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县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人才强县范文

人才强县战略经验材料

着力抓好四个环节推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是最大的挑战,对于县级党政部门,人才匮乏是最大的危机,人才问题不仅事关党政部门的发展,更严重地说,事关整个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党政工作是政治性很高、业务性很强、素质要求全面的工作,没有一流的人才支撑,发展现代化党政事业将成为空中楼阁。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政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托,确立科学的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理念,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人”这个中心,突出抓好选、育、管、用四个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广纳贤才选好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富于创造力和战斗力,就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制订实施中长期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注入新鲜血液,保持一种良性循环。

一要严格标准选人。党政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性、高度的责任心和鲜活的系统性,从事党政工作的人员必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工笔硬、懂技术、会管理。选调录用党政干部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适用性,建立人才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及时掌握人才需求。要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除了必备的学历外,还要考察政治素质、德才表现、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严格选招、选调、选拔党政人才,严把党政人才入口关,精挑细选,宁缺勿滥,真正把对党忠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选调到党政工作岗位上来,确保可靠、可信、可用。

二要放宽视野选人。除了通过公务员渠道招收新的年轻干部外,还应充分考虑到县域引进人才少、难的特殊性,争取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采用特殊办法引进急需的新型人才,将更多优秀、年轻的外单位干部和高校毕业生纳入视野,多渠道、多层次的选人,形成一个滚动发展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库,缺编时能及时补充,防止“人才断线”,保证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要主动出击选人。当前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党政部门吸纳人才方式相对“死板”,如果坐等人才上门,就会非常被动。县乡级党政部门对此要有紧迫的危机感,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那样求贤若渴的劲头,想尽一切办法招揽人才,例如每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时,县级党政部门应主动联系各高校的就业办,吸纳信息,形成一个系统的人才输送网,用原有优秀干部的发展过程和成功事例说服优秀毕业生,使他们形成“小地方能干大事业”的思想观念, — 1 —

用真诚打动优秀人才,把甘于为党作贡献的人才吸引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来。

二、千方百计育好人

玉不琢,不成器。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再优秀的人才,如果不注重后续教育和实践锻炼,很快就会能力弱化,甚至被淘汰出局。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党政人才能力建设。

一要抓好新人培训。新进入党政机关的干部,一般在政治上、业务上的基本素质都是合格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也很高。但新进人员毕竟资质尚浅,所以必须对新进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让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对他们进行“传帮带”,着力加强党政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为了让新进党政干部素质全方位提高,可采取轮岗培训的方式,让新进年轻干部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尽快适应整个党政部门的大环境,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同时,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每个岗位最适合的人选,已达到“人尽其用”的效果。

二要抓好全员培训。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各级党政部门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载体,针对党政工作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对全体人员分层次进行扎扎实实的培训,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启动、实践能力的培育、内在潜质的开发上,打破“就教育抓教育、就培训抓培训”的旧框框,更加注重岗位需求,更加注重学以致用,更加注重运用网络学习、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整体推进教育培训。坚持从干部的特点出发,灵活安排学习方式,按需施教,做到“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根据培训内容,做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改进学校培训的教育方式。除此之外,还可积极开展技能竞赛、科技攻关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主动,赢得优势。

三要抓好个人自学。学习是心灵的铸造师,是成功的奠基石。每位年轻干部应深刻认识到,学习不仅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时刻都要有“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要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理念,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社会管理、社会科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各方面知识,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增强学习效果,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要抓好实践锻炼。始终坚持干部下基层、基层出干部的用人导向,提倡和鼓励党政干部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岗位能力培养,强化基层锻炼,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企业挂职,对优秀中青年人才,要多压担子、多岗位培养锻炼, — 2 —

让党政干部在基层、在经济建设一线、在艰苦环境中、在复杂形势下经受锻炼,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推行机关基层互派干部见习制度,县直机关与乡镇等基层单位通过互派干部见习,提高中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大干部外派挂职学习力度,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副科以上年轻干部到发达省市和大型企业集团挂职学习。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参加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党政人才实际工作能力。

