诊疗科别。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15名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退休返聘等方式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继续为新津的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余热。

(四)严格政策,稳步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工作

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严格按照市政府批准我县的公务员津补贴执行标准,制定实施方案,严格实施范围,明确实施细则,对符合政策应该纳入的人员全部予以纳入,对不符合纳入条件的人员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此次执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的七类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共计1453人,月发放津补贴1986825元,人均补贴1367.40元;退休人员855人,月发放生活补贴926135元,人均补贴1083.20元;离休人员67人,月发放生活补贴166200元,人均补贴2480.60元。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经多方调查摸底、材料收集,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此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在职人员共计1875人,月发放岗位性绩效工资2324080元,人均补贴1239.51;退休人员1340人,月发放生活补贴1259486元,人均补贴939.91元;离休人员10人,月发放生活补贴23140元,人均补贴2314元。

(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城乡统筹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机制建设不断加强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思路,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整合部门职能,减少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将县中小企业局并入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局为下属副局级机构,减少内设机构1个,领导少领导职数3名。将县风景旅游局并入县文化体育局,进一步优化文化旅游工作体系,促进文旅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与服务城乡统筹和“两个加快”相适应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和监管机制,将县采购中心、建设局、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等部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职能、人员和设备等整合,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有效地解决了公共资源交易职能分散、交易成本较高、效能监察监督乏力等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机关行政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工作。在认真分析和总结我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局草拟了《关于深化和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报县委、县政府审议后,相关部门分步实施全面启动了我县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工作。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已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部分服务事项服务外包,打破了政府办事必养人的思维定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目前,我县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工作走在了省市前列。

(六)维护稳定,全力做好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在及时足额兑现了全县退休、在岗、失业企业军转干部各项解困政策的前提下,认真按照《XX县群众和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实施办法》,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积极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以真情感化企业军转干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本地、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八一”、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重大会议和敏感时期,我县无企业军转干部参与省、市甚至进京非正常上访。

二、重点职能工作

(一)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一是认真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接收报到和就业指导工作,办好高校毕业生“双选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截止目前,已接收2009年高校毕业生596人,其中研究生23人,本科生254人,大专生319人。今年以来,通过现场招聘、日常推荐、网上招聘、公开招聘等形式共指导和促进538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二是政企合作,不断拓宽就业见习范围。根据我县产业发展情况,在去年已建立三家见习单位的基础上,新增华西希望集团、腾翔包装、海大饲料等三家就业见习单位,目前共有4家企业招募了60名见习毕业生。三是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办好每周五的定期招聘会。通过现场招聘会用人单位共提供15068个职位,现场达成求职意向5667余人(次)。此外,组织了15家企业分别参加了XX市市属高校招聘会、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及四川农业大学双选会,提供254个毕业生岗位。依托市人才专网和新津人才网,扩大招聘信息发布量,加强网上人才市场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招聘岗位信息库和求职人才信息库建设。

(二)继续招募大学生志愿者。2009年共招募大学生志愿者269名,其中“驻村”志愿者98名,“支教”志愿者70名,“支医”志愿者49名,“劳动保障”志愿者42名。

(三)实施参公人员登记工作。按照市局的统一安排,对国土、卫生执法机构的41人进行了考核、登记工作。同时,完成环保、安监、动物卫生执法机构人员的考试、考核工作。按照省人事厅等有关部门文件精神,于2009年5月对环保、安监、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和人员登记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疏理,并积极组织符合考试条件的13人参加了过渡考试。按照《XX市参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对我县政府系统36个参公管理单位422人进行了认真疏理,分析所属机构的人员现状,科学制定职位设置方案和人员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并于10月组织全县符合考试考核登记条件142人参加了过渡考试。

(三)更新公务员登记数据。按照市上统一安排,对2008年7月以后进入七类机关符合公务员登记条件人员进行了补充登记,新增登记23人,并对调出七类机关人员进行了调整,及时更新了我县公务员登记库。目前我县登记人数为1206人。

