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安全教育规定

2022-12-12

第一篇:化工企业安全教育规定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管理规定

一、 目的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费用,保证企业改善劳动条件的资金,根据确定的提取标准自行提取,并且用于安全生产,不得挪作他用。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管理。

三、职责

1、总经理负责确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提取标准,并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2、安全科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对安全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财务科负责依据《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建立《安全费用管理台帐》,记录安全费用的提取情况和安全费用的使用情况。

4、根据《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478号)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当年安全费用的提取是以本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

a、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4%提取;

b、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

c、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

d、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

四、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包括: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其中: 安全设备设施是指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6、安全生产奖励资金支出。

7、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公司为从事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费用,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五、安全费用的使用管理

1、安全费用应当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结余下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2、对安全投入资金的计划,由各使用部门单位提出安全投入项目计划审批表,经安全部审核,报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3、根据年底结算费用凭证,由财务人员负责填入《安全费用管理台帐》。

4、财务部应依据《安全费用管理台帐》每年出具当年安全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二篇:炼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炼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设计、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本规定;经营单位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 设计管理

第一条 加强设计部门的安全管理,落实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三条 设计必须考虑原油硫含量的不决策(不均匀性)所带来的影响,加工装置匹配能力应按可能达到的苛刻条件考虑,设备、管线材质按《加工高含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设备设计选材导则》(SH/T3096----2001)、《加工高含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3129----2002)规定,合理选用。

第四条 液化气、干气脱硫装置、含硫污水汽提装置、酸性气回收制硫装置的设计能力应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环保达标。

第五条 在设计时应同时考虑设备防腐措施,对于硫化氢富集的设备、管线,选材宜升高等级,防止硫化氢腐蚀泄漏。

第六条 设计新装置时应配备适量的设备防腐检测、检查工具、硫化氢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安全防护器材等。

第七条 加氢装置的热高分、冷高分液面计、界面计应采用双仪表测量系统。

第二章 生产管理

第八条 存在硫化氢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九条 原油采购部门应根据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能力合理组织资源,原油资源配置部门应做好均衡搭配进厂工作,以使硫含量不超过装置设计规定值。

第十条 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料中硫含量的分析评估开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等动态硫化氢分布图,并按不同品种原油绘制沿工艺流程硫化氢的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和规定,严格岗位操作规程或操作法,合理采用工艺防腐技术措施。

第十一条 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参数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生产、技术设备和和安全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变更情况。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十二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业必须根据原油进厂情况,制订相应的加工技术方案,生产允许时应采取高低硫原油混炼措施,把蒸馏装置加工原油硫含量控制在设计值以下。同时优化生产平衡,确保有足够的脱硫能力,使下游装置原料硫含量也控制在设计值以内,保证产品硫含量达标。

第十三条 加工硫含量高过装置设计值的新品种原油时,应根据原油评价报告制定加工方案,方案中应包括从原油进入罐区到液体、气体产品储罐全流程硫的分布情况,并提出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装置,应按规范做好蒸馏装置“一脱三注”和含硫化氢的分馏塔、汽提塔顶的注缓蚀剂等防腐工作。

第十五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装置,生产的含硫化氢气体必须进行脱硫处理后使用,禁止不脱硫直接做燃料。加热炉、锅炉所用燃料油(气)应控制硫含量在设计水平以下。

第十六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蒸馏装置,“三顶”冷凝污水必须经污水汽提装置处理。

第十七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业,应完善工艺措施,严格工艺控制,确保液化气和轻质油硫含量不超标。正常情况下,严禁不脱硫液化气进球罐;如果由于装置停工或其他异常情况,导致液化气硫含量超标,应改入不合格专用球罐,并对该球罐制订专门的监测、检修、维护和使用规定。

第十八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装置,在停工检修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设备、储罐存积的硫化亚铁进行化学清洗处理,并对该设备保持严密监控,避免打开设备后硫化亚铁自燃而造成设备损坏或发生火灾事故。

第十九条 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凡污水汽提(包括氨精制)能力不足的企业必须限期整改。

加强脱硫、制硫、尾气回收、污水处理装置的安全管理,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严禁无组织排放,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防止硫化氢泄漏对人员的伤害。

第二十条 炼油厂酸性气必须100%回收制硫,制硫尾气应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一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加工高含硫原油过程中企业污染源、排放口及厂区环境的监测、综合分析,确保数据准确。