三、多管齐下管好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施正确的管理体制对培养优秀干部、提高办公效率至关重要,这是将每个人的力量进行整合的重要手段,可使党政事务处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建立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领导班子共同抓人才队伍的目标责任制,做到谋划发展首先谋划人才,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项建设计划、工作计划必须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

一要用理想信念教育人。理想信念是党政人才“德”的重要体现,要发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经常组织年轻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毕竟年轻干部对这些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接触的时间较短,学习的程度较肤浅,所以应加深对这方面的学习。首先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荣辱观,坚定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想信念,其次可学习怎样将这些深层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要用规章制度规范人。结合党政工作实际,把握各位干部的共性,制定出教育、监督、激励并重,设计合理、运用高效、针对性强的制度体系,既管好八小时之内,又管住八小时之外,使他们始终处于组织的监督之下。执行规章制度要一以贯之,对违规的干部要严肃处理、不搞特殊、不讲变通、没有例外,让制度深入人心,把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成为全体干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要用先进典型激励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近年来优秀共产党员特别是身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为年轻干部争创一流、发奋工作树立标杆、指明方向,激励大家忠诚于党的事业,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争创一流。

四、知贤善任用好人

为政之本,在于用人。用好用活人才是发挥干部最大效能的根本。人才的最大价值在于使用,要使各类人才充分释放其潜能,就必须合理使用人才,尽可能使每个人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始终坚持把使用干部的标准同发展的要求相统一,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等陈旧用人观念,通过树立正确的用 — 3 —

人导向,引导全县干部把精力和干劲集中到发展上,真正做到用人所长、用人所强,放手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一要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今新踏入县乡党政部门的年轻同志多,他们学历高、有理想、有抱负、有干劲,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各级党政部门应坚持“用人育人”的发展思路,在本职业务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注重对年轻党政干部进行培养锻炼,积极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人的学识、才能有着质的差异性和量的多样性,有的人精于此,有的人精于彼,有其所长,亦有所短。故应通过平时表现对党政干部的长处短处、脾气性格加以分析,把他们安排在最适宜实现自身价值的岗位上,使各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党政干部的特长优势相吻合,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每位干部的积极性。

三要正确考核评价干部。建立适应党政工作特点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走群众路线和实践检验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干部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每位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克服干部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不能只侧重经济的增长,还要看社会稳定、精神文明、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体,由德、能、勤、廉等要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把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党政人才的重要尺度。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政人才,应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建立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平时考核制度、完善年终考核办法等措施,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要合理流动普通干部。应合理流动普通干部,加强单位之间交流或岗位内部轮换,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借此提高普通干部的综合素质。党政部门工作业务繁忙,亦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摇篮,可建立正常的干部流动制度,对在固定岗位从事工作的年限做出规定,到一定的年限,组织上应安排其转业换岗,并对优秀者提拔使用。这样无形中会使每位干部的信心倍增,在不同岗位成就新的业绩,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问题。

— 4 —

第二篇: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建设和谐美好新兴文

兴文县人事局局长黄龙海

兴文县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强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各项人事工作,为建设美好新兴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加快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坚持“凡进必考”,完善从基层机关选拔优秀公务员的机制。探索强化公务员队伍监督管理新途径,进一步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以在职公务员行政机关处分条例全员培训为主导,实施公务员提升工程。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抓好能力和作风建设。

(二)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加强市、县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荐省、市学术拔尖人才,建立我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评选表彰制度,争取开展一次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评选表彰工作。积极实施优势产业急需紧缺专业本科生引进项目,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兴工作。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活动。统筹推进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不同工作领域的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公需科目培训。完善证书登记制度和考试考核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政治理论、创新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非公人才、社工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研究制定我县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抓好市级农村人才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组织实施农村重点实用人才培训学习。继续实施涉农科技人员联系点制度,新农村建设专家服务团、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等工作,促进城市智力支持农村,促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服务非公有制人才的各项政策,开发非公人才资源。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同有关部门,抓