(四)严格机构编制管理。一是按照市编委《关于冻结从XX市以外调动人到市各级机关的紧急通知》(成机编2009]2号)文件精神,冻结市外人员调入我县各级机关工作。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人员的增长,全年县乡党政机关公务员共减少9人。二是完善人员编制信息卡的变更工作。截止目前,共调整变更人事编制信息卡101人,新增人事编制信息卡54人(教育系统调入机关事业单位8人,卫生系统新进20人,县属事业单位新进26人)。三是全面完成事业法人单位登记年检工作。为确保年检质量,县编办通过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将全县150家事业单位按部门类别合理划分开展年检工作,通过努力,全县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有125家(其中:变更单位9个,涉及变更事项40项;暂缓年检单位3家,由于布局调整,撤销中小学校3所。),年检合格率为85%。为事业单位走向市场,保障其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

(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今年分别组织了事业单位公招、志愿者招募以及选聘人才工作。全年完XX县属事业单位公招20人、教育公招24人、教育选聘35人、卫生公招20人、大学生志愿者公开招募241人,所有人员都已完善手续并分配到岗。

(六)实施2008年度企业高层次人才奖励。按照《奖励办法》的规定,对我县2008年度企业高层次人才进行奖励,XX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的62名高层次人才获得政府奖励,奖金总额304800元;11家企业共35人获得个人所得税贡献奖,奖金总额223428元。

(七)开展了事业单位人员各类职称评审工作。按照职称管理的相关要求,积极做好了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和中高级职称的推荐上报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共有193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了职称评审,其中高级87人,中级85人,初级21人。(高级:卫生高级15人,高级畜牧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学高级70人;中级:农艺师4人,兽医师4人,畜牧师1人,中小学中级76人)。

(八)全面完成了各项考核。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副局级以下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全县共有5878名副局级以下工作人员参加年度考核,其中:公务员767名、参公管理人员17人、事业管理人员676名、工勤人员881名。按照《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对125人进行嘉奖,对24人记三等功。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全县共有3537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386人,占考核人数的10.91%;确定为合格等次3099人,占考核人数的87.62%;确定为不合格等次1人,占考核人员的0.03%;见习期未确定等次51人,占考核人数的1.44%。判刑人员1人未参加考核。三是选派到基层服务的城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根据《XX市“选派城区专业技术人员到地震灾区和村社基层支援服务”计划支援服务人员考核办法》精神,通过召开座谈会、到基层了解情况等方式,采取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我县41名下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考核。通过考核,共有6人被评为先进,涌现出2名先进典型。

(九)不断强化工资福利服务工作。一是完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积极稳妥做好2004年10月1日以来我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调整兑现工作。经统计,此次调整兑现共涉及我县2004年10月1日以来死亡的事业单位在职、退休人员140余人,人均增发抚恤金1.2万元。二是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晋升工作。根据国家有关工资政策,及时启动了全县机关公务员符合滚动晋级条件人员的工资晋升和考核称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一级薪级工资工作。2009年,全县符合滚动晋级、考核职称晋升薪级工资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有4952人。其中:机关滚动晋级143人,人均月增资22.2元;机关正常晋升级别档次13人,人均月增资32元;事业正常晋升薪级工资4794人,人均月增资23.7元。三是按照管理权限,及时为到龄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退休手续,确保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认真组织开展全县副局级(职)退休人员季度学习会,及时传达中央、省、市方针政策,及时通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动宣传涉及老干部们的工资福利方面政策,帮助老干部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委、市委XX县委的统一部署,根据中共XX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局作为第一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单位,从今年3月底到8月,局党组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促进了能力本领提高,找准了制约人事编制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难题,推动了工作创新。

三、明年重点工作

(一)继续加强产业急需人才引进、储备和培养,积极探索为企业服务新思路。一是继续深化和完善赴“211”高校和职业院校选聘专业人才工作。依托现有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合作单位范围,根据我县企事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加大与“211”高校及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输送合作。二是探索组建人才公司,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XX县人力资源网络学院的学习管理。做好网络学院的日常管理,定期举办专题讨论学习会,加强对学员的监督评价,确保学习效果,切实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四是拓展人才市场职能。依托县人才市场XX县人力资源协会,充分利用县技工学校XX县内企业的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各级各类人才培训。探索和建立企业新型用功方式,积极尝试开展人才(劳务)派遣工作。

(二)深入调研,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一是积极思考大部门制改革工作,按照上级精神,搞好调查研究,拟定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方案。二是做好事业单位改革的准备工作。三是选择性地开展与功能区相应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四是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按照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精神,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严肃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的政策和纪律,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三)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根据当前公务员“凡进必考”以及整体超编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在职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促进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更新和提升,更加符合岗位职责的要求,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提高依法行政的科学性。其次,加强对上支持和争取,用活政策,通过录用、军转、调入等渠道,不断补充优秀的年青公务员,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使全县干部队伍的年龄、性别、气质和专业等结构更加合理。