第二十二条 加快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二十三条 炼油企业应对加工高含硫原油遇到的安全难题组织技术攻关。

第三章 设备管理

第二十四条 认真做好设备管道材质的核查和确认工作,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部分装置在用设备及管道选材指导意见》(试行)(中国石化集团石化股份炼[2001]89号)的规定,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材质升级计划,消除隐患,确保装置安全运行。

第二十五条 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装置设备及管道测厚管理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炼油装置腐蚀检查工作的管理规定》(试行)(中国石化集团石化股份炼[2001]89号),切实做好设备、管道腐蚀状态监测工作,掌握设备管道的腐蚀规律。

第二十六条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加强设备、管道安全监测。充分考虑硫腐蚀的特点、机理,采用先进防腐技术,加强腐蚀监控和预防性检修工作,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二十七条 部分长期停工和暂不开工的涉硫的生产装置,应进行化学清洗或钝化处理,降低设备内的硫含量,并采取氮气保护等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因长期停工造成装置严重腐蚀和设备损坏。

第二十八条 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储罐防腐蚀技术管理规定》(试行)(中国石化集团石化股份炼[2001]89号),落实含硫油罐的防腐措施。对原油罐、中间产品罐、产品罐、污油罐、含硫污水罐和气柜等均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避免腐蚀引发事故。 第二十九条 对难以避免产生硫化亚铁的储罐,应进行内防腐处理,并考虑使用内浮顶罐加氮封。

第三十条 对可能产生低温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的设备管道以及由硫介质引起的露点腐蚀问题,企业应高度重视,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一条 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分析评估,并将结果存档和向作业人员公布。企业的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装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装备档案。

第三十二条 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并建立监控检查台帐。

第三十三条 在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业的场所和危险点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志。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按GB2893-2001规定可在地面用红或红黑间隔的斑马线表示防止人员随意进入的危险区域,涉及硫化氢的设备、管道上应涂刷提醒人们注意的黄色或黄黑相间的色环。

装置内应设置风向标,风向标的设置宜采用高点和低点双点的设置方式,高点设置在装置最高处,低点设置在人员相对集中的控制室、休息室等区域。

第三十四条 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其低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10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50mg/m3。

现场需要24小时连续监测硫化氢浓度时,应采用固定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带有声光报警功能的显示报警盘应设置在控制室或操作室,其声音报警声应有别于其他工艺连锁报警,现场硫化氢检测探头的数量和位置按照有关设计规范进行布置。

第三十五条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环境为作业人员配备与作业人员数量相同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及适量适用的正压式呼吸保护器具,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整洁完好,并制定使用管理规定。

当硫化氢浓度低于50mg/m3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氢浓度大于50mg/m3或发生介质泄漏、浓度不明的区域内应使用正压式呼吸保护器具,供气装置的吸风口应置于上风侧。装置有多种型号过滤式防护用具时应在滤毒罐表面注明适用物质。

禁止任何人不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进入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区域,禁止在有毒区内脱卸防毒用具。

第五章 作业防护

第三十六条 进入含硫化氢介质的设备、仪表作业前,应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经取样分析合格、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同时,根据作业条件选取佩戴好适用的防毒面具或正压式呼吸保护器具、通讯设备(对讲机),系好救护带(绳),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第三十七条 原则上不应进入工业下水道(井)、污水井、密闭容器,地下敞开式、半敞开式坑、槽、沟等危险场所作业,如需作业时,应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在含有硫化氢的油罐、粗汽油罐、轻质污油罐及含酸性气瓦斯介质的设备上作业时,必需佩戴适用的防护器具,作业时应有人监护。

第三十九条 涉及到硫化氢、氯气、氨气等有毒介质及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窒息等危险状态下进行的设备、仪表检维修作业,应建立高风险设备、仪表检维修作业许可制度。

高风险设备、仪表检维修作业,必须事先制定处理(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办理和会签检维修作业安全许可证。

第四十条 作业防护的通用安全要求:

1、在拆卸、解体和更换设备、仪表之前,应做最后一次设备的放空检查和低点排空检查。并确保设备的放空线和低点排空线始终处于开启畅通状态。

2、在拆卸、解体、更换设备、仪表或进行放空、排空检查时,应站在人员应处于上风口。

3、在拆卸设备、仪表或法兰螺丝时,应首先松开设备、仪表或管线法兰一侧的螺丝,待设备余压全部放尽后,再卸开其他螺丝。作业时,要采用身体背向设备或法兰开启方向的作业方式,以免受到残存带压介质的冲击喷溅伤害。