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抓好技能型人才、工勤人员的开发、配置和使用工作。

二、加强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做好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工作。做好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和公务员日常管理工作。加大普通公务员轮岗、挂职等形式的多岗交流锻炼力度,探索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升降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抓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实施工作,结合出台的公务员法单项法规,提出我县的贯彻意见。提高公务员考核的科学性,进一步改进考核的指标体系、方式方法、考核结果的使用。继续加强对占编不在岗人员的清理,分不同类型作出处理,严肃人事纪律,认真做好政府表彰奖励综合管理工作。

(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按照省、市部署,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按确定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实现基本工资制度的整体入轨。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规范津补贴工作,确保新工资制度规范运行。

(三)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市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设置的备案核准工作。深化聘用制改革,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签订聘用合同,规范合同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行为。

(四)进一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省和市上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清理规范职业资格制度。加快职称制度改革,建立面向全社会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平台,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服务,为单位用人提供依据,抓好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工作。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

(一)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继续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约束管理机制,加强对乡镇机构编制、实有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严守乡镇机构编制及财政供养人员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和保持社会稳定“两条

底线”,巩固改革成果。开展对借用人员和临时用工的清理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二)规范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研,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关工作,推进公益事业发展,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工作,构建群众工作体系,健全群众诉求机制和维权机制。做好环保、动物防疫、劳动保障和文化执法体系建设,做好森林公安机构和队伍建设。清理执法队伍。继续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编制台帐、历史资料、人员名单三者之间的关联式电子档案,健全机构编制信息平台。严格执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程序,逐步探索推行网上登记制度。

四、围绕服务大局,大力发展人才人事公共服务

(一)切实加强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优化整合现有人才人事公共服务项目。不断拓展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人才信息、人才测评、人事考试等各项社会化服务,形成“一条龙”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立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与监管机制,为加快建设美好新兴文提供全方位人才人事服务。

(二)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机制,推进人才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县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和完善网上人才库、中高级人才库。力争申报成功2R级人才市场。

(三)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用工指导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计划和“一村一社大学生”选聘工作,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帮扶工作。

五、统筹兼顾,推进人事编制工作全面发展

(一)做好军转安置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全面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认真落实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解困政策,搞好维稳工作。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各项管理服务工作。

(二)加强人才资源配置宏观指导。加强人事统计和统计成果运用工作,鼓励各类人才向我县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流动,优化人才分布。

(三)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和信息、宣传、调研工作。按照新的《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和省、市的实施意见,做好仲裁委的重新组建和受案工作。办好《兴文人事》,加强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信息和宣传工作。

(四)健全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继续贯彻《信访条例》,依法做好信访工作。把握信访动态,办好《企业军转干部动态》,及时向党委政府报送、反馈来信来访的重要情况,避免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事件发生。

六、树立良好形象,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推进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的改革创新。

(二)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措施,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的服务保障职能。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加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人事编制业务培训,加强党性锻炼,全面提高人事机构编制干部依法执政、学习创新、调查研究的能力。

(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好“一岗双责”制度,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认真做好目标考核、计划生育、综治、保密、防邪、精神文明建设、定点帮扶、提案议案办理等工作,树立和维护人事编制部门和人事编制干部的良好形象。

新时期新阶段,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做好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各项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任务,为加快构建和谐美好新兴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动制造向海盐创造转变

近年来,海盐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外引”、“内育”等多种渠道,从四面八方招贤纳士,人才资源总量以年均11.4%的速度快速增长,至目前,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6.35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口总量的比重达16.7%,比全市高出1%;人才布局显著优化,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比重明显增加,高层次人才队伍增长讯速;人才效能显著提高,通过财政、税收等优惠激励政策推动企业优先开发人才,人才贡献率超25%;人才环境显著改善,我县人才小区项目开工建设,人才市场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扶持和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初具规模。其主要做法是:

一、政策体系日益完备,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建网络,环境留才。“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覆盖全县各镇(街道)、各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人才工作网络初步建立,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二是出政策,事业留才。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和人才创业创新,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若干

