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应用表达

2023-02-22

山水画最初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步入画坛。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历朝历代山水画大家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所在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对山水画进行改革创新,使山水画逐渐丰富和完善。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有内涵、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领域,并且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在世界绘画艺坛上可谓是一枝独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表现手法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科学透视法,有着自己独特的面貌。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主要通过散点透视、笔墨、虚实和留白等来体现。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和“平远”。后来,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又补充了另外“三远”,即“阔选”、“幽远”和“迷远”,大家都习惯将郭熙的“三远法”和韩拙的“三远法”合称为“六远法”,使中国画形成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间结构形式,应用于山水画的创作中,穷自然之奥妙,得山水之性情。

中国古代画论所说的章法和“经营位置”其实就是所谓的空间问题,这是在绘画理论上构建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理论体系的关键,而真正成就中国画画面空间的是画家在游玩真山真水中,通过对大自然中真山真水的观察和感悟,凭借对物象的真实记忆和主观认识,创作山水画作品,画家所描绘的是内心的物象,是对多个视点综合统一后的所感所悟。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画的透视法师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他的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

之前,在很多人看来,只有西方绘画存在透视,中国的传统绘画是没有透视的,其实这样的说法不符合实际。的确,在古代的画论中,并没有出现过透视的字样,散点透视法也是根据西方绘画的科学透视法所提出的,但是在古代画论中所提出的“经营位置”、“章法”、“三远法”等,其实质也是在讲中国画的透视关系。西方绘画重理,中国绘画重意,这是出现其不同透视法表现空间的根本。

散点透视法的运用,使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空间的营造上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独具特色,能够使画面上表现出“咫尺千里”的境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就是以散点透视法来表现空间,画家以营造有“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画家将深远、高远、平远交替使用,把近景、中景、远景根据自己在画面的需要,重新组合在一起,以深远来表现崇山峻岭起伏不断,以高远来表现山体的雄伟壮丽,以平远来表现江水的宽广辽阔,体现了“以大观小”的感知空间,整幅画面上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雄伟壮丽。此外,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王原祁的《九日适成图》卷等,都是同一种表现手法,这种表现空间的手法,也只有在中国画中才会出现。散点透视是在不断地移动中表现物象,使画面的构图带来了更大的自由性,画家在创作时能够广视博取随心所欲,因此,中国画就会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构图形式,如长卷、主轴等,这其实也就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的地方。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营造空间的重要理论之一,是表现传统山水画空间结构的重要方法。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是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是区别于其他绘画艺术的根本之所在。空间的应用表达离不开笔墨,笔墨在山水画的创作过中对空间表达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干湿浓淡,笔法和墨法的相互搭配,可以使画面的空间出现无穷的变化。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是通过笔墨本身的虚实、明暗,繁简疏密的流动节奏表现出来的,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实处容易,表现虚处就比较难了,处理虚实关系时,既要营造画面的空间关系,同时还要在处理虚处时,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因此,笔墨就担任了主要角色,在传统山水画中,重笔而轻墨,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以墨法为主的山水画家,但是对当时的画坛影响不大,赵孟頫提出以书入画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文人画家的认可,使画家在创作时注重笔法而轻墨法,明末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文人画家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继而“四王”继承了董其昌的衣钵,将笔法的运用发展到了极致,以至于后人无法超越,这也是现代山水画另辟蹊径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荀子·论礼》中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是中国画虚实留白表现手法的重要理论渊源。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中,通过留白来表达画面的的空间感,是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语言中最独具特色的,用留白的方法拓展画面的意境和延伸画面的空间,以“计白当黑”的手法来表现,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云、水、烟、霞等都可以用留白来体现,山水画中的布白,虽无笔墨,却界定了具体物象的空间结构,体现物象的具体轮廓,空白的关系处理,直接影响着画面整体对的气势和命脉,关系到画面的气韵是否生动和画面的空间意境。空灵是空间表现的最高境界,而空灵的体现则要通过虚实留白来体现,在山水画创作时,笔墨“满”是一大忌讳,在现代山水画的创作中虽然很多人喜欢把画面布局的很满,其实际上是为了打破传统山水画的上留天下留地的布局,以一种新的布局来寻求新意,但是这种满,却也是很有讲究的,即便是在茂密的树林,林立的山峰中,也自然会在山与山、树与树之间留出空白,在这种画面比较满的布局中,留白最为关键,以此来营造画面的空间,留白的面积虽小,但是尤见精神。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根植于《周易》的宇宙哲学观,“一阴一阳谓之道”,而且古人常以宇宙指代空间,画中的一虚一实也就是一阴一阳,画中的空间万象就是通过这个“虚实接而变化起”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的。

摘要:空间是所有绘画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空间的营造也是画家在进行创作时重点考虑的问题,空间布局的营造,对绘画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形式有别于西方绘画,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其产生这种空间意识的根源是以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和理论指导,在绘画实践过程中既遵守客观物象,又突破了物象的一般物理形态,注重意境和画家主观思想的体现。中国传统山水画通过散点透视、笔墨、虚实和留白等营造独特的空间。

关键词:空间,散点透视,笔墨,虚实,留白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01重印)

[2] 郭熙.林泉高致[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8

上一篇: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析下一篇: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