4、在拆卸、解体和更换含有硫化氢、氯气等有毒物料的设备、仪表或阀门时,必须全程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现场监护人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近距离指导和监护,何时解除空气呼吸器佩带,由现场监护人员发出确认指令。同时,监护人员应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器,以便确认现场的安全卫生状况。

5、在设备的拆卸、解体和更换作业时,要及时回收设备内残存或阀门内漏产生的易燃有毒液体。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

6、涉及到硫化氢、氯气、氢气、液化气、瓦斯等高风险的设备检维修作业时,主管部门应组织车间和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处理(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和应急方案的制定。对作业时机、实施过程、实施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分析,对其安全可靠性和法规制度符合性进行充分的论证。

7、处理(施工)安全方案中要对安全准备、吹扫置换、安全隔离、采样分析、动态检测、安全防护、安全监护、安全联系、逃生撤离、急救互救等措施作出具体的规定和安排。

8、高风险的设备检维修作业,应安排在白天天气晴好的时间段进行。无非常情况,禁止安排在夜间进行。

9、高风险的设备检维修作业处理(施工)安全方案完成审批会签后,车间应及时将确定后的方案印发到具体的执行人员和施工单位。同时作好对车间执行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具体施工作业人员的处理方案和作业程序的交底,并签字确认。

10、高风险设备检维修作业所需的安全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检维修施工单位的安全人员对现场的安全作业条件,进行检查确认并在检维修作业安全许可证上签字。生产车间安全人员对施工单位人员安全措施及安全防护符合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并在检维修作业安全许可证上签字。

第六章 人员培训和健康监护

第四十一条 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均应接受防止硫化氢危害的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培训内容应包括有关硫化氢的基本知识,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规定、硫化氢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的使用和规定、急性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等。

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每年复训一次。各级主管和监护人员、高危作业人员(可能接触高浓度硫化氢;进入设备、容器或其他有限空间)应进行相应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上岗许可。

外来人员(含施工人员和非正式职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本规定。

第四十二条 对在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性健康检查应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第七章 硫化氢中毒处理

第四十三条 可能存在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定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急救网络,保证现场急救、撤离护送、转运抢救通道的畅通,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中毒者得到及时救治。对预案应定期演练,并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第四十四条 硫化氢监测仪在低位报警点发生报警时,作业人员应检查泄漏点并准备防护用具。当高位报警点报警时,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方可进入作业现场并向上级报告,同时疏散下风向人员,禁止用火等作业,及时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抢救人员进入戒备状态。硫化氢浓度持续上升而无法控制时,应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疏散下风向居民。

第四十五条 对突然停电等紧急情况,制定具体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处理紧急事故时,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好个人防护用品,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在现场工艺处置时应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操作,严禁一人进行处理。

第四十六条 在生产非正常状态下发生大范围高浓度硫化氢扩散时,在保证正常生产操作的前提下,操作人员应尽量减少和暂停对泄漏源下风向地点的巡检,并作好相关记录。

处于大范围高浓度硫化氢扩散范围下风向的岗位人员,应立即撤离到上风向的安全地带;在控制室或操作室的人员立即关闭门窗,停暂局部通风换气设施的运行,防止高浓度硫化氢的继续侵入。

第四十七条 在硫化氢泄漏扩散影响范围内的其他岗位人员,岗位如无防毒面具,可立即用毛巾或其他棉织物用水浸湿,捂在口鼻上,以吸收扩散的硫化氢、氯气、氨等亲水毒物。

第四十八条 发生硫化氢中毒时,救(监)护人员应佩戴上适用的防护用具,立即将中毒人员脱离危险区,到上风口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并送达有条件抢救的医疗单位,同时通知气防站和有关单位。

第四十九条 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强制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同时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该作业,并可直接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所指高含硫原油系指含硫量大于或等于1%(质量)的原油。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凡未尽事宜及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相抵触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三篇:化工企业安全教育管理