(四)突出重点,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导人才的选拔,对在我县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重大产业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优先推荐参加优秀专家荣誉的选拔和破格推荐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二是继续抓好“驻村”、“支医”、“支教”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使用、考核和激励,积极扶持大学生志愿者自主创业。三是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突出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种养殖业技能和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加大特色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服务型人才等农村基层人才的培训力度,进一步促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四是坚持“上门问需”和24小时值守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人才服务热线等制度,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处理人事人才日常业务。主动为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产品技术含量大、社会知名度高的非公有制企业,设立职称工作户头。主动联系,研究建立与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相衔接、相适应的职称评审方式,把职称评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中去。

(五)积极做好参公管理单位人员登记工作。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严格按照标准、条件和登记工作程序,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认真组织实施参公管理单位人员登记工作,并妥善处理问题和矛盾,平稳顺利的完成参公登记工作。

(六)维护稳定,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全面完成计划安置军转干部接收安置任务。积极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全力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维稳工作,全年实现“零进京”、“零进成都”、“零聚集”,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七)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按照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精神,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严肃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的政策和纪律,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八)积极做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三步实施的政策,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部署,拟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确保其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第三篇:无锡市政府关于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

锡政发〔2006〕144 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市政府计划在五年内引进 30 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简称“530”计划),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是指

(一)在海外学习并取得硕士学位,学成后在海外工作五年(博士学位的在海外工作三年)以上,在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高技术含量科研成果的领军人才。

(二)在国外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领军人才。

(三)在引领我市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五大支柱产业和环保、新能源、生物三大先导产业中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创业领军人才。

二、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主要载体

无锡市现有和建设中的重点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包括: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信息产业园、工业设计园、科技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动漫产业基地等。南京大学相关实验室向无锡市引进的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开放。

三、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享受的扶持政策

(一)一次性给予 100 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不少于 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 100 平方米住房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

(二)从事科技开发项目的,经论证、审批,根据其项目的投资需求,市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给予不低于 300 万元的创业投资。

(三)对具有市场需求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可给予不低于 300 万元的资金担保。

(四)以技术成果入股投资的,经评估,其技术成果可按注册资本不少于 30%作价入股。

(五)市政府制定的有关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安置等优惠政策同时享受。

四、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招聘方式

(一)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每年引进 5a10 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在确定一定比例的前提下,经过市有关部门初审、专家小组评审后进入面试,通过面试后正式确定。

(二)邀请国际国内相关专业的科学家和科技风险投资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来锡创业人才和项目进行综合评审。

(三)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通过无锡市政府网、无锡市人才网、教育部留学人才网和国内新闻媒体向海外公布。

(四)应聘者须在无锡市人才网(wxrcw.com)上报名并填写《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商业计划书》。

(五)每年 5 月份向海外发布招聘报名公告,公告截止日期为当年 7 月 31 日。8 月 1 日至 9 月 20 日完成市初审和专家评审小组评审,9 月 20 日至 10 月 20 日进行面试,10 月 20 日至 10 月 31 日正式公布。

(六)被确定为进入面试的人员,由面试方提供来锡往返机票和面试期间在锡食宿费用。

二○○六年五月十二日

第四篇:苏州工业园区政府补贴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启动

2008-07-10

7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首个政府补贴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嵌入式系统”在国际科技园举行开班仪式。由此拉开了“学员培训、政府埋单”这种人才培训新模式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园区提出的“科技跨越”、“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三大行动计划,人力资源培养储备、培训提升等五大工程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园区政府补贴培训第一单”

今年年初,盛科网络(苏州)公司通过申请被列入园区政府补贴紧缺人才培训项目。6月16日,园区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最后由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通过公开竞标获得了此次紧缺人才培训补贴的培训业务。这也是全国首次就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资助工作向社会公开招标。

据了解,盛科网络(苏州)公司为此次培训提供了一流的师资队伍,授课老师都有多年的嵌入式软件项目开发与系统涉及经验,同时还为学员提供了包括嵌入式开发板在内的专业设备,在为期90天的培训中,来自盛科网络的10名工程师将接受苏州中科400多课时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创造性人才,园区对该项目补贴金额为4万元。