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 海盐县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关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政策,为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去年12月,我县又在全市率先出台《海盐县关于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从教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高层次、紧缺型卫生人才的实施意见》两个新政,以更优惠条件吸引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来盐从教、从医。

三是重投入,诚意留才。在加强人才政策宣传的同时,及时落实各项奖励政策,2010年重奖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创新团队的奖励专项资金达510万元,其它方面的奖励达250多万元,2011年起每年安排13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同比提高117%,开全市先河。“十二五”期间,县财政投入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将不少于0.5%,且当年增长幅度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推动大企业(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均实现“三大倍增”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各类人才创业创新。

二、引才总量不断扩容,推动开放发展

一是全力实施“112283”工程,激活人才。从2010年起,5年内引进10个市级领军人才和10个市级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20年县级领军人才和20个县级创新团队;培育

80个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团队;引进硕士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上人才300名。并从引进奖励、补助、税收、住房、医疗、家属就业、子女就学、配套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优惠。

二是全力推动人才引进工程,吸纳人才。拓展引才渠道和空间,启动助飞人才创业创新“八大计划”,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事业。以“归雁计划”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领军人才培养链;以“创业助飞计划”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政策、法律、财务、金融等方面服务;以“海鸥人才计划”创新海外人才柔性引才平台,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合作关系;以“孵化基地提升计划”,加快建设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等人才创业创新孵化平台;以“引智大使计划”建立与海外社团长期引才荐才合作机制,挖掘民间引才资源;以“本土人才开发计划”推进城乡、区域、产业和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开发,建立本土人才与海归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以“基础人才招聘计划”针对转型升级需要,集聚各类基础人才;以“人才工作争先计划”促进人才平台、投入、服务等工作的落实。近三年来我县累计共引进县外人才7517人,年均增长17%,其中引进博士12名,硕士214人。

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储备人才。全县人才资源

总量以年均11.4%的速度持续增长。至2010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已经达到63529人,每万人口拥有各类人才1708人。我县英才汇聚“塔尖”效应初显,全县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高层次人才总量达897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省级“千人计划”人才1名,市级领军人才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人才5人,市级优秀专业人才18人,被列入嘉兴市第五批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14人和后备人才69人,入选南湖百杰7人,县级领军人才1人,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推动和谐发展

一是搭建平台,服务人才。做大做强县科创园、标准件检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紧固件实习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并结合重点企业创新团队培育平台,形成一批以“带头人”为核心,企业人才为骨干,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企业平台,围绕企业项目开展创业创新的团队,着力打造人才工作品牌。我县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历经两年多时间建设,已由第一批的15家,发展到目前的47家,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核电关联、电子科技等多个高新技术行业。全县共有在园大学生3133人,其中博士学历15人、研究生学历11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94人、中级专业

技术资格420人。仅上半年,大学生创业园在园大学生新增15.91%,拥有职称数新增37.20%;共开展科技项目立项137项,专利申报262项;完成创业项目累计213项,其中国家、省级分别完成38项、42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66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达28.42亿元。累计培育省级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1个,市级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3个,县级创新团队3个。我县的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在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人才的引进开发,激励各类人才创业创新,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成效明显,得到了金德水副省长等省领导和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是促进对接,广招人才。“外联”,充分利用嘉兴市“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实施平台,今年二次赴嘉兴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并组织二家企业参加省人社厅组织的赴美国考查对接活动。累计组织外出招聘活动10次,其中出省招聘7次,共有63家(次)用人单位携828个岗位“求才”。“内引”, 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和聘请“引智大使”双管齐下,借力“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协会”,举办项目对接洽谈会,开展民营资本与海外高层人才对接活动;发挥海外社团、华侨的优势,邀请上海交大韦悦周教授、海盐籍留美专家卢焕章教授等来盐考察,建立海外领军人才信息库,畅通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渠道。“拓展”,在强化合肥、南昌、武汉相关高校传统合作的基础上,突出与广东、上海等地高