第一节

入厂教育

第32条

新入厂人员(包括新工人、合同工、临时工、外包工和培训、实习、外单位调入本厂人员等),均须经过厂、车间(科)、班组(工段)三级安全教育。

1.厂级教育(一级),由劳资部门组织,安全技术、工业卫生与防火(保卫)部门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及安全生产重要意义,一般安全知识,本厂生产特点,重大事故案例,厂规厂纪以及入厂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等知识,并经考试合格,方冷分配车间及单位。

2.车间级教育(二级),由车间主任负责,教育内容包括:车间生产特点、工艺及流程、主要设备的性能、安全技术规程和制度、事故教训、防尘防毒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并经考试合格,方准分配到工段、班组。

3.班组(工段)级教育(三级),由班组(工段)长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主要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和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每一级的教育时间,均应按化学工业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对新入厂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中的规定执行。

第33条

厂内调动(包括车间内调动)及脱岗半年以上的职工,必须对其再进行二级或三级安全教育,其后进行岗位培训,考试合格,成绩记入“安全作业证”内,方准上岗作业。

第34条

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参观学习人数不宜过多。职能人员参加劳动亦应经过接受单位相应的安全教育。

第二节

日常教育

第35条

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遵章守纪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研究职工安全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第36条

应举办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学习班,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室,采用展览、宣传画、安全专栏、报章杂志等多种形式,以及先进的电化教育手段,开展对职工的安全和工业卫生教育。

第37条

各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每周一次(即安全活动日)。

第38条

在大修或重点项目检修,以及重大危险性作业(含重点施工项目)时,安全技术部门应督促指导各检修(施工)单位进行检修(施工)前的安全教育。

第39条

职工违章及重大事故责任者和工伤人员复工,应由所属单位领导或安全技术部门进行安全教育,并将内容记入“安全作业证”内。

日常教育的时间应符合(83)化生字第0154号文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

特殊教育

第40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306)的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从事特种作业。

第41条

对特种作业人员,按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的期限组织复审。

第42条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投产前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岗位作业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独立作业。

第43条

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后,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吸取事故的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第四节

安全考核

第44条

厂级干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由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第45条

其他干部的安全技术考核,由人事部门和安全技术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考核内容包括: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

2.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本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特点。

4.本企业所接触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对人体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急救处理原则。

5.所管部门或业务范围内要害岗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

6.车间(单位)各类安全装置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管理方法。

7.本企业劳动保护用品和器具,以及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8.化学工业部颁发的《安全生产禁令》中的有关规定。

第46条

工人的安全技术考核,由车间(单位)领导负责组织,安全员具体执行,考核内容包括: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

2.本车间(岗位)的生产特点以及所接触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对人体的危害、预防方法和急救处理原则。

3.本车间(岗位)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程和管理制度。

4.本车间(岗位)各类安全装置的类型和作用及其维护保养方法。

5.本岗位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器具,以及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6.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和开停车安全注意事项。

7.化学工业部颁发的《安全生产禁令》中的有关规定。

第四篇:化工涂料企业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要求,是以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使安全教育成为制度化,不断提高全公司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2.本制度适用于与公司签定劳动合同的所有职工。

3.培训途径:外聘专家、公司安全管理人员

二、内容与要求

(一)、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应参加公司组织的每年两次的安全教育再培训,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公布。

(二)、公司新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培训结束后,根据《三级安全教育卡》的教育情况,对于合格人员发放安全操作证书。新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1、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公司、车间、工段(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

(1)、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安技部负责,主要内容是:

①、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

②、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④、作业场所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⑤、有关事故案例等。

公司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

(2)、车间(工段)安全教育由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培训教育内容主要是:

①、本车间(工段)安全生产特点。

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③、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④、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车间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

(3)、工段(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实施,主要内容:

①、岗位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②、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③、岗位事故预防措施,事故案例等。

工段(班组)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

(三)、公司从业人员在经过入厂培训后,每年必须接受日常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日常培训教育由分厂、车间根据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按月组织实施,每次教育后必须进行考核,考试不及格者待岗再培训并补考,补考不合格者调离重点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内容:

1、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技术技能、岗位风险管理、应急等方面的培训。

2、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3、公司内危险危害因素,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救援方案。

4、管理范围内安全生产职责及制度。

5、典型事故案例、事故抢救、应急处理措施。

6、消防知识及救护器材及使用知识。

7、特种作业人员除掌握以上各项知识外,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操作知识的教育和训练,了解其特定作业场所,操作的设备、操作的内容的危险性及其防范措施等知识。

