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大古都——大同能否被列为“九大古都”

2022-12-28

中国古都学会是1983年成立于陕西师范大学的全国性学术组织,自成立以来,广泛开展中国古都学的学术研究,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为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学会每年择一古都召开年会,先后在北京、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大同、银川、江陵、曲阜、偃师、新郑、徐州、莒县、赤峰、成都、太原、郑州、徐州、广州、邯郸、临淄、临漳、大理等古都召开了学术年会。2010年9月21日,中国古都学会在山西大同召开,会后大同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但学界认为其“大古都”身份是值得商榷的。

一、中国古都学理论及“八大古都”学说:

我国古都众多,历朝列国都城历来为史家重视,自《管子》、《周礼·考工记》、《史记》、《汉书》起,经《水经注》、《三辅黄图》、《历代宅京记》,迄《故都变迁记略》,有关古都的著述颇丰,但一直未形成一门古都学[1],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古都学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即肇其端,然其趋于成熟并正式建立却在八十年代中。史念海先生提出了古都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认为古都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古都学是研究中国古都的形成、发展、萧条或至于消失或经过改革成为新的城市的科学,不仅研究古都演变过程和现象,而且研究其演变规律,以便为当前的城市建设服务,内容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演变规律。在其《中国古都概说》中提出古都和中国古都学的定义,将古都分为广义和狭义,依此我国历史上曾建立过的独立王朝或政权有277个,广义古都217处,其中内地政权164个,周边政权53个;狭义古都现考定为65处。[2]陈桥驿先生认为,成为古都的条件有二:一、该城在历史上曾为一个独立政权的首都,并不计较此独立政权的辖境大小和时间长短;二、称为古都的现代城市,在地理位置上必须与当年的古都重合或部分重合。据陈先生统计,仅记载在《水经注》中的古都就有180余处,从北魏到清朝的十多个世纪,其间增加的古都自然又有很多。[3]

谭其骧先生最早提出“两大古都”说,即西安和北京;后增加南京、洛阳为“四大古都”;20世纪20年代,增加开封为“五大古都”;30年代加入杭州后,“六大古都”说盛行;谭其骧先生1982年提出“七大古都”说,认为邺(安阳)作为古都的重要性不在杭州之下[4],“七大古都”基本定型,此后长期未变更。2004年11月1日,年会在郑州举行,郑州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中心地带,作为商前期的都城,荣升为中国第八大古都。陈桥驿先生在《中国的古都研究》中,将古都划为一般古都和大古都。马正林先生《论确定中国“大”古都的条件》[5]中提出确定大古都的五个条件:建都历史悠久(200年以上)、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优越、全国政治或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建设宏伟、延续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城市。朱士光教授和葛剑雄教授提出的“四九标准”,得到学界一致认可。朱士光先生认为,大古都须具备四个标准,即必须是主流王朝或政权的政治都城、有较长的定都时间(通常为200年以上)、有相当大的城址规模、在遗址或近旁的城市是国家级或高级别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葛剑雄先生于1995年发表了《论中国的大古都的等级及其量化分析——兼答安阳能否列为“七大古都”》一文,独辟蹊径,论证了对古都作量化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九项主要指标:①建都时间,以实际作为政治中心的时间来算;②建都性质,是大一统王朝、基本统一王朝还是对峙局面王朝;③所代表政权的疆域幅员;④首都对政权的控制程度;⑤遗址遗物的保留程度;⑥今城市的政区等级;⑦与今城市的重合度;⑧与今城市的继承性;⑨综合知名度[6]。

二、大同的古都地位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古称平城,自战国时赵武灵王设平城以来,建城史2300多年,以“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光耀神州,其中都城发展的两个巅峰时期就是作为北魏都城和辽金陪都。

1、建都时间:

平城,北魏都,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398年——公元493年)共96年。平城在今山西大同市东,若从北魏统一北方(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算起,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共计54年,辽金统治时期,在此设立西京大同府作为陪都。作为“大古都”标准之一,建都时间是指作为该政权实际政治中心的时间,显然辽金时期,大同府并不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作为“大”古都,建都史至少应在百年以上。学界公认的六大古都建都史:西安1077年,北京903年,洛阳885年,南京450年,开封366年,杭州210年。[7]显然与这些大古都相比,大同的建都时间是有一定差距的。