级人才猎头会等中介组织的联系,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用智慧、能力、信息、技术、成果、资金和项目到海盐施展才华、创业发展。

三是突出诚意,感情留才。秉持“创业之初当保姆,创业之中当导师,创业之后当保安”的人才服务理念,构建以“生活绿卡”为核心的服务联盟,按照“统筹推进总协调,业务办理总窗口,便捷服务总代理”的框架,将20个部门的服务职能整合起来,形成服务合力。适用对象凭卡可在相应部门的人才服务窗口享受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入托、户籍及居留服务、购车等生活上的优先服务。近年来,我县通过落实抓政策服务兑现、抓平台载体优化、抓公共服务创新的“三抓”服务措施,着力在“智资联姻”中做好“红娘”搭好平台,着力打造人才工作品牌,着力为各类人才营造诚信、高性价比的商务环境,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公平高效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由工业强县战略到科技人才的思考与建议

县政协委员、团县委书记 马恒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人,首先要有科技人才,才能有科学发展,如何结合含山实际,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达到“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含山”的目标,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科技工作:

一、建立科技人才定期普查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牵头,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参与,定期分行业开展科技人才普查工作,了解全县各行各业现有多少科技人才,尚缺多少科技人才,哪些行业缺科技人才,缺什么样专业的科技人才,怎么样引进这些科技人才。只有掌握自身家底,才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建立长效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在摸清家底 之后,党委、政府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建立长效的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为各行各业引进科技人才大开绿灯,从编制、人事等方面降低科技人才进入门 槛,对引入的科技人才分层次从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生活上给方便,让科技人才愿意来含山,愿意服务于含山。

三、建立科技人才服务机制。科技人才引入后,相关职能部门要确定专人进行跟踪服务,为其开展工作力所能及地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其人才效应,为我所用,要经常性了解其想法、工作状态,及时帮助协调其子女就学、亲属就业等实际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其能保持良好状态,安心工作。

四、加强与合肥、南京等地高校联系,建立经常性的互动交流机制。高校是科技人才密集区,我们周边的合肥、南京更是高 校密集区,名牌高校层出不穷,我们县内所需的机械、纺织、建材、农业、卫生、规划设计等等科技人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专家教授不大可能来我们这里工 作,但作为政府我们可以搭建与周边高校科技人才交流平台,经常性邀请其来含指导、输送有关人员去接受培训,接受其学生、弟子来含山实习实践,保持经常性交 流和互通信息机制,掌握科技人才信息。

五、加强职业教育、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整合县内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改变办学思路,要根据市 场需求,开办专业对口、企业所需的职业班,目前县内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熟练技工,更招不到高级蓝领,另一方面是职业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还有第三方面是 待业青年宁愿去盲目打工而不愿报考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思路,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应是当务之急。

六、以奖代补,建立企业、行业引进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任何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 展,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人才资源作保障。对于县内急需的人才,行业、企业以优厚的待遇引入后,政府可以根据人才的层次和类型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行业企 业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对于一些集聚大量科技人才,甚至成立一定级别的技术研发中心的行业或企业可以给予重奖。

第五篇:静海县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提供强有力支撑

静海县把人才引进工作作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是成立了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静海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人力社保局、公安局、科委、县教委、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引进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二是出台了《静海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人才服务办法》,结合静海实际,突出行业产业和创业特点,重点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领办创办企业人才,对引进人才在户籍迁入、家属就业、子女就学、职称评审、工资报酬、生活保障等待遇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三是设立静海县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专项资金,每年5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短缺人才给予扶持奖励;建立“静海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突出贡献人才奖”,对在企业经营管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科研攻关和重大课题研究以及科技人才培养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给予5-20万元奖励;支持鼓励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企业人才发展基金”,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改造升级和产品开发中的技术骨干、技术带头人和有功人员实施重奖,形成激励科技人员多做贡献的有效机制。

上一篇:述绩报告范文下一篇:人就不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