(四)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1、从业人员转岗、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2、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内容为:

(1)、公司的安全现状。

(2)、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及相关规定。

(3)、公司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 企业应对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发放入厂证。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培训教育的内容以3.3为主,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五)班组安全活动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班组安全活动每周一次,并及时通知安技部参加,安技部将根据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班组安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国家和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

3、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

5、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

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像。

8、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

9、其他安全活动。

三、检查与考核

1、根据公司与分厂制定的培训教育计划,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并对车间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公布。

2、车间根据年初制订的安全培训教育计划,组织实施日常安全培训教育,教育前通知安全消防处、分厂参加。

3、安技部负责监督检查各种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和考试情况。

4、安技部每月对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公布考核情况,并向公司领导报告,批评落后、表扬先进。

5、安技部每周下发周安全学习要点,督促员工学习,并在每个车间抽取3—5人进行要点考核,督促员工积极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考试不及格者给予补考机会,补考不合格者将调离重要工作岗位;因事不能参加考试者,要履行请假手续,经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没有履行请假手续,无故不参加考试者,将考核其本人当月亲情工资,部门每月出现两次无故不参加考试者,将对部门责任人进行考核。

6、按公司《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

四、资源保障

1、财务部门应把安全教育纳入财务计划,监督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2、财务部门把安全教育列入经济活动分析内容,从财务制度上支持安全教育相关工作。

3、财务部门监督有关部门正确合理运用安全教育资金。

第五篇:化工部化工企业压力管道管理规定

     【颁发单位】:化工部

【发 文 号】:化生发(1995)968号 【颁布日期】:1995-12-20 【实施日期】:1995-12-20 【效 力】:有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化工企业压力管道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管道:

1、进口压力Pw≥0.1MPa;

2、公称直径Dg≥50mm;

3、输送化工介质的工艺管道及化工生产用蒸汽管道。

(对于有重大危害的最高工作压力小于0.1MPa或公称直径小于50mm的化工管道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不适用于下列管道:

1、非金属管道;

2、仪表管道;

3、设备本体所属管道;

4、非易燃介质、无毒或毒性为轻度危害介质的管道。如:水、空气、惰性气体等。

第三条管道的分级表示如下:(略)

1、输送极度或高度危害毒性介质的管道属A级管道

2、物料为易燃可燃介质,工作温度大于450℃的合金钢及不锈钢管道,工作温度大于370℃的碳素钢管道属A级管道。

3、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介质自燃点的管道属B级管道。

4、输送甲类火灾危险气体(爆炸下限<10%)介质的管道,级别应提升二级。

5、输送中度危害毒性介质、乙类火灾危险气体(爆炸下限≥10%)、闪点小于28℃的易燃液体介质的管道,级别应提升一级。

6、原设计腐蚀速率大于0.25毫米/年的管道,级别应提升一级。

7、同一介质按其特性(如闪点与爆炸下限)分列不同管道级别时,应以较高级为准。

8、混合介质,以其中危害程度最大的介质为分级依据。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各级化工主管部门

一、宣传、贯彻有关压力管道技术标准、法规、制度;

二、监督本地区化工企业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压力管道的管理台帐;

四、办理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手续。

第五条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

一、化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厂长、总工程师等)应对本单位压力管道的安全可靠性负责。

二、设备管理部门

1、贯彻执行有关压力管道的标准、法规、制度;

2、建立、健全压力管道技术档案;

3、编制企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4、参与压力管道的安装、验收及试车工作;

5、负责压力管道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工作;

6、编制压力管道年度检验、修理计划并负责实施;

7、参与压力管道工艺参数变更的审批工作;

8、参与有关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

9、参与或组织压力管道事故分析;

10、定期向化工主管部门上报本单位压力管道年度综合报表(附件一)(略)。

三、安全管理部门

1、负责对压力管道使用、检测的监督检查;

2、负责压力管道操作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3、负责组织压力管道事故分析及处理工作。

四、生产使用部门

1、贯彻执行有关压力管道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2、制定有关工艺操作规程;

3、操作人员必须通过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5、编制本部门压力管道年度检验计划;

6、负责压力管道的使用、管理、维护;

7、参与压力管道工程的竣工验收;

8、参与压力管道事故的调查分析。

第六条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对管道施工、检验的质量和结论有异议时,可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仲裁。