将培训紧缺人才2700人次

政府补贴紧缺人才培训是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主要面向园区重点发展产业推出的人才培训计划,其目的是要切实解决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才瓶颈制约问题。今年年初,园区培训管理中心在招商、科技等产业部门中,选择了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申报的“物流管理”和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两个培训项目作为招标试点。这次的开班仪式也标志着首批试点项目已成功推出,为其他培训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据悉,苏州工业园区为实施紧缺人才培训计划,于去年年底面向园区各企业和行业协会公开征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最后确定了涵盖科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85个培训项目,计划开班39个,将培训包括软件开发、半导体制造等各类紧缺人才2700人次。

“学员培训、政府埋单”

据悉,紧缺人才培训过程中,培训课程按计划进行到一半时,园区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将进行中期培训质量考核,企业满意考核后,企业先期支付培训机构30%的培训费。待培训结束后,政府再联合参训企业对学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参训企业再支付相应的培训费用。参训企业支付完学费后,凭培训发票再统一到政府申领。

这种由“学员培训、政府埋单”的人才培训模式为解决园区紧缺人才缺少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园区组织人事局局长夏芳表示,园区紧缺人才培训不仅使学员受益,也使企业自身受益,更为园区产业的发展输送了所必需的人才。

第五篇:关于建立政府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68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建立政府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苏蓉 主 题 词:职教,教育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近年,就业岗位增加的数量相对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来说,十分缓慢,不能满足他们就业的需要。在四川成都人才市调研发现,全市吸纳就业的能力不仅放缓,而且还从2008年第二季度起呈下降趋势。如:2009年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大学生就业岗位的供求比就达1:6.31,就业岗位稀缺的严重性明显高于往年。同时,企业也存在招人难的问题。部分企业反映:当前,大学毕业生中不仅中高端技术人才特别稀缺,而且相当部分所学专业与当前的企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即使招到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仍然要花费大量成本和较长时间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所学专业实现与企业的完全“对接”。这些现象说明,大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有岗位增加缓慢这个原因,又有高校专业设置及教学方法与市场脱节这个原因。因此,加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在人才培养与需求上的沟通衔接,建立起人才培养中高校与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十分重要。为此建议如下:

一、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就业全过程的对接一是引导高校的专业建设对接社会的人才需求。可以通过委托课题、共建产学研基地等方式,鼓励高校对接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强化对口专业建设,根据自身情况集中力量打造强势专业;帮助企业与高校相应专业院系对接,搭建人才与技术上的互利合作,形成人才培养的产销衔接,培养适用人才。二是引导高校的培养模式对接人才市场。鼓励各高校与企业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定期交流制度,采取“订单式”、委托代培、企业冠名办学等方式开展人才培养,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这些合作方式,让用人企业能提前介入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富有效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参与在校期间的目标确立、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提供实训实习基地,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适应企业的要求。三是引导高校的就业服务对接人才服务体系。扩大就业见习基地规模,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通过政府和社会机构给与就业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

二、编制发布“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指导高校办学和学生就学就业建议编制重点发展产业人才开发规划,对规划的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前景、特别是适合大学生就业的中高端岗位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既为制定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持政策提供依据,优化人才环境和就业环境,也为高校服务社会发展调整办学结构提供指南。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监测行业和区域的就业状况、产业发展状况、失业率和失业周期的变化状况,做出快捷、准确的评估,适时发出预警预报,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信息预测机制。根据就业监测和预测结果,每4-5年发布一次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每年公布劳动力岗位统计公告,为高校办学、学生就学和就业提供参考。让学生在高考升学选学校、选专业时就能了解若干年后的产业人才需求大趋势,能针对性的选好发展方向,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在大学生就业中可能产生的被动局面,同时也能提前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共建“产销联动”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的“产销衔接”不是仅仅由学校、或者政府、或者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需要相关方面共同面对、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有效实现的。因此建议:由政府的相关领导牵头,组成由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或行业协会)参加的联席会议,让高校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让政府和企业了解高校近期的人才输出结构,同时三方也对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途径和社会需要人才所具备素质等等要求进行共同的研讨,协商解决校地、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以达到高校、政府和企业协调联动、共赢发展的目的。

来源:中国政协网

上一篇:站长工作职责范文下一篇:职工代表巡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