2、都城性质:

北魏作为魏晋南北朝割据北方的政权之一,实力最强盛时期也仅是于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到公元534年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统一北方时间不到一百年,与全国大一统或是基本统一全国的政权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

3、首都对政权的控制程度:

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城作为都城已不适应。经济上,平城寒瘠,而交通运输不便,粮食供给困难;军事上,地处边境,北受柔然威胁,经略南方又显得悬远;政治上,各族人民不断反抗,政治动荡。以上这些情况均表明,平城作为首都对整个北魏政权的控制力不是很强。

4、遗址遗物的保留程度:

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中国早期石雕艺术的代表;建于北魏后期的悬空寺为北岳恒山十八景之冠;华严寺的大雄宝殿为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但是古城池遗迹已毁灭殆尽,现存多为近年新修。

此外,北魏在国力极盛时期也仅仅是统一了我国北方,其疆域幅员自是不能与汉唐长安城和元明清时北京城等相比的,今天的大同市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在行政区划中属于地级市,辖四区七县,且综合影响力与知名度,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较低。令人欣慰的是,针对第八条古都与今城市的重合度和第九条古都与今城市的继承性两点,大同作为城市自赵武灵王建城以来,至汉平城、北魏平城,至辽金西京、明清大同镇,至今城址未发生位移,城市的南北中轴线始终未变,这在我国众多古都中是少见的。[8]建都期间对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及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过较大影响,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无论是中原还是周边的文明均齐聚京师平城,传统的农耕文明在平城渗透了游牧文明的新鲜活力,随着安定统一局面的逐步形成而得到整体升华,形成代表各个民族的中华文明。大同不仅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和军事防御的大前沿。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同作为古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与中国“大”古都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浙江大学陈旭在其硕士论文《试论中国古都学的发展及其“大古都”问题——兼论陈桥驿教授的古都学思想》中,提出安阳和郑州的“大古都”性与六大古都是有区别的,其大古都地位是有待进一步考证的。同样,笔者认为大同的“大古都”地位也是有待进一步商榷的。

如今,在确定遗址的历史地位时,掺杂着太多的政治因素,现代城市如果在历史上曾经是重要的古都名城,就能更好的宣传城市名片,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故遗址所在地的政府就会竭力促成当地成为“大古都”,每当有新的遗址发现时,这个遗址在历史时期极有可能就是当时很重要的都城,而这个都城在某些方面或许又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先进的,再加上当地政府可能会出于功利的目的发挥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促使与遗址有关的城市成为“大古都”,这样,考古界的一个偶然发现就会造成古都学界的大震动,“十大古都”、“十二大古都”,甚至“二十大古都”都有可能出现。虽然,新发现的古都是可以称之为“大古都”的,但就它们的影响力、知名度与封建社会以来的“六大古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如果都一概称之为“大古都”是不太合理的,对“六大古都”而言也是不公平的。[9]

摘要:2010年9月21日,中国古都学会年会暨古都大同城市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大同市召开。大同作为北魏帝都、辽金陪都,其历史地位及独特价值得到国内学界的普遍认同和高度评价,大同以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但同时学界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都研究学术史的回顾,学界有关“大古都”标准的确立,结合大同历史地位和价值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大同作为古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若评为“大古都”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古都学,大古都,大同

注释

1[1]朱士光:《八年来中国古都学研究概述》,《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1991年。

2[2]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1992年第2期。

3[3]陈旭:《试论中国古都学的发展及其“大古都”问题——兼论陈桥驿教授的古都学思想》,杭州:浙江大学,2010年。

4[4]谭其骧:《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第1、3期。

5[5]马正林:《论确定中国“大”古都的条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6[6]葛剑雄:《论中国的大古都的等级及其量化分析——兼答安阳能否列为“七大古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1期。

7[7]汪洋:《中华古都知多少》,《北京科技报》,2002年。

8[8]《天下大同——大同名城古都保护和恢复的实践》,《大同日报》,2010年11月25日。

9[9]陈旭:《试论中国古都学的发展及其“大古都”问题——兼论陈桥驿教授的古都学思想》,杭州:浙江大学,

上一篇:浅谈WEB服务器的安全下一篇:“任务驱动法”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