第三章 设计

第七条具备化工工程设计资格或压力管道设计资格的单位,方可从事其资格范围内压力管道设计。

第八条使用单位有条件自行设计的,必须经省级化工主管部门进行资格认可。

第四章 安装

第九条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应具备相应工程施工资格或压力管道施工资格。使用单位有条件自行施工的,必须经省级化工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条新压力管道安装峻工后,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参加压力管道工程质量审查和试车工作。

第十一条使用单位应按相应标准或GBJ235—82《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6—8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验收。

第十二条管道安装单位向使用单位办理移交手续时,必须将压力管道全部技术资料和竣工图样移交给使用单位主管部门。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十三条使用登记

一、使用单位在压力管道投用前必须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大型企业由省级化工厅(局)办理,中小型企业由地、市级化工主管部门办理。

二、登记范围

1、新建、改建工程的压力管道;

2、在用压力管道

(1)A、B级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按第十三条第一款办理;

(2)C、D级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手续,由使用单位有关部门办理;

三、使用单位在办理压力管道使用手续时,必须填写《化工企业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表》(附件二)(略),并携带下列技术资料文件。

1、新压力管道

(1)主要部件合格证书(管材、阀门、安全阀);

(2)竣工图样;

(3)安装交工技术资料。

2、在用压力管道

(1)压力管道检验报告;

(2)主要部件质量报告。

第十四条档案管理

一、应以装置或公用管线为单位建立压力管道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准确、及时填写。

二、压力管道技术档案应包含的内容;

(1)《化工企业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附件三)(略);

(2)有关设计资料;

(3)制造安装交工文件、竣工图样和空视图;主要部件(管、阀门、安全阀等)合格证书;

(4)检验记录、历年检验报告;

(5)修理与改造方案、批准文件、施工记录和交工文件;

(6)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7)事故记录与报告。

第十五条运行与维护基本要求

1、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持安全操作证上岗;

2、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运行检查和操作记录;

3、操作人员定时按路线进行巡线检查,必要时采用测漏仪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第十六条压力管道出现下列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及时向本单位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

1、压力管道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允许值,采取措施得不到控制;

2、压力管道冻堵;

3、压力管道出现裂缝、变形、泄漏;

4、安全附件失灵;

5、压力管道的阀门及监控装置失录,危及安全运行;

6、发生火灾直接威胁压力管道安全运行;

7、压力管道发生严重震动危及安全运行;

第十七条统计报表

使用单位应按化工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对压力管道进行统计上报。

内容包括:

1、压力管道基础数字统计;

2、定期检验情况;

3、压力管道存在问题;

4、压力管道事故统计。

第六章 检验

第十八条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化工企业压力管道检验规程》,并按检验周期的规定,编制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计划报送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压力管道的检验单位和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资格。

第二十条压力管道检验人员,应按《化工企业压力管道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出具《压力管道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第二十一条在全面检验压力管道时,使用单位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提供有关技术资料;

2、拟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做好压力管道的技术处理,与检验人员共同进行检查、交接;

4、与检验人员共同对检验工作进行验收。

第七章 修理与改造

第二十二条从事压力管道修理和改造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

2、具有与之相应的技术力量、工装设备和检测手段;

第二十三条在压力管道上采用在线密封技术时,应严格限制每条管路不得超过二处,且必须有安全可靠的措施,并经厂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施工的有关资料应存档。在该管道检修时,在线密封的卡具应予拆除。

第二十四条化工压力管道的修理和更换,应依据GBJ235—82《工业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程》—(金属管道篇)和HG25002—91《管道阀门维护检修规程》进行验收。

第八章 变更与报废

第二十五条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在管道发生变更后,应填写《化工企业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携带下列文件到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1、在旧管道移用改建设入使用前应全面检验,并且备《变更文件》、《管道检验报告》。

2、压力管道使用条件(介质、温度、压力)改变时,应具备设计变更文件。

第二十六条压力管道的检验单位,在检验压力管道时发现有重大缺陷又无修复价值的,则应判废。使用单位应到主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第二条所指管道范围如下:

1、管道包括:直管、弯管、管件(角弯、三通、膨胀节等);管道附件包括:管道上连接的阀门、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和阴极保护装置等;

2、管道的划分界限:管道与设备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缝、螺纹连接的第一个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的第一个密封面。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由化工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实施。

上一篇:化工原理课程整体设计下一